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2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论文文献综述)

黎志辉[1](2020)在《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于直径1.0cm~2.5cm的上尿路结石常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有残石。术后≥4mm的残石经患侧输尿管排出,能引起该侧输尿管痉挛、尿路梗阻、尿路积水和感染;也能作为结石核心,导致结石再生长而复发,所以如何安全快速地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至关重要。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人体伤害小,恢复迅速,常用于治疗≤2.0cm上尿路结石,也可见于>2.0cm的上尿路结石。尿石清合剂是本院制剂,在结石患者中应用广泛,但尚未有尿石清合剂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排出疗效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旨在观察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疗效,证明尿石清合剂能加快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方法:本课题病例均来自从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外一科(泌尿外科)行孙氏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选择符合要求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服用尿石清合剂4周)55例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服用饮用水4周)55例。统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Hu)、术后残石的大小、残石个数、残石分侧、残石位置、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例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第4周残石的个数、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及血尿比色卡评分,记录4周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结果:1.观察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4周试验的受试者观察组有50例,对照组有55例,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比例、残石位置、残石分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残石大小、残石个数等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和表3)2.两组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5提示两组血尿比色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5)3.术后4周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42%(21/5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16%(9/55),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观察组需要行ESWL治疗4例,对照组13例,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4.观察组受试者在服药4周研究周期内未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不良反应。结论:尿石清合剂能促进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且服药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其安全、有效。

晏江会[2](2020)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结合中西医治疗,对照组则未给予其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治疗疗程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实施中西医治疗方案,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症状缓解效果较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余学理[3](2019)在《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属于中医学“石淋”范畴,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一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与代谢异常、尿路局部异常、遗传因素、饮食结构、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我国南方地区处于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湿热,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地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超声检查、腹部X线、IVP、CT、MRI等。各种检查各有优势,相互补充。泌尿系结石发生于尿路不同位置,其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常以患侧腰腹部绞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为主要症状。如果合并泌尿系感染时,会引起恶寒发热,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结石引起泌尿系统梗阻后,可出现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由此可见泌尿系结石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解除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痛苦,是每位泌尿外科医师应尽的义务。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及普及,让泌尿系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让很多患者避免了开刀手术的痛苦,成为了现代泌尿系结石外科治疗的主流方法。但微创取石手术也并非适用于处理全部泌尿系结石,例如对于某些无手术指证的小结石或腔镜取石术后残留的结石碎片而言,选择药物排石治疗,则更为适合。中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与治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方法简便,为广大群众所推崇。本课题通过研究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作用,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客观评价行气利水通淋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60例病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8.3-2019.02期间,在清远市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运用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运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运用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增加结石下降距离,降低疼痛评分(VAS评分),降低尿白细胞数目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利水通淋方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方面是有效的,安全的,能促进结石排出,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症状。

盛东亚[4](2019)在《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临床上患者在泌尿系结石术后因留置输尿管支架而出现腰腹疼痛、血尿、下尿路症状等常见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我科尝试使用中药干预,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为进一步观察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腰酸腰痛、腹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疼痛积分及相关量表等客观指标,评价加减“小续命汤”对输尿管支架置入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06例符合标准的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于我科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两组常规对症处理;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口服中药加减“小续命汤”,并连续服用1月中药;干预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热情况、血尿情况、残石排出情况及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并归纳统计术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积分、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QL评分等指标,术后一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输尿管穿孔、输尿管粘膜撕脱、大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脓毒血症、输尿管支架滑脱及回缩等严重少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运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实际共纳入患者106例,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性别经卡方检验无显着差异(p=0.52);两组患者年龄经T检验无显着差异(p=1.023);两组患者石大小经T检验无显着差异(p=0.53),结石部位经卡方检验无显着差异(p=0.46);经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98、1.191),表明两组基线相同,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在术后第5天及术后30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分别运用T检验及近似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均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时,两组患者疼痛改善差异差不明显(p=0.41);至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疼痛积分进一步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经秩和检验p=0.001,表明两组间有显着差异;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术后持续血尿时间及术后肉眼血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0.58);两组OABSS评分及QQL评分经非参数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PSS评分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7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受损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中药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徐结石术后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着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虽然加减“小续命汤”对结石术后近期疼痛无明显优势,但针对导管相关疼痛具有一定疗效。此外,对于结石术后下尿路症状,加减“小续命汤”疗效明显;本研究过程中,服药患者未出现输尿管严重损伤及支架滑脱、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可见,加减“小续命汤”治疗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余学理,李信平[5](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20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每日予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 mg。每日饮水2000~3000 mL,配合适当活动、跳跃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中药方排石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显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孙艳华,葛晓东,施勇,刘正建,张国良,朱勇[6](2017)在《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文中认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发病率高,目前中医药参与治疗是国内治疗泌尿系结石较为常见的方法。本文从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针药联合疗法、中药联合腔镜疗法、中西药联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张庆莲,黄娟,皮凤娟,邵单炫[7](2017)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症评价》文中提出泌尿系结石严重影响人类康健,医治后易复发。目前多采取手术或其他方式碎石来医治本病,但这些疗法常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疾苦,且不能避免结石复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医治泌尿系结石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病机、临床医治方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医治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罗春香,饶根辉,龚雪梅[8](2016)在《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同体外震波碎石术共同对泌尿系统结石症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随机择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症状的患者共120例,包括男性患者74名以及女性患者46名。分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病例120例,联合治疗组120例。联合治疗方式为中西医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共同治疗的方式,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结果经过治疗和对应的护理干预,治愈概率较为理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同体外震波碎石术共同对泌尿系统结石症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理想,值得推广和使用。

刘东旭,徐振锋,黄锦炽[9](2014)在《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1月之间在我院行CT扫描的120例患者,采用抛硬币随机的方法,按照1:1的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20KV,150mAs)CT扫描和低剂量(120KV,50mAs)CT扫描,观察2组CT扫描的诊断率。结果: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发现,常规剂量CT与低剂量CT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率及检出结石数方面没有差异(P<0.05),而在成像质量方面常规剂量CT与低剂量CT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低剂量CT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可以达到临床要求。

彭佳丽[10](2012)在《肾绞痛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绞痛是上尿路结石最常见的表现,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一般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1.1.1 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
        1.1.2 泌尿系结石的成因
        1.1.3 泌尿系结石的诊疗
    1.2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1.2.1 中国传统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1.2.2 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尿石症的方法
        1.2.3 尿石清合剂在尿石症方面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收集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及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内容)
        2.2.4 统计处理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2.3.1 两组基本资料情况
        2.3.2 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情况
        2.3.3 两组排石过程中血尿比色卡评分构成比情况
        2.3.4 访视二(术后4周)两组结石排出及行ESWL治疗情况
        2.3.5 结果分析
    2.4 讨论
        2.4.1 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处理的重要性
        2.4.2 研究结果及分析评价
        2.4.3 尿石清合剂的理论依据
        2.4.4 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分析
        2.4.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程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3)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1.1.2 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研究
        1.1.3 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现状
        1.1.4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1.1.5 泌尿系结石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中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石淋病)的认识
        1.2.1 古代中医的石淋概念
        1.2.2 石淋的病因病机
        1.2.3 石淋的辩证论治
        1.2.4 中成药治疗
        1.2.5 针灸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病例来源
        2.2.2 病例采集
        2.2.3 分组方法
        2.2.4 西医诊断标准
        2.2.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2.6 纳入病例标准
        2.2.7 排除标准
        2.2.8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2.2.9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2.2.10 治疗方案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统计结果
        2.4.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4.2 治疗结果的比较
        2.4.3 随访结果
        2.4.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3.2 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证)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探讨
    3.3 研究结论的探讨
    3.4 本研究结论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清远市中医院泌尿系结石病例调查记录表
    附录2:分组结果
    附录3: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分组设计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组
        2.3.2 对照组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证候积分
        2.4.2 疼痛积分、血尿等并发症
        2.4.3 血尿情况
        2.4.4 下尿路刺激症状
        2.4.5 OABSS、IPSS 及 QQL 评分
        2.4.6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7 研究技术路线图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证候积分
        3.2.1 两组术后第一天证候积分比较
        3.2.2 两组术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
        3.2.3 两组中医证候症状归纳情况
    3.3 疼痛积分
        3.3.1 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3.3.2 术后第5天两组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3.3.3 术后1月后两组疼痛积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尿情况比较
        3.4.1 两组患者持续血尿时间
        3.4.2 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肉眼血尿次数
    3.5 两组下尿路症状比较
        3.5.1 两组术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QL评分比较
        3.5.2 两组OAB发生率及IPSS评分严重程度比较
    3.6 两组残石排除疗效比较
    3.7 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流行病学研究
    4.2 西医研究进展
    4.3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4.4 结果分析与结论
5.结论
6.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专业课文章(已发表)

(5)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纳入排除标准
    1.1 纳入病例标准
    1.2 排除病例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3 疼痛评估
    2.4 影像学评估
    2.5 疗效评定
    2.6 疗程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6)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2 针药联合疗法
3 中药联合腔镜疗法
    3.1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中药疗法
    3.2 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中药疗法
4 中西药联合疗法
5 小结

(7)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药优势
3 中医药疗效评价
4 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5 小结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D]. 黎志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J]. 晏江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1)
  • [3]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D]. 余学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加减“小续命汤”对泌尿系结石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疗效研究[D]. 盛东亚.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20例[J]. 余学理,李信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19(08)
  • [6]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J]. 孙艳华,葛晓东,施勇,刘正建,张国良,朱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7(10)
  • [7]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症评价[J]. 张庆莲,黄娟,皮凤娟,邵单炫. 海峡药学, 2017(01)
  • [8]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研究[J]. 罗春香,饶根辉,龚雪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21)
  • [9]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探索研究[J]. 刘东旭,徐振锋,黄锦炽. 中医临床研究, 2014(06)
  • [10]肾绞痛治疗进展[A]. 彭佳丽. 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年会论文集, 201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2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