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非线性编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宇[1](2020)在《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迭代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开发成为一种新趋势。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异军突起,以抖音APP、快手APP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风靡,由于短视频直观、有趣、形象的特点,获得了学生群体的青睐。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4亿,鉴于抖音APP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基于抖音APP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也就越显必要。虽然目前不乏关于移动终端和课程资源结合的研究,但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资源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存在一定的盲区。之所以选择《非线性编辑》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中职阶段《非线性编辑》课程相较于其他成熟的课程门类,课程资源较少、质量不高、且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查阅移动学习、抖音APP、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课程资源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梳理,探讨基于抖音APP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理论支撑、可行性及优势等;通过对中职院校领导、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职学生对抖音APP的熟悉程度和通过手机学习的情况,为论文深入研究提供可能;通过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分析梳理,确定开发的课程资源内容框架,依据课程资源设计原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将开发的课程资源应用于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一步简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将论文中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基于抖音APP的课程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分析了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现状及问题以及基于抖音APP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为课程资源开发打下基础。第四部分是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总结出课程资源设计原则,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梳理,进而确定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包括筹备器材、搜集素材、选取软件、注册抖音APP账号、摄制发布教学视频、设计师生交互环节的整个流程。第五部分是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应用与评价,将开发的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我国中职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提供更多数据与思路。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完善和探索的方向。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抖音APP进行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具备可行性与必要性,中职学生利用抖音APP上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刘项[2](2016)在《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发展,鞍山电视台新闻制作有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满足不了鞍山电视台新闻业务需要,呈现出繁琐复杂的新闻生产方式,阻碍了国家关于提倡电视台逐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发展的精神。经过鞍山电视台新闻工作者近几年的总结与思考,充分考虑到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无工作流程,无辅助生产过程,安全系统不高,不适合当前新闻生产这一实际情况。为解决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阻滞新闻生产工作,鞍山电视台新闻制作人把广播电视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与文件化技术结合起来,归纳出了一条快速、高效、以人为本的新闻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生产流程,提出了建设集上下载录像机、多轨录音机、数字切换台、带特效的编辑机、数字特技机、数字调音台等设备于一身的安全、稳定的新闻生产系统。在上述背景下,由电视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慢慢的成为鞍山电视台新闻生产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该系统一段时间以来,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较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快速新闻生产方面、节目质量方面、工作管理流程方面、系统安全稳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飞跃。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生产表现在协同生产和节目传输环节;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节目质量方面表现在数字技术无衰减的应用;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工作管理流程方面表现在布置科学的上载—编目—粗编—精编—字幕—包装—下载—审片—修改—播出完整的科学管理工作;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系统安全、稳定方面表现在应用先进软硬件产品高效护航媒体数据与元数据,其多重的容错措施保证整个系统环节安全的运行着。现在,鞍山电视台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生产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单一的单机非线性编辑新闻生产模式,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生产模式以网络作为传输纽带,按照平台管理原则同意调配新闻资源,提高新闻生产环境下的采编播的工作效率。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新闻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节目清晰度、声音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新闻节目更加绚丽耐看。通过前期、后期大量的实测研究、总结和比较,鞍山电视台建设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用效果良好,运行高效稳定,节约了记者编辑宝贵时间。本文首先介绍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新闻生产中无流程独立运行的各种状况,分析了鞍山电视台应用单机非线性编辑制作新闻的各种弊端,再介绍了鞍山电视台怎样建设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详细叙述引进新闻生产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提出了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总体要求、技术特点、介绍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实用特点。最后,提出了优化后的网络非线性编辑整体测试方案,提出并实际测试、相关的数据,得出结论。
刘阳梓[3](2015)在《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媒体视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方面从虚拟到数字化革新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非线性编辑技术成为了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技术,主要表现在数字视频音频技术的研究展示成果,并且因为它功能强大、编辑质量优异、装备集成度高、可以完成资源共享等其他优势,所以更多地应用在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方面。而随着图形图象处理、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多媒体传播、数字图书馆等行业的发展、数字视音频需求的加大,非线性编辑技术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广告的后期制作与宣传以及节目的播放起着重要作用。对许多有关文艺类的节目、新闻、广告的后期编辑及节目播出发挥着重要作用。Final CutPro是全球最着名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之一,以强大的功能和易用性博得广泛拥护的喜爱,具有传统编辑软件无法比拟的特点。通过与其他软件相比更为完善地对影象、音像、动画、图片、图案、文字以及各种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制作、编制,能够产生很多超乎意料的影像特效的编制工作,通过它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近数字影像世界,已行于国外各大电视台对节目的运作。而如今,国内也兴起了以Final Cut Pro为视频剪辑软件的风潮,几家省级电视台也逐渐将该编辑软件投入使用。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和比较,从技术和理论方面探索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首先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国内外上几大着名视频编辑软件的特点,并其与与Final Cut Pro进行对比,对Final Cut Pro的生存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该软件在国内各大电视台普遍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详细研究了Final Cut Pro苹果剪辑软件的操作过程、成片速度及其成果,为电视媒体后期制作的发展明确确定的可行方向。
吕卓亨[4](2011)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台节目制作传统上使用线性编辑系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视技术领域的数字化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步进入电视台,在视频后期制作中逐渐成为主要手段,并正向平台化、网络化和宽带化发展。这标志着在电视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一方面它以视频压缩硬件技术(视频卡)为依托,另一方面以编辑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为综合平台,涵盖了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视频技术、音频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使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在编辑工作得到体现。非线性编辑解决了线性编辑存在的缺点,简化了编辑流程,极大地丰富了编辑人员的创作手段。电脑硬件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非常强大。从字幕到电影、从图片到活动视频、从2D到3D等等,非线性编辑都能胜任。从而把制作人员从繁杂的搜寻镜头和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并给制作者以无限的艺术创造空间。非线性编辑给电视后期制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集采集、制作、播出与发布功能于一体,使电视制作直接与互联网相联从而极大第延伸了电视制作室的功能,赋予视频内容新的应用价值。在电视节目制作、管理和播放等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完善的功能以及方便的操作受到各级电视台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电视台里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台的技术方向如何取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规模如何定位,这正是当下很多中小电视台烦恼的事情。目前国内中小电视台的节目生产量不大,因此使用大型网络的话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资源而造成浪费,但这类电视台又需要对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向非编化、网络化进行转型升级,以达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本文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原理、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技术规划和技术参数等方面比较完整勾画了构建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项目的过程,并介绍依托此项目应用人员所摸索出的一些使用心得和管理经验,为各中小电视台和单位部门提供典型的范例。系统采用了目前国内外基于千兆以太网构架的诸多技术,形成紧密耦合的节目制作业务流程,提供了结构精减、成本适中、操作简便的部门级制作/播出工作集群,适合各级中小电视台和相关行业的部门参考。
胡宇[5](2010)在《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制作方法的进步。非线性编辑系统日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配置,同时,海量存储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促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新闻、专题或后期节目的制作。相比单机工作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网络因为其素材集中存储,共享使用,节目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网络化也拓宽了节目交流的渠道,可以通过卫星Internet信道对共享库的资料进行传送。因此,网络化可以避免重操作,改进节目交流的方式,并提高最终视音频技术质量。论文首先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联网的意义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IT技术及电视技术,分析研究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相关技术,其中着重研究了数字视频压缩技术、RAID磁盘陈列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提出了适合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选型。接着分析了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构建需求,提出了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技术要求、总体方案、关键技术和软、硬件选择等作了详细研究,并结合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统运行保障计划和非线性编辑网络应急预案。最后提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整体测试方案并进行实际测试,得出相关数据。
张健[6](2009)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成熟,网络模式逐步取代传统单机模式,已在电视节目生产业务中占据了主流地位。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应用,使电视台的节目流程有了明显的变化,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流程更加高效合理。作者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比较,从技术和理论方面探索非线性编辑网络,在黄石电视台研发成功并投入实际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整体效果良好,吸引了湖北省内其它地市台的关注,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论文首先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联网的意义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IT技术及电视技术,分析研究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相关技术,其中着重研究了数字视频压缩技术、RAID磁盘陈列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提出了适合黄石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关键技术选型。接着分析了黄石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构建需求,提出了黄石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技术要求、总体方案、关键技术和软、硬件选择等作了详细研究,并结合黄石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统运行保障计划和非线性编辑网络应急预案。最后提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整体测试方案并进行实际测试,得出相关数据。
黄劲,张新楠,刘树郁[7](2007)在《网络化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根据数字影视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实践,对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硬、软件系统配置方案,以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影视制作技术发展进行了剖析。此外,从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多功能的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系统,提出了一种探索性的思路和应对的策略。
倪强[8](2007)在《数字电视非线性编辑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领域经历了由模拟向数字的革命性变革。数字电视从节目的制作、传输和发射到接收整个过程完全采用数字化,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视频效果、音响效果和接收效果,而且也为运营商开展更多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演播室节目制作是数字电视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非线性编辑被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本文的研究工作首先从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的理论基础,概括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种类,回顾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演变的历史轨迹,揭示了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本文以国家计委专项《国产高清晰度数字视频板卡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为依托,基于计算机图形学、视觉物理学、数字视频处理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围绕非线性编辑软件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其实现方法,非线性编辑的软件特技算法和非线性编辑特技的硬件实时实现等三个方面,总结了作者近几年来在非线性编辑领域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其中,非线性编辑特技算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作者参考Premier和Final cut pro中的软件特技效果,设计并实现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特技算法,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新颖的任意位置放大缩小切换的算法。同时,作者对特技实现时出现的亮色匹配和斜边锯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算法,从而改善了特技的视觉效果。视频实时特技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作者采用视频特技的软件实现算法,基于高清视频板卡的硬件平台,提出了非线性编辑特技的硬件实时实现方案,并针对由此产生的定点浮点运算转化、视频信号同步和亮色分量匹配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分别探讨了两类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基于MPEG-2视频码流的非线性编辑方案:第一类是基于非压缩域的非线性编辑方案,它将输入的MPEG-2码流先经过完全解码,然后在空间域实现非线性编辑和特技添加,最后再次编码输出。第二类是基于压缩域的非线性编辑方案,它将输入的MPEG-2码流先经过部分解码(变长解码和反量化),然后采用压缩域运动补偿算法(MC-DCT),把像素域的非线性编辑和特技转化为压缩域的处理,最后编码输出。针对第一类方案,作者通过对传统的MPEG-2码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析,指出非线性编辑特技切换时对视频图像的重新压缩编码是最耗时的步骤,而其中为获得最佳运动矢量而进行的全搜索运动估计又占去绝大部分的计算量。由此,作者提出适用于淡入淡出和划象切换的自适应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非压缩域实现非线性编辑的系统框架,从而大大提高了非线性编辑特技的实现速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技切换的图像质量,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在TM5码率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渐变特技切换的编码策略。实验表明,该策略能进一步提高经过非线性编辑以后的图像质量。针对第二类方案,作者基于DCT压缩域的图像处理算法和MC-DCT算法,提出了MPEG-2视频码流在不完全解码情况下实现镜像特技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原始码流中的运动矢量和相关信息,减少了DCT编解码等中间过程,从而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特技编辑的速度。
马小强[9](2006)在《非线性编辑技术——变革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
陈双寅[10](2005)在《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设计与建设 ——若干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主要用于各类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高等院校都在相继增开了教育技术专业和影视制作、影视工程类专业,同时原有该类专业的学校也大量扩招,因此影视课程的学生人数增长很快,这对教学和实验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建造非线性编辑机房成为这类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建设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的实践经验,讨论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方案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非线性编辑视音频压缩编码格式的选择,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构建,实验终端设备的配置、实验终端的管理和教学环境的优化。首先,本文对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进行了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建设非线性编辑机房的实践结果,综合考虑目前的技术条件和设备价格等情况,提出了改良后的推荐方案。最后,全文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拓展性价值进行了客观的评述。
二、如何选择非线性编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择非线性编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发展 |
二、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 |
三、国内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抖音APP |
二、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 |
三、课程资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微型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分析 |
一、中职《非线性编辑》教学目标分析 |
二、中职《非线性编辑》教学内容分析 |
三、中职《非线性编辑》学习群体分析 |
四、中职《非线性编辑》学习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
二、课程资源问题分析 |
第三节 基于抖音APP进行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 |
一、灵活性 |
二、交互性 |
三、趣味性 |
第三章 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 |
第一节 《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设计 |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设计原则 |
二、《非线性编辑》现有课程资源分析 |
三、《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的确定 |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摄制准备 |
一、筹备器材 |
二、搜集素材 |
三、选取软件 |
第三节 《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摄制与发布 |
一、素材摄制 |
二、教学视频摄制 |
三、课程资源发布 |
第四节 平台及课程资源的在线交互设计 |
一、交互设计原则 |
二、交互设计过程 |
第四章 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应用与评价 |
第一节 课程实践 |
一、实践对象 |
二、前期调查 |
三、课程应用 |
第二节 课程评价 |
一、学习效果评价 |
二、课程满意度评价 |
第三节 结果分析与改进 |
一、结果分析 |
二、结果改进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利用抖音APP进行学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取得的突出成果 |
(2)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
第2章 电视台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新闻非线性编辑单机缺失信息化管理程序 |
2.2 新闻非线性编辑单机制作的局限性 |
2.3 新闻单机化工作无量化考核审核功能 |
第3章 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升级方案设计 |
3.1 引入新闻网络化非线性编辑采编播管存管理程序 |
3.2 建立新闻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 |
3.3 引进新闻节目质量评价机制及工作量统计功能 |
第4章 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升级改造后的效果评价 |
4.1 新闻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变化评价 |
4.2 新闻工作人员业务量变化评价 |
4.3 单机化较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应用方面变化评价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项目背景 |
1.3 项目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采取的研究方法 |
1.6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7 论文结构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技术 |
2.1 线性编辑的简介 |
2.2 非线性编辑的简介 |
2.3 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
2.4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与优势 |
2.4.1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制作的应用 |
2.4.2 非线性编辑在专题节目制作的应用 |
2.4.3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广告制作的应用 |
2.5 苹果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应用 |
2.5.1 硬件平台 |
2.5.2 输入输出接口 |
2.5.3 软件处理能力 |
2.6 Final Cut Pro与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对比 |
2.6.1 其他编辑软件介绍 |
2.6.2 Final Cut Pro与其他各编辑软件的对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3 管理可行性分析 |
3.1.4 构建环境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与作用 |
3.4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3.4.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3.4.2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
3.5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
3.5.1 集群管理模块的实现 |
3.5.2 任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
3.5.3 素材管理模块的实现 |
3.5.4 媒体编辑模块的实现 |
3.5.5 节目文稿模块的实现 |
3.5.6 转码系统模块的实现 |
3.5.7 存储下载模块的实现 |
3.5.8 网络管理系统 |
3.6 大洋与苹果两大系统的耦合 |
3.6.1 耦合的简单介绍 |
3.6.2 耦合后的功能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应用 |
4.1 架构分析 |
4.2 设备搭配 |
4.3 素材的管理 |
4.4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4.4.1 软件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 |
4.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化发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非线性编辑的历史 |
1.2 非线性编辑在我国的现状 |
1.3 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和视音频数字基础 |
2.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
2.1.1 非线性编辑的诞生背景 |
2.1.2 传统的线性编辑 |
2.1.3 非线性编辑 |
2.1.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
2.1.5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 |
2.2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和音频数字技术 |
2.2.1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编码格式 |
2.2.2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接口 |
2.2.3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文件格式 |
2.2.4 非线性编辑的音频编码技术 |
2.2.5 非线性编辑中的音频接口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 |
3.1 前期规划 |
3.1.1 工程系统规划 |
3.1.2 工程基础和功能 |
3.1.3 工程技术规划 |
3.2 一体化网络的结构和流程 |
3.2.1 播出子网络 |
3.2.2 制作子网络 |
3.2.3 文稿子网络 |
3.2.4 网络的设备和参数 |
3.2.5 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 |
3.2.6 非线性编辑日常应用的一个实例 |
3.3 网络的远程扩展 |
3.3.1 镇站远程网 |
3.3.2 镇站的子采编系统 |
3.3.3 网络总体结构示意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使用和管理 |
4.1 如何突出项目的特色 |
4.1.1 播出形式的选择 |
4.1.2 拓展网络功能 |
4.2 使用技巧总结 |
4.2.1 视频格式的转换方法 |
4.2.2 设备配搭 |
4.2.3 服务器的管理 |
4.2.4 素材的管理 |
4.3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维护 |
4.3.1 人员管理 |
4.3.2 技术管理 |
4.4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缺点 |
4.4.1 优点 |
4.4.2 需要改进的方面 |
4.4.3 今后设备选型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缩写与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 2 非线性编辑系统术语解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5)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1 编辑系统的定义及其分类 |
2.1.1 线性编辑系统 |
2.1.2 非线性编辑系统 |
2.1.3 混合编辑系统 |
2.2 非线性编辑制作特点 |
2.3 非线性编辑技术 |
2.3.1 基于板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
2.3.2 基于CPU+GPU+I/O构架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
2.4 磁盘阵列技术分析 |
第三章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计 |
3.1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需求分析 |
3.2 互联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总体方案 |
3.2.1 系统整体设计规划 |
3.2.2 互联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结构 |
3.3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模块设计 |
3.3.1 服务器管理系统 |
3.3.2 节目制作系统 |
3.3.3 网络管理系统 |
3.3.4 网络存储系统 |
3.4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中PR插件的设计 |
3.4.1 PREMIERE编辑软件 |
3.4.2 PR插件的开发 |
3.4.3 采集程序实现 |
3.5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窗体的实现 |
第四章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分析 |
4.1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测试 |
4.1.1 视频质量测试 |
4.1.2 中心存储系统测试 |
4.2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化 |
4.2.1 文件拷贝解决方案 |
4.2.2 存储磁盘空间自动清理 |
4.2.3 非线性编辑中数字视频压缩方法 |
4.3 网络系统的管理 |
4.4 工作站及任务管理 |
4.5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安全性分析 |
4.5.1 网络结构的安全性 |
4.5.2 服务器的安全性 |
4.5.3 存储系统的安全性 |
4.5.4 用户权限管理的安全性 |
4.6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运行保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线性编辑的概念 |
1.3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
1.4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概念 |
1.5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1.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6.2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相关技术研究 |
2.1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
2.1.1 ITU-R601 编码方案 |
2.1.2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数据压缩的重要性 |
2.1.3 Motion JPEG 格式的压缩方法 |
2.1.4 DV 格式的压缩方法 |
2.1.5 MPEG-2 格式的压缩方法 |
2.1.6 视频压缩的评价准则 |
2.2 非线性编辑技术 |
2.2.1 基于板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
2.2.2 基于CPU+GPU+I/O 构架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
2.2.3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选择 |
2.3 RAID 磁盘阵列技术 |
2.3.1 RAID 技术原理 |
2.3.2 RAID 的等级 |
2.3.3 RAID 等级的选择 |
2.4 网络存储技术 |
2.4.1 DAS 技术 |
2.4.2 NAS 技术 |
2.4.3 SAN 技术 |
2.4.4 网络存储结构的比较 |
第三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非线性编辑系统工作流程 |
3.1.2 总体需求概述 |
3.1.3 总体需求分析 |
3.1.4 项目设计原则 |
3.2 总体设计方案 |
3.2.1 网络结构图 |
3.2.2 网络基本功能概述 |
3.2.3 系统架构 |
3.2.4 素材压缩格式 |
3.2.5 网络性能分析 |
3.3 系统模块设计 |
3.3.1 服务器管理系统 |
3.3.2 节目制作系统 |
3.3.3 网络管理系统 |
3.3.4 网络存储系统 |
3.4 系统运行保障计划 |
3.4.1 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
3.4.2 系统故障处理流程 |
3.4.3 维护注意事项 |
3.5 非线性编辑网络应急预案 |
3.5.1 编制目的 |
3.5.2 应急范围 |
3.5.3 应急预案 |
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测试 |
4.1 视频质量测试 |
4.2 网络带宽测试 |
4.3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工作回顾 |
5.2 效益分析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网络化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建设原则 |
2 系统设计 |
2.1 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硬件 |
2.2 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 |
2.2.1 非线性编辑软件 |
2.2.2 多媒体制作软件 |
2.2.3 网络管理软件 |
3 系统应用 |
3.1 非线性编辑课堂教学 |
3.2 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 |
3.3 多媒体影视制作综合应用 |
4 系统的发展 |
4.1 电视节目制作从模拟向数字, 从标清向高清的发展 |
4.2 从固定编辑向移动编辑, 从近距离编辑向远距离编辑的发展 |
4.3 从数字电视制作到数字电影、数字影视制作的发展 |
4.4 向全数字化、无介质交换和制播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
5 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
5.1 采用CPU+GPU技术取代非线性编辑板卡好处多 |
5.2 采用外置接口盒方式, 方便实验教学使用 |
5.3 采用Avid Liquid Pro软件, 适合教学应用 |
5.4 利用校园网的环境, 构造影视制作实验大平台 |
6 结语 |
(8)数字电视非线性编辑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非线性编辑基础 |
1.3 视频压缩编码基础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软件与特技算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 |
2.3 非线性编辑特技算法研究 |
2.4 非线性编辑特技算法的硬件实时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压缩域视频的非线性编辑特技快速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现有的非压缩域视频快速淡入淡出切换算法 |
3.3 基于不同渐变切换策略的自适应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
3.4 非压缩域视频的快速非线性编辑系统 |
3.5 实验结果 |
3.6 小结 |
第四章 非压缩域视频的非线性编辑特技编码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非压缩域视频的非线性编辑特技编码策略 |
4.3 实验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压缩域视频的非线性编辑特技快速算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压缩域图像的处理算法 |
5.3 压缩域视频的运动补偿算法(MC-DCT) |
5.4 MPEG-2 压缩域的镜像特技算法及其实现 |
5.5 MPEG-2 压缩域的图像渐变特技算法及其实现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设计与建设 ——若干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论文背景 |
1.2 立题原因 |
1.3 研究方法 |
2. 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的发展近况 |
2.1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 |
2.1.1 什么是非线性编辑技术? |
2.1.2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情况 |
2.2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的推广情况 |
2.2.1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的开设 |
2.2.2 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 |
2.3 本文约定 |
3. 若干关键问题的提出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2 提出关键问题 |
3.2.1 关键问题一:选择非线性编辑视音频压缩编码格式 |
3.2.2 关键问题二:构建非线性编辑网络 |
3.2.3 关键问题三:配置实验终端设备 |
3.2.4 关键问题四:如何管理实验机 |
3.2.5 关键问题五:优化教学环境,便于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
4. 关键问题的解决 |
4.1 关键问题一的解决:确定非线性编辑视音频压缩编码格式 |
4.1.1 主流的非线性编辑压缩编码格式 |
4.1.2 压缩技术水平比较 |
4.1.2.1 压缩能力 |
4.1.2.2 压缩质量 |
4.1.2.3 压缩效率(速度) |
4.1.3 压缩编码格式的通用性 |
4.1.4 对设备成本的影响 |
4.1.5 非线性编辑压缩编码格式的确定 |
4.2 关键问题二的解决:设计非线性编辑网络方案 |
4.2.1 计算机通讯网络方案分析 |
4.2.2 存储网络方案分析 |
4.2.3 网络方案总体设计 |
4.3 关键问题三的解决:配置实验终端设备 |
4.3.1 有卡编辑机的比例 |
4.3.2 配置实验计算机 |
4.3.3 配置非线性编辑板卡 |
4.3.4 配置外围设备 |
4.3.5 总体方案设计 |
4.4 关键问题四的解决:实验机的管理 |
4.4.1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
4.4.2 计算机硬件防范 |
4.4.3 操作系统 |
4.4.4 网络“活动目录”和组策略管理 |
4.4.5 系统注册表 |
4.4.6 Server/Client 软件 |
4.5 关键问题五的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环境 |
4.5.1 场地面积和布局 |
4.5.2 场地环境 |
4.5.3 网络环境 |
5. 结果分析 |
5.1 样本实验机房方案实践结果分析 |
5.1.1 方案费用 |
5.1.2 方案实施效果 |
5.1.3 方案不足 |
5.2 推荐方案分析 |
5.2.1 方案经费预算 |
5.2.2 方案效果预测 |
5.3 总结 |
6. 致谢 |
7. 参考资料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四、如何选择非线性编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抖音APP的中职《非线性编辑》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D]. 张广宇.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D]. 刘项. 吉林大学, 2016(09)
- [3]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刘阳梓.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5)
-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D]. 吕卓亨.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D]. 胡宇. 复旦大学, 2010(03)
- [6]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研究与实现[D]. 张健.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7]网络化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黄劲,张新楠,刘树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2)
- [8]数字电视非线性编辑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倪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9]非线性编辑技术——变革与创新[J]. 马小强. 中国电化教育, 2006(06)
- [10]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机房设计与建设 ——若干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D]. 陈双寅. 上海师范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