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饲养对象选择牧草品种

根据饲养对象选择牧草品种

一、根据饲养对象选择饲草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陈洋[1](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亢智鹏[2](2021)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文中指出养牛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探讨不同养牛模式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应,以及哪一种模式更能带动农牧户增收对养牛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当地的养牛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是内蒙古黄牛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研究为支撑,取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对小规模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对新时期下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对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户为单位,饲料、草场、人力、圈舍等生产资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态、低成本高产出,产品高质量的畜牧养殖模式。在307户样本养殖户中,269户的饲草料实现了自给自足,占比达87.62%。小规模养殖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饲草料的自给自足,带来的养殖成本低。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6.41%的养殖户认为,在小规模养殖模式下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与前几年相比更好了。在调研中,97%的养殖户认为禁垦、禁牧舍饲以来,当地的草牧场沙化、退化问题有得到改善。截止到2019年,巴彦毛都苏木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0.87%养殖户认为当地的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当前,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利润最高,同时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黄牛养殖基本以舍饲禁牧为主,兼顾了黄牛体质健康又绿色,生态效应好。小规模养殖模式有利于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且具有种养结合优势的地方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当地具有发展黄牛养殖的优势,同时也有存在的问题。如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上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方面具有基础设施建不完善、资金投入能力弱、补贴优惠政策少、养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投资和政策补贴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适度规模、激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等建议。

马志超[3](2020)在《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民勤县借助“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的佳誉,以发展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提升民勤羊肉品牌市场竞争力为突破重点。肉羊产业的也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转变为现代的质量效益型,养羊业也成为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和脱贫攻坚的首选。当前,民勤县推行“以农户繁育保障育肥、小区育肥供应屠宰、企业屠宰放大效益”的肉羊养殖经营模式,初步打造出一条农工牧相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的现代肉羊生产全产业链。现阶段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养殖成本增加和效益波动的问题,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双目标,对于推动民勤县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肉羊养殖户的持续稳定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分析民勤县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情况。以肉羊养殖成本收益为视角选取影响因素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各因素对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以此探索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效益提升和成本控制路径,并为民勤县肉羊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政策建议。

史颖建[4](2020)在《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民勤县是甘肃省重点扶持的养羊大县之一,由于生态建设的需要和国家禁牧政策的实施,养殖方式由半舍饲半放牧开始转变为舍饲,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肉羊养殖逐渐向标准化规模生产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极力推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肉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农户积极参与,企业与合作社积极响应,为肉羊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但是当前肉羊养殖模式依然主要由农户小规模散养组成,龙头企业较少,养羊协会、合作社逐步规范,由于运输、饲料和人工等肉羊养殖成本的增加,使得肉羊养殖户的综合收益减少。鉴于此,结合民勤县实际情况,通过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进行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了解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发展状况,找出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影响肉羊养殖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民勤县的实地调研,并查阅文献资料,对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选取了12项指标,构建了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所选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进行了效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民勤县不同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从经济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散养模式>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从社会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散养模式;从生态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规模化养殖场模式>养殖小区模式>散养模式;从综合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散养模式。此外,本文从微观视角下,基于245家肉羊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从养殖户家庭人口特征、肉羊养殖户养殖特征、肉羊养殖投入情况和政府机关扶持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户主文化程度、养殖户养羊收入、养殖户养羊时长、羊羔来源、养羊饲草料供给、养殖户劳动力投入、养羊补贴、政府信息服务、是否建立了协会合作社等因素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显着,在未来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优化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建议:首先,推动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其次,推动合作社、养羊协会发展,壮大养殖户市场势力;再次,发展龙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最后,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管理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肉羊产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高海秀[5](2020)在《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牧草产业是畜牧业提质增效乃至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尤其是在国内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在保护和有效利用天然草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种草发展牧草产业非常迫切。但在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缓慢,从国家层面真正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来决策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近年来,尽管国内牧草产业较快发展,但离市场需求还相差较远,主要草产品国内缺口达1/3以上。所以,基于生产实践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实证研究牧草种植者生产决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探寻如何促进国内牧草生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学回答牧草生产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种植者“种还是不种”、“种多少”及发掘相关决策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总目标,依托农户行为理论同时考虑到牧草作为中间产品和粮食的竞争作物,生产者种植决策必然会受到牧草产业与其终端消费市场的连接状况以及与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这样一个特殊性,使用牧草生产八个典型省份527户实地调研问卷资料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8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定点监测数据,并辅之以历年主管部门有限的宏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投入导向的BCC模型、Malmquist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测算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牧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变化,以及牧草生产与主要竞争作物——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及变化分析,牧草与粮食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变动及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牧草种植者的生产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基于风险规避视角的牧草生产者决策行为和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类型的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丰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边际学术贡献。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教育程度、生产机械的可得性等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二是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政策支持精准发力。

李若灵[6](2020)在《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加上非洲猪瘟对养猪产业而供应不足的间接影响,牛肉消费总体上仍将继续增长。肉牛生产效益的提高,关键是养殖规模。我国很多地区肉牛生产,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肉牛产业新型经营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规模经营示范区。《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对肉牛业的产业布局提出明确要求:巩固发展中原产区,稳步提高东北产区,优化发展西部产区,积极发展南方产区。一般,饲草料占肉牛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南方有较好的水热资源,随处可见草地山坡,有一定规模的面积适宜人工种草,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加上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难点,在饲草料的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青贮、氨化等技术推广普及不够,草畜不平衡严重。在目前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背景下,草畜矛盾更加凸显。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横向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学者肉牛产业相关研究,以长宁县九牛肉牛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了解该肉牛养殖场饲草料供需情况,因地制宜提供解决办法和措施,化解草畜供需矛盾,对稳定发展肉牛业、提高经济效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对南方一些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提供一定借鉴作用。四川省宜宾市区位优势独特,具有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占地380亩的养殖基地,公司建有3500余亩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肉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养殖以短期育肥为目的,引进1周岁左右的架子牛,平均育肥4个月出栏。2019年肉牛平均存栏量约3500头,引进架子牛平均体重约300kg。2019年共出栏肉牛约900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约7500头,安格斯牛约1500头,出栏平均体重约为600kg。一年该养牛场需鲜草31937.5t,如果换算成干草,一年大约需要15968.75t。饲喂过程中皇竹草、黑麦草、玉米秸秆、稻草可以根据季节产量互相替代,另外,养牛场全年酒糟需求量为5110t。九牛养殖场精饲料主要选用了玉米、豆粕、菜粕、麦麸、预混料、食盐,配比分别为60%、15%、10%、10%、4%、1%,平均1头牛1天喂精料4kg,一年需消耗精料共5110t。养殖场的饲草料供应体系,主要包括自给、项目配合和收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1)种植皇竹草600亩,亩产20t;黑麦草400亩,亩产8t。全年可提供15200t草料。(2)长宁县种植青贮玉米,2018年收获1.5万亩青贮玉米,总产4万多t。另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带动农户种植牧草5000亩。(3)向酒厂收购酒糟,向农户收购玉米秸秆、牧草用于青贮,精料组分别来自饲料公司和市场。肉牛行业在当地农民增收、调节居民膳食结构等有重要作用,饲草料供应成为制约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找一种完善、均衡的规模化肉牛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突破饲草料供应局限,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对当地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肉牛养殖中,应从肉牛场规模、肉牛生理参数、饲料需要量、饲草料供应等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一种良好的规模化肉牛养殖模式以及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以促进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牟兰[7](2019)在《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文中认为饲草饲料短缺是限制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作物副产物资源较为丰富,饲用潜力较大,但饲料化利用率低。苎麻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苎麻茎叶作为纤维利用后的剩余物,粗蛋白含量高,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种类丰富,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然而目前关于苎麻茎叶的饲用安全性及其在大型反刍动物上的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苎麻茎叶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等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大、小鼠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和28d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通过瘤胃瘘管牛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云岭牛对其进行150d肉牛饲喂效果研究,并结合我国苎麻种植和发展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评价,以期为苎麻茎叶饲用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基于以上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对小鼠给予灌胃苎麻茎叶最大剂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苎麻茎叶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症状;两组小鼠的体重在灌胃期无差异,试验结束后其主要器官组织均无异常病变。本试验条件下,给予小鼠苎麻茎叶最大量为12g/kg·BW,可判定其为无毒物质。2、本研究对大鼠进行苎麻茎叶28天经口灌胃亚急性毒性试验,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2g/kg·BW、1g/kg·BW、0 g/kg·BW)大鼠的行为、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等均未发现异常改变。血液指标和组织病理学虽有个别异常,但程度较轻且同时出现在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可判定为常见自发性现象,不具毒理学意义,与苎麻处理无关。本试验条件下,苎麻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2.00g/kg。3、本研究对苎麻饲用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苎麻茎叶单宁较高,达到0.48%;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分别为31.30%、55.80%。、42.07%;钙磷含量不平衡,钙磷比例达到17.99。青贮可改善苎麻的单宁及纤维含量,但钙磷比例仍超出反刍动物耐受范围。4、本研究对苎麻茎叶进行肉牛瘤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其干物质(94.31%)、有机物(87.86%)、粗蛋白(16.61%)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苎麻茎叶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随着在瘤胃内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均在72h达到最高,分别为63.05%、62.68%、83.09%、23.89%、38.93%;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3.87%、42.93%、60.15%、14.72%、20.65%。5、本研究以青贮苎麻替代0%、20%和40%的青贮玉米对云岭牛进行150d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替代)相比,20%替代组平均日增重较高为0.81kg,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各组云岭牛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甘油三酯(TRIG)均无显着差异。20%和40%替代处理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其机体蛋白利用率更高。因此青贮苎麻替代20%、40%青贮玉米饲喂肉牛具有一定可行性。综合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并从实际生产效益角度出发,肉牛饲粮中青贮苎麻替代20%青贮玉米饲喂效果较佳。综上所述,苎麻茎叶中存在单宁、纤维以及钙磷比例高等饲用限制性因素。苎麻茎叶无毒,不高于2g/kg·BW的添加对动物无不良影响。其主要营养成分的降解率随着苎麻茎叶在肉牛瘤胃内滞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青贮苎麻替代20%和40%的青贮玉米饲喂云岭牛,对其生产性能和健康均无不良影响,且青贮对苎麻茎叶的饲用价值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苎麻茎叶今后作为大型反刍动物饲料补充料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池永宽[8](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地曼·托乎达别克[9](2019)在《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畜牧业收入是伊犁州直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建设伊犁州直新农村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则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伊犁州直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既是畜牧业发展既是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机遇。促进畜牧业带头实现现代化是畜牧业帮助“农业强”的重要责任;引导亿万农户增加收入是畜牧业帮助“富农”的重要使命;开展水产养殖环境管理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畜牧业发展“乡村美”的历史责任。基于以上背景,在查阅大量文献中发现,目前关于伊犁州直畜牧业发展的研究集中在伊犁州直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甚少,更没有针对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现状和联结机制状况的研究。“十一五”以来,伊犁州直畜牧业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大幅提高,传统的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粗放发生了重大变化,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加强了畜产品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面对畜产品市场的新形势和需求的变化,伊犁州指标畜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与伊犁州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仍然突出,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仍远远低于发达省份。本研究证实以上论断,找出内外在原因,确立现时代何种因素阻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对策建议的缘故开展了本次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畜牧业发展环境实际出发,基于通过收集数据和应用科学的方法来横纵向分析了本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其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来研究本区畜牧业产业化各主体发展状况和组织模式及其联结机制,并通过案例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对澳大利亚和山东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分析了对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最后,通过上述研究来分析促进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晶[10](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二、根据饲养对象选择饲草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据饲养对象选择饲草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2)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发展历程与优势
    (一)科尔沁左翼后旗概况
        1.自然概况
        2.人文概况
        3.经济概况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概况
        1.黄牛养殖规模
        2.黄牛养殖品种
        3.黄牛养殖区域分布
        4.黄牛养殖的地位作用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历程
        1.传统品种的畜牧养殖阶段
        2.传统品种的改良养殖阶段
        3.黄牛改良品种的认可度
    (四)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取得的成就
        1.打造了“科尔沁牛”品牌
        2.探索出了新模式
        3.壮大了养殖规模
        4.推动了经济发展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黄牛养殖业的优势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
    (一)传统畜牧模式
        1.传统畜牧模式的演变
        2.传统畜牧模式的特点
        3.传统畜牧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二)小规模养殖模式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内涵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特点
        3.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优势
    (三)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原因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四)小规模养殖模式与传统畜牧模式的对比及推广价值
四、巴彦毛都苏木黄牛养殖实地调查
    (一)研究区基本概况
        1.研究区域的概况与研究点的选择
        2.研究区牧户的基本情况
        3.研究区黄牛养殖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区黄牛养殖规模及养殖模式选择
        1.研究区的黄牛头数及结构分布
        2.研究区黄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三)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
        1.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成本
        2.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收入
        3.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四)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生态效应
        1.传统畜牧模式的生态效应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层面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能力弱,得到的政府补贴政策少
        3.养殖户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弱,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4.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起的饲草料不足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
        2.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3.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
六、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养殖户层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
        2.政府要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帮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3.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
        4.推广适度规模的黄牛养殖,不盲目追求“规模化”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
        2.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3.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科左后旗养牛业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肉羊繁育
        1.3.2 肉羊育肥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图及说明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研究的新颖性
        1.5.2 存在的不足
2.民勤县概况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民勤县自然经济社会概述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人口和就业情况
    2.2 民勤县农业经济情况概况
        2.2.1 农林牧渔业总体情况
        2.2.2 种植业经济综合情况
        2.2.3 畜牧业经济综合情况
        2.2.4 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支情况
    2.3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3.1 肉羊年末存栏量和出栏量
        2.3.2 羊肉生产情况
        2.3.3 羊绒毛生产情况
        2.3.4 肉羊产业区域布局
    2.4 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4.1 肉羊良种覆盖率待提高
        2.4.2 养殖规模效益仍不显着
        2.4.3 饲草料开发利用不均衡
        2.4.4 产业发展升级资金短缺
        2.4.5 肉羊产品增值能力较弱
3.基于不同生产方式的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3.1 民勤县肉羊养殖户(小区)调研样本情况
    3.2 关于肉羊养殖成本要素的构成
    3.3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饲养成本变动分析
        3.3.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成本变动分析
        3.3.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结构变动分析
        3.3.3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动分析
    3.4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养殖收益变动分析
        3.4.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产值变动分析
        3.4.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利润变动分析
    3.5 本章小结
4.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计量方法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设定
        4.2.3 变量的描述性说明
    4.3 建立模型
    4.4 模型分析
        4.4.1 基于肉羊繁育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4.4.2 基于肉羊育肥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4.5 检验模型
        4.5.1 经济意义检验
        4.5.2 统计检验
    4.6 模型结果分析
        4.6.1 肉羊繁育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4.6.2 肉羊育肥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5.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效益提升路径
    5.1 肉羊繁育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5.1.1 采取“投母还羔”模式,提高基础母羊良种率
        5.1.2 逐步扩大母畜养殖规模,提升家庭用工生产效率
        5.1.3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
    5.2 肉羊育肥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5.2.1 扩大自有饲草料种植规模,提升秸秆青贮综合水平
        5.2.2 加快肉羊补栏扩群步伐,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5.2.3 部分育肥场适当自繁自育,提高肉羊标准化养殖水平
    5.3 本章小结
6.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大产业扶持资金投入
        6.2.2 建立品种改良扩繁体系
        6.2.3 加快专业组织化建设进程
        6.2.4 加强饲草资源开发保护
        6.2.5 加快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6.2.6 强化养殖户生产技术培训
        6.2.7 加快本土肉羊品牌创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现实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3 研究述评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5.1 研究方法
        5.2 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
        1.1 肉羊产业
        1.2 肉羊养殖环节
        1.3 养殖模式
        1.4 效益评价
    2 理论基础
        2.1 规模经济理论
        2.2 农户行为理论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模式分析
    1 民勤县自然社会状况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特征
        1.3 水资源状况
        1.4 农业发展状况
        1.5 人口状况
    2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肉羊产业比重增加
        2.2 农畜结合的生产方式快速发展
        2.3 肉羊产业区域布局分工趋于合理
        2.4 肉羊品种引进机制趋于合理
        2.5 肉羊养殖防疫体系逐渐完善
    3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分析
        3.1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主要存在形式
        3.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第四章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
    1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1.2 典型性原则
        1.3 动态性原则
        1.4 简明性和科学性原则
        1.5 可操作及可量化性原则
    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经济效益指标
        2.2 社会效益指标
        2.3 生态效益指标
        2.4 总结
    3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评价过程
        3.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数据来源及分析
    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选择及变量说明
        2.2 结果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推动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
        2.2 推动合作社、养羊协会发展,壮大养殖户市场势力
        2.3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发展
        2.4 增强政府扶持力度
        2.5 推动肉羊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牧草和牧草产业
        2.1.2 牧草生产者
        2.1.3 生产行为
    2.2 农户行为理论
        2.2.1 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
        2.2.2 恰亚诺夫的农户行为理论
        2.2.3 风险规避型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3.1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2.3.2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中国牧草产业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约束
    3.1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政策变迁
        3.1.1 萌芽时期(1949-2007年)
        3.1.2 成长时期(2008-2014年)
        3.1.3 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
    3.2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成就
        3.2.1 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3.2.2 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3.2.3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涌现
        3.2.4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种养积极性得到提升
        3.2.5 已经成长为一个日益重要且不断壮大的农业产业
    3.3 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现实约束
        3.3.1 传统种养观念改变困难,牧草产业发展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3.3.2 产业科技力量储备不足,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3.3.3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发力不够精准
        3.3.4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3.5 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草畜结合力度仍待加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4.1.1 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4.1.2 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贡献系数的新定义
        4.2.4 结果分析
    4.3 空间自相关分析
        4.3.1 全局Moran's I指数
        4.3.2 局部Moran's I指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牧草与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5.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5.1.1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5.1.2 研究方法
    5.2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
        5.2.1 收益项目比较
        5.2.2 成本项目比较
    5.3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比较
        5.3.1 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5.3.2 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牧草种植者生产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 样本来源及基本特征
        6.1.1 样本点的分布
        6.1.2 样本户的基本特征
    6.2 样本户牧草种植基本情况
        6.2.1 样本户牧草种植年数和经营类型
        6.2.2 样本户牧草种植种类及地区分布
        6.2.3 样本户牧草种植生产投入情况
    6.3 样本户牧草生产行为特征
        6.3.1 不同样本群体生产决策行为
        6.3.2 不同样本群体组织化行为
        6.3.3 不同样本群体技术选择行为
        6.3.4 不同样本群体风险规避行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数据说明
        7.1.1 理论分析
        7.1.2 数据说明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模型设定
        7.2.2 变量说明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基准回归
        7.3.2 稳健性检验
    7.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8.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8.1.1 理论分析
        8.1.2 变量选择
    8.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8.2.1 模型设定
        8.2.2 变量说明
    8.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3.1 回归结果与分析
        8.3.2 稳健性检验
    8.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
        9.1.2 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
        9.1.3 527户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不同类型种草户样本行为差异较大
        9.1.4 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
        9.1.5 除风险规避行为外的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9.1.6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
        9.1.7 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
    9.2 对策建议
        9.2.1 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
        9.2.2 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
        9.2.3 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9.2.4 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9.2.5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精准发力,推进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9.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9.3.1 研究不足
        9.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1 中国肉牛产业在世界肉牛生产中地位
        1.1.2 中国肉牛产业在中国畜牧业中地位
        1.1.3 中国牛肉消费现状
        1.1.4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5 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意义
    1.2 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1.2.1 规模化肉牛养殖
        1.2.2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1.2.3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1.2.4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3 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
        1.3.1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1.3.1.1 澳大利亚饲草料供应现状
        1.3.1.2 新西兰饲草料供应现状
        1.3.1.3 美国饲草料供应现状
        1.3.2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1.3.3 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3.1 文献查阅
        2.3.2 实地调查相关材料
        2.3.3 横向比较进行分析
        2.3.4 技术路线图
        2.3.5 数据来源
第3章 九牛肉牛养殖场情况
    3.1 养殖场基本情况
        3.1.1 养殖场概况
        3.1.2 养殖规模与牛群结构
    3.2 饲草料需求情况
    3.3 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
        3.3.1 已有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3.3.2 饲草料供应缺陷
第4章 饲草料均衡供应
    4.1 粗饲料的均衡供应
        4.1.1 干草
        4.1.2 农作物秸秆
        4.1.3 青贮
    4.2 精饲料的均衡供应
    4.3 日粮的均衡供应
        4.3.1 青贮饲料类型的日粮配方
        4.3.2 酒糟类型的日粮配方
        4.3.3 氨化稻草类型的日粮配方
第5章 讨论
    5.1 饲草料运输
    5.2 饲草料储备
        5.2.1 现阶段困境
        5.2.2 秸秆收储
        5.2.3 广泛开展青干草调制
        5.2.4 继续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优化饲草储备方式
    5.3 饲草料机械化问题
        5.3.1 加强机械化程度
        5.3.2 加强机械化、规模化
        5.3.3 加强机械化生产
    5.4 产业扶持问题
        5.4.1 优化饲草料产业结构和布局
        5.4.2 扶持优秀企业
        5.4.3 增加补贴力度
        5.4.4 提高饲草料生产的保障
        5.4.5 加强领导
    5.5 草畜配合问题
        5.5.1 多种饲草料综合利用
        5.5.2 草畜结合,畜牧发展带动饲草发展
        5.5.3 草畜联动
    5.6 技术服务问题
        5.6.1 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5.6.2 建立饲草料科技支撑及信息服务体系
    5.7 生产技术问题
        5.7.1 种子的生产难题
        5.7.2 生产加工技术
        5.7.3 提高饲草加工技术,提高饲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5.8 建设绿色安全的草料供应体系
        5.8.1 大力开发利用优势酒糟资源
        5.8.2 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和农作物副产物
        5.8.3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
        5.8.4 发展牛羊专用饲料
参考文献
致谢

(7)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苎麻简介
        1.1.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2 苎麻起源、传播与分布
        1.1.3 苎麻发展史
    1.2 苎麻发展现状
        1.2.1 苎麻种植现状
        1.2.2 苎麻主要利用方式
    1.3 饲料毒理学研究进展
    1.4 苎麻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1.5 苎麻饲喂应用进展
        1.5.1 猪
        1.5.2 兔
        1.5.3 鹅
        1.5.4 鸡
        1.5.5 鱼
        1.5.6 反刍动物
    1.6 研究背景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苎麻茎叶的急性毒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评价标准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2.4 试验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一般行为
        2.3.2 体重
        2.3.3 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苎麻茎叶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3.2.3 试验方法
        3.2.4 检测指标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一般行为状况
        3.3.2 体重
        3.3.3 摄食量
        3.3.4 血液学
        3.3.5 血清生化
        3.3.6 凝血
        3.3.7 脏器系数
        3.3.8 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
    3.4 讨论
        3.4.1 一般行为和体重、摄食量
        3.4.2 血液指标
        3.4.3 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
    3.5 小结
第四章 苎麻饲用化限制性因素研究
    4.1 引言
        4.1.1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类型
        4.1.2 苎麻饲用化限制性因素研究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测定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纤维含量
        4.3.2 单宁含量
        4.3.3 钙磷比例
    4.4 讨论
        4.4.1 纤维
        4.4.2 单宁
        4.4.3 钙磷比例
    4.5 小结
第五章 苎麻茎叶的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动物与饲喂管理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营养成分
        5.3.2 降解率
        5.3.3 降解参数
    5.4 讨论
        5.4.1 营养成分
        5.4.2 降解率
        5.4.3 降解参数
    5.5 小结
第六章 青贮苎麻茎叶的肉牛饲喂效果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6.2.3 试验方法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青贮营养成分
        6.3.2 生长性能
        6.3.3 试验地气温变化
        6.3.4 血清生化指标
    6.4 讨论
        6.4.1 生长性能
        6.4.2 血清生化指标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体讨论与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5.1 模式构建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理论基础
2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与条件
    2.1 伊犁州直畜牧业发展概况
        2.1.1 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
        2.1.2 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情况
        2.1.3 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2.1.4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2.2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条件
        2.2.1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自然环境
        2.2.2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资源优势
        2.2.3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支持
        2.2.4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环境
3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现状
    3.1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概况
        3.1.1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概况
        3.1.2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微观基础现状
        3.1.3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3.2 典型案例与问卷调查分析
        3.2.1 伊宁市新生源奶牛养殖合作社
        3.2.2 巩留县恩特马克优质褐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3.2.3 伊犁哈萨克羊种畜场
        3.2.4 伊犁富润德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3.2.5 零散养殖户
    3.3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评价
        3.3.1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
        3.3.2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模式选择
4 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4.1.1 品种改良程度较低
        4.1.2 草场建设和饲草料加工不足
        4.1.3 畜产品加工体系不完善
    4.2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健全
        4.2.1 专业化养殖大户数量少
        4.2.2 专业合作社规模小
        4.2.3 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
        4.2.4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科技贡献率低
5 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借鉴
    5.1 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状况
        5.1.1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
        5.1.2 德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5.1.3 中国山东畜牧业发展概况
    5.2 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借鉴
        5.2.1 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5.2.2 发展饲草饲料支撑基础
        5.2.3 打造坚实的科技教育基础
        5.2.4 构建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6 促进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1.1 加强品种改良
        6.1.2 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
        6.1.3 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6.2 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6.2.1 促进零散养殖户发展
        6.2.2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6.2.3 龙头企业
    6.3 突出畜牧业创新发展
        6.3.1 加强主导产业建设
        6.3.2 加强科技创新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标准化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四、根据饲养对象选择饲草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D]. 亢智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D]. 马志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史颖建.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5]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D]. 高海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6]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D]. 李若灵. 西南大学, 2020(01)
  • [7]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D]. 牟兰. 兰州大学, 2019
  •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9]伊犁州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地曼·托乎达别克.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10]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根据饲养对象选择牧草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