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出版中的人文精神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张想[1](2021)在《新时代科普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王勇安,乔子宁[2](2020)在《从普及科学知识到播种科学文化——关于文化模因与少儿科普出版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生物基因"的类比研究而提出的模因论,是分析文化传承与进化的有效理论工具,为少儿科普出版的当下使命与未来生态系统重塑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与框架。本文从模因论切入,通过分析科学文化模因在少儿科普出版中传递的规律,探寻少儿科普内容创新与业态创新的机理,提出以"魏斯曼式"模因进化为动力,通过少儿科普出版阅读—体验—探索—阅读循环作用模式,实现少儿科普出版生态重塑的设想。
傅圣英[3](2017)在《科普图书规模化出版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文中提出科普图书市场是科技类出版单位必争之地之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下属科技和职业安全图书编辑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专业科普图书出版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态势,并获得了科技部、中宣部、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笔者身处该编辑室并长期从事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在本文中总结了科普图书开发中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巩孺萍[4](2017)在《科普传播中的人文阙如与编辑使命》文中研究表明科普是以人与社会为对象的活动,人文关怀是科普传播的终极价值。当前我国科普传播中人文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作为科普作品的编辑,在科普传播中扮演着作品生产销售中介和科学文化创造的双重角色,弘扬人文关怀既是岗位的职责要求,也有现实的有利条件。在科普传播中增进人文关怀,需要编辑尊重人的价值、坚持精神家园、强化责任意识。
巩孺萍[5](2017)在《科普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与编辑职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普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人文关怀是科普传播的终极价值。当前我国科普传播中人文性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编辑在科普传播中扮演着作品生产销售中介和科学文化创造的双重角色,弘扬人文关怀既是岗位的职责要求,也有现实的有利条件。在科普传播中增进人文关怀,需要编辑尊重人的价值,坚守精神家园,强化责任意识。
张琦[6](2016)在《论果壳阅读的商业模式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营销学相关原理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果壳阅读商业模式的现状、创新点、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第一,本文叙述、梳理了果壳阅读的商业模式现状。分别从果壳阅读的定位、业务及交易模式、线上线下多元营销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二,本文分析了果壳阅读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文分别从线下模式线上化、重视并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功能拓展推动企业升级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线下模式线上化通过果壳阅读背靠果壳网这一数字化泛科技平台以及多媒介营销推广来阐释;重视并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则通过受众理论的引入,以科普需求细分受众,注重专业化及大众化的平衡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产品功能拓展推动企业升级这一部分则通过果壳阅读产品功能的有效拓展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三,本文通过果壳阅读操作实例以及与业内其它出版机构的横向对比,阐述了果壳阅读在商业模式上存在的不足及可以改进的地方。从2009年成立至今,果壳阅读还属于比较年轻的出版品牌,跟一些老牌的科普出版机构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果壳阅读在总体上规划稍显凌乱,存在界限不明、线上阅读明显不足的问题,对资源的整合性也显不足,缺乏原创性科幻题材等。对于如何改进存在的不足,作者的思考和结论是:果壳阅读应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做精品出版;布局电子书市场、延伸产业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总之,本文通过对果壳阅读商业模式及创新的研究,一方面试图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理论空白,另一方面,以供出版业界人士参考。
王希华,尹小兰[7](2005)在《谈科普出版应对挑战的一种“参与模式”》文中认为科普出版面临来自市场经济、媒介环境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新挑战,同时科学传播理念向广义化和系统化的发展,又要求科普出版突破传统的知识普及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本文结合科普出版面临的环境冲击,探查了近年来部分崭露头角的引进版科普佳作的特点,认为当下的科普出版需要关注一种新思路,即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模式,力求和读者进行一种互动的、参与式的交流,以引人入胜的带入性记述方式赢得读者青睐,尝试以领路者的身份引导读者亲历创造性的发现之旅,真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张亚男[8](2005)在《我国科普传播失位现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联系近期科技新闻报道中暴露出的公众、大众传媒、政府有关部门科普知识普遍匮乏问题,从传播学角度,对科普传播对象、受传者、传播媒介、传播形式和方式等维度进行分析和剖析,进一步阐释目前我国科普传播存在失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陈兴昌[9](2004)在《试论我国科普作者的现状及培育》文中研究说明
杨虎,王伟[10](2004)在《1990-2001年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状况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引论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的时代,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普图书是向全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普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视和加强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生产力及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始终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不断地
二、科普出版中的人文精神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普出版中的人文精神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2)从普及科学知识到播种科学文化——关于文化模因与少儿科普出版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少儿科普出版的使命——围绕科学启蒙的文化建构 |
二、少儿科普出版的内容创新——塑造“文化模因” |
三、少儿科普出版的业态变革——基于“魏斯曼”式模因传递的智能化互动 |
四、少儿科普出版的发展方向——系统再造与生态重塑 |
1.通过模因的变异与重组实现少儿科普出版机制创新 |
2.基于模因的竞争与选择实现少儿科普出版的系统优化 |
3.塑造模因复合体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通并行 |
五、结语 |
(3)科普图书规模化出版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普图书开发要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
2 科普图书规模化形成需要长期积累 |
3 以社会发展需求拓展科普图书规模化开发平台 |
4 发挥资源优势, 快速占领专业科普图书市场 |
5 科普图书组织策划工作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
(4)科普传播中的人文阙如与编辑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关怀是科普传播的终极价值 |
二、科普传播内嵌人文关怀的编辑使命 |
(一) 编辑的缔构功能需要弘扬人文关怀 |
(二)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编辑弘扬人文关怀 |
(三) 编辑具备弘扬人文关怀的有利条件 |
三、增强科普传播人文关怀的行动选择 |
(一) 尊重人的价值 |
(二) 坚守精神家园 |
(三) 强化责任意识 |
(5)科普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与编辑职责(论文提纲范文)
人文关怀是科普传播的终极价值 |
科普传播内嵌人文关怀的编辑职责 |
编辑过程中需要弘扬人文关怀 |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弘扬人文关怀 |
编辑具备弘扬人文关怀的有利条件 |
增强科普传播人文关怀的行动选择 |
尊重人的价值 |
坚守精神家园 |
强化责任意识 |
(6)论果壳阅读的商业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果壳阅读”商业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第二节 果壳阅读独特的出版定位 |
一、果壳传媒的总体品牌战略定位 |
二、差异化的选题定位 |
三、果壳阅读的创新性编辑定位 |
第三节 果壳阅读的业务系统和交易结构 |
一、图书销售的收益分享者 |
二、多元图书销售平台 |
三、服务增值收益 |
第四节 线上线下多元营销方式 |
一、微博 |
二、微信推广平台 |
三、注重网络社区营销 |
四、建立线下多元聚合的文化空间 |
第三章 果壳阅读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
第一节 线下模式线上化 |
一、依托果壳网构建数字化内容资源聚集平台 |
二、果壳阅读的多媒介营销推广 |
第二节 重视并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
一、受众理论的引入 |
二、以科普需求细分受众 |
三、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做美味的科学甜点” |
四、读者个性化参与科普图书出版 |
第三节 产品功能拓展推动企业升级 |
一、企业升级理论概述 |
二、果壳阅读产品功能的拓展 |
第四章 果壳阅读商业模式的不足及可行性调整 |
第一节 果壳阅读商业模式存在的不足 |
一、总体上的规划稍显凌乱,界限不明 |
二、线上阅读存在明显不足 |
三、对资源的整合性不足 |
四、缺乏原创性科幻选题 |
第二节 果壳阅读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调整 |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布局电子书市场 |
二、延伸产业链,做精品出版 |
三、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谈科普出版应对挑战的一种“参与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环境变迁:科普出版面临四大挑战 |
1. 市场化要求“受众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
2. 丰富的媒介和信息环境中上演“注意力争夺战” |
3. 消费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及需求发生了改变 |
4. 科学传播理念的发展呼唤科普出版新模式 |
二、应对挑战;一种“参与式”的新思路 |
1. 新概念科普书崭露头角 |
2.“参与式”特点分析 |
3. 体现时代特色,传统模式转型 |
(8)我国科普传播失位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普传播对象的偏差 |
二、科普传播受传者的选择倾向 |
三、科普传播大众媒介的引导缺陷 |
四、科普传播内容、形式缺乏人文关怀 |
五、媒体的重任 |
第一, 提升媒体科学素养, 畅通传播渠道。 |
第二, 细分目标市场, 增强传播效果。 |
第三, 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科学内涵。 |
(9)试论我国科普作者的现状及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科普作者队伍的现状 |
1. 科普作者荒 |
2. 高水平科普作者少 |
3. 年轻的科普作者少 |
二、 我国科普作者的培育 |
1. 政策扶持 |
2. 出版社发挥主要作用 |
3. 让科普创作走进课堂 |
4. 科普创作职业化、市场化 |
四、科普出版中的人文精神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科普人文化建设研究[D]. 张想.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2]从普及科学知识到播种科学文化——关于文化模因与少儿科普出版的思考[J]. 王勇安,乔子宁. 出版参考, 2020(10)
- [3]科普图书规模化出版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 傅圣英. 科技与出版, 2017(10)
- [4]科普传播中的人文阙如与编辑使命[J]. 巩孺萍. 传媒观察, 2017(04)
- [5]科普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与编辑职责[J]. 巩孺萍. 新闻战线, 2017(07)
- [6]论果壳阅读的商业模式创新[D]. 张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7]谈科普出版应对挑战的一种“参与模式”[J]. 王希华,尹小兰. 出版发行研究, 2005(08)
- [8]我国科普传播失位现象分析[J]. 张亚男.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5(01)
- [9]试论我国科普作者的现状及培育[J]. 陈兴昌. 科技与出版, 2004(05)
- [10]1990-2001年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状况调研报告[A]. 杨虎,王伟. 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