一、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万雪雪[1](2021)在《徐州市鼓楼区非税收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万国振[2](2021)在《兰州市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及政策取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要求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时,必须包含政府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制度。财政收支不平衡永远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在我国既往的改革实践中,已经证明了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并存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而且市级政府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性会更高,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对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政策的演变进行溯源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以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兰州市财政体制中从预算外资金到非税收入的演变历史和逻辑,通过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的横向对比,从财政分权、经济发展和地方间竞争等角度,指出这种非税收入依赖性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通过分析这种政策取向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现阶段由于过度依赖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摆脱这种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大量研究国内外政府非税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政策演变史及作用,指出这是我国政府在历史转型期面临财政困境时,为能有效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而进行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其历史使命已经接近完成。下一步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制度,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现代财税体制。
董齐[3](2020)在《关于新常态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税收入不同于税收收入,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或组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使用权力、对国有资产实施使用的内容。如今,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非税收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简要分析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常态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对策。
丁以娣[4](2020)在《淮安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准公共物品的重要资金来源,它与税收收入共同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非税收入项目繁杂,既有为社会公众所熟悉的居民身份证工本费、驾驶许可考试费和诉讼费等,又有公众不熟悉的教育费附加收入、三峡水库库区基金收入等,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执收。近些年来,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家出台多项措施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特别是实施“营改增”后,地方政府收入压力增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地方政府越发依靠非税收入来平衡财政收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越发重视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有必要研究非税收入管理有关问题,从完善法律体系、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征缴流程、健全监督机制等多角度提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建议,为探讨如何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地方非税收入的征缴、使用、监督等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职能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理论依据,并创造性地将非税收入置于四种预算管理方式下进行详细的分类介绍。接着专门对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进行描绘,采用淮安市历年非税收入相关数据,从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非税收入和全口径非税收入三个统计口径来描述淮安市非税收入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展示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淮安市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已初步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方式也逐步完善,但存在收入规模大结构不合理、线下缴费流程待优化、非税队伍力量单薄等问题。然后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主要是由于国家层面上非税收入管理法治化水平低导致地方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缓慢、政府行为错位、财权事权不匹配、对非税收入认识不到位等导致非税收入规模大结构不合理,执收主体分散导致执收尺度不一及难以监管,同时监管机制缺失、监管稽查滞后影响监管效能。接下来对比其他省市非税收入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找出值得淮安市借鉴的管理经验,最后就完善淮安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进行思考,提出从国家层面上制定非税收入管理基本法,配套完善非税收入法律体系,深化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淮安市要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并出台本地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将非税收入征收职能划转至税务以理顺非税收入管理体制,采取丰富现有征缴系统功能、联通全市各县区征缴系统、全面提升电子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现有征缴系统、强化非税收入督查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宋明君[5](2020)在《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税收入指的是除了税收之外的,由国家机关以及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代行政府职能的组织依法利用政府信誉、国有资产、国家资源或者是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准公共服务的方式实现的财政性资金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得以不断完善,与其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在改革更新,因此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理顺国家及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灌南县财政局作为县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经济环境的多变和非税收入的管理量日益庞大,致使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的日常管理出现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结合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经验,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剖析当前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政府收入分配关系不顺、非税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不够、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各项非税收入混乱。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树立非税收入管理新理念、清理和归并非税收入项目、规范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财政体制、实施严格的票据管理、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信息化、强化对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本文不仅丰富了非税收入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职能、持续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推进实现依法行政提供合理化建议。
吴佳媛[6](2020)在《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满足社会准公共需要的一种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税收,非税收入是则作为公共财政收入必要的补充,他们均是政府政策目标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起步较晚,规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出现许多问题,例如非税收入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到位、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不全面、监督职能分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财政调控能力被削弱,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效果也降低了,滋生了财政收入分配不公和部分地方政府的腐败之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如何规范化管理非税收入,成为W区政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现代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阅读、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基于对W区的考察,回顾W区非税收入的历史演变,了解该区非税收入管理情况,总结归纳了W区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对W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的基本思路进行思考,探究具体实现路径:基于预算管理、结构优化、法治管理的基本思路,建立完善非税收入法制体系,明确财政和税务部门的征收主体地位以及“收支两条线”的征缴原则,对征管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收入结构,对征缴方式、行为从源头管控;探索和明确W区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主体,建立多方面融合的监督体系,加入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非税体制运行依法、依规、科学,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服务水平。
袁子文[7](2020)在《“减税降费”背景下非税收入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收入中担负着遗失补缺的职责。规范非税收入,对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的法治化、民主化意义深远。非税收入从其产生、快速发展以来,就受到了政府、学者的密切关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抑制、减少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促进非税收入法制化和非税收入的健康发展。近几年,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国家清理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使得非税收入在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在结构方面实现了不断优化。本文通过对非税收入、税收收入、GDP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非税收入对GDP、GDP对非税收入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从非税收入的规模、增长速度、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非税收入1978年—2019年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非税收入存在的问题。如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多元化,非税收入征管对象多元化;非税收入征管系统不完善;非税收入法制化建设落后、惩罚措施过轻等。因此,为了减少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为了落实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宏观层面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事权与财权匹配;在法律层面,国家要促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在监督层面,要完善非税收入人大、政府内部、社会的监督,不断促进非税收入征管科学、高效、合理。最后,本文论述了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非税收入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展望。
刘迪[8](2020)在《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的预算分布与割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税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税收入预算是厘清相关部门政府工作的依据,是规范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从2014年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确立四本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以来,非税收入分布在前三本之中(中口径的非税收入为我国普遍采用的非税收入核算口径,其中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一般公共预算中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专项收入中包含13项项级收入科目,其中有9项属于政府性基金性质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有26项项级非税收入,其中17项政府性基金性质的收入,3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性质的收入,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性质的收入,1项国有资本经营性质的收入,1项彩票公益金性质的收入,1项其他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的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其他收入共计5项收入。可见非税收入在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下呈现出横向割裂分布局面,即同种性质非税收入被分割在不同本预算中,导致每本预算,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非税收入结构混乱。另外,由于非税收入的复杂性等原因,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权在实践操作中实质上分散在各个政府业务部门,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主导权弱化;以及由于我国财政分权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地方非税收入预算分配权与其相关事权不匹配等许多问题,使得我国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也呈现出纵向的割裂分布局面。非税收入预算的纵横分裂,使得非税收入缺失了统一性、结构性,是导致非税收入规范难的根源之一。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梳理我国非税收入在预算体系下的分布状况,结合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等一系列财政学理论对我国非税收入的预算分布状况进行规范分析。然后以实现厘清非税收入结构、实现非税收入预算纵横联动管理、提升非税收入预算透明度等为设计目标,以整体性、匹配性、规制性等为设计原则,对我国非税收入预算的横向分布、预算编制机构建设、法律体系建设进行框架设计。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试图为我国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的规范化改革提出建设性、前瞻性的建议,从而使难管理、难监督的非税收入从预算层面结构化、系统化的呈现在政府工作人员与公众面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勇[9](2020)在《财政预算收支虚增实证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认为财政预算收支不仅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衡量地方政府落实上级政策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特别是税收收入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后,财政预算收支总量和增长率均不能继续单边快速前行,甚至还可能出现增幅大幅下降、停滞不前的情况。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总量和增量的持续上行,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也为了在个人职位晋升上取得优势,地方政府及其主政者在无法改变现行分税制制度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通过控制地方税目收入以及其它各种手段来达成目标。由此产生“越涨越虚,越虚越涨”的财政预算收支虚增问题。本文以S市为研究个案,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利用公开的文献成果包括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统计公报,以及本人在实际工作中观察收集的近10年数据资料,运用分税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软预算约束和科层制等理论,对S市虚增财政预算收支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尝试重现S该市虚增财政预算收支并最终不得不进行修正还原的过程,反映“越涨越虚,越虚越涨”的现实情形。通过比对当地经济发展数据来论证因虚增而来的财政预算收支数据的脆弱性和不可靠性,旨在对财政预算收支虚增产生的现象进行实证描述,对其背后的行为逻辑进行原因分析,以期提出解决财政预算收支虚增问题的现实路径。
郑日晟[10](2020)在《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法律控制》文中指出政府性基金是我国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要实现对这一财政制度的有效治理,需要完善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法律控制体系。我国政府性基金设立制度的问题,在形式层面体现为政府性基金的设立权限不明确、设立文件层级低和设立程序不透明,在实质层面体现为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政策目标缺乏特殊性、缴费义务人群体过于宽泛和征收时间不明。政府性基金的设立具有诠释量益负担理念、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和破解“财政幻觉”的积极意义,也存在侵犯公民基本权利、背离财政法定原则和挑战税收国家目标的潜在危险,对政府性基金施行宪法与财政法控制有其理论依据与现实必要。在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形式法治方面,应合理配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中央与地方之间设立权限,完善相应的设立程序。政府性基金的设立应该坚持法律保留原则、授权明确和正当程序原则,将法律作为政府性基金创设的唯一依据,授权国务院或地方人大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对其征收要素予以明确规定。政府性基金的设立程序需要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要求缴费义务人的民主参与。在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实质法治方面,需要坚持比例原则与量益负担原则,规制政府性基金的设立权力,保护缴费义务人权利。比例原则要求政府性基金设立所追求的目标与手段具备合理的比例关系,分别检验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政策目标是否属于政府职能的范畴、政府性基金的设立是否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最佳方式以及该项基金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程度是否适当。量益课征原则要求,在设立政府性基金时,保证缴费义务人应当具备同质性、群体有责性与群体用益性等特征。在明确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要求后,有必要探索设立制度完善的具体路径。在宪法控制层面,应该完善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机制,实现对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宪法控制。在财政法控制层面,应当完善用于指导、规范政府性基金设立的财政法体系,并在政府性基金设立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确立“法律保留原则”与“授权明确原则”,阐明法律作为政府性基金创设的唯一形式,并实现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实质法治诉求。对于现有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应当以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为尺度,清理没有保留必要的基金项目,优化有保留必要的基金项目,实现我国政府性基金体系的法治化改造。
二、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兰州市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及政策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沿革和范围 |
2.1.1 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研究 |
2.1.2 实践中我国政府对非税收入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
2.1.3 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沿革 |
2.1.4 广义与狭义的非税收入范围 |
2.2 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概念 |
2.3 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基础理论 |
2.3.1 税收国家理论 |
2.3.2 公共产品理论 |
2.3.3 公共选择理论 |
2.4 理论分析思路 |
第三章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历史和逻辑 |
3.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历史 |
3.1.1 兰州市的基本状况 |
3.1.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历史 |
3.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逻辑 |
3.2.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内生性逻辑 |
3.2.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外生性逻辑 |
第四章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
4.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现状 |
4.1.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横向比较 |
4.1.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纵向比较 |
4.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原因分析 |
4.2.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财税体制原因 |
4.2.2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经济发展原因 |
4.2.3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区域间政府竞争原因 |
第五章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政策取向研究 |
5.1 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
5.2 历史上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政策取向的合理性 |
5.2.1 经济增长模式对政府投资的客观要求 |
5.2.2 公共事务范围的扩大亟需财力保障 |
5.2.3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
5.3 目前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政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
5.3.1 土地出让收入已接近极限 |
5.3.2 不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
5.3.3 政府非税收入制度建设滞后 |
5.4 政策建议 |
5.4.1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 |
5.4.2 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夯实地方税源建设 |
5.4.3 推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5.4.4 善用PPP模式,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关于新常态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新常态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 |
(一)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 |
(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
■■目前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
(二)政府对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
(三)管理的思想观念固化,创新理念不足 |
(四)对非税收入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众多问题滋生 |
(五)非税收入的繁琐导致资金流失问题 |
(六)非税收入在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
■■新常态下,提高非税收入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 |
(一)改进非税收入的管理模式 |
(二)政府加大对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视程度 |
(三)改变观念固化的思维,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
(四)强化对非税收入相关工作及人员的监督检查 |
(五)加强非税收入队伍建设,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
■■结语 |
(4)淮安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
2 非税收入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非税收入的概念 |
2.2 非税收入的分类 |
2.3 非税收入的特征 |
2.4 非税收入的理论依据 |
3 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现状 |
3.1 非税收入规模情况 |
3.2 非税收入结构情况 |
3.3 非税收入管理的经验做法 |
4 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2 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 其他省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5.1 其他省市非税收入管理的经验 |
5.2 国内非税收入管理的启示 |
6 完善淮安市非税收入管理的建议 |
6.1 健全非税收入法规体系 |
6.2 深化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 |
6.3 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 |
6.4 强化非税收入督查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政府非税收入概述 |
2.1 政府非税收入界定 |
2.2 公共财政相关理论 |
2.3 政府非税收入的发展历程 |
2.4 政府非税收入的职能作用 |
3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状 |
3.1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规模与结构 |
3.2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展情况及成效 |
4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 非税收入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
5.1 国外政府非税收入发展概况 |
5.2 国外非税收入的管理经验 |
5.3 国外非税收入管理经验的启示 |
6 完善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的建议 |
6.1 完善灌南县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 |
6.2 同步推进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各项配套改革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 |
2.2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概念 |
2.3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特点 |
2.4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功能及作用 |
2.5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理论依据 |
3 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状 |
3.1 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历史沿革 |
3.2 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情况 |
3.3 W区政府非税收入规模与结构 |
4 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非税收入项目立项定标机制不完善 |
4.2 非税收入预算编制难度大,管理松散 |
4.3 非税收入征管不到位,信息化水平需提高 |
4.4 非税收入监管职能分散,体系不健全 |
5 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
5.2 非税收入管理权限配置不合理 |
5.3 非税收入使用不规范,财政支出压力大 |
5.4 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
5.5 财政关系不规范,政府间事权财权不匹配 |
5.6 财税制度深化改革及“清费降费”政策措施的出台 |
6 规范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建议 |
6.1 构建非税收入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
6.2 规范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制度 |
6.3 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 |
6.4 强化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体系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减税降费”背景下非税收入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现实意义 |
1.1.3 理论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统计分析方法 |
1.2.2 比较研究法 |
1.2.3 文献阅读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研究的不足点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1.非税收入 |
2.减税降费 |
3.行政事业性收费 |
4.罚没收入 |
5.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6.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
7.专项收入 |
2.2 非税收入分类 |
2.3 非税收入的特点 |
2.4 理论基础 |
2.4.1 准公共物品理论 |
2.4.2 外部性理论 |
2.4.3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理论 |
2.5 我国非税收入发展历程 |
2.5.1 第一阶段 |
2.5.2 第二阶段 |
2.5.3 第三阶段 |
2.6 非税收入模型分析 |
2.6.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6.2 模型分析 |
第3章 非税收入发展现状 |
3.1 “非税收入”的总体规模分析 |
3.2 非税收入的规模分析 |
3.2.1 国家非税收入的总体规模分析 |
3.2.2 国家非税收入的相对规模分析 |
3.2.3 国家非税收入和地方非税收入的比较 |
3.3 非税收入组成部分的增长幅度分析 |
3.4 减税降费对非税收入的影响 |
第4章 非税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非税收入征管层面 |
4.1.1 征管主体方面的问题 |
4.1.2 征管对象方面的问题 |
4.1.3 征管工具方面的问题 |
4.2 非税收入监督方面 |
4.2.1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
4.2.2 政府内部的监督 |
4.2.3 外部监督 |
4.3 非税收入法律层面 |
4.3.1 非税收入法律层级低 |
4.3.2 缺少非税收入程序法 |
4.3.3 缺乏对非税收入违法行为的有效惩罚 |
第5章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建议 |
5.1 宏观经济层面 |
5.1.1 解放发展生产力 |
5.1.2 不断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 |
5.1.3 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 |
5.1.4 完善预算编制并公开 |
5.2 加强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层面 |
5.2.1 不断促进非税收入立法 |
5.2.2 做到非税收入执法必严 |
5.3 思想意识层面 |
5.3.1 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
5.3.2 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税收入的认识 |
5.4 优化非税收入征管层面 |
5.4.1 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
5.4.2 促进非税收入征收电子化 |
5.4.3 建立非税收入大数据库 |
5.4.4 促进政府绩效考核的科学化 |
5.5 非税收入监督层面 |
5.5.1 加强非税收入的内部监督 |
5.5.2 加强非税收入的外部监督 |
5.5.3 加强非税收入的人大监督 |
5.6 非税收入发展的新历程 |
5.6.1 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新发展 |
5.6.2 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现实意义 |
2.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理论意义 |
3.非税收入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的预算分布与割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
二、非税收入的研究方法及定位 |
三、非税收入预算分布存在的问题 |
四、改善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的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重要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非税收入 |
二、国家预算体系 |
三、预算分布 |
第二节 重要理论依据 |
一、财政分权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负外部效应理论 |
四、所有权理论 |
第三章 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预算分布概况 |
第一节 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的演变进程 |
一、预算内管理阶段(建国初期-1953 年) |
二、预算外管理阶段(1953-1999 年) |
三、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阶段(1999-2011 年) |
四、预算内规范整理阶段(2011 年-至今) |
第二节 非税收入在现行国家预算体系下预算分布的现状分析 |
一、一般公共预算中的非税收入 |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非税收入 |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非税收入 |
第四章 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预算分布的割裂分析 |
第一节 非税收入预算分布割裂的问题 |
一、同属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性质的非税收入被分割 |
二、同属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性质的非税收入被分割 |
三、同属于政府性基金性质的非税收入被分割 |
四、非税收入预算分布变动随意 |
五、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权分散问题 |
六、非税收入预算分配权问题 |
第二节 割裂背景性根源分析 |
一、源起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背景 |
二、源起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社会背景 |
三、源起于非税收入的特定性质 |
四、源起于法律系统的不完善 |
五、源起于预算编制的特定问题 |
六、源起于当前相关研究的严重缺乏 |
第五章 非税收入预算分布设计 |
第一节 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的理论框架 |
一、非税收入预算划分的目标 |
二、非税收入预算划分的原则 |
三、非税收入划分的法律框架 |
第二节 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的实践框架设计 |
一、分布框架 |
二、分布设计组合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深入实施“费改税”,增加财政收入稳定性 |
二、厘清非税收入预算分布结构,实现国家财权统一有序 |
三、完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机构,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 |
四、完善法律体系,促使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 |
五、公布非税收入预算信息,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9)财政预算收支虚增实证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财政预算收支的定义 |
2.1.2 财政预算编制的定义 |
2.1.3 财政收支虚增的定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科层制的相关理论 |
2.2.2 分税制的相关理论 |
2.2.3 软预算约束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S市财政预算收支虚增的现状分析 |
3.1 案例地S市财政运行情况 |
3.1.1 总体情况 |
3.1.2 人为控制财政预算收支的直观表现 |
3.2 财政预算收支虚增的现状分析 |
3.2.1 财政预算收入虚增现状分析 |
3.2.2 财政预算支出虚增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市财政预算收支虚增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S市财政预算收支虚增引发的问题 |
4.1.1 虚增数据带动收入增长令财政预算收入质量不断恶化 |
4.1.2 虚增数据带动经济增长掩盖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和脆弱性 |
4.1.3 虚增数据提高刚性预算支出基数使维持正常运转举步维艰 |
4.1.4 虚增数据打乱财政预算收支运行秩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
4.2 S市财政预算收支虚增的原因分析 |
4.2.1 政绩和收益的需求令考核任务下达欠合理 |
4.2.2 收支超常增长影响财力分配决策合理性 |
4.2.3 经济发展思路存偏差令整个财政预算收支体系脱实向虚 |
4.2.4 预算收支调整事前事中监督机制滞后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解决财政预算收支虚增的思路 |
5.1 以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工作 |
5.2 进一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方式 |
5.3 树立差异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
5.4 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法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一、“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概念厘定与问题提出 |
(一)“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概念 |
1、“政府性基金”的概念 |
2、“设立”的概念 |
(二)我国政府性基金设立制度的法律问题 |
1、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形式法治问题 |
2、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实质法治问题 |
二、政府性基金设立法律控制的理论解释 |
(一)为何设立:政府性基金设立的积极意义 |
1、诠释量益负担理念的财政工具 |
2、服务行政背景下政府职能的实现机制 |
3、破解“财政幻觉”的可行路径 |
(三)为何控制: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潜在危险 |
1、侵犯公民基本权利 |
2、背离财政法定原则 |
3、挑战税收国家目标 |
(三)控制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法律依据与目标 |
1、宪法控制的依据与目标 |
2、财政法控制的依据与目标 |
三、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形式法治问题 |
(一)形式法治的理念借鉴:与税收法定原则的对比 |
(二)政府性基金设立权限的配置 |
1、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设立权限的配置 |
2、中央与地方之间设立权限的配置 |
(三)政府性基金设立程序的完善 |
1、设立前置程序 |
2、设立监督程序 |
四、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实质法治问题 |
(一)实质法治的域外借鉴:基于德国特别公课的思考 |
(二)比例原则:保障设立权力的正当行使 |
1、适当性原则:检视政府性基金的政策目标 |
2、必要性原则:对比达成政策目标的其余政策工具 |
3、均衡性原则:限制政府性基金的时限与费率 |
(三)量益负担原则:保护缴费义务人权利 |
1、缴费义务人同质性 |
2、缴费义务人群体有责性 |
3、缴费义务人群体受益性 |
五、政府性基金设立法律控制的具体路径 |
(一)政府性基金设立的宪法控制路径 |
1、宪法解释:明确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正当性 |
2、合宪性审查:明确政府性基金的设立标准 |
(二)政府性基金设立的财政法控制路径 |
1、政府性基金设立的立法模式选择 |
2、政府性基金单行法在“设立”方面的制度完善 |
(三)现有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法治化改造 |
1、清理无保留必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 |
2、优化有保留必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鼓楼区非税收入管理研究[D]. 万雪雪.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兰州市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依赖性的演变及政策取向研究[D]. 万国振. 兰州大学, 2021(12)
- [3]关于新常态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董齐. 营销界, 2020(31)
- [4]淮安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丁以娣.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灌南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宋明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W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佳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减税降费”背景下非税收入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 袁子文.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8]非税收入在国家预算体系下的预算分布与割裂研究[D]. 刘迪.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财政预算收支虚增实证研究 ——以S市为例[D]. 李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政府性基金设立的法律控制[D]. 郑日晟. 武汉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