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

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

一、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蔡雅琪[1](2021)在《基于非线性光环镜的全光中继再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超高速光网络的快速发展,高频谱效率调制格式、光网络传输系统的有效通信距离以及非线性香农极限,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累积的放大自发辐射(ASE)噪声以及光纤引起的非线性损伤成为限制光网络系统容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光-电-光(O-E-O)中继技术引入复杂的信号复用与解复用过程,以及电子瓶颈问题已使其无法满足未来超大容量长途传输光网络的信号中继需求,因此必须开展新型中继技术以进一步推进高速全光网络的产业发展。基于光学器件非线性效应的全光中继器,可直接在光域实现信号噪声的抑制作用,且具有T比特量级的信号处理速度,适于高速全光网络信号处理需求。本论文突破传统全光中继器仅针对开关键控(OOK)实现幅度噪声压缩的限制,开展面向高阶调制格式信号的全光中继研究,以期实现相干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再生功能,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开展基于损耗非线性光环镜(Att-NOLM)结构的全光M-PSK信号再生分析。构建Att-NOLM理论分析模型,开展损耗系数、耦合系数等关键参数的数据优化,探讨功率转换函数(PTF)以及相位转换函数(Ph TF)的最佳形态,实现针对M-PSK信号的相位保持幅度再生。通过优化获得在该中继再生器中可实现信号质量提升2.6d B,相位残留仅0.58d B。2.提出新型共轭非线性光环镜(Conj NOLM)再生结构,实现16-QAM信号的全光再生。利用共轭变换器连接两个非线性光环镜构建Conj-NOLM再生器,开展耦合系数、功率补偿参数的联合优化,实现面向高阶QAM的相位保持幅度再生。在优化的Conj-NOLM结构中获得16-QAM信号再生改善1.8d B,相位残留控制在1.38d B。3.开展Att-NOLM中继再生器的实验测试优化工作。研究了Att-NOLM结构中的高非线性光纤长度、耦合器的耦合系数对PTF映射曲线特性的影响。分析损耗系数对再生区间、工作点位置的控制作用。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AttNOLM中继再生器的噪声抑制性能。

万峰[2](2020)在《相干通信体制下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通信网络带宽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相干光通信以其超高的光传输容量,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将全光再生技术融入相干通信系统,能够进一步延长光传输距离、提升信号质量,已成为全光再生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全光再生技术是一种在光域实现信号处理的技术,避免了传统光/电/光信号再生的带宽和速度瓶颈。本文研究相干通信体制下高阶调制信号的全光再生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统一了泵浦消耗情形下空域和频域中光纤非线性耦合理论,推导了空频域复用光纤中四波混频在泵浦消耗条件下的解析解。利用上述耦合理论,研究了多模四波混频效应,数值仿真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通过确定四波混频的准相位匹配范围,可简化波分复用或空分复用系统中级联四波混频(FWM)的分析过程;在泵浦消耗情形下,随着转移功率的增大,准相位匹配范围也越来越小。还讨论了解析解在多波耦合方程的简化和大规模并行相位运算器设计等方面的应用。2.提出一种基于码型变换的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全光再生方案,首先利用四波混频的光相位共轭和参量增益饱和效应实现星型QAM信号到低阶相移键控(PSK)信号和幅移键控(ASK)信号的全光转换,分别经过全光幅度和相位再生后,再聚合成相应的星型QAM再生信号。采用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方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以星型16QAM信号为例,仿真表明,当输入误差向量幅度(EVM)为11.46%时可获得10 dB以上的噪声抑制比(NRR)性能。该方案中的码型变换部分在弹性光网络中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于8QAM和16QAM光信号而言,所要求的光信噪比(OSNR)分别为16.4 dB和19 dB。3.通过分析光信号和噪声经过非线性光系统的功率转移特性,提出了全光再生器的带内光信噪比测量方法,解决了光再生链路中传统带外方法测量光信噪比的不准确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测量成本。仿真计算了正交相移键控(QPSK)全光再生器的输出OSNR,与通过EVM得到的OSNR结果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非线性光纤通信系统。4.研究了基于少模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参量放大和全光整形技术。(1)采用遗传算法全局优化了少模光纤的模式色散特性,设计出支持四个模式的简并参量放大器,在1540 nm到1555 nm波长范围内,模式增益均可达到20 dB,模式增益差小于1.2 dB。(2)提出基于少模非线性光纤环镜(NOLM)结构的并行全光再生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幅度再生工作点以及工作点相移对光纤模式的依赖性,仿真实现了四个模式的时隙交织QPSK信号的相位保持幅度再生。研究表明,当输入信噪比(SNR)大于6 dB时所有模式可实现几乎相同的再生性能,输入SNR越大,再生器的噪声抑制比(NRR)也越大;当输入SNR为15 dB时,再生器的NRR可达5.6 dB。

黄新宁[3](2019)在《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空间探索范围的扩大以及对地观测手段的增加,各种飞行器获取和需要传输的信息容量急剧增加,空间激光通信因其传输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无需申请频谱资源牌照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空间信息传输的研究热点。虽然已有多项空间激光通信在轨试验成功演示,但大气信道条件随机性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劣化仍然是需要重点克服的技术难点。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能够产生新频率成分,且具有响应时间短、调制格式透明和数据速率透明等优点,是超高速激光数据全光处理的有效技术途径。本论文主要针对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分析了二阶、三阶非线性光学参量过程的物理实现。针对二阶参量差频效应(DFG)可实现跨波段波长转换这一特点,研究了其在实现空间中红外波段高速激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在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中以较高效率产生DFG效应时的准相位匹配要求;针对三阶参量四波混频效应(FWM)的超快响应以及数据速率和调制格式透明物理特点,讨论了其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节点处的全光信息处理应用;重点针对FWM的相位匹配条件以及偏振敏感特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了简并四波混频(D-FWM)和非简并四波混频(ND-FWM)条件下偏振不敏感的实现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分析结果。本部分研究成果为后面实验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基于DFG效应的跨波段、大范围光波长参量变换实现高速中红外(35μm)激光信号的产生与接收之技术思路,并成功搭建了高速中红外激光信号产生以及接收实验系统。中红外波段大气窗口在大气信道传输中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但受限于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核心器件的成熟度,无法直接产生、且无法直接接收数十Gbps的高速中红外激光信号,使其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实际应用性大打折扣。本文提出利用PPLN中的DFG效应在发射端将高速近红外波段信号搬移至中红外(1.55μm→3.6μm),经过大气传输后在接收端再利用DFG效应将中红外信号搬移至近红外(3.6μm→1.55μm)。实验中实现了10Gbps、OOK与DPSK兼容的高速中红外激光信号发射与接收,且中红外波长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谐。这一系统充分利用了近红外波段(1.55μm)的器件成熟度以及中红外波段优良的大气传输性能,能够极大改善大气信道条件随机变化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3、提出了基于波长地址的空间激光通信网络全光交换技术思路。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的特点以及对节点处交换功能的要求,指出波长地址交换应用于空间网络节点极具优势;开展了基于FWM效应的空间节点波长地址交换实验研究,并对交换节点的通信制式/数据速率透明性、链路偏振无关性以及引入的信噪比损耗等重点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WM效应可实现C波段(1535nm-1567nm)范围内、兼容OOK、BPSK、QPSK的波长地址全光交换,且交换节点对上述通信制式引入的接收灵敏度损耗均小于1dB,信号随机偏振变化的敏感性小于0.6dB;随后基于实验研究基础研制了波长变换原理样机,并对其核心器件进行了初步环境适应性测试,为该技术的后续工程化转化提供参考。4、提出了基于FWM效应实现空间激光通信网络节点处的全光信息处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了OOK和DPSK通信制式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节点处的放大-转发全光中继处理方式,中继节点引入的接收灵敏度损耗分别为OOK小于1.5dB和DPSK接近10dB,指出相位调制通信制式的节点处全光中继需采用全光再生中继方式,主要基于FWM的相位敏感放大过程实现;同时提出基于D-FWM过程的相位擦除效应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大气信道劣化条件下的降速率传输,实现了接收灵敏度损耗小于1dB的QPSK至BPSK制式转换,可有效保障空间激光网络的链路通畅性。

王豹[4](2019)在《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光传送网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传输的距离越来越长,传输速率越来越快,原来在光网络中可以忽略不计的物理损伤如今对网络中传输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光信号传输质量衰减的问题,需要在光网络中部署再生器来恢复传输质量。再生器放置问题是光网络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研究课题,有效的再生器放置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节约系统设计成本。本文为处理光传送网中的再生器放置问题,提出了一个共享再生位置策略,包括光信噪比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和共享再生位置算法。光信噪比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在具备很小先验知识的前提下,经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有效解决复杂问题,解决了传统计算光信噪比过程中的两个局限性:无法应对多样的光传输场景和没有考虑除了光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其计算结果更贴合实际光信噪比,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共享再生位置算法以光信噪比为判定光通路是否光路可达的判决条件,进而处理再生器放置问题。算法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业务请求路由计算、再生位置节点共享和辅助图构建。仿真结果证明,与贪婪放置再生器的方法相比,在两种场景下共享再生位置算法能够同时减少再生次数和再生节点数,有效节约了系统设计的成本,从而为光传送网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冯欢[5](2015)在《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布式星群高速激光组网传输理论与技术”(NSFC No.61231012)展开的。在信息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的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以及各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超高速、大容量的全光网势在必行。然而对于超高速光网络,高速光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面临的衰减、色散,以及各种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信道串扰,使得长距离链路传输中光信号受到严重的损伤和畸变,因此针对光信号再生的链路中继技术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基于“光-电-光”(O-E-O)的光电混合中继由于功耗大、体积大、并且受到光电器件的“电子速率瓶颈”限制,已经不能满足超高速、大容量光信息传输链路的信号再生需求。与传统的O-E-O中继方式相比较,全光中继具有功耗小、体积小、信号不经O-E-O转换、对于信号速率相对透明等优点,因此采取全光手段对于受损光信号进行再生及转发,能够有效解决激光链路中长距离传输引起的信号衰减和畸变问题,是未来超高速全光网的关键技术。在本论文中,针对超高速、大容量光网络的信号再生问题,我们从全光1R(再放大,Re-amplification)再生、全光2R(再放大、再整形;Re-amplification,Re-shaping)再生、全光3R(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Re-amplification,Reshaping,Re-timing)再生的三种不同层次再生手段出发进行再生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出了基于二级前向泵浦放大机制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弱信号的低噪声、高增益再放大,即全光1R再生。指出了与传统基于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再放大方案相比较,我们提出的全光1R再生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掺铒光纤放大器中自发辐射噪声,实现高接收灵敏度、低噪声系数、高信号增益的弱信号低噪声高增益再放大。该方案可以有效用于光信号中继放大及高速空间光通信的高探测灵敏度直接探测。2、分别提出了基于高非线性介质中交叉增益调制、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等三阶光学非线性效应的全光波长变换器用以实现链路传输光信号的全光2R再生及转发。指出了我们最终所提出的基于简并四波混频偏振分集方案的全光2R再生系统能够实现宽波长范围、高转换效率、信号调制格式透明、信号比特率透明、偏振不敏感的幅度和形状,可以被广泛用于全光2R再生中继、基于光波长地址的全光交换机、光信号多路组播转发器中。3、提出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注入锁模激光器实现链路传输信号的全光时钟恢复,指出了通过采取后向注入连续波辅助光可以有效降低由于锁模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中载流子恢复时间较长引起的码型效应,采取该方案可以从链路传输的10Gbit/s归零数据流中提取出低定时抖动、低幅度抖动、窄脉冲宽度的10-GHz同步时钟信号。该方案可以被有效用于RZ信号的全光同步时钟提取,是全光信号再定时的关键技术。4、基于全光2R研究结论,提出了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偏振分集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判决门,结合全光时钟恢复技术,对超高速光网络中链路传输受损信号实现全光3R再生判决,指出了该全光3R再生技术可以有效被应用于单波长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光时分-波分混合复用系统的大容量光网络中,实现链路传输受损信号的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5、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交叉增益调制和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等三阶非线性效应,首次提出了多波长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功能结构,通过实验验证,指出了该多波长脉冲锁模激光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该激光器作为载波光源可有效应用于密集波分复用和光时分复用的融合网络中,实现超高速、大容量的全光网络。6、提出了超高速大容量光网络中弱信号全光再生系统结构,通过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功能演示,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三种全光再生系统的普遍适用性、方案可行性和技术优越性。

文峰[6](2013)在《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光再生器件可以直接在光域进行信号处理,克服了传统光/电/光信息处理方式的电子瓶颈问题。利用高非线性光纤固有的磁光效应,可实现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器件,它不仅具有灵活的磁控特性,还可以通过磁光效应提高器件的再生性能,在智能全光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创新工作概括如下:1.提出了磁光光纤中导波光的非线性传播理论模型(简称磁光非线性理论模型),并开展了磁光四波混频再生实验。实验表明,沿高非线性光纤轴向加载170Gs的直流磁场,可提高闲频光再生信号功率,并使再生系统接收机灵敏度改善约1.2dB,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将上述理论模型用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解释了磁光光纤布拉格光栅中磁致光子带隙移动机理,实验测得掺铒磁光光纤的费尔德常数为-12.42rad/(T·m)。2.深入研究了磁光高非线性光纤萨格纳克干涉结构的磁控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1)通过优化光纤线双折射,磁光萨格纳克干涉结构透射光功率的磁可调动态范围可达22dB;(2)在磁光非线性光环镜(MO-NOLM)应用中,透射闲频光功率随磁场线性变化,磁场灵敏度达到263.93dB/T;(3)分析了MO-NOLM作为整形再生器件时其功率转移函数的磁场依赖性,研究表明,利用磁光效应可有效降低非线性功率阈值、增加功率转移函数的斜率。利用上述结构,还测量了高非线性光纤费尔德常数对波长的依赖关系,并提出一种温度不敏感的磁场测量方法。3.提出一种稳定光纤参量振荡器(FOPO)的闲频光反馈控制方案,实现了全光时钟提取平台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输出的光时钟信号相位抖动可保持在0.011UI。在此平台基础上,通过优化泵浦光功率范围、调整环内信号偏振态,还实现了单一结构的稳定全光3R再生,接收机灵敏度可提高3.42dB。因此,该方案有着广泛地商业化应用前景。4.实验研究了由反馈控制FOPO时钟提取单元和数据泵浦MO-NOLM整形单元组成的磁控全光3R再生器性能。通过沿高非线性光纤轴向加载200Gs的直流磁场,可以进一步抑制劣化信号的相位抖动和幅度噪声,并使接收机灵敏度提升1.7dB。论文还对数据泵浦和时钟泵浦两种四波混频(FWM)全光3R再生方案进行了测试,它们分别适用于消光比劣化信号和相位抖动劣化信号的再生。5.提出了一种抑制双向对传多波长再生串扰的偏移滤波方法,并采用数据泵浦FWM再生方案,在单根高非线性光纤中实现了四个波长的时隙交织全光2R再生,接收机灵敏度分别提升了2.05dB、2.53dB、3.57dB和2.8dB,最大的消光比改善约为6.5dB。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7](2013)在《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3R(re-amplification,re-shaping,re-timing)再生是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为科学评价3R系统的再生能力,对基于色散位移光纤(DSF)中的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全光3R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输入-输出信号Q值的特性曲线,由此可以得到3R再生系统的再生范围(可再生输入信号的最小输入Q值和最大输出Q值)、最大再生能力等信息,从而达到合理地在线路中设置3R再生系统。结果表明,对于此全光3R再生系统,对输入Q值在2.6~5.8的恶化信号具有再生能力,并且在输入信噪比(SNR)为3.2时可以得到最大的SNR改善为1.1。

王菊[8](2013)在《超大容量多波长全光再生与基于OEO的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包括了两方面的工作:超大容量多波长全光再生技术研究和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为了满足目前网络对传输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超大容量传输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而相应的全光再生则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结合当前多波长网络的现实,对超大容量多波长全光再生技术开展了研究:系统研究方面:先后完成了总容量160Gb/(s4×40Gb/s)、320Gb/(s2×160Gb/s)的3R全光再生系统实验。在此基础上实现了640Gb/s(4×160Gb/s)的全光2R再生系统实验,这是目前已报道的最大容量的全光多波长再生系统实验。具体技术研究上:利用了数据泵浦的参量过程实现信号再生,在有效抑制了SBS影响的同时对于“0”和“1”码噪声均有较好的抑制,首次对再生信号进行的“澡盆曲线”测试证明了这点;提出了延时半个码元周期的方案,充分利用了光纤的方向、偏振态及时隙的正交性,有效抑制了信道间的串扰。理论方法上:提出了对3R再生系统的新的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地反映再生系统的性能,为再生系统在网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测量技术是所有科学、技术的基础。而大量程(百米到公里量级)、高精度的绝对长度测量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论文应用前期光子微波技术的成果,对此问题开展了工作:系统研究:实验完成了等效长度6.2km的绝对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小于1.5μm,相对精度为2.5×10-10。这是目前在如此大的量程上达到的最高相对精度。在技术思路上:相对于传统的利用提高仪器自身分辨率来改进测量精度的思路,采用了将被测量放大的技术思路。这就可以在仪器本身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放大倍数来提高测量的精度,相对降低了对器件指标要求,增强了测量系统对各种干扰的容限。从实现原理上:首次提出了采用OEO(光电振荡器)进行测距的测量原理。该原理利用了OEO长谐振腔、高谱纯度和振荡频率高的特点,将被测量的变化放大了105106倍,从而用普通的测量仪器达到了创记录的测量精度。具体技术上:提出采用双谐振腔结构实现了仪器的自校准。一个谐振腔作为稳定腔,另一个谐振腔用于测量。这样通过锁相技术,就能实现仪器自身时延的稳定,保证了测量精度。论文在以上两个方面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孟天晖[9](2012)在《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多波长全光3R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扩展光通信网络容量的需求逐渐增强。同时,传输系统对40Gbit/s及以上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信号需要进行长距离传输,途经很多个转换节点。如此高速的传输系统,对于由色散、非线性效应、放大器的噪声所导致的信号恶化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光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恶化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所以,高速的3R(Reamplification、Reshaping、Retiming)再生系统将成为光传输网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理论上讲,非线性光纤和波导可以同时对多波长信号进行并行处理。本论文针对全光3R再生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展开了以下工作:在对光的四波混频理论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在闲频光波长处的增益和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理论仿真了光纤四波混频效应的非线性增益特性。并在进行了高非线性光纤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测试,验证了其应用于全光判决的可能性。研究了一种利用DSF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多路再生方案,并且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与已有利用四波混频效应进行再生的方案相比,利用恶化信号抽运作为光判决门的开关,可同时对信号“0”码和“1”码上的噪声进行抑制,解决时钟抽运方案再生不均匀的问题。利用双向注入,双路信号偏振正交以及时序上延时半个码元周期的方式解决由于非线性光纤中存在的交叉相位调制(XPM)和交叉增益调制(XGM)等非线性效应导致的信道间串扰问题。最终实验完成了对波长为1547.72nm、1550.92nm、1557.36nm、1560.61nm的4路40Gb/s恶化信号的再生实验,并进行了系统的误码率测试。多波长再生信号的接收机灵敏度改善量最大为5.6dB。

张晓媛[10](2012)在《光参量放大脉冲压缩和相位调制信号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速率和网络利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稳定、低抖动的短脉冲源是实现高速光传输的基础,同时利用先进的光调制技术(如DPSK/DQPSK)来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是目前高速光传输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办法。而作为实现高速光信号传输重要的一环,全光3R再生技术成为确保全光网络传输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基于光纤光参量放大(FOPA)的光短脉冲压缩技术和相位调制信号的全光再生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提出了在FOPA基础上实现脉冲进一步压窄的新方案,即采用将FOPA与啁啾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提高泵浦功率的条件下使输出的脉冲宽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压缩。理论和实验证明:若泵浦光通过同频相位调制引入负啁啾(或正啁啾),参量放大后闲频光的啁啾为泵浦光的两倍,通过合适的色散补偿介质,可以得到比无相位调制时更窄的脉冲。针对同频正弦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产生光脉冲方案中存在的基座较高和旁瓣较大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灵活利用强度调制器的倍频调制特性,产生低占空比的光脉冲来抑制相位调制引入的不利啁啾的影响。实验得到了脉宽11.4ps的短脉冲,且消光比高,无基座,完全适合于未来OTDM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对DPSK的调制和解调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仿真对影响接收机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全光纤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DPSK解调器,给出并分析了基于该解调器的DPSK调制与解调的实验结果。对基于饱和FOPA的DPSK全光再生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在保持相位信息的同时可以实现DPSK信号的幅度再生,从而有效地降低系统误码率,延长传输距离。提出了采用相位转偏振技术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相结合实现DPSK信号全光再生的方案。理论分析并仿真验证了基于该方案的40Gbit/s的RZ-DPSK信号全光再生过程,并得到了良好的幅度和相位再生效果,为下一步的实验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提出了将偏振延时干涉仪与MZM-SOA相结合实现DQPSK全光再生的新方案,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出了信号再生前后的相位分布和强度分布,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非线性光环镜的全光中继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2 光纤通信中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
        1.2.1 全光再生技术概述
        1.2.2 高阶调制信号的全光再生技术进展
    1.3 全光再生技术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损耗非线性光环镜中继再生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损耗非线性光环镜的再生原理
        2.2.1 高非线性光纤重要参数
        2.2.2 损耗非线性光环镜的理论模型
    2.3 损耗非线性光环镜的仿真参数优化
        2.3.1 衰减系数优化
        2.3.2 耦合系数优化
        2.3.3 归一化功率转移函数研究
    2.4 M-PSK再生仿真分析
        2.4.1 基于最优参数下的再生性能
        2.4.2 M-PSK信号再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轭非线性光环镜中继再生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共轭非线性光环镜再生原理
        3.2.1 HNLF中的参量效应
        3.2.2 共轭非线性光环镜的再生特性
    3.3 关键参数优化
        3.3.1 EDFA的增益系数G_1优化
        3.3.2 第一个NOLM单元的耦合系数优化
        3.3.3 第二个NOLM单元的耦合系数优化
    3.4 归一化PTF曲线研究与最佳工作点
        3.4.1 Conj-NOLM的 PTF曲线分析
        3.4.2 Conj-NOLM的 Ph TF曲线分析
    3.5 16-QAM信号质量改善仿真分析
        3.5.1 16-QAM信号再生仿真系统
        3.5.2 量化16-QAM信号的质量提升
        3.5.3 Conj-NOLM结构的幅度再生特性
        3.5.4 Conj-NOLM的相位保持能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损耗非线性光环镜再生实验
    4.1 引言
    4.2 Att-NOLM实验结构介绍
    4.3 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4.3.1 不同HNLF长度下的PTF实验曲线
        4.3.2 最佳PTF曲线分析
    4.4 基于实验结构的仿真分析
        4.4.1 仿真功率转移曲线
        4.4.2 再生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相干通信体制下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光通信发展概述
    1.2 相干通信中的全光再生技术现状
        1.2.1 相干光通信技术
        1.2.2 全光再生技术
        1.2.3 高阶调制信号全光再生
        1.2.4 全光再生器的性能监测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空频泵浦消耗四波混频的理论研究方法
    2.1 光纤非线性耦合模方程和数值方法介绍
        2.1.1 光纤非线性耦合模方程
        2.1.2 数值计算方法
    2.2 单模光纤泵浦消耗下四波混频的解析分析
        2.2.1 泵浦消耗相位不敏感FWM的解析方法
        2.2.2 泵浦消耗情形的功率转移特性
        2.2.3 泵浦消耗情形的相位匹配条件
        2.2.4 小信号近似与泵浦消耗情形的比较
    2.3 泵浦消耗条件下空频域四波混频的解析分析理论模型
        2.3.1 空频域FWM耦合模方程
        2.3.2 解析解的验证
        2.3.3 解析分析方法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码型转换的星型QAM信号全光再生技术研究
    3.1 星型QAM全光再生系统结构
    3.2 QAM信号全光格式转换方案
        3.2.1 格式转换的原理
        3.2.2 调制格式转换方案的系统结构
        3.2.3 8QAM格式转换的结果
        3.2.4 16QAM情形的仿真结果
    3.3 QAM信号的极坐标全光再生方案
        3.3.1 极坐标再生器的系统仿真结构
        3.3.2 基于NOLM结构的幅度再生优化
        3.3.3 基于PSA的相位再生优化
        3.3.4 极坐标QAM再生器的系统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光再生器的带内光信噪比测量技术研究
    4.1 光信噪比测量技术简介
        4.1.1 光信噪比定义
        4.1.2 光信噪比带外测量技术
        4.1.3 光信噪比带内测量技术
    4.2 全光再生器的带内光信噪比测量方法
        4.2.1 全光再生器的非线性噪声转移特性
        4.2.2 全光再生器带内光信噪比的测量原理
    4.3 基于PSA结构的全光再生器的OSNR测量
        4.3.1 系统结构
        4.3.2 测量结果和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少模光纤非线性的参量放大和全光再生研究
    5.1 少模通信系统中的光放大和再生技术
    5.2 少模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研究
        5.2.1 少模光纤参量放大器的模型
        5.2.2 少模非线性光纤优化
        5.2.3 少模参量放大的增益特性
    5.3 基于NOLM结构的少模多通道全光再生
        5.3.1 少模再生器系统结构
        5.3.2 FM-NOLM的工作原理
        5.3.3 最佳工作点的条件
        5.3.4 FM-NOLM的设计
        5.3.5 QPSK信号的再生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特点
    1.2 空间激光通信的组成
    1.3 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
    1.4 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理论分析
    2.1 二阶参量效应的理论研究
    2.2 三阶参量效应的理论研究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二阶参量效应的高速中红外空间激光通信系统
    3.1 中红外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概述
    3.2 高速中红外空间激光通信方案
    3.3 高速中红外激光信号产生方法
    3.4 高速中红外激光信号接收方法
    3.5高速中红外空间激光通信实验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空间激光网络中波长地址交换
    4.1 空间激光网络概述
    4.2 一体化空间全光网络
    4.3 基于波长地址的全光交换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空间信息网络全光处理技术
    5.1 全光中继技术研究
    5.2 全光制式转换技术研究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OTN光网络概述
        1.1.2 OTN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概述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论文结构和主要工作
        1.2.1 论文结构
        1.2.2 主要工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问题建模
    2.1 基本概念概述
        2.1.1 物理损伤概述
        2.1.2 RPP问题概述
    2.2 RPP研究现状
        2.2.1 具有透明岛的半透明网络
        2.2.2 具有稀疏放置3R再生器的半透明网络
        2.2.3 具有混合再生器的半透明网络
    2.3 问题建模
        2.3.1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OSNR计算模型
        2.3.2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优化处理RPP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OSNR计算模型
    3.1 OSNR概述
        3.1.1 OSNR定义
        3.1.2 OSNR计算方法
    3.2 深度神经网络与OSNR的结合
        3.2.1 深度神经网络介绍
        3.2.2 深度神经网络与OSNR的结合
        3.2.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OSNR计算模型
        3.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
    4.1 现有再生算法的研究进展
    4.2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
    4.3 算法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4.4 算法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展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背景
    1.2 光网络中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1.2.1 1R再生系统
        1.2.2 2R再生系统
        1.2.2.1 交叉调制型波长变换
        1.2.2.2 参量过程型全光波长变换
        1.2.3 3R再生系统
        1.2.3.1 全光时钟恢复
        1.2.3.2 全光判决技术
        1.2.3.3 小结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1 主要工作
        1.3.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光 1R再生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全光 1R再生系统设计
        2.2.1 基于弱信号光放大的全光 1R再生技术方案
        2.2.2 全光 1R再生系统仿真分析
    2.3 全光 1R再生系统实验研究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方案
        2.3.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光 2R再生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全光 2R再生系统设计
        3.2.1 全光 2R再生技术方案
        3.2.1.1 基于光调制的全光 2R再生
        3.2.1.2 基于光混频的全光 2R再生
        3.2.1.3 各种全光 2R再生方案比较
        3.2.1.4 调制格式透明、偏振不敏感的全光 2R再生方案
        3.2.2 全光 2R再生系统仿真分析
        3.2.2.1 基于光调制的全光 2R再生系统仿真
        3.2.2.2 基于光混频的全光 2R再生系统仿真
        3.2.3 结论
    3.3 全光 2R再生系统实验研究
        3.3.1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3.3.2 全光 2R再生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3.3.3 结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光 3R再生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全光 3R再生系统设计
    4.3 全光时钟恢复
        4.3.1 基于光锁模的全光时钟恢复设计方案
        4.3.2 基于光锁模的全光时钟恢复实验研究
        4.3.3 小结
    4.4 全光判决门
        4.4.1 基于偏振分集简并FWM的全光判决门设计方案
        4.4.2 基于偏振分集简并FWM的全光判决门实验研究
        4.4.3 小结
    4.5 全光 3R再生系统研究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超快光网络中再生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超快光网络中再生系统结构
    5.3 超快光网络中再生系统研究成果
        5.3.1 多波长锁模脉冲光源产生
        5.3.2 DWDM+OTDM混合型全光速率提升
        5.3.3 应用于全光中继的全光 2R再生
        5.3.4 应用于光接收的全光 3R再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全光再生器结构
        1.2.2 全光时钟提取实现方案
        1.2.3 基于 HNLF 的光判决门
        1.2.4 多通道全光再生技术
    1.3 磁光效应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1.3.1 光纤磁光效应
        1.3.2 磁光光纤光栅
        1.3.3 磁光非线性效应研究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磁光非线性耦合模理论与实验
    2.1 光纤磁光非线性耦合模理论
    2.2 基于磁光四波混频的全光再生实验
    2.3 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导波光的磁光非线性耦合模理论
    2.4 磁致光子带隙移动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光光纤萨格纳克干涉结构研究
    3.1 磁光光纤萨格纳克干涉理论
        3.1.1 磁光萨格纳克干涉结构
        3.1.2 磁光非线性光环镜
    3.2 磁光光纤萨格纳克干涉实验
        3.2.1 萨格纳克干涉仪的磁控特性
        3.2.2 高非线性光纤的磁光费尔德常数
        3.2.3 温度不敏感的磁场测量技术
    3.3 MO-NOLM 的磁光特性研究
        3.3.1 MO-NOLM 结构
        3.3.2 磁场对透射闲频光的影响
        3.3.3 磁场对 MO-NOLM 功率转移函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光纤参量振荡器的全光再生技术
    4.1 光纤参量振荡器的闲频光反馈控制技术
        4.1.1 FOPO 工作原理与实验系统
        4.1.2 影响 FOPO 工作性能因素分析
        4.1.3 闲频光反馈控制方案
    4.2 光纤参量振荡器的品质因数——频率锁定因子
    4.3 基于 FOPO 的单一结构全光 3R 再生器
        4.3.1 再生原理
        4.3.2 系统结构与实验结果
        4.3.3 再生性能分析
    4.4 光纤参量振荡器的光学双稳态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光 3R 再生实验研究
    5.1 全光 3R 再生系统结构
    5.2 基于 FOPO 和 FWM 的全光 3R 再生
        5.2.1 全光 3R 再生实验系统
        5.2.2 时钟泵浦再生结果
        5.2.3 数据泵浦再生结果
    5.3 基于 FOPO 和 MO-NOLM 的磁控全光 3R 再生实验
        5.3.1 磁控全光 3R 再生实验结构
        5.3.2 磁控全光 3R 再生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波长全光 2R 再生
    6.1 多通道再生原理
        6.1.1 多通道再生过程中的串扰问题
        6.1.2 多通道再生中的串扰抑制方案
    6.2 基于数据泵浦 FWM 方案的四波长 2R 再生实验
        6.2.1 实验结构
        6.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 基于时钟泵浦 FWM 方案的八波长再生仿真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的相关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论分析
3 实验系统及测量结果
4 结论

(8)超大容量多波长全光再生与基于OEO的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多波长全光再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光时钟提取
        1.2.2 多波长判决技术
        1.2.3 多波长全光 3R 系统
        1.2.4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对现状的分析
    1.3 大量程、高精度绝对测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技术现状及发展
        1.3.2 典型的研究方案
        1.3.3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对现状的分析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四波混频的全光判决特性分析
    2.1 四波混频效应的基本理论
        2.1.1 四波混频产生的物理机制
        2.1.2 四波混频的参量增益
        2.1.3 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
    2.2 四波混频效应应用于全光判决的特性研究
        2.2.1 基于数据泵浦的四波混频的光开关特性理论和仿真分析
        2.2.2 基于数据泵浦的四波混频的光开关特性的实验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HNLF 中 FWM 效应的单路 160Gb/s 的全光信号再生技术研究
    3.1 基于数据泵浦的 FWM 效应的单路 40Gb/s 全光 3R 再生实验
        3.1.1 基于 F-P 滤波器的全光时钟提取实验
        3.1.2 基于数据泵浦四波混频的单路 40Gb/s 的全光 3R 再生实验
        3.1.3 全光 3R 再生系统的再生能力的评价方法
    3.2 基于 HNLF 中 FWM 的单路 160Gb/s 的全光再生实验
        3.2.1 基于非线性光纤中参量过程的全光再生系统中 SBS 的抑制
        3.2.2 单路 160Gb/s 的全光再生实验
        3.2.3 误码率“澡盆曲线”的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容量 640Gb/s 的多波长全光再生技术研究
    4.1 偏振正交+延时半个码元周期的两路 40Gb/s 的全光信号再生实验
    4.2 基于双向运转的两路 160Gb/s 的全光信号再生实验
    4.3 总容量 160Gb/s(4×40Gb/s)的 WDM 信号全光 3R 再生实验
    4.4 总容量为 640Gb/s 的 WDM-PDM 信号的全光再生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光电微波振荡器的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技术原理
    5.1 光电微波振荡器
        5.1.1 光电微波振荡器 OEO 的基本原理
        5.1.2 光电微波振荡器 OEO 的边摸抑制
        5.1.3 OEO 的微波频率稳定性的实现方法
        5.1.4 OEO 边模抑制和稳定性的实验验证
    5.2 基于光电微波振荡器的测距技术原理
        5.2.1 测距的基本思路及实现原理
        5.2.2 基频f b的粗测和 N 值的计算
        5.2.3 基于两个微波光电振荡器的测距系统
        5.2.4 空气折射率扰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光电微波振荡器的大量程、高精度的绝对距离测量实验研究
    6.1 基于 OEO 的绝对距离测量实验的总体方案
    6.2 基于 OEO 的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的实验结果
        6.2.1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验证
        6.2.2 基于 OEO 的距离测试系统测量范围能力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符号对照表
单位对照表
致谢

(9)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多波长全光3R再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3R 再生技术简述
        1.2.1 光判决技术研究
        1.2.2 时钟提取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理论与特性研究
    2.1 四波混频的基本理论研究
    2.2 光参量放大及其增益饱和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判决技术的研究
    3.1 基于数据抽运的光纤参量增益特性及再生原理的研究
        3.1.1 基于数据信号抽运及基于时钟抽运的参量放大效应对幅度噪声抑制的区别
        3.1.2 基于数据信号抽运光的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幅度再生原理分析
        3.1.3 基于数据信号抽运的光纤光参量增益特性的实验验证
    3.2 速率为 40 Gb/s 的信号 3R 再生实验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光时钟恢复技术的研究
    4.1 基于法-珀滤波器的时钟恢复原理分析
    4.2 基于法-珀滤波器的全光时钟恢复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波长全光 3R 再生实验的研究
    5.1 四波长全光再生方案研究
    5.2 四波长全光 3R 再生器的系统实验
    5.3 3R 再生系统的输入 Q 值-输出 Q 值特性曲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光参量放大脉冲压缩和相位调制信号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DPSK调制技术
        1.2.1 调制技术的发展
        1.2.2 DPSK与OOK的比较
        1.2.3 DPSK调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全光再生技术
    1.4 全光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4.1 OOK全光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4.2 DPSK全光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5 光纤光参量放大器
        1.5.1 光纤光放大器的比较
        1.5.2 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光参量放大光脉冲压缩技术的研究
    2.1 光参量过程的理论分析
        2.1.1 四波混频
        2.1.2 参量放大
    2.2 光参量放大的增益特性与输入输出特性分析
        2.2.1 增益特性
        2.2.2 输入输出特性
    2.3 光参量放大光脉冲源的理论分析
    2.4 光参量放大光脉冲源压缩技术的研究
        2.4.1 同频强度调制与相位调制相结合的脉冲压缩技术研究
        2.4.2 倍频强度调制与相位调制相结合的脉冲压缩技术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P 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3.1 DPSK的调制
        3.1.1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3.1.2 DPSK调制原理
        3.1.3 DPSK预编码
    3.2 DPSK的接收
        3.2.1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3.2.2 DPSK解调原理
        3.2.3 平衡检测接收机
    3.3 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干涉仪延时不准确
        3.3.2 干涉仪频率偏差
        3.3.3 干涉仪功率分配不平衡
        3.3.4 干涉仪相位失配
    3.4 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3.4.1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
        3.4.2 DPSK解调实验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P SK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
    4.1 基于FOPA的DPSK全光再生的理论分析
    4.2 基于FOPA的DPSK全光再生的仿真研究
    4.3 基于相位转偏振技术的DPSK全光再生理论分析
        4.3.1 基于偏振延时干涉仪的DPSK解调原理
        4.3.2 SOA抑制幅度噪声的理论分析
    4.4 基于相位转偏振技术的DPSK全光再生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QPSK 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
    5.1 DQPSK调制与解调
        5.1.1 DQPSK调制
        5.1.2 DQPSK解调
    5.2 基于偏振延时干涉结构的DQPSK全光再生的研究
        5.2.1 理论分析
        5.2.2 仿真研究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线性光环镜的全光中继再生技术研究[D]. 蔡雅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相干通信体制下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 万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非线性光学参量效应在空间激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黄新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9(05)
  • [4]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D]. 王豹.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5]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D]. 冯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5(05)
  • [6]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 文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7]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J].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 光电子.激光, 2013(07)
  • [8]超大容量多波长全光再生与基于OEO的大量程、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 王菊. 天津大学, 2013(11)
  • [9]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多波长全光3R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 孟天晖. 天津大学, 2012(07)
  • [10]光参量放大脉冲压缩和相位调制信号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D]. 张晓媛. 天津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光网络中的光3R再生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