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保护与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边坡保护与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一、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彦初,汪磊,孙德安,张磊,刘传新,徐永福[1](2022)在《基于组合赋权和聚类方法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模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对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的健康状态进行精准、快速评价,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行业规范,选取表征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状态的指标,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二分K-means聚类方法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模型。该模型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CRITIC赋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出组合权重,然后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再运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确定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的健康等级。最后,以南京市郊区某一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为实例,将本文提出的健康诊断模型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以及高斯混合聚类方法(GMC)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健康诊断模型能对不同破损程度的防护工程进行准确的健康评价;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模型的诊断结果与现场勘察结果更吻合,反映了防护工程的真实健康状态,可为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的科学养护和修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党海平,杨东启,杨杰[2](2021)在《框格梁生态护坡在河道整治工程边坡防护中应用》文中提出结合潭头河左支上游明渠段堤防工程框格梁生态护坡的工程实例,介绍框格梁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及措施,框格梁生态护坡是解决河道边坡防护高差较大、边坡防护现状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区域周边环境特殊的重要核心技术。施工效果关系到城市河道边坡防护整体的质量安全。框格梁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边坡防护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河道整治工程边坡防护的整体结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满足了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

李永彬[3](2021)在《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苏省河流众多,河流两岸水土流失甚至岸堤坍塌等问题常有发生,急需采取工程措施维持岸堤的稳定。传统的河道护坡方式存在环境不友好,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问题。另一方面,桑条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一种,有效利用途径匮乏,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将桑条秸秆制作成秸秆拱用于河道护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桑条秸秆拱应用于河道护岸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桑条秸秆以及秸秆拱的力学特性,桑条秸秆拱在模型箱中的变形特性以及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中的变形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桑条秸秆及其秸秆拱的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以及剪切试验分别获得桑条秸秆的抗弯,抗压以及抗剪强度;通过研究桑条秸秆拱的标准化制作工艺以及在竖向集中荷载下不同密度和矢跨比条件下的桑条秸秆拱力学和变形特征,发现桑条秸秆拱的峰值荷载随着矢跨比和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最后,通过参数关联度以及敏感性分析,得到桑条秸秆拱矢跨比对峰值荷载敏感度大于密度的结论。2.在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试验所得结论基础上,将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作为研究变量,通过桑条秸秆拱模型箱试验,研究不同矢跨比的桑条秸秆拱在分级加载过程中变形特性,重点分析了不同矢跨比和荷载作用下桑条秸秆拱的矢高累计变化规律,发现增大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能有效提高其抵抗土体荷载的能力。3.在室内试验研究基础上,依托富安镇湾港大桥北侧航道右岸23K+019-23K+630标段进行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共进行168d,通过分析桑条秸秆拱矢高和跨径的累计变化量以及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累计沉降量等指标,发现,秸秆拱的累计矢高变化量约为8.1-8.5cm;跨径累计变化量约为2.35mm-3.34mm;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沉降量约为3.9cm。因此,桑条秸秆拱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挡土作用,将桑条秸秆拱作为河道护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图60表11参86

龚超龙[4](2021)在《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边坡的稳定性及其防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边坡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破面的不稳定,但是使用大量混凝土会导致环境的破坏,而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是边坡防护和绿化工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铁路边坡的稳定性,也能美化陆域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本文依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活树桩-竹锚杆联合支护边坡机理与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为18A162)和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车站生态护坡实际工程,采用实地调研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项目进行了方案比选,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灌草植物护坡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车站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重庆当地天气、地质情况对植物开展了优选,从长期生态效应、水文效应、绿化景观的有效性及边坡长期可持续稳定性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草本植物香根草和灌木刺槐运用于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生态护坡工程。提出灌草混交边坡、灌草-挡土墙联合护坡、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三种方案进行比选。2.利用MIDAS软件建立了灌草、灌草-挡土墙、灌草-格构锚杆3中不同的护坡方案数值模型进行边坡安全稳定性计算,结合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塑性变形云图发现灌草、灌草-挡土墙和灌草-格构锚杆三种护坡方案都能不同程度减小边坡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数值,使边坡的潜在滑动区域下移且不贯通,塑性变形区域变小,边坡上部分潜在破坏区域面积变小且位置下移。挡土墙对边坡坡脚应力数值的减小和塑形变形减弱的贡献较大,格构锚杆与灌草的联合护坡方案对边坡稳定性的提高程度最高。3.根据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得出香根草-刺槐灌草护坡将铁路路堑边坡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0.25%,灌草-挡土墙护坡方案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2.84%,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方案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9.41%。挡土墙和格构锚杆与灌草联合护坡分别比灌草护坡安全系数提高2.59%和9.16%,挡土墙对提高边坡安全系数贡献很小,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安全系数提高程度最大,护坡效果最佳。4.香根草-刺槐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显示边坡长期稳定性随坡面植物生长年龄增长而逐年增长,其早期增长较快,一般五年后稳定性增长趋缓。采用香根草-刺槐灌草混交护坡方案实际工程效果显着,不仅可以节省工程费用17%,工期缩短25%,节省填挖工程量15%,提高边坡稳定性30%,而且还具有保持水土和美化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的作用。

雷文凯[5](2021)在《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膨胀土是在自然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富含亲水性矿物的粘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分布范围广泛、地质灾害频发,膨胀土边坡失稳是最为严重的地质问题之一。水分是决定膨胀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干湿循环导致的复杂土水相互作用是胀土边坡发生浅层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以非胀缩性粘土和砂为主要原料的植被客土覆盖层,具有水分存储、蒸散、侧向导排等功能及绿色环保、造价低、易维护等优点,将其通过土工格室覆盖于膨胀土边坡之上,从调控表层含水量的角度对边坡进行轻量化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膨胀土边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易发生浅层失稳问题,提出基于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调控方法。利用考虑倾角及客土层的降雨入渗理论模型,分析了客土层厚度、渗透系数、基质吸力水头、降雨强度及持时等参数对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建立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研究了人工降雨及自然气候作用下边坡表层的湿热性状,并探讨了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保湿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客土层的渗流调控性能,并对其作了设计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的长期湿热性状、变形及稳定性。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分析边坡表层水量平衡要素及水分传递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倾角及客土层的斜坡改进入渗模型,探讨了客土层厚度、渗透系数、基质吸力水头、边坡倾角、降雨强度及持时等因素对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倾角在超过60°后,随着倾角增大,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增大;雨强在小于20mm/h时,随着雨强增大,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显着减小。从坡面入渗的水分容易在倾斜的粗粒土层排出边坡,这有助于客土层防渗作用的长期有效发挥,对于细粒土与粗粒土组合的双客土层,粗粒土厚度对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几乎无影响。(2)建立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开展人工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径渗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砂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土体含水量受降雨影响的程度小于单一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砂层的侧向导排在雨水运移到砂-膨胀土界面时开始发挥作用,侧向导排速率随降雨的进行持续增大,在降雨结束时达到峰值,降雨停止后导排速率不断减小;雨强越大,砂层的侧向导排水产生的时间越早,侧向导排作用越强;侧向导排在降雨停止后仍能持续较长时间,且降雨停止后的侧向导排量占总导排量较大的比例。(3)对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在现场自然气候下的性状进行了一年的监测,并探讨了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保湿性能。结果表明: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的含水量及水势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弱。在一年的监测期内,单一客土层最终透水量接近200mm,占总降雨量的17.7%;双客土层透水量几乎不受累计降雨量的影响,增长速率缓慢,最终透水量仅为40mm,仅占总降雨量的3.7%。单、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在旱季的最终累计失水量分别为27mm、9mm,失水速率分别为0.351mm/d、0.117mm/d,铺设砂层的双客土层较单一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土体有更好的保湿作用。(4)建立了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分析数值模型,对影响渗流的边坡倾角及客土层的厚度、渗透系数、进水压力值、初始孔压等参数作了敏感性分析,提出并验证了渗流调控优化设计方法及实例。结果表明:表层粘土厚度及孔压几乎不影响双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性能,而表层粘土饱和渗透系数越小,客土层防渗性能越强,临界饱和渗透系数为1.5×10-8m/s。铺设砂层能显着提高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性能,但砂层厚度不宜过大,其最佳铺设厚度在20cm左右;砂层饱和渗透系数越大,越有利于客土层防渗性能的发挥;在进水值不大于12k Pa时,砂土进水值越小,客土层防渗性能越强,砂土宜优先采用进水值低(粒径较粗)的颗粒。(5)对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长期湿热性状、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双客土覆盖的边坡土体孔压变化幅度及速率明显缓于裸坡和单客土层覆盖的边坡,双客土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土体体积含水量维持在0.32m3/m3附近的相对平衡状态,土层存储水量的增长速率显着小于单客土层及无客土层,在6年总累积降雨量为7379mm的条件下,其坡面总累积径流量为1659.2mm,占总累积降雨量的22.5%;土体蒸发量、植被蒸腾量分别为1023.8mm、1600.1mm,分别占总累积降雨量的13.9%、21.7%。土层存储量、砂层侧向导排量分别为209.8mm、2886.0mm,分别占总累积降雨量的2.8%、39.1%,砂层的侧向导排是耗散降雨的最主要途径。无客土层、单客土层、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坡脚0.5m深度处土体的最终位移分别为6mm、4.5mm、3.8mm左右,且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的变形增长速率最低。双客土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土体湿度长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安全系数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状态;单客土覆盖的边坡及裸坡土体经历了多次次干湿循环的影响,在早期降雨阶段即发生失稳。双客土层能很好地保证膨胀土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李浚弘[6](2021)在《考虑岩土体剪胀特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在一些地势险峻环境恶劣的山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软质岩路堑边坡工程,由于力学特性复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该类工程的安全性更加重视,这也给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分析边坡稳定性状态与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是边坡安全设计与施工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优选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等效参数考虑剪胀角的影响;结合建个元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软质岩路堑边坡的地质特征以软弱岩体和破碎岩体为主,膨胀性是软质岩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岩土体的剪胀性密切相关,在软质岩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需对岩土体剪胀特性进行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建立模型,选取适宜的失稳判据及安全系数定义方式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优选。研究可知,为反映计算过程强度参数演化规律,在允许试验的条件下,选用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最可靠;而未进行试验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临界曲线法分析边坡稳定性。(2)提出采用等效参数与临界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虑剪胀角的影响下进行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随剪胀角的增大安全系数增大,且增长速度变缓,剪胀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具有一定范围,在实际工程计算中需要考虑剪胀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临界曲线的双系数折减法可较为直观地体现出剪胀角的影响程度,在研究剪胀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时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分析。(3)以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项目AK0+560~AK0+660段右侧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强度折减法以及基于临界曲线的等效参数双系数折减法,进行优化设计前后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可在施工过程中取消锚拉式桩板墙支护,调整为采用放坡开挖并加锚杆支护。此方案既达到设计要求,又减少工程成本,极大地满足了边坡设计安全性和效益性双重指标。

林阳军[7](2020)在《某职业学院危险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某职业学院危险边坡防护整治工程进行分析,总结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某职业学院危险边坡防护整治工程中的地质条件、施工设计方案及整体工程费用。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给其他相似工程带来参考。

丁宇[8](2020)在《重庆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与景观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庆滨江路是集中展示重庆山城、江城特色的重要景观长廊,也是市民休闲观光、亲水娱乐和进行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过去长期保持的单一“修路模式”,不仅土地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而且由于缺乏高起点的规划和先进理念指导,导致重庆滨江路的开发建设水平良莠不齐,生态环保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边坡是滨江路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载体。论文以重庆滨江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专家/群众访谈、比较筛选等研究方法,不仅阐述了滨江路边坡生态设计与景观优化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而且对滨江路的功能定位与景观建设需求进行了深刻论述。在此次基础上,应用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与景观和谐理论,对滨江路生态护岸设计、边坡生态防护与景观优化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与景观优化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对滨江路边坡特点和生态环保需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缓坡式、陡坡式、直立式三种路堤边坡,以及土质和岩质路堑边坡的生态化设计方法,并根据重庆地域特性,推荐了边坡生态(环保)植物的选择与搭配种植方式。(2)通过对滨江路功能定位与景观现状的分析,找到了现有滨江路边坡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按照生态和环保要求,研究提出了滨江路边坡景观优化技术与方法,包括城市滨水背景利用、滨江路边坡生态景观改善、滨江路边坡景观植物选择与搭配,以及滨江路公共空间(亲水设施、照明设施、道路构筑物、景观小品等)景观设计与处理方法。(3)通过对重庆滨江路边坡生态环保效果与景观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滨江路边坡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滨江路(设计方案)的边坡生态景观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价,为滨江路生态环保建设和景观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何怡帆[9](2020)在《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是我省重大工程,线路途径成都的都江堰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和小金县,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偏弱。整条线路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映秀古镇、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等诸多名胜景点,生态脆弱。轨道线路的修建势必会进行边坡开挖,影响边坡稳定性,破坏边坡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开展沿线边坡生态与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针对研究区边坡,开展边坡特征及植物资源现场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边坡植被选型及配置研究;在现有岩土工程防护技术与生态防护技术基础上,进行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提出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为都四铁路沿线边坡防护提供参考。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和认识:(1)对沿线边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针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的边坡(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特征进行分析,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调查了都四轨道沿线边坡植物资源类型,分析了沿线植被群落组成及结构,为研究区植被选型与配置提供了依据。(2)建立了都四铁路沿线边坡植被选型库及其配置模式。在边坡乡土植物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地理及气候区划,加入性能指标良好的植物类型,建立植被初选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植被进行选型,评价指标包括:防护性指标(植物生长速度、根系固土能力)、适应性指标(乡土性、耐贫瘠性、耐旱性、耐热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性)、生态性指标(绿期长短、枝叶美观性和枝叶覆盖度)和经济性指标(植物单价和培育成本),建立判断矩阵,对初选库中植被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排名前列的适生植物。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植被配置模式,包括乔、灌、草、藤组合模式、目标植物与先锋植物搭配模式和禾本科植物与豆科植物搭配模式。(3)在现有边坡岩土工程防护技术和生态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达到既能稳固边坡,又能实现生态恢复的目的。1)提出一种生态土工格室护坡技术。通过室内边坡冲刷试验,分析格室形状对其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菱形、正方形、六角形格室形状中,六角形格室抗冲刷性能最优。结合六角形格室形状、波浪形格室片材、土工布和支出插片等组成生态土工格室,增加了边坡抗冲刷性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适用于一般土质边坡;2)提出一种生态锚杆挡墙加固边坡技术。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生态锚杆挡墙护坡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比较了未支护边坡与生态锚杆挡墙支护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位移、应力等特征,结果显示生态锚杆挡墙可对边坡进行较为有效的加固;3)提出一种生态主动网加固边坡技术。将边坡主动防护网和JYC生态基材结合组成生态主动网,经可行性分析显示该技术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边坡稳定,又可解决植被难以附着岩石坡面的问题,适用于高陡岩石边坡、崩塌落石边坡。(4)基于以上对植被选型、配置和生态与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的研究,探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分别针对研究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特殊路段边坡提出了相应的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最后选取都四铁路三段典型路段边坡进行了详细的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设计。为都四铁路沿线边坡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应用提供了参考。

张从从[10](2020)在《新型生态砖护坡对河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河道治理中传统的护坡常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这类护坡满足稳定方面的需求,却忽略了日益重视的生态效应。目前我国在治理河道时提出新要求,在遵循生态规则的基础上,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安全下,统筹发挥河道的可持续发展作用。生态砖护坡作为河道边坡治理的一种措施,既满足河道边坡稳定性又保证其具有生态性。本文以江苏某河道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型生态砖护坡在河道护坡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分析现有护坡技术的种类与优缺点,综合考虑当下边坡防护的需求,设计2种新型生态砖护坡,分别为插合式正六边形生态砖护坡和插合式四边形空心生态砖护坡,上述两种生态砖护坡具有孔隙率大、透水性强、表面粗糙度大及整体性强等优势。(2)在分析当前模具种类及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塑料模具生产插合式正六边形生态砖和插合式四边形空心生态砖。生态砖主要采用P.042.5级硅酸盐水泥、DM=20mm的石灰岩碎石、级配良好的细沙、Ⅱ级粉煤灰、自来水、萘系高效减水剂等制作原料,原料配合比为水泥:粗骨料:细骨料=1:1.43:1.43,并根据生态砖类型确定合理的施工流程。(3)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网格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小于1.0m时,误差小于2.0%;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砖的力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按照2种生态砖与坡面实际接触方式与简化为竖向荷载均匀布置在坡面的方式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变化率为1.59%和1.52%,两种模拟方式计算结果非常接近,而采用简化为竖向荷载均匀布置在坡面的方式可有效减小计算工作量,且结果合理。(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按有无护坡措施两种情况对影响河道边坡稳定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护坡措施河道边坡稳定的4个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排序为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系数>弹性模量;有护坡措施中2种生态砖护坡稳定的各影响因素敏感度相近,均为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系数>弹性模量;但当河道边坡铺设生态砖后,与无护坡措施相比,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有所降低。(5)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进行河道无水工况、河道最高水位、河道正常水位和河道最低水位工况下的河道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河道无水工况下生态砖护坡可以提高河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在河道最高水位、河道正常水位、河道最低水位工况下,随着河道水位的下降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也逐渐减小。同时采用生态砖护坡后的河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是大于土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说明考虑渗流作用,生态砖依然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是提高程度相对于无水条件下要小。本文针对两种新型生态砖护坡,从设计制备、河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及渗流稳定安全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类型生态砖护坡的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组合赋权和聚类方法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模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诊断模型
    1.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
    1.2 组合权重
        1.2.1 改进层次分析法
        1.2.2 CRITIC法
        1.2.3 计算组合权重
    1.3 指标数据量化处理
    1.4 健康等级目标层向量
    1.5 基于二分K-means聚类算法的健康等级划分
2 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2.2 指标组合权重求取和数据量化处理
    2.3 基于二分K-means算法的健康等级划分
3 健康诊断结果的对比与验证
    3.1 不同健康诊断方法的结果对比
    3.2 不同健康诊断方法的结果验证
4 结论

(2)框格梁生态护坡在河道整治工程边坡防护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框格梁生态护坡参数
3 框格梁生态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3.1 施工准备
    3.2 框格梁钢筋骨架绑扎
    3.3 支模
    3.4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3.5 耕植土回填及草皮种植
    3.6 草皮养护管理
4 框格梁生态河道边坡防护的显着优势
5 结语

(3)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道护坡类型
        1.2.2 生态护坡
        1.2.3 秸秆在岩土工程中的综合利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桑条秸秆及其秸秆拱力学特性研究
    2.1 桑条秸秆力学特性
        2.1.1 桑条秸秆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验结果
    2.2 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
        2.2.1 桑条秸秆拱的制作工艺
        2.2.2 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试验
    2.3 桑条秸秆拱试验结果
        2.3.1 桑条秸秆拱矢跨比的影响
        2.3.2 桑条秸秆拱密度的影响
        2.3.3 桑条秸秆拱变形模式
    2.4 桑条秸秆拱试验结果分析
        2.4.1 显着性分析
        2.4.2 敏感性分析
    2.5 小结
3 桑条秸秆拱室内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模型箱填充材料
        3.1.2 桑条秸秆拱
    3.2 试验方案
        3.2.1 模型箱
        3.2.2 加载方案
        3.2.3 监测方案
        3.2.4 具体实施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桑条秸秆拱矢跨比对矢高的影响
        3.3.2 桑条秸秆拱荷载对矢高的影响
    3.4 小结
4 桑条秸秆拱现场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述
    4.2 施工方案
        4.2.1 材料准备
        4.2.2 桑条秸秆拱制作
        4.2.3 防腐处理
        4.2.4 施工放样
        4.2.5 木桩施工
        4.2.6 桑条秸秆拱安装
        4.2.7 土工膜袋布设、土方回填
    4.3 桑条秸秆拱变形观测方案
        4.3.1 观测基点的设置
        4.3.2 观测对象的选择
        4.3.3 观测内容
    4.4 现场观测数据分析
        4.4.1 桑条秸秆拱矢高
        4.4.2 桑条秸秆拱跨径
        4.4.3 桑条秸秆拱拱后土体高程
        4.4.4 木桩累计沉降量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护坡研究现状
        1.2.2 灌草护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灌草护坡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理论基础
    2.1 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2.2 灌草根系固土护坡的力学原理
        2.2.1 灌草根系对边坡的加筋作用
        2.2.2 灌草根系对边坡的锚固作用
    2.3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的水文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植物优选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3.2 研究区植物选择
        3.2.1 常用灌草混交护坡植物种类介绍
        3.2.2 香根草的选择
        3.2.3 刺槐的选择
        3.2.4 香根草刺槐灌草组合优势
    3.3 本章小结
4.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方案的稳定性分析
    4.1 工程概况与方案确定
    4.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试验
        4.2.1 材料选取及其概况
        4.2.2 土样制备
        4.2.3 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4.2.4 试验结果
    4.3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4.3.1 功能介绍
        4.3.2 主要功能特点
        4.3.3 适用领域及工程应用
    4.4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计算模型的建立
        4.4.1 计算实例简述
        4.4.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三维模型的构建
        4.4.3 数值模型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
    4.5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4.5.1 路堑边坡的应力分析
        4.5.2 灌草根系的应力分析
        4.5.3 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实际工程应用效果
    5.1 实际工程应用施工情况
    5.2 灌草种植效果
        5.2.1 香根草种植效果
        5.2.2 刺槐种植效果
    5.3 关键技术及指标对比分析
        5.3.1 长期稳定性
        5.3.2 经济性
        5.3.3 工期
        5.3.4 水土保持效果
        5.3.5 生态、环保及景观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水敏性
        1.2.2 膨胀土边坡的入渗特性与蒸发响应
        1.2.3 膨胀土边坡的防护技术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工作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客土覆盖的斜坡水分迁移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土体水分迁移机理
        2.2.1 土体水分形态和势能
        2.2.2 土体水力特性
        2.2.3 土中水流动定律
    2.3 客土层的水分传递
        2.3.1 坡面径流和入渗的形成
        2.3.2 水量平衡
        2.3.3 水分蒸散
        2.3.4 湿热耦合
    2.4 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
        2.4.1 斜坡Richards渗流方程
        2.4.2 斜坡改进入渗模型
        2.4.3 考虑客土层的边坡入渗模型
        2.4.4 客土层参数对边坡入渗的影响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建设
    3.1 引言
    3.2 试验基地概况
        3.2.1 场地气候特征
        3.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3 试验边坡布置方式及客土覆盖型式
    3.3 仪器设备
        3.3.1 体积含水量传感器
        3.3.2 土体水势及温度传感器
        3.3.3 现场气候监测系统
        3.3.4 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系统
        3.3.5 太阳能供电系统
        3.3.6 人工降雨及径流导排收集系统
    3.4 试验边坡建设过程
        3.4.1 膨胀土边坡开挖成形
        3.4.2 客土层的铺设
        3.4.3 传感器的埋设
        3.4.4 植被种植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人工降雨条件下边坡径渗流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降雨试验方案
        4.2.1 降雨强度及持时的确定
        4.2.2 仪器设备检查
        4.2.3 测试项目及流程
    4.3 不同覆盖条件下边坡径渗流响应
        4.3.1 初始条件
        4.3.2 径渗流过程分析
        4.3.3 土体含水量及水势变化规律
    4.4 植被客土层对边坡防渗性能分析
        4.4.1 水分运移过程
        4.4.2 植被截留及坡面净入渗量
        4.4.3 客土层侧向导排
        4.4.4 水量平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坡表层湿热性状的现场气候响应
    5.1 引言
    5.2 现场长期监测方案
    5.3 监测结果
        5.3.1 现场气象情况
        5.3.2 现场植被生长状况
        5.3.3 客土及膨胀土温度响应
        5.3.4 土体含水量响应
        5.3.5 土体水势响应
    5.4 现场土体土水特征曲线分析
        5.4.1 土水特征点
        5.4.2 增湿段与脱湿段划分
        5.4.3 土水特征曲线拟合
    5.5 客土层对边坡防渗保湿作用分析
        5.5.1 植被客土层对膨胀土温度变化的影响
        5.5.2 植被客土层对膨胀土水分变化的影响
        5.5.3 膨胀土层储水量及客土层防渗性能分析
        5.5.4 客土层保湿性能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渗流调控数值分析及设计优化
    6.1 引言
    6.2 基本模型渗流分析
        6.2.1 几何模型和计算参数
        6.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6.2.3 计算结果
    6.3 膨胀土边坡自身特性对渗流的影响分析
        6.3.1 坡度的影响
        6.3.2 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6.3.3 初始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6.4 客土层对防渗性能的影响参数分析
        6.4.1 客土层厚度的影响
        6.4.2 客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6.4.3 砂土进水值的影响
        6.4.4 表层粘土初始孔压的影响
    6.5 渗流调控设计优化
        6.5.1 渗流调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6.5.2 防渗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6.5.3 优化设计实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长期水分调控效果分析
    7.1 引言
    7.2 边坡土体长期湿热性状计算模型
        7.2.1 几何模型
        7.2.2 材料参数
        7.2.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7.3 长期湿热性状分析结果
        7.3.1 蒸散量及土体温度
        7.3.2 孔隙水压力
        7.3.3 体积含水量
        7.3.4 水量分配情况
    7.4 边坡长期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7.4.1 计算模型
        7.4.2 计算参数
        7.4.3 计算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6)考虑岩土体剪胀特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软质岩边坡研究现状
    1.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1 极限平衡法
        1.3.2 强度折减法
        1.3.3 双系数折减法
    1.4 边坡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4.1 抗滑桩支护
        1.4.2 锚杆(索)支护
        1.4.3 其他支护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边坡力学特性与地质特征
        2.1.1 力学特性
        2.1.2 地质特征
    2.2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2.2.1 岩土体性质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应力
        2.2.4 岩体结构
        2.2.5 水的作用
        2.2.6 振动作用
        2.2.7 其它因素
    2.3 路堑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优选
    3.1 极限平衡条分法
    3.2 强度折减法
    3.3 双系数折减法
        3.3.1 双系数强度折减条分法
        3.3.2 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
        3.3.3 基于临界曲线的双系数折减法
    3.4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3.5 安全系数定义与失稳判据
        3.5.1 安全系数定义
        3.5.2 失稳判据的选择
    3.6 分析方法优选研究
        3.6.1 模型建立
        3.6.2 模型分析
        3.6.3 不同折减方式计算安全系数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岩土体剪胀特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剪胀角的定义
    4.2 剪胀角的影响
    4.3 相关联流动法则局限性
        4.3.1 屈服准则
        4.3.2 流动法则
    4.4 Mohr-Coulomb流动法则
    4.5 非关联流动法则与等效参数
        4.5.1 强度参数与破坏面关系
        4.5.2 等效参数的提出
    4.6 基于等效参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6.1 等效参数的意义
        4.6.2 模型建立
        4.6.3 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个元高速边坡工程应用
    5.1 工程简介
        5.1.1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5.1.2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5.2 原设计方案
        5.2.1 地质资料
        5.2.2 设计方案
        5.2.3 数值计算
    5.3 优化方案
        5.3.1 模型建立
        5.3.2 考虑剪胀角的无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
        5.3.3 考虑剪胀角的有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
    5.4 优化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7)某职业学院危险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2.2 水文条件
3 工程布置
4 施工技术要求
    4.1 工程材料
    4.2 土石方工程
5 施工重点难点克服
6 防治效果检测
7 结束语

(8)重庆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与景观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滨江路建设要求分析
    2.1 基础理论阐释
        2.1.1 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
        2.1.2 景观美学理论及其应用
        2.1.3 景观和谐理论及其应用
    2.2 重庆滨江路功能定位与建设要求分析
        2.2.1 滨江路的功能定位
        2.2.2 滨江路的建设要求
    2.3 重庆滨江路边坡特点与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分析
        2.3.1 滨江路边坡特点
        2.3.2 滨江路边坡生态景观建设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庆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
    3.1 滨江路边坡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控制要素
    3.3 滨江路路堤边坡生态化设计
        3.3.1 缓坡式路堤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
        3.3.2 陡坡式路堤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
        3.3.3 直立式路堤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
    3.4 滨江路路堑边坡生态化设计
        3.4.1 石质路堑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
        3.4.2 土质路堑边坡生态化设计方法
    3.5 滨江路边坡生态植物选择
        3.5.1 植物种植考虑因素
        3.5.2 路堑边坡植物类型选择
        3.5.3 路堤边坡植物类型选择
    3.6 边坡生态化设计实例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庆滨江路边坡景观优化技术研究
    4.1 滨江路边坡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滨江路景观优化方法
        4.2.1 城市滨水背景利用方法
        4.2.2 滨江路边坡景观改善方法
        4.2.3 滨江路景观植物优选方法
        4.2.4 滨江路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4.3 边坡景观优化方法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滨江路边坡生态景观质量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评价指标的效度检测
        5.1.3 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模型
    5.2 评价方法筛选
        5.2.1 常用评价方法的比较
        5.2.2 评价方法的选择确定
    5.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3.1 构造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5.3.2 评价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5.4 边坡生态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
        5.4.1 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计分方法
        5.4.2 评分标准与评价等级制定
    5.5 评价模型的实际案例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边坡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9)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2.2 植被选型及配置研究现状
        1.2.3 生态与岩土工程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边坡及植被特征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不良地质现象
    2.3 都四铁路边坡类型及特征
        2.3.1 土质边坡
        2.3.2 岩质边坡
        2.3.3 土石混合边坡
    2.4 都四铁路沿线边坡植物资源现场调研
        2.4.1 都江堰-耿达段植物资源调研
        2.4.2 耿达-邓生沟段植物资源调研
        2.4.3 邓生沟-四姑娘山段植物资源调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岩土工程护坡基本理论
    3.1 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概念
    3.2 生态-岩土工程防护作用机理
    3.3 现有防护措施及适用性
        3.3.1 现有工程防护措施
        3.3.2 现有生态防护措施
        3.3.3 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护坡植被选型及其配置研究
    4.1 植被选型原则
    4.2 植被初选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植被选型
        4.3.1 层次分析法基本流程
        4.3.2 植被选型评价模型建立
        4.3.3 都江堰-耿达段植被选型
        4.3.4 耿达-邓生沟段植被选型
        4.3.5 邓生沟-四姑娘山段植被选型
        4.3.6 选型结果
    4.4 植被配置研究
        4.4.1 植物配置原则
        4.4.2 目标植被群落
        4.4.3 都江堰-四姑娘山轨道沿线边坡植被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
    5.1 设计思路及原则
    5.2 生态土工格室护坡技术
        5.2.1 概述
        5.2.2 土工格室边坡冲刷试验
        5.2.3 生态土工格室方案
        5.2.4 施工工艺流程
    5.3 生态锚杆挡墙加固边坡技术
        5.3.1 概述
        5.3.2 生态锚杆挡墙方案
        5.3.3 生态锚杆挡墙计算理论
        5.3.4 生态锚杆挡墙有限元分析
        5.3.5 施工工艺流程
    5.4 生态主动网加固边坡技术
        5.4.1 概述
        5.4.2 生态主动网方案
        5.4.3 施工工艺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都四铁路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设计
    6.1 设计原则及技术要点
    6.2 都四铁路沿线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
        6.2.1 土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2 岩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3 土石混合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4 特殊路段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3 都四铁路沿线典型边坡防护设计
        6.3.1 DK28+290~DK28+320段边坡防护设计
        6.3.2 CK34+196~CK34+215段边坡防护设计
        6.3.3 D2K122+760~D2K123+278段杜家磨子1号崩塌防护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都江堰-四姑娘山植被选型排序表
附录B CK34+196~CK34+215段边坡防护设计计算书

(10)新型生态砖护坡对河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护坡技术研究进展
        1.2.1 生态砖技术研究进展
        1.2.2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河道护坡稳定性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护坡类型的调研分析与设计
    2.1 生态护坡
        2.1.1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2.1.2 生态护坡的功用
        2.1.3 生态护坡的类型
    2.2 预制块护坡
    2.3 新型生态砖护坡结构设计
        2.3.1 插合式正六边形生态砖护坡
        2.3.2 插合式四边形空心生态砖护坡
    2.4 本章小结
3 生态砖的制造与应用
    3.1 生态砖模具设计简介
    3.2 模具产品分析
        3.2.1 模具用材种类
        3.2.2 生态砖模设计细节
    3.3 设计要点
    3.4 生产工艺
        3.4.1 制备原料
        3.4.2 原料配合比设计
        3.4.3 工艺流程
    3.5 施工流程
    3.6 应用效果
    3.7 本章小结
4 河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4.1 边坡数值模拟方法
        4.1.1 模型方程
        4.1.2 本构模型
        4.1.3 材料非线性求解
        4.1.4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4.1.5 计算模型边界条件
    4.2 计算模型及失稳判断依据
        4.2.1 计算模型
        4.2.2 边坡失稳判断依据
    4.3 分析方法
        4.3.1 网格尺寸对边坡计算的影响
        4.3.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4.3.3 敏感性分析方法
        4.3.4 生态砖力学模型
    4.4 工程实例
        4.4.1 无护坡措施河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4.4.2 有护坡措施河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渗流作用下河道边坡稳定性研究
    5.1 渗流分析基本原理
        5.1.1 达西定律
        5.1.2 渗流基本方程
        5.1.3 定解条件
        5.1.4 渗流的求解方法
    5.2 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
        5.2.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作用
        5.2.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作用
        5.2.3 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模型分析
        5.2.4 耦合模型的求解过程
    5.3 河道水位变化边坡失稳破坏的机理
    5.4 具体工程实例
        5.4.1 河道无水工况
        5.4.2 河道最高水位工况
        5.4.3 河道正常水位工况
        5.4.4 河道最低水位工况
    5.5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组合赋权和聚类方法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模型与应用[J]. 谢彦初,汪磊,孙德安,张磊,刘传新,徐永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 [2]框格梁生态护坡在河道整治工程边坡防护中应用[J]. 党海平,杨东启,杨杰. 云南水力发电, 2021(12)
  • [3]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 李永彬.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4]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龚超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D]. 雷文凯. 广西大学, 2021
  • [6]考虑岩土体剪胀特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D]. 李浚弘.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某职业学院危险边坡防护整治工程实例探究[J]. 林阳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15)
  • [8]重庆滨江路边坡生态化设计与景观优化技术研究[D]. 丁宇.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D]. 何怡帆.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新型生态砖护坡对河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张从从. 扬州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边坡保护与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