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范彦[1](2021)在《对重庆市牧草育种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总结重庆市牧草育种工作成就和分析牧草育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牧草育种目标和发展途径。
王传旗,王红梅,魏小星,马祥,周青平[2](2020)在《老芒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别名西伯利亚野麦草,为优良饲用植物。老芒麦生态适应性强,是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甸草原群落中的常见草种,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文章综述了老芒麦在栽培技术、引种、产量、品质、生理生化、形态和分子等7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展望了老芒麦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老芒麦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杨叶华[3](2020)在《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在培肥地力和替代化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中国果业的快速发展,为果园绿肥的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对果园绿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肥种植对土壤及果树的影响上,但是关于不同区域果园适宜的绿肥品种、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及还田后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相关书籍的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收集整理了包含17种我国常见绿肥的3431个数据变量,整合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评估了不同区域种植绿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以柑橘园为依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品种在西南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或盆栽试验系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不同播期和免耕等因素对绿肥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不同利用模式下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旨在筛选出适宜柑橘园种植的绿肥品种,为柑橘园绿肥的高产高效种植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及养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黑麦草、沙打旺、柱花草和红三叶的生物学产量在42.553.2 t/hm2,显着高于其他绿肥种类;不同绿肥氮磷钾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7.0和25.3 g/kg,其中以豆科绿肥含氮量最高,二月兰具有较高的磷和钾含量;沙打旺、黑麦草、红三叶草、苜蓿和柱花草等绿肥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可分别达250.0、50.0和191.7 kg/hm2以上。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受到不同区域气候环境条件的调控。种植豆科绿肥具有较高的化肥替代潜力,当前中国绿肥种植面积约448.6万hm2,相当于生产39.580.8万t氮肥;如果按照中国可种植绿肥的潜在面积4600万hm2估算,相当于生产405.3828.1万t的氮肥。在绿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根据绿肥的区域适应性及其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肥品种。(2)绿肥在柑橘园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的研究表明: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幼龄柑橘园行间的生长良好,地上部产量随生长期的延长逐渐提高,冬绿肥最高产量(28.683.6 t/hm2)出现在播种后的第160220 d之间,即春季盛花期或旺长期。其中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和一年生黑麦草等绿肥苗期生长迅速,地上部鲜草最高产量均达到55 t/hm2以上,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高于其他绿肥,还田后能为柑橘树提供大量养分,是适于柑橘园种植的优质高产的绿肥品种。但是黑麦草是直立型植物,第160 d时株高在大于90 cm以上,不适宜在幼龄柑橘园种植。(3)土壤含水量显着影响绿肥种子萌发和生长。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100%之间绿肥种子发芽率最高,二者差异不显着;当低于田间持水量50%时则显着抑制种子发芽;土壤含水量越高,种子萌发越快。豆科和禾本科绿肥的地上部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50%时产量最高;水分含量过低时氧化酶(POD、CAT、SOD)活性高,抑制绿肥生长。十字花科绿肥在田间持水量75%时生长最好,此时氧化酶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基本都处于最低状态。因此播种时保持较高的土壤墒情是保障绿肥种子快速萌发以及前期绿肥生长、及覆盖压草的必要条件。(4)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显着影响绿肥地上部产量,高肥力土壤的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显着高于低肥力土壤;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低肥力土壤上表现出较低的生产性能,最高产量在0.4613.3 t/hm2之间;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适应范围广,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均生长较好,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的产量分别为55.375.3 t/hm2和28.037.6 t/hm2,可作为立地条件差、肥力低下的果园的先锋绿肥品种推广应用。(5)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播期主要影响绿肥的产量,对其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播期在9月21日到10月11日之间,适当早播可提高绿肥的产量,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鲜草产量和养分累积量达最高,产量和有机碳、氮、磷、钾分别为21.438.2 t/hm2、15072881 kg/hm2、91.9205 kg/hm2、28.181.9 kg/hm2。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在10月21日左右播种仍有较高的产量,是适宜柑橘园晚播的绿肥品种。(6)轻简化播种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翻耕和免耕主要影响绿肥的前期生长,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对绿肥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到第190 d220 d差异不显着,此期间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也无显着性差异。供试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等可在柑橘园采用免耕直播的轻简化方式进行种植。(7)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表明:田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相似。绿肥腐解均分为快速腐解期(030 d)-中速腐解期(3060 d)-缓慢腐解期(60120d)三个时期,养分的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钾>氮>碳>磷,绿肥翻压比覆盖利于腐解和养分释放,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绿肥腐解和养分释放。冬季绿肥在每年的4月份翻压或覆盖,绿肥的快速腐解正好与柑橘春季的养分需求一致,能为柑橘提供大量的有效养分。综上所述,不同绿肥的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不同,但养分释放规律相似。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适应能力强,在西南柑橘园种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吴海艳,曲珍,刘昭明[4](2019)在《西藏日喀则市牧草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积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之际,草业发展面临新时代新机遇。该文对1983年至今有关研究人员在日喀则市做的牧草引种、牧草栽培、饲草料的调制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简述,以期对相关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景美玲[5](2014)在《祁连山高寒草甸适生栽培牧草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牧草引种,是草地建设的基础部分,草种(品种)是治理及恢复退化草地的关键环节。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态、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该试验研究可为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提供优良的适宜草种(品种),以便用于该地区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恢复草地植被,治理黑土滩,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饲草料生产;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该试验研究于2012年起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上进行,引种筛选的16个草种为国家牧草审定委员会登记并适合青藏高原地区推广种植和正在驯化栽培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其目的是筛选出适宜祁连山地区高寒草地地区栽培的优良牧草,用于退化草地补播和饲草料生产。田间设计采取完全区组顺序排列方式,4次重复,对试验地实行定期灭鼠、除杂等田间管理。田间观测栽培草种的越冬率、生育期、基本生长状况、形态学特征、植物量、种子产量等,并在室内分析营养成分,通过用Excel处理数据,采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法评价,最终综合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参试的16种牧草中,有15个能在海拔3700m的祁连山地区正常冬越;其中有11个能在该地区完成生育期。2、播种当年青牧一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的鲜植物量最高,为2516.25g/m2,同德短茫披碱草(Elymus sibircus cv Tongde)的鲜植物量最低,仅为185g/m2,第二年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植物量最高,鲜、干量分别达到1700g/m2、612g/m2,疏花针茅(Stipa aliena)的地上植物量最低,鲜、干量分别只有248.25g/m2、111.71g/m2;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cv.Aba)种子产量最高,为152.95g/m2。3、通过综合评价,参试草种中有11个可确定为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地的适宜栽培草种,并根据自身特性进行了初步应用分类。适于放牧型草种有: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cv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Poa.pratensis L.var.anceps Gaund.cv.Qinghai)、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溚草(Koeleria cristata)、梭罗草(Kengyiliathoroldian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tenuiflora cv.Tongde)、阿坝垂穗披碱草;适于生态型草种:麦宾草(Elymustangutorum)、梭罗草、同德小花碱茅、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适于刈用型草种有: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阿坝垂穗披碱草。
景美玲,马玉寿[6](2013)在《青海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概况与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概述青海高寒地区牧草引种的发展史,分析其现状,并为今后该地区引种工作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李建伟[7](2012)在《高寒山区不同播量的11种牧草(组合)生长和品质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针对高寒山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对6种豆科牧草(甘农一号苜蓿、甘肃红豆草、小冠花、红三叶、箭筈豌豆、毛苕子)、3种禾本科牧草(垂穗披碱草、猫尾草、燕麦)和2个混播组合(甘农一号苜蓿+垂穗披碱草、甘农一号苜蓿+猫尾草)共11种牧草(组合)以不同播量种植,对其物候期、株高动态、分蘖(枝)数、单株重、牧草存活数、越冬率、抗病性、抗虫性、抗倒伏性、地上生物量动态、绝对生长速率(AGR)动态、相对生长速率(RGR)动态、鲜干比动态、草产量、种子产量、茎叶比动态、营养成分动态进行观测,探讨其在高寒山区的生长和品质,结果如下:(1)6种多年生牧草在种植当年均未完成其生活史,仅停留在分蘖(枝)期,但翌年除红三叶外都能够安全越冬,快速的返青生长;生长第二年,甘农一号苜蓿、甘肃红豆草、垂穗披碱草和猫尾草可以顺利完成其生活史,而小冠花和红三叶仍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小冠花可以到达结荚期,红三叶停留在分枝期。3种一年生牧草的生育时期在不同生长年份基本一致,都能快速完成其生活史。(2)11种牧草(组合)的株高生长主要集中在中前期;播量对株高的影响较小,播量间的株高变化动态相似,因牧草不同其表现各异。(3)6种多年生牧草在播种当年生长末期,牧草存活数随播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牧草的分蘖(枝)数和单株鲜重播量间的趋势与其相反。(4)6种多年生牧草在自然条件下,红三叶越冬率差,其它5种牧草都能够安全越冬,覆土可提高各种牧草的越冬率,覆土后6种牧草都能够安全越冬。播量对牧草越冬率的影响较小。(5)6种多年生牧草的根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播量对6种牧草根系的影响各异,总体来说,播量对根重量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大,对根长和0~30cm根量(%)的影响较小。(6)抗病性方面,红三叶和燕麦属于低抗型,其它7种牧草属于高抗型;抗虫性方面,甘农一号苜蓿、箭筈豌豆和毛苕子属于低抗型,其它6种牧草属于高抗型;小冠花、箭筈豌豆和毛苕子被确定为3级倒伏(倾斜≥60%),其它6种牧草抗倒伏能力较强。(7)播量对鲜干比的影响较小,生长第二年除红三叶外的10种牧草(组合)的鲜干比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牧草在播种当年生长末期的鲜干比低于生长第二年二茬草生长末期的鲜干比。(8)8种多年生牧草(组合),播量对其播种当年草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其生长第二年草产量的影响。播种当年草产量较低,播量对其影响较大;生长第二年,除红三叶外,其它牧草(组合)都能正常生长,可获得较高的牧草产量,播量对草产量的影响较小。6种多年生牧草播种当年没有种子形成;生长第二年除小冠花和红三叶外,其它牧草可以产生种子,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较低,播量对其影响小。3种一年生牧草两年都可以获得较高的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播量对其影响较小。(9)播量对生长第二年除红三叶外的7种多年生牧草(组合)和一年生牧草地上生物量的鲜质量、干质量及其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的影响在不同生长时期、阶段表现不同,且对不同牧草的影响差异较大。生长第二年除小冠花和红三叶外的其它6种多年生牧草(组合)和燕麦在花期~结荚(灌浆)期其地上生物量最高,之后出现下降。箭筈豌豆、毛苕子和生长第二年的小冠花3种牧草的地上生物量在生长末期达到最高。生长第二年,除红三叶外的7种多年生牧草(组合)和3种一年生牧草的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的高峰期都出现在花期前后;地上生物量的鲜质量及其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出现下降和负值的时间较干质量出现的早或者一致。(10)生长第二年,除红三叶外的5种多年生牧草和燕麦的茎叶比表现出:前期鲜茎叶比高于干茎叶比,但随着牧草的生长,最终表现为干茎叶比高于鲜茎叶比;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的鲜茎叶比始终比干茎叶比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除垂穗披碱草外,其它牧草的茎叶比都逐渐升高。播量对茎叶比的影响因牧草不同表现各异。(11)播量对牧草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小,只在个别的生长时期表现出差异。在播种当年生长末期和生长第二年二茬草生长末期收获的牧草,其营养价值较高,但产草量较低;一年生牧草和生长第二年的多年生牧草的营养成分动态表现为:随着其生育期的延长,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粗纤维含量不断上升,粗脂肪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磷和钙含量因牧草不同其表现不同;不同牧草间的同一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时期和相同时期的变化量上均表现各异。(12)初步筛选出甘肃红豆草、甘农一号苜蓿、小冠花、垂穗披碱草和猫尾草,产草量较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宜在高寒山区种植,可在退化草地改良和建植人工草地中使用;燕麦、箭筈豌豆和毛苕子产草量较高、营养价值高,可作为建植人工草地和茬口衔接牧草草种加以利用;红三叶在高寒山区越冬率和产量都较低,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建议种植。
曲广鹏[8](2012)在《西藏农区牧草和饲草作物引种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西藏天然草地草产量较低,人工草地面积较小、种植品种单一,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草场退化日益恶化,优质饲草相对匮乏,优质饲草是我区家畜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我区高原特色畜产品的物质保证。引进优质高产的牧草品种,种植人工草地,可以为我区特色畜牧业提供营养需要来源。西藏饲草生产的关键是解决冬春季节和灾年饲草料不足及牧草品种问题,不管是人工饲草料基地种植还是天然草地的补播都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牧草品种,因此引进并筛选出适合西藏农区种植的优质饲草料作物品种,是解决当前西藏牧草品种缺乏的有效途径。本试验以当地品种羊茅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主要牧草品种即:饲用玉米、燕麦、多花黑麦草、绿麦、绿苋和红苋,在海拔3780米的西藏河谷地区曲尼巴基地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适应性研究,对各牧草品种进行物候期观察、株高、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及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当地品种羊茅比较而言,引进品种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燕麦、绿麦、绿苋及红苋的产量、株高及粗蛋白含量均高当地羊茅品种,具明显的优势。各参比牧草均于2009年5月24日播种,牧草品种均于6月中旬出苗,出苗较整齐一致。7月中旬,参试的燕麦、绿麦、对照组当地羊茅首先进入分蘖期。饲用玉米鲜草产量高达125.7t/hm2,显着高于其他牧草;由于绿麦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仅为72天,可以一年播种两茬,年干物质产量将达到30t/hm2,接近干物质产量最高的饲用玉米。在各牧草品种的生长速度测定中,绿麦的生长速度最快,极显着的高于其它品种(P<0.01),其生长速度高达2.19cm/d,次之是燕麦和绿苋,生长速度达到1cm/d。粗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草、红苋、燕麦、饲用玉米、绿苋、绿麦及对照组当地羊茅,其中黑麦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为最高,高达20.14%。各牧草品种的ADF含量表现出差异显着(P<0.05),ADF含量在26.71%~43.63%之间,最大的是当地羊茅,为40.14%,最小的是燕麦,为26.71%。通过上述分析,经过筛选引进的燕麦、多花黑麦草、绿麦、饲用玉米、红苋牧草品种较当地羊茅更适宜在西藏农区及河谷地区种植,为我区人工种草所急需的优良牧草品种提供了依据,可以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利用。
陈瑞祥,唐成斌,尚以顺,莫本田,王小利[9](2010)在《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文中提出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及利用在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综述了贵州近30年来在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利用方面的主要成就。结果表明,自贵州草地畜牧业兴起以来,广大科技人员为解决草地生产用种问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草种10余种累计100多份品种资源,并多次考察收集贵州野生牧草品种资源近1 000份,经过整理、鉴定,发掘了一批重要的育种材料。近15年来,采用引种驯化筛选、选择育种等方法先后选育牧草新品种9个,对促进贵州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分析了贵州牧草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
纪亚君[10](2009)在《青海省牧草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青海境内有草地3644.94万hm2,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涵养源。但长期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草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草原生产力大幅下降。多年来,为解决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中饲草种植、天然草地改良及栽培草地建设缺乏适宜草种这一问题,青海草原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牧草品种选育及驯化研究,通过长年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大量引种及当地野生草种的驯化试验,培育了一些适应当地种植的牧草品种,现有14种被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为牧草新品种。文章回顾了青海省牧草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研究工作历史,介绍了牧草育种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二、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对重庆市牧草育种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庆市牧草育种工作现状 |
1.1 优良牧草品种选育 |
1.2 收集、保存、鉴定牧草种质资源 |
1.3 牧草育种队伍日渐扩大 |
2 重庆市牧草育种主要目标 |
2.1 重庆市牧草育种,必须抓住抗性关键育种这个关键 |
2.2 培育高产优质、适用于农区多种熟制栽培的短季型牧草品种是重庆牧草育种主攻目标 |
2.3 加强青贮饲料作物的育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
3 重庆市牧草育种的途径 |
3.1 继续加大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培育工作 |
3.2 深入开展抗热耐旱优异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研究工作 |
3.3 提高育种技术手段 |
4 小结 |
(2)老芒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老芒麦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
1.1 播期、播量、播深、行距及施肥 |
1.2 种植方式 |
1.3 刈割时间、频率及留茬高度 |
2 老芒麦引种方面的研究 |
3 老芒麦产量方面的研究 |
3.1 老芒麦牧草产量的研究 |
3.2 老芒麦种子产量的研究 |
4 老芒麦品质方面的研究 |
4.1 老芒麦牧草青贮品质研究 |
4.2 老芒麦牧草矿物质元素研究 |
5 老芒麦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
5.1 老芒麦种子萌发期 |
5.2 老芒麦苗期 |
5.3 老芒麦抽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研究 |
6 老芒麦形态方面的研究 |
7 老芒麦分子方面的研究 |
7.1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
7.2 老芒麦品种鉴定研究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3)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果园绿肥种植及利用概况 |
1.1.1 果园绿肥发展概况 |
1.1.2 果园绿肥的种植模式和品种选择 |
1.1.3 果园绿肥的利用方式 |
1.2 绿肥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
1.2.1 果园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
1.2.2 果园种植绿肥的水土保持效果 |
1.2.3 果园种植绿肥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2.4 果园种植绿肥的生态环境效应 |
1.3 影响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因素 |
1.3.1 气候和土壤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2 绿肥品种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3 肥水管理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4 栽培措施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差异 |
3.3.2 不同绿肥种类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特征 |
3.3.3 不同区域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差异 |
3.3.4 不同地区种植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潜力评估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不同绿肥品种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规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 |
4.3.2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含量 |
4.3.3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累积量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生长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2 数据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种植发芽的影响 |
5.3.2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5.3.3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农艺性状的影响 |
5.3.4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SOD、POD、CAT和 MDA含量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地概况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土壤肥力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6.3.2 土壤肥力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7章 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地概况 |
7.1.2 试验设计 |
7.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分析 |
7.3.1 不同播期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7.3.2 不同播期对绿肥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7.4 讨论 |
7.5 小结 |
第8章 果园免耕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地概况 |
8.1.2 试验设计 |
8.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8.2 数据分析 |
8.3 结果分析 |
8.3.1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8.3.2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8.4 讨论 |
8.5 小结 |
第9章 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试验材料 |
9.1.2 试验设计 |
9.1.3 测定方法 |
9.2 数据分析 |
9.3 结果分析 |
9.3.1 绿肥腐解特征 |
9.3.2 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
9.4 讨论 |
9.5 小结 |
第10章 结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本文创新点 |
10.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第3章数据来源)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参研课题情况 |
(4)西藏日喀则市牧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
2 牧草栽培试验研究 |
3 饲草料调制加工研究 |
4 结束语 |
(5)祁连山高寒草甸适生栽培牧草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牧草引种概况与进展 |
1.2 引种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
1.3 引种的基本原则 |
1.4 牧草引种的生态效应及综合评价发展状况 |
1.4.1 生态效应 |
1.4.2 综合评价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纯净度测定 |
2.3.2 发芽率测定 |
2.3.3 播种 |
2.3.4 田间管理 |
2.3.5 生育期 |
2.3.6 基本生长特征 |
2.3.7 形态学特征 |
2.3.8 生产性能及评价 |
2.3.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生育期 |
3.2 基本生长特征 |
3.3 形态学特征 |
3.4 生产性能及评价 |
3.4.1 植物量 |
3.4.2 种子量 |
3.4.3 牧草质量 |
3.5 综合分析评价 |
第4章 讨论 |
4.1 牧草的适应性评价 |
4.2 牧草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
4.3 牧草的质量评价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高寒山区不同播量的11种牧草(组合)生长和品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牧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1.2 国内外牧草栽培的现状 |
1.2.1 国外牧草栽培的现状 |
1.2.2 国内牧草栽培的现状 |
1.3 牧草适应性的研究 |
1.4 牧草生长发育的研究 |
1.5 牧草的产量性状研究 |
1.6 牧草的品质性状研究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生长发育 |
2.4.2 适应性 |
2.4.3 产量性状 |
2.4.4 品质性状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播量牧草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
3.1.1 物候期 |
3.1.2 株高 |
3.1.3 分蘖(枝)数 |
3.1.4 单株鲜重 |
3.2 不同播量牧草的适应性比较 |
3.2.1 越冬率 |
3.2.2 牧草存活数 |
3.2.3 根系性状 |
3.2.4 抗性 |
3.3 不同播量牧草产量性状比较 |
3.3.1 地上生物量及生长速率动态 |
3.3.2 草产量 |
3.3.3 鲜干比 |
3.3.4 种子产量 |
3.4 不同播量牧草品质性状比较 |
3.4.1 茎叶比 |
3.4.2 养分含量动态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西藏农区牧草和饲草作物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高寒地区牧草引种现状 |
1.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点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室内样品分析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观察 |
3.2 牧草产量 |
3.3 牧草高度 |
3.4 牧草粗蛋白含量 |
3.5 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 |
第四章 讨论 |
4.1 物候期 |
4.2 引种牧草鲜干重比较 |
4.3 引种牧草高度比较 |
4.4 引种牧草蛋白含量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
1.1 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引种利用 |
1.2 贵州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搜集与鉴定评价 |
2 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研究 |
2.1 豆科牧草的选育 |
2.2 禾本科牧草的选育 |
2.2.1 苇状羊茅 (高羊茅) 新品种选育 |
2.2.2 贵州匍匐翦股颖新品种选育 |
2.2.3 球茎草芦新品种的选育 |
2.2.4 扁穗雀麦新品种选育 |
2.2.5 鸭茅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
2.2.6 黔引普那菊苣的选育 |
2.3 多花黑麦草的选育 |
3 问题与展望 |
3.1 贵州牧草育种的主要问题 |
3.1.1 育种材料比较单一 |
3.1.2 育种研究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
3.1.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
3.1.4 育成品种的产业开发有待加强 |
3.2 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研究展望 |
3.2.1 不断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
3.2.2 多种优良草新品种选育的联合攻关 |
3.2.3 加强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 |
(10)青海省牧草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牧草育种研究工作历史回顾 |
2 青海省牧草育种工作成就及现状 |
3 青海省牧草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1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急待加强 |
3.2 育种水平低 |
4 今后牧草育种研究工作建议 |
4.1 摸清本底、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
4.2 重视牧草品种的审定工作 |
4.3 因地制宜制定育种目标 |
4.3.1 加强牧草抗性育种 |
4.3.2 加强豆科牧草育种 |
5 结语 |
四、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重庆市牧草育种工作的思考[J]. 范彦. 草学, 2021(03)
- [2]老芒麦研究进展[J]. 王传旗,王红梅,魏小星,马祥,周青平. 作物杂志, 2020(06)
- [3]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D]. 杨叶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4]西藏日喀则市牧草试验研究[J]. 吴海艳,曲珍,刘昭明.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7)
- [5]祁连山高寒草甸适生栽培牧草筛选[D]. 景美玲. 青海大学, 2014(01)
- [6]青海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概况与建议[J]. 景美玲,马玉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3(03)
- [7]高寒山区不同播量的11种牧草(组合)生长和品质特性研究[D]. 李建伟. 甘肃农业大学, 2012(11)
- [8]西藏农区牧草和饲草作物引种试验研究[D]. 曲广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9]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J]. 陈瑞祥,唐成斌,尚以顺,莫本田,王小利. 草业科学, 2010(07)
- [10]青海省牧草育种研究进展[J]. 纪亚君. 草业科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