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外药敏试验ATP-TCA与流式细胞仪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1](2017)在《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ATP-TCA结果、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联合ATP-TCA法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两种方法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治疗前的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ATP-TCA法对宫颈癌细胞进行PTX、CBP和PTX+CBP三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95例宫颈癌标本的P-gp、GST-π、TopoⅡ和TS四种蛋白的表达。患者取材后即采用PTX+CBP治疗,静脉全身给药,共化疗两程,两程间隔3周,2-3周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观察95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ATP-TCA结果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联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结果】(1)100例宫颈癌标本中最终有95例纳入研究。95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CR的患者5例,PR的患者68例,SD的患者21例,PD的患者1例。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76.84%(73/95)。(2)ATP-TCA法的可评价率为95%,PTX+CBP的体外有效率达80%。将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63.64%、89.47%和73.68%。(3)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和TS阳性表达分别为:40例(42.11%)、27例(28.42%)、32例(33.68%)和53例(55.79%)。将免疫组化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P-gp、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差异与近期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的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9.09%、86.76%和48.15%。(4)比较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仅耐药蛋白GST-π和ATP-TCA结果有相关性(P<0.05)。其与ATP-TCA体外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81.05%。(5)联合应用PTX+CBP的ATP-TCA结果和耐药基因表达指标,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耐药蛋白GST-π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结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提示ATP-TCA法、耐药基因表达可能用于宫颈癌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应用ATP-TCA结果和耐药蛋白GST-π表达指标,其结果与近期疗效符合率高于单独ATP-TCA法或单独耐药基因检测。提示ATP-TCA法联合耐药蛋白GST-π表达结果可能可以预测宫颈癌的临床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李婷[2](2017)在《肺癌体外细胞药敏试验指导盐酸埃克替尼临床用药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盐酸埃克替尼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为临床上细胞药敏试验作为EGFR-TKIs疗效预测方法之一提供参考。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549和HCC827肺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两细胞株,采用x TAG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株EGFR基因突变状态,CCK-8法检测埃克替尼对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埃克替尼对两细胞株的促凋亡作用,实验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1)两细胞株形态学表现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均符合A549和HCC827肺癌细胞株的特性。2)EGFR基因突变状态:A549细胞株为野生型,HCC827细胞株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型(p.E746A750del)。3)埃克替尼对A549细胞株作用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65±0.78μmol/L,对HCC827细胞株作用的IC50为0.12±0.0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选用0.1μmol/L盐酸埃克替尼作用A549和HCC827细胞株48h,两者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和(45.31±1.33)%(P=0.00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0.47)%和(62.25±2.45)%(P=0.000);选用1μmol/L盐酸埃克替尼作用A549和HCC827细胞株48h,两者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8.95±0.78)%和(75.53±2.98)%(P=0.000),两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91±2.04)%和(89.26±3.81)%(P=0.000)。结论:1)本课题初步证实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A549和HCC827肺癌细胞株的可行性,研究中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可能成为其他研究中鉴定该两细胞株时的参考依据;2)课题中埃克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的HCC827肺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EGFR基因野生型的A549肺癌细胞株,提示研究方法真实、可靠,可为临床上EGFR-TKIs细胞药敏试验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李婷,贾钰铭,雷开键[3](2016)在《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肿瘤存在异质性,因此抗肿瘤治疗应该重视个体化。体外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指导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手段,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对于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目前常用的几种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希望对敏感性抗癌药物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胡东燕[4](2016)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标本,提取肿瘤细胞并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细胞培养后采用MTT法进行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个体化疗,观察临床化疗疗效,评价其与体外药敏的一致性。研究将在药敏指导下进行临床化疗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药敏试验组,随机另收集同期30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参照同时期NCCN指南指导临床化疗,设为对照组。药敏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4个周期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全部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OS)时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亦增强。药物浓度为1.0P(PPC:血浆峰浓度)时,GP方案在体外含铂两药联合方案中肿瘤细胞平均抑制率最高,为41.55%,P<0.05,NP方案、PP方案、DP方案及TP方案肿瘤细胞抑制率接近,分别为36.48%、34.56%、34.55%、33.91%。单药体外药物浓度1.0P时肿瘤细胞抑制率吉西他滨最高,为30.98%,其次依次为顺铂(25.90%)、培美曲赛(24.54%)及多西他赛(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体外两药联合药敏肿瘤细胞抑制率均优于单药(P<0.05)。研究还显示: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率为80%,体外药敏临床耐药预测率为100%,药敏试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33.3%;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100%,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相关性好(P<0.05),且体外药物敏感率(90%,27/30)明显高于临床化疗敏感率(70%,21/30)。4个周期临床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药敏试验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RR=56.7%、DCR=80.0%)均高于对照组(RR=30.0%、DCR=66.7%),两组临床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别(P>0.05)。随访2年,药敏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对照组为3.5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药敏组(OS)为9.8个月,对照组为7.2个月,两组OS差异显着(P<0.05)。结论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能够筛选出有效的临床化疗药物,且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存。故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王正冬[5](2015)在《结直肠癌体外药敏化疗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癌变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特点及结直肠癌化疗中的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化疗选药及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特别是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不需或者不愿手术的患者行耐药基因的检测,最终实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合理用药和化学治疗的个体化,提高化疗疗效。方法:(1)随机的选取并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并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63份,分别采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法体外检测29例结肠癌患者与34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及同一患者的外周淋巴血细胞对结直肠癌常用化疗药物5-fu、奥沙利铂、伊立替康3种单药和5-fu+奥沙利铂、5-fu+伊立替康等2种联用药的敏感性进行检测。(2)随机选取并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肿瘤组织63份,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并收集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行结直肠镜检查,既往无结直肠炎以及结直肠肿瘤病史,且结直肠组织学结果正常者63例,构成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标本中GST-π、Topo-Ⅱ以及TS的表达,并结合结直肠癌病理特点,分析结直肠癌病理特点与GST-π、Topo-Ⅱ以及TS表达之间的关系。(3)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统计分析肿瘤组织对所选药物的敏感度分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x2检验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对5-FU、伊立替康及奥沙利铂3组单药和5-FU+伊立替康、5-FU+奥沙利铂2组联用药都呈现出了较高的药物敏感性,而几组数据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对5-Fu单药及5-fu+伊立替康、5-fu+奥沙利铂2组联用药都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均对5-fu及5-fu+伊立替康、5-fu+奥沙利铂3组药物呈现一定敏感性,且对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2种单药的药物敏感性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根据结肠癌的病理分化标准分析,其中13例高分化腺癌对5-fu、伊立替康、奥沙利铂3种单药以及5-fu+伊立替康、5-fu+奥沙利铂这2组联用药都呈现出了较高的药物敏感性,而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理类型因病例数较少(黏液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6例)而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2)在结肠癌组中,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药物抑制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为0.91,最小值为0.63,经检验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2。根据平均抑制率关系进一步验证几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全部结肠癌患者共29例病人的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对5组化疗药物具敏感性的例数,从而统计出药物敏感率(v),即药物敏感病例数/病例总数×100%,经过统计学验证,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及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对5组抗癌药物的敏感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5-fu、伊立替康、奥沙利铂3种单用药和5-fu+伊立替康、5-fu+奥沙利铂2组联用药对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均呈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5-fu+伊立替康以及5-fu+奥沙利铂3组药物对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而5-fu、5-fu+伊立替康以及5-fu+奥沙利铂3种药物均对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2种组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2种单药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分化标准,其中23例高分化腺癌对上述全部5组药物均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病理类型的例数较少(黏液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5例),无统计意义。(4)直肠癌组中的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药物抑制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的关系,相关系数最大者为0.98,最小者为0.61,且经显着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进而可以根据平均抑制率来判断肿瘤药物的敏感性,通过统计34例直肠癌患者中对3种化疗单药物与2种联用药的敏感例数,进而计算出敏感率,即敏感病例数/病历总数×100%,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直肠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3种化疗单药物与2种联用药的药物敏感率,其差别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Topo-Ⅱ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表达,染色后呈现为棕褐色颗粒状,而肿瘤间质不染色(如图1)。GST-π与TS蛋白则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内,染色后呈现为棕黄色细颗粒,而肿瘤间质不染色(如图2、图3)。三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由高到低以Topo-Ⅱ、GST-π及TS的次续,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GST-π仅在2例正常的直肠组织中表现为弱阳性,仅在1例正常的结肠组织表现为弱阳性,在其余病例中均表现为阴性,经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患癌部位、癌变组织的体积、肿瘤的侵润深度及存在淋巴结与否与Topo-Ⅱ、GST-π及TS三者的表达水平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分化腺癌同中分化腺癌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黏液腺癌同低分化腺癌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opo-Ⅱ、GST-π及TS同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结论:(1)开展抗肿瘤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时,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可用来代替其肿瘤组织细胞。(2)在化疗的过程中,不同的结直肠患者对于常用的几种化疗药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3)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上,以5-FU为基础的联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单独用药。(4)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其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细胞内的GST-π、Topo-Ⅱ及TS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个体异质性,且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以几种物质在细胞内的高表达性为基础。因此,对上述几种物质的研究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充分关注。
马秀萍[6](2012)在《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分离、培养宫颈鳞癌细胞,MTT法探讨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单药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合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宫颈鳞癌细胞,运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免疫荧光鉴定宫颈鳞癌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K17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1)体外分离培养宫颈癌细胞,并能连续传代,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癌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K17的表达阳性;2)MTT结果显示紫杉醇、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药物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药物各时间段、不同浓度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差别P<0.05。结论:体外可成功分离、培养宫颈癌细胞,并进行传代;MTT法检测四种化疗中紫杉醇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6例标本对四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存在差异。3例对顺铂敏感性>紫杉醇>阿霉素>氟尿嘧啶;2例对紫杉醇敏感度>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1例子阿霉素敏感性>顺铂>紫杉醇>氟尿嘧啶。实验结果提示,不同个体对相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且化疗药物抑制作用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
张璐[7](2012)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细胞株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细胞株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治疗途径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无菌切除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手术标本,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连续传代稳定生长后,测定细胞活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周期和染色体分析。检测裸鼠接种后的成瘤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株肿瘤标记物(CK17、CD44)、(CK14、Ki-67、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酶消化法体外培养获得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原代细胞,持续培养12个月,传代70代,细胞呈多边形,上皮样细胞排列贴壁生长,无接触抑制,生长稳定,群体倍增时间为51.91小时,集落形成率为32.5%/15.6%。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或微绒毛,胞浆内有大量的杆状、棒状体和较典型的桥粒结构,核异型性明显。染色体数目在32-97条之间,大多数在54-86条之间(60.33%),结构为人类染色体。裸鼠接种可形成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患者原始肿瘤一致。细胞株肿瘤标记物(CK17、CD44、Ki-67、Vimentin)呈阳性表达,CK14呈阴性表达。结论: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建立的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特点,与原发癌保持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连续传代培养12个月,细胞形态及生长周期恒定,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刘广军[8](2011)在《ATP-TCA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ATP-TCA)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ATP-TCA法在多种肿瘤化疗方案筛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白血病、黑色素瘤、膀胱癌及口腔癌等。结果:ATP-TCA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但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将ATP-TCA结果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可以降低无效治疗的风险,制订出更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结论:与其他肿瘤体外敏感性检测方法比较,ATP-TCA法具有突出优点,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唐亮,梅铭惠[9](2011)在《肿瘤化疗敏感试验在肝癌患者个体化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以个体化疗为目的的肿瘤化疗敏感试验(chemosensitivity test,CST)日益受到重视,进一步提高了肿瘤化疗的效果。本文就当前常用的几种药敏检测方法,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药敏指导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唐亮[10](2011)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敏感试验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肿瘤化疗敏感试验(CST)指导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疗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在全身其他肿瘤中得到推广。肝细胞癌(HCC)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CST指导下的个体化疗在HCC治疗中的地位日渐提高。目前,在CST指导HCC化疗的临床实践中有诸多问题尚未明确,影响了治疗的选择和效果:如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取得肿瘤细胞的患者如何进行CST;能否根据CST结果指导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以及疗效如何;在化疗过程中HCC对原先敏感的化疗药物其敏感程度是否在化疗后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等,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HCC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用PBL替代HCC细胞作化疗敏感试验的可行性,并以此观察多次化疗后PBL药物敏感性的变异;从而掌握HCC多药耐药的变化规律,最终为HCC的合理化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以下三个部分。(1)HCC细胞与PBL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37例,于术前抽取PBL,术中切取切除的新鲜癌组织,采用MTT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对比分析HCC细胞与PBL对10种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2)CST指导TACE治疗的研究:测定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含量,并用30例正常健康成人做对照组。(3)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研究:于化疗前、化疗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PBL-CST检测,并根据其药敏结果指导化疗,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敏感性的差异。采用SPSS17.0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所测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药物抑制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化疗药物对两者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呈正相关性(r=0.803,P=0.005),两者同时敏感的药物有OXA、DDP、EADM、5-FU、GZ,而对VCR、MTX不敏感。(2)TACE治疗后HCC患者血清AFP和CA125含量明显下降(P<0.05)。(3)完成5周次药敏检测的患者共29例。经4周次化疗,化疗前与第1、2、3次化疗,第1、2、3、4次化疗前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系数经显着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前与第4次化疗、第3、4次化疗前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4次药物敏感性随化疗次数的增加逐步下降,除OXA、MTX外,第4次化疗较前1次化疗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程度的增高。结论:(1)采用HCC患者PBL行CST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替代TC进行CST的方法。(2)根据CST结果指导TACE治疗是可行的。(3)对于HCC化疗患者在每次化疗前进行CST是有必要的,通过化疗敏感试验来掌握肿瘤多药耐药变化规律对临床肝癌化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体外药敏试验ATP-TCA与流式细胞仪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药敏试验ATP-TCA与流式细胞仪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肺癌体外细胞药敏试验指导盐酸埃克替尼临床用药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 及MTT类似物XTT、MTS、CCK - 8 / WST比色法 |
2 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 ATP - TCA) |
3 其他体外细胞药敏试验方法 |
3. 1 CD - DST法 |
3. 2 HTCA法 |
3. 3 放射性标记物前体( 3H - TdR或3H - UdR) 掺入法 |
3. 4 TECIA法 |
3. 5 流式细胞仪测定法 |
4 结语与展望 |
(4)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主要试剂与化疗药物 |
1.2 仪器设备 |
1.3 病例资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肿瘤单细胞悬液制备 |
2.2 药敏试验 |
2.3 肿瘤抑制率计算和判别标准 |
2.4 临床化疗方案应用 |
2.5 临床疗效评价及研究终点 |
2.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3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
2. 体外药敏结果与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疗效比较 |
3. 药敏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化疗疗效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结直肠癌体外药敏化疗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结直肠癌体外药敏化疗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基因得表达与体外药敏试验的关系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细胞株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宫颈癌的概况和研究现状 |
2 原代培养技术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建立细胞株的组织来源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材料和仪器 |
1.4 主要液体的配制 |
1.5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和形态学观察 |
2.3 细胞周期和染色体分析及集落形成的观察 |
2.4 细胞分子标志物检测 |
2.5 异种移植及病理学分析 |
2.6 细胞支原体污染检测及减血清培养 |
3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ATP-TCA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TP-TCA在临床抗肿瘤化疗药物选择中的应用 |
1.1 卵巢癌 |
1.2 乳腺癌 |
1.3 非小细胞肺癌 |
1.4 消化道肿瘤 |
1.5 白血病 |
1.6 黑色素瘤 |
1.7 膀胱癌 |
1.8 口腔癌 |
2 结语 |
3 展望 |
(9)肿瘤化疗敏感试验在肝癌患者个体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ST的临床意义 |
2 常用CST方法 |
3 肝癌CST的应用 |
4 肝癌化疗药物增敏CST的研究 |
5 肝癌PBL-CST法的应用 |
6 展望 |
(10)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敏感试验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HCC 患者 TC 与 PBL 的药物抑制率(%) |
2.2 HCC 患者化疗前后及正常健康人AFP、CA125 含量的比较 |
2.3 化疗药物在化疗不同时期的药物抑制率(%)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体外药敏试验ATP-TCA与流式细胞仪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宋丹.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2)
- [2]肺癌体外细胞药敏试验指导盐酸埃克替尼临床用药的基础研究[D]. 李婷. 川北医学院, 2017(01)
- [3]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概述[J]. 李婷,贾钰铭,雷开键. 现代肿瘤医学, 2016(05)
- [4]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D]. 胡东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5]结直肠癌体外药敏化疗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王正冬. 苏州大学, 2015(06)
- [6]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D]. 马秀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7]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细胞株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张璐.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8]ATP-TCA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刘广军. 中国药房, 2011(42)
- [9]肿瘤化疗敏感试验在肝癌患者个体化疗中的应用[J]. 唐亮,梅铭惠. 肝胆外科杂志, 2011(02)
- [10]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敏感试验的相关研究[D]. 唐亮. 桂林医学院,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