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科治疗的常用方法

奶牛产科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乳牛产科处理的常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雍康[1](2021)在《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真胃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d abomasum,LDA)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淘汰率高、诊疗费用昂贵且治疗后产奶量恢复较慢,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手术整复通常用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关于LDA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性探究,特别是奶牛罹患LDA后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整复后LDA奶牛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变化。为此,本试验首先调阅了四川某牧场3年内(2018~2020)与LDA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用以分析LDA的发病特点;接着监测了健康奶牛和LDA奶牛产奶量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用以揭示LDA的临床特征;随后检测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血液中生化参数、脂质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旨在评价LDA奶牛健康状况和手术疗效;最后分析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组的差异,并进行了生物学统计分析和功能解释,旨在进一步揭示LDA发病机理,并为手术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试验取得的结果如下:1.此牧场3年间LDA的平均发病率为3.8%,夏季(7月至9月)和冬季发病率(11月至3月)较高。LDA与胎次(头胎牛多发,占64.75%)、泌乳天数(集中在产后35 d之内,占94.97%)、胎儿初生重(在37~48 kg之间的发生率较高,占69.78%)、BCS(产前BCS越高,发病率越高)和伴发疾病(酮病、生产瘫痪、子宫炎、乳腺炎等)有一定关联,与胎儿性别无关。左肷部开口真胃固定法整复LDA后成功率高(94.52%),产奶量恢复快,是治疗LDA的首选方法。2.经过临床检查、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及产奶量监控发现,奶牛罹患LDA后,心率和呼吸数均增加,瘤胃蠕动次数减少,产奶量下降,出现了代谢紊乱(GLU、NEFA、BHBA水平明显升高)、肝、肾、胰腺功能受损(ALT、GGT、ALP、TBIL、BUN、CREA、CHOL、LIPA水平显着升高)、电解质失衡(Cl-、Ca2+、K+水平显着降低),同时产生了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皮质醇、组胺和MDA升高,SOD和GSH-Px活性下降)。手术复位14 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得到改善,氧化应激得到缓解且产奶量得到回升。3.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产后健康奶牛和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对菌群菌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多样性分析表明,Health(产后健康)组、LDA-0(LDA揭发当天)组、LDA-14(LDA术后第14d)组奶牛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LDA-0组奶牛粪便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和种属差异性。对门、科、属三个分类水平上最大丰度排名前10的物种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Health组,LDA-0组奶牛粪便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p-2534-18B5菌科、艰难杆菌科(Mogibacteriaceae)、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和5-7N15菌属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而软壁菌门(Tener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TM7菌门、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与LDA-0组相比,LDA-14组奶牛粪便中Spirochaetes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Verrucomicrobia、Fusobacteria、p-2534-18B5菌科、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M7菌门、Mogibacteriaceae和Oscillospira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手术治疗后14 d,恢复到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有Spirochaetes、Fusobacteria、Mogibacteriaceae、p-2534-18B5和Oscillospira。功能预测分析表明,罹患LDA奶牛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速率显着上调。手术整复后,这两个代谢通路显着下调。4.采用UH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各组奶牛血浆中的代谢谱,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ealth组和LDA-0组之间共鉴定出102种差异代谢物,LDA-0组和LDA-14组之间共鉴定出65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由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脂质、核苷酸组成。罹患LDA的奶牛血浆脂质水平显着升高,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手术矫正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奶牛在罹患LDA后亚油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手术治疗逆转了LDA奶牛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的变化。5.通过对58种血浆代谢物和16种肠道菌群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oryella菌属、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rc4-4菌属等12个菌属与40%以上的代谢物存在显着性相关(P<0.05),说明这12个菌属是影响机体代谢的主要菌群。这些主要肠道菌属可能通过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介导了奶牛能量负平衡、酮病及氧化应激,进而在LDA的致病过程和手术恢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薛永强[2](2021)在《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说明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省疫病频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及生产生活。在此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浙江积极构建本省的疫病防控机制,通过设置防疫机构、颁布相关法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等,致力于疫病的救治与预防工作。浙江省防疫事业的推进涉及应急性疫病救治和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推动浙江防疫事业走上正轨。应急性疫病救治方面,政府根据疫病种类,设置专项防治机关,调查疾病成因,开展防治工作。在疫病救治过程中,政府还联合社会力量防疫,有效快速地扑灭疫情,降低危害。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方面,涉及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学校卫生、卫生运动等多个路径。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与群众的观念、利益出现了矛盾,民众的犹疑观望也导致防疫工作一度停滞。随着政府的宣传教育及防疫措施取得成效,民众开始转变观念,积极配合防疫。尽管在建设防疫机制过程中,时常面临经费、资源、人才奇缺等因素的掣肘,但浙江省防疫机制的初步建立,对于疫病防治而言事半功倍,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浙江地区的卫生状况。

张晓锋[3](2017)在《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炎症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毒能引起牛的免疫抑制,造成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发热、鼻炎、乳腺炎、流产等。目前,世界各主要养牛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亦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有10个中小型规模奶牛场,存栏量接近万头。因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牛频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金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感染引起的奶牛肺炎、流产时有发生。但金山区奶牛系统缺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从该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形成一套结合金山区实际的综合防控方案,为当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1.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剂试剂盒,对2016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0个奶牛场采集的460份牛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金山区奶牛场的抗体阳性率达到36.67%~97.37%,提示IBRV感染普遍,建议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造成的损失。2.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以Ⅰ型牛症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BHV-1)的gE基因序列,针对1607~1704bp区域分别设计1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在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对经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BHV-1,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可用于BHV-1临床检测。3.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严重威胁着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特性,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牛只的调运和病牛自愈后的持续排毒来感染健康牛,从而造成健康牛群感染该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病的防控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诊断、检测、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以及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防控工作。

朱绯[4](2017)在《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文中认为本论文以20世纪初,北洋马医学堂建立为肇始。从史学角度,探寻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历程,旨在分析兽医科技、兽医管理乃至兽医行业的变革。尤其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西兽医在教育、管理、科研、交流、技术推广等多方面的创建与发展,同时中兽医在与西兽医相遇后的摩擦与融合,兽医科技在中西兽医交汇发展的创新路径及其规律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动因。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展现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实景。以时间为主线,探析了晚清时期中兽医的基本情况。晚清时期中兽医的诊疗对象从马向牛转变。从晚清时期中兽医着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江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牛是主要诊治的对象。在四川、浙江等地整理的着作则包含多种动物,说明两地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从诊疗手段来看,中兽医仍是以方药和针灸为主。对动物疫病也有隔离预防的概念。洋务运动的兴起,使西方科技进入中国,有极少量的西兽医着作被引入,但是对社会来说,并未造成影响。1904年,北洋陆军马医学堂创建,标志着西兽医正式被引入中国,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兽医教育体系的诞生。在课程和学制上,中国早期学习的是日德系,到20世纪30年代,转学欧美系。在学校的建立方面,1930年以前,只有8所学校开设了兽医相关学科,到1940年增加了 18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到新中国成立前,又增加了 9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是兽医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20-40年代,相继成立了多个官方兽医防疫和检疫机构,西北防疫处和蒙绥防疫处进行了大量的疾病调查和兽疫方控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西北地区牛羊疫病较多,除了对家畜疫病的控制外,官方管理机构还肩负着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一致抗战的任务。一些防疫站还设有家畜病院,对患病家畜进行诊治,部分免诊治费用,受到民众的欢迎。在检疫方面,上海商品检验局的成立,使中国在口岸检疫方面可以由国人控制,避免了烈性兽疫的进入,并颁布了检疫条例,对各种兽疫有明确规定。对牲畜市场贸易的管理,避免了兽疫的传播。家畜疾病的普查让政府全面了解我国兽疫发生情况,便于管理防控。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方面,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流行的兽疫,研究相关生物制品,并在牛痕、牛肺疫、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肯定与支持。在西兽医引入后大力发展的同时,中兽医发展渐缓。一方面是“废止中医案”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质疑阻滞了其现代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战时需求,西兽医的仪器与药物获取困难,所以政府将目光转向中兽医。在陆军兽医学校开设了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兽药方,以便供给战时需求。这开创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先河。这一时期兽医国药研究成果显着。中兽医在这一时期仍延续传统模式传承,并有一些着作流传下来。中西兽医的相遇,最终融合发展。它们之间哲学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发展的不同。但是在相遇的过程中,冲突和摩擦并不剧烈。一方面源于西兽医引入较晚,培养的兽医人才不足以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需要中兽医进行疾病的诊疗;另一方面源于国人已不像晚清时期对西方科技一味抱着接受的态度,而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开始肯定国药的作用。所以,中西兽医通过各自可选择的部分,协调发展,并未产生对抗。中国兽医现代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农业产业等多方面带来了影响。在社会效益层面,推进了全民防疫意识的构建,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转变了人们对医学的固有思想。在经济层面,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畜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在农业产业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可能,推进城市农业发展,并开辟了兽医事业发展新观点。当然兽医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兽医现代化的过程,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从家畜防疫和内科发展较多,向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完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官方防疫和检疫机构,并在兽疫防控和兽医工作开展方面逐步细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预警机制。在兽医教育方面则建立了各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水平的兽医人才。中西兽医的交锋与融合,最终确立了现代兽医体系。这是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经历的必然,从政治体制到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的浪潮中,兽医学发展能够接纳不同文化理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中国现代兽医体系。其中,既有近代西兽医专家们的积极进取,又有中兽医专家们的持重守城,将文化和科技互相渗透,形成了现有的兽医体系,为兽医事业的不断发展铺平了道路。

石神炳[5](2015)在《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笔者根据近几年在规模化乳牛场的生产管理实践,就乳牛产房、围产期乳牛的饲养及母牛护理、初生犊牛的保健等方面须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石神炳[6](2014)在《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根据近几年在规模化乳牛场的生产管理实践,就乳牛产房、围产期乳牛的饲养及母牛护理、初生犊牛的保健等方面须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吴胜强[7](2014)在《平原林下放养母牛疾病调研及防制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作为“中原肉牛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牛业产业发展很快,其肉牛饲养量和牛肉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肉牛大省,在我国农区的养牛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目前河南省肉牛产业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如牛源不足、母牛存栏量下降、繁育率低下、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等,这都影响着全省肉牛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了掌握平原林地母牛生产发展的现状,了解母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农区牛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本研究对河南省民权县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个养殖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1、总体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控方案通过对科尔沁牛场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牛场传染病感染率为11%和死亡率为2%;寄生虫的感染率为78.24%,死亡率为2%;普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5.4%和14.5%。牛场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降,就会导致牛只发病,这表明在生产实践中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的重要性。针对牛场的总体情况,主要从饲养管理方面提出整体的防控方案。2、母牛产科疾病的调查与防控方案通过对牛场母牛产科疾病调查发现,全年发生产科疾病的牛只共有406头,占总数的6.27%,包括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出、流产、死胎、产弱犊牛、不孕、难产,其发病例数与发病率分别为46头(11.33%)、25头(6.16%)、18头(4.43%)、59头(14.53%)、19头(4.68%)、27头(6.67)、159头(39.16%)、53头(13.05%)。从发病情况来看,母牛发生流产和难产的发病率较高。调查发现造成母牛产科疾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生殖器管疾病和繁殖技术不当三个方面。但这三种原因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共同作用引起母畜产科疾病。本研究通过疾病治疗提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繁育方案。3、牛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防控方案通过对牛场牛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分布情况及危害程度调查,为该牛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临床理论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提高母牛生产性能。用药前共采集216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发现169份为阳性,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感染阳性率达78.24%,其中球虫、线虫、隐孢子虫、鞭虫和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0.89%、31.36%、14.79%、9.47%和8.28%,其中有17份混合感染,且感染强度严重;驱虫后采集粪样84份,结果发现有21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25%,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检测率明显下降,球虫、线虫、隐孢子虫、鞭虫、和绦虫的阳性率感染率分别为:14.10%、4.76%、3.57%、1.19%和2.38%,粪样中没有出现混合感染粪样,且感染强度明显下降,均为轻度感染。寄生虫季节性流行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夏秋季节寄生虫感染率均高于冬春季节,牛场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其综合防控措施,选择适当的药物定期驱虫,减少寄生虫的流行和危害。制定防控方案后,牛场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得到了改观。

李仲海[8](2013)在《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甘肃省榆中县奶牛养殖场户的分布、地域特点和饲养规模等情况,在榆中县三角城、金崖、城关、来紫堡、夏官营、小康营、连搭、定远、和平、清水驿、甘草、高崖、新营、银山等14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规模的25个奶牛场、重点养殖户,通过问卷现场调查记录,结合现场病例记录查阅和与技术员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旨在了解榆中县奶牛的主要疾病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包括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一线生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希望,为奶牛专用药剂的开发和榆中县奶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不同生长期奶牛的发病率分别为:犊牛为15.8%,育成牛为7.67%,成牛为26.75%。各科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内科疾病58.72%,产科疾病25.63%,外科疾病9%,传染病3.45%,寄生虫病3.2%;不同种类疾病发病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分别为:乳房炎>腹泻>感冒>前胃弛缓>子宫内膜炎>消化不良>脐带炎>胎衣不下>瘤胃臌气>瘤胃积食>酮病>蹄病>疥癣>瘤胃酸中毒;其治愈率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依次分别为:酒精阳性乳<子宫脱<难产<瘤胃酸中毒<产后瘫痪<乳房炎<腹泻<子宫内膜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奶牛主要疾病治疗共涉及到药物90种。其中:抗菌药物和中药类药物最多,这两类药共计有60种,占总数的66.67%。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其中单方抗菌药物25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为主;复方抗菌药物15种,以磺胺类和喹诺酮类为主;中药类药物20种,中药散剂12种,中药提取水针剂8种。用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治疗的药物共有50种,其中抗菌素类药物38种,中药12种。调查中所有的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都存在不合理用药和不规范丢弃牛奶的现象。不规范的弃奶现象严重,包括应该丢弃的不丢弃、不按规定时间丢弃、使用泌乳期禁用兽药不丢弃等。

纪志辉[9](2008)在《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选取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黄芩、板蓝根、栀子七味中草药,按照L8(27)正交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每组中药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程度,筛选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研究了中药的抗炎作用,在清热解毒组合的基础上,确定了中药组方的最佳组成。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确定了透皮促渗剂氮酮在中药软膏中的最佳促渗含量,研究了中药透皮制剂—中药软膏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并进行了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和临床药效学试验。由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得到的清热解毒组合由黄芩、连翘和蒲公英组成。其中黄芩能明显提高组方疗效,蒲公英在组方中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无乳链球菌则不起作用,连翘在组方中对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葡萄球菌则不起作用。最终的清热解毒组合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1:64、1:32和1:32。抗炎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组方由清热解毒组合和乳香的组成。清热解毒组合的显着值为0.064(0.05<P<0.10),有一定的影响;陈皮和乳香的显着值分别为0.340和0.291(P>0.10),陈皮、乳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清热解毒组合的改变对实验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它两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不显着。且影响次序依次为:清热解毒组合>乳香>陈皮。中药软膏中的氮酮含量确定为4%,通过耐寒耐热试验、离心试验和加速试验,中药软膏未见有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中药软膏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结果可知:中药软膏外用时,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未发现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刺激平均分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物质。中药软膏组豚鼠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性症状,致敏率为0%,属于弱致敏物。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软膏对急性乳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和90.6%,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研制的中药软膏为无毒、无致敏性、无刺激性的理想外用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给药方案是:乳区外涂抹,每次1015g,每天给药2次。其稳定性良好,室温下保质期可暂定为两年。从而开辟了中药透皮制剂治疗乳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先河。

农业部办公厅[10](2008)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我国奶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规范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的要求,我们组织制定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参照执行,并及时反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乳牛产科处理的常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牛产科处理的常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奶牛真胃变位及多组学技术在奶牛围产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研究进展
        1.1 致病因素
        1.1.1 品种
        1.1.2 遗传因素
        1.1.3 营养因素和围产期疾病
        1.1.4 体况评分
        1.2 发病机理
        1.2.1 解剖学因素
        1.2.2 真胃收缩无力
        1.2.3 真胃体积扩张
        1.2.4 氧化应激
        1.3 诊断方法
        1.4 预测因子
        1.5 治疗方法
        1.6 预后
    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奶牛胃肠道菌群特点
        2.1.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
        2.1.2 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特点
        2.2 微生物组研究技术
        2.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关系
        2.3.1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真胃变位的关系
        2.3.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腺炎的关系
        2.3.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酮病的关系
        2.3.4 胃肠道菌群与瘤胃酸中毒的关系
    3 代谢组学在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3.1 代谢组学技术
        3.2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奶牛围产期疾病
        3.2.1 揭示疾病发生机理
        3.2.2 筛选疾病诊断标志
        3.2.3 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4 微生物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牧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情况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LDA发病情况
        2.2 LDA对牧场经营的影响
        2.3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初生重和胎儿性别的关系
        2.3.1 LDA与胎次的关系
        2.3.2 LDA与泌乳天数的关系
        2.3.3 犊牛初生重对LDA的影响
        2.4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2.4.1 BCS对 LDA的影响
        2.4.2 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2.5 不同手术方法对LDA治疗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LDA发病情况及对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3.2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出生重和胎儿性别的相关性
        3.3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3.4 不同手术方法对奶牛LDA的治疗效果
    4 小结
第三章 手术对真胃左方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奶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流程
        1.3 临床检查
        1.4 血液样品及产奶量信息的采集
        1.5 血清指标检测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
        2.2 血清能量指标分析
        2.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2.4 血清电解质分析
        2.5 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2.6 产奶量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3.2 血清能量指标比较
        3.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3.4 血清电解质指标对比
        3.5 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3.6 奶产量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对奶牛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1.2 奶牛LDA的诊断流程及手术治疗方法
        1.3 样本采集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1.5 样本检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粪便细菌微生物序列及多样性分析
        2.2 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
        2.3 粪便微生物结构差异性分析
        2.4 粪便微生物菌群差异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3.2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3.3 真胃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变化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血浆代谢组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3 主要分析软件
        1.4 样本采集
        1.5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1.5.1 样本预处理
        1.5.2 上机检测
        1.6 数据分析
        1.6.1 数据预处理
        1.6.2 数据处理
        1.6.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1.6.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控分析
        2.2 多元统计分析
        2.3 单变量统计分析
        2.4 差异代谢物筛选
        2.5 代谢通路分析
        2.6 相同代谢物变化和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氨基酸代谢
        3.2 脂质代谢
    4 小结
第六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代谢物组和微生物组关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肠道微生物数据筛选
        1.4 血浆代谢物数据筛选
        1.5 肠道微生物和血浆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张勇导师简介
曹随忠导师简介

(2)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浙江省疫病传播概况
    1.1 疫病传播状况
        1.1.1 烈性传染病
        1.1.2 急性传染病
        1.1.3 慢性传染病
        1.1.4 寄生虫病
    1.2 疫病传播原因分析
        1.2.1 浙江省自然环境
        1.2.2 社会文化因素
    1.3 疫病传播特点分析
        1.3.1 病种多样,呈季节性、地域性特征
        1.3.2 灾异与疫情相伴
        1.3.3 疫情频繁,致死率高
第二章 浙江省防疫机制建设
    2.1 浙江省卫生行政体系建设
        2.1.1 省级卫生行政机构
        2.1.2 市(县)卫生行政机构
    2.2 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
        2.2.1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2.2 建立卫生防疫机构
第三章 浙江省疫病应急救治
    3.1 浙江省疫病官方应对
        3.1.1 官方应急救治的常规举措
        3.1.2 以血吸虫、姜片虫为中心考察官方应急救治
    3.2 社会应对
        3.2.1 民间的自发防疫
        3.2.2 红十字会的慈善防疫
        3.2.3 教会医院的福音防疫
第四章 浙江省疫病防控下的公共卫生建设
    4.1 环境卫生
        4.1.1 街道清洁与垃圾处理
        4.1.2 粪便管理和厕所改良
        4.1.3 殡葬管理
        4.1.4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
    4.2 饮食卫生
        4.2.1 饮水改良
        4.2.2 食品监管
    4.3 学校卫生
        4.3.1 颁布规则,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4.3.2 卫生教育与宣传
        4.3.3 健康教育与防疫
    4.4 卫生运动与婴儿健康比赛
第五章 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成效
    5.1 浙江省疫病防治成就
        5.1.1 初步建立疫病防治机制
        5.1.2 一定程度上转变民众卫生防疫观念
    5.2 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
        5.2.1 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5.2.2 人才短缺,卫生防疫机制不健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1 流行现状
        1.1 国外流行情况
        1.2 国内流行现状
    2 病原学
        2.1 gB囊膜蛋白基因
        2.2 gC囊膜蛋白基因
        2.3 gD囊膜蛋白基因
        2.4 gE囊膜蛋白基因
    3 流行病学
        3.1 疾病传播
        3.2 感染表现
        3.3 感染机制
    4 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5 防治
        5.1 疫苗免疫
        5.2 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场和试验动物选择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综合防控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养殖现状
        2.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2.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2.4 投入品管理
        2.5 粪尿处理
        2.6 标准化及减排项目建设
        2.7 人员管理
        2.8 生鲜乳质量管理
        2.9 风险防控
    3 问题分析
        3.1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必须加强
        3.2 综合防控能力不足,造成疫病控制不力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技术支撑不够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低下
        3.5 土地承载力限制,造成规模与环境脱节
        3.6 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种养结合模式探索不够
    4 IBR的危害性及金山区防控IBR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及采样地点
        1.2 采血器械
        1.3 牛尾静脉采血方法
        1.4 血清分离与保存
        1.5 ELISA检测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细胞
        1.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病毒扩增
        1.6 病毒DNA的提取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8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9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1.10 临床样品检测
    2 结果
        2.1 BHV-1病毒扩增
        2.2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
        2.3 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2.4 特异性试验
        2.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临床诊断
        1.2 综合检测
    2 防控物资储备
        2.1 生物制品
        2.2 消毒物资
        2.3 防疫物资
    3 防控技术队伍
        3.1 防控机构
        3.2 专家委员
        3.3 技术保障
        3.4 人员素质
    4 IBR综合防控
        4.1 总体规划
        4.2 严格检疫
        4.3 规范隔离
        4.4 全面封锁
        4.5 彻底消毒
        4.6 隔离治疗
        4.7 结合免疫
        4.8 积极扑杀
        4.9 综合保险
        4.10 风险防控
        4.11 应急管理
        4.12 粪污处理
    5 防控成效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4)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资料筛选与方法分析
    四、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西兽医
    第一节 晚清中兽医基本情况
        一、疾病类型
        二、诊疗手段
    第二节 洋务运动与西兽医萌芽
        一、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对西兽医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西兽医的引入与发展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兽医发展
        一、甲午战争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二、西兽医的发展
    第二节 兽医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兽医学校(科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兽医现代教育体系的分科、课程设置与学制
        三、校长(主任)对兽医现代教育的影响
        四、兽医科技推广及人员培训
    第三节 兽医管理体系的改进
        一、兽医官方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兽医管理法规的颁布及执行
        三、现代兽医院兴起与执业兽医管理
        四、家畜疾病的普查
    第四节 兽医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二、兽医学术研究成果探析
        三、兽医学会的成立与学术交流
第三章 中兽医发展渐缓
    第一节 “废止中医案”对中兽医的影响
        一、“废止中医案”风波
        二、“废止中医”与中兽医发展
    第二节 战时中兽医的贡献
        一、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的创建
        二、兽医国药研究成果
    第三节 与西兽医融合发展
        一、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推进
        二、中兽医的培训与教育
    第四节 中兽医的传承
        一、中兽医专着的发掘与利用
        二、不同地区中兽医传承的特点与差异
第四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交锋与融合
    第一节 中西兽医体系的特点比较
        一、中西医哲学背景的再思考
        二、中西兽医理论的构架差异
        三、中西兽医分科与系统比较
        四、中西兽医诊疗手段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兽医的相遇与摩擦
        一、中西兽医的思想碰撞
        二、中西兽医体系的包容性与排他作用
        三、和而不同——政治、社会、经济视野下的中西兽医
    第三节 现代兽医学体系结构的变化
        一、兽医学的分科发展与平衡
        二、生物科学领域的认知推动预防兽医学发展
        三、基础、临床兽医学研究的民族观与世界观
    第四节 中西兽医的融合与发展
第五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产生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疫病防治与畜牧业发展
        二、畜产品产值变化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兽医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
        二、促进兽医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促进兽医教育体系的革新
    第五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历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及教训
        一、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学习现代兽医科技
        二、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兽医技术
        三、树立创新意识,根据条件转换思路
结语 对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的历史评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论文

(5)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乳牛产房的设置与要求
    1.1 产房的要求
    1.2 产房兽医的工作职责
2 围产期乳牛的饲养
3 围产期母牛的护理
    3.1 产前的护理
    3.2 产中母牛的护理
        3.2.1 产中母牛的护理原则
        3.2.2 临产检查
        3.2.3 助产
    3.3 产后母牛的护理
4 初生犊牛的护理
    4.1 犊牛出生主要措施
    4.2 初乳饲喂
5 实践体会

(6)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乳牛产房的设置与要求
    1.1 产房的要求
    1.2 产房兽医的工作职责
2 围产期乳牛的饲养
3 围产期母牛的护理
    3.1 产前的护理
    3.2 产中母牛的护理
        3.2.1 产中母牛的护理原则
        3.2.2 临产检查
        3.2.3 助产
    3.3产后母牛的护理
4 初生犊牛的护理
    4.1 犊牛出生主要措施
    4.2 初乳饲喂
5 实践体会

(7)平原林下放养母牛疾病调研及防制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目录
摘要
文献综述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肉牛产业发展概述
        2.1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概述
        2.2 国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2.3 国外肉牛业研究现状
        2.4 国内牛业产业发展现状
        2.5 中国肉牛的生产布局
        2.5.1 主产区由牧区转向农区
        2.5.2 建立“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产业模式
    3 母牛繁殖障碍疾病概述
        3.1 母牛子宫脱出
        3.2 胎衣不下
        3.3 子宫内膜炎
        3.4 早产和流产
    4 新技术在母牛生产中的应用
        4.1 TMR 技术设备的应用
        4.2 母牛发情探测系统的应用
        4.3 兽用 B 超在母牛生产中的应用
        4.4 人工授精技术
第一章 牛场总体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控方案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时间和地点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对象
        2.2.3 调查内容
        2.2.4 试验动物
        2.2.5 方法
        2.2.5.1 实地考察
        2.2.5.2 病史调查
        2.2.5.4 临床诊断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只的基本情况
        3.2 全年发病情况
    4 疾病流行特点
        4.1 传染源
        4.2 传播途径
        4.3 发病年龄
        4.4 发病季节及周期
    5 发病原因调查结果
        5.1 环境因素
        5.2 饲料因素
        5.3 管理因素
    6 总体防控方案
        6.1 新生犊牛的护理
        6.2 母牛与犊牛的饲养管理
        6.3 日粮合理配比
        6.4 相关人员合理分工
    7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母牛产科疾病的调查与防控方案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时间和地点
        2.2 调查目的
        2.3 调查对象
        2.4 调查内容
        2.5 试验动物
        2.6 方法
        2.6.1 实地考察
        2.6.2 病史调查
        2.6.3 临床诊断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病原因调查结果
        3.1.1 饲养管理不当
        3.1.2 生殖器官疾病
        3.1.3 繁殖技术不当
    4 母牛繁殖疾病的防控方案
        4.1 改善饲养管理
        4.2 母牛繁殖疾病的治疗
        4.3 提高繁殖技术
    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牛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防控方案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粪样的采集
        2.3 试验用具
        2.4 虫卵检查方法
        2.4.1 沉淀法
        2.4.2 饱和盐水漂浮法
        2.4.3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
        2.4.4 改良抗酸染色法
        2.4.5 卢戈氏碘液染色法
        2.5 感染强度的判定
        2.6 虫种的形态学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寄生虫混合感染情况
        3.2 阳性样本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判定
        3.3 用药后肠道寄生虫检测结果
    4 牛寄生虫病的防控方案
    5 小结与讨论
        5.1 母牛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情况
        5.2 球虫病感染情况
        5.3 蠕虫感染情况
        5.4 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8)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依据
    1.2 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
        1.2.1 犊牛疾病
        1.2.2 成年牛疾病
    1.3 乳品安全管理现状
    1.4 奶牛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1.5 奶牛饲养技术进展
第二章 调查研究
    2.1 引言
    2.2 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时间
        2.2.3 调查形式与内容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饲养管理状况
        2.3.2 疾病发生特点
        2.3.3 疾病发生规律
        2.3.4 奶牛不易治愈疾病的种类
        2.3.5 奶牛疾病的治疗用药
        2.3.6 牛奶的丢弃
        2.3.7 疗效
        2.3.8 基层兽医工作者集中反应的困难
        2.3.9 榆中县奶牛疾病防治措施情况
    2.4 讨论
        2.4.1 调查中常见的奶牛主要疾病
        2.4.2 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严重危害
        2.4.3 奶牛常见疾病多发的原因
        2.4.4 奶牛疾病的用药选择
        2.4.5 一些疾病难以治愈的原因
        2.4.6 关于丢弃牛奶
        2.4.7 关于禁用兽药的应用
        2.4.8 关于奶牛疾病防治的对策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奶牛乳房炎的概述
        1.1.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
        1.1.2 奶牛乳房炎危害
        1.1.3 病原学研究进展
        1.1.4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1.1.5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1.1.6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方法
        1.1.7 乳牛乳房炎的防治
    1.2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研究
        1.2.1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应用
        1.2.2 中药治疗乳牛乳房炎药理作用基础研究
        1.2.3 中药治疗乳牛乳房炎的特点
        1.2.4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2.5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前景展望
    1.3 中药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1.3.1 中药透皮吸收机理
        1.3.2 中药透皮试验方法的研究
        1.3.3 中药透皮促渗剂的研究
        1.3.4 中药透皮给药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正交法在医药科研中的应用
        1.4.1 正交设计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1.4.2 正交设计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程序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试验动物
        2.1.3 培养基的配制
        2.1.4 试验菌种
        2.1.5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2.2.2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2.2.3 中药抗炎试验
        2.2.4 中药软膏的研制
        2.2.5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
        2.2.6 中药软膏的临床药效学试验
        2.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3.1.1 中药抑菌正交结果
        3.1.2 清热解毒组合的抑菌效果
    3.2 中药的抗炎试验
    3.3 中药软膏的研制及稳定性试验
    3.4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
        3.4.1 中药软膏的刺激性试验
        3.4.2 中药软膏的过敏性试验
    3.5 中药软膏的临床药效学试验
4 讨论
    4.1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4.2 中药抗炎作用的研究
    4.3 中药软膏的研制和稳定性试验
        4.3.1 中药软膏的研制
        4.3.2 中药软膏的稳定性试验
    4.4 中药软膏安全性试验
        4.4.1 刺激性试验
        4.4.2 过敏性试验
        4.4.3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
    4.5 临床药效学试验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乳牛产科处理的常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D]. 雍康.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2]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D]. 薛永强. 河北大学, 2021(02)
  • [3]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张晓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4]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D]. 朱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A]. 石神炳.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6]规模化乳牛场的产房管理实践[J]. 石神炳. 福建畜牧兽医, 2014(06)
  • [7]平原林下放养母牛疾病调研及防制技术探讨[D]. 吴胜强.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8]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 李仲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9]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D]. 纪志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10]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J]. 农业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08(03)

标签:;  ;  ;  ;  

奶牛产科治疗的常用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