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扎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浦春晓[1](2020)在《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的3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其中11例应用套扎法行腹腔镜下患侧附件切除术(套扎组),22例应用常规方法行腹腔镜下患侧附件切除术(常规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有无手术副损伤。结果:所有的33个病例均完成了腹腔镜下患侧附件切除术,无转开腹病例。套扎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5.64±2.86)min低于常规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1.81±4.56)min,(t=4.663,P=0.031<0.05)。套扎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15.45±2.38)ml少于常规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29.55±3.56)ml,(t=5.617,P=0.018<0.05)。套扎组的平均术后引流量(212.73±26.98)ml多于常规组的平均术后引流量(139.86±24.57)ml,(t=4.827,P=0.028<0.05)。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的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随访均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套扎法可以很好地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可以避免因使用能量器械而带来的副损伤,降低术中造成输尿管损伤的几率,是一种对器械要求低,同时又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向临床特别是地方及基层医院推广。
李静[2](2020)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249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73例(A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及直肠反折腹膜后贴宫颈旁电凝闭合子宫动静脉;宫颈套扎组83例(B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及直肠反折腹膜后用1号可吸收线自制的Roeder’s线圈套扎裸化宫颈的中段阻断子宫动静脉;垂体后叶素+宫颈套扎组93例(C组):6 U垂体后叶素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宫体注射,待宫体血管收缩表面变白后再按B组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将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三个月,三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不但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失血量、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是一种使复杂手术简单化、使高风险手术安全化、有效避免各种副损伤发生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王硕[3](2020)在《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temporary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TUAO)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108例。根据术中减少出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垂体后叶素(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54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降程度、腹腔引流量、术后病率、子宫动脉血流、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降程度、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动脉血流、复发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联合垂体后叶素不但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促进病人术后恢复,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曲春尧,刘晓霞,杨丽杰[4](2019)在《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套扎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扎组与缝合组,每组42例。套扎组术中采用套扎法处理,缝合组术中采用单纯缝合处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套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及直肠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缝合组(P<0.05),套扎组Hb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缝合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套扎法,可显着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中及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姚飞[5](2019)在《腹腔镜及宫腔镜治疗40-70mm的Ⅰ型粘膜下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及宫腔镜下行40-70mm的Ⅰ型粘膜下肌瘤剔除时哪种方式更有可行性及优越性;寻求更好的手术方式,指导临床工作。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就诊并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微创妇科病房,行腹腔镜手术及宫腔镜手术治疗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共26例为研究对象,肌瘤的平均直径为53.04±6.91mm;其中宫腔镜组为12例,腹腔镜组为14例,年龄在27-46岁(37.77±6.64岁),要求剔除粘膜下子宫肌瘤保留生育功能。收集两组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内膜有无损伤、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两组手术术后离子紊乱情况。随访术后2个月患者子宫内膜恢复情况,以影像学检查提示内膜未见异常记为好,提示宫区液性区、瘢痕影、宫区低回声及残留记为不好;术后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及经量变化情况。结果:根据临床收集数据分析可见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内膜损伤情况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少于宫腔镜组;腹腔镜组术中内膜无损伤情况明显优于宫腔镜组。26例手术患者中,宫腔镜组术后出现1例离子紊乱,腹腔镜组无离子紊乱情况出现。术后2个月宫腔镜组12例患者中内膜恢复好的百分率为58.33%,不好的百分率为41.67%;腹腔镜组14例患者中内膜恢复好的百分率为100%;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术后内膜恢复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个月月经恢复情况比较P<0.05,腹腔镜组优于宫腔镜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OR=9。结论:宫腔镜及腹腔镜治疗40-70mm的Ⅰ型粘膜下肌瘤都是安全有效的。应用垂体后叶素结合肌瘤基地部套扎法的腹腔镜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并且此种腹腔镜手术术中无内膜及肌层的损伤,保留内膜及宫腔的完整性;术后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患有较大Ⅰ型粘膜下肌瘤的年轻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可能有利于其术后的妊娠。
王猛[6](2017)在《线套扎法与常规缝合在子宫肌瘤小切口剔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线套扎法与常规缝合在子宫肌瘤小切口剔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中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线套扎法处理,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安全性较好;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较对照组低,术后24 h血红蛋白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随访显示两组患者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均有效恢复,无复发病例。结论:线套扎法与常规缝合均是子宫肌瘤小切口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但线套扎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金欣,李桂林[7](2016)在《阴道中上段套扎法在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阴道中上段套扎法在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无瘤处理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2015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laparoscopic pelvic lymphadenectomy,LRH+LPL)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40例,其中术中同时采用腹腔镜下阴道中上段套扎法22例,设为套扎组,未采用此套扎法1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淋巴结切除个数、阴道切除长度、宫颈旁切除长度、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遵循无瘤原则应用阴道中上段套扎法是可行的,且能有效防止术中肿瘤细胞脱落导致创面种植,减少手术造成的肿瘤细胞医源性播散,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更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彻底性,能有效的提高患者预后。
张小强,吕晓梅[8](2015)在《“套扎法”改良小切口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套扎法"改良小切口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组43例、腹腔镜组47例,小切口组采用"套扎法"改良小切口进行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小切口组,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套扎法"改良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套扎法"改良小切口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容易掌握,还可明显降低治疗费用,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梅巧娣,徐军[9](2009)在《腹腔镜下套扎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梅巧娣,徐军[10](2009)在《腹腔镜下套扎法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套扎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套扎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2.1 套扎组 |
2.2.2 常规组 |
2.3 术后处理 |
2.4 研究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常规方法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的潜在风险 |
4.2 套扎法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的特点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卵巢囊肿蒂扭转行腹腔镜治疗的进展研究 |
1 单级电凝 |
2 双级电凝 |
3 超声刀 |
4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 |
5 套扎法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4、讨论 |
4.1 明显减少手术导致的血液的丢失 |
4.2 使复杂手术简单化、高风险手术安全化 |
4.3 有效的避免了输尿管、膀胱及直肠的损伤 |
5、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组 |
2.2.2 对照组 |
2.3 观察指标 |
2.3.1 术中情况 |
2.3.2 术后评估 |
2.3.3 术后随诊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术中情况 |
3.2 术后评估 |
3.3 术后随诊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缝合组 |
1.2.2 套扎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4 两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腹腔镜及宫腔镜治疗40-70mm的Ⅰ型粘膜下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式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手术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
3.2 两组术后离子紊乱情况 |
3.3 随访术后2个月患者子宫内膜恢复情况 |
3.4 随访术后2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情况 |
4 讨论 |
4.1 宫腔镜治疗40-70mmI型粘膜下肌瘤的优缺点 |
4.2 腹腔镜治疗40-70mmI型粘膜下肌瘤的优缺点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线套扎法与常规缝合在子宫肌瘤小切口剔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基本结果比较 |
2.2 手术基本指标比较 |
2.3 随访比较 |
3 讨论 |
(7)阴道中上段套扎法在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套扎法”改良小切口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手术方法 |
2.1“套扎法”改良小切口手术步骤 |
2.2腹腔镜切除子宫的手术步骤 |
3统计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四、套扎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切除患侧附件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D]. 浦春晓.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李静.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4]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曲春尧,刘晓霞,杨丽杰. 中国医学创新, 2019(24)
- [5]腹腔镜及宫腔镜治疗40-70mm的Ⅰ型粘膜下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D]. 姚飞.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8)
- [6]线套扎法与常规缝合在子宫肌瘤小切口剔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王猛.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7(01)
- [7]阴道中上段套扎法在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J]. 金欣,李桂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9)
- [8]“套扎法”改良小切口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 张小强,吕晓梅.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02)
- [9]腹腔镜下套扎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 梅巧娣,徐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2)
- [10]腹腔镜下套扎法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 梅巧娣,徐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