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殷保合[1](2013)在《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小浪底工程复杂的地形地质、特殊的水沙条件、严格的运用要求,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坝工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针对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提出了"合理拦排、综合兴利"的规划理念。采用隧洞泄洪为主、进水口集中布置的枢纽总布置方案解决了进口泥沙淤堵问题;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技术成功改建泄洪洞,为大型导流洞重复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技术思路;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系统性地创新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取得了质量优良、工期提前、投资节约的巨大成绩,为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树立了成功典范。小浪底工程初期运行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着效益,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殷保合[2](2012)在《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小浪底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开发任务"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km、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距入海口近900km。控制黄河流域而积69.4万km2.占流域面积的92.3%,控制黄河径流量的91.2%、输沙量的100%,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2012)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创新了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泥沙设计理论,形成一整套多泥沙河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技术和方法;首创天然铺盖作为坝基辅助防渗措施的高土石坝坝工设计技术,将堆石坝设计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单薄山体内建造规模宏大和数量众多的地下洞室群,成功解决了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洞室开挖支护、隧洞新型结构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创造性地采用多项新技术,解决了高速含沙水流水工流道和水轮机抗磨蚀问题;金属结构在闸门荷载、水头、轮压等多方面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成果,丰富了多沙河流水利工程关键技术处理经验,为水利水电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林秀山,景来红[4](2010)在《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设计施工难度大,许多课题极具挑战性。工程设计者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技术成果。小浪底工程使我国多泥沙河流复杂条件下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世界坝工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李红全,罗斌,蔡路,崔旭东[5](2008)在《筒阀在小浪底水电厂的运行分析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减小高泥沙含量水流对水轮机导叶的磨蚀采用了筒阀,本文从筒阀的概况、筒阀液压控制系统原理,机组投产11年来筒阀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优化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刘博[6](2008)在《水轮机筒阀液压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水轮机筒阀液压控制系统是筒阀的关键控制设备。筒阀直径大、自身很重,启闭时需多只接力器共同作用。如何保证接力器运行速度和位置同步,以及根据其位移调节运行速度是整个筒阀液压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实现水轮机筒阀的同步提升为目的,受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委托,根据水轮机筒阀的启闭特性,对筒阀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该装备各项功能、达到了预期性能指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筒阀的作用和结构特征。筒阀主要由筒体、操作机构和同步机构三部分组成。筒体是实现水轮机进口阀门功能的实体;液压马达和接力器液压缸是筒阀启闭的两种执行机构;不同的执行机构设计相应的同步机构。(2)采取以液压-机械同步和电气同步相结合的先进控制方式,保证筒阀运行过程六只接力器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针对筒阀的工作特性,分模块设计了液压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筒阀液压控制系统基本上由泵站-压力油罐系统、同步回路、平衡回路和速度调节回路组成。为筒阀集成式液压系统设计液压集成块。(3)对筒阀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筒阀工况特征、确定接力器的负载大小;对液压系统各项参数进行计算;以此为依据选取液压系统所需的液压缸、泵、电机、控制阀、液压马达以及辅助元件;验证液压系统的性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4)提出了一种用Gambit建立由蜗壳、固定导叶、筒阀、活动导叶、转轮和尾水管组成的水轮机全流道模型,并用Fluent软件仿真模拟筒阀动水关闭过程的研究方法。利用仿真手段预测筒阀动水关闭过程中各过流部件流体的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并得到水流对关闭过程中的筒阀产生的液动下拉力。
陈怡勇[7](2003)在《小浪底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文中研究说明水轮发电机组是全厂的核心设备,它能否长期可靠地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全厂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于小浪底电站特殊的水质条件,水轮机的泥沙磨损问题对小浪底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另外,小浪底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的期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其中转轮裂纹问题比较严重,对小浪底电站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影响小浪底电站稳定运行的泥沙磨损问题和转轮裂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它影响机组稳定运行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对小浪底电站水轮机泥沙磨损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小浪底机组的参数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电站采用较低水平的参数,可以提高水轮机抗泥沙磨损性能。 2、对小浪底水轮发电机组的筒阀结构及功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对于多泥沙河流上的水电站,尤其是在电网中担任调峰和备用任务的电站,采用筒阀具有明显的优势。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通过对模型验收试验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除部分工况点的压力脉动值外,模型转轮的各项性能满足合同要求。 4、对小浪底电站的稳定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运行中出现的转轮裂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现场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符合小浪底实际情况的处理措施。真机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林秀山[8](2002)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点》文中指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工程因复杂的自然条件及严格的运用要求,面临工程泥沙、高速水流、洞室群稳定、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及移民安置等极强挑战性课题。通过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并总结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特点,即:①合理拦排,综合利用;②集中流道,互相保护,保持进口冲刷漏斗;③采用多级孔板消能解决高速水流问题;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电站汛期发电问题;⑤选择适应黄河特点的带内铺盖的斜心墙堆石坝。
许义群[9](2001)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文中指出筒形阀具有尺寸大、刚度差、制造及安装要求高等特点。文章总结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筒形阀的安装工艺、安装重点及难点 ,以及对筒形阀安装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 ,并对筒阀的结构提出了改进意见。
王胜军[10](2001)在《小浪底水电站的特殊进水阀门——筒形阀》文中研究指明筒形阀作为水轮机的特殊进水阀门 ,目前在国内仅有漫湾、小浪底和大朝山电站采用。文章就小浪底水电站设置筒形阀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工程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并根据小浪底水电站的工程特点 ,简介了筒形阀的筒体结构、密封型式及操作机构等。
二、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工程效益 |
2.1 防洪作用突出 |
2.2 减淤效果明显 |
2.3 供水保障有力 |
2.4 生态效益突出 |
2.5 水电优势显着 |
3 重大技术创新 |
3.1 创新性地提出了“合理拦排、综合兴利”的规划理念 |
3.2 科学性地采用隧洞泄洪为主、进水口集中布置的枢纽布置方案 |
3.3 合理性地采用天然淤积铺盖作为大坝辅助防渗体系 |
3.4 经济性地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技术成功改建泄洪洞 |
3.5 针对性地解决了汛期发电问题 |
3.6 突破性地解决了金属结构技术难题 |
3.7 创造性地采用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施工技术 |
3.8 系统性地创新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
4 结 语 |
(5)筒阀在小浪底水电厂的运行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浪底水利枢纽概述 |
2. 筒形阀概述 |
3. 筒阀液压控制系统 |
3.1 同步方式: |
3.3 发卡处理 |
3.4 稳压措施 |
3.5 其它功能 |
4. 筒阀的运行情况 |
5.筒阀运行中的问题 |
6. 筒阀运行的优化 |
(6)水轮机筒阀液压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水轮机筒阀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水轮机筒阀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水轮机筒阀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水轮机筒阀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4 筒阀动水关闭水轮机全流道流场模拟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筒阀总体结构 |
2.1 引言 |
2.2 筒体介绍 |
2.2.1 筒体设计与制造 |
2.2.2 筒体密封 |
2.2.3 筒体导向块和导向板 |
2.2.4 筒体下端面倾斜角 |
2.3 操作机构和同步机构 |
2.4 筒阀的安装及优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筒阀液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1 引言 |
3.2 液压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
3.2.1 设计依据 |
3.2.2 设计原则 |
3.3 液压基本回路设计 |
3.3.1 同步回路设计 |
3.3.2 平衡回路设计 |
3.3.3 速度调节回路设计 |
3.3.4 控制回路设计 |
3.4 电液同步控制系统原理 |
3.5 泵站-压力油罐系统设计 |
3.6 集成阀块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控制系统参数计算 |
4.1 引言 |
4.2 工况分析 |
4.2.1 运动分析 |
4.2.2 负载分析 |
4.3 初步确定液压系统参数 |
4.3.1 初选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
4.3.2 执行元件的选择 |
4.3.3 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参数 |
4.3.4 接力器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计算及绘制工况图 |
4.4 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
4.4.1 接力器的计算和选择 |
4.4.2 液压泵和电动机的计算和选择 |
4.4.3 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
4.4.4 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
4.5 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
4.5.1 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
4.5.2 系统效率验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筒阀动水关闭水轮机全流道流场模拟 |
5.1 引言 |
5.2 计算方法 |
5.2.1 控制方程 |
5.2.2 计算控制域的选择 |
5.2.3 网格划分和滑动网格技术 |
5.2.4 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 |
5.2.5 湍流模型的选取 |
5.2.6 离散格式的选择 |
5.2.7 边界条件的给定 |
5.3 计算工况的选择 |
5.4 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 |
5.4.1 水轮机流量与筒阀关闭度的关系 |
5.4.2 蜗壳和导叶区流动分析 |
5.4.3 筒阀下拉力分析 |
5.4.4 水头损失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小浪底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的意义 |
1.1.1 小浪底电站简介 |
1.1.2 分析小浪底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的必要性 |
1.2 影响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
1.2.1 水力因素 |
1.2.2 机械因素 |
1.2.3 电气因素 |
1.2.4 泥沙磨损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机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2 转轮裂纹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3 泥沙磨损问题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2 小浪底泥沙磨损防护措施的研究 |
2.1 小浪底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条件 |
2.2 小浪底的水工布置 |
2.2.1 多泥沙河流上发电洞和排沙洞进口的布置原则 |
2.2.2 小浪底电站发电洞和排沙洞进口的布置 |
2.3 小浪底水轮机的参数选择 |
2.3.1 转速 |
2.3.2 工作水头 |
2.3.3 空化系数 |
2.4 结构优化措施 |
2.4.1 转轮出口直径选择 |
2.4.2 导叶高度和分布圆直径选择 |
2.4.3 小浪底的筒阀结构 |
2.4.4 取消上冠减压孔 |
2.5 制造加工方面的措施 |
2.6 抗磨防护涂层的应用 |
2.7 检修措施 |
2.8 小结 |
3 模型验收试验分析 |
3.1 试验装置及试验内容 |
3.1.1 试验装置 |
3.1.2 试验内容 |
3.2 试验结果 |
3.2.1 能量试验结果 |
3.2.2 空蚀试验结果 |
3.2.3 飞逸转速试验结果 |
3.2.4 压力脉动试验结果 |
3.2.5 轴向水推力试验结果 |
3.2.6 导叶水力矩试验结果 |
3.2.7 补气试验结果 |
3.2.8 蜗壳压差与流量关系曲线试验结果 |
3.3 模型转轮性能分析 |
3.3.1 模型试验成果与合同要求的对比结果 |
3.3.2 成果分析及性能评价 |
3.4 小结 |
4 机组稳定运行分析及防护措施研究 |
4.1 转轮叶片裂纹问题 |
4.1.1 现场测试 |
4.1.2 破坏原因分析 |
4.1.3 处理措施 |
4.2 其它异常现象 |
4.2.1 调速环跳动 |
4.2.2 大轴补气管联接螺丝断裂 |
4.2.3 部分部件抗磨涂层剥落 |
4.2.4 联轴螺栓锈蚀 |
4.2.5 发电机风闸发卡 |
4.3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小浪底地下厂房筒阀结构特点 |
3 筒阀安装 |
3.1 座环及顶盖支撑环加工 |
3.2 筒阀体组装焊接 |
3.2.1 筒阀组合 |
3.2.2 筒阀调整 |
3.2.3 简阀焊接 |
3.2.4 后 热 |
3.2.5 打 磨 |
3.2.6 无损检测 (NDE) |
3.3 筒阀预装 |
3.4 筒阀正式安装 |
3.4.1 导板安装 |
3.4.2 筒阀吊装 |
3.4.3 顶盖吊装及筒阀接力器安装 |
3.4.4 筒阀与筒阀接力器连接 (见图7) |
3.4.5 筒阀上密封安装 |
3.4.6 筒阀下密封安装 |
3.4.7 筒阀调整 |
3.4.8 顶盖上5个人孔封堵 |
4 筒阀静水试验及运行 |
4.1 筒阀静水试验的前提 |
4.2 筒阀静水开启 |
4.3 筒阀性能试验 |
5 筒阀安装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
5.1 安装中出现的问题 |
(1) 筒阀的刚度问题: |
(2) 筒阀与接力器之间的连接螺杆问题: |
5.2 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
6 结 语 |
(10)小浪底水电站的特殊进水阀门——筒形阀(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浪底水电站设置筒形阀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1.1 可行性 |
1.2 必要性 |
2 筒形阀的结构 |
2.1 阀 体 |
2.2 操作机构 |
四、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J]. 殷保合. 水利水电技术, 2013(01)
- [2]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A]. 殷保合. 中国水利学会2012学术年会特邀报告汇编, 2012
- [3]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A].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1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2
- [4]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J]. 林秀山,景来红. 中国水利, 2010(20)
- [5]筒阀在小浪底水电厂的运行分析及优化[J]. 李红全,罗斌,蔡路,崔旭东. 中国科技财富, 2008(12)
- [6]水轮机筒阀液压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刘博. 天津大学, 2008(07)
- [7]小浪底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D]. 陈怡勇. 西安理工大学, 2003(03)
- [8]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点[J]. 林秀山. 水利规划设计, 2002(01)
- [9]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水轮机筒形阀的安装[J]. 许义群. 云南水力发电, 2001(S1)
- [10]小浪底水电站的特殊进水阀门——筒形阀[J]. 王胜军. 云南水力发电,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