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型糖尿病500例大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丹,李甜,杨继,张运娇,赵英强[1](2021)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和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半数以上糖尿病病人死亡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关,然而由于微血管、自主神经和大血管病变同时累及心脏,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初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快速准确地诊断,且介入、影像学等诊断技术普及程度低,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心血管并发症。若通过易普及、创伤小、经济负担轻的临床指标及时发现心血管并发症并进行早期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预后、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陈小燕[5](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点,探索各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预防、辨证论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课题以回顾性研究为基本调查方法,参照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500份,对符合标准的病例由内分泌科具有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的三位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按照规定填写病例信息收集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实验室数据、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主要应用频数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5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占76.6%;BMI≥24的患者占67%;合并症频数由高到低为高血压者383例(76.6%)>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47例(69.8%)>合并动脉硬化症312例(62.4)>脂肪肝188例(37.6%)>糖尿病肾病114(22.8%)>高脂血症108例(21.6%)>糖尿病足47(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8.2%)>糖尿病胃轻瘫19(3.8%)。2.500例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1)主证:气阴两虚证(51.6%)>肝肾阴虚证(30.2%)>阴阳两虚证(18.2%);(2)兼症:血瘀证>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3)复合证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阴阳两虚兼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3.以阴阳两虚证作为参考指标,具体证型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气阴两虚证纳入的自变量中有意义的指标有年龄、糖尿病病程、BMI、GLU。年龄等于45-59岁的患者(P=0.013,OR=3.189)比年龄等于75-89岁的患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3.189倍。糖尿病病程等于5-15年的患者(P=0.023,OR=2.232)比糖尿病病程>15的患者相比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2.232倍。BMI>28的患者(P=0.034,OR=0.234)比BMI小于18.5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是0.234倍。GLU降低的患者(P=0.00)比GLU升高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2)肝肾阴虚证所纳入的自变量中有意义的指标有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MI大于28的患者比BMI小于18.5(P=0.049,OR=0.105)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肝肾阴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0.15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P=0.042,OR=3.556)比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3.556倍的风险出现肝肾阴虚证。结论:1.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T2DM合并CHD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超重及肥胖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该病患者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涉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等多个系统。2.气阴两虚兼瘀、肝肾阴虚兼瘀、阴阳两虚兼瘀为T2DM合并CHD患者最常见的三种证型,其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证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以要益气养阴并重,始终兼顾活血化瘀,同时要注重化痰、行气。3.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GLU、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与T2DM合并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晓洁[6](2020)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异对比长期高血糖与颈动脉易损斑块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研究纳入了 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38例。患者在入组前的一年内每个季度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至少每个月检测一次空腹血糖(FPG)、一次早餐后2小时血糖(2hPPG),共获取12次以上FPG、2hPPG值及4次HbA1c值。长期血糖水平用空腹血糖的平均值(M-FPG)、餐后2小时血糖的平均值(M-2hP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值(M-HbA1c)来评估。长期血糖变异采用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2小时血糖变异系数(CV-2hPPG)、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系数(CV-HbA1c)来评估。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数×100%。应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计算斑块易损分值并分组,易损分值>4分为易损斑块组(149例),易损分值≤4分为稳定斑块组(389例)。实验室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等值,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资料。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探讨血糖参数及其他临床参数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2.第一部分研究的全部患者,每3个月电话随访一次,随访时长最短1年,最长5年。记录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最终患者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将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探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均经我院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确。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组的血糖参数:M-FPG、M-2hPPG、M-HbA1c、CV-FPG、CV-2hPPG、CV-HbA1c,均显着高于稳定斑块组(p 值<0.05)。其他参数:胰岛素应用比例、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病程、收缩压、LDL-C及UA也显着高于稳定斑块组(p值<0.05)。2.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血糖参数:总体研究对象的M-FPG(r=0.206)、M-HbA1c(r=0.231)、M-2hPPG(r=0.236)、CV-FPG(r=0.054)、CV-2hPPG(r=0.067)、CV-HbA1c(r=0.298)与斑块易损分值呈正相关(p值<0.05),其中CV-HbA1c相关性最强,CV-FPG、CV-2hPPG相关性较弱。其他参数:UA(r=0.201)、LDL-C(r=0.194)、TC(r=0.097)、年龄(r=0.091)、.糖尿病病程(r=0.077)、收缩压(r=0.071)、HDL-C(r=0.059)与斑块易损分值均有相关性(p 值<0.05)。BMI(r=0.029)、TG(r=0.013)、DBP(r=-0.009)与斑块易损分值无相关性(p值>0.05)。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血脂、年龄、吸烟、尿酸、高血压等其他临床因素,CV-HbA1c(β=0.219,t=13.009,p=0.000)、M-2hPPG(β=0.178,t=7.438,p=0.000)>M-FPG(β=0.169,t=4.856,p=0.000)>M-HbA1c(β=0.200,t=5.766,p=0.000)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V-HbA1c相关性依旧最强。CV-FPG(β=0.029,t=1.001,p=0.192)和 CV-2hPPG(β=0.073,t=1.105,p=0.072)不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还显示LDH(β=0.187,t=6.007,p=0.000)、年龄(β=0.096,t=2.009,p=0.013)、高血压(β=0.141,t=5.698,p=0.001)、UA(β=0.112,t=2.799,p=0.015)也是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4.将总体研究对象按照CV-HbA1c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T1组、T2组和T3组),易损斑块的发病率从T1组(19.7%)、T2组(28.1%)至T3组(35.2%)逐渐增加。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三组易损斑块的发病风险,逐步校正其他临床因素,以T1组为参照进行对比,T2组发病风险OR:1.39(95%CI:1.18-1.66);T3 组发病风险 OR:1.70(95%CI:1.27-2.38),发病风险逐渐升高(p fortrend<0.001)。5.第二部分研究最终失访69例,死亡8例,461例患者被纳入最后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1例,其中后循环梗死11例,前循环梗死20例。发病组 M-FPG、M-HbA1c、M-2hPPG、CV-FPG、CV-HbA1c显着高于未发病组(p<0.05)。将461例患者按照CV-HBA1c值进行三分位数分组(T1组,T2组和T3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从T1组(5.4%)、T2组(6.6%)至T3组(8.8%)逐渐增加。结论1.长期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系数CV-HbA1c、长期空腹高血糖M-FPG、长期餐后高血糖M-2hPPG、长期高糖化血红蛋白M-HbA1c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2.低密度脂蛋白LDL、年龄、高血压、尿酸UA也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3.长期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系数CV-HbA1c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性高于长期高血糖(M-FPG、M-2hPPG、M-HbA1c)。4.长期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长期餐后血糖变异系数CV-2hPPG与颈动脉斑块易损分值存在线性相关,但不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5.长期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系数CV-HbA1c可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病风险。意义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2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会导致身体致残、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随着血糖达标率上升,并发症发病率未同步下降。研究显示血糖变异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短期血糖变异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升高已得到多个研究证实。血糖变异长期存在,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并不完全一致。长期血糖变异尚无确定的评估指标,长期血糖变异和长期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知。相对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易损斑块被认为更易导致心脑血管终点事件,颈动脉病变已成为研究大血管病变的窗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衰老、多种慢病共存、药物应用繁杂等因素易致血糖变异幅度增大,而老年人群对血糖变异感知能力也较弱。过于强调控制血糖变异,可能会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过度,低血糖风险增高。深入了解长期血糖变异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有助于此类特殊人群获得更为合理、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最终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和进展。
尚梦丽[7](2020)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即大血管并发症与血脂(Serum lipi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寻找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因素,为临床上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于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0例,根据有无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单纯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并发症组)。选取同期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在禁食12h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分析各组对象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结果:1.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的甘油三酯分别为(1.07±0.37)mmol/l,(2.09±0.67)mmol/l,(2.72±1.25)mmol/l;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的总胆固醇分别为(4.39±0.83)mmol/l,(5.24±1.18)mmol/l,(6.01±1.14)mmol/l;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56±0.50)mmol/l,(3.08±0.67)mmol/l,(3.71±0.56)mmol/l;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51±0.32)mmol/l,(1.27±0.38)mmol/l,(1.03±0.28)mmol/l。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合并症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和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CRP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分别为(1.43±0.66)mmol/l,(4.58±1.068)mmol/l,(6.80±2.93)mmol/l。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合并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CRP与血脂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与TG、TC、HDL-C、LDL-C的相关指数r分别为0.403、0.616、-0.449、0.551,P值均小于0.05,说明hs-CRP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hs-CRP与TG、TC、LDL-C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与HDL-C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4.各指标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分析结果:TG、TC、HDL-C、LDL-C、hs-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683、0.727、0.772、0.748,对应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指标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均有诊断价值。TG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阈值为2.26,对应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3.3%;TC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阈值为5.06,对应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56.7%;HDL-C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阈值为1.34,对应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56.7%;LDL-C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阈值为3.175,对应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60.0%;hs-CRP诊断大血管并发症的阈值为5.385,对应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6.7%。说明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中,.hs-CRP与血脂各指标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均有诊断价值,其中LDL-C灵敏度最高,hs-CRP特异度最高。结论:1.hs-CRP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hs-CRP与TG、TC、LDL-C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与HDL-C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2..hs-CRP与血脂各指标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均有诊断价值,其中LDL-C灵敏度最高,hs-CRP特异度最高。由此可见,hs-CRP、血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为2型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王丽康[8](2020)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中医证型与空腹C肽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C肽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常见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C肽与中医证型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为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某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等,对所有患者行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化指标检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和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2DM+CAS组),并按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2DM组和T2DM+CAS组组间各项指标的比较:T2DM+CAS组FCP、年龄、病程、吸烟、饮酒、BMI、Hb A1C、TG、TC及LDL-C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较T2D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方程的变量是FCP、年龄、吸烟、Hb A1C、TG(P<0.05)。3.T2DM组和T2DM+CAS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T2DM+CAS组三种常见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证最多(46例,占45.10%),其次为血瘀脉络证(33例,占32.35%),湿热困脾证最少(23例,占22.55%);T2DM组三种证型分布为血瘀脉络证最多(42例,占45.16%),其次为湿热困脾证(34例,占36.56%),气阴两虚证最少(17例,占18.28%)。两组的证型分布情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年龄:T2DM+CAS组三种中医证型年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证的年龄明显高于血瘀脉络证(P=0.000<0.05),血瘀脉络证的年龄明显高于湿热困脾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气阴两虚证患者以60岁以上为主,血瘀脉络证患者以50-60岁人数最多,湿热困脾证以小于50岁患者为主;5.病程:T2DM+CAS组三种中医证型病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证的病程高于湿热困脾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6.FCP:T2DM+CAS组气阴两虚证平均FCP(2.39±1.91)ng/m L,血瘀脉络证平均FCP(2.30±1.15)ng/m L,湿热困脾证平均FCP(3.14±1.55)ng/m L,三种证型FCP无统计学差异(P>0.05);7.T2DM+CAS组三种中医证型BMI、Hb A1C、FPG、TG、LDL-C、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型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CP、年龄、吸烟、饮酒、BMI、Hb A1C、血脂呈正相关;2.C肽、Hb A1C、年龄、吸烟、TG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3.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血瘀脉络证次之,湿热困脾证最少;4.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和病程的增加演变顺序依次为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气阴两虚证,这与疾病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5.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三种中医证型的平均FCP由小到大依次为血瘀脉络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但无明显相关性。
万仁辉[9](2020)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斑块列线图的建立及与血清新喋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0%,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糖尿病可导致所有主要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以及外周动脉,如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而外周动脉斑块与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由于针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方便及经济性,我们第一部分研究希望能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出现外周动脉斑块的风险模型。研究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斑块内不同炎症介质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确切发病机理。新喋呤是一种炎症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是一种脂肪因子,关于血清新喋呤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第二部分研究希望能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外周动脉斑块与血清新喋呤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严格按入排标准收集2018年5月到2019年3月在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32例,收集相关的测量学指标、既往史、血清学指标及检查指标后,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及下肢动脉斑块分别分为两组,随机抽取全部数据的75%作为建模组,另外25%作为验证组,应用SPSS 22.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将独立影响因素引入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第二部分随机抽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收集测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从所有患者收集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测量新喋呤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及下肢动脉斑块分别分为两组,应用SPSS 22.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与年龄、降脂药物史、收缩压、臀围、淋巴细胞、总胆红素、血尿素、血肌酐、间接胆红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小时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2.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降压药物史、降脂药物史、抗血小板药物史、吸烟史、吸烟指数、收缩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谷丙转氨酶、脂肪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3.2型糖尿病有颈动脉斑块组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显着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有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之间的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且新喋呤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有下肢动脉斑块组和无下肢动脉斑块组之间的血清新喋呤及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4.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BMI、血清肌酐水平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结论: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外周动脉斑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证实新喋呤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BMI、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樊雅晴[10](2020)在《非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208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0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08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 Fins)、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non-HDL-C/HDL-C、脂蛋白小a(Lp(a))、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女性所占比例大于单纯糖尿病组,且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明显大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SBP、Hb A1c、FPG、TC、LDL-C、non-HDLC、non-HDL-C/HDL-C水平,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DBP、2h PG、Fins、2h Fins、FC-P、2h C-P、TG、HDL-C、Lp(a)、apo A、apo 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LDL-C均值3.17 mmol/L、non-HDL-C均值3.82mmol/L、nonHDL-C/HDL-C均值3.29为暴露界值进行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暴露比例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以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以LDL-C、non-HDL-C、non-HDL-C/HDL-C及单因素分析中无可比性的因素(性别、病程、年龄、SBP、Hb A1c、FPG、TC)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可比性较差的因素后,non-HDL-C/HDL-C仍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non-HDL-C/HDL-C升高,危险性增大。结论1 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non-HDLC/HDL-C升高,大血管病变风险增高。2 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密切程度大于LDL-C和non-HDL-C。图0幅;表10个;参167篇。
二、2型糖尿病500例大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500例大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基化产物指标 |
2 促凝指标 |
2.1 D-二聚体 |
2.2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 |
2.3 糖基化产物与促凝指标联合检测 |
3 炎症指标 |
4 甲状腺功能 |
5 尿 酸 |
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
7 血清总胆红素 |
8 动态心电图(Holter) |
9 幽门螺旋杆菌 |
10 25羟维生素D3[25(OH)D3] |
11 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 |
12 小 结 |
(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2型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 |
2.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研究方法 |
5.1 资料收集 |
5.2 调查内容 |
5.3 辨证分型 |
5.4 建立数据库 |
5.5 数据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1.1 性别、年龄分布 |
1.2 吸烟史、饮酒史分布 |
1.3 职业分布 |
1.4 性别与BMI分布 |
1.5 性别与腰臀比(WHR)分布 |
1.6 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病程分布情况 |
2.临床指标 |
2.1 并发症分布 |
2.2 测量数据及实验室指标 |
3.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1 主证分布情况 |
3.2 兼证分布情况 |
3.3 复合证型分布情况 |
4.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4.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4.2.1 气阴两虚证与临床指标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4.2.2 肝肾阴虚证与临床指标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中医客观化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
2.本次研究结果的阐述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1.1 性别与年龄 |
2.1.2 吸烟与饮酒 |
2.1.3 体重指数与腰臀比 |
2.2 既往史与合并疾病情况分析 |
2.3 临床数据分析 |
2.4 中医证型分布 |
2.5 中医具体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
2.5.1 证型与年龄 |
2.5.2 证型与病程 |
2.5.3 证型与体重指数 |
2.5.4 证型与血糖指标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异对比长期高血糖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长期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综述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7)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选择 |
2.1.2 病例分组 |
2.1.3 病例入选标准 |
2.1.4 病例排除标准 |
2.2 研究设备 |
2.2.1 仪器 |
2.2.2 试剂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3.2 血脂,hs-CRP的测定 |
2.3.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三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
3.2 三组研究对象血脂指标比较 |
3.3 三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比较 |
3.4 2型糖尿病患者hs-CRP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5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因素分析 |
3.6 各指标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分析 |
4 讨论 |
4.1 血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
4.2 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
4.3 血脂、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中医证型与空腹C肽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一、古代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三)糖尿病并发症 |
二、现代中医学对糖尿病中医证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一)糖尿病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 |
(二)糖尿病证型与空腹C肽的关系 |
(三)糖尿病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
(四)糖尿病证型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
(五)糖尿病证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基本资料 |
三、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例中止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一)一般资料收集 |
(二)实验室检查 |
(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
五、分组方法 |
六、统计学处理 |
(一)数据录入 |
(二)统计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T2DM组与T2DM+CAS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
(二)T2DM发生CAS危险因素的分析 |
(三)T2DM组和T2DM+CAS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四)T2DM+CAS组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情况 |
(五)T2DM+CAS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BMI的比较 |
(六)T2DM+CAS组中医证型与空腹C肽(FCP)的分析比较 |
(七)T2DM+CAS组中医证型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的分析比较 |
(八)T2DM+CAS组中医证型血脂水平的分析比较 |
讨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T2DM合并CAS患者发病与C肽的相关性 |
三、T2DM合并CAS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四、T2DM合并CAS的证型选择及研究意义 |
五、两组的中医证型分布 |
六、T2DM合并CAS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BMI的分布 |
七、T2DM合并CAS中医证型C肽的分布 |
八、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C肽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斑块列线图的建立及与血清新喋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外周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的建立 |
一、引言 |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外周动脉斑块与血清新喋呤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一、引言 |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非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1.3 统计学分析 |
1.1.4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
1.2 结果 |
1.2.1 两组基本特征比较 |
1.2.2 LDL-C、non-HDL-C、non-HDL-C/HDL-C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
1.2.3 non-HDL-C/HDL-C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non-HDL-C/HDL-C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
1.3.2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 |
1.3.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2.1 高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机制 |
2.1.1 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增加和AGEs-RAGE轴的激活 |
2.1.2 多元醇途径的激活 |
2.1.3 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 |
2.1.4 己糖胺通路过度激活 |
2.1.5 氧化应激增强 |
2.1.6 慢性炎症 |
2.2 胰岛素抵抗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机制 |
2.3 脂代谢异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型糖尿病调查表 |
附录 B 参与临床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四、2型糖尿病500例大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临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J]. 高丹,李甜,杨继,张运娇,赵英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0)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陈小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D]. 刘晓洁. 山东大学, 2020(04)
- [7]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D]. 尚梦丽. 河南大学, 2020(02)
- [8]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中医证型与空腹C肽关系的研究[D]. 王丽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斑块列线图的建立及与血清新喋呤的相关性研究[D]. 万仁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10]非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樊雅晴.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