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细胞生成素在人去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

肌细胞生成素在人去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

一、肌细胞生成素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徐齐宇,王锋,张全兵,周云[1](2021)在《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发育、发生和再生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生肌调节因子是肌细胞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不仅在肌肉的发育、发生中发挥着作用,在指导肌卫星细胞特化、骨骼肌再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研究者们对这些因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它们的功能存在重叠,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生肌调节因子的分子结构为基础,对其在肌肉发育发生、控制卫星细胞功能和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刘洪文[2](2020)在《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对失神经大鼠骨骼肌纤维化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截断的方法建立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HD组、弥可保组,每组8只。各组采用相应干预连续21d后完整取下双侧腓肠肌计算湿重比,HE染色观察肌萎缩和纤维化情况并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RT-PCR检测腓肠肌组织中TGF-β1、Smad3、MyoD1、Pax7 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中TGF-β1、p-Smad3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yoD1、Pax7抗原阳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TGF-β1、Smad3、MyoD1、Pax7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湿重比及横截面积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弥可保组、BHD组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均明显降低,以模型组最为明显,弥可保组、BHD组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弥可保组与BHD组间的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肌细胞圆润饱满、间隙较小,肌纤维萎缩及纤维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量肌细胞萎缩、扭曲、变性,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纤维束萎缩明显、排列结构紊乱,形态不规则,结构不清晰,横截面积缩小,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明显;BHD组与弥可保组肌细胞萎缩,但纤维束排列结构有序,形态规则,染色较均匀,结构清晰,结缔组织增生较少,纤维化较轻,肌细胞变性轻,细胞间隙、纤维束横截面积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优于模型组。3.RT-PCR结果:假手术组TGF-β1、Smad3、MyoD1、Pax7 mRNA表达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MyoD1、Pax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弥可保组相比,BHD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更低(P<0.05),MyoD1、Pax7 mRNA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假手术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弥可保组相比,BHD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荧光结果:假手术组MyoD1、Pax7阳性表达率最低;与模型组相比,弥可保组、BHD组MyoD1、Pax7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但弥可保组与BHD组间MyoD1、Pax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TGF-β1、Smad3、MyoD1、Pax7之间紧密联系,呈流水线式的一一对应关系,环环相扣,TGF-β1首先直接作用于Smad3,Smad3再依次对MyoD1和Pax7进行调控。结论:1.BHD可有效减少失神经大鼠骨骼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下降的幅度,降低骨骼肌纤维化的程度,延缓骨骼肌萎缩的进程。2.BHD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降低骨骼肌纤维化程度,达到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活化、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周昊函[3](2020)在《基于mnd2小鼠骨骼肌NRF-1/NRF-2的差异表达探讨核-线粒体失衡在肌少症发病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衰老过程中,骨骼肌退行性改变是机体最为显着的变化之一,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运动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肌少症(sarcopenia)。骨骼肌蛋白合成与分解失衡、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等与肌少症发生发展相关。由于线粒体在肌细胞内能量供应、氧化还原稳态中的关键作用,线粒体功能紊乱被认为是肌少症发病的核心机制。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导致氧化磷酸化异常,是线粒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线粒体是双基因组细胞器,呼吸链由核与线粒体DNA共同编码。目前认为,氧化磷酸化等线粒体功能以及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等结构变化都需要核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协同来维持。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等线粒体生物合成靶标的表达与活性是核-线粒体对话(mitonuclear crosstalk)功能是否正常的具体表现。因此,从核-线粒体对话角度探讨骨骼肌退变的机制,有助于阐明线粒体功能紊乱在肌少症发病中的作用。呼吸链亚基的表达主要是由线粒体生物合成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及其下游的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核呼吸因子2(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2,NRF-2)进行调控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因子在核-线粒体交叉对话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这些因子在骨骼肌核-线粒体失衡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尚缺乏报道。高温需求因子2(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actor A2,HtrA2/Omi)是一类核编码线粒体丝氨酸蛋白酶。以往人们主要关注了该蛋白酶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在凋亡因素等刺激下,HtrA2/Omi可以被释放至细胞浆,通过caspase信号途径参与凋亡信号转导。最近研究发现,HtrA2/Omi还可以通过其丝氨酸酶活性参与未折叠蛋白,错误蛋白或者过剩蛋白的降解,促进线粒体蛋白稳态的维持,并参与了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形态、氧化还原平衡等多种进程的信号转导,提示HtrA2/Omi在核-线粒体对话机制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HtrA2/Omi蛋白276位丝氨酸错义突变的运动神经元退变2(motor neuron degeneration 2,mnd2)小鼠表现为神经退变,运动异常,肌萎缩以及早衰性死亡,提示HtrA2/Omi蛋白酶活性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保护性作用,以HtrA2/Omi为切入点,有助于探讨核-线粒体对话机制在骨骼肌退变中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核-线粒体对话相关功能与信号转导越来越复杂,生物大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通过与传统的实验室手段有机结合,将会为进一步研究核-线粒体对话机制在线粒体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提供可能。因此本研究利用HtrA2/Omi蛋白酶活性缺失的mnd2小鼠,结合机能学、形态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的验证等,进一步阐明核-线粒体对话调控线粒体功能的机制,及其在骨骼肌退变和肌少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本研究利用mnd2小鼠探究骨骼肌中HtrA2/Omi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借助在体骨骼肌收缩力测试,抓力测试,悬挂试验等运动机能学实验方法评价mnd2小鼠骨骼肌肌力和运动表型。2、应用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等形态学实验技术和高通量形态学定量分析手段,评价骨骼肌退变表型。3、应用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染色,线粒体代谢产物水平和呼吸酶活性检测等功能表征实验技术,评价线粒体功能,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亚基的表达,以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活化情况。4、为明确HtrA2/Omi在骨骼肌退变中的作用方式,研究利用肌少症表达芯片进行基因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非基于先验假设的方式探究HtrA2/Omi在肌少症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肌少症中与HtrA2/Omi表达有相关性的基因。研究结果:1、纯合子小鼠体重,腓肠肌重量,骨骼肌体重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及生理横截面积均显着低于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在抓力测试和在体腓肠肌特异性收缩力测试中,纯合子小鼠的单程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均显着降低,经生理性肌横截面积校正后,显着性依然保持。运动表型实验结果显示,纯合子小鼠悬挂时间明显缩短,悬尾静止时间明显延长。形态学实验结果显示,纯合子小鼠腓肠肌横截面HE染色可见破碎或分段的肌纤维,嗜酸性的均匀胶状染色的玻璃样变性,以及纤维间质脂肪填充,部分肌纤维可见细胞核中心化现象,以及明显的多核化现象。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纯合子小鼠腓肠肌肌纤维间质增宽,胶原纤维沉积。单个肌纤维高通量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纯合子小鼠腓肠肌肌纤维的平均横截面积下降,不规则程度增加。肌纤维分型标志基因的qPCR结果显示,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Myh1,2,4,7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失神经支配敏感基因的qPCR结果显示,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MyoD和Myogenin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AChRα和AChRγ则显着降低。2、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线粒体标志蛋白VDA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VDAC1免疫组织染色结果表明,纯合子小鼠腓肠肌丧失高度规则排列的线粒体分布特征,并出现斑块状线粒体缺失区域。与VDAC1结果相一致的是,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在纯合子小鼠中显着下降。ATP、ROS生成水平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活性,在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均显着下降。3、肌少症表达芯片数据的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果显示,多个线粒体呼吸功能相关的生物学进程或细胞组分与Omi表达高度相关,如氧化磷酸化,有氧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等。提示Omi与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研究纳入了“氧化磷酸化”基因集用于后续分析。该基因集涵盖了呼吸链的全部85个核心亚基,以及若干呼吸链伴侣亚基。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骼肌中HtrA2/Omi与多数核编码呼吸链亚基表达负相关(γ<-0.7),与线粒体编码呼吸链亚基表达正相关(γ>0.7)或无相关性,这表明核与线粒体编码亚基对Omi的反应性存在差异。研究进而在mnd2小鼠中对上述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在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大部分nDNA编码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而NDUFS7,NDUFV2,SDHC,SDHD,COX6A1和COX8A则无显着性改变,仅SDHA和UQCRB和UQCRFS1表现为明显上调。相反,mtDNA编码亚基则表现为无显着性改变或明显上调。4、肌少症表达芯片数据分析显示,线粒体生物合成基因与HtrA2/Omi的相关性呈现明显的聚类现象,其中NRF-1和NRF-2分属两个类别,与HtrA2/Omi的相关性呈现相反的趋势,与此相一致的是,前述结果中与HtrA2/Om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的呼吸链亚基(如nDNA编码的NDUFA1,NDUFB4,NDUFS1,NDUFV1,UQCRH,CYCS,COX5A,COX6C,ATP5A1,ATP5B等)均是NRF-1靶基因;而与HtrA2/Omi呈现正相关性或无相关性的呼吸链亚基(如nDNA编码的COX6A1,COX8A,SDHD和UQCRFS1,以及mtDNA编码亚基)均是NRF-2靶基因。实验验证结果显示:Western blot、qPCR和免疫组织染色等实验中,mnd2小鼠腓肠肌的NRF-1与NRF-2的表达呈现相反趋势,提示纯合子小鼠骨骼肌中NRF-1与NRF-2呈现差异性表达。在纯合子小鼠腓肠肌内,低表达的核编码呼吸链亚基,主要是NRF-1的转录靶基因,而高表达的核编码亚基以及线粒体编码亚基,则均为NRF-2的转录靶基因。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PGC-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其靶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和2,解偶联蛋白2(catalase and 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等的表达均下调。5、本研究对肌少症表达芯片数据共进行了15种对比分析,其中8种对比的差异基因包含Omi。最终选取12月龄组与27月龄组的对比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共获得270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筛选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找到12个关键基因与HtrA2/Omi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构建以HtrA2/Omi为核心的蛋白互作调控网络,结果显示12个关键基因中8个与HtrA2/Omi存在蛋白互作关系,其中的Akt1已被研究证实在骨骼肌中能够翻译后修饰PGC-1α。对其进一步分析显示,Akt1与PGC-1α,NRF-1及其呼吸链靶基因存在强负相关性,而与NRF-2及其呼吸链靶基因(部分nDNA编码的和全部mtDNA编码的呼吸链亚基)存在强正相关性或无相关性。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纯合子小鼠腓肠肌组织中Akt1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研究结论:1、mnd2小鼠肌量,肌力和运动功能均显着下降。肌肉组织形态改变符合骨骼肌退变的病理学表现。机能学、组织形态学、单个肌纤维高通量分析以及基因表达检测结果都提示,mnd2小鼠发生了肌少症。2、mnd2小鼠腓肠肌组织中线粒体数量明显下降,分布异常,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表明HtrA2/Omi酶活性缺失导致小鼠骨骼肌中线粒体功能减退。提示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mnd2小鼠发生肌少症的重要原因。3、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明确了mnd2小鼠骨骼肌中核-线粒体失衡的发生,观察到PGC-1α下游NRF-1/NRF-2的差异表达与核-线粒体失衡的相关性。表明NRF-1/NRF-2所致的核-线粒体失衡可能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减退的机制之一。4、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初步探明HtrA2/Omi酶活性可能通过影响Akt1基因的表达干预线粒体生物合成,提示HtrA2/Omi-Akt1-PGC1α通路可能是mnd2小鼠中核-线粒体失衡导致线粒体功能减退和骨骼肌退变的机制之一。因此HtrA2/Omi-Akt1-PGC1α通路可能成为骨骼肌退变预防和治疗的药物靶点。

陈玉佩[4](2019)在《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提出腰痛是全球范围内高发且复发率极高的一种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由此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且花费较少的腰痛治疗方法是目前医疗相关部门正在解决的问题。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物理治疗方式被广泛推荐为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位于竖脊肌深层的腰部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裂肌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紊乱都会诱发或加重腰痛。因此,维持多裂肌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是预防腰痛发生的关键。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干细胞,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是受损骨骼肌实现再生修复的关键。课题组前期对电针“委中”穴治疗多裂肌损伤所致腰痛模型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发现电针“委中”穴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肌酸激酶(CK)等,促进损伤多裂肌早期的再生修复,且以第4天的疗效最为明显。因此,本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电针“委中”穴对损伤多裂肌再生修复的影响,以及再生修复过程中Integrinβ 1/ERK途径对肌卫星细胞增殖相关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I(Collagen I)、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委中”穴促进腰多裂肌损伤后再生修复的部分作用机制。实验一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Collagen I、MMP2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与骨骼肌增殖相关的成肌分化抗原(MyoD)、配对核转录因子7(Pax7)和ECM中Collagen I、MMP2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委中”穴促进腰多裂肌损伤修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双侧腰4、5节段多裂肌局部注射0.5%的布比卡因建立多裂肌损伤的腰痛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委中”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100Hz,电流强度1-2mA,20min/次,1次/天,共针刺3次,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干预。第4天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针刺血清;收集损伤部位多裂肌,观察HE染色后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和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的变化;WB检测MyoD、Pax7、Collagen I、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肌肉注射0.5%的布比卡因导致多裂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布比卡因注射后,多裂肌中胶原纤维数量增加;电针干预后胶原纤维数量减少。(3)Collagen Ⅰ、MMP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ollagenⅠ、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ollagen Ⅰ蛋白表达降低(P<0.01)、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1)。(4)MyoD、Pax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yoD蛋白表达升高(P<0.01)、Pax7蛋白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MyoD、Pax7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委中”穴可能通过良性调节ECM中Collagen Ⅰ、MMP2的蛋白表达,促进多裂肌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早期的再生修复。实验二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的:通过酶消化法建立一种多裂肌MSCs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只,分离获取腰4、5节段多裂肌,用I型胶原酶消化,使用差速贴壁法对腰多裂肌MSCs进行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ax7、MyoD、MyHC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1)形态学观察可见,分离、纯化得到的腰多裂肌MSCs形态为圆形,折光性强,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呈梭型。分离所得到的细胞具有一致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腰多裂肌MSCs在静止期表达Pax7、增殖期表达MyoD、分化早期表达MyHC。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多裂肌MSCs,其相关特异性标志物表达为阳性,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培养、鉴定多裂肌MSCs的方法。实验三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ERK关系的研究目的:观察ERK在电针血清促进多裂肌MSCs增殖和ECM重塑过程中Collagen Ⅰ、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作用与ERK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以实验一中所制备的正常血清、模型血清、电针血清,另加设ERK抑制剂血清(电针血清+PD98059)为干预手段,培养实验二中分离鉴定所得的MSCs。共培养24h后,CCK-8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能力;WB检测各组Collagen Ⅰ、MMP2、MyoD、Pax7、ERK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 Collagen Ⅰ、MMP2 的 mRNA 表达。结果:(1)WB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2)MSCs增殖能力检测:①CCK-8: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上升(P<0.01),抑制剂血清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②WB检测MyoD、Pax7: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与模型血清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3)WB和RT-PCR检测ECM重塑: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MMP2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MMP2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MMP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结论:电针血清通过促进ECM的重塑——增加MMP2的表达降解过多的Collagen Ⅰ,促进多裂肌MSCs的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的再生修复;ERK参与了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的过程。实验四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Integrinβ 1关系的研究目的:观察Integrinβ 1/ERK途径在电针血清促进多裂肌MSCs增殖和ECM重塑过程中Collagen Ⅰ、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作用与Integrinβ 1/ERK途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同实验三,另设Integrinβ 1抑制剂血清组(电针血清+GRGDS)。干预24h后,采取 CCK-8 法检测 MSCs 的增殖能力;WB 检测 MyoD、Pax7、Collagen Ⅰ、MMP2、ERK、Integrinβ1 蛋白表达;RT-PCR 检测 Collagen Ⅰ和MMP2 mRNA 表达。结果:(1)WB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Integrinβ 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Integrinβ 1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2)MSCs增殖能力检测:①CCK-8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上升(P<0.01),抑制剂血清组MSCs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组MSCs的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②WB检测MyoD、Pax7: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与模型血清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3)WB和RT-PCR检测ECM的重塑: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上升(P<0.01),MMP2蛋白表达上升(P<0.01)、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Collagen I蛋白、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MMP2蛋白、MMP2 mRNA表达增加(P<0.01);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蛋白、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MMP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mRNA表达上升(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Collagen Ⅰ、MMP2 mRNA表达无差异,Collagen Ⅰ蛋白表达上升(P<0.01),MMP2蛋白表达下降(P<0.01)。(4)WB检测ERK: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模型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抑制剂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电针血清组比较,抑制剂血清组ER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电针血清通过促进ECM的重塑——增加MMP2的表达降解过多的Collagen Ⅰ,促进多裂肌MSCs的增殖,实现损伤多裂肌的再生修复;Integrinβ1/ERK途径参与了电针血清促进ECM重塑和MSCs增殖的过程。

仇嘉颖[5](2019)在《miR-125b-5p靶向TRAF6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平衡被打破,其中,蛋白水解途径的过度激活是引起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因素,而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作为一种关键的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骨骼肌的分化、发育、萎缩以及再生,在多种条件诱导的骨骼肌萎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 RNA(miRNA)参与多种因素诱发的骨骼肌萎缩,本课题组通过基因芯片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25b-5p可能对TRAF6发挥潜在的调节作用。本课题拟采用营养剥夺诱导C2C12肌管萎缩以及大鼠失神经肌萎缩模型,研究TRAF6在肌萎缩过程中对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的影响,阐明其通过蛋白降解途径调控失神经肌萎缩的具体机制,并深入探讨miR-125b-5p通过靶向抑制TRAF6发挥对失神经肌萎缩的保护作用及机理,为临床防治失神经肌萎缩提供新的靶点。第一部分:TRAF6参与蛋白质降解调控失神经肌萎缩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阐明TRAF6参与失神经肌萎缩过程所调控的重要靶分子及其参与的具体途径,为失神经肌萎缩的分子调控机制增添新的内容。方法1.制备体外营养剥夺诱导的肌管萎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显示肌管萎缩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在肌管萎缩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检测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2.制备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和28天取胫前肌,称量分析湿重比;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胫前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RT-q 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在失神经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检测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3.构建TRAF6敲降的慢病毒载体,于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术侧胫前肌采用多点注射,对照组注射control-sh RNA,术后14天取胫前肌,称量分析胫前肌的湿重比;采用RT-q 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干扰组与对照组TRAF6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胫前肌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营养剥夺后,C2C12肌管直径逐渐减小;TRAF6表达逐渐上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逐渐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逐渐上调。2.胫前肌的湿重比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也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对照组肌纤维超微结构中可见肌丝结构清晰、排列整齐,肌节较宽,肌细胞器中线粒体、肌细胞核等结构未见异常。随着失神经支配后时间的延长,胫前肌肌丝肌节排列紊乱,线粒体形态不规则,空泡化严重,存在空泡结构的线粒体数量也逐渐增多。3.失神经支配后靶肌中TRAF6表达逐渐上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4.TRAF6-sh RNA注射组的胫前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截面积均大于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RAF6-sh RNA注射组的肌原纤维中线粒体空泡状态得到缓解,肌小节形态更加完整。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RAF6-sh RNA注射组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结论1.TRAF6在营养剥夺引起的C2C12肌管萎缩以及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表达上调,并且引起肌肉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Mu RF1和MAFbx的表达上调,同时激活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Atg7,Beclin1,Bnip3,Pink1,LC3B的表达。2.抑制TRAF6可以缓解失神经肌萎缩,该现象的产生可能是通过进一步抑制泛素蛋白酶体水解系统关键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来实现的。第二部分:miR-125b-5p靶向TRAF6缓解失神经肌萎缩目的1.探讨是否存在TRAF6上游调控因子,通过靶向作用TRAF6,进一步调控失神经肌萎缩;2.阐明miR-125b-5p可以调控TRAF6参与失神经肌萎缩过程;3.探究miR-125b-5p靶向抑制TRAF6对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RT-q PCR检测miR-125b-5p在C2C12肌管萎缩过程中以及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TRAF6表达的相关性。2.构建含有靶基因TRAF6 3’-UTR野生型及TRAF6 3’-UTR突变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将二者与miR-125b-5p模拟物(mimic)或negative control分别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3.分别用miR-125b-5p mimic和miR-125b-5p inhibitor处理营养剥夺诱导的肌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各组肌管形态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泛素化蛋白酶水解系统相关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4.制备坐骨神经离断模型,手术当天分别向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大鼠中注射NC、miR-125b-5p激动剂(agomir)、miR-125b-5p抑制剂(antagomir)、miR-125b-5p agomir+TRAF6过表达病毒,14天后取各组胫前肌,称重分析胫前肌的湿重比;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胫前肌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miR-125b-5p在肌管萎缩以及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表达下调,且和TRAF6的表达呈相反趋势。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发现,miR-125b-5p可以显着抑制含有野生型TRAF6 3’-UTR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但对含有突变型TRAF6 3’-UTR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3.体外诱导C2C12萎缩模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25b-5p mimic组肌管直径增加,TRAF6表达下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miR-125b-5p inhibitor组肌管直径减小,TRAF6表达上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与miR-125b-5p mimic组相比,miR-125b-5p mimic+TRAF6过表达组肌管直径减小,TRAF6表达上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4.在体胫前肌萎缩模型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25b-5p agomir注射组肌纤维截面积明显增加,肌纤维线粒体空泡状态得到缓解,肌小节长度增加;miR-125b-5p antagomir组肌纤维截面积明显减小,线粒体具有更为严重的空泡结构,肌丝肌节不规整,肌小节长度更加减小;与miR-125b-5p agomir注射组相比,miR-125b-5p agomir+TRAF6过表达组肌纤维截面积减小,且自噬情况更加严重。5.与对照组相比,miR-125b-5p agomir组TRAF6表达下调,泛素化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miR-125b-5p antagomir组TRAF6表达上调,泛素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与miR-125b-5p agomir组相比,miR-125b-5p agomir+TRAF6过表达组TRAF6表达上调,泛素蛋白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溶酶体水解系统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1.miR-125b-5p在C2C12肌管萎缩以及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表达下调,与TRAF6的表达模式相反;2.miR-125b-5p与TRAF6的3’UT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3.miR-125b-5p可以通过靶向TRAF6缓解营养剥夺诱导的肌管萎缩以及失神经引起的肌萎缩,并且减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以及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鲍美玉[6](2018)在《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诱导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据相关文献报道,Runx1在一些因素引起的肌肉损伤和肌肉萎缩,如失神经损伤、注射心脏毒素(cardiotoxin)以及抗肌萎缩蛋白缺失模型中有修复作用,但在饥饿或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诱发的肌肉萎缩和肌肉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本文旨在探究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分别建立C57BL/6小鼠饥饿肌肉萎缩模型和缺血再灌注肌肉萎缩模型,从小鼠腓肠肌中提RNA,做microarray芯片找出差异表达的基因;(2)对芯片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饥饿和缺血再灌注两种状态下不同调节的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3)利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细胞系构建过表达或CRISPR/Cas9敲除细胞系,探究Runx1基因对C2C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4)提取C57BL/6小鼠胫骨前肌,从中分离得到卫星细胞(SC)并利用低浓度马血清(2%)体外诱导其分化,探究未分化和已分化的卫星细胞中Runx1基因的表达水平;(5)查阅文献并通过相关实验,探究Runx1基因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两种状态下诱导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分析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的芯片结果,发现Runx1基因的表达在这两种状态下均为明显上升。利用Real-time PCR验证的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过表达Runx1基因后,C2C12细胞分化被促进,增殖也被促进,而利用CRISPR/Cas9敲除Runx1基因后,C2C12细胞分化和增殖情况则与过表达相反。通过比较C57小鼠胫骨前肌未分化和已经分化的卫星细胞中Runx1基因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卫星细胞分化后Runx1的基因表达量下降。通过对microarray芯片分析以及利用Real-time PCR验证发现一些受Runx1调控的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的表达有差异。结论:本课题的研究揭示了Runx1可能在预防骨骼肌萎缩和损伤的过程中起到补偿修复作用,通过促进卫星细胞的激活,维护骨骼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平衡,进而促进肌管的形成和再生。此外,还发现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两种状态下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受Runx1调节的下游靶基因可能不同。

于战歌[7](2016)在《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骨骼肌损伤约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占60-67%,其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钝挫伤,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质量。骨骼肌损伤后随着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以及分化,多数骨骼肌损伤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然而骨骼肌损伤并不能达到完全再生,除了因为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的过度纤维化之外,就是再生的骨骼肌不能得到神经再支配,导致肌肉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失神经支配不但使卫星细胞的功能下降、血管床构造异常、诱发细胞凋亡,还能影响与骨骼肌再生相关的调控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骨骼肌萎缩等不能形成有效的再生,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无论是在肌纤维的数量、体积还是功能上都有明显异常,因此对于骨骼肌损伤的有效治疗都应立足于最终恢复神经支配。再生肌肉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最终要依赖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的再生与重建,因此NMJ的功能状态常作为反映骨骼肌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发现,同时电针足三里和阿是穴能够有效改善钝器伤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激发线粒体和肌质网的功能状态和促进肌原纤维结构恢复,还可以促进骨骼肌损伤后骨骼肌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骨骼肌功能指标的恢复,而这种修复很可能与NMJ的重建有关,然而有关电针对NMJ的修复重建的影响尚不清楚。另外,根据中医理论中不同穴位功能主治的特异性,要求我们根据了解各穴位在促进骨骼肌修复中的作用特点以优化治疗方案。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目的探究电针足三里穴、电针阿是穴在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中,促进NMJ重建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从而为优化骨骼肌损伤的电针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阿是穴、电针足三里组、电针足三里加阿是穴组(合用组)。采用急性腓肠肌钝器伤模型,电针各组进行穴位电刺激(0.4 mA,2 Hz,15 min),正常组和模型组仅模拟电针各组进行固定。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14天、28天随机取5只大白兔使用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取造模打击部位腓肠肌样本,通过HE染色观察骨骼肌肌纤维形态(直径和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MJ形态(NMJ平均染色面积和非连续性),免疫组化检测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AChE的表达;并使用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肌特异性蛋白激酶(Muscle specific protein kinase, MuSK)以及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l, NR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合用组新生肌纤维数量和直径,NMJ的平均染色面积增加,但是NMJ的非连续性下降,同时AChE、Myogenin、MuSK以及NRGl的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组与电针阿是穴组相互比较:7天时,电针阿是穴组肌纤维直径、NMJ平均染色面积、AChE的蛋白含量、NRG1的mRNA和NRG1蛋白含量、Myogenin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 MOD)等参数均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纤维数量、NMJ非连续性、AChE的蛋白含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14天时,电针阿是穴组的肌纤维直径、NMJ平均染色面积、NMJ非连续性、NRG1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均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足三里组的肌纤维数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较电针阿是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ChE的蛋白含量、Myogenin的MOD值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8天时,电针阿是穴组的肌纤维直径和NMJ非连续性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足三里组的肌纤维数量、AChE的蛋白含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Myogenin的MOD值等参数较电针阿是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阿是穴、电针足三里以及同时电针足三里和阿是穴治疗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可以促进受损肌纤维及其中NMJ的再生,电针治疗主要通过促进AChE、Myogenin、MuSK以及NRG1的表达促进骨骼肌及其中NMJ的结构重建。电针阿是穴起效较快,早期效果好;而电针足三里穴则发挥作用滞后,长期治疗效果好。两穴配伍治疗效果更佳。

孙华林[8](2014)在《失神经肌萎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TRAF6在肌萎缩中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iTRAQ偶联2DLC MS/MS技术分析胫前肌在失神经支配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差异目的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胫前肌在失神经支配后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失神经肌萎缩相关的“关键”蛋白质,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为揭示失神经肌萎缩的分子机理提供资料,为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制备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组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另3组动物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4周组和术后8周组;2.提取肌肉总蛋白,采用Bradford法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样品经还原、烷基化、酶解、iTRAQ标记和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然后使用纳升高效液相系统(Nano UPLC system)串联LTQ Orbitrap XL质谱仪采集数据;3.通过SEQUEST软件鉴定并定量多肽和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4.通过Swiss-Prot/TrEMBL和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GO、KEGG和STRING)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筛选出与失神经肌萎缩相关的“关键”蛋白质;5.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验证;6.体外诱导肌管萎缩模型,探讨关键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 iTRAQ偶联2DLC MS/MS技术发现260个蛋白质在大鼠胫前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发生变化,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代谢酶、结构蛋白、信号分子、伴侣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核蛋白等,代谢酶是最大的一类;2.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包括4种变化趋势:⑴54个蛋白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萎缩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⑵17个蛋白在失神经支配后1周或4周上调,随后又表达下降;这两种变化趋势的蛋白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结构蛋白、核蛋白等。⑶101个蛋白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萎缩过程中表达逐渐上升;⑷88个蛋白在失神经支配后1周或4周下调,随后又表达上升;这两种变化趋势的蛋白主要涉及伴侣分子、代谢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结构蛋白、信号分子以及泛素化蛋白酶体通路相关蛋白等;3. 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glycolysis(糖酵解)、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三羧酸循环)和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等;4. 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itratecycle (柠檬酸循环)、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糖酵解/糖异生)和Neurotrophinsignaling pathway(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等;5. STRING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本研究中没有被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到)可能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表达上调并发挥重要作用;6.通过Western blot分别对2个高表达蛋白(CRYAB和PEBP1)和2个低表达蛋白(KCRS和PYGM)进行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的检测一致;同时对预测的蛋白TRAF6也进行验证,发现实际表达变化与预测结果一致;7. TRAF6在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过程中表达上调,抑制TRAF6的表达可以减轻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结论1. iTRAQ偶联2D 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260个蛋白质在大鼠胫前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发生变化,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代谢酶、结构蛋白、信号分子、伴侣蛋白等;2.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能量代谢紊乱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3. TRAF6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表达上调,体外抑制TRAF6的表达可以减轻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第二部分TRAF6在失神经肌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TRAF6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一)抑制TRAF6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方法1.制备坐骨神经离断模型:SD大鼠16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天实验组就给予胫前肌多点注射TRAF6siRNA,对照组给予胫前肌多点注射scramble RNA,以后每隔两天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第14天取胫前肌;2.通过称重法分析胫前肌的湿重比,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3.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胫前肌中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其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胫前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失神经支配胫前肌中注射TRAF6siRNA,结果发现TRAF6siRNA注射组的胫前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 TRAF6siRNA注射组胫前肌中的TRAF6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TRAF6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也受到显着抑制(P<0.05)。(二)miR-351与TRAF63’UTR相互作用方法1.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miR-351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TRAF6表达的相关性;2.构建含有靶基因TRAF63’-UTR野生型及TRAF63’-UTR突变型(seedregion mutant)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3.将TRAF63’-UTR野生型或TRAF63’-UTR突变型与miR-351mimic或miRNA mimic Negative Control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1. miR-351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逐渐下降,miR-351和TRAF6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呈负相关;2.成功构建含TRAF63’-UTR野生型及TRAF63’-UTR突变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发现,miR-351可以显着抑制含有野生型TRAF63’-UTR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对含有突变型TRAF63’-UTR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三)miR-351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方法1.制备坐骨神经离断模型:SD大鼠16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天实验组就给予胫前肌多点注射miR-351agamir,对照组给予胫前肌多点注射miRNA agomir Negative Control,以后每隔两天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第14天取胫前肌;2.通过称重法分析对胫前肌的湿重比,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3.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miR-35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胫前肌中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及其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胫前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失神经支配胫前肌中注射miR-351agamir,结果发现实验组胫前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 miR-351agamir注射组胫前肌中的TRAF6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TRAF6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也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1.抑制TRAF6的表达可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2. miR-351和TRAF6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iR-351与TRAF63’UT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3. miR-351可通过靶向抑制TRAF6的而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钱福鸿[9](2010)在《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力竭游泳运动及恢复期对成年SD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有氧氧化酶活性表达以及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A,安静对照组(Control);B,力竭运动即刻组(E0);C,力竭运动后12h组(E12) ;D,力竭运动后24h组(E24);E,力竭运动后48h组(E48);F,力竭运动后72h组(E72)。各力竭运动组进行为期一周的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并于末次力竭运动后的不同时间点宰杀取样。所有大鼠用乌拉坦腹腔麻醉、宰杀后迅速取腓肠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股直肌,部分液氮冷冻保存待用,另一部分分别用4%多聚甲醛或2.5%戊二醛固定。电镜下观察大鼠股直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用琥珀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腓肠肌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蛋白定量用考马斯亮兰测定;采用SABC-D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肌中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1)经一周力竭性游泳运动后,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腓肠肌中SDH活性显着升高(P﹤0.05);与E0组相比,E12组和E24组腓肠肌中SDH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E24组相比,E72组腓肠肌中SDH活性显着升高(P﹤0.05)。本实验中,一周力竭游泳运动即刻及恢复期间SDH活性变化大体趋势是先快速升高,后降低,随后又阶段性升高的情况。2)电镜下观察大鼠股直肌的超微结构,安静对照组肌原纤维结构完整、排列紧密,横纹清晰,肌丝排列规则,能清楚分辨出各带及线。力竭运动后骨骼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改变,这些改变在E0组和E24组更加明显。游泳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肌节明、暗带的肌原纤维、Z线以及线粒体等,本实验中这些变化以E24组最为严重。如明显的Z线异常,肌节纵向不规则的大范围内断裂,肌原纤维内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水性变及空泡化,呈多形态,嵴增加,排列乱等。3)安静对照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肌中,免疫组化结果未发现有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经一周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在大鼠比目鱼肌中,MyoD在E24组表达明显,E48组达到高峰,E72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E24组;比目鱼肌中myogenin在E24组少量表达,E48组表达量也较少,仅比E24组多,E72组明显表达,其量达到高峰;另一方面,在大鼠股外侧肌中,MyoD在E24组表达明显,E48组达到高峰,E72组表达依然明显,但要比E24组略低;股外侧肌中myogenin在E24组少量表达,E48组表达清晰,E72组达到高峰;MyoD在E48、E72组比目鱼肌(慢肌)中蛋白表达比股外侧肌(快肌)中明显要高,而在E24组中表达量却相反;但myogenin在E24组、E48组和E72组股外侧肌(快肌)中蛋白表达则一直都高于比目鱼肌(慢肌)。结论:1)一周大负荷运动后,大鼠腓肠肌中SDH的活性变化出现运动即刻快速升高,恢复期内显着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又逐渐升高的现象,提示一周的大负荷游泳运动可以提高大鼠有氧氧化酶SDH的活性。2)大鼠股直肌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一周大负荷游泳运动能够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较为显着的变化,如:肌纤维A带拉长,肌原纤维排列紊乱,Z线大范围内不规则,相邻间断裂,可见Z线流等。表明大负荷向心运动也可作为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重要模型之一。3)SABC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负荷运动后24h、48h、72h,在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MyoD与myogenin的蛋白表达呈现规律性变化,MyoD在大负荷运动后48h蛋白表达量最高,myogenin在大负荷运动后72h蛋白表达量最高。本实验表明MyoD、myogenin在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关于在不同运动训练模型下,MyoD、myogenin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及其与骨骼肌纤维亚型转变之间的联系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姜晓琪[10](2010)在《人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程度与临床可修复时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萎缩、肌纤维化程度与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关系,寻找一种安全,无创,准确性高的检测手段,为临床开展晚期神经修复时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例不同时限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肱二头肌标本按神经损伤时限分为6组:0-3个月(10例)、3-6个月(18例)、6-12个月(8例)、1-2年(8例)、大于2年组(8例)。对照组为正常肱二头肌(8例)。对患者肱二头肌进行EMG,B超, MRI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EMG,B超, MRI检测肌萎缩程度的准确性。结果:随着肱二头肌失神经时限的延长,肌纤维逐渐萎缩,肌肉截面积减小,纤维及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EMG表现为病理性纤颤波及正尖波的峰值逐渐下降、时程逐渐延长,2年后病理性纤颤波及正尖波的峰值及时程下降更明显,直至呈一直线,B超显示失神经2年后,肱二头肌内可见大量强回声影,但仍可见残存正常肌肉组织回声,肱二头肌截面积为正常对照组的24%,MRI的T1WI、T2WI象及IR——FSE序列显示,失神经3年后仍可见残留肌纤维,但肱二头肌截面积为正常对照组的27%,结果与病例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失神经支配肌肉在在EMG中表现为出现病理性纤颤波及正尖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神经未得到及时修复,其峰值及时程进一步下降,B超和MRI显示:患侧肱二头肌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纤维组织逐渐增多,肌肉横截面积逐渐减少,分别至正常对侧的24%和27%,在病理检查中表现为肌细胞浆丢失及面积减小,胶原纤维的增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失神经2年内肌细胞截面积和肌肉/胶原截面积比率下降最为明显,提示失神经2年内是肌肉萎缩,纤维化最严重时期,失神经2年以后肌肉萎缩,纤维化明显减缓,但失神经2年后仍残留肌纤维截面积为正常对照组的36%。病理、EMG、B超及MRI,提示失神经2年内进行神经修复可能是阻止肌肉萎缩,纤维化的最佳时期,但失神经2年后作神经修复仍有其肌肉形态学的基础。

二、肌细胞生成素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肌细胞生成素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湿重及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取材
        2.6 测量腓肠肌湿重及横截面积
        2.7 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2.8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腓肠肌湿重比及横截面积
        3.2 纤维化及萎缩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组织中TGF-β1、Smad3、Myo D1、Pax#7表达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取材
        2.6 RT-PCR检测TGF-β1、Smad3、Myo D1、Pax7 m RNA表达情况
        2.7 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情况
        2.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yo D1、Pax7抗原表达情况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GF-β1、Smad3、Myo D1、Pax7 m RNA表达
        3.2 TGF-β1、p-Smad3蛋白表达
        3.3 Myo D1、Pax7抗原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指标TGF-β1、Smad3、Myo D1、Pax7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利用数据库string分析TGF-β1、Smad3、Myo D1、Pax7蛋白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TGF-β1、Smad3、Myo D1、Pax7蛋白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mnd2小鼠骨骼肌NRF-1/NRF-2的差异表达探讨核-线粒体失衡在肌少症发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综述
    1.1 肌少症
        1.1.1 肌少症定义
        1.1.2 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1.1.3 肌少症的分类
        1.1.4 肌少症发病机制
        1.1.5 肌少症的病理改变
    1.2 线粒体在肌少症发病中的角色
        1.2.1 骨骼肌线粒体系统
        1.2.2 肌少症中线粒体功能下降
        1.2.3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1.3 核-线粒体对话
        1.3.1 逆向信号
        1.3.2 正向信号
        1.3.3 核-线粒体失衡(mitonuclear imbalance)
    1.4 HtrA2/Omi
        1.4.1 HtrA2/Omi的结构
        1.4.2 HtrA2/Omi在细胞内的双重作用
        1.4.3 HtrA2/Omi的信号转导功能
        1.4.4 mnd2 小鼠与HtrA2/Omi敲除小鼠
    1.5 本研究理论依据
第2章 材料方法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1 本研究应用的主要仪器如表2.1
        2.1.2 使用的主要试剂如表2.2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的饲养、繁殖
        2.2.2 小鼠HtrA2/Omi基因型鉴定
        2.2.3 骨骼肌性能研究
        2.2.4 骨骼肌组织HE染色
        2.2.5 骨骼肌组织天狼猩红染色
        2.2.6 骨骼肌纤维形态学定量分析
        2.2.7 骨骼肌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2.2.8 骨骼肌基因翻译水平测定
        2.2.9 骨骼肌ATP生成水平测定
        2.2.10 骨骼肌活性氧水平测定
        2.2.11 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酶活性测定
        2.2.12 骨骼肌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2.2.13 骨骼肌组织的免疫荧光实验
        2.2.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HtrA2/Omi蛋白酶活性缺失诱发小鼠肌少症表型
        3.1.1 mnd2 小鼠的鉴定
        3.1.2 mnd2 小鼠基本生物学特征
        3.1.3 mnd2 小鼠运动表型
        3.1.4 mnd2 小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
        3.1.5 骨骼肌肌纤维形态定量分析
        3.1.6 肌纤维分型标志基因的表达检测
        3.1.7 失神经支配敏感型基因的表达检测
    3.2 HtrA2/Omi蛋白酶活性缺失导致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减退
    3.3 纯合子小鼠肌细胞内核/线粒体编码呼吸链亚基的差异化表达
    3.4 HtrA2/Omi蛋白酶活性缺失影响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
    3.5 Htr A2/Omi蛋白酶活性缺失可能通过Akt1 影响PGC-1α表达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细胞外基质的研究现状
        1 ECM的组成及其降解系统
        1.1 ECM的组成
        1.2 ECM的降解系统
        2 ECM作用的实现途径
        2.1 ECM硬度
        2.2 ECM硬度相关通路
        3 ECM的研究进展
        3.1 ECM与癌症的研究现状
        3.2 ECM与纤维化疾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细胞外基质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
        1 骨骼肌损伤的研究现状
        1.1 骨骼肌损伤的原因
        1.2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机制
        2 骨骼肌纤维化研究现状
        2.1 ECM调节骨骼肌纤维化的相关分子机制
        2.2 ECM力学传导通路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骨骼肌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 MSCs的概况
        2 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信号通路
        2.1 MAPK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3 Wnt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4 Notch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2.5 JAK/STAT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胶原蛋白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ERK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电针血清促进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与Integrinβ1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各部分实验结果小结
    2 结论
    3 创新点
    4 不足和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miR-125b-5p靶向TRAF6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TRAF6参与蛋白质降解调控骨骼肌萎缩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
        2.诱导C2C12肌管萎缩
        3.TRAF6和重要调控因子在肌管萎缩过程中表达上调
        4.胫前肌肌纤维湿重比与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
        5.TRAF6及E3泛素连接酶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中表达上调
        6.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7.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中表达上调
        8.TRAF6在慢病毒干扰组中表达显着降低
        9.胫前肌肌纤维湿重比与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
        10.抑制TRAF6 降低E3 泛素连接酶Mu RF1与MAFbx的表达
        11.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超微结构在不同组中的变化
        12.抑制TRAF6减少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125B-5P靶向TRAF6 调控失神经肌萎缩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 miR-125b-5p 和 TRAF6 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相反
        2.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3.miR-125b-5p在肌管萎缩后不同干预组中的表达和肌管直径的变化
        4.miR-125b-5p降低C2C12 肌管萎缩过程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5.miR-125b-5p减少C2C12 肌管萎缩过程中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6.miR-125b-5p在失神经后不同干预组骨骼肌中的表达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
        7.miR-125b-5p减弱失神经支配胫前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8.miR-125b-5p延缓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超微结构变性
        9.miR-125b-5p降低失神经支配胫前肌中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
    一、泛素化过程
    二、去泛素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诱导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细胞系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主要抗体
        2.1.5 主要实验耗材
        2.1.6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主要试剂配制
        2.2.2 主要实验步骤
三、实验结果
    3.1 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3.2 RUNX1调控C2C12细胞增殖和分化
    3.3 RUNX1与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关系
    3.4 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不同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中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7)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神经因素对骨骼肌损伤后再生的意义
        1 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2 神经支配对骨骼肌再生的影响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肌肉接头发育和重建的分子机制
        1 NMJ的结构
        2 NMJ的发育
        3 调控NMJ发育成熟和重建的分子机制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认识以及治疗现状
        1 中医对“筋”的认识
        2 中医对筋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筋伤临床治疗进展
        4 阿是穴与足三里穴在筋伤病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动物模型制作
        3 电针治疗
        4 取材
        5 指标检测
        6 统计
    结果
        1 损伤后各组骨骼肌的形态学变化
        2 各组NMJ的形态学变化
        3 骨骼肌样本中AChE的表达
        4 MuSK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5 NRG1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6 Myogenin在损伤骨骼肌中的表达
    讨论
        1 骨骼肌钝挫伤的研究进展
        2 电针治疗促进骨骼肌再生
        3 电针治疗促进NMJ再生
        4 电针促进NMJ再生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失神经肌萎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TRAF6在肌萎缩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iTRAQ偶联2DLC MS/MS技术分析胫前肌在失神经支配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差异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RAF6 在失神经肌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
    (一) 抑制 TRAF6 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
        方法
        结果
    (二) miR-351 与 TRAF63’UTR 相互作用
        方法
        结果
    (三) miR-351 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发表论文
博士生期间承担科研项目
致谢

(9)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生肌调节因子 MyoD 、myogenin 的概述
        2.1 生肌调节因子MyoD 、myogenin 及其家族成员的一般作用机
        2.2 MyoD、myogenin 的分子结构
        2.3 MyoD、myogenin 的功能
        2.3.1 MyoD、myogenin在骨骼肌的胚胎发育、成熟中的表达及作用
        2.3.2 MyoD、myogenin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的表达及作用
        2.3.3 MyoD、myogenin在肌肉损伤再生、修复中的的表达及其作用
    3 MyoD、myogenin 与 MHC 及代谢酶的关系
        3.1 MyoD、myogenin 与MHC 亚型的关系
        3.2 琥珀酸脱氢酶的概述
        3.3 运动对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3.4 乳酸脱氢酶的概述
        3.5 运动对骨骼肌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4 运动对骨骼肌 MyoD 、myogenin 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耐力训练对骨骼肌 MyoD 、myogenin 基因表达的影响
        4.2 力量训练对骨骼肌 MyoD 、myogenin 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低氧训练对骨骼肌 MyoD 、myogenin 基因表达的影响
    5 运动对骨骼肌微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5.1 运动性骨骼肌细胞损伤的类型
        5.2 评定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
        5.2.1 骨骼肌损伤的酶学指标
        5.2.2 骨骼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指标
        5.2.3 骨骼肌损伤时细胞抗氧化系统指标
        5.2.4 骨骼肌损伤时细胞因子的表达指标
        5.2.5 骨骼肌损伤时骨骼肌结构蛋白指标
        5.2.6 骨骼肌损伤时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指标
        5.2.7 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指标
        5.3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发生机制
        5.4 运动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和处理
        1.2 实验动物的饲养
        1.3 实验取材
        1.4 石蜡标本的制备
    2 测定指标、仪器和主要试剂
        2.1 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检测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检测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SABC-DAB 免疫组化检测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 的蛋白表达
        2.3.1 主要实验仪器
        2.3.2 主要实验试剂
    3 实验步骤
        3.1 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检测
        3.2 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
        3.3 肌肉组织MyoD 和myogenin 的SABC-DAB 免疫组化检测
        3.4 数据统计
        3.4.1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统计
        3.4.2 MyoD、myogenin 实验结果的记录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
        4.2 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4.3 MyoD、myogenin 在大鼠比目鱼肌、股外侧肌中表达变化
        4.3.1 MyoD 在大鼠比目鱼肌中表达
        4.3.2 MyoD 在股外侧肌中表达变化
        4.3.3 myogenin 在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
        4.3.4 myogenin 在股外侧肌中的表达变化
    5 讨论
        5.1 大负荷运动对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表达的影响
        5.2 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5.3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 MyoD、myogenin 蛋白表达的影响
        5.3.1 MyoD、myogenin 与 MHC 表达的关系
        5.3.2 运动训练对生肌调节因子 MyoD、myogenin 蛋白表达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人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程度与临床可修复时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概述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论着
致谢

四、肌细胞生成素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发育、发生和再生中的作用[J]. 徐齐宇,王锋,张全兵,周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06)
  • [2]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D]. 刘洪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基于mnd2小鼠骨骼肌NRF-1/NRF-2的差异表达探讨核-线粒体失衡在肌少症发病中的作用[D]. 周昊函. 吉林大学, 2020(08)
  • [4]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D]. 陈玉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miR-125b-5p靶向TRAF6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研究[D]. 仇嘉颖. 苏州大学, 2019(06)
  • [6]Runx1在饥饿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诱导的骨骼肌萎缩和损伤中的作用[D]. 鲍美玉. 苏州大学, 2018(01)
  • [7]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于战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失神经肌萎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TRAF6在肌萎缩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 孙华林. 苏州大学, 2014(05)
  • [9]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生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的影响[D]. 钱福鸿. 扬州大学, 2010(02)
  • [10]人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程度与临床可修复时限的研究[D]. 姜晓琪. 复旦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肌细胞生成素在人去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