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人员体重减轻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飞行人员体重减轻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一、体质消瘦飞行人员与胃肠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敏[1](2021)在《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胃肠功能紊乱的辨治规律》文中认为目的本文以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从己亥年运气特点出发运用白术厚朴汤及敷和汤治疗因土运不及、伴厥阴风木司天运气特点下所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通过观察五运六气理论治疗不同证型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印证中医学天人合一、同病异治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2)分析患者出生时的运气因素分布情况与己亥年胃肠功能紊乱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总结同一气候条件下,出生运气因素对疾病发病的影响,可以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治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以病例收集的方法,根据其兼夹证的不同分为白术厚朴汤治疗组及敷和汤治疗组,填写中医证候采集表,收集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证候积分。(1)通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各组疗效判定后得出总有效病例,观察白术厚朴汤及敷和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2)统计入组病例的岁运、司天、在泉、客气、主气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出生时的运气因素与人体后天发病情况的相关性。结果1.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好发于40-59岁阶段的人群,且女性大于男性。2.通过对白术厚朴汤组及敷和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的前后对照,得出白术厚朴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敷和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故白术厚朴汤及敷和汤治疗己亥年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佳。3.两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出生运气因素分布有一定的规律:45例白术厚朴汤治疗组患者中,出生时岁运为土运不及者(24.44%)所占比例较高,与理论分布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出生时司天、在泉之气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者所占比例较高(占比28.89%),P=0.028,与理论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时客气为少阳相火者(28.89%)所占比例较高,P=0.028,与理论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敷和汤治疗组患者出生时岁运频数分布集中于木运太过(占比17.78%),但其岁运分布情况与理论分布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的司天、在泉之气频数分布在(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者(占比22.22%)及(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者(占比22.22%),但其分布情况与理论分布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的客气频数分布集中于厥阴风木(占比26.67%),但其分布情况与理论分布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出生时主气从频数分布看多集中分布在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但主气分布情况与理论分布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己亥年运用白术厚朴汤及敷和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都十分显着。这证明了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也体现同病异治的辨治规律。2.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出生时五运六气相关因素: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白术厚朴汤组即脾土不及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出生时的运气因素与后天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更具相关性,敷和汤组即木旺乘土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出生时运气因素与后天胃肠功能紊乱的罹患相关性不强。

胡振飞[2](2021)在《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对患有脾胃病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求一条预防和辅助治疗大学生脾胃系统疾病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九套健身气功功法可调理人体脾胃脏腑的动作进行提炼、筛选、重组,制定出一套以健身气功为运动形式的运动干预方案。运用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曲阜师范大学招募并筛选出42名患有脾胃病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根据症状得分随机分成人数相等且症状无显着性差异的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将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引入到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大学生脾胃病的治疗中,并持续十二周的功法干预。其中,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每周的锻炼频率分别为3次与5次;对照组不接受功法干预,维持正常的课程学习与生活。在实验前、第四周、第八周及第十二周后,采用中医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量表进行4次测量,对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脾胃病胃系症状、肠系症状以及全身症状的数目和症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脾胃病症状程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胃系症状、肠系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均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胃系症状、全身症状和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肠系症状得分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结果与实验一组相同,均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同样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胃系症状、全身症状和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肠系症状得分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2、脾胃病症状数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胃系症状、肠系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脾胃病总体症状数目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症状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之间仅有胃系症状数目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症状数目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第4、8周末测量的结果与实验一组无异,均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全身症状数目和脾胃病总体症状数目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胃系症状数目产生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1),肠系症状数目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3、脾胃病证候疗效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脾胃病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2.9%和14.3%,实验一组、二组与对照组的证候疗效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健身气功干预方案不仅可有效缓解大学生脾胃病胃系、肠系和全身的症状程度,还可有效减少大学生脾胃病胃系和全身的症状,可作为大学生预防和治疗脾胃病的一种新手段。

张志豪[3](2021)在《610名老年人BMI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1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况、日常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探讨老年人BMI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预防体质指数异常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课题研究调查对象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来自我国不同省份地区的部分城区和村庄。以方便抽样的方法,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利用课题组制定的膳食问卷对自愿参加本次课题调查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本次课题研究共计发放问卷650份,剔除身高和体重数据缺失的问卷样本,最终得到有效问卷样本610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一般情况、饮食及生活方式、既往病史、日常膳食情况、日常膳食结构及饮食摄入频率调查等。数据录入和数据库的建立应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分析各变量与老年人BMI的相关关系,将(?)2比较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610名老年人中,男性为287人(47.05%),女性323人(52.95%)。平均年龄为(70.36±0.28)岁。其中,60-70岁的老年人为355人(58.20%),70-80岁的为196人(32.13%),80岁以上的为59人(9.67%)。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为260人(42.62%),3000-5000元的有193人(31.64%),家庭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有157人(25.74%)。2.调查对象BMI现况:BMI为消瘦(<18.5kg/m2)的老年人为29人(4.75%),BMI正常(18.5-23.9kg/m2)的为335人(54.92%),有205名(33.61%)老年人超重(24-27.9kg/m2),41名(6.72%)老年人肥胖(≥28kg/m2)。男性超重/肥胖率为43.56%,消瘦率为3.48%;女性超重/肥胖率为37.46%,消瘦率为5.88%。3.调查对象BMI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近三个月调查对象饮食量变化、饮食是否规律、一天的餐次、主食量、新鲜水果食用频率、新鲜蔬菜食用频率、鱼虾水产品食用频率、奶类及其制品食用频率、豆类及其制品食用频率、日食用盐量、吃饭时间、是否午休是调查对象BMI的影响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年龄:与年龄在60-70岁的老年人相比,年龄在80岁以上是老年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475(95%CI:0.244,0.925)。(2)居住地:与居住地为城镇的老年人相比,居住地为农村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418(95%CI:0.277,0.629)。(3)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收入是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对于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家庭月收入在5000以上是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98(95%CI:1.080,2.668)。(4)吃饭时间:相对于吃饭时间≤20min,吃饭时间在21-30min及>30min是老年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66(95%CI:0.127,0.557),0.241(95%CI:0.090,0.645)。5.调查对象BMI与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构成比、糖尿病患者构成比、骨关节病患者构成比与BMI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P<0.05、P<0.05)。超重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构成比(57.07%)和肥胖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构成比(58.54%)均高于BMI正常老年人(42.09%);超重老年人中糖尿病患者构成比(23.90%)和肥胖老年人中糖尿病患者构成比(31.71%)均高于BMI正常老年人(18.21%);肥胖老年人中骨关节病患者构成比(26.83%)高于BMI正常老年人(13.13%)。结论:1.本研究调查对象BMI正常率为54.92%,超重肥胖率为40.33%,消瘦率为4.75%,与全国老年人BMI水平大致保持一致。2.610名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构成比最高,为47.38%,这与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水平保持一致。其次为糖尿病患者构成比(20.49%),脑血管和眼病患者构成比(16.89%),心脏病患者构成比(13.11%),骨关节病患者构成比(12.79%),肿瘤患者构成比(8.52%)。3.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近三个月调查对象饮食量变化、饮食是否规律、一天的餐次、主食量、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新鲜蔬菜摄入频率、鱼虾水产品摄入频率、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日食用盐量、吃饭时间、是否午休是调查对象BMI的影响因素。4.年龄>80岁、居住地为农村、吃饭时间在21-30min及>30min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家庭月收入>5000元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张乐[4](2021)在《《内经》胃癌相似病症及延边地区胃癌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研究现存《内经》以前部分文献、《内经》、《内经》以降代表医家对胃癌相似病症认识。并以《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依据,结合吉林省延边地区三家医院的胃癌病例,从五运六气先天禀赋角度探求胃癌罹患与出生、受孕时的关系及其规律,以期为延边地区胃癌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中医理论研究法,对现存《内经》以前部分文献、《内经》、《内经》以降医家胃癌相似病症的认识研究。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R×C表资料X2检验、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探求胃癌罹患与先天运气禀赋的关系。结果:一、胃癌相似病症理论研究结果1、现存《内经》以前部分文献对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从腹部不适逐渐定位到胃肠消化不良病症。2、《内经》认为外感内伤、失治误治及他脏传变可致胃癌相似病症,症状轻重程度取决病机变化,可通过望诊、切诊和腹诊诊断,治疗以针刺为主,略于方药,并认识到肿瘤可发生传舍。3、《内经》以降代表医家对胃癌相似病症的认识逐渐完善。晋隋唐时期治法较为丰富,宋金元时期病证分类更为具体,明清时期病症论述更加清晰,治疗原则更加详细。清末民初,西医“胃癌”一词定位到中医噎膈。二、延边地区胃癌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研究结果1、胃癌患者出生时天干、岁运、主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受孕时天干、岁运、主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段分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胃癌患者出生时各天干(癸年为参考)、岁运(少水为参考)、主气(太阳寒水为参考)、司天之气(太阳寒水为参考)、在泉之气(太阳寒水为参考)各时段均具有显着性(P<0.05)。胃癌患者受孕时各天干(癸年为参考)、岁运(少水为参考)、主气(太阳寒水为参考)各时段具有显着性(P<0.05),其余各时段不具显着性。结论:1、《内经》以前医学文献及非医学文献已经有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内经》对于胃癌相似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则及传变认识较系统全面。《内经》以降医家继承《内经》对胃癌相似病症的认识,并结合所处时期特征及个人临床经验特点,在理、法、方、药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及主张,清末明初时期明确提出胃癌的概念及其诊治,使其认识更加完善。2、延边地区胃癌罹患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密切,在己年(少土)、或主气太阳寒水时段、或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时段出生者及戊年(太火)、或主气少阴君火时段受孕者,存在罹患胃癌疾病的隐患。新生儿受寒、风、燥影响,受孕胚胎受热影响,存在罹患胃癌疾病的隐患。

代华冬[5](2021)在《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排标准的课题入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润肠通降颗粒(无糖中药颗粒制剂),每次1袋,每日3次,加温开水100ml餐后半小时冲服;对照组:乳果糖,每次15ml,每日2次,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组与对照均连续用药4周后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和量表评分,观察积分变化,同时记录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疗效评价指标:FC主要症状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总积分变化。次要疗效评价指标:FC相关症状单项积分变化、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及单项积分变化、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总积分和六个维度积分变化;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结果。全部病例数据收集完成后,在统计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组研究病例60例,其中试验组实际完成病例29例,因患者自行退出致脱落病例1例;对照组实际完成病例27例,因患者自行退出和依从性差脱落病例3例。其他入选患者依从性较好,故实际纳入研究的病例数共56例。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各量表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主要疗效评价: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两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显着改善FC主要症状,疗效相当。次要疗效评价:FC单项症状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在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腹胀频率、腹胀程度方面,两组均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均对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腹胀频率、腹胀程度等症状的疗效显着;在便不尽方面,两组均P>0.05,表明两组对部分患者便不尽症状有所缓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便秘单项症状方面比较,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者治疗效果相当。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对肝肾阴虚证证候的疗效显着。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对比,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改善肝肾阴虚证证候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组内比较,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肝肾阴虚相关症状。其中试验组治疗前后对失眠比较,P<0.05,提示试验组对失眠的改善尤为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口干、失眠的比较,P<0.01,提示对照组能显着改善口干、失眠。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方面疗效相当。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量表)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RO量表组内比较,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慢性胃肠病整体症状。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胃肠疾病整体调理疗效相当。心理状态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方面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状态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方面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不良、反流和社会功能积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心理状态、全身状态改善明显。结论:疗效性方面:润肠通降颗粒能够显着改善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及相关症状,效果与乳果糖无明显差异。对中医证候及慢性胃肠病整体症状的疗效显着,尤其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和疲劳乏力、纳差、口干等全身状态。安全性方面: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毋洋洋[6](2021)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试验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临床上开展相关研究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张骠教授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方法:Meta分析方面,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运用合理的检索策略对指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元素提取。利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对中药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腹痛发作次数、腹痛缓解时间、腹痛严重程度、复发率,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名医经验总结方面,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得到张骠教授治疗本病的常用方药,并对其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中药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减少腹痛发作次数、缩短腹痛缓解时间、降低腹痛严重程度、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可靠;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对照组,安全性较好。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经验。结论:1.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腹痛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行验证。2.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经验丰富,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任彦彦[7](2021)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舌象及口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中医舌象及口味等资料的收集,探索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舌象及口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制定临床资料收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BRG患者的舌象、口味、胃镜下黏膜改变、胆汁反流等病例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胃镜下表现与舌象及口味间的相关性。结果:1.182例患者以女性(59.9%)居多,发病年龄集中在45-75岁区间(78.6%),病程多在半年-3年之间(52.8%),夏季为高发季节(31.9%)。2.182例患者以喜食辛辣(33.0%)与油腻(30.2%)食物居多,30.2%有烟酒嗜好,52.2%受不良情绪影响,59.3%存在睡眠障碍问题,53.8%MBI高于正常,伴发病症以便秘(29.7%)与腹泻(20.9%)多见。3.胃黏膜红斑、糜烂程度与舌苔、舌质的关系:(1)舌质为:红舌(36.6%)>淡红舌(30.2%)>淡白舌(24.2%)>青紫舌(7.7%)>绛舌(3.3%);舌苔为:黄腻/厚苔(29.15)>薄白苔(24.7%)>薄黄苔(23.1%)>白腻/厚苔(15.9%)>少/剥苔(7.1%)。(2)红斑I级时,舌苔以薄白苔(38.5%)为主,舌质以淡红舌(34.8%)与淡白舌(34.8%)为主,II级时舌苔以黄腻/厚苔(38.1%)与白腻/厚苔(28.6%)为主,舌质以红舌(34.3%)为主,III级时舌苔以黄腻/厚苔(45%)为主,舌质以红舌(45.5%)为主。(3)糜烂I级时,舌苔以薄白苔与薄黄苔为主(37.5%),舌质以淡红舌为主(34.8%),II级时以薄黄苔为主(44.0%),舌质以红舌(34.2%)与淡白舌(31.6%)为主,III级时以黄腻/厚苔(26.5%)为主,舌质以红舌与淡红舌为主(33.3%)为主。4.胆汁反流程度与舌苔的关系:(1)反流程度为:I级(45.6%)>II级(31.9%)>III级(22.5%)。(2)反流I级时,舌苔以薄白苔(32.8%)与薄黄苔(25.3%)为主,II级时以薄黄苔(25.9%)与黄腻/厚苔(41.4%)为主,III级时以黄腻/厚苔(36.6%)为主。5.胆汁反流程度与口味的关系:(1)异常口味为:口干(53.8%)、口苦(52.7%)、口酸(23.6%)、口黏腻(16.5%)、口淡(1.0%)、口甜(0%)。结论:1.BRG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病程较短,夏季为高发季节。2.辛辣、油腻饮食、烟酒、不良情绪、肥胖、便秘、胆系疾病等可能是BRG发病的影响因素。3.BRG胃黏膜红斑、糜烂程度与舌苔、舌质间存在一定关联性。4.胆汁反流程度与舌苔间存在一定关联性。5.胆汁反流程度与口干、口苦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6.BRG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舌象、口味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可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

张璞玥[8](2020)在《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脑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为载体,以7.0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手段,探讨电针胃俞募穴治疗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FD大鼠全脑功能连接的影响,结合前期研究深入分析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FD的中枢响应机制。方法:1.随机将7日龄SD雄性乳鼠60只分为FD手术针刺组、FD手术组、FD假手术组3组。各组均采用0.1%碘乙酰胺灌胃法和郭海军夹尾打斗法配合不规则喂食,进行FD分阶段造模。2.大鼠7周龄行脑岛味觉皮层损毁手术。予FD手术针刺组和FD手术组以鹅膏蕈氨酸(ibotenic,IBO)溶液注射;予FD假手术组等量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注射。3.造模后,予FD手术针刺组行电针胃俞穴与中脘穴干预,FD手术组和FD假手术组仅捆绑束缚。4.干预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5.测定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胃泌素及胃排空率。记录各阶段大鼠一般情况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1.手术后,FD假手术组一般情况明显优于FD手术针刺组和FD手术组(P<0.05)。组织学验证,证明脑岛味觉皮层区域损毁成功。2.阶段造模结束后,三组FD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情况变差,FD假手术组一般情况明显优于FD手术针刺组和FD手术组(P<0.05)。3.针刺干预后,FD手术针刺组出现较FD手术组明显体重增长量、进食量、胃排空率升高而胃泌素水平降低(P<0.05),饮水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4.fMRI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针刺干预后FD手术针刺组相较FD手术组,出现的连接增强区域包括:嗅结节与缰核、丘脑,听觉皮层与梨状皮层、黑质与臂核;显示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嗅结节与脑岛、海马与隔核。结论:1.电针胃俞募穴可以一定程度调节脑岛味觉皮层损毁FD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胃泌素水平,改善其一般情况。2.电针胃俞募穴对FD大鼠的嗅觉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等与情绪、认知、内脏感觉调控密切相关的脑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电针胃俞募穴治疗FD的中枢响应机制之一。

罗敏[9](2020)在《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性便秘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Hb A1c、FBG等一般资料的相关性,探究该类患者体质、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该类人群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就医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基本信息,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糖尿病胃肠病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等标准,对研究对象行中医体质和证候分型。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分布情况:本课题共纳入样本156例,男女比例1:1.26,平均年龄56.25±10.18岁,平均病程9.21±4.08年,BMI平均值为23.68±3.30kg/,Hb A1c平均值8.22±1.29%,FBG平均值8.58±1.66mmol/L。2、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气阴两虚证(31.4%)、阴虚热盛证(28.8%)、阴阳两虚证(26.9%)、瘀血阻络证(12.8%)。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BMI无相关性(p>0.05)。证型分布与Hb A1c、FBG有相关性(p<0.05)。3、体质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23.7%)、阳虚质(20.5%)、阴虚质(18.6%)、湿热质(10.9%)、痰湿质(10.3%)、气郁质(7.1%)、血瘀质(5.8%)、平和质(2.6%)、特禀质(0.6%)。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BMI、Hb A1c无相关性(p>0.05)。体质分布与FBG有相关性(p<0.05)。4、体质与证型对应分析:血瘀质多表现为瘀血阻络证;阳虚质、气虚质多表现为阴阳两虚证;气虚质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证;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表现为阴虚热盛证。5、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1)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与阴虚热盛证有相关性(p<0.05),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中阴虚热盛证多见;气虚质、阳虚质中阴虚热盛证少见。(2)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与阴阳两虚证有相关性(p<0.05),阳虚质中阴阳两虚证多见;湿热质、气郁质中阴阳两虚证少见。(3)血瘀质与瘀血阻络证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中瘀血阻络证多见。结论:1、糖尿病性便秘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无相关性,与Hb A1c、FBG具有相关性。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其次为阴虚热盛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2、糖尿病性便秘体质与性别、年龄、病程、BMI、Hb A1c无相关性,与FBG具有相关性。体质以气虚质最常见,其次为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3、糖尿病性便秘中医体质与证型之间具有相关性: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阴虚内热证,气虚质多见气阴两虚证,阳虚质多见阴阳两虚证,血瘀质多见瘀血阻络证。

崔文隽[10](2020)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收集孙志广教授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的病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出归纳总结,并探讨本病的病机。方法:从孙志广教授门诊病例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3例。其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43例,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孙志广教授自拟方4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填写的问卷调查表和内镜检查结果,运用SPSS25.0进行分析。组内对比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性别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1.通过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积分/便秘积分和胃肠积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GERD+慢性腹泻组患者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5.35%,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7.67%。GERD+慢性便秘组患者慢性便秘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2.50%,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0.00%。2.两组患者的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p<0.01)。12个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慢性便秘相关的12个单项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34个胃肠疾病常见症状中,腹泻组治疗后有33个症状疗效高于50%,便秘组治疗后有28个症状疗效高于50%。3.83例入组患者中,共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没有巴雷特食管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有效率为80.00%。4.通过t检验,患者性别对原有胃肠疾病症状、慢性腹泻症状/慢性便秘症状没有影响(p>0.05);患者性别对各症状疗效影响未见显着性(p>0.05)。5.通过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年龄和治疗前胃肠症状、便秘/腹泻症状之间均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性系数>0.4,α=0.01)。腹泻组患者的年龄与腹泻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均未见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便秘组患者的年龄与便秘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之间均呈弱相关性(0.2<Pearson 相关性系数<0.4,α=0.05)。6.通过相关性分析,腹泻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腹泻症状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24(α=0.05),提示较弱的负相关性;与治疗前胃肠症状、腹泻症状疗效、胃肠症状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0.2)。便秘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便秘症状疗效之间的呈弱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9(α=0.05);与治疗前诸症状、胃肠症状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结论:孙志广教授经验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便秘及胃肠疾病常见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前症状、治疗效果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越高,治疗前腹泻/便秘症状和胃肠疾病常见症状越明显。

二、体质消瘦飞行人员与胃肠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质消瘦飞行人员与胃肠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胃肠功能紊乱的辨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理论研究
    1.1 胃肠功能紊乱的现代医学研究
    1.2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学研究
    1.3 运气要素对后天疾病罹患倾向的影响
2.临床研究
    2.1 病例的来源
    2.2 .病例选择
    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结果分析
    3.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3.2 白术厚朴汤组出生时运气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3.3 敷和汤组出生时运气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4.讨论
    4.1 五运六气理论初步探索分析
    4.2 临床资料分析
    4.3 疗效分析
    4.4 两组患者五运六气相关因素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A 五运六气推算表
    附件B 白术厚朴汤中医证候采集表及证候评分细则
    附件C 敷和汤中医证候采集表及证候评分细则表
    附件D 综述 白术厚朴汤从脾论治的治法探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4.1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研究
        1.4.1.1 脾胃病的病因
        1.4.1.2 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1.4.1.3 治疗脾胃病的方法
        1.4.1.4 脾胃病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
        1.4.2 大学生脾胃病的研究
        1.4.2.1 大学生脾胃病的调查现状
        1.4.2.2 大学生脾胃病的致病因素
        1.4.3 健身气功在脾胃病领域中的研究
        1.4.3.1 健身气功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研究
        1.4.3.2 健身气功对人体脾胃脏腑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制定
        3.1.1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制定的原则
        3.1.2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动作的筛选
        3.1.3 动作编排顺序、音乐选择和数量设置的理论依据
        3.1.4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与内容
    3.2 实验结果
        3.2.1 脾胃病症状得分结果的比较
        3.2.2 脾胃病症状测试数目的比较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胃病证候疗效评价的比较
        3.2.4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脾胃病症状干预效果的比较
    3.3 讨论
        3.3.1 实验结果分析
        3.3.1.1 大学生脾胃病症状数目改变的分析
        3.3.1.2 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程度改变的分析
        3.3.2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分析
        3.3.2.1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各式动作对脾胃脏腑影响的分析
        3.3.2.2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整体作用
        3.3.2.3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可用作大学生防治脾胃病的干预手段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致谢

(3)610名老年人BMI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体质指数
    1.2 BMI影响因素
        1.2.1 个人因素
        1.2.2 家庭因素
    1.3 BMI指数异常的危害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2.1.1 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 调查内容
        2.2.1 问卷调查
        2.2.2 体格测量
    2.3 调查对象BMI判定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2.5.1 资料的录入与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对象饮食行为和膳食摄入情况
        3.2.1 调查对象饮食行为
        3.2.2 调查对象各类膳食摄入习惯
        3.2.3 调查对象各类膳食每周摄入频率
    3.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基本情况
    3.4 调查对象既往病史基本情况
    3.5 调查对象BMI单因素分析
        3.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BMI的单因素分析
        3.5.2 调查对象饮食行为和膳食摄入习惯对BMI的单因素分析
        3.5.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对BMI的单因素分析
    3.6 BMI与既往病史情况
    3.7 调查对象超重或肥胖的单因素分析
    3.8 调查对象超重或肥胖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对象BMI现况
    4.2 影响调查对象BMI因素分析
        4.2.1 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4.2.2 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2.3 膳食摄入习惯影响因素分析
        4.2.4 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4.3 BMI与老年慢性病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内经》胃癌相似病症及延边地区胃癌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近十年胃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1 生活习惯因素
    2 个体差异因素
    3 感染因素
    4 癌前病变因素
    5 其他因素
    6 不足与展望
第一章 胃癌相似病症理论研究
    1 现存《内经》以前部分文献中胃癌相似病症的研究
        1.1 甲骨文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
        1.2 《山海经》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
        1.3 《史记》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
        1.4 训诂书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
        1.5 《五十二病方》胃癌相似病症的记载
        1.6 小结
    2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研究
        2.1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名称的研究
        2.1.1 胃脘痛
        2.1.2 胃心痛
        2.1.3 痞满
        2.1.4 积聚
        2.1.5 膈中
        2.1.6 食痹
        2.1.7 伏梁
        2.1.8 胃风
        2.1.9 胃疟
        2.1.10 小结
        2.2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禀赋不足,中焦亏虚
        2.2.2 运气胜复,脘腹受扰
        2.2.3 感风受寒,邪犯于胃
        2.2.4 饮食失节,脾胃虚弱
        2.2.5 郁怒恚嗔,肝木乘土
        2.2.6 失治误治,他脏传胃
        2.2.7 小结
        2.3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症状研究
        2.3.1 升降失常,胀满不食
        2.3.2 气滞血瘀,呕肿痛痈
        2.3.3 稽留成积,痛瘦枯垢
        2.3.4 小结
        2.4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诊断研究
        2.4.1 望皮观肉,肤糙肌散
        2.4.2 切寸循脉,沉软细弱
        2.4.3 触腹按胸,寒硬坚满
        2.4.4 小结
        2.5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治则研究
        2.5.1 法时而治,顺应时令
        2.5.2 正治求本,审因辨治
        2.5.3 补泻同用,阴阳共调
        2.5.4 小结
        2.6 《内经》中胃癌相似病症的传变预后研究
    3 《内经》以降代表医家对胃癌相似病症认识举隅
        3.1 晋隋唐时期
        3.1.1 晋·葛洪
        3.1.2 隋·巢元方
        3.1.3 唐·孙思邈
        3.1.4 小结
        3.2 宋金元时期
        3.2.1 宋·陈无择
        3.2.2 宋·杨士瀛
        3.2.3 金·李东垣
        3.2.4 金·张从正
        3.2.5 元·朱丹溪
        3.2.6 小结
        3.3 明清时期
        3.3.1 明·张景岳
        3.3.2 明·李中梓
        3.3.3 清·叶天士
        3.3.4 清·张锡纯
        3.3.5 小结
第二章 延边地区胃癌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研究
    1 资料整理与研究方法
        1.1 胃癌病例资料来源
        1.2 胃癌病例纳入标准
        1.3 胃癌病例剔除标准
        1.4 胃癌病例数据库建立
        1.5 胃癌病例统计基本情况
        1.6 时间计算和五运六气属性转化
        1.7 统计学方法
    2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属性分布
        2.1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天干分布
        2.2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岁运分布
        2.3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六气主气分布
        2.4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六气客气分布
        2.5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司天之气分布
        2.6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在泉之气分布
        2.7 小结
    3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属性因素研究
        3.1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天干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3.2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岁运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3.3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六气主气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3.4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司天之气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3.5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出生日期在泉之气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3.6 小结
    4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的五运六气属性分布
        4.1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天干分布
        4.2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岁运分布
        4.3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六气主气分布
        4.4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六气客气分布
        4.5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司天之气分布
        4.6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在泉之气分布
        4.7 小结
    5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的五运六气属性因素研究
        5.1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天干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5.2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岁运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5.3 胃癌疾病发病人群受孕日期六气主气对胃癌罹患的影响
        5.4 小结
第三章 讨论
    1 现存《内经》以前部分文献、《内经》、《内经》以降代表医家对胃癌相似病症理论探讨
    2 胃癌患者出生时期的先天运气禀赋探讨
    3 胃癌患者受孕时期的先天运气禀赋探讨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清代以前各家论述
        2 病因病机现代总结
        3 辨证分型现代各家论述
        4 辨证论治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功能性便秘的现代医学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生理与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辅助检查
        5 治疗概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观察指标
        2.3 受试者的治疗及指标观察的时间点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讨论
        4.2 治疗效果讨论
        4.3 研究药物选择
        4.4 肝肾阴虚证候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2.中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2.1 儿童FAP的病名溯源
        2.2 儿童FAP的病因病机研究
        2.3 中医对儿童FAP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2.7 文献证型及用药统计
    3.讨论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本研究发现的问题
        3.3 对儿童FAP常见证型及药物的思考与分析
        3.4 对中医学循证研究的思考
第三部分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的经验
    1.研究材料
        1.1 数据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统计
        3.2 用药统计
        3.3 疗效评价
    4.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1 经验方分析
        4.2 常用药对分析
        4.3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舌象及口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检查仪器
        2.2 观察指标
        2.3 观察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3.3 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3.4 胃镜下表现与舌象关系研究
        3.5 胆汁反流程度与口味关系研究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相关影响因素对BRG发病的影响
        4.3 胃镜下表现与舌象关系研究分析
        4.4 胆汁反流程度与口味关系研究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8)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脑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器械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作与验证
        2.2.1 模型制作方法
        2.2.2 手术操作方法
        2.2.3 模型验证方法
    2.3 模型干预
        2.3.1 穴位定位
        2.3.2 干预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情况评分
        2.4.2 体重增长、进食饮水量测定方法
        2.4.3 胃排空率和胃泌素检测
    2.5 小动物fMRI扫描
        2.5.1 小动物fMRI扫描流程
        2.5.2 全脑功能网络构建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大鼠各阶段体重变化量
    3.3 进食量变化
    3.4 饮水量变化
    3.5 胃排空率与胃泌素
    3.6 脑组织学检测结果
        3.6.1 尼氏染色结果
        3.6.2 HE染色结果
    3.7 各组大鼠fMRI实验结果
讨论
    1.中医学对FD的认识
        1.1 中医对FD的病名认识
        1.2 FD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FD的针刺治疗
        1.3.1 针刺疗法是FD的有效治疗方法
        1.3.2 胃俞募配穴治疗FD的选穴依据
        1.3.3 针刺治疗FD的中枢响应机制研究
    2.造模方式的选择与评估
        2.1 FD模型建立与评估
        2.2 脑岛损毁方法选择与评估
    3.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3.1 小动物fMRI技术研究现状
        3.2 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方式的选择
    4.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后FD大鼠的治疗效应
        4.1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大鼠一般情况的调节
        4.2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FD大鼠胃排空率的影响
        4.3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FD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5.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FD大鼠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影响
        5.1 脑岛味觉皮层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5.2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FD大鼠多个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5.2.1 胃俞募配穴对嗅觉皮层功能连接的影响
        5.2.2 胃俞募配穴对边缘系统的脑网络影响
        5.2.3 胃俞募配穴对基底神经节系统脑网络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综述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枢机制的脑成像技术研究探析
        参考文献
    附件2:实验相关图片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中英文词汇缩略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工具
        2.2 调查方法
        2.3 判定体质及证型
        2.4 调查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3.3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3.4 对应性分析
        3.5 相关性分析
    4 讨论部分
        4.1 中医对体质学说的认识
        4.2 中医对糖尿病性便秘的认识
        4.3 糖尿病性便秘一般情况分析
        4.4 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4.5 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体质分布分析
        4.6 糖尿病性便秘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性便秘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一般信息表
    附表二:中医证候调查表
    附表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西医研究现状
    二、中医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
        1. 病例来源
        2. 临床诊断
        3. 病例选择
        4. 症状及内镜下评分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主要药物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5. 数据统计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腹泻组结果分析
        2.便秘组结果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体质消瘦飞行人员与胃肠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胃肠功能紊乱的辨治规律[D]. 罗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D]. 胡振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610名老年人BMI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志豪. 吉林大学, 2021(01)
  • [4]《内经》胃癌相似病症及延边地区胃癌与先天运气禀赋关系的研究[D]. 张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代华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D]. 毋洋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舌象及口味的相关性研究[D]. 任彦彦.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脑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影响[D]. 张璞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D]. 罗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D]. 崔文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飞行人员体重减轻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