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床矿石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贵山,邱红信,彭仁,孟乾坤,温汉捷,李石磊[1](2021)在《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标型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 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 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岳军[2](2019)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厚层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研究 ——以白马层状岩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分布的大型-超大型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中发育有众多Fe-Ti-(V)氧化物矿床,白马层状岩体是其中典型的镁铁质层状岩体,岩体自底向上可分为两个岩相带,其中钛铁氧化物矿石主要产出于下部岩相带。岩体中同钛铁氧化物伴生有大量角闪石、斜长石和金云母,它们是可以约束钛铁氧化物结晶条件的典型矿物。矿物穿插关系指示钛铁氧化物的形成早于角闪石和金云母,二者均可约束钛铁氧化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而斜长石则可用作熔体Fe含量变化的指示剂。计算结果显示,白马岩体堆晶角闪石结晶温度介于1020-1100℃之间,压力介于220-450MPa之间,氧逸度介于NNO-0.4到NNO(10)0.4之间,结合矿物生成顺序,认为白马岩体钛铁氧化物结晶温度>1100℃,氧逸度>NNO+0.4,白马岩体成矿岩浆房侵位深度<14km。斜长石Fe含量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结合Fe在斜长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斜长石核部和边部结晶时对应熔体TFeO含量分别为TFeO<17.8wt.%和TFeO<13.9wt.%,指示无高度富Fe(TFeO>20wt.%)熔体的出现,属典型拉斑玄武质熔体。岩体下部岩相带两层钛铁氧化物矿层之间自下而上,全岩SiO2、TFeO、TiO2和斜长石An值、斜长石TFeO含量随深度呈现3次周期性变化,指示可能存在三期岩浆补充,斜长石An值和TFeO含量的同步变化,指示每一期岩浆补给过程均无Fe的富集,而是钛铁氧化物作为首晶相并发生分离,驱使残余熔体向着贫Fe方向演化,即补给岩浆为高度富Fe岩浆。白马岩体下部岩相带上部角闪辉长岩的出现是岩浆富水的表现,结合岩浆体系成分变化,认为最后一期岩浆补给相比前两期较为富水。因此,我们认为白马岩体下部岩相带两层钛铁氧化物矿层和其间岩体的形成共经历了3期岩浆补给,这种多期次富Fe岩浆的不断补给导致了白马岩体钛铁氧化物矿层的形成。
李玥[3](2017)在《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攀西地区是我国岩浆型铁矿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产地,该地区赋矿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重要组成,对研究矿床成因和地球深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选取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攀枝花矿床和红格矿床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矿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攀西地区的红格和攀枝花岩体发育典型的岩相分带韵律,岩体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辉石岩、和橄辉岩。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基性程度变化趋势等特征划分出多个岩相带,在岩相带内部又可见岩体呈暗色与浅色条带交替出现,组成岩石中的主要矿物(钛磁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普通辉石、斜长石、橄榄石、磷灰石、角闪石等)在相对含量、共生组合类型,组构特征、化学组成等矿物学特征及地化特征也呈现出韵律变化。岩相带的出现指示岩浆的多期次活动,岩相带中的韵律特征又进一步指示了岩浆结晶顺序,钒钛磁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暗示成矿物质起源于峨眉山地幔柱,通过对比岩相带中不同类型岩石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可发现Fe、Ti、V等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分布规律也显示出与组成矿物变化相似的演变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岩浆成因的钒钛磁铁矿矿床集中分布以高钛玄武岩为主的火成岩岩内带,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仅较集中地分布在火成岩省的内带,同时还出现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南部和北部边缘),说明其空间选择性不强,推测在内带与低钛玄武岩浆有关,在外带则可能与高钛玄武岩浆有关。钒钛磁铁矿床和多数岩浆硫化物矿床发生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内带反映出大量连续的玄武岩浆供给对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的成矿作用与地幔柱动力学过程密切。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床是由原始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使得残余岩浆形成富铁钛的镁铁质岩浆,当进入浅部时,铁钛氧化物和橄榄石、斜长石成为液相线矿物,经重力分选在中下部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层,残余岩浆固结成岩;沿着岩浆房底部,多期次新岩浆上侵补给形成有规律的韵律层。由此可知,矿物的种类、产状、共生组合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演岩浆成矿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通过对不同赋矿岩体的对比,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的成因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杨建平[4](2017)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元素镓钴镍的富集规律》文中研究表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石有着丰富的有益元素,其中铁、钒、钛被开发利用,其他的稀有分散元素镓、铌、锗、钪以及伴生元素钴、镍、铂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却没有被有效的利用。论文以《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稀散元素概况研究》综合研究项目为依托,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朱家包包矿段为例,详细分析了该矿段中岩矿石组构、矿物成分和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将攀枝花层状岩体分成不同岩相带,分析不同相带镓钴镍的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重点对不同岩相带的镓、钴、镍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相关性和聚类性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与镓钴镍具有相关性的元素。进而对攀枝花不同岩相带中的镓、钴、镍的富集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探讨。综合得出以下的结论:(1)攀枝花层状岩体中不同岩(矿)石的镓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辉石岩、斜长岩、辉长岩、磁铁矿石;钴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斜长岩、辉长岩、辉石岩、磁铁矿石。钴在斜长岩中含量低,明显低于其它几类岩石,主要富集在块状磁铁岩中;镍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斜长岩、辉石岩、辉长岩、磁铁矿石,可以看出镍主要富集在块状磁铁矿石中。(2)不同岩相带镓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边缘带—上部岩相带—下部岩相带—底部含矿带;不同岩相带钴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边缘带—上部岩相带—下部岩相带—在底部含矿带;不同岩相带镍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下部岩相带—边缘带—上部岩相带—底部含矿带。(3)在攀枝花矿区岩石中,镓与钛、铁、钴、锌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与硅负相关性显着;钴与钛、铁、镓、钒、锌元素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与硅、锶负相关性显着;镍与镁、铬、锌等元素呈现出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铝等元素的负相关性显着;镓钴镍与稀土元素之间无明显的关系。在磁铁矿中,镓与钪、钛负相关性好,镓与铁正相关性好。(4)综合表明由底部向顶部,随着岩浆由超基性向基性演化的过程中,SiO2含量的增加,以及TiO2等的减少,镓总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攀枝花地区,镓最富集的矿区为攀枝花矿区,镓富集岩石类型为富含磁铁矿的辉长岩,铁含量越高,越富集镓,富集矿石为磁铁矿石。攀钢选矿过程中,镓主要进入铁精矿。综合来看,在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镓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Co与Ni主要富集在硫化物相和磁铁矿中,在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时,也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郭晓宏[5](2017)在《会理县秀水河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秀水河钒钛磁铁矿床位于红格矿田南东段,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矿石特征进行了叙述,重点研究了岩(矿)体韵律特征,初步总结成矿规律。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秀水河含矿岩体属弱碱—碱质、贫钙—亚钙、低铝质的铁质、铁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红格岩体极其相似;其在成岩期与红格岩体属同一大岩体,后期构造破坏和岩浆裹切分割使其与母体分离,形成现在相对独立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秀水河岩体的形成时代稍早于峨眉山玄武岩,但二者均属晚二叠世产物,可能是岩浆演化中同源异相的产物。成矿物质来源应该是幔源富含Fe、Ti的玄武岩浆。岩体的每个含矿层从底部到顶部,矿石结构呈现出粒状镶嵌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嵌晶结构—填隙结构的总体趋势,构造总体为致密块状—浸染状的趋势,二者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矿物成分上,铁钛氧化物、磁黄铁矿及橄榄石含量逐渐减少,而黄铁矿及长石、辉石则逐渐增多;矿石化学成分与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之间存在一致的韵律性变化特征;而且钒钛磁铁矿体主要富集在每个含矿层的中下部。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矿石中铁钛氧化物比脉石矿物先结晶,而稀疏、星散浸染状矿石中硅酸盐矿物先结晶,因此不能将矿床简单的划为早期或晚期岩浆矿床。秀水河钒钛磁铁矿由岩浆多旋回、多期次脉动侵入形成,既存在深源分异,又存在就地结晶分异,应属多成因复成矿床。攀西地区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碱性岩构成“三位一体”,三者共生是找矿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需重视韵律特征良好的辉长岩—辉石岩—橄辉岩组合及碳酸盐出露地区,配合物化探手段,开展找矿工作。
赵亚莉,刘浩滢,厉子龙,邹思远,孙浩伟,励音骐,杨树锋,陈汉林,成军[6](2016)在《多元统计分析在塔里木瓦吉里塔格钒钛磁铁矿床多元素相关性及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塔里木巴楚县瓦吉里塔格地区出露有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该矿区露头和大量钻孔岩心样品中Fe-Ti-V元素和部分主量元素数据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相关性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各元素间的相关系数,Fe、Ti、V 3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Fe、Ti和V之间均呈正相关,成矿元素与造岩元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建立伴生钒元素与铁和钛元素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V=-4.984+0.360Fe+0.984Ti,由Fe和Ti元素质量分数可以估算伴生组分V的质量分数.利用Matlab软件的可视化功能,绘制了Fe-Ti-V元素质量分数的三维立体图,建立空间模型,发现Fe2O3T、TiO2和V2O5品位较高的位置相对一致,均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中间一带,富集在辉石岩中.该空间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识别矿体和非矿体的分布范围和富集趋势,并进行成矿预测.此项研究对钒元素含量的精确估算和矿藏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何益[7](2016)在《攀枝花层状岩体钪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文中认为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重要的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基地之一,矿石储量占我国铁矿石总储量的15%左右。主要矿区有攀枝花、红格、太和和白马四大矿床,都为大型或特大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元素除铁、钒、钛外,同时还伴生有丰富的稀有分散元素(简称稀散元素)钪、镓、铌、锗以及钴、镍、铂族元素(PGE:锇、铱、钌、铑、铂、钯)等。目前铁、钒、钛已基本得到了利用,而具有很高利用经济价值的钪(Sc)、镓(Ga)、锗(Ge)、铟(In)、镉(Cd)等分散金属以及铌(Nb)、钽(Ta)等稀有金属和锇(Os)、铱(Ir)、钌(Ru)、铑(Rh)、铂(Pt)、钯(Pd)等贵金属却没有有效利用,作为废物排放到各尾矿中,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本论文依托导师负责的“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稀散元素概况研究”项目,对攀枝花层状岩体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取样,共采集49件样品。并对所取得的样品进行ICP-MS分析,取得共计48个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对攀枝花层状岩体整体及不同岩相带中钪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攀枝花层状岩体中钪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攀枝花层状岩体中,钪的含量由底部向顶部出现符合攀枝花层状岩体韵律层的韵律变化,即钪都相对富集在各韵律层的底部;(2)攀枝花层状岩体中不同类型的岩石中钪的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斜长岩(平均值4.949μg/g)、辉长岩(平均值20.723μg/g)、橄榄辉长岩(平均值20.868μg/g)、橄榄辉石岩(平均值47.340μg/g)。可见钪在辉长岩和橄榄辉长岩中的含量差别不大,而在橄榄辉石岩中钪的含量几乎是辉长岩、橄榄辉长岩中的两倍;(3)攀枝花层状岩体中的钪含量,在随着攀枝花层状岩体由基性向酸性演化的过程中,随Si O2含量的增加,以及镁等元素的减少,也总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在局部也出现了变化,即在上部浅色层状辉长岩的底部出现了钪含量的最大值;(4)攀枝花层状岩体中的铁矿石中钪的含量平均值为21.173μg/g。在上部浅色层状辉长岩矿石中钪含量平均值为26.869μg/g,在下部暗色层状辉长岩中含量平均值为25.613μg/g,在底部含矿带中含量平均值为24.922μg/g。能够看出在矿石中钪含量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加;(5)攀枝花层状岩体中的钪与铁、钒、钛、锰、钴等元素的关系较为密切,正相关性较好;钪与硅、铝、钠等元素的负相关性较好;钪与稀土元素不存在相关性。
荆德龙[8](2016)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火山岩型铁矿资源量巨大,并且常常形成富铁矿床,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矿床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对火山岩型铁矿床的研究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而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勘查、研究工作的开展,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相继发现和重新评价了包括智博、查岗诺尔、松湖等一系列大-中型海相火山岩型富铁矿床,使该带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大型富铁成矿带之一。同时,该带也成为研究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的理想研究对象,针对这些铁矿床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提高我国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该成矿带乃至整个西天山地区火山岩型铁矿的找矿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迄今为止,研究区铁矿床成因机制的研究程度较低,成矿动力学背景仍存在争议,整个成矿带成作用与成矿规律亟待总结。据此,本文选取成矿带内松湖、尼新塔格和敦德三个典型铁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铁矿床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赋矿火山岩岩石成因,探讨了铁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俯冲带岩浆作用与铁成矿物质的富集机制,探讨西天山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总结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型,为该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阿吾拉勒成矿带位于伊犁地块东北缘,成矿带内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预须开普台、松湖、尼新塔格、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和备战7个大-中型铁矿床,以及若干小型铁矿床(点)。结合遥感地质解译与地球物理资料,在成矿带内圈定多个破火山口构造,各矿区均见火山集块岩出露,确定成矿带内各铁矿床除预须开普台(式可布台)铁矿外均赋存于破火山口内,铁矿化受火山机构的控制。预须开普台赤铁矿床亦受火山斜坡及火山机构旁沉积洼地控制。成矿带内7个典型铁矿床中,除预须开普台铁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外,其余6个铁矿床均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层中。智博铁矿区矿体顶板紫红色安山岩的年龄为321.6±2.4Ma,敦德铁矿区Fe12号矿体顶部的灰绿色安山岩年龄为320.6±2.4Ma,备战铁矿区采坑内玄武安山岩的年龄为尼新塔格铁矿区顶板灰绿色安山岩年龄为340.3±7Ma,松湖铁矿区矿体底板灰绿色安山岩年龄为343.2±2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成岩、成矿时代集中于320Ma左右,热液成矿作用稍晚,集中于310 Ma316Ma。而成矿带西段,大规模磁铁矿化作用伴随火山作用发生,其时代集中于343 Ma340Ma左右。石炭纪期间北天山洋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阿吾拉勒成矿带所处的伊犁地块东北缘即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该区铁矿床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成矿条件。岩石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内矿石与围岩具有同源性,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松湖和查岗诺尔铁矿床成矿母岩浆为安山质岩浆,其源区为岛弧型地壳(岩浆弧地壳)根部。智博、敦德、备战以及尼新塔格4个铁矿床成矿母岩浆则为玄武质岩浆,其源区为俯冲板片之上受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随着北天山洋不断向南俯冲,岩浆源区遭受流体交代程度增强而更加富铁,晚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更具有形成大型铁矿床的潜力。各矿区磁铁矿明显分为两类:一类磁铁矿包裹体爆裂温度较高,介于424℃520℃,与攀枝花地区岩浆结晶成因钒钛磁铁矿相似(410℃560℃),指示其为岩(矿)浆成因;另一类磁铁矿包裹体爆裂温度较低,介于343℃480℃,与平川地区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磁铁矿相似(365℃438℃),指示其具有岩浆热液成因特征。磁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成矿作用以矿(岩)浆成矿作用为主(富Ti、V、Ga,低Mg、Mn),晚期热液成矿作用逐渐增强而使得部分磁铁矿具有热液成因特征(富Al、Mg、Mn,低Ti、V)。磁铁矿的形成受到岩浆作用的控制。阿吾拉勒成矿带内铁矿床的形成与海相火山作用关系密切,均经历了富铁矿(岩)浆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富铁母岩浆喷溢成矿、矿浆熔离成矿、隐爆热液成矿和热液充填-交代成矿四个阶段。其中尼新塔格铁矿以矿浆成矿作用为主,而敦德与松湖铁矿晚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改造作用明显。三个铁矿床在成因类型上均属于海相火山岩型矿浆-热液复合成因磁铁矿床。阿吾拉勒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受石炭系中基性火山岩地层及破火山口构造双重控制,成矿母岩浆的强烈分异演化是导致氧化物熔离的基本因素,而火山机构既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综合性成矿条件也是矿床赋存的场所。西天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地层广泛分布,且火山机构发育,具有巨大的火山岩型铁矿找矿潜力。在今后应注意综合利用地、物、化、遥多种勘查手段,围绕火山机构开展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此外,本区亦具有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矿床以及玢岩型铁矿找矿潜力。
庞博[9](2016)在《四川省红格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指出四川红格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峨眉大火成岩省的内带,是我国储量最大的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该矿床处于攀西铁矿带上,是所谓的“攀枝花式”铁矿床。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成因机理与成因类型意见不一。本文结合了以往研究成果,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岩矿体的空间形态、岩矿石矿物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红格矿床矿体空间形态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层状,其主要的形态有: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盆状、多盆状矿体以及沿岩浆通道产出的不规则状矿体。钒钛磁铁矿矿体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与岩体伴生产出的还有大量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正长岩和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和同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是同源异相的产物。矿体成因类型有深部铁质流体贯入型铁矿体、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型铁矿体和流体贯入型铁钴镍矿体。其中,贯入型的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结晶分异型的矿体与围岩呈渐变接触关系。矿石类型主要有:(橄榄)辉石岩型铁矿石,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橄榄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等;辉长岩型铁矿石,脉石矿物组合为辉长岩矿物组合,具辉长结构;块状富铁矿,脉石矿物为少量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硫化物等。矿床内的各类岩石的喷发或是侵位先后顺序为:微晶辉长岩、辉长玢岩、玄武岩→辉长岩、浸染型铁矿→橄榄辉石岩、辉石岩、块状铁矿→正长岩(脉)→辉绿岩脉、辉长玢岩脉→花岗岩。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结晶时间与普通角闪石相当,富铁矿体的铁钛氧化物在橄榄石和辉石之后结晶,并经常与普通角闪石密切共生;在铁矿化辉长岩中,铁钛氧化物一般是最晚结晶的矿物,与普通角闪石密切共生并穿插普通角闪石。在镁铁质岩石中,多数岩石样品显示出了高钛的特征。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反映了同源岩浆演化系列产物的特点。矿区辉长岩类Fe、Ti、V等成矿元素负异常与正异常并存是“攀枝花式”铁矿床的找矿标志,矿石中Co的演化趋势说明富铁矿与贫铁矿(铁质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岩浆演化环境。
王雪峰[10](2015)在《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铁矿资源刚性需求趋势不减,国内资源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利用国外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我国铁矿资源储量的四分之一,在缓解国内铁矿资源供需矛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钒钛磁铁矿资源具有品位低、共伴生元素多、难利用等特点,开展综合利用尤为重要,但如何评判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尽快转化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资源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内涵、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钒钛磁铁矿资源技术进步及供需关系等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在研究方法上,以产业经济学的SCP理论为依据,结合典型钒钛磁铁矿区综合利用实践,分析了矿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率水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效益(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以“驱动力—行为—效益”为核心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2.运用频率法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初始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简化指标,采用广义条件极小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3.效益评价是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三率”指标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对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三个典型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企业所做的远景规划,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上述三个矿区2011-2014年综合利用效益、行为、驱动力动态变化关系,采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潜力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可应用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方法的可应用性,实现了和矿政管理实践的有效衔接。
二、四川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床矿石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床矿石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标型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地质概况 |
1.1 区域地质特征 |
1.2 金属硫化物矿石特征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分析方法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Fe和S特征 |
3.2 δFe-δS特征 |
3.3 Co和Ni特征 |
3.4 S、Se和Te特征 |
3.5 主量、微量元素特征 |
3.6 成矿机制 |
4 结 语 |
(2)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厚层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研究 ——以白马层状岩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完成工作量 |
1.3 实验分析方法 |
1.3.1 全岩主微量元素 |
1.3.2 单矿物主量元素 |
第2章 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2 ELIP地质特征 |
2.3 白马铁矿床地质特征 |
2.3.1 围岩特征 |
2.3.2 构造特征 |
2.3.3 岩浆岩特征 |
2.3.4 矿体地质特征 |
第3章 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
3.1 岩相学特征 |
3.1.1 花岗岩脉 |
3.1.2 辉绿岩脉 |
3.1.3 堆晶岩 |
3.2 矿物学特征 |
3.2.1 单斜辉石 |
3.2.2 角闪石 |
3.2.3 金云母 |
3.2.4 磷灰石 |
3.2.5 斜长石 |
第4章 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
4.1 主量元素特征 |
4.2 微量元素特征 |
4.3 矿物主量元素特征 |
4.3.1 辉石 |
4.3.2 角闪石 |
4.3.3 斜长石 |
4.3.4 云母 |
第5章 讨论 |
5.1 金云母和角闪石成因探讨 |
5.2 角闪石结晶温压估算 |
5.3 氧逸度估算 |
5.4 熔体铁含量估算 |
5.5 白马岩体岩浆演化 |
5.6 下部岩相带成因探讨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3)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矿物成因指示研究现状 |
1.2.2 钒钛磁铁矿的矿物学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变质岩 |
第3章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
3.1 区域成矿特征概况 |
3.2 典型矿体地质特征 |
3.2.1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
3.2.2 红格钒钛磁铁矿 |
第4章 矿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
4.1 矿石矿物类型 |
4.1.1 矿石矿物 |
4.1.2 脉石矿物 |
4.2 矿石成分特征 |
4.3 矿石组构特征 |
4.3.1 矿石构造 |
4.3.2 矿石结构 |
4.4 矿物组合的分带韵律特征 |
4.5 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章 主要元素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 |
5.1 主要元素赋存状态 |
5.2 主要元素分布规律 |
5.3 小结 |
第6章 矿物的成因指示研究 |
6.1 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
6.2 成因指示意义分析 |
6.2.1 矿物组合的标型意义 |
6.2.2 成矿物质来源 |
6.2.3 成矿期次和成矿过程 |
6.2.4 矿床成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4)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元素镓钴镍的富集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
1.2.2 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
1.2.3 镍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2章 矿床地质特征 |
2.1 矿区地质 |
2.1.1 矿区地层 |
2.1.2 矿区构造 |
2.1.3 矿区岩浆岩 |
2.2 赋矿岩体特征 |
2.3 矿体特征 |
2.3.1 矿体类型 |
2.3.2 矿体形态 |
2.4 矿石学特征 |
2.4.1 矿石矿物成分 |
2.4.2 矿石结构 |
2.4.3 矿石构造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1 样品采集 |
3.2 分析方法 |
3.3 分析结果 |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4.1 镓钴镍的分布特征 |
4.1.1 镓元素分布特征 |
4.1.2 钴元素分布特征 |
4.1.3 镍元素分布特征 |
4.2 镓钴镍的相关分析 |
4.2.1 镓钴镍与主量元素相关分析 |
4.2.2 镓钴镍与微量元素相关分析 |
4.3 镓钴镍的聚类分析 |
4.3.1 镓钴镍与主量元素聚类分析 |
4.3.2 镓钴镍与稀土元素聚类分析 |
4.3.3 镓钴镍与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
4.4 镓钴镍的变化规律 |
4.4.1 岩(矿)石中镓钴镍的变化规律 |
4.4.2 铁钛氧化物矿物中镓钴镍的特征 |
第5章 镓钴镍的富集规律 |
5.1 镓的富集规律 |
5.2 钴的富集规律 |
5.3 镍的富集规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会理县秀水河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论文选题依据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1.3 国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区地理概况 |
1.2.1 交通位置 |
1.2.2 地理经济 |
1.3 前人研究情况 |
1.4 本次研究概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主要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 |
2.1 地层 |
2.1.1 结晶基底 |
2.1.2 褶皱基底 |
2.1.3 沉积盖层 |
2.2 构造 |
2.2.1 东西向构造 |
2.2.2 南北向构造 |
2.2.3 北东向构造 |
2.2.4 北西向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 |
3 矿区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层 |
3.1.1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
3.1.2 三叠—侏罗系白果湾组(T3bg-J1y) |
3.1.3 第四系(Q) |
3.2 矿区构造 |
3.3 矿区岩浆岩 |
3.3.1 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 |
3.3.2 花岗岩 |
3.3.3 峨眉山玄武岩 |
3.4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4 矿床地质特征 |
4.1 含矿岩体特征 |
4.1.1 岩体相带划分 |
4.1.2 岩体岩石化学特征 |
4.2 矿体特征 |
4.2.1 Ⅰ号矿体 |
4.2.2 Ⅱ号矿体 |
4.2.3 Ⅲ号矿体 |
4.2.4 Ⅳ号矿体 |
4.3 矿石特征 |
4.3.1 矿石构造特征 |
4.3.2 矿石结构特征 |
4.3.3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份及特征 |
4.3.4 矿石的化学成份及基本特征 |
4.3.5 矿石类型及品级 |
4.4 围岩与夹石 |
4.5 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 |
5 矿体韵律特征 |
5.1 矿石结构构造的变化特征 |
5.1.1 构造 |
5.1.2 结构 |
5.1.3 矿石结构和构造的相关性 |
5.2 矿石矿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特征 |
5.3 矿石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 |
5.3.1 不同品级矿石的产出部位 |
5.3.2 矿石化学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的关系 |
5.3.3 矿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及含量变化的关系 |
6 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
6.1 控矿因素分析 |
6.1.1 构造因素 |
6.1.2 围岩因素 |
6.1.3 岩体分异特征 |
6.2 成矿物质来源 |
6.3 成岩成矿时期 |
6.4 成矿过程及矿床成因探讨 |
6.5 外围找矿方向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多元统计分析在塔里木瓦吉里塔格钒钛磁铁矿床多元素相关性及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区地质概况 |
2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3 样品主量元素和钻孔中铁、钛和钒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
3.1 瓦吉里塔格层状杂岩体不同岩类的主量元素相关分析 |
3.2 瓦吉里塔格矿区钻孔中Fe2O3T、TiO2和V2O5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
4 应用Matlab数据可视化预测矿体潜在富集区域 |
5 结论 |
(7)攀枝花层状岩体钪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立题的依据、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构造 |
2.1.1 南北向构造 |
2.1.2 东西向构造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3章 岩体地质特征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含矿岩体特征 |
3.3 岩相带划分 |
第4章 采样与测试 |
4.1 取样方法 |
4.2 分析方法 |
4.3 分析结果 |
第5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1 相关分析 |
5.1.1 钪与主量元素相关分析 |
5.1.2 钪与稀土元素相关分析 |
5.1.3 钪与微量元素相关分析 |
5.2 聚类分析 |
5.2.1 钪与主量元素聚类分析 |
5.2.2 钪与稀土元素聚类分析 |
5.2.3 钪与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
第6章 钪的地球化学及富集规律 |
6.1 钪与主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
6.1.1 钪与主量元素含量 |
6.1.2 钪与主量元素空间变化趋势 |
6.2 钪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
6.2.1 钪与微量元素含量 |
6.2.2 钪与微量元素空间变化趋势 |
6.3 钪的富集规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1.1 铁矿床分类及资源现状 |
1.1.2 国内外铁矿床研究现状 |
1.1.3 火山岩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
1.1.4 西天山铁矿研究现状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完成工作量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完成工作量 |
1.4 论文进展与创新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 大地构造位置 |
2.3 区域地质概况 |
2.3.1 地层 |
2.3.2 侵入岩 |
2.3.3 构造 |
2.4 区域遥感解译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5.1 地层磁性特征 |
2.5.2 重力场特征 |
2.5.3 磁场特征 |
2.6 区域矿产特征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敦德铁矿床 |
3.1.1 矿区地层与火山岩岩相学 |
3.1.2 矿区侵入岩 |
3.1.3 矿区构造 |
3.1.4 矿体特征 |
3.1.5 矿石特征 |
3.1.6 矿化蚀变特征 |
3.2 尼新塔格铁矿床 |
3.2.1 矿区地层与火山岩岩相学 |
3.2.2 矿区侵入岩 |
3.2.3 矿区构造 |
3.2.4 矿体特征 |
3.2.5 矿石特征 |
3.2.6 矿化蚀变特征 |
3.3 松湖铁矿床 |
3.3.1 矿区地层与火山岩岩相学 |
3.3.2 矿区侵入岩 |
3.3.3 矿区构造 |
3.3.4 矿体特征 |
3.3.5 矿石特征 |
3.3.6 矿化蚀变特征 |
第四章 火山岩年代学及成矿时代 |
4.1 样品与测试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分析方法 |
4.2 火山岩年代学 |
4.3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年代学格架 |
4.4 成矿时代限定 |
第五章 火山岩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5.2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5.2.1 主量与微量元素特征 |
5.2.2 火山岩Sr、Nd同位素 |
5.3 同化混染与源区性质 |
5.4 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 |
5.5 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
第六章 成因矿物学特征 |
6.1 分析方法 |
6.2 磁铁矿标型特征 |
6.3 磁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
6.3.1 敦德铁矿床 |
6.3.2 尼新塔格铁矿床 |
6.3.3 松湖铁矿床 |
6.4 磁铁矿成因探讨 |
6.4.1 敦德铁矿床 |
6.4.2 尼新塔格铁矿床 |
6.4.3 松湖铁矿床 |
6.5 辉石 |
6.5.1 矿物成分特征 |
6.5.2 对岩浆演化的指示 |
第七章 矿床地球化学 |
7.1 矿石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7.1.1 敦德铁矿床 |
7.1.2 尼新塔格铁矿床 |
7.1.3 松湖铁矿 |
7.2 磁铁矿氧同位素特征 |
7.3 磁铁矿Pb同位素特征 |
7.4 硫化物硫同位素特征 |
7.5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第八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8.1 成矿物质来源 |
8.1.1 成矿母岩浆 |
8.1.2 磁铁矿成因 |
8.1.3 同位素示踪 |
8.2 成矿作用与成矿过程 |
8.3 火山作用与成矿 |
8.3.1 时间联系 |
8.3.2 空间联系 |
8.3.3 成因联系 |
8.4 成因类型 |
8.5 岩浆演化与铁的富集机理 |
8.5.1 岩(矿)浆成矿 |
8.5.2 热液成矿 |
8.6 成矿模型 |
第九章 区域铁矿成矿规律 |
9.1 主要铁矿床地质特征 |
9.2 铁成矿控矿因素与成矿条件 |
9.2.1 矿浆-火山热液复合型矿床的控矿因素与成矿条件 |
9.2.2 成矿带东西两段成矿条件差异 |
9.3 找矿前景 |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表 |
(9)四川省红格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3.1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
2.3.2 峨眉山玄武岩 |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 区域矿产概况 |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层 |
3.2 矿区构造 |
3.3 矿区岩浆岩 |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
4.1 岩体特征 |
4.2 矿体特征 |
4.3 矿石组构 |
4.3.1 矿石结构 |
4.3.2 矿石构造 |
4.4 矿石成分 |
4.4.1 矿石的矿物构成 |
4.4.2 矿石的化学成分 |
第5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1 主要氧化物特征 |
5.2 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5.3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10)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 数据收集方式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2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内涵与理论研究 |
2.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概念界定 |
2.1.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内涵界定 |
2.1.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属性界定 |
2.1.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界定 |
2.2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
2.2.4 可消耗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 |
2.2.5 产业组织(SCP)理论 |
2.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综合评价的原则 |
2.3.1 系统性原则 |
2.3.2 可行性原则 |
2.3.3 公正性原则 |
2.3.4 价值产出优先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3 构建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
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 |
3.1.1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
3.1.3 面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3.2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3.2.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理论依据 |
3.2.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框架 |
3.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
3.3.1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的初定 |
3.3.2 采用广义条件极小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和优化 |
3.3.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
3.4 本章小节 |
4 典型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
4.1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三率”指标计算方法 |
4.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资源效益评价方法 |
4.3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4.3.1 利润的计算 |
4.3.2 NPV的计算 |
4.3.3 敏感性分析 |
4.3.4 盈亏平衡分析 |
4.4 四川省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
4.4.1 红格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4.4.2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
4.4.3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
4.4.4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
4.4.5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
4.5 四川潘家田矿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
4.5.1 四川潘家田选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4.5.2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
4.5.3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
4.5.4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
4.5.5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
4.6 河北省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
4.6.1 丰宁招兵沟铁矿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4.6.2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
4.6.3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
4.6.4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价 |
4.6.5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
4.7 本章小节 |
5 典型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对比分析 |
5.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1.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方法选择 |
5.1.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
5.1.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2 典型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指数的确定 |
5.2.1 三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对比分析 |
5.2.2 三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
5.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可应用性分析 |
5.3.1 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5.3.2 评价结果的可能性分析 |
5.3.3 评价方法的可用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对策措施 |
6.1 制约钒钛磁铁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因素 |
6.2 对策措施建议 |
7 结论 |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四川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床矿石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标型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张贵山,邱红信,彭仁,孟乾坤,温汉捷,李石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2)
- [2]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厚层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研究 ——以白马层状岩体为例[D]. 岳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D]. 李玥.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4]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元素镓钴镍的富集规律[D]. 杨建平.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5]会理县秀水河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 郭晓宏. 西南科技大学, 2017(11)
- [6]多元统计分析在塔里木瓦吉里塔格钒钛磁铁矿床多元素相关性及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 赵亚莉,刘浩滢,厉子龙,邹思远,孙浩伟,励音骐,杨树锋,陈汉林,成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06)
- [7]攀枝花层状岩体钪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D]. 何益.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8]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荆德龙. 长安大学, 2016(02)
- [9]四川省红格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D]. 庞博.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10]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王雪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