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中银燃气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太钢中银燃气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一、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赵爽[1](2021)在《钢铁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飞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弊端已经日益突出,面对越来越恶化的生存环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雾霾天气频发,全国大部分城市沦陷,又一次将环境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牺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最终危害社会的健康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正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既往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主,研究该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特征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我国目前的钢铁行业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了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行业问题,并且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在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整理。接着,依据《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南》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整体得出评价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包括的内容体系,研究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得到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得分。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验证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集中度、是否国有制、独立董事占比、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债务水平、成长能力、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否有显着相关性。并且利用实证分析检验这种相关性是属于正向相关还是负向相关,即以上所提及因素是否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显着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最后依据上文研究,分析和讨论宝钢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赵永斌[2](2021)在《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首先弥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双缺口”,发挥了经济增长“催化剂”的作用,然后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投资带动和乘数效应,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此间,外资通过技术和管理溢出、出口促进、就业吸纳和竞争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诸多效益。目前,中国已经从政策型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从重点区域开放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利用外资方面,进入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内陆地区引进外资,提升利用外资效益,对于支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中部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发展水平不高,如不加强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经济开放度,势必造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中部“梗阻”。目前,山西省利用外资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逆全球化抬头、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竞争等因素,导致来晋投资流量有减少的风险;二是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域异质性,使山西省在新时代利用外资面临“马太效应”;三是外商投资的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可能降低利用外资的效益。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利用外资,提升综合效益,变“马太效应”为“后发优势”,成为山西省推动制度型开放,支撑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需要解答的重大命题。而解答此命题,必须首先梳理利用外资的变迁历程、总结规律、评价效益并剖析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才能鉴往知来,解答上述命题。目前,全国层面对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研究,也因缺乏对史实的把握而解释力不足。山西省作为内陆资源型地区,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利用外资上具有独特的逻辑和规律。从这两个特征出发,研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变迁与效益问题,具有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利用外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阶段性主导因素等,将研究时段分为1978-1991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1992-2001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2002-2012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2013-2018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四个阶段。其次采用史料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制度分析和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对每个阶段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和规律进行梳理总结,评价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山西省当下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政策建议,以鉴未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一、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较小,但呈现上升趋势,到现阶段已经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外商直接投资自2006年之后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港澳台资项目比例始终占有绝对优势;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投资份额先增后减,但高于全国水平。影响外资来源国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危机、地缘经济等。在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企业比例持续低于全国,营商环境差、交易成本高和资源型行业股权比例限制使然。外商投资行业上,入世之前以工业为主,入世后服务业逐步增加,工业内部“煤焦冶电”等传统领域投资比例经历了“增-减-增”的过程。外商投资区域上,省会太原引资居多,但投资区域协调性逐渐增加,开发区、综改区等渐成主要载体。二、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规律总结(1)资源禀赋是山西省吸引外商投资的独特条件,也是导致山西省引资特征、使用效益与全国不同的根源,直到现阶段,该条件仍是吸引外商来晋投资的主要因素。(2)内陆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主导地位上彼此制衡。内陆特征下,交通成本约束形成了高附加值、非运输成本敏感型引资偏好,而资源型经济发展形成了初级资源产品(低附加值、高运输成本)引资偏好。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后者在“资源诅咒”下取得引资主导地位,倾向于降低外资效益,需要政策予以引导和规制。(3)围绕资源型经济的两面(加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断调整,是山西省利用外资40年政策变迁的主线,导致利用外资的出发点过度聚焦于资源型经济,而忽视其综合效益的释放。(4)外商选择何种方式在晋投资,是其竞争优势内部化成本和经营收益权衡的结果,也是反映山西省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优劣的指标。(5)资本增殖的本性决定了无论是直接外资还是间接外资,盈利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借用外国贷款用途的盈利性不应被公益性完全覆盖。三、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升,港澳台资的综合效益高于其他外资,主要是在创新和协调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他外资则在共享效益上更胜一筹。到现阶段,创新效益和绿色效益是利用外资亟待提升的两个方面。四、关于影响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因素分析(1)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长度不足、创新吸收能力较低,不利于吸收外资的创新溢出;合资企业管理“国内化”降低了外资管理经验的溢出。(2)鼓励外商投资于“煤焦冶电”等资源型、高退出门槛的行业,降低了外资在晋的协调效益,而且这种降低是持续性的。(3)投资行业高碳化和低环境规制,降低外商投资的绿色效益。(4)资源型经济下,资源收益追逐型外资挤出外向型外资;汇率缺口消失下,创汇动机减弱,引进外资的外向度降低,影响外商投资的开放效益。(5)成本敏感型外资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可替代性强,且多投资于低附加值领域,在房地产过热推动土地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外资倾向于削减员工工资,从而降低了收入带动效益。上述因素也是山西省提升利用外资效益的切入点。最后,本文基于上述事实梳理、规律总结和原因分析,结合当下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省内环境,从6个方面提出了15条针对性、可行性较高的建议。这6个方面是:(1)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下,加大绿色外资的引进力度和规模。(2)在RCEP、CIA等新型区域投资贸易协定中,立足关键领域和对象开展精准招商引资。(3)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主动承接和引进相对先进和高效益的外资企业。(4)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的煤炭生产布局调整下,既要提升外商投资的协调性,又要在煤炭清洁生产、运输和加工领域发挥外资的绿色效益。(5)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提升外资的创新效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引资力度。(6)构建优质引资环境,重引增量更重稳存量,进一步释放既有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益。

宋艳梅[3](2013)在《知识管理在企业环境创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能耗式的粗放经济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存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进来的雾霾天气困扰着我国的大部分地方,据统计2013年开年以来雾霾天气达到50%,这样的恶劣空气质量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雾霾扩散到周边国家,会引起周围国家的不满以及世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企业需要遵循国家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必须要实施环境创新管理。企业环境创新不仅能过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更能节约能源和资金,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文章提出将知识管理应用到企业环境创新管理中,更加高效的提升企业的环境创新能力。文章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环境创新的内容建立四维模型体系。通过四家钢铁企业的案例研究分析其环境创新管理的优劣,并运用弥合差距法计算四个案例的弥合差距,更加直观的体现环境创新管理的差距,最后提出提升企业环境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将四维坐标体系和弥合差距法引入到研究企业环境创新机制中,通过社会调研和专家讨论设计出四维度的环境创新体系,并用弥合差距法计算环境创新的差距。第二,以往对于知识管理、环境管理的研究较多,但是将二者结合,探讨知识管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就针对此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创新的差距;如何利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创新和知识保存四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环境创新能力等。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4](2013)在《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2012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对袋式除尘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郑钢[5](2013)在《中国市场工业气体公司越界供应模式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以林德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工业气体是一种重要资源,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在工业气体产业中,气体越界供应模式是跨国工业气体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推广,跨国气体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惊人的增长。因此对这种商业模式的应用和整合的调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了与业内人士和关键客户的访谈以及笔者所在企业(德国林德集团)等若干渠道的数据收集,对越界供应模式在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背景、在中国市场应用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其优势和劣势,阐述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和整合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就中国市场发展的阶段和特色就此模式遭遇到的部分困局提出了一定的对策,给这个相对新兴的行业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起一定参考作用。

郭忠行[6](2012)在《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绿色供应链”这一新理念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钢铁企业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没有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没有协调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钢铁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从铁矿石、煤等原燃材料的开采、运输,到钢铁产品的制造、使用、最终废弃和回收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钢铁企业作为能耗大户和污染大户,在制造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有必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因此,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与钢铁企业现状发展结合起来,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加快实现工艺装备绿色化、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绿色化,不断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等功能的绿色供应链。因此,针对钢铁企业建立起一套全面、有效、可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模型,是推动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针对目前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出现的问题,结合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和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现有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第一,目前可以量化的、操作性强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较少;第二,大多数学者采用专家打分法来决定指标权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第三,主要从传统财务绩效视角展开分析及评价,评价内容不完整。其次结合钢铁企业发展现状以及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障碍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借用三重底线原则,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定义为:从铁矿石、煤等原燃材料的开采、运输,到钢铁产品的制造、使用、最终废弃和回收过程中,钢铁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环境绩效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并且要使钢铁企业整条供应链上实现自然资源的低能耗、废弃物的低排放,可从总体上把供应链分为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制造环节和逆向回收环节。接着构建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中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为3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社会影响6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个钢铁企业作为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证对象,纵向评价结果分析表明:2005年至2010年4家钢铁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横向评价结果分析表明:2005年至2010年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

高超[7](2012)在《G气体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气体产品的应用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用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值增长速度远超过同期的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作为新兴市场成为外企新的利润增长点,外企加紧布局我国气体市场,跨国气体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给国内气体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认清现有形势,制定完善、可行的营销策略是G气体公司迎接机遇、面对挑战时,保证公司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G气体公司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G气体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分析G公司营销现状和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在对G气体公司所面临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用于指导G气体公司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帮助G气体公司快速发展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G气体公司目前的营销现状,找出G气体公司目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G气体公司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接着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对G气体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针对G气体公司目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G气体公司的营销策略。最后,针对提出的新的营销策略,G气体公司应从调整营销结构、加强营销控制和健全营销管理制度的方面来保障G气体公司营销策略的贯彻与实施。本文结合G气体公司在营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构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确保G气体公司在工业气体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长期处于竞争优势中,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王辉绵,辛建卿,张增武,白晋钢,刘承志[8](2007)在《奥氏体不锈钢线材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在生产奥氏体不锈钢线材时,通过调整C、N、Ni、Cu等元素含量,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减少了形变马氏体α′相的形成。利用控冷辊道进行轧后控制冷却改善了线材的性能。选用HF+HNO3对线材进行酸洗白化后,线材表面良好,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胡荣建[9](2007)在《六西格玛在提高烧结矿ISO转鼓强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150万吨新随着150万吨新不锈钢系统工程竣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一跃成为全球产能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但最大不等于最强,不断提升企业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竞争力,仍是公司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此公司提出“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要求,其中全方位提升公司管理精细化水平成为“三化”之核心要求。为了建立科学的持续改进体系,实现“精细化”目标, 2004年下半年起,公司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的科学方法。即“精细化”理念就是六西格玛哲学,“精细化”目标就是六西格玛水平,实现“精细化”的途径就是全方位的六西格玛设计和改进。本文着重介绍六西格玛作为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中发挥的作用。并通过介绍六西格玛方法在改进太钢炼铁厂烧结矿质量中的运用,阐述太钢大力推进六西格玛改进的方式及成效。本文着力解决如何提高炼铁厂一烧作业区烧结矿ISO转鼓强度,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遵循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首先确定了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质量特性CTQ,并以此来定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不断筛选关键因子,最后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迅速准确的寻找到对烧结矿ISO转鼓强度产生影响的各类因子的适宜水平,最终通过采用大量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SPC)对关键因子进行控制,来实现最终改进质量的目的。最后本文还通过对太钢在ISO9000质量体系贯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给予说明。本文以典型的六西格玛改进方法为阐述的主题,贯穿着太钢对产品质量的卓越追求,是质量工作迅速有效向前推进的源动力,对日后企业更加有效的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丽英,索保新,牛爱红[10](2000)在《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文中指出本报讯:经过两年的努力,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于10月12日顺利通过国际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同时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是于1996年3月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投资者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特殊?

二、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论文提纲范文)

(1)钢铁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1.2.2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与计量方面的研究
        1.2.4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环境会计
        2.1.2 环境会计信息
        2.1.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2.1.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社会责任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环境会计理论
第三章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与结果分析
    3.1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规范与要求
        3.1.1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3.1.2 国家环保总局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3.1.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其他规定
    3.2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2.1 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3.2.2 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3.2.3 独立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3.3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3.3.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依据
        3.3.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
        3.3.3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3.3.4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钢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4.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2 研究变量的设计
        4.1.3 实证模型设定
    4.2 样本选取与统计描述
        4.2.1 样本的选取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回归分析
        4.3.2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宝钢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5.1 宝钢股份生产工艺特点与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5.1.1 宝钢股份公司概况
        5.1.2 宝钢股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5.1.3 宝钢股份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控制的作用
    5.2 宝钢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5.2.1 《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
        5.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分析
        5.2.3 宝钢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政府角度
        6.2.2 公司角度
        6.2.3 信息使用者角度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015 年至 2019 年 15 家钢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面板数据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利用外资
        1.2.2 利用外资效益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利用外资变迁的断代研究与本文的研究阶段划分
        1.3.2 利用外资效益及机制研究
        1.3.3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基础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一般理论解释
        2.1.1 发展中国家(地区)利用外资的动因解释
        2.1.2 外商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2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特性分析
        2.2.1 内陆地区资源型省份利用外资动因解释
        2.2.2 外商向内陆资源型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3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3.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和思路
        2.3.2 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2.3.3 评价体系权重设置和得分计算方法
    2.4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预评价
        2.4.1 综合效益预评价
        2.4.2 综合效益预分解
第三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1991 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
    3.1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3.1.1 国际环境:全球产业转移与后石油危机下的能源投资逻辑
        3.1.2 国内环境:“双缺口”下的重点区域开放
        3.1.3 省内环境:消除内陆区位劣势的投资硬环境建设加速
        3.1.4 政策环境:超国民待遇引资规模导向与山西省的资源型产业产能培育倾向
    3.2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2.1 主要历程:零星引资转向集中引资,随机引资转向能源重化工重点引资
        3.2.2 总体情况:外资项目数和规模逐渐增大,投资行业快速拓展
        3.2.3 阶段性问题:内陆劣势和营商环境短板导致引资规模小且资金到位率低
        3.2.4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资绝对主导和美资占比较大
        3.2.5 投资形式特征:高交易成本下的合资主导阶段
        3.2.6 投资行业特征:以轻工业为主并逐渐向能源重化工倾斜
        3.2.7 投资区域特征:省会太原“一家独大”和地市引资各具优势
    3.3 1978-1991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3.1 变迁历程: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占主导地位
        3.3.2 间接利用外资特征:政府主导的开发型引资,兼容公益性和盈利性
    3.4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3.5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3.5.1 经济规模效益:对新增投资依赖较大且产出不稳定
        3.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创新水平显着高于内资企业
        3.5.3 协调效益:“煤焦冶电”四大部门投资比例趋增
        3.5.4 绿色效益:外资企业碳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
        3.5.5 开放效益:外向型外资企业引进偏少
        3.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规模小但工资水平相对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92-2001 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
    4.1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4.1.1 国际环境:冷战结束、金融危机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向
        4.1.2 国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稳定性确立与“双缺口”缓解
        4.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产业转型和国企脱困外资需求量大
        4.1.4 政策环境:投资规则向WTO并轨的主基调与山西省引资导向嬗变
    4.2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4.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消彼长
        4.2.3 投资形式特征:合资比例下降与合作比例上升
        4.2.4 投资行业特征:投资行业趋向重型化
        4.2.5 投资区域特征: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与开发区引资功能增强
    4.3 1992-200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3.1 变迁历程:注重公益性但限制盈利性,引资面向公共产品和工业设备
        4.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4.4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4.5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4.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4.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的创新优势持续扩大
        4.5.3 协调效益:产出协调性下降,投资继续向“煤焦冶电”集中
        4.5.4 绿色效益:外资工业的绿色生产水平优势继续扩大
        4.5.5 开放效益:对经济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
        4.5.6 共享效益:小规模就业吸纳,高水平工资示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02-2012 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
    5.1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5.1.1 国际环境:利用外资全球竞争加剧与能源价格驱动的煤炭投资旺盛
        5.1.2 国内环境:吸引外资优势转换和利用外资目标转变
        5.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与资源型经济对外资的“排斥”
        5.1.4 政策环境:开放领域渐广、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山西省能源原材料引资导向
    5.2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5.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长彼消
        5.2.3 投资形式特征:各类投资方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5.2.4 投资行业特征:“煤焦冶电”项目偏多而服务业整体偏少
        5.2.5 投资区域特征:区域协调性提升但开发区引资不稳定
    5.3 2002-201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3.1 变迁历程:援助性国际贷款减少,投资性国际银行商业贷主导
        5.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5.4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5.5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5.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稳定
        5.5.2 创新效益:外资创新水平总体较高但内部出现分化
        5.5.3 协调效益:总体协调下,前期投资重型化导致本阶段产出协调度低
        5.5.4 绿色效益:外资绿色生产水平继续优于内资但优势开始缩小
        5.5.5 开放效益:外企在出口总额中的贡献增加但外企的外向度下降
        5.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能力迅速提高但工资低于平均水平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13-2018 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
    6.1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6.1.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引资竞争加剧
        6.1.2 国内环境:经济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
        6.1.3 省内环境:资源型经济转型、营商环境修复和引资便利化条件打造
        6.1.4 政策环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建设与区域开放政策一致性提升
    6.2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6.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既有外商增资和跨国公司国内转移成为重要来源
        6.2.3 投资方式特征:独资比例提高但仍然较低
        6.2.4 投资行业特征:资源型经济转型催生独特的行业引资结构
        6.2.5 投资区域特征:开发区的引资载体功能增强推动外商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
    6.3 2013-2018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3.1 变迁历程:投资性国际商业贷款主导与挖掘山西特色争取援助性贷款
        6.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6.4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6.5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6.5.1 经济规模效益:港澳台资规模扩张推动外资整体规模提升
        6.5.2 创新效益:内外资创新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6.5.3 协调效益:产出相对协调但投资再次开始偏向“煤焦冶电”
        6.5.4 绿色效益:碳生产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降低
        6.5.5 开放效益:外资企业的外向度和外贸贡献度同步上升
        6.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保持稳定,收入带动效益有所好转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7.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总结
    7.2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反思
    7.3 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知识管理在企业环境创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环境创新的重要性及现状
        1.1.2 环境创新发展的背景
        1.1.3 知识管理对环境创新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1.2.1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2.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及要求
    2.2 环境创新理论
        2.2.1 环境创新的定义和内涵
        2.2.2 环境创新的驱动力
        2.2.3 环境创新的关键是绿色创新
    2.3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2.3.1 知识管理论的发展
        2.3.2 知识管理的内涵
        2.3.3 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2.3.4 知识管理应用研究现状
    2.4 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的研究综述
        2.4.1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2.4.2 知识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4.3 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之间的关系
    2.5 对于前人研究的总结
第三章 企业环境创新四维模型
    3.1 弥合差距法
        3.1.1 线性标度对照尺
        3.1.2 非线性标度对照表
        3.1.3 计算弥合差距
    3.2 企业环境创新的四维模型建立
        3.2.1 环境创新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3.2.2 环境创新的中知识管理的四个维度
        3.2.3 环境创新的四维模型
    3.3 企业环境创新理论四维模型的弥合差距计算
第四章 基于钢铁企业的环境创新案例分析
    4.1 背景介绍
    4.2 案例企业环境创新管理
        4.2.1 宝钢集团的环境创新管理
        4.2.2 太钢集团的环境创新管理
        4.2.3 首钢的环境创新管理
        4.2.4 邯钢集团的环境创新管理
    4.3 案例企业的环境创新管理四维模型
        4.3.1 宝钢集团
        4.3.2 太钢集团
        4.3.3 首钢集团
        4.3.4 邯郸钢铁
    4.4 弥合差距计算和分析
        4.4.1 案例企业的弥合差距
        4.4.2 弥合差距的分析
    4.5 对策建议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表

(4)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概况
    1.1 2012年行业发展环境
    1.2 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1.2.1 袋式除尘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 袋式除尘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1.3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情况
        1.3.1 袋式除尘技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1.3.2 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1.3.3 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1.3.4 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1.3.5 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1.3.6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1.4 国内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
        1.4.1 主机
        1.4.2 纤维和滤料
        1.4.3 自动控制技术
        1.4.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技术
2 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2.1 耐高温纤维滤料研发实现突破,滤袋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2.2 脉冲阀的创新和进步
    2.3 稳步进入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领域
    2.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2.5 钢铁行业工业烟尘净化转向使用袋式除尘器
    2.6 垃圾焚烧炉尾气净化选择袋式除尘器的必要性
    2.7 袋式除尘技术的深化研究
        2.7.1 喷吹装置试验台
        2.7.2 脉冲阀性能试验台
        2.7.3 脉冲阀膜片破坏性试验台
        2.7.4 脉冲阀流量系数试验台
        2.7.5 袋式除尘试验台
        2.7.6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台
        2.7.7 气流分布试验
    2.8 失效滤袋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2.8.1 糊袋处理
        2.8.2“灌肠”滤袋处理
    2.9 废弃滤袋的回收利用
3 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3.1 袋式除尘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
    3.2 袋式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
    3.3 袋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前景
    3.4 袋式除尘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应用前景
    3.5 袋式除尘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前景
4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行业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4.2 行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4.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3.1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4.3.2 行业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4.3.3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4.3.4 其它方面
5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5.1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5.2 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5.3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5.4 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5.5 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5.6 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5.7 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6 投资建议
    6.1 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6.2 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分析及建议
    6.3 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分析及建议
附录:2012年袋式除尘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企业简介(排序不分先后)
    1、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2、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4、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5、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6、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7、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8、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1 0、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11、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12、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3、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14、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5、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16、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
    17、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18、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19、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5)中国市场工业气体公司越界供应模式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以林德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工业气体及产业
    1.1 工业气体及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1.2 工业气体及产业的历史和发展
    1.3 工业气体及产业分类
        1.3.1 按类别划分
        1.3.2 按销售模式划分
    1.4 工业气体及产业的成本和收益率
    1.5 工业气体及产业的应用
2 越界供应商务模式
    2.1 越界供应模式和BOO比较
    2.2 越界供应模式和融资租赁比较
    2.3 气体越界供应模式和气体设备制造销售比较
    2.4 气体越界供应模式和客户气体设施自建比较
        2.4.1 降低用气企业的生产成本
        2.4.2 弥补不足,实现最佳资源配置
        2.4.3 分散和降低风险
        2.4.4 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整体实力
        2.4.5 提高安全运营效率
        2.4.6 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绩效
        2.4.7 气体业务与气体核心能力的关系
        2.4.8 气体越界供应模式的伙伴选择风险
        2.4.9 信息安全的风险
        2.4.10 企业内部接受气体越界供应模式程度的风险
        2.4.11 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风险
        2.4.12 企业能力弱化的风险
3 林德集团对越界供应模式的运用
    3.1 林德集团简介
        3.1.1 气体业务
        3.1.2 工程业务
    3.2 林德气体越界供应模式的发源
    3.3 林德气体越界供应模式的中国发展之路
    3.4 林德越界供应模式的案例
        3.4.1 林德太钢
        3.4.2 林德上海焦化
        3.4.3 林德中石化
    3.5 林德越界供应模式成功的原因
        3.5.1 专业的运行管理能力
        3.5.2 经济规模带来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
        3.5.3 气体供应中心
        3.5.4 全球本地化
4 业务环境变化对越界供应模式的挑战
    4.1 宏观经济影响
    4.2 汇率影响
    4.3 原料市场影响
    4.4 政策影响
    4.5 沿海发达地区需求特点变化的影响
    4.6 新兴煤化工板块的影响
5 客户对越界供应模式理解的变化
    5.1 选择越界供气模式的利与弊
        5.1.1 越界供气模式的有利方面
        5.1.2 越界供应模式的不利方面
        5.1.3 对越界供气模式的体会及建议
    5.2 采取越界供气模式的注意点
    5.3 关于独资和合资合作模式的探讨
        5.3.1 独资模式、合资模式的定义
        5.3.2 独资模式、合资模式的相同点
        5.3.3 独资模式、合资模式的区别
    5.4 规避气体业务外包风险的对策
6 越界供应模式的调整和再创新
    6.1 垂直风险和利益的全面整合
    6.2 关注新兴细分市场
    6.3 合资企业双方合资经营
    6.4 化工园区工业气体一体化发展
    6.5 价值链的延伸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低碳经济背景
        1.1.2 可持续发展背景
        1.1.3 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背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色供应链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3.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实践研究现状
        1.3.4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的重点与创新点
        1.6.1 论文的重点
        1.6.2 论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绿色供应链的定义
        2.1.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1.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2.1.4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2.2.1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
        2.2.2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容
        2.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
        2.2.4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容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低碳经济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3.1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钢产量大幅提升
        3.1.2 钢铁工业能耗高
        3.1.3 能源供应紧张
        3.1.4 污染物排放严重
    3.2 中国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3.3 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3.3.1 可持续发展要求
        3.3.2 节能减排要求
        3.3.3 环境保护要求
        3.3.4 社会和公众要求
    3.4 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3.4.1 技术可行性
        3.4.2 经济可行性
    3.5 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
4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4.1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4.2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4.3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环节的内容
        4.3.1 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
        4.3.2 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
        4.3.3 绿色供应链的逆向回收环节
    4.4 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5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5.1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5.1.3 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5.1.4 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5.2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与模型
        5.2.1 数据获取
        5.2.2 评价方法与模型
6 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6.1.1 实证研究对象选取的原则
        6.1.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现状简介
        6.1.3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现状简介
        6.1.4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状简介
        6.1.5 辽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现状简介
    6.2 数据分析与处理
        6.2.1 数据来源
        6.2.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6.2.3 确定各指标的关联系数
        6.2.4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6.2.5 计算灰色关联度
    6.3 评价结果分析
        6.3.1 武钢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2 宝钢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3 太钢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4 鞍钢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5 四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对比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2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7)G气体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写作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G 气体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2.1 G 气体公司营销现状
    2.2 G 气体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2.2.1 营销理念存在的问题
        2.2.2 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
        2.2.3 市场营销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问题
        2.2.4 现行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存在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G 气体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营销环境 PEST 分析
        3.1.2 微观营销环境
    3.2 G 气体公司 SWOT 分析
        3.2.1 G 气体公司机会与威胁分析
        3.2.2 G 气体公司优势和劣势分析
    3.3 G 气体公司营销环境综合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G 气体公司营销策略的提出
    4.1 市场细分
    4.2 选择目标市场
    4.3 市场定位
    4.4 G 气体公司的营销策略
        4.4.1 产品策略
        4.4.2 价格策略
        4.4.3 渠道策略
        4.4.4 促销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G 气体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调整市场营销组织结构
    5.2 建设营销团队
        5.2.1 人员选择与培训
        5.2.2 提升团队执行力
    5.3 健全营销管理制度
    5.4 加强市场营销控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奥氏体不锈钢线材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太钢奥氏体不锈钢线材生产工艺研究
    2.1 奥氏体不锈钢线材成分控制特点
    2.2 奥氏体不锈钢线材在线控冷工艺研究
        2.2.1 工业试验及结果
        2.2.2 实验室试验及结果
        2.2.3 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2.3 奥氏体不锈钢线材酸洗工艺研究
        2.3.1 不锈钢氧化皮结构
        2.3.2 不锈钢酸洗机理
        2.3.3 奥氏体不锈钢线材酸洗试验
3 太钢不锈钢线材生产情况
4 结语

(9)六西格玛在提高烧结矿ISO转鼓强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太钢炼铁厂一烧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的现状分析
    2.1 太钢炼铁厂一烧作业区工艺流程介绍
    2.2 太钢一烧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现状分析
    2.3 影响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2.4 主要影响因素的确认和鉴定
第三章 六西格玛方法综述
    3.1 持续质量改进
        3.1.1 质量改进概述
        3.1.2 对持续质量改进的认识
    3.2 六西格玛及其在太钢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3.2.1 六西格玛介绍
        3.2.2 太钢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3.3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3.3.1 标准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3.3.2 明确及描述持续改进问题的技巧
    3.4 六西格玛改进流程
        3.4.1 项目界定(Definition)
        3.4.2 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3.4.3 分析根本原因(Analysis)
        3.4.4 过程改进(Improvement)
        3.4.5 过程控制(Control)
第四章 提高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黑带项目的实施
    4.1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4.1.1 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检验测量系统分析
        4.1.2 对焦粉称量系统的测量系统分析
    4.2 烧结矿ISO 转鼓强度低的原因
        4.2.1 实验数据
        4.2.2 生产实际分析结果
第五章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标准化操作的执行
    5.1 ISO9000 标准
        5.1.1 ISO9000 族标准的概念及由来与发展
        5.1.2 ISO9000 族标准结构
    5.2 太钢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5.2.1 2003 年前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5.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修改后的主要变化
    5.3 太钢对产品质量的卓越追求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 [1]钢铁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D]. 赵爽.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D]. 赵永斌. 山西大学, 2021(02)
  • [3]知识管理在企业环境创新中的应用研究[D]. 宋艳梅.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4]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2013
  • [5]中国市场工业气体公司越界供应模式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以林德公司为例[D]. 郑钢. 复旦大学, 2013(03)
  • [6]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D]. 郭忠行.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 [7]G气体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高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3)
  • [8]奥氏体不锈钢线材生产工艺研究[J]. 王辉绵,辛建卿,张增武,白晋钢,刘承志. 轧钢, 2007(04)
  • [9]六西格玛在提高烧结矿ISO转鼓强度中的应用[D]. 胡荣建. 天津大学, 2007(04)
  • [10]太钢BOC气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N]. 杨丽英,索保新,牛爱红. 中国冶金报, 2000

标签:;  ;  ;  ;  ;  

太钢中银燃气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