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形势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湖南省形势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一、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论文文献综述)

屈玲君[1](2018)在《《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从国家、政府到地方、学校的大力推动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职业教育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且其弘扬的力度之大,受到各方的特别关注。“湘商文化”作为脱胎于传统湖湘文化,作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优秀地域文化之一,也备受学者们青睐,湘商文化进入湖南高职校园文化课程教育指日可待。本研究着眼于传承湘商文化的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构建。研究中主要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调查法。对湘商文化的内涵、湘商文化课程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其湘商文化传承课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并深入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传承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第一章对已有的关于湘商文化以及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其对本研究的启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阐述了研究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价值。第三章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通过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文化》这门课程的相关负责人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以及针对《湘商文化》这门课程设置的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分析,梳理并归纳湘商文化传承课程的现状。第四章对湘商文化课程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师资培训和课时配比这几个方面,为湘商文化传承课程建设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郭霞[2](2017)在《科学知识与城市绿色治理研究:居民经验知识的介入》文中指出居民经验知识能否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研究者。这主要来自现实的困惑:“能人”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的预判城市问题,智慧城市越来越向能人提供了决策工具,但信息技术同样为居民提供了利益诉求、价值诉求的声势,呼喊着另一种科学和发展。能人、居民和资本在城市空间博弈,都对数据进行着诠释。有必要从治理哲学的角度再次审视专家科学知识,敏锐捕捉居民经验知识,探索这两者的合作、转化、生成的可能和途径。科学文献表明科学知识在城市治理中未得到充分利用,专家知识和治理选择的鸿沟在逐步扩大。城市官员到底想扩大鸿沟还是弥合这一分歧呢?荷兰专家研究的结论是:官员与科学家的建议应该保持适当的鸿沟,因为:专家知识本质上也是不确定的;绿色治理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即使科学知识不确定但对城市治理却是有用的。另一种视角正在兴起,即不要绝对依靠专家科学知识,而要介入居民经验知识。居民经验知识正以一种“价值科学”的姿态重新定位了科学,内含城市治理的任务,既不全是生态平等,又不是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居民经验知识的输入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改进决策程序,促进知识经纪、刺激合作科学。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营造居民经验知识介入城市治理的机制。探索的方法有:营造共同的知识生产空间、为居民经验知识赢得应有的权利、开展城市共同目标的“对话框”、建立标准化的语言系统、公共性的金融支持等。

蔡云龙[3](2017)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高素质人才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做出的一项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希望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结构得以优化,从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短板和智力短板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的推广实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加强了党政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为各行各业输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形势下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大学生“村官”流失率比较高,期满续约率比较低,特别是现行激励机制亟需完善,使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相适应。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在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履职水平,降低流失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聪明才智、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机制问题。本文对当前建立多元化薪酬结构,保证了大学生“村官”薪酬待遇、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水平、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加入、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引导人才的有序流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激励措施及成效,指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手段单一、工作激励缺失、考核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制度不健全、激励配套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任务都围绕基层展开,一些工作内容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比较枯燥且缺乏挑战性;没有把考核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将农村工作实际与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差异进行统筹考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基于这些原因,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实行差别激励、创设成长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激励氛围、健全考核体系,给予准确评价、完善培训制度,促进个人发展、完善配套措施,做好保障工作等,以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吕国康[4](2017)在《永州柳学的成果》文中提出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15年,经过同仁们的共同努力,立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着作、课题、论文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全国柳宗元研究基地之一。

范果[5](2016)在《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 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专业与产业对接,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文章从专业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先进文化辐射导向作用提升、对接产业市场化运作四个方面,分析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对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所进行的重要举措,以期为高职院校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文化产业开发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奉清清[6](2016)在《紧扣“三个节点”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中指出【专家简介】罗波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共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其他省级课题近20项。?

骆正军[7](2014)在《让柳文化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圆梦的“孵化器”》文中研究表明柳文化与"孵化器",是指通过组织高职学生参与各种柳文化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浓厚的柳文化氛围之中,获取亲身感受与体验,从而借助柳宗元的思想、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圆好自己的"梦",起到促进、增效的"孵化"作用。

阳璐琼[8](2014)在《中美思想库模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思想库萌芽于新中国成立时期,当时的新中国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思想库的发展模式大都仿照“苏联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库己成为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发展态势也十分迅猛。但与美国相较,其比较弱势仍然十分明显。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中美思想库模式为主要分析对象,力求借鉴美国思想库运行模式的经验,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思想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不足,找寻适合我国思想库发展的路径。正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思想库及思想库模式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对中美思想库的系统结构进行比较;第三部分,对中美思想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第四部分从政治制度、人才制度、信息制度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美思想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第五部分通过对中美思想库的决策地位、决策质量及决策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比较,解释了中美思想库决策影响力的差异的原因;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前面几部分对中美两国思想库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中国思想库有必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我国的思想库,不仅政府方面要有所作为,思想库也应该不断改进和发展。全文力求探寻中国思想库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力相对较小的深层次原因,并借鉴美国思想库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从而推动中国思想库走向成熟,健全政府决策咨询体系,提高我国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

张俊英,唐红涛,李文洁[9](2013)在《化妆品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率研究——基于16个中外化妆品品牌的截面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价格离散度是指同一类商品的价格分布相对于某一中心的偏离程度,其普遍存在于各类市场中,对买卖双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网络市场上16个品牌138种化妆品的3283个样本价格的调查数据,计算了我国化妆品网络市场的价格离散程度,分析了网络化妆品市场价格离散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相关对策建议。

熊春林[10](2013)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

二、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对湘商文化的研究
        二、对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湘商
        三、湘商文化
        四、湘商文化课程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开设《湘商文化》课程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发展
    二、有助于传承湘商精神
    三、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商业素养
    四、有助于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效
第三章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现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一节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一、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
        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文化院的发展概况
        三、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推广湘商文化取得的优秀成果
    第二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文本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描述与分析
        二、课程安排的描述与分析
        三、课程内容的描述与分析
        四、对配套教材的分析与描述
    第三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
    第四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描述不够具体
        二、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过强
        三、课堂教学缺乏明确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四、《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五、《湘商文化》课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不合理
第四章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策略
    第一节 制定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二、注重课程目标适切性
    第二节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一、明确《湘商文化》的普通文化课程定位
        二、优化《湘商文化》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
    第三节 编写操作性强的教学大纲
    第四节 提高《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通过参与研究促进教学
        三、增强《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培训
    第五节 保证科学合理的课时配比
        一、增加《湘商文化》的学时和学分
        二、调整《湘商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理论课时配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致谢

(2)科学知识与城市绿色治理研究:居民经验知识的介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应用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学术史渊源
        1.3.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专家科学知识指导城市绿色治理的局限性
    2.1 城市绿色治理对专家科学知识的理论假设
        2.1.1 专家科学知识对于城市决策合理性是不可或缺的
        2.1.2 专家科学知识本质上是不确定的
        2.1.3 专家科学知识的本性决定城市绿色规划理念
    2.2 基于对荷兰专家科学知识与城市治理的实证分析的发现
        2.2.1 决策者不一定认同专家知识的科学性但认同其有用性
        2.2.2 科学不能完全转为治理知识是因为科学的不确定性
        2.2.3 城市绿色治理的非线性决策是科学可能性的合理理解
    2.3 专家科学知识应用于城市绿色治理的矛盾与反思
        2.3.1 专家科学知识的地位与认同
        2.3.2 否定专家的科学知识会扩大鸿沟
        2.3.3 如何应对专家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居民经验科学知识输入城市绿色治理的机遇、理论和实践
    3.1 城市绿色治理的新机遇:应对居民经验知识的输入
        3.1.1 专家科学知识在城市绿色治理中面临挑战
        3.1.2 芬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要求居民经验知识的输入
    3.2 城市绿色治理中“居民经验”与“生态问题”的深层理论认识
        3.2.1 “生态信息”与“生态问题”的概念区分
        3.2.2 “居民经验”与“生态问题”的理论关系
        3.2.3 居民经验知识的输入提升城市绿色治理的科学性
    3.3 居民经验知识输入城市绿色治理的实践意义
        3.3.1 城市绿色治理的实践丰富了居民经验知识的内涵
        3.3.2 居民经验知识的输入有利于平衡决策
        3.3.3 居民经验知识应用于城市绿色治理中的前瞻性思考
第四章 居民经验知识介入城市绿色治理的机制
    4.1 居民经验知识融入城市总体科学的机制
        4.1.1 输入居民经验知识促使利益相关者的知识联合生产
        4.1.2 营造共同生产的知识空间促使居民经验知识的转化
        4.1.3 建立治理参与机制使居民经验知识获得相应权利
    4.2 居民经验知识融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途径
        4.2.1 科学成果标准化成为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前提
        4.2.2 产生合作新动机是利益相关者经验知识转移的关键
        4.2.3 信息技术驱动下新兴的互动合作途径
    4.3 居民经验知识与专家科学知识实践整合的方法
        4.3.1 发展一门共同语言,构建通用的概念框架
        4.3.2 明确完善机构职责及制度促进知识融合
        4.3.3 促进文化创新,达到殊途同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价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阐释
    2.1 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村官”
        2.1.2 激励机制
    2.2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3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2.4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2.4.1 目标结合原则
        2.4.2 有形激励与无形激励相结合原则
        2.4.3 正、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2.4.4 公平合理原则
        2.4.5 直观和公开原则
        2.4.6 时效性原则
        2.4.7 按需激励原则
    2.5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主要理论
        2.5.1 人力资本理论
        2.5.2 需要层次理论
        2.5.3 职业规划理论
    2.6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2.6.1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
        2.6.2 增强责任感与认同感,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绩效
        2.6.3 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6.4 规范大学生“村官”行为,提高组织效率
        2.6.5 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3章 当前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3.1 建立多元化薪酬结构,保证了大学生“村官”薪酬待遇
    3.2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水平
    3.4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高校毕业生的加入
    3.5 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引导了人才的有序流动
第4章 当前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4.1 激励手段单一
    4.2 工作激励缺失
    4.3 考核评价工作乏力
    4.4 培训制度不健全
    4.5 激励配套政策不完善
第5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
    5.2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本身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
    5.3 轻视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5.4 没有考虑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与农村工作实际的差异
    5.5 忽略了大学生“村官”需求的多样性
第6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完善对策
    6.1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实现差别激励
    6.2 创设成长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激励氛围
    6.3 健全考核体系,给予准确评价
    6.4 完善培训制度,促进个人发展
    6.5 完善配套措施,做好保障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永州柳学的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 着作方面
二 论文方面
三 课题研究及获奖方面

(5)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 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强专业文化内涵,夯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设基础
二、加强弘扬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践行之人
三、构建对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加强学院先进文化的辐射和导向作用
四、立足创新,加强弘扬传统文化的市场化运作,对接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6)紧扣“三个节点”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专家简介】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2 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供求均衡才是较理想的状态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 立足省情,我省结构性改革应注重“五个结合”
5 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湖南“落地”,必须抓好“五项工作”、着力三个“新”

(7)让柳文化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圆梦的“孵化器”(论文提纲范文)

一柳文化与孵化器
二如何将柳文化变成高职学生成长的“孵化器”
三柳文化这个“孵化器”对高职学生成长的效果

(8)中美思想库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思想库研究现状
        (二)国内对思想库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文献分析法
        (三)规范分析法
        (四)经验分析法
    四、理论基础
        (一)政策过程理论
        (二)权力分层理论
        (三)精英理论
第一章 思想库概述
    1.1 思想库的含义
    1.2 思想库的分类
        1.2.1 根据资金来源和机构属性不同进行分类
        1.2.2 根据政治倾向不同进行的思想库分类
        1.2.3 根据功能特征不同进行的思想库分类
    1.3 思想库的社会职能
        1.3.1 为政府提供新思想
        1.3.2 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政策设计方案
        1.3.3 引导舆论,进行政策教育
        1.3.4 为政府储备和输送人才
        1.3.5 开展“第二管道”外交
    1.4 思想库的模式
第二章 中美思想库组织结构比较
    2.1 美国思想库的组织结构
        2.1.1 独立思想库
        2.1.2 党派思想库
        2.1.3 官方思想库
    2.2 中国思想库的组织结构
        2.2.1 党政机关下属思想库
        2.2.2 学术部门下属的思想库
        2.2.3 民间独立思想库
第三章 中美思想库与政府关系比较
    3.1 美国思想库与政府关系
        3.1.1 政治决策中的“旋转门”
        3.1.2 政治关系中的“铁三角”
    3.2 中国思想库与政府的关系
        3.2.1 目标上一致
        3.2.2 组织上负责
        3.2.3 学术上相对独立
        3.2.4 资源上依赖
第四章 中美思想库发展的制度环境比较
    4.1 美国思想库发展的制度环境
        4.1.1 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4.1.2 开放竞争的人才制度
        4.1.3 公开自由的信息制度
    4.2 中国思想库发展的制度环境
        4.2.1 一元化的政治制度
        4.2.2 相对封闭的干部人事制度
        4.2.3 开放有限的政府信息制度
第五章 中美思想库决策影响力比较
    5.1 中美思想库在决策中地位比较
        5.1.1 美国思想库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5.1.2 中国思想库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5.2 中美思想库决策影响方式比较
        5.2.1 中美思想库对权力内层的影响方式比较
        5.2.2 中美思想库对权力中层的影响方式比较
        5.2.3 中美思想库对权力外层的影响方式比较
    5.3 中美思想库决策咨询质量比较
        5.3.1 美国思想库决策咨询质量
        5.3.2 中国思想库决策咨询质量
第六章 中美思想库发展对我国政策咨询体制改革的启示
    6.1 政府在思想库的建设上应有所作为
        6.1.1 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
        6.1.2 完善思想库发展所需的资金保障环境
        6.1.3 创建思想库所需的政府决策信息环境
        6.1.4 完善思想库政策咨询的制度环境
        6.1.5 建立规范的决策咨询市场环境
    6.2 思想库应积极推动自身的发展建设
        6.2.1 筹资渠道多元化,坚持研究独立性
        6.2.2 优化人才结构,创新研究方法
        6.2.3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学术资源
        6.2.4 增强国际交往,提升思想库国际影响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着目录
致谢

(9)化妆品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率研究——基于16个中外化妆品品牌的截面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化妆品市场价格离散率测度及其特征
    1. 价格离散率随品牌档次升高而降低。
    2. 价格离散率在中等价格区间波动较大。
二、化妆品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
    2. 模型构建。
    3. 模型分析。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1. 降低价格离散率。
    2. 重新整合销售渠道。
    3. 加强与生产商合作。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0)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与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来源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1.2.2 推进农村民主进程
        1.2.3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1.2.4 改进农村社会管理
        1.2.5 保障农村生态良好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方法
        1.6.2 调查研究方法
        1.6.3 计量研究方法
        1.6.4 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信息化
        2.1.1 信息化概念的由来
        2.1.2 信息化的内涵
    2.2 农村农业信息化
        2.2.1 农村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异同
        2.2.2 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2.2.3 农村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2.3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
        2.3.1 公共服务理论
        2.3.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内涵
    2.4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2.4.1 能力理论
        2.4.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内涵
        2.4.3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特点
第三章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3.1 系统论与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系统
        3.1.1 系统论
        3.1.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系统
    3.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3.2.1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目的
        3.2.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原则
    3.3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3.3.1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成要素
        3.3.2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的实证研究
    4.1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4.2 计量模型与变量定义
        4.2.1 层次分析方法
        4.2.2 变量选择与测量
    4.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4.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4.3.2 运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4.3.3 数据处理与计算
    4.4 结果分析
        4.4.1 二级指标得分结果分析
        4.4.2 一级指标得分结果分析
        4.4.3 最终得分结果分析
第五章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顾客满意度理论与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评价
        5.1.1 顾客满意度理论起源与发展
        5.1.2 顾客满意度理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5.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5.2.1 研究假设
        5.2.2 变量选择
    5.3 调查设计与实施
        5.3.1 问卷设计
        5.3.2 调查实施
    5.4 数据处理
    5.5 Logistic模型及其回归结果
    5.6 实证结果分析
        5.6.1 实证结果的总体分析
        5.6.2 四个示范区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
    5.7 农民满意度与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的结果相关分析
第六章 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借鉴
    6.1 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
        6.1.1 美国
        6.1.2 英国
        6.1.3 德国
        6.1.4 韩国
        6.1.5 日本
        6.1.6 印度
    6.2 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
        6.2.1 服务技术由单一化向集成化发展
        6.2.2 服务内容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
        6.2.3 服务过程阶段性与全程性的统一
    6.3 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
        6.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6.3.2 突出法律法规保障
        6.3.3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6.3.4 建立多种投资模式
        6.3.5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6.3.6 重视信息资源开发
        6.3.7 选择适宜发展模式
第七章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研究
    7.1 宗旨——彰显农民为本
        7.1.1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7.1.2 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7.1.3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7.2 根基——加强基础建设
        7.2.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7.2.2 注重信息资源开发
        7.2.3 提升服务队伍水平
        7.2.4 改善发展外部环境
    7.3 关键——完善发展机制
        7.3.1 改善组织领导机制
        7.3.2 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7.3.3 改进建设投入机制
        7.3.4 创新服务运行机制
    7.4 保证——健全绩效评估
        7.4.1 确定多元的评估主体
        7.4.2 确立合理的评估指标
        7.4.3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7.4.4 建立规范的评估流程
        7.4.5 充分地使用评估结果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1]《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屈玲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2]科学知识与城市绿色治理研究:居民经验知识的介入[D]. 郭霞.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3]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D]. 蔡云龙. 湘潭大学, 2017(02)
  • [4]永州柳学的成果[J]. 吕国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2)
  • [5]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 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 范果. 艺术教育, 2016(05)
  • [6]紧扣“三个节点”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 奉清清. 湖南日报, 2016
  • [7]让柳文化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圆梦的“孵化器”[J]. 骆正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8)
  • [8]中美思想库模式比较研究[D]. 阳璐琼.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2014(03)
  • [9]化妆品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率研究——基于16个中外化妆品品牌的截面数据[J]. 张俊英,唐红涛,李文洁.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11)
  • [10]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熊春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湖南省形势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