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性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性学习

一、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论文文献综述)

姜兰波[1](2020)在《统编思政教材的实施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当下,探究实施统编思政课程是"主打歌"之一,经过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的挑战、锤炼与洗礼,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度和紧迫感激增,催促我们基于"初高大一体化"视域,以"混合式教学"为思路,深度聚焦新课程综合性特质,探索"三化"融合策略,即必修课程议题化、选择性必修课程专题化、选修课程社团化。一、"三化"策略的实施依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基本定位包括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题的依据等,并将学业质量水平纳入课程标准"

曹倩[2](2020)在《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面临不断增多的校园欺凌、恶意攀比、破坏社会秩序等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我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加强学生品格教育的迫切性日益提升。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品格教育的最佳阵地。然而,当前品格教育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介绍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缺乏开展本土的品格课程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尝试通过个案研究探寻小学阶段品格课程研制的一般模式和策略,以此发挥品格课程的最大育人价值。围绕“如何进行品格课程研制”这一研究问题,研究将品格课程研制过程划分为制定课程目标、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制定实施路径和设计课程评价这四个阶段,以F小学为工具性个案,主要采用访谈法、实物收集法,共收集51份相关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与类属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索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现实样态即目标维度、内容、实施路径、评价机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来小学品格课程研制提供方向。研究发现,F小学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品格课程研制模式,具体包括:从基本内容、特征、作用、地位五个维度来理解品格教育理念;从“面向自我、面向面向他人、社会”三个层面观照品格课程目标;以“构建专业化课程、创设学校文化、打造家校合作平台”作为主要实施路径,其中课程的整合与活动化建设是突出亮点;以评价表为载体,评价的主体和形式多元化。而在品格课程研制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参与者三个方面。品格课程的研制需要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合力,在整个课程研制过程中,学校文化起到统领作用。因此,我们为做好小学品格课程研制工作提出几点启示与建议:一是“塑魂”,凝聚学校文化,立足核心育人理念,研制有“灵魂”的品格课程体系;二是“反省”,梳理学生经验,在课程实施中动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确保品格课程研制的连续性。

徐向东[3](2016)在《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与大学深度合作的视角》文中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耳熟能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可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早在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其实,作为最早与高等学校合作的大学附中,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变革与实验的使命。尤其近年来,一大批大学附中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的试点,取得了不少可以起到示范我国其他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然而,也不可否认,在与高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过度功利,也出现了一些“虚假合作、浅层合作”现象,从而导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化。本研究力图依托作者自身工作经历,立足上海市一所具有一定历史底蕴与办学业绩的大学附中,通过其与大学合作的体制、机制、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做法,提炼其自身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结合有关理论就如何促进大学附中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以提升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性提出建议。本文首先对我国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大学附中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尝试,这种尝试呈现出:同称为附中而与大学合作方式不一、实践的丰富与理论的不足、做法的多样与本质的趋同并存的特点。为此,文章在对大学附中历史回顾及其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研究的对象,把此类型的大学附中放在整个普通高中培养创新人才的视野中进行了面上的分析,即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大学附中创新人才培养和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这四个层次,对国内现有经验性成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说明大学附中在此问题上所具备的特殊价值。同时,分析了当前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践中所暴露问题,尤其在课程建设上的不足,从而也论述了课程应该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为后续建议做好铺垫。通过对当下国内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现状调查与考察,我们大体可以将合作形成分为:附中与大学合作的大、中、小“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模式、大学与高中合作创办实验班模式、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为载体的衔接模式、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项目推进模式、高中与国外学校的项目双赢模式、高中与大学资源互通的实践模式等六种常见合作形式;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如下问题: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的同质化,导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合作的功利化,导致在课程资源上相互融合开发不到位、以及课程选择性不够、实施方式单一也导致了在考试评价招生上人才选拔与输出路径狭窄,应试倾向明显等问题;同时合作的空泛化使得大学与大学附中在专业师资共享上,没有制度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附中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作者结合“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框架,从利益相关人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以及合作共同体理论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美国大学附中的经验寻求深度合作的有关基础。同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附中近几年以课程为核心的特色化改革的成功经验,聚焦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视角来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对个案的分析主要围绕与大学合作的角度就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培养对象的选拔、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保障等方面展开,以期望从中找到与大学深度合作的良方。最后通过调查数据与具体的资料展示了这所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成效检验,从而用实证、用数据证明了大学与附中“追求的崇高、合作目标的清晰、以课程建设作为主要合作载体、加强大学与附中在文化建设上的相容性”等在推进深度合作方面的重要意义。整个研究从文献的、现实的、理论的、国外的以及自身实践的五方面论述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基本经验与问题,结合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揭示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应当在价值维度上有共同追求;在执行维度,课程教学要相融;在保障维度上,管理评价需要相互保障的观点。最后提出了:第一,“自由心灵、自觉追求、自主探索”应当成为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应是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的文化基础;第二,特色课程作为深度合作应“率先突破”,大学与附中在课程上融合了才是一种有深度的合作;第三,德育、教学、管理的“系统跟进”才能体现两者的全面深度合作;第四,大学与社会广泛参与、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应当成为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操作要点,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基于深度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探索中的命题,诘难与指责在所难免,我们应保持“搁置争议,深度合作;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发展眼光,立足长远”的理论和实践自信,在不断实践、反思、学习、行动、再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基础上,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担当应有的使命与责任。

王占宝[4](2007)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文中提出作为一项实践探索性研究,本文以“充分发展”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理念,在阐述“充分发展”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建构一种“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并对其相关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充分发展”的意涵进行了解析。从教育史的角度对“充分发展”做了历史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充分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最后从本体论、方法论以及社会价值方面对“充分发展”实现的价值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充分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从哲学视角来看,哲学人类学、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充分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心理学方面,多元智力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充分发展”做了理论的准备;在社会学方面,社会阶层理论、批判教育学、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为“充分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讨论了影响学生“充分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核心理念、要素、特点及相关策略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第四部分,论证了“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保障体系。“充分发展”教育首先需要学校领导观念的革新;其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充分发展”;第三,需要从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去型塑有利于“充分发展”的文化环境;最后,还需要学校建构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数字化平台。第五部分,在以上各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并分析了体现“充分发展”理念的教育案例。生涯规划、菜单式课程、学生意志训练、生活教学、学习—研究型充分发展教研组以及“模拟-体验”课程等案例的展现,为“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建构提供切实的基础与样例。

吴颖民[5](2007)在《永远的楷模——忆人民教育家王屏山同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屏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可我总觉得他还健在。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谆谆教诲,时常响起在我的耳边;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刘虹[6](2004)在《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文中提出 在华师附中,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实现连南杉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清远顺远水库网箱养殖馒缅的分析》……这一篇篇出自中学生之手的科研论文,在国内国际各类学生科研竞赛中屡次获奖。2001年,该校学生郭艳婷与美国中学生Gabrdl合作的论文《中国南部沿海增养殖

刘峻松[7](2003)在《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社会发展和世界改革的趋势,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分析出发,从调查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现状入手,在全面分析了现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弊端之后,提出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对的一种新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关于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国内外的大学均有该教学模式,而且,国外大学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开放式模式开展得相当广泛和成熟。而我国却还处在探索实验阶段。 国外一些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虽然没有提出该教学模式,但从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看,已属于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范畴了。国内中学对这一教学模式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本人在借鉴国内外大学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国外中学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并从(1)时间开放;(2)空间开放;(3)内容开放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等具有显着作用的结论。 在进行了实验和理论分析之后,对今后开展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了在进行开放式物理实验机教学中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中学开展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有所作用。

二、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论文提纲范文)

(2)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追溯:理解品格教育
        1.1.2 政策引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1.1.3 社会呼吁:品格教育联盟的“成都经验”
        1.1.4 现实之忧: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的攀升
    1.2 研究目的
    1.3 关键概念
        1.3.1 品格
        1.3.2 品格教育
        1.3.3 品格课程
        1.3.4 课程研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品格课程目的的研究
    2.2 关于品格课程内容的研究
    2.3 关于品格课程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的研究
        2.3.1 品格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2.3.2 品格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3.3 品格课程实施方法研究
    2.4 关于品格课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2.4.1 评价原则和依据研究
        2.4.2 评价策略与方式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3.2 研究取向与研究策略的选择
    3.3 研究方法的选择
        3.3.1 个案的描述与选取
        3.3.2 资料收集的方法与过程
        3.3.3 资料的整理与编码
    3.4 研究的质量评价
    3.5 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4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现实样态
    4.1 F小学品格课程理念框架的构建
        4.1.1 F小学品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4.1.2 F小学品格教育的主要特征
        4.1.3 F小学品格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4.1.4 F小学品格教育的定位
    4.2 F小学品格课程目标的确定
        4.2.1 .品格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4.2.2 品格课程目标的观照维度
    4.3 F小学品格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3.1 品格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4.3.2 品格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排列
    4.4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路径与策略的决策
        4.4.1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路径的决策
        4.4.2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
        4.4.3 品格课程实施方法的选择
    4.5 F小学品格课程评价的制定
        4.5.1 品格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4.5.2 品格课程评价的主要载体:评价表
        4.5.3 品格课程评价的具体方式
5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品格课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5.1.1 课程文本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2 课程实施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3 课程研制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
    5.2 品格课程研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课程文本的参照与选择:品格课程研制的基础
        5.2.2 社会文化:品格课程研制的风向标
        5.2.3 家庭教育:品格课程研制的助推器
        5.2.4 学校文化:品格课程研制的营养液
        5.2.5 教师课程能力:品格课程研制的舵手
        5.2.6 学生成长:品格课程研制的旨归
6 结论与启示
    6.1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基本样式
    6.2 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启示与建议
        6.2.1 启示:塑魂——基于核心理念规划品格课程
        6.2.2 建议:反省——梳理学生经验,把握课程连续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请函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记录(节选)
    附录4 调研日记(节选)
    附录5 课程文本资料(节选)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与大学深度合作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
        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需要教育创新
        三、教育创新过程中“名大学附中”责任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普通高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二、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三、大学与大学附中的合作研究
        四、文献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难点
第二章 中学与大学合作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国外中学与大学合作的历史
        一、国外中学与大学合作的历程
        二、与大学升学对接的课程开发的合作
        三、在教育制度上衔接的大学预科合作
    第二节 我国中学与大学合作的历史
        一、我国中学与大学合作的历程
        二、我国高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
        一、实施载体主要集中在各类实验班的创设上
        二、合作主要体现在大学附中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
    第四节 中学与大学合作历史考察的启示
        一、充分重视高中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大学附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三、课程为核心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研究
第三章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调查与问题
    第一节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及有关说明
        二、问卷调研统计数据分析
        三、调查初步发现
    第二节 当下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改革
        二、创新人才培养生涯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开发
        四、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第三节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的六种模式
        一、大中小“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模式
        二、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创办实验班模式
        三、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为载体的衔接模式
        四、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项目推进模式
        五、大学附中与国外高校的双赢合作模式
        六、大学附中与大学资源互通的实践模式
    第四节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的同质化问题突出
        二、合作的功利化倾向易见
        三、合作的空泛化特点明显
第四章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大学附中与大学合作的理论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理解
        二、共同体理论及其理解
        三、主体间性理论及其理解
    第三节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理论
        一、深度合作的理论
        二、反思性实践理论及其借鉴
        三、深度合作实践的理论架构
第五章 大学与中学合作的美国经验
    第一节 美国大学附属中学的发展概况与特点分析
        一、大学创办大学附中的动因多样而复杂
        二、部分传统的大学附中自身转型
        三、在线大学附属中学发展迅猛
        四、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附中的追求
    第二节 中美大学附属中学发展过程中的启示
    第三节 美国大学附属中学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之一:纽约城市学院附属数学、科学和工程高中
        二、案例之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第六章 一所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共同愿景——深度合作的基础
        一、大学与附中的共同愿景
        二、共同愿景在附中的内化
    第二节 课程共建——深度合作的实践突破
        一、科技实验班的早期探索
        二、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的共建
        三、创新人才课程体系的创建
    第三节 教学活动——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日常抓手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三、创新人才的甄别选拔途径
        四、生涯指导课程与教学的设计
    第四节 教师互动——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基本保障
    第五节 资源互通——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支撑条件
    第六节 深度合作的成效检验
        一、实验成果的展示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课程建设的成效
        五、调查数据的论证
第七章 关于大学附中与大学深度合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逐步建立深度合作的“分层运作”教育体系
        一、深度合作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作为深度合作的“率先突破”
        三、“教学、德育、管理”的系统跟进
    第二节 “多方联动”作为深度合作的运作方式
        一、政府的管理体制
        二、外来的教育资源
    第三节 “一致协同”作为深度合作的秉持理念
        一、搁置争议,深度合作
        二、先行先试,逐步推广
        三、发展眼光,立足长远
结语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二、对在校老师的访谈提纲
    三、对2010-2014届部分毕业生的访谈提纲
    四、对部分大学附中校长的访谈提纲
    五、50所美国大学附中名单
参考文献
致谢

(4)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充分发展”的意涵解析
    一、“充分发展”的历史分析
        (一) “充分发展”观的历史脉络
        (二) “充分发展”观的历史局限
    二、“充分发展”的意涵辨析
        (一) “充分发展”的含义
        (二) “充分发展”的实质
        (三) “充分发展”的特征
    三、“充分发展”的价值论析
        (一) 本体论价值
        (二) 方法论价值
        (三) 社会学价值
第二章 “充分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充分发展”的哲学基础
        (一) 哲学人类学视阈中的“充分发展”
        (二) 人本主义视阈中的充分发展
    二、“充分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一) 多元智慧理论与成功智力理论:充分发展的可能
        (二) 马斯洛需要层次及自我实现理论:充分发展的需要
        (三)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的实现
    三、“充分发展”的社会学基础
        (一) 社会阶层理论:充分发展差异性的理论基础
        (二)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充分发展差异性的现实基础
        (三) 来自批判教育学的一些思考
第三章 “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
    一、影响学生充分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宏观层面:社会背景与教育体制
        (二) 中观层面: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
        (三) 微观层面:学生个体与学习情境
    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建构
        (一)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二)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三)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运行特点
        (四)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第四章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保障体系
    一、领导的观念转型
        (一) 基于瞻前设计的学校战略领导
        (二) 基于功能优化的学校战略管理
    二、师生的同构共生
        (一) 以教师充分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前提
        (二) 以师生共同发展及相互促进为指向
    三、学校的自主发展
        (一) 以生为本,校风当先
        (二) 立足校本,积极开放
        (三) 革新评价,鼓足驱力
    四、发展的技术平台
第五章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案例举隅
    一、课程设置的意图
    二、课程结构的特色
    三、基于课程建构的教育模式案例
        案例一 生涯规划《充分发展成长记录》
        案例二 菜单式课程
        案例三 意志训练课程—步行者行动
        案例四 亲近生活教学研究——《功率》一节教学案例(物理教师Z)
        案例五 “学习—研究”型卓越发展教研组建设
        案例六 “模拟—体验”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7)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一项调查
        1.2.2 对调查结果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1.1 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1.2 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2.1.3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2.1.4 青少年思维品质及思维特点
    2.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2.2.1 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
        2.2.2 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学习
        2.2.3 情境性学习
    2.3 开放性的STS课程观
第三章 国内外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3.1 国外开放式实验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3.2 国内中学开展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国内中学开展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3.2.2 国内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趋势
第四章 研究内容、方法、过程及成果分析
    4.1 样本的选取
    4.2 设计思想及研究方法
        4.2.1 设计思想
        4.2.1.1 实验组与对比组的选取
        4.2.1.2 研究的形式的选取
        4.2.1.3 研究过程设计思路
        4.2.1.4 实验报告的总体设计思路
        4.2.1.5 对实验的评价
    4.3 研究实施过程
        4.3.1 研究开展的计划安排
        4.3.2 活动时间安排
        4.3.3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过程
    4.4 实验成果分析
        4.4.1 实验的直接成果及分析
        4.4.2 实验的间接成果
        4.4.3 实验结论分析
第五章 对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探讨
    5.1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5.2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推广存在的困难
    5.3 实施对策
结束语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附一: 学生分组实验变开放式实验要求
附二: 趣味实验

四、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思政教材的实施策略[J]. 姜兰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9)
  • [2]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D]. 曹倩.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3]大学附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与大学深度合作的视角[D]. 徐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 [4]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D]. 王占宝.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3)
  • [5]永远的楷模——忆人民教育家王屏山同志[J]. 吴颖民. 师道, 2007(03)
  • [6]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成风[J]. 刘虹. 师道, 2004(01)
  • [7]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 刘峻松. 江西师范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性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