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一、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高丽霓[1](2021)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具有共同危险因素、病理特征及病变过程的一组缺血性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及外周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求可靠、有效的防治ASCVD药物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通过调节血脂的方式防治ASCVD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局限性,故通过配合抗炎途径联合治疗ASCVD的方案近年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ASCVD相关疾病具有一定优势,但ASCVD尚无统一的中医治疗方案,一般被归为中医“脉痹”、“络病”范畴论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具有通血脉、促血行、祛瘀化痰浊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因高脂血症导致的ASCVD可有较好疗效。且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炎作用,能从抗炎途径发挥防治ASCVD的疗效,在西药降血脂治疗ASCVD类疾病效果较局限的情况下能起到良好的补充。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中控制血脂水平,防治ASCVD的基本药物,但对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和他汀不耐受患者,或服用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但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与不同的药物配合使用达到目标疗效。姜黄素是活血化瘀中药郁金和姜黄的共同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的药理作用,已被证明在治疗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姜黄素毒性低,在治疗ASCVD新药开发中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将他汀类药物与姜黄素联合使用,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是否可以做到协同发挥更佳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进展和减轻组织脏器的病理损伤的治疗效果。第一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进展的实验研究目的:给予不同给药方案,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观察不同给药方案对主动脉根部斑块内巨噬细胞炎性浸润程度的控制程度,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效果。研究方法:使用SPF级C57BL/6J和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雄性小鼠,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的C57组,ApoE-/-小鼠持续喂养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进行治疗,分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姜黄素组、他汀+姜黄素组。实验结束后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大体斑块发生情况;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具体定位至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处的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无差异。(2)从油红O染色结果看,与模型组比,给药组始终未起到明显减少斑块面积及所占主动脉总面积比例的作用,但较不同药物单独治疗的方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第6周降低斑块占主动脉面积比例上有一定优势,但12周后这种优势消失。不同周期本组组内治疗对比,阿托伐他汀组在控制本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占比变化方面表现相对较好,该组第12周的斑块面积和占比较第6周虽呈上升趋势,但这种增长趋势较姜黄素组和两药联合使用组相对较缓。(3)针对主动脉根部斑块的治疗,与模型组比较,12周后三种给药方案均缩小了斑块面积(P<0.05),且姜黄素和两药联用组在降低斑块占比例方面也有明显作用(P<0.05),他汀+姜黄素联合使用在6周首先出现了抑制主动脉根部斑块病情进展的趋势,而姜黄素的长期使用在持续缩小本组斑块面积的作用上更明显(P<0.05)。(4)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斑块区存在明显的棕色CD68阳性表达区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6周和12周后,三种给药组斑块中的CD68阳性表达面积和阳性表达占斑块总面积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但他汀+姜黄素联合给药无论在减少CD68阳性面积或是降低其占斑块面积比例上,作用效果均最明显,在6周时即出现可以减少CD68阳性表达面积的趋势,12周后该组CD68表达面积减少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三个给药组第12周的CD68阳性表达面积较本组自身第6周结果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阿托伐汀组在减少CD68阳性面积占比方面作用欠佳,姜黄素组和两药联合使用组在持续控制CD68表达占比的作用上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姜黄素与阿托伐他汀的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阿托伐汀或姜黄素在缩小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上疗效更好,能明显的通过减轻斑块内炎症细胞浸润发挥抑制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情进展的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对心血管及相关组织的损伤,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抗ASCVD的作用。第二部分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脂代谢相关组织的影响目的:给予不同给药方案,观察不同给药方案下小鼠肝脏的病理情况和白色脂肪组织形态改变,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产生的不同作用。方法:肝脏H&E染色共同评价肝脏病理改变及炎性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白色脂肪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白色脂肪棕色化标志产物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表达情况评价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程度。结果:(1)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第6周各组对肝组织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不明显,给药12周后,均一定程度上改善减轻了肝脏炎性损伤和脂滴数量。但姜黄素组和两药联用组在病理染色结果中表现出的保护肝组织作用较阿托伐他汀组好,尤其他汀+姜黄素组,12周的染色结果显示其治疗后的肝组织形态及结构与C57组相似;(2)各组白色脂肪H&E染色显示第6周组间未发现脂肪组织存在明显差异,脂肪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模型组脂肪细胞未出现体积明显增大情况。但12周模型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组织相对更为疏松。而给药12周后三组脂肪空泡体积较模型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缩小。尤其姜黄素组和他汀+姜黄素联合给药组,出现大量体积明显缩小的脂肪细胞;(3)UC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三组给药组小鼠的白色脂肪均出现棕色化现象,但UC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结论:姜黄素与阿托伐他汀的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阿托伐汀能更加明显的起到保护肝细胞结构形态的作用,明显控制了肝脏的炎性损伤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脏发挥了保护作用。且姜黄素的补充使用也能缩小脂肪细胞体积,减少脂肪组织的坏死。

张洁[2](2021)在《解毒活血方通过调控CD40L/NF—κB信号通路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解毒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有效,可抑制炎症反应。本研究团队前期实验研究表明解毒活血方可以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内膜增生和再狭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采用解毒活血方干预易损斑块及其作为病理基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切合病机关键。本课题拟从抑制易损斑块炎症反应入手,以CD40L/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观察解毒活血方对ApoE—/—小鼠易损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证实解毒活血方通过抑制CD40L/NF-κB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反应的有效性,为探讨AC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向。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其中6只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实验对照组,造模后灌服生理盐水0.2ml/d;饲养过程中因小鼠撕咬剧烈导致死亡4只,其余3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随机分为五组:A.模型组,造模后不给药,灌服生理盐水0.2ml/d;B.阳性对照组,灌服阿托伐他汀3.0mg/kg.d;C.中药低剂量组,灌服中药汤剂5.35g/kg.d;D.中药中剂量组,灌服中药汤剂10.7g/kg.d;E.中药高剂量组,灌服中药汤剂21.4g/kg.d。另外再选取同性别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同遗传背景)8只,用普通饲料喂养,设置为空白组,造模后灌服生理盐水0.2ml/d。以上7组小鼠在实验期间自由饮水(酸化水:p H2.8~3.0),连续灌胃5周,实验期间每隔两周称重一次,给药期间按小鼠体重变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结束后采用静脉丛取血法采集血液标本,分别测血清血脂、炎症指标IL-1β、ICAM-1水平;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心脏及主动脉组织,主动脉组织用油红染色后,运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血管内斑块面积与全长主动脉面积的占比;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主动脉根部中CD40L、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小鼠体重变化:C57BL/6J组和对照组小鼠精神状态较好,皮毛光亮茂盛;与之对比,模型组小鼠精神较差,少动,且体型肥胖;各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活跃度一般,皮毛略稀疏。实验末期各组小鼠体重与初始体重相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P<0.05)。2.各组小鼠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C57BL/6J组血脂水平(P<0.05),低于模型组血脂水平(P<0.05)。低、中、高剂量中药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中、高剂量组的TC值下降明显(P<0.05),低剂量组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TG值下降明显(P<0.05),低、中剂量组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各中药组HDL值显着上升(P<0.05);各中药组LDL值显着下降(P<0.05)。3.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C57BL/6J组ICAM-1表达显着下降(P<0.05),但模型组ICAM-1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高剂量组的ICAM-1水平显着下降(P<0.05),但低剂量组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C57BL/6J组IL-1β水平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IL-1β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的IL-1β水平显着降低(P<0.05)。4.油红O染色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C57BL/6J组斑块面积占比减小(P<0.05),模型组斑块面积占比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斑块面积占比减小(P<0.05)。5.免疫组化测主动脉根部CD40L、NF-κB蛋白阳性表达结果:(1)CD40L蛋白阳性表达面积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C57BL/6J组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2)NF-κB蛋白阳性表达面积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C57BL/6J组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1.解毒活血方能有效降低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TG、TC、LDL水平,提高HDL水平,并且能减轻小鼠体重,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2.解毒活血方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CAM-1、IL-1β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减轻斑块内炎症反应,减缓AS斑块形成的进程。3.解毒活血方可有效抑制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斑块形成,缩小斑块面积。4.解毒活血方能降低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斑块内CD40L、NF-κB蛋白表达含量,阻断CD40L/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传导,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对AS易损斑块具有稳定作用。

王继雪[3](2021)在《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处方特点,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观察化裁血府逐瘀汤在临床治疗FontaineⅠ-Ⅲ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纳入本课题组2010年9月~2020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筛选出388例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证型、处方药物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9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5例。治疗组23例,治疗方案为化裁血府逐瘀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22例,口服贝前列素钠片。化裁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为桃仁20g、红花20g、赤芍15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20g、熟地黄20g、党参20g、黄芪20g、炙甘草15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一煎制,早晚各口服200 mL,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踝肱指数、下肢红外热像、TG、TC、HDL-C、LDL-C、hs-CRP、FIB,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含药血清(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细胞形态,BrdU染色,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及t-Smad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RBP1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Smad3定位及表达水平,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MP-9 mRNA、PC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患者的各年龄段发病人数及性别频次统计:40~49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29人,50~59岁63人,60~69岁133人,70~79岁123人,≥80岁40人。3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男性244人,女性144人。2.中医证型频次统计:按照频次升降顺序排列,血脉瘀阻证139例、寒凝血瘀证67例、气滞血瘀证47例、血虚血瘀证29例、阴虚瘀热证27例、寒湿阻络证22例、痰瘀阻络证16例、气血两虚证13例、湿热瘀滞证13例、阳虚血瘀证11例、阴虚血瘀证4例。3.用药频次统计:总计使用184种药物,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之和为6310次,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共53味;其中,频次≥100的药物为17种,使按照升降次序进行排名分别是当归、牛膝、熟地黄、赤芍、桃仁、黄芪、地龙、红花、炙甘草、川芎、生地黄、柴胡、炒白术、党参、茯苓、桂枝、积壳。4.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四气频次统计分析:温性药物使用2277次、寒性1678次、平性1607次、热性151次;药物五味频次统计:甘味药物3072次、苦味2721次、辛味1830次、酸味800次、咸味494次;药物归经频次统计:肝经3748次、脾经2435次、心经2323次、肾经1812次、肺经1709次。5.用药模式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0.9,结果显示出常用的中药组合,共计198条。常用2味药物组合,如“当归,牛膝”等;常用3味药组:如“当归,牛膝,熟地黄”等;常用4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桃仁,红花”等;常用5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熟地黄,桃仁,红花”等。6.规则分析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为0.9,进行药物规则分析。当“->”左侧药物时,右侧药物在388例处方中所出现的概率为99%以上,通过分析共得到134条规则。7.聚类分析结果:将聚类个数设置为5,提取核心中药组合共5条。核心组合1的频次统计104次;核心组合2的频次统计89次;核心组合3的频次统计77次;核心组合4的频次统计61次;核心组合5的频次统计57次。第二部分:1.所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主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次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踝肱指数及下肢红外热像温度,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G、TC、LDL-C、hs-CRP、FIB与疗前相比各项指标下降,HDL-C升高,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4例、病情恶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1.细胞形态学观察:空白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正常,呈典型“峰-谷”状结构。通过ox-LDL处理后,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伪足回缩明显。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峰谷状结构。2.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率显着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效率(P<0.05)。3.平滑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CRBP1、PCNA、MMP-9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提高α-SMA表达水平,抑制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 表达(P<0.05);各组间t-Smad3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降低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显着提高CRBP1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增强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及减弱CRBP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6.通过激光共聚焦定位观察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Smad3细胞核/细胞质的比值显着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p-Smad3细胞核/细胞质比值逐渐降低,逆转了核转位(P<0.05)。7.通过RT-PCR检测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NA mRNA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出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虚实夹杂的血脉病机,提出活血化瘀、疏补并重的治疗原则,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周后,评估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踝肱指数、红外热像,TG、TC、HDL-C等各结局指标均有改善。治疗中未见明显临床不良反应。3.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及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赵艺涵[4](2021)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及川芎嗪稳定斑块的研究》文中提出病灶内含有大量脂质和坏死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弹性动脉。除常见的冠脉病灶外,作为全身中型动脉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会显着增加脑卒中及死亡风险。我国的中风负担较重,中风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医中药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活血化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未见系统总结,除此之外,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课题进行了临床数据挖掘和基础实验两部分研究:(1)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2)采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knockout,LDLR-/-)金黄地鼠模型,探究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川芎嗪)抗血小板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目的:系统挖掘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复方配伍规律。方法:以“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中医”“中医药”“祖国医学”“中医疗法”“中药”“中药复方”“随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干预对象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资料,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方剂分析,以频次表或网络化视图来展示分析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纳入176首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中药物的药性多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味归属于甘味、苦味、辛味者居多;归经多归于肝经、脾经和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川芎、黄芪;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包括“川芎、丹参”,“丹参、黄芪”,“川芎、黄芪”,“丹参、当归”及“半夏、丹参”。置信度较高的药对是“陈皮、半夏”,“川芎、黄芪”,“茯苓、半夏”,“赤芍、川芎”及“黄芪、丹参”。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还可进行基于隐形规律的核心用药组合分析及新方分析,输出核心用药组合8个,分别是“陈皮、甘草、茯苓”,“全蝎、蜈蚣、土鳖虫”,“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冰片、浙贝母、薤白”,“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全蝎、蜈蚣、僵蚕、益母草”,“山楂、荷叶、绞股蓝”及“冰片、人参、麝香”。基于上述核心药物组合进一步分析获得新方4个,分别为“陈皮、甘草、茯苓、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全蝎、蜈蚣、土鳖虫、僵蚕、益母草”,“何首乌、决明子、山楂、荷叶、绞股蓝”及“冰片、浙贝母、薤白、人参、麝香”。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组方多用丹参、川芎、黄芪,常见药对包括“川芎、丹参”,“丹参、黄芪”,“川芎、黄芪”,“陈皮、半夏”及“茯苓、半夏”。以方测证,治疗的核心思路以活血化瘀、益气化痰为主,兼以降脂化浊、破血逐瘀之法。研究二川芎嗪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目的:本实验围绕着川芎嗪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稳定斑块的研究假说展开。观察川芎嗪对LDLR-/-金黄地鼠血脂水平、斑块面积与组成、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基于P2Y12嘌呤能受体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其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LDLR-/-金黄地鼠8周后,在继续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基础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Vehicle)灌胃,氯吡格雷组(Clopidogrel)及川芎嗪组(Ligustrazine)分别给予等体积药物灌胃,灌胃时长为8周。空白对照组是普通饲料饲养条件下,与其他三组同时接受蒸馏水灌胃的野生型(Wildtype,WT)地鼠。灌胃给药结束后取材,测定地鼠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non-HDL)水平。制备主动脉根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CD68、α-SMA免疫组化染色,对主动脉全长进行enface分析。体外分离洗涤血小板后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分析洗涤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Adenosine cyclophosphate,cAMP)、钙离子浓度,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Akt)、磷酸化Akt(磷酸位点为Thr308)、磷酸化Akt(磷酸位点为Ser47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LDLR-/-金黄地鼠经过共计16周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可发展为高脂血症,在主动脉根及主动脉全长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氯吡格雷对地鼠血脂水平无影响。川芎嗪组地鼠血浆TC(P<0.05)及non-HDL(P<0.05)较模型组显着降低。模型组的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经油红O染色后,可观察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氯吡格雷及川芎嗪均可显着降低斑块面积(氯吡格雷组,P<0.05;川芎嗪组,P<0.01)。巨噬细胞浸润及平滑肌细胞相对数量减少是斑块稳定性下降、易于发生破裂的病理表现。与作为空白对照组的WT地鼠进行比较发现(P<0.01),模型组可观察到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现象,氯吡格雷及川芎嗪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氯吡格雷组,P<0.05;川芎嗪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组切片平滑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氯吡格雷及川芎嗪组的平滑肌相对数量均高于模型组(氯吡格雷组,P<0.05;川芎嗪组,P<0.05)。Enface分析显示,模型组的主动脉全长均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氯吡格雷组及川芎嗪组斑块面积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氯吡格雷组,P<0.01;川芎嗪组,P<0.01),川芎嗪组的斑块相对面积显着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洗涤血小板胞内cAMP浓度有所下降(P=0.06),钙离子浓度显着上升(P<0.05),提示该组地鼠血小板活化水平上升。氯吡格雷组和川芎嗪组地鼠洗涤血小板中的cAMP浓度显着高于模型组(氯吡格雷组,P<0.05;川芎嗪组,P<0.05),胞内钙离子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P<0.01;川芎嗪组,P<0.01)。针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各组间PI3K及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发现,氯吡格雷组磷酸化Akt(Ser473位点)表达水平降低,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氯吡格雷组及川芎嗪组磷酸化Akt蛋白水平(位点为Thr308)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氯吡格雷组,P<0.01;川芎嗪组,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脂质沉积、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及增加平滑肌相对数量。在病理分析的基础上,洗涤血小板的分子机制实验证实了川芎嗪在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其抗血小板活化的机理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关键蛋白磷酸化有关。

王曼曼[5](2021)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过程的干预作用,并从胞葬的角度探讨血府逐瘀汤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制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阿托伐他汀组,另设C57BL/6N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分别按0.6 g/(kg.d)、3.3 mg/(kg·d)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2周后取材做相应指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观察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及 TC/HDL-C、LDL-C/HDL-C 和AI的变化情况;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瓣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脂质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CX3CR1、GLUT1、LRP1、C1qA、MFGE8、CD47、SIRPα、NR1H3、PPARγ、DRP1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LDL-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TG水平在组间变化不明显。(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C/HDL-C、LDL-C/HDL-C和AI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HDL-C、LDL-C/HDL-C和AI均降低,但以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或P<0.05)。(3)正常组小鼠主动脉瓣管壁光滑完整,未见异常的斑块和脂质沉积;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瓣有大量斑块形成及脂质沉积;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主动脉瓣斑块明显减小,脂质沉积明显减少。(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CX3CR1、C1qA、MFGE8、GLUT1、LRP1、CD47、SIRPα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MFGE8、LRP1、CD47和SIRP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显着(P<0.01或P<0.05),NR1H3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CX3CR1、C1qA、PPARγ和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PPARγ、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明显(P<0.01),MFGE8、GLUT1、LRP1、CD47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其中CD4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显着(P<0.01),SIRPα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CX3CR1、PPARγ和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显着(P<0.01),C1qA、MFGE8、GLUT1、LRP1、CD47、SIRPα 和 DRP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其中LRP1、CD47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1或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有效改善ApoE-/-小鼠血脂水平,降低AS相关指数,减少脂质沉积,抑制斑块形成,防治AS,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7,上调NR1H3、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闻子墨[6](2021)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抗AS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AopE基因敲除小鼠的血脂水平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相关m RNA表达变化,以及丹蒌片加栀子、连翘对Aope基因敲除小鼠的干预作用,探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抗AS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40只SPF级健康AopE-/-小鼠自由饮食进水,适应性喂养7天之后,将4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日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日给予高脂饲料,自由进食,饮水不限。8周后,模型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以及辛伐他汀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灌胃给药,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给予相应的中药水溶液,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0.2ml,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溶液每晚一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则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脂TC、TG、LDL、HDL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ASC、AIM2蛋白表达以及RT-qPCR技术检测主动脉中IL-18、IL-1β、MCP-1、MIP-1α的m RNA表达。结果:1.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2.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泡沫样细胞增多,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显着减少,泡沫样细胞减少,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减少。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ASC、AIM2蛋白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ASC、AIM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ASC、AIM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4.RT-qPCR技术检测主动脉中IL-18、IL-1β、MCP-1、MIP-1α的m RNA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IL-18、IL-1β、MCP-1、MIP-1α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IL-18、IL-1β、MCP-1、MIP-1α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结论:1.丹蒌片加栀子、连翘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脂水平,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及斑块形成,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2.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血清中炎症因子及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表达下降,表明丹蒌片加栀子、连翘抗AS的机制与调控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关。

何信用[7](2021)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2.通过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p53/SLC7A11介导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和ox-LDL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从体内外两个层面来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2.体内外实验探究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的成分及靶点,TTD、Dis Ge 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将二者所得的靶点通过Uniprot进行靶点基因标准化后利用VENNY进行映射,其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中所收集到的关于AS及中药组方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的分析,并以“tsv”格式保存,同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及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2.分别从体内外实验探究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干预作用。2.1体内实验10只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50只C57BL/6J背景Apo E-/-小鼠给予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适应性饲养后,均分为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中、高3组给予生药量分别为0.72g/m L,1.44g/m L,2.89g/m L浓度不同中药煎剂早晚日2次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水溶剂0.26mg/m L每晚1次进行灌胃。给药4周后,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血液及主动脉样本的采集。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比色法观察小鼠血清SOD、MDA、GSH氧化及抗氧化指标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COX2、FTH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技术检测主动脉组织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2.2体外实验首先20只SPF级SD大鼠均分为2组,一组给予生药量为2.0g/m L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中药煎剂,每日两次,每次2m L,另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周后,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腹主动脉血液采集,分离上清液,其中给予中药煎剂灌胃组的血清是含药血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组的血清对照血清,提取后备用。将购买的EA.hy926细胞株于10%胎牛血清的DMEN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待传代一定程度后将细胞分成3组,3组细胞均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其中对照组培养基中含有10%对照血清,ox-LDL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0%对照血清及50mg/L的ox-LDL,含药血清组,是将ox-LDL组中10%对照血清替换为10%含药血清,3组进行培养12h,之后进行下一步的指标检测。采用原位探针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采用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SOD、MDA、GSH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潜在分子机制的网络数据分析1.1 TCMSP数据库共得到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成分208个,主要有谷甾醇、槲皮素、黄芩素、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319个靶点主要有TNF、NOS3、SOD1等;TTD、Dis Ge NET、Drugbank数据库共得到AS相关的175个潜在靶点,包括SLC7A11、PTGS2等。映射靶蛋白为54个,结合文献资料共获得60个相关蛋白。1.2 GO生物功能结果共获得262条BP,包括氧化还原法、氧化应激反应等;28条CC,涉及细胞器膜、质膜、线粒体等;42条MF,包括谷胱甘肽合成、过氧化物酶活性等。KEGG结果经筛选后共获得53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谷胱甘肽代谢、NF-ΚB信号通路。2.体内外实验结果2.1体内实验:2.1.1 HE染色结果显示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管腔变窄,有较大斑块形成,且其内部可见大量炎性及泡沫细胞,经过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皆有改善,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改善较为显着,炎性及泡沫细胞明显减少,斑块组织缩小,内膜相对完整且光滑。2.1.2血清SOD、MDA、GSH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MDA水平显着提高(P<0.01);相比于模型组,各治疗组血清SOD及GSH水平提高(P<0.01或P<0.05),血清MDA水平有所下降(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为显着(P<0.01)。2.1.3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COX2及FTH1蛋白表达情况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COX2表达明显增多,FTH1表达反而显着减少;相比于模型组,各治疗组COX2有不同程度的减少,FTH1的表达结果相反。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表达差异较为显着。2.1.4 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相关蛋白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主动脉COX2、NOX1、p53蛋白水平显着提高(P<0.01),GPX4、FTH1、SLC7A11蛋白水平结果相反(P<0.01);相比于模型组,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小鼠主动脉COX2、NOX1、p53蛋白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而GPX4、FTH1、SLC7A11蛋白水平结果与之相反(P<0.01或P<0.05),且FTH1蛋白在辛伐他汀组的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1.5 q RT-PCR检测主动脉相关基因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主动脉PTGS2m RNA、p53 m RNA、NOX1 m RNA水平显着上调(P<0.01),GPX4 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水平显着下调(P<0.01);相较于模型组,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小鼠主动脉PTGS2 m RNA、p53 m RNA、NOX1 m RNA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GPX4 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变化成相反趋势(P<0.01或P<0.05)。2.2体外实验:2.2.1各组细胞内ROS表达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的荧光亮度提升且数量增多;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的细胞荧光数量减少且亮度减弱。2.2.2比色法观察细胞总SOD、MDA、GSH水平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SOD及GSH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MDA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1);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SOD及GSH水平显着提高(P<0.01),MDA表达相反(P<0.01)。2.2.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COX2、NOX1、p53蛋白结果显着上调(P<0.01),FTH1、GPX4、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相反(P<0.01);相比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细胞COX2、NOX1、p53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FTH1、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2.2.4 q RT-PCR检测细胞相关基因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ox-LDL组细胞PTGS2 m RNA、NOX1 m RNA、p53 m RNA水平显着上升(P<0.01),FTH1 m RNA、GPX4 m RNA、SLC7A11 m RNA水平显着下降(P<0.01);相较于ox-LDL组,含药血清组细胞GPX4m RNA、FTH1 m RNA、SLC7A11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PTGS2 m RNA、NOX1m RNA、p53 m RNA表达结果相反(P<0.01)。结论:1.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是多成分、多靶点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共同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2.基于“痰瘀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有关。3.体内外实验均表明p53/SLC7A11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的病理过程,而二陈汤合桃红四物能够干预该信号通路。

李洋[8](2021)在《白细胞微粒促进AS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及益气活血解毒方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直径为100 nm~1 μm的膜性小囊泡,由质膜以类似出芽的方式产生,在各种体液中广泛存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内皮细胞微粒、白细胞微粒(leukocyte microparticles,LMPs)、血小板微粒和红细胞微粒等。其中LMPs来源于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促进炎症反应、修饰内皮功能、促凝、促进血栓形成及促进易损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斑块中60%的LMPs来源于巨噬细胞。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LMPs与颈动脉硬化患者的斑块大小和内中膜厚度高度相关,且对于AS具有诊断价值。巨噬细胞极化是AS的炎症反应核心病理环节,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那么LMPs是否可以导致AS?其机制是否与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有关?尚未可知。中医理论中无“动脉粥样硬化”一说,但根据AS引起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胸痹”、“中风”和“眩晕”等疾病中,认为其病机总属“气虚血瘀”,同时可夹兼有痰结、毒蕴和寒邪等,因此益气活血解毒是治疗AS的常用大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采用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来源的两种LMPs诱导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M1和M2亚型,观察两种LMPs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然后将筛选效果好的LMPs注射入APOE-/-小鼠体内,观察LMPs对APOE-/-小鼠血脂指标、狭窄率、斑块内各成分及易损性、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以及益气活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以明确LMPs促进AS的病理机制及益气活血解毒方防治AS的药理机制。目的:(1)采用THP-1细胞培养,比较巨噬细胞来源的LMPs和泡沫细胞来源的LMPs对巨噬细胞亚型M1和M2影响的差异,并为动物实验LMPs的选择提供依据。(2)将细胞实验筛选后的LMPs通过尾静脉注射入APOE-/-小鼠体内并用中药干预,观察LMPs对AS形成效果的影响和LMPs促进AS的机制,同时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干预的药理机制。方法:(1)采用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为巨噬细胞,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为泡沫细胞,离心提取巨噬细胞微粒(M-MPs)与泡沫细胞微粒(FC-MPs),将两种微粒分别加入巨噬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MPs的大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Ps与巨噬细胞的结合状态;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MPs与FC-MPs分别诱导巨噬细胞后M1和M2亚型百分比。(2)APOE-/-小鼠高脂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4组:纯高脂模型组、模型+LMPs组、益气活血解毒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将当天提取的1x107个/200 μL的泡沫细胞来源的LMPs从尾静脉注射入APOE-/-小鼠体内(除纯高脂模型组外)。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12周,于注射24次后主动脉根部血管取材。另有正常小鼠作对照。(3)APOE-/-小鼠血液脂质指标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利用公式求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4)APOE-/-小鼠斑块狭窄率和易损性检测: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及movat五色套染,测得各组小鼠管腔狭窄率,斑块内脂质成分含量、泡沫细胞含量、胶原含量以及斑块的易损性。(5)APOE-/-小鼠AS斑块中巨噬细胞M1和M2极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S斑块内M1型巨噬细胞(F4/80+iNOS+),M2型巨噬细胞(F4/80+CD206+)的百分比。结果:(1)两种微粒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在细胞数相同的条件下,泡沫细胞产生的微粒数明显增多,大约是巨噬细胞产生微粒数的2倍(P<0.05)。镜下可见,两种MPs均与巨噬细胞接触或进入巨噬细胞内。与对照组相比,M-MPs与FC-MPs均可导致巨噬细胞向M1亚型极化(P<0.05);高浓度FC-MPs可显着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且M1/M2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s有降低M2亚型和M1/M2比值的趋势,但无统计差异。(2)血液脂质指标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TC、非HDL和A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模型组、模型+LMPs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解毒方组的TC、非HDL和AI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模型+LMPs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解毒方组的LDL升高(P<0.05)而HDL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LMPs组TC和非HDL水平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LDL及AI无差异(P>0.05)。与模型+LMPs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的TC、非HDL和AI水平显着下降(P<0.01),而TG、HDL和LDL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两个药物组之间TC、TG、HDL、LDL、非HDL和AI水平均无差异(P>0.05)。(3)斑块内各成分及斑块易损结果:管腔狭窄率:与正常组管腔狭窄率相比,模型组、模型+LMPs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解毒方组比正常组管腔狭窄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管腔狭窄率相比,模型+LMPs组无差异(P>0.05)。与模型+LMPs组比较,两个药物组均对狭窄率无明显影响(P>0.05)。斑块内成分:与模型组相比,模型+LMPs组斑块内脂质含量和泡沫细胞含量增多,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无差异(P>0.05)。与模型+LMPs组斑块内脂质含量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显着减少(P<0.01),益气活血解毒方组减少(P<0.05);与模型+LMPs组泡沫细胞含量相比较,益气活血解毒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无影响(P> 0.05);与模型+LMPs组胶原含量相比,益气活血解毒方组明显升高(P <0.05),阿托伐他汀组无差异(P>0.05)。益气活血解毒方组的胶原含量比阿托伐他汀组显着增加(P<0.05),但在脂质和泡沫细胞含量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斑块易损性(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模型+LMPs组的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LMPs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解毒方的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下降(P<0.05);两个药物组的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无差异。(4)斑块内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LMPs组斑块内M1型巨噬细胞含量上升,M2型巨噬细胞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LMPs组比较,益气活血解毒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M1型巨噬细胞含量均下降(P<0.05),益气活血解毒方组M2型巨噬细胞含量明显上升(P<0.01),阿托伐他汀组M2型巨噬细胞含量无差异(P>0.05);两个药物组斑块内M1型,M2型巨噬细胞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1)泡沫细胞能够比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LMPs,泡沫细胞LMPs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和抑制向M2型转化,加重促炎/抗炎的失衡。(2)LMPs能够加重APOE-/-小鼠血液脂质紊乱,明显升高TC和非HDL。增加斑块内脂质和泡沫细胞含量,增加斑块易损性,但LMPs不增加APOE-/-小鼠的管腔狭窄率;LMPs诱导斑块内的巨噬细胞M1极化增加,M2极化减少。(3)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够通过减少斑块内脂质成分和增加胶原成分,稳定LMPs导致的易损性斑块;降低斑块内M1型和增加M2型巨噬细胞,减少炎症反应。

杨静兰[9](2021)在《活血、破血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JAK2/STAT3通路的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活血中药(当归、川芎)、破血中药(三棱、莪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中JAK2/STAT3的差异研究。方法 将70只6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制备A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他汀组、低活血组、低破血组、高活血组、高破血组,予以连续灌胃8周,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另10只普通小鼠(空白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检测小鼠血清中IL-β含量,主动脉中JAK2、STAT3、SOCS3蛋白含量。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均可减少血清中IL-1β含量,他汀组优于高破血组(P<0.05),高破血组优于高活血组(P<0.01)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1),低破血组与低活血组效果相当(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中JAK2、STAT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且SOCS3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可促进小鼠主动脉中SOCS3蛋白表达抑制JAK2、STAT3蛋白表达(P<0.01或P<0.05),他汀组优于活血药组、破血药组(P<0.01或P<0.05),中药破血组优于活血组(P<0.01或P<0.05)、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活血药、破血药可通过促进小鼠主动脉中SOCS3蛋白表达抑制通路JAK2/STAT3表达,从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吕美婵[10](2020)在《黄芪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LOX-1、PI3K及p-Akt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对脂多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LOX-1、PI3K及p-Akt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选用12只体重为2kg±0.2kg健康家兔,随机分组为空白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4个组。每日1次给予灌胃给药,灌胃共7天,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他3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黄芪饮片熬制的汤剂灌胃。末次药物灌胃2h后,腹腔麻醉,心脏采血,提取上清液,使用一次性0.22μm滤器进行无菌过滤,放置并保存于超低温冰箱中备用。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无菌情况下进行复苏,并培养在5%C02、37℃环境条件下。3.将已复苏的第三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黄芪低浓度组、黄芪中浓度组、黄芪高浓度组。用1μg/ml浓度稀释的脂多糖刺激除空白组的其余组的细胞,激活TLR4、LOX-1、PI3K、p-Akt,西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三个不同浓度中药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中药含药血清进行干预,放置24h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查TLR4、LOX-1、PI3K及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经LPS刺激24h以后,模型组细胞TLR4、LOX-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经西药及不同剂量中药干预后的各药物治疗组的细胞TLR4、LOX-1、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1),此中以西药对照组疗效最为显着;3个不同剂量中药组对TLR4、LOX-1、PI3K、p-Akt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1),其中黄芪高剂量治疗组在3个中药治疗组中疗效最佳。[结论]黄芪可抑制被LPS刺激、激活的TLR4、LOX-1、PI3K、p-Akt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黄芪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二、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高危因素及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进展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脂代谢相关组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解毒活血方通过调控CD40L/NF—κB信号通路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文对照表
前言
历史回顾
    1.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
    2.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1 中医对AS病因的认识
        2.2 中医对AS病机分析
        2.3 治法、治则及机理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药物与主要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实验给药
    2.3 标本采集
    2.4 血脂检测
    2.5 油红O染色
    2.6 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
    2.7 免疫组化法测定CD40L、NF-κB蛋白表达
3.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4.实验结果
    4.1 小鼠一般情况及其体重变化
    4.2 小鼠血清血脂水平比较
    4.3 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4.4 小鼠血清ICAM-1、IL-1β表达水平比较
    4.5 主动脉根部CD40L、NF-κ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5.分析与讨论
    5.1 易损斑块的病机分析
    5.2 易损斑块与ACS的关联
    5.3 解毒活血方组方依据及其现代药理学研究
    5.4 造模动物选择
    5.5 解毒活血方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5.6 解毒活血方对ICAM-1及IL-1β的影响
    5.7 解毒活血方对CD40L-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答辩委员会名单
作者简介

(3)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1.1 病名来源
        1.2 脱疽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ASO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1 定义及发病机制
        2.2 危险因素
        2.3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资料收集与录入信息
        3.2 数据整理与挖掘
    4 结果
        4.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4.2 中医证型结果
        4.3 用药频次统计
        4.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4.5 方剂组方规律统计
    5 讨论
第二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纳人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安全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人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ABI指数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变化
        3.6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hs-CRP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FIB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10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第三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2.2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
        2.3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迁移的影响
        2.4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5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免疫荧光强度的影响
        2.6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7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8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3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9 激光共聚焦定位及检测VSMCs中p-Smad3的表达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及川芎嗪稳定斑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诊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川芎嗪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2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AS的现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二、胞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1 胞葬的基本概念
        2 胞葬功能障碍对AS的影响
        3 改善胞葬功能治疗AS应用前景
        4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AS斑块胞葬作用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抗AS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抗AS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防治AS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ox-LDL介导的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相关性及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白细胞微粒促进AS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及益气活血解毒方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白细胞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 微粒
        2. LMPs在AS病理进程中的作用
        3. 巨噬细胞及其亚型在AS中的作用
        4. LM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线索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病因
        2. 病机
        3. 中医治则
        4. MPs与AS中医病机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不同来源白细胞微粒的诱导及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不同来源白细胞微粒诱导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极化的比较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白细胞微粒对APOE-/-小鼠血液脂质的影响及益气活血解毒方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白细胞微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效果的影响及益气活血解毒方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白细胞微粒对APOE-/-小鼠斑块内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益气活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活血、破血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JAK2/STAT3通路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建立
        2.2 分组及灌胃给药
        2.3 数据采集
    结果
    1 血清IL-1β含量
    2 JAK2、STAT3、SOCS3蛋白水平
讨论
    1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1.1 中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
        2.2 动脉粥样硬化与IL-1β
        2.3 动脉粥样硬化与JAK2/STAT3通路
    3. 活血药破血药与阿托伐他汀钙
        3.1 活血药破血药
        3.2 阿托伐他汀钙
    4 导师前期研究
    5 本实验结果分析
        5.1 血清IL-1β含量
        5.2 JAK2、STAT3、SOCS3蛋白含量
    6.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JAK2/STAT3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AS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黄芪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LOX-1、PI3K及p-Ak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药物及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含药血清的制备及保存
        2.4.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复苏及培养
        2.4.3 蛋白免疫印迹法
        2.4.4 Western Bolt条带量化分析
        2.4.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黄芪含药血清对HUVEC的TLR4的蛋白表达影响
    3.2 黄芪含药血清对HUVEC的LOX-1的蛋白表达影响
    3.3 黄芪含药血清对HUVEC的PI3K的蛋白表达影响
    3.4 黄芪含药血清对HUVEC的p-Akt的蛋白表达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医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4.2 黄芪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
    4.3 动脉粥样硬化与TLR4的联系
    4.4 动脉粥样硬化与LOX-1的联系
    4.5 动脉粥样硬化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联
    4.6 关于对照药的选择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学研究
    2. 现代医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
    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高丽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解毒活血方通过调控CD40L/NF—κB信号通路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D]. 张洁.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D]. 王继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配伍规律及川芎嗪稳定斑块的研究[D]. 赵艺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D]. 王曼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抗AS的作用研究[D]. 闻子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AS的机制研究[D]. 何信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白细胞微粒促进AS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及益气活血解毒方的干预研究[D]. 李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活血、破血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JAK2/STAT3通路的差异研究[D]. 杨静兰.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黄芪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LOX-1、PI3K及p-Akt的影响[D]. 吕美婵.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