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山区路线选择

黄土高原山区路线选择

一、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论文文献综述)

杨凌凡[1](2020)在《晋陕黄河禹门口大夏禹王庙历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晋陕黄河禹门口(龙门)大夏禹王庙为研究对象。敕建于元中统三年的大夏禹王庙坐落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十二公里外的黄河晋陕峡谷禹门口两岸,是古代祭祀“禹凿龙门”的区域性胜迹,也是着名神话传说“鲤鱼跃龙门”的发生场所。禹庙以其出类拔萃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效果,成为旌表晋陕的典型山水人文胜迹,是晋陕黄河沿岸人居环境建设特色的高度凝练,其中蕴含了独特的东方智慧。本文旨在探讨大夏禹王庙所彰显的晋陕地区独有建筑经验与人居特色,明确大夏禹王庙的历史发展、空间构成、营建理念。历史研究部分,以现有历史文献为线索,基于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水文资料、考古文献,研究大夏禹王庙历史进程中的人居环境演进、建筑空间发展;空间研究部分,通过历史文献、图典中的相关记载,结合当下新发现并整理的历史照片、航拍图像、口述历史资料,借助于法式、工程则例中的营建规范与周边地区历史建筑的共性特征,以上世纪六十年代航拍测绘图记载的禹庙遗址为图底,采用多重证据法,科学推演大夏禹王庙的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呈现在绘制的技术图纸与三维模型中;理念研究部分,从立意构思、选址营建、空间塑造、理景特色、塑境升华等角度,探讨大夏禹王庙独特表观形态与空间体验背后的历史成因,再现其传承的历史营造智慧。最后,基于大夏禹王庙的多元价值及再利用的共识性原则,提出当代传承利用策略。

王辉[2](2019)在《毕都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比选是一项重要前期工作,路线方案的优劣对其功能、在路网中所起到的作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投资收益等均有很大的影响。路线方案的确定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由于山区高速公路更为复杂的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进一步增加了选线工作的难度。本文依托贵州省毕都高速公路,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并对路线方案比选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毕都高速公路项目合同段沿线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勘察,对项目沿线的主要影响敏感点如森林公园、铁路、采空区及煤矿企业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路线方案的拟定奠定了基础。(2)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现场地质勘察结果,并结合布线原则及路线在布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多条路线方案,从技术难度、工程经济及环境敏感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对所拟各条路线方案的详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初步在预设的路线方案进行筛选比较,提出了推荐方案k线和具有价值的备选方案C7、C8;(3)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地质条件及施工难易程度五个主要方面,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路线方案综合比选模型,对公路路线方案的比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对附近区域公路路线方案的比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玉茹[3](2019)在《面向坡度统计分布的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坡度是地表形态分析的重要指标,坡度的研究可以从空间分布和统计分布两个方面展开,坡度理论分布模型是地面坡度概率分布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可将坡度统计分布研究提升到理论层次。由于坡度理论分布模型是在地形类型单一的条件下开发的,所以将复杂的地形划分为一组单一的坡地地形类型,是模型应用的前提。本研究以拓宽坡度理论分布模型的适用性为目的,提出一套完整实用的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地形复杂程度不同的研究样区,并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划分方法拓宽坡度理论分布模型的效果。本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对研究区进行坡度低通滤波、最佳低通滤波窗口确定、直方图分割阈值确定、坡地类型区提取和理论频率曲线模拟这五个主要步骤,可将结构复杂的地形划分为结构单一的坡地地形类型,从而使坡度理论分布模型的适用范围从地形结构单一的地区拓展到地形结构复杂的地区。(2)基于低通滤波中损失的高频信息,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可客观准确地确定出坡度最佳低通滤波窗口,有效避免人工判读最佳低通滤波窗口的主观性,使滤波结果保留必要的宏观地形特征,便于提取与两个或多个坡地地形类型对应的多峰坡度直方图,为坡地类型分割提供依据。(3)基于最佳低通滤波窗口对应的坡度滤波直方图,采用谷底法和OTSU法确定直方图分割阈值,可将滤波后的复杂多峰坡度直方图分割为几个简单的单峰直方图。经过对比,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不同,需根据样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4)应用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对不同研究区进行划分,划分效果均较理想。黄土高原四个地形结构简单的样区均可划分出两种坡地类型区,地形结构复杂的秦巴样区可划分出四种坡地类型区,且各样区划分出来的坡地类型区均呈单峰分布。对划分后各类型区的理论频率曲线进行直方图合并,得到的样区坡度理论频率曲线与坡度真实频率曲线的直方图相似度均高于0.8,且曲线形态能较好的模拟各样区坡度的真实分布特征。

MOHAMMED AMEEN[4](2019)在《基于模糊AHP方法的公路竖曲线方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线方案的选择是公路建设的宏观决策,方案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公路竖曲线是影响行车安全,舒适及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公路建设初期,应对各备选公路竖曲线方案的安全性、线形、工程及运行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选择总体效果最优的可行方案加以实施。本文从公路竖曲线方案评价的目的着手,在系统分析了公路竖曲线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竖曲线方案综合评价的内容,提出了公路竖曲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公路竖曲线方案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线形指标评价、安全性指标评价,工程指标评价和运行指标评价这四个方面,选取了4个准则层6个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因素建立评价决策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为所选取的指标因素赋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公路竖曲线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建立评价矩阵,针对不同指标进行设计了隶属度函数,通过实例分析,从7个备选公路竖向曲线方案综合评价中选出最优方案,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

王玉冉[5](2019)在《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公路选线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考虑功能、安全、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和目标,这些目标有时是矛盾和冲突的,如何协调、平衡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求总体目标最优的路线方案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公路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受制于设计手段和计算模型的限制,传统的公路选线方法及其评价系统难以协调多目标间的关系,存在拘泥于专家经验、主观性强、过分注重某个目标而忽视其它目标等缺陷。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学技术和高分影像勘察设计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对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公路选线方法、评价系统等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思路。阐述了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定义,界定了公路选线与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模型。结合公路选线各阶段特点,根据目前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状,确定了以构建路线方案多目标评价模型为核心、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评价为重点、属性值分析与计算为辅助的系统总体框架,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针对公路路线方案评价中涉及到的海量地理数据、属性信息以及线形资料,考虑方案评价的多目标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高分影像技术和改进熵权TOPSIS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别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几何线形、安全、经济和环境属性值计算模型,解决了路线方案评价中对几何线形、安全、经济和环境的量化问题。并综合各属性值进行了改进熵权的TOPSIS算法设计,对传统的TOPSIS算法流程进行了优化,构建了适于公路路线方案阶段的TOPSIS算法流程,解决了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的关键技术,为实现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基于高分影像处理与应用技术,在高分影像的三维环境中进行路线走廊带内地质、水文、地形等环境信息的提取,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环境影响属性值计算模型。结合课题研究理论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编程研发了具有路线方案多目标和环境评价功能的公路智能评价系统,为设计者方案决策提供了支撑,为现有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技术参考。

王举[6](2018)在《山岭区公路选线的设计认识》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是还有相当大部分山岭区公路建设比较滞后,由于山岭区的地形地质复杂,如何选择一条符合实际的公路路线,是公路设计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山岭区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及路线布设谈一点实践认识体会。

刘瑞君[7](2018)在《国道327洛川土基至黄陵二级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国道327是延安市南部地区的东西向国道,由山西进入陕西境内韩城市,之后向西经黄龙、黄陵,在双龙镇折向南进入咸阳旬邑境内。项目沿线串接了黄陵县田庄镇、黄陵县城、店头镇、双龙镇等黄陵经济核心地区。本项目的建成将彻底解决黄陵县车辆过境问题,对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介绍了国道327在陕西路网中的作用与周边道路的联系,并论述了本项目标段的建设对黄陵县交通运输网的完善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随后在工可研报告和专家审批意见的基础上,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业主意见,明确了路线走向及控制点,提出了马山至沮河段的两个路线方案。通过分析两个方案的平纵指标、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因素,确定了本次初步设计的推荐方案,并对其进行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然后对项目推荐线的建设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对沿线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象、水文以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推荐方案的路基路面、排水设施、桥梁涵洞、交叉工程、交通设施和环境保护等专业工程进行了详细论述,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发现,在山区公路初步设计的过程中,不但应该从影响道路安全的技术指标上进行全面分析,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沿线环境的影响,包括后期的安全运营也需重点分析论证。

邵小明[8](2017)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选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选线方案是否合理以及科学不仅关系到了高速公路的战略地位、通车运输效率、公路本身的工程造价,而且也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环境,地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利益问题。因此,在现场勘察之后工程修建之前,比选出路线方案的优劣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通过介绍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发展以及新设计理念的内涵,确定了论文采用局部变权的思想。阐述了高速公路选线常用的评价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现代评价方法中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确定了本文的评价方法。结合迁曹高速公路的工程特点,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确定了高速公路路线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社会评价和安全评价等五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路线优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原则,指出了局部状态变权向量中参数的具体值,结合MATLAB程序进行了参数合理性的说明。将局部变权、层次分析法、TOPSIS以及灰色关联决策相结合,摸索总结出本文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比了常权和变权的变化,证明了变权的合理性。通过迁曹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对比优选方案,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三个备选方案中K方案是最佳的。局部变权的应用很好地体现出了数据本身的实际价值,证明了此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士光[9](2017)在《考虑环境承载力的G202明水至青冈段路线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道黑大公路(G202)是横贯黑龙江省南北的重要经济干线,该公路定位于提高区域内公路网网络化水平、实现区域间的横向联系及区域内县市间的快速连接。随着区域路网不断升级改造及交通量的不断增长,G202明水至青冈段现状道路病害多、混合交通严重、通行能力低等问题突出,且是国家级贫困县拜泉、明水、青冈等对外联络的主要交通通道,现已经成为区域路网中的瓶颈,影响到其作为国家干线公路的作用,降低了黑龙江省国道网的整体功能。因此,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对提升黑龙江省国道网功能、满足交通发展运输需求、改善黑龙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影响区内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预测得到了影响区内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在交通调查基础上,考虑诱增交通量、城市交通量等影响,采用四阶段法,预测得到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未来各特征年交通量。以预测交通量为基础,考虑该工程的功能、路线走向、区域规划等因素,拟定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的技术标准,并对其通行能力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生态环境因素对公路选线的影响,拟定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多个路线备选方案。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借鉴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思路,结合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沿线自然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选取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路线方案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方法;采取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各备选路线方案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数,由此确定了G202改扩建工程明水至青冈段优选路线方案。

赵亘[10](2016)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以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为例》文中提出路线方案的选择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宏观决策,新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路线设计的质量、工程造价和运营条件,决定了项目建成后能否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来看路线方案的选择对沿线经济、社会、环境、政治等方面有着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在经过大量的现场勘察工作后,进行路线方案的比选,对路线方案的优劣进行评判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高速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介绍了灵活性设计理念的含义及设计流程,分析了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控制因素;结合实际工程,建立了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指标进行实例分析;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广西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用于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对公路路线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论文提纲范文)

(1)晋陕黄河禹门口大夏禹王庙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课题背景
        1.1.1 中国传统空间的研究意义
        1.1.2 大夏禹王庙的研究价值
    1.2 研究意义
        1.2.1 构建当代建筑研究理论来源
        1.2.2 探索结合历史的建筑创作途径
        1.2.3 对大夏禹王庙的再利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1.3 文献研究
        1.3.1 建筑复原研究综述
        1.3.2 大夏禹王庙研究综述
        1.3.3 禹庙建筑与禹祀风俗研究综述
        1.3.4 中国建筑的文化价值研究综述
        1.3.5 晋陕黄河沿岸祠庙建筑研究综述
        1.3.6 国外建筑复原与价值再利用研究综述
    1.4 研究开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路径
2 禹庙建设的背景解读
    2.1 夏禹祭祀
        2.1.1 夏禹
        2.1.2 夏禹祭祀及其历史发展
    2.2 禹庙概况
        2.2.1 禹庙
        2.2.2 禹庙分布与地域特点
    2.3 禹庙空间特征
        2.3.1 择址特征——从山水“寻胜”到“制宜”
        2.3.2 布局特征——叙事流线与祭祀轴线
    2.4 本章小结
3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概况
    3.1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禹庙建设的历史环境
        3.1.1 大夏禹王庙的历史人文环境
        3.1.2 大夏禹王庙的自然山水环境
        3.1.3 大夏禹王庙的地域营建环境
        3.1.4 大夏禹王庙与“龙门胜景”
    3.2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历史发展
        3.2.1 先秦至两宋——“禹凿龙门”与早期禹庙建设
        3.2.2 元明清时期——“大夏禹王庙”的历史发展
        3.2.3 建国后——禹庙毁弃与新功能的植入
    3.3 本章小结
4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的历史空间推演
    4.1 提领梳要——大夏禹王庙空间要素挖掘
        4.1.1 历史方志中的空间要素挖掘
        4.1.2 口述历史资料中的空间要素挖掘
        4.1.3 历史图绘中的要素标注与特征提取
        4.1.4 历史影像中的要素标注与特征提取
        4.1.5 历史空间要素的提炼汇总
    4.2 空间解读——大夏禹王庙空间构成解析
        4.2.1 基址分析——基于遗址航拍测绘图的基址探讨
        4.2.2 山水空间
        4.2.3 轴线空间
        4.2.4 景致空间
        4.2.5 空间耦合
    4.3 平面推演
        4.3.1 东禹庙前导部分
        4.3.2 东禹庙轴线院落
        4.3.3 东禹庙西侧景致空间
        4.3.4 东禹庙东侧景致空间
        4.3.5 西禹庙轴线空间
        4.3.6 西禹庙景致空间
        4.3.7 整体空间推演成果
    4.4 单体建筑
        4.4.1 元明清时期韩城、河津及周边地区建筑营建的一般规律
        4.4.2 大夏禹王庙单体建筑营建特征与关键控制尺寸
        4.4.3 单体建筑推演
    4.5 本章小结
5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营建理念探讨
    5.1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的相址寻胜与建设
        5.1.1 “山水环合”——空间要素的层次性利用
        5.1.2 “因借增减”——山水要素的特质化经营
    5.2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的空间塑造
        5.2.1 “跨塬逐形,踞山为势”——“形势”与禹庙建设
        5.2.2 “高下相衬,虚实相应”——“高下”与“虚实”
        5.2.3 “尺律不滞,恬迫不拘”——“比例”与“尺度”
        5.2.4 “旷奥两宜,疏密相间”——“旷奥”与“疏密”
    5.3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的理景特色
        5.3.1 “临渊登阜,因序导之”——时序性
        5.3.2 “川急峦峙,物类聚之”——主题性
        5.3.3 “兴时状物,佳则揽之”——整体性
    5.4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的塑境升华
        5.4.1 “绩着河山,万世永赖”——联额的隐喻与象征
        5.4.2 “诗书知着,世所常乐”——诗文传记的标识与记忆
    5.5 本章小节
6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价值再利用
    6.1 禹门口大夏禹王庙价值分析
        6.1.1 社会价值
        6.1.2 历史价值
        6.1.3 发展价值
    6.2 大夏禹王庙价值再利用途径
        6.2.1 构建“山-水-建筑-人”一体的当代建筑创作新范式
        6.2.2 继承发扬大夏禹王庙历史文化价值
    6.3 本章小节
7 结语
    7.1 大夏禹王庙的建筑特点
    7.2 大夏禹王庙与山水环境
    7.3 大夏禹王庙的人文涵养
    7.4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2)毕都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依托工程建设条件现场调研与分析
    2.1 依托工程概述
        2.1.1 项目概述
        2.1.2 技术标准
        2.1.3 项目主要控制点
    2.2 沿线自然地理基本情况调研
        2.2.1 水文地质
        2.2.2 不良的地质状况
    2.3 沿线环境敏感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线方案设计及比选
    3.1 项目基本特点分析
    3.2 路线选线理论概述
        3.2.1 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3.2.2 路线选线原则及思路
        3.2.3 选线的步骤
    3.3 方案设计与对比分析
        3.3.1 路线方案初步拟定
        3.3.2 路线方案比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线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1 评价方法理论分析
        4.1.1 主成分分析法
        4.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1.3 层次分析法
        4.1.4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模糊层次决策理论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4.2.2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建立
        4.2.3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权重公式
        4.2.4 模糊互补判单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
    4.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路线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3.1 影响路线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4.3.2 路线方案比选分析
        4.3.3 路线方案确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面向坡度统计分布的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坡度获取与计算
        1.2.2 坡度统计分布
        1.2.3 坡地类型区划分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础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形结构简单的样区
        2.1.2 地形结构复杂的样区
    2.2 基础数据与数据预处理
        2.2.1 数据说明
        2.2.2 数据预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坡度算法
        2.3.2 坡度统计分布理论模型
        2.3.3 均值变点分析法
        2.3.4 直方图分割与合并
        2.3.5 直方图相似度
        2.3.6 数据特征分析
    2.4 实验环境和支持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研究
    3.1 坡度最佳低通滤波窗口选择
        3.1.1 坡度低通滤波
        3.1.2 均值变点分析法
    3.2 坡度直方图分割
    3.3 坡地类型区提取
    3.4 坡度理论分布模型模拟及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形结构简单样区的坡地类型区划分
    4.1 各样区地形特征的计量地貌学分析
        4.1.1 高程特征分析
        4.1.2 坡度特征分析
    4.2 坡地类型区划分过程对比
        4.2.1 坡度低通滤波结果对比
        4.2.2 坡度直方图分割结果对比
    4.3 划分结果及效果评价
        4.3.1 坡地类型区提取结果
        4.3.2 高程梯度联合方差分析
        4.3.3 坡度理论分布模型模拟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形结构复杂样区的坡地类型区划分
    5.1 空间与统计分布特征
    5.2 坡地类型区划分
        5.2.1 划分过程分析
        5.2.2 划分结果展示
    5.3 坡地类型区划分结果评价
        5.3.1 坡度理论分布模型模拟
        5.3.2 地貌图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模糊AHP方法的公路竖曲线方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中国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公路竖曲线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竖曲线的作用
    2.2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2.2.1 竖曲线设计的决定因素。
        2.2.2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2.2.3 凹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
    2.3 应用纬地设计系统设计竖曲线方案
        2.3.1 纬地道路软件功能
        2.3.2 平面设计功能及应用
        2.3.3 纵断面设计的功能与应用
        2.3.4 竖曲线设计
        2.3.5 纵断面拉坡设计
        2.3.6 纵断面图绘制
        2.3.7 估算土方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竖曲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决策指标体系
        3.1.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
        3.2.1 线形指标层
        3.2.2 安全性指标层
        3.2.3 运行指标
        3.2.4 工程指标
    3.3 决策方法选择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模糊综合评判法
        3.3.3 综合决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竖曲线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
    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 模糊综合评价
        4.2.1 建立因素集
        4.2.2 确定评价集
        4.2.3 指标量化及隶属函数的确定
        4.2.4 最终评价结果的确定
    4.3 实例计算
        4.3.1 计算过程
        4.3.2 方案的最终确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应用纬地设计系统设计竖曲线方案

(5)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2.1 公路路线方案多目标评价体系框架
    2.2 公路路线方案几何线形评价
        2.2.1 平面指标
        2.2.2 竖曲线指标
        2.2.3 平纵组合
        2.2.4 技术规范属性值
    2.3 公路路线方案安全性评价
        2.3.1 运行速度计算流程
        2.3.2 线形连续性评价
        2.3.3 平曲线曲率变化率CCRs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评价
        2.3.4 空间曲率协调性评价
        2.3.5 安全属性值
    2.4 公路路线方案经济费用评价
        2.4.1 公路经济费用指标的选取
        2.4.2 道路建设费用模型
        2.4.3 道路运营成本费用模型
        2.4.4 道路用户费用模型
        2.4.5 经济费用属性值
    2.5 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2.5.1 综合评价指标的确立
        2.5.2 基于改进熵权TOPSIS的路线方案评价模型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3.1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3.2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3.2.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3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3.2.4 声环境影响评价
        3.2.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2.6 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3.3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3.1 敏感点、敏感区域类型
        3.3.2 社会影响评价
        3.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3.4 水土保持
        3.3.5 声环境影响评价
        3.3.6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3.7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3.4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属性值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分影像路线方案应用
    4.1 高分勘察子系统简介
        4.1.1 多目标路线方案设计评价与决策技术
        4.1.2 基于高分影像的三维工程环境建立技术
    4.2 应用工程实例
        4.2.1 项目地理位置
        4.2.2 项目技术标准与建设条件
        4.2.3 项目三维地理环境建模
        4.2.4 路线走廊带与方案比选
        4.2.5 推荐方案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及成果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岭区公路选线的设计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岭区公路布线指导思想
2 山岭区公路选线影响因素
    2.1 地形因素
    2.2 地质因素
    2.3 安全因素
    2.4 环境因素
    2.5 经济因素
    2.6 技术指标因素
    2.7 征地拆迁因素
3 山岭区路线布设要点
    3.1 靠山脚布线
    3.2 将线位布设于二级阶地上
    3.3 越岭线垭口的选择
4 山岭区公路选线几点实践认识体会
    4.1 选线时要加强方案比选
    4.2 选线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
    4.3 选线中注意处理好平曲线的突变问题
    4.4 定线时要对平、纵、横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4.5 正确处理桥梁与线形的关系
    4.6 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透视图设计
5 结语

(7)国道327洛川土基至黄陵二级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步方案研究
    2.1 项目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2.2 项目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
        2.2.1 项目特点
        2.2.2 设计指导思想
        2.2.3 总体设计原则
    2.3 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情况
    2.4 路线方案比选
        2.4.1 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2.4.2 主要工程量对比
        2.4.3 方案优缺点
    2.5 运行速度及安全性分析评价
        2.5.1 运行速度的分析与评价
        2.5.2 安全性检验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项目沿线建设条件研究
    3.1 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及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3.1.1 项目区城镇现状、主要控制物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3.1.2 项目区路网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3.2 建设条件
        3.2.1 区域地质环境
        3.2.2 沿线地质条件研究
        3.2.3 不良工程地质
    3.3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4 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
        3.4.1 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4.2 运输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4.2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4.3 桥梁工程地质评价
    4.4 土地资源状况对项目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业工程设计(推荐方案)
    5.1 路线方案布置
        5.1.1 平面线形设计
        5.1.2 纵断面线形设计
        5.1.3 平纵面组合设计
    5.2 路基设计
        5.2.1 路基设计原则
        5.2.2 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
        5.2.3 一般路基设计
        5.2.4 高填深挖路基设计
        5.2.5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5.3 路面设计
        5.3.1 设计基础资料
        5.3.2 路面结构推荐方案
        5.3.3 结构层材料组成
    5.4 排水设计
        5.4.1 排水设计原则
        5.4.2 路基排水
        5.4.3 路面排水
    5.5 桥梁、涵洞
        5.5.1 桥梁
        5.5.2 涵洞
    5.6 路线交叉
        5.6.1 设计原则
        5.6.2 分离式交叉
        5.6.3 平面交叉
    5.7 安全设施
    5.8 环境保护
        5.8.1 环境保护措施
        5.8.2 绿化设计
    5.9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路线方案的主要评价方法
        1.3.1 传统评价模式
        1.3.2 现代评价模式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变权理念
    2.1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2.1.1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2.1.2 高速公路设计新理念的内涵
    2.2 变权理念
        2.2.1 局部变权的必要性
        2.2.2 局部变权的基本原理
        2.2.3 均衡函数的构造与局部变权的基本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评价目的与原则
        3.1.1 高速公路线路方案评价的目的
        3.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1.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3.2 评价指标集初选
        3.2.1 经济指标
        3.2.2 技术指标
        3.2.3 环境指标
        3.2.4 社会指标
        3.2.5 安全指标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路线方案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高速公路评价方法中权重的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4.3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
        4.3.1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原则
        4.3.2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
        4.3.3 局部变权向量系数的选择及合理性分析
    4.4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地理位置
        5.1.2 项目地形、地貌
        5.1.3 项目的气候条件
        5.1.4 项目的不良地质
        5.1.5 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
        5.1.6 线路备选方案的拟定
    5.2 本项目的单项评价
        5.2.1 经济指标评价
        5.2.2 技术指标评价
        5.2.3 其他指标评价
    5.3 路线方案的综合优选
        5.3.1 评估指标
        5.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5.3.3 局部变权向量值的计算
        5.3.4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5.4 常权法和变权法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9)考虑环境承载力的G202明水至青冈段路线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1.4.2 交通需求预测
        1.4.3 技术标准与路线方案研究
        1.4.4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路线方案评价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分析
    2.1 影响区的确定
    2.2 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预测
        2.2.1 社会经济现状
        2.2.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3 影响区内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2.3.1 综合交通运输现状
        2.3.2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202明水至青冈段交通需求预测
    3.1 交通调查与分析
        3.1.1 OD调查
        3.1.2 调查资料分析
        3.1.3 基年OD矩阵
        3.1.4 基年交通量
    3.2 预测流程
    3.3 交通量预测
        3.3.1 特征年确定
        3.3.2 特征年路网
        3.3.3 交通生成
        3.3.4 交通量分布
        3.3.5 诱增交通量预测
        3.3.6 城市交通量预测
        3.3.7 交通量分配
        3.3.8 预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G202明水至青冈段技术标准与路线方案研究
    4.1 技术标准拟定依据
        4.1.1 交通量
        4.1.2 建设工程功能与作用
        4.1.3 其它影响因素
    4.2 技术标准拟定
        4.2.1 道路等级
        4.2.2 设计速度
        4.2.3 横断面布置
    4.3 服务水平评价
        4.3.1 服务水平分级
        4.3.2 评价结果
    4.4 路线方案拟定
        4.4.1 城镇规划及建筑结构物对公路选线的影响
        4.4.2 生态环境因素对公路选线的影响
        4.4.3 路线起终点确定
        4.4.4 路线方案筛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路线方案评价
    5.1 生态环境承载力
        5.1.1 定义及特征
        5.1.2 量化方法
    5.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5.2.1 动植物
        5.2.2 水土流失
        5.2.3 地表水环境
        5.2.4 声环境
        5.2.5 空气环境
        5.2.6 景观环境
    5.3 基于PSR的路线方案比选
        5.3.1 评价指标选取
        5.3.2 评价指标量化
        5.3.3 评价模型
        5.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5 评价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以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选线及设计理念
    2.1 我国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2.2 灵活性设计理念
        2.2.1 灵活性设计的概念
        2.2.2 灵活性设计的含义
        2.2.3 灵活性设计流程
    2.3 高速公路选线
        2.3.1 公路选线的概念
        2.3.2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
        2.3.3 高速公路选线的控制因素
        2.3.4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3.3 评价指标体系
        3.3.1 技术指标
        3.3.2 经济指标
        3.3.3 社会指标
        3.3.4 环境指标
        3.3.5 节能指标
    3.4 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选线评价方法研究
    4.1 基本方法介绍
    4.2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4.2.1 德尔菲法
        4.2.2 层次分析法
    4.3 模糊理论概述
        4.3.1 模糊集合的定义
        4.3.2 模糊关系与模糊变换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4.4.2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4.4.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建设条件
        5.1.3 项目技术标准
        5.1.4 备选方案概况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5.2.1 评估指标
        5.2.2 指标权重计算
        5.2.3 隶属度计算
        5.2.4 模糊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论文参考文献)

  • [1]晋陕黄河禹门口大夏禹王庙历史研究[D]. 杨凌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毕都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技术研究[D]. 王辉. 长安大学, 2019(07)
  • [3]面向坡度统计分布的坡地类型区划分方法研究[D]. 李玉茹. 西北大学, 2019(06)
  • [4]基于模糊AHP方法的公路竖曲线方案评价研究[D]. MOHAMMED AMEEN.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5]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D]. 王玉冉. 长安大学, 2019(01)
  • [6]山岭区公路选线的设计认识[J]. 王举. 中国建材科技, 2018(02)
  • [7]国道327洛川土基至黄陵二级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研究[D]. 刘瑞君. 长安大学, 2018(01)
  • [8]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 邵小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考虑环境承载力的G202明水至青冈段路线方案研究[D]. 刘士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10]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以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为例[D]. 赵亘. 长安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黄土高原山区路线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