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

一、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1](2021)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重要问题。临床上常采用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症状,但因其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详细熟悉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特点,以及具体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及例数、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7.07~2019.07曾就诊于吉大二院心内科且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心律失常的各种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以及应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我院心内科在2017.07~2019.07行射频消融术共治疗5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7~93岁,平均年龄55.3±14.8岁。其中房室旁路患者158例,左侧旁路患者120例,右侧旁路3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4例,房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18例,心房颤动94例,室性早搏7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复合心律失常患者16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总成功率为98.25(560/570),复发率为7.86%(44/560),动静脉瘘、房室传导阻滞及颈部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3%(3/570)。在左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不同消融功率、不同消融累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与消融累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以及消融累积时间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游离甲状腺素T3和乳酸脱氢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自变量设为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因变量设为术后复发,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室性早搏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融功率、消融累积时间、单点或多区域消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VNRT以及左侧旁路消融中消融功率≥35W、消融累积时间≥90s可能会降低消融后复发率;在室性早搏消融中选择心室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5ms处作为消融靶点则可能有利于降低消融后复发率;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陈成[2](2019)在《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由于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按飞行鉴定标准是飞不合格(包括带药飞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治愈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外军已经对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特许放飞。我院借鉴外军的经验、严格把握放飞标准,从2004年至今经射频消融术后有很高复飞率。本课题的目的是对已经放飞的病例进行随访研究,为形成放飞标准和最佳放飞时间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飞行安全和战斗力维护。方法: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被纳入研究。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收集随访,随访指标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复飞后的飞行小时、飞行状况和航空医学鉴定。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随访年限及飞行时间用中位数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结果:随访了42例患者(37±9岁,全为男性),共接受49次消融手术。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室性心动过速(VT)2例、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18例、室性早搏(PVC)13例。术后即刻成功41例。术后3个月29例患者术后3月接受随访,22例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15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术后6个月共随访39例患者,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34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31例。经过长期随访,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房组(AF/AFL)平均复发时间21±19月,手术次数1.3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频发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均无近期和远期复发,手术次数1次。37例经过航空医学鉴定放飞,复飞期间后均无各类心律失常复发和特殊并发症影响飞行训练任务和飞行安全。复飞后经过最长随访飞行时间为98个月,中位随访年限为18个月,飞行时间最长1040小时,中位300小时。其中高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400小时,低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100小时,直升飞机飞行时间100小时。有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等,可以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射频消融术后评估的关键指标。结论:1.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效控制了心律失常,并发症低,安全有效,术后符合放飞标准可恢复飞行;2.术后6个月作为飞行鉴定放飞的时间点,符合临床术后恢复疗程。3.本研究对形成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评估标准和术后随访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王海丽[3](2019)在《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与二维标测系统相比,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RFCA)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的93例患儿,其中65例采用二维X线引导射频消融(二维组),28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三维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X线剂量及曝光时间的差异。结果:1.在儿童PSVT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多(56/93,60.2%),其中以双径路为主(54/56,96.4%),多径路2例(2/56,3.6%);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37例(37/93,39.8%)。AVRT中有24例位于左侧旁道(24/37,64.9%),且多为隐匿旁道(14/24,58.3%);有10例位于右侧旁道(10/37,27.0%)。2.93例患儿平均年龄为13.7±2.8岁,平均体重为48.7±10.5kg,男性有48例(48/93,51.6%)。AVNRT组和AVRT组在性别(26/48,54.2%和22/48,45.8%)、年龄(13.7±2.7岁和13.8±3.0岁)、体重(49.1±9.4kg和48.0±11.9k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中,学龄期患儿8例(8/93,8.6%),其中AVNRT 3例,AVRT 5例(左侧旁道1例,右侧旁道3例,无冠窦旁道1例);青少年患儿85例(85/93,91.4%),其中AVNRT 32例,AVRT 53例(左侧旁道23例,右侧旁道7例,双旁道2例)。4.三维组28例,二维组65例。三维组中男性有16例(16/28,57.1%),平均年龄13.7±2.5岁,平均体重47.4±7.3kg;二维组中男性有32例(32/65,49.2%),平均年龄13.7±2.9岁,平均体重49.2±11.6kg。2组在性别、年龄及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二维组相比,三维组在手术成功率[93.9%(61/65)和100%(28/28),P>0.05]、并发症发生率[6.2%(4/65)和7.1%(2/28),P>0.05]及手术时间(85.2±15.7min和82.4±13.0min,P>0.05)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组手术复发率[12.9%(12/65)和0%,P<0.05]低,且X线射线量[5462.2±3067.9mGycm2和2233.5±1959.3mGycm2,P<0.05]较少,X线曝光时间(4.5±2.3min和1.9±1.3min,P<0.05)较短。结论: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二维X线与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的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无差距,成功率均较高,都具有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但三维标测系统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能明显减少X线的剂量及X线曝光时间。

廖聃[4](2019)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医院接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4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7例。甲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乙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2组心率、复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心率均下降,且甲组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组复律成功率高于乙组,复律时间长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 8301,P> 0. 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较高,患者心率下降更显着,不良反应少,但起效相对较慢。

吉立双,孙丽颖,刘刚,郑明奇,王乐,朱秀芳,田立[5](2017)在《不同曝光方式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选取法选取该院2014-2016年100例行RFCA治疗的PSVT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X线曝光)和观察组(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各50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率、即时和随访成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X线曝光时间[(0.46±0.14)min]较对照组[(13.87±4.03)min]明显下降,并发症率(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8.00%);即时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随访成功率(94.00%)亦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行RFCA治疗PSVT的临床疗效较理想,且安全可靠。

于颖[6](2017)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评述》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和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4-04—2016-04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急救治疗期间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自动转律17例,占27.4%;转为窦性心律38例,占61.3%;近期效果不佳7例,占11.3%。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对促进患者心律复平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马建军[7](2016)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9例(69.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30.4%),其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6.4%(54/56),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20.5)min,术后复发率1.8%(1/56)。56例患者中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3.6%),其中1例出现短暂性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方法。

王亚痴[8](2011)在《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失败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6例采用RFCA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63例,左侧旁道461例,右侧旁道102例。结果:1.1026例患者中991例首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6%。2.失败病例为35例,其中左侧旁道13例,右侧旁道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3.35例失败病例中,26例发生f初学者,占74.3%,9例发生于熟练者,占25.7%。所有失败病例均经熟练者再次消融治疗后,有19例获得成功,总成功率为98.4%%(1010/1026)。4.35例失败病例中,有3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发生心包填塞。结论:1.初学者消融失败原因主要为导管操作不熟练和诊断不够明确,2.熟练者消融失败原因主要因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导管操作困难和靶点图识别不准确。

王蒙[9](2011)在《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作用,为临床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和射频消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78例连续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分析112例患者的心电图,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6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52例。观察标准心电图算法(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aVR导联ST段抬高、QRS电交替和aVL导联切迹在两组病例中出现的频率和类型。第二部分前瞻性分析6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检测aVL导联终末切迹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标准心电图算法(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评价aVL导联终末切迹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结果]1. AVNRT与AVRT在年龄上没有差异(45.1±16.2和45.3±14.0,P=NS),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0%和32.7%,P=0.04)。2.aVL终末切迹与标准心电图算法(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aVL切迹:53.3%和17.3%,P=0.0008;V1导联伪R波:46.7%和15.4%,P=0.0022;下壁导联伪S波:41.7%和5.8%,P=0.0001)。3.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RT的比例大于AVNRT(71.2%和36.7%,P=0.0001),并且73.0%为左侧旁道。4.QRS波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7.3%和11.7%,P=NS)。5.aVL导联终末切迹和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80.0%、47.2%和93.6%、33.3%和96.7%。6.aVL导联终末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标准心电图算法(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但是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aVL导联终末导联切迹更多见于AVNRT。2.aVL导联终末切迹对AVNRT的鉴别诊断具有和标准心电图算法(V1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aVL导联终末切迹可以作为鉴别AVNRT和AVRT新的心电图算法。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李小梅,杜军保,李奋,李渝芬,汪翼,易岂建,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10](2008)在《小儿心脏期前收缩诊断和治疗若干临床热点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二、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综述
    2.1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2 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3 RFCA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2.4 RFCA治疗心房颤动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
    3.2
        3.2.1 入选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3.3.1 术前准备
        3.3.2 术中处理
        3.3.3 术后处理
    3.4 心内电生理检查
    3.5 标测和消融
    3.6 统计学处理
第四章 结果
    4.1 射频消融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4.2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总体疗效分析
    4.3 RFCA治疗具体心律失常类型的疗效分析
    4.4 RFCA并发症
第五章 讨论
    5.1 RFCA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
    5.2 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5.3 RFCA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5.4 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限制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率
    2.2 复律情况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5)不同曝光方式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1.3 RFCA治疗方法
    1.4 判断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
    2.2 并发症
    2.3 即时成功率
    2.4 随访成功率
3 讨论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急救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方法
        1.2.2 护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1.2.2 消融方法
        1.2.3 消融终点
2 结果
    2.1 电生理结果
    2.2 射频消融结果
3 讨论

(8)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概述
    2. 阵发性窒上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材料
    3.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9)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D]. 赵永. 吉林大学, 2021(01)
  • [2]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D]. 陈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3]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海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J]. 廖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1)
  • [5]不同曝光方式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吉立双,孙丽颖,刘刚,郑明奇,王乐,朱秀芳,田立. 重庆医学, 2017(22)
  •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评述[J]. 于颖.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3)
  • [7]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J]. 马建军. 兵团医学, 2016(04)
  • [8]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失败原因分析[D]. 王亚痴. 兰州大学, 2011(11)
  • [9]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D]. 王蒙. 山东大学, 2011(04)
  • [10]小儿心脏期前收缩诊断和治疗若干临床热点问题[J].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李小梅,杜军保,李奋,李渝芬,汪翼,易岂建,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09)

标签:;  ;  ;  ;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