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TEL标注汉字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杰[1](2021)在《柬埔寨线上汉字教学的教师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迅速普及,但国内线上汉语教学起步晚、研究少,汉语教师缺乏经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话语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柬埔寨线上汉字课堂中教师提问、教师反馈、教师话语策略和多模态话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课堂观察和Elan等手段对课堂中不同阶段的教师话语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特点并分析其教学影响,为从事相关教学活动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提供合理建议。本文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话语、多模态理论、线上汉语教学、柬埔寨汉语教学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五个方面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并对课堂语料进行了转写说明。第三章基于真实的线上汉字课堂和转写的语料,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教师提问、教师反馈和教师话语策略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不同阶段的线上汉字课堂中教师话语的差异和特点,发现:教师提问的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回答方式以集体回答为主,自愿回答次之,随着教学进程推进,教师提问数量逐渐减少;教师反馈只使用了评价性反馈,以正反馈为主,负反馈较少,其中纠错反馈为典型的负反馈方式;由于受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话语策略以语码转换策略为主,重复策略次之。第四章的内容是使用Elan多模态分析软件对柬埔寨线上汉字课堂进行多模态话语标注和统计,发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在模态分布上有很大不同,线下课堂以听觉模态为主,而线上课堂是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双重主导,且环境模态缺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觉模态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建构完整的语言意义,加强师生互动。第五章为结语,对本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薛翌[2](2020)在《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研究及在设计中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飞速进步,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同时,软件技术也在驱动着包括仪器仪表在内的各领域的进步,软件系统已成为大多数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软件系统功能的逐渐增多,引发了软件使用难、使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在软件使用帮助过程中不仅提升软件帮助水平,而且助力行业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软件帮助系统、人机对话系统的研究现状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实景的省略歧义处理模型,进而构建了实景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主要包括基于软件实景的开发和对话帮助两个过程。首先,针对开发过程,结合HOOK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软件实景获取的方法;生成了软件实景字典,包括建立了基于树形结构的软件功能按钮位置关系的描述形式;为自动生成“问题-答案对”定义了软件实景互动的生成模板;构建了相关知识的概念从属树,从而初步建立领域知识库,以便在对话帮助过程中准确理解意图。其次,对于对话帮助过程,结合知识库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BERT语言模型,建立了基于软件实景的对话省略歧义处理模型,其中,实景包括软件实际运行环境、对话上下文和知识。在此过程中,定义了特征重要度、语义映射权重、实景映射权重;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以便计算用户输入自然语言与软件实景字典中对应特征组合的匹配程度;接着,提出了对语义解析及排序的方法,从而确定出相对最优的自然语言理解结果,为用户提供相应帮助。最后,将实景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应用于虚拟仪器设计中,针对LabVIEW软件开发出一个实景智能对话式帮助原型系统,使其在准确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有关该软件功能按钮查找、了解、操作意图对应的帮助,提升用户体验及满意度。
罗树林[3](2018)在《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语言事实的客观描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借鉴教材语言研究、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尝试建立数据库,以期在数字量化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展开深入的分析、总结和解释。本论文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在于可以促进、丰富和完善教材语言研究理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当代中国教育史理论;应用价值在于可以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材语言语料库建设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作用。全文共分八章,分别是“绪论”、“编写概况研究”、“选文研究”、“词语研究”、“汉字研究”、“语言教学和语言能力研究”、“语言使用特征、功能和原因研究”、和“结语”。本文的分析结论主要有三点: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征主要有语言要素编排混乱、语言知识介绍种类残缺、语言政论语体色彩浓郁、语言崇拜和语言暴力现象并存、豪言壮语句的广泛使用、少年儿童语言成人化倾向突出六个方面;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功能主要有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两个方面;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原因主要有语文课程性质、编写指导思想方面和社会语言渗透三个方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借鉴当下最新教材语言研究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突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进了新课标的三维能力目标理论,试图用来分析语文教材语言的三大属性即工具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二是引进了语义韵理论,用来分析和解释教材语言中词语的语义感染问题;三是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教材筛选理论、教材分类理论和教材语言特征理论的研究内容。比如提出教材筛选的五大原则(即“权威性”原则、“流行面”原则、“初始年”原则、“成熟期”原则和“学制段”原则),归纳出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三大种类(即教材名称种类、教材版本种类和教材使用种类),总结出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征(比如农村常用字、农村常用词、语录体选篇等特色语言的运用)等。
裴梦苏[4](2017)在《域外视角:《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康熙字典》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刊行后,这部具有集大成意义的辞书很快流传至海外,对海外汉字辞书编纂、语言文字政策制定、海外学者汉字研究以及字形标准化方案选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至今余温尚存。然而,这部集大成的字书在中国一直以来因官修辞书的性质以及清朝严苛的文化政策,导致长期以来该书在国内无学者敢对其进行批评订正,致使该书中的众多错讹被长久保留,该书的发展与完善也因此受到影响,我国的汉字辞书的发展也在这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清灭亡后,《康熙字典》又因其错误频出等原因在国内学界饱受诟病,使得长久以来人们对这部辞书的评价趋向两个极端,缺乏一个相对客观公允的认识。而该书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更是一直以来被国内学界所忽视,致使我们更是无法认清《康熙字典》对于国际汉学发展的贡献与价值,也造成了当下汉语史研究的缺失。但是无疑,对这些海外《康熙字典》系辞书文献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挖掘与整理,对《康熙字典》海外流通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本文以域外《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为主要研究目标,同时也兼顾与之有关的其他类型文献,对《康熙字典》在海外流传途径、影响进行探索,努力发掘《康熙字典》对域外汉外辞书发展所产生的系列影响,以域外《康熙字典》系辞书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汉字文化圈内外将研究对象进行划分。重点分析了《康熙字典》在日、韩、欧美等国的发展情况,并勾画出《康熙字典》系辞书域外发展相对完整的脉络与谱系。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试图从更加宏观的视野下来对比并解释不同地区间《康熙字典》发展形态差异,从而对近代以来,《康熙字典》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对《康熙字典》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认识与发掘。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辞书发展史,同时也是对汉语史、海外汉学史以及国际汉语教育史有益的补充。
柳建钰[5](2015)在《字书字料库中字料标注若干问题刍议》文中研究表明字料库是汉字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后形成的崭新的事物,可分为语篇字料库和字书字料库两种。字书字料标注,是把字书字料所具有的汉字学、字典学及其他重要信息按照既定原则标示出来。字料标注要遵循生字料和标注内容的数据独立性原则、公开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以及多维度原则。在标注前,要预先设计字料属性库并尝试建构机用字料属性库。字书字料的标注包括基本属性信息标注(基础)、汉字构形信息标注(核心)和汉字字际关系信息标注(重点)等三方面的内容。人工标注与机器标注相结合的方式是字料库的首选标注方式。字料标注要兼顾标注者和使用者两方面的实际能力和要求,标注层次应该根据研究层次和目的进行深与浅的调整。
潘丽[6](2014)在《Protel99se常用技巧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等行业进行产品设计非常广泛,Protel99se就是目前CAD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之一,是电子行业工程设计领域中较为有用的辅助设计软件。在Protel99se的教学过程中,对常见的问题与传统教材中未涉及的操作技巧进行归纳,作为学习Protel99se的技巧补充。
郭晋昌[7](2012)在《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指出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是一种新型高效焊接方法,此焊接方法的优点较多: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可以降低母材热输入,适用于薄板焊接,可保证焊后母材的性能。但是在开环状态下焊接,两个电弧相互耦合、相互影响,使焊接飞溅增大,焊缝成形差,外界干扰因素会使母材电流发生较大波动,破坏焊接过程稳定性,使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的优势无法表现出来。本课题的任务是:设计并实现基于ARM7微控制器LPC2124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的闭环控制。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分析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嵌入式控制系统,使用仿真软件Proteus对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从原理上证明:设计方案可行,嵌入式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焊接过程可以被控制。搭建了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并编写了软件程序,硬件平台包括:基于LPC2124的主控板、焊接参数显示模块和基于AT89C52的焊接送丝调速板。三块电路板采用总线结构连接,可以进行基于RS485的串行数字化通信。系统的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采用增量式PID算法对旁路送丝速度进行控制,系统通信协议选用Modbus协议,采用12864液晶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焊接参数。搭建了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焊接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对嵌入式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并采用本课题设计的嵌入式系统控制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进行焊接试验,试验包括:基于弧压反馈的焊接过程稳定性试验和基于电流控制的焊接过程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本课题设计的嵌入式系统可以实时反馈旁路弧压,调整旁路送丝速度,保证旁路弧长稳定;还可以实时调整旁路电流,使母材电流稳定。两方面综合控制,保证了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的焊接过程稳定进行,焊缝成形良好。
陈琴[8](2011)在《应用Protel99se设计电子时钟印制板电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印制板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印制板上元器件的布局、元器件的走线都是印制板设计性能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应用AT89C51单片机开发的电子时钟电路印制板,电路功能清晰,电路具有测试实时温度以及记录时间以及日期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在文章中采用电子时钟印制板电路作为Protel99se的分析载体来分析印制板设计中的重要步骤以及关键技术。
孙伟杰[9](2009)在《“威妥玛式”拼音研究》文中指出“威妥玛式”拼音是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卓越成果,它是西方人创借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巅峰之作。“威妥玛式”拼音是以百余年前的北京音系为描写对象的,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北京官话口语的面貌,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在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和教学情况。它的创制和使用直接影响了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来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和教学,改变了世界的汉语语音意识和汉语教材的编撰。对“威妥玛式”拼音的研究属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范畴,而世界汉语教育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许多研究领域还未有学者涉足,“威妥玛式”拼音就是其中一例。从20世纪90年代未开始有学者将目光投向“威妥玛式”拼音,但是研究的领域局限于对“威妥玛式”拼音本身的语音研究,而未将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本文将从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源头开始逐步揭开“威妥玛式”拼音产生的源流及过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其语音体系,在了解其历史地位的同时阐述其对《汉语拼音方案》和世界汉语教学的影响。
吴东升,谢伟[10](2008)在《Protel 99 SE使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文中提出指出了使用Prote1 99SE软件时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如对话框信息显示不完整、存盘时产生不必要的备份文件、原理图插入到word文档方法不当、载入网络表时二极管的封装错误、在PCB图中无法标注汉字等等问题,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PROTEL标注汉字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TEL标注汉字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柬埔寨线上汉字教学的教师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及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关于话语分析的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教师话语研究 |
1.3.3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 |
1.4 关于线上汉语教学的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线下与线上汉语教学研究 |
1.5 关于柬埔寨汉语教学的文献综述 |
1.5.1 教师研究 |
1.5.2 教材研究 |
1.5.3 汉字教学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思路 |
2.4 研究方法 |
2.4.1 课堂观察法 |
2.4.2 会话分析法 |
2.4.3 多模态话语分析法 |
2.5 研究工具 |
2.6 转写说明 |
第三章 线上汉字教学教师话语统计与分析 |
3.1 基于转写语料的教师话语分析 |
3.1.1 数据收集 |
3.1.2 数据分析 |
3.2 线上汉字教学教师提问 |
3.3 线上汉字教学教师反馈 |
3.3.1 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 |
3.3.2 正反馈和负反馈 |
3.4 线上汉字教学教师话语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教学影响 |
4.1 多模态话语使用情况及其教学特点 |
4.2 多模态话语及其教学影响 |
4.2.1 视觉模态及其教学影响 |
4.2.2 行为模态及其教学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柬埔寨线上汉字教学语料转写样本 |
(2)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研究及在设计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软件帮助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智能对话系统研究现状 |
1.2.3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现状 |
1.2.4 省略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
2.1 BERT语言模型 |
2.1.1 BERT语言模型介绍 |
2.1.2 BERT在分词任务上的应用 |
2.2 文本相似度处理方法 |
2.3 HOOK技术 |
2.4 知识的表示 |
2.5 概念从属树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的建模 |
3.1 省略现象分析 |
3.2 省略引起的歧义 |
3.3 实景在对话中的作用 |
3.3.1 实际场景对省略歧义处理的重要性 |
3.3.2 上下文对省略歧义处理的重要性 |
3.3.3 背景知识在省略歧义处理中的作用 |
3.4 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建模 |
3.4.1 软件系统信息管理模块 |
3.4.2 软件实景获取模块 |
3.4.3 基于软件实景的省略歧义处理模块 |
3.4.4 领域知识库 |
3.4.5 软件实景对话帮助测试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的实现 |
4.1 开发平台总体实现概述 |
4.2 软件实景对话帮助开发中各主要模块实现 |
4.2.1 软件实景获取模块实现 |
4.2.2 软件实景字典生成模块实现 |
4.2.3 软件实景互动生成模块实现 |
4.2.4 领域知识库构建 |
4.3 软件实景对话帮助测试模块实现 |
4.3.1 软件实际运行环境获取 |
4.3.2 基于软件实景的省略恢复处理 |
4.3.3 语义解析及排序处理 |
4.3.4 对话与上下文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在虚拟仪器设计中应用 |
5.1 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在虚拟仪器设计中的需求 |
5.2 LabVIEW软件智能对话式帮助原型系统的开发 |
5.2.1 LbVIEW软件智能对话式帮助原型系统开发过程 |
5.2.2 LabVIEW软件智能对话式帮助原型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理论依据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语料、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语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概况研究 |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开设 |
一、语文课程的实施 |
二、指导思想的影响 |
三、语文教材的编纂 |
第二节 语文教材基本情况 |
一、教材名称分类 |
二、教材版本分类 |
三、教材使用分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研究 |
第一节 选文分布 |
一、选文篇数分布及重复度 |
二、选文篇幅分布及年级增幅 |
第二节 选文出处 |
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署名作者选文占重要地位 |
二、“报纸”和“文集”是选文的两大资料来源 |
第三节 选文内容 |
一、“革命”成了选文思想教育的重要主题 |
二、选文知识教育紧紧围绕思想教育展开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词语研究 |
第一节 词语的使用 |
一、词种的界定与阶段分布 |
二、高频词语的界定及其在词语教学中的地位 |
三、单次词语的大量存在不符合词语复现规律 |
四、从词语的共用与独用看中小学词语教学的阶段性 |
五、成语、习语和缩略语是三种固定格式的词语 |
第二节 词类 |
一、词类知识教学 |
二、广义词类与狭义词类是两种不同的词类划分系统 |
三、前100位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情况分析 |
四、其他狭义词类的词种排序 |
第三节 词语的释义 |
一、词义释例的组成与分布 |
二、短语义释例的组成与分布 |
第四节 农村常用词 |
一、农村常用词词种及语义分布 |
二、农村常用词在中小学词语教学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汉字研究 |
第一节 汉字的使用 |
一、字种的界定与年级分布 |
二、高频汉字的界定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地位 |
三、单次汉字的大量存在不利于汉字学习 |
四、从字的共用与独用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阶段性 |
五、字的笔画数难度基本符合中小学汉字教学特点 |
六、非常用字比例偏高 |
七、生字难字的超纲、缺漏与重复 |
第二节 汉字的要素 |
一、字音教学贯穿于五大教学环节中 |
二、字形教学以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教学为主 |
三、字义教学以字义释例为主 |
第三节 农村常用字 |
一、农村常用字字种及语义分布 |
二、农村常用字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教学和语言能力研究 |
第一节 语言教学分析 |
一、正文语言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
二、语言知识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
三、语言练习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和巩固语言知识 |
第二节 语言能力分析 |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二、阅读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三、写作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第三节 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一、正文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二、语言知识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三、语言练习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教材语言使用特征、功能和原因研究 |
第一节 语言使用特征 |
一、基于教材编排的语言使用特征 |
二、基于“革命”主题的语言使用特征 |
三、基于情感表达的语言使用特征 |
四、基于少年儿童的语言使用特征 |
第二节 语言使用功能 |
一、知识教育功能 |
二、思想教育功能 |
第三节 语言使用原因 |
一、语文课程性质方面的原因 |
二、编写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 |
三、社会语言渗透方面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一、结论 |
二、余论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域外视角:《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选题意义与学术价值 |
1.2 域外《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相关研究成果 |
1.2.1 对《康熙字典》在欧美流传、接受、改造的相关研究 |
1.2.2 对《康熙字典》在日韩流传、接受与改造的相关研究 |
1.3 域外《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对象 |
1.4 域外《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比较法 |
1.4.2 文献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
1.4.3 统计与计量法 |
1.4.4 宏观调查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1.4.5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
1.5 域外视角《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文章结构与框架 |
1.6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康熙字典》在欧美地区的流传、接受与改造 |
2.1 《康熙字典》在欧美地区的流传、接受与改造情况总述 |
2.1.1 欧美汉学发展背景与《康熙字典》的传入 |
2.1.2 欧美地区对《康熙字典》的接受 |
2.1.3 欧美《康熙字典》系辞书文献研究的重点 |
2.2 16-19世纪西方《康熙字典》一系辞书谱系研究 |
2.2.1 谱系及辞书谱系 |
2.2.2 《康熙字典》辞书谱系原型 |
2.2.3 欧美地区《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 |
2.2.4 西方学者对《康熙字典》系辞书文献的反思 |
2.3 17-20世纪西方学者对214部首体系认识史 |
2.3.1 214部首体系以前西方学者对于部首的认识 |
2.3.2 《字汇》、《正字通》的西传与西方学者对214部首体系的认识 |
2.3.3 《康熙字典》的西传与西方学者对214部首体系的研究 |
2.3.4 214部首体系与西方汉外辞书编纂 |
2.3.5 214部首体系与西方汉语教科书编纂 |
2.3.6 西方学者对于214部首体系的反思与改造 |
2.4 17-19世纪西方学者对214部首体系的译介 |
2.4.1 部首表的形式与内容 |
2.4.2 部首表的译介方式 |
2.4.3 对部首表译介评述 |
2.4.4 17-19世纪西方学者对214部首体系的译介对我国部首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康熙字典》在汉字文化圈内国家的流传、接受与改造 |
3.1 汉字文化圈与《康熙字典》 |
3.2 《康熙字典》在朝鲜的流传、接受与改造 |
3.2.1 《康熙字典》传入前朝鲜文字、辞书的概况 |
3.2.2 朝鲜《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 |
3.2.3 《康熙字典》在朝鲜流变特点总结 |
3.3 《康熙字典》在日本的流传、接受与改造 |
3.3.1 《康熙字典》传入前日本文字、辞书概况 |
3.3.2 日本《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 |
3.3.3 《康熙字典》在日本流变情况总结 |
3.4 《康熙字典》在越南的流传、接受与改造 |
3.4.1 《康熙字典》传入前越南文字、辞书概况 |
3.4.2 越南《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 |
3.4.3 《康熙字典》在越南流变情况总结 |
3.5 《康熙字典》朝、日、越三国流传及影响差异探因 |
3.5.1 语言文字与辞书传统导致《康熙字典》朝、日、越三国流传及影响差异 |
3.5.2 民族文化心理对《康熙字典》朝、日、越流传与接受的影响 |
3.5.3 出版印刷业对《康熙字典》朝、日、越流传与接受的影响 |
3.5.4 政治与历史环境对《康熙字典》朝、日、越流传与接受的影响 |
第四章:《康熙字典》系辞书在域外影响研究 |
4.1 《康熙字典》在国内外影响差异探因 |
4.1.1 《康熙字典》在国内的流传与影响 |
4.1.2 《康熙字典》在国内外影响差异探因 |
4.2 《康熙字典》东西方影响差异比较研究 |
4.2.1 《康熙字典》在东西方流传、接受与改造模式对比 |
4.2.2 《康熙字典》东西方影响差异探因 |
第五章:《康熙字典》研究中外互动的价值与意义 |
5.1 中外互动研究《康熙字典》历史回顾 |
5.2 《康熙字典》研究中外互动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
5.3 《康熙字典》研究中外互动模式的未来展望 |
第六章: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康熙字典》版本表 |
附录二 主要文献书影 |
附录三 西方学者所编214部首表选录 |
马礼逊《华英字典》部首表 |
麦都思《汉英字典》部首表 |
卫三畏《拾级大成》、《汉英韵府》部首表 |
附录四 域外视野《康熙字典》辞书谱系图 |
致谢 |
(5)字书字料库中字料标注若干问题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字料库与字书字料库 |
二字书字料标注概说 |
三字书字料标注的原则 |
( 一) 生字料和标注内容的数据独立性原则 |
( 二) 字料标注的公开性原则 |
( 三) 字料标注的通用性原则 |
( 四) 字料标注的标准化原则 |
( 五) 字料标注的多维度原则 |
四字书字料属性库的建设 |
五字书字料标注的内容 |
( 一) 基本属性信息标注 |
( 二) 汉字构形信息标注 |
3. 字头字际关系信息标注 |
六字书字料标注的方式 |
七字书字料标注的层次 |
八结语 |
(7)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效焊接方法及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研究现状 |
1.2.1 高效焊接方法发展现状 |
1.2.2 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 |
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焊接行业的应用 |
1.3.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2 嵌入式系统在焊接行业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仿真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2 仿真平台研究 |
2.2.1 Proteus 仿真软件 |
2.2.2 ADS1.2 编程软件 |
2.2.3 Keil 编程软件 |
2.2.4 仿真平台总构架 |
2.3 基于 PROTEUS 的仿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3.1 系统硬件总构架 |
3.2 主控板硬件平台 |
3.2.1 Protel99 硬件电路设计软件 |
3.2.2 LPC2124 及其专用底座 |
3.2.3 主控板硬件电路 |
3.3 送丝控制板硬件平台 |
3.3.1 51 单片机 AT89C52 |
3.3.2 送丝控制板硬件电路 |
3.4 显示模块硬件平台 |
3.5 通信系统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程序编写 |
4.1 系统软件总构架 |
4.2 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实现 |
4.2.1 增量式 PID 控制 |
4.2.2 增量式 PID 算法的 C 语言实现 |
4.3 MODBUS 协议程序编写 |
4.3.1 Modbus 通信协议 |
4.3.2 Modbus 通信协议的 C 语言实现 |
4.4 12864 液晶屏显示程序编写 |
4.4.1 液晶显示模块 SMG12864G2-ZK |
4.4.2 12864 液晶显示屏的 C 语言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嵌入式系统控制双丝旁路耦合电弧 MIG 焊的控制试验 |
5.1 焊接试验平台 |
5.2 嵌入式系统系统测试 |
5.3 基于弧压反馈的过程稳定性控制试验 |
5.4 基于电流控制的过程稳定性控制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液晶显示模块 SMG12864G2-ZK 的指令系统 |
(8)应用Protel99se设计电子时钟印制板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应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的注意事项以及步骤 |
2 对元器件进行合适的封装定义以及电气规则检查 |
3 人工布局电子时钟印制板中的所有元器件 |
4 利用软件自动布线的功能对电子时钟PCB进行布线并调整 |
5 结语 |
(9)“威妥玛式”拼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威妥玛式”拼音产生的源流 |
2.1 西儒创借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历史进程 |
2.1.1 《葡汉辞典》与罗氏拼音方案 |
2.1.2 《西字奇迹》、《西儒耳目资》与利——金拼音方案 |
2.2 “威妥玛式”拼音 |
2.2.1 《语言自迩集》 |
2.2.2 “威妥玛式”拼音 |
第3章 “威妥玛式”拼音的语音体系 |
3.1 “威妥玛式”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系统 |
3.1.1 声母系统 |
3.1.2 韵母系统 |
3.2 “威妥玛式”拼音的声调描写及其标注 |
3.2.1 声调描写 |
3.2.2 声调标注 |
3.3 《语言自迩集》所记录的语音流变现象 |
3.3.1 连读变调 |
3.3.2 儿化韵 |
3.3.3 轻声 |
第4章 “威妥玛式”拼音的历史地位及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4.1 “威妥玛式”拼音的历史地位 |
4.1.1 发展并确立了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方法 |
4.1.2 成为中国人名、地名和物品名称的译音标准 |
4.2 “威妥玛式”拼音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4.2.1 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及教学的影响 |
4.2.2 对世界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
余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四、PROTEL标注汉字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柬埔寨线上汉字教学的教师话语分析[D]. 王海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智能对话式软件帮助系统的开发平台研究及在设计中应用[D]. 薛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3]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D]. 罗树林. 厦门大学, 2018(07)
- [4]域外视角:《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D]. 裴梦苏. 厦门大学, 2017(12)
- [5]字书字料库中字料标注若干问题刍议[J]. 柳建钰. 语言文字应用, 2015(03)
- [6]Protel99se常用技巧探析[J]. 潘丽. 电子制作, 2014(09)
- [7]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D]. 郭晋昌. 兰州理工大学, 2012(10)
- [8]应用Protel99se设计电子时钟印制板电路[J]. 陈琴. 电子技术, 2011(05)
- [9]“威妥玛式”拼音研究[D]. 孙伟杰. 吉林大学, 2009(09)
- [10]Protel 99 SE使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 吴东升,谢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