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y far用法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叶心怡[1](2021)在《基于读者意识的小说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以哈代小说《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翻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说是一种有数百年历史,以娱乐消遣为最初目的的优秀文学形式。翻译这项活动能够使小说在外国文化中得到传播,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其中译者便承担着让译文读者充分感受到原作魅力的重要责任。本论文以译言古登堡项目中哈代的《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一书的重译为案例,基于该文本的特点,分析英语小说汉译过程中容易损害读者阅读体验的难点,并基于读者意识提出针对这些难点的翻译策略。读者意识是一个发源于写作,而后发展到各个领域的概念。在国内,围绕读者意识的研究目前仍以出版传播和写作领域居多,而翻译领域的读者意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在参考该书旧译本时,也发现各个旧译本都存在一定读者意识的欠缺,表现为诸如生僻概念解释不到位,以及用语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翻译腔较重等。本文首先介绍项目,阐述《冒险》其书的文本特点,即用语生动形象、多修辞意象,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多口语、表述容易不严谨,且会出现一些基于源语言发音、字形的内容,源语言特有话语结构和译入语无对应词的词汇等等。其次,本文定义读者意识的概念、重要性和在本项目中的运用。最后,本文结合项目中的具体例句,对翻译难点进行分类,并分析对应的翻译策略,提出了针对各类难点的翻译策略,诸如使用解释性翻译、归化、显化、语序调整等,以补充读者所不了解的背景信息,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知识背景和阅读习惯,从而优化其阅读体验。希望本论文中提出的翻译策略能为之后的英语小说汉译提供一些参考。
朱镜霓[2](2020)在《《农林学科英语》(部分)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为英汉翻译项目实践报告,该项目的文本来源于新工科英语系列教程《农林学科英语》(Academic English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一书。该书由北京林业大学的李芝教授等11位作者共同撰写,涉及林业、城市农业、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农林学科热点话题,属于信息类文本。笔者负责该书第一、三、五、七章节的翻译。这四个章节所阐述的内容分别为:林业、生物多样性、景观园林以及食品安全。笔者采用查阅资料的研究方法,以动态对等理论贯穿全文,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该报告总体的翻译策略是“忠实通顺”和“功能对等”,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从词语、句子、文体风格几个方面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该翻译实践报告由五部分内容组成。这五部分分别是引言、翻译项目介绍和项目分析、翻译过程的描述、论文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这些内容有助学生对林学专业知识的了解,能够为相关工作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内有关农林学科信息文本的翻译较少,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能够对翻译策略进行学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翻技巧,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向根柳[3](2020)在《《江户和北京:中日两国首都旅行纪事》(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实践报告的源文本取自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所着的《江户和北京:中日两国首都旅行纪事》(Yedo and Peking:A Narrative of a Journey to the Capitals of Japan and China)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约1.6万字。该书记述了这位“茶叶大盗”于1860年至1862年在日本和中国的旅途见闻,其中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主要讲述了他在从上海前往北京的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较为客观地记录下了外国人眼中清朝后期的中国。目前,该书暂无中文译本,选取该书作为翻译实践的材料对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将有所帮助。本报告从英汉语言差异出发,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基础指导翻译实践,通过分析原文在词汇、句法、篇章层面的翻译难点,采用实例分析法,根据卡氏在理论中所建构的框架,分别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进行译例分析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难点问题。其中,范畴转换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通过具体译例分析,笔者发现其翻译转换理论对于游记作品的英译汉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该理论只着重句子和词汇层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增加了文化转换和篇章衔接与连贯作为补充,以探索出更多有效指导游记汉译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游记文本汉译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王少卿[4](2019)在《-ly副词翻译技巧研究 ——以《安徒生传》节选章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安徒生传》属于传记文学,因为传记文学中大量使用描写性语言,副词出现频率很高。而根据对文中副词的统计,报告发现其中-ly副词也极为常见。而译者翻译-ly副词,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其涵义,还要使其译文表达符合汉语习惯。但是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副词研究关注不足。所以本文针对-ly副词翻译技巧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翻译报告以-ly副词翻译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翻译项目、分析了翻译文本;然后是综述了-ly副词的相关研究:主要概述了-ly副词,并从词序、词义、修饰范围三方面介绍了-ly副词的翻译难点;最后基于-ly副词的翻译难点,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相应的翻译技巧。本篇翻译报告基于对-ly副词的分析,总结了词序调整、词性转换、拆译法、引申译法、省译法和合译法六种翻译技巧。第一,如果-ly副词在原句中的位置和汉语习惯不符,可使用词序调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ly副词在译文中的位置;第二,如果-ly副词在汉语中无对应的恰当副词表达,可采用词性转换法适当地转换-ly副词词性,本篇报告中主要转化为名词、形容词和连词;第三,如果-ly副词修饰整个句子,用于陈述事实或者表示原作者的观点,可采用拆译法将其从原句中单独拆分,并译为独立的分句;第四,如果-ly副词词义内涵过于丰富或者-ly副词在汉语中无恰当的对应表达,可采用引申译法结合语境、词义和搭配,恰当引申其词义;第五,如果-ly副词同句中其他成分的意思一致时,为避免译文累赘,可采用省译法将-ly副词省去不译;第六,如果-ly副词和其所修饰的成分表达的含义与程度或观点情绪有关时,可采用合译法将其共同译为汉语中的固定表达。综上所述,本篇翻译报告总结了六种-ly副词翻译技巧,但是译者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技巧,都需要从语境出发,分析-ly副词同句中成分关系,在结合词义和搭配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ly副词的翻译技巧。
李燕芳[5](2019)在《《与世界再次接轨的亚洲—亚洲基础设施竞赛论文集》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这是一份根据桂林市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的英译中合作项目而写的翻译实践报告。得益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其中,关于经济科技方面的翻译在国家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值得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一份报告——《与世界再次接轨的亚洲——亚洲基础设施竞赛论文集》(约2万词)作为翻译材料。该报告材料主要为国外一些学者、评论员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以及对全球和局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概述和分析。报告先从语言、句法和语篇三方面来分析原文特点,在案例分析部分,再结合理论指导和翻译策略,从词、句和篇章入手,讲述翻译时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地方,其中运用到的指导理论主要是目的论原则,英汉翻译策略包括音译、直译、增译、略译、改译、调序、词性转换等。译者努力使译文在忠实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更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读者在阅读时减少因文化、语言差异而带来的理解障碍,获得接近于原作读者的阅读效果。译者通过此次翻译项目,学会了许多翻译的技巧,以及处理科技经济文本翻译的步骤和方法。希望能为推动国内科技经济翻译研究、促进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交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吴婷[6](2017)在《《运动员的大脑:神经系统科学如何促成运动大变革并辅助运动员发挥》(前言至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有一些对竞技体育的相关研究,但从神经系统科学角度来研究竞技体育的书籍较为缺乏。针对这一现状,译者选取《运动员的大脑:神经系统科学如何促成运动大变革并辅助运动员发挥》的前三章(含前言)作为该翻译项目的源语文本。该项目旨在对我国神经系统科学视角下竞技体育的研究提供参考,揭开运动员大脑的奥秘,从而向国内体育领域推介神经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体育竞技研究成果,为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提供发掘自身运动潜能,提升运动表现力的技巧和捷径方面的参考及借鉴。该书由体育杂志资深作家阿米特.卡特瓦拉编写,于2016年8月公开发售。本书例举足球、赛车、滑雪等运动项目的代表人物及事件,从神经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他们在运动中的大脑活动进行研究,揭示其在运动场上是如何做出决定,如何训练其大脑反应,最终提升其表现能力。译者主要借用翻译过程理论中的图式理论,通过该理论下的编码及解码过程,从句法、语义及语用层面进行翻译。由于此文本含有一定的科研性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及长难句的翻译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语言风格对等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翻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类转换、语态转换、增减词语、省略等翻译技巧。译者认为,准确传达信息对该文本翻译至关重要。本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约22000字的英语文本翻译实践。第二部分为翻译实践报告。报告由四部分组成:首先对该翻译项目的背景、翻译所采用的理论及项目意义进行简单介绍;接下来对源语文本进行概括,包括作者及出版社、主要内容及语言风格;第三部分是报告的主体,对项目的翻译过程进行了陈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实施、译文校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译者的应对,翻译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技巧也在这部分进行陈述;最后译者归纳出从该翻译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启示,并对其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及遗留问题进行概括总结。该项目为国人提供了了解神经系统科学对运动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有助于专业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在训练中快速提升自身表现力,对国家及个人的体育事业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体育训练与翻译过程中存在类似的神经系统变化,故本项目对目前的翻译过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密晶[7](2017)在《2016年达沃斯会议分会之“技术引爆点: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世界经济论坛又称达沃斯论坛,是国际上重要的会议之一,国际会议口译已经成为当前口译人员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如何突破地域、文化、以及语言的限制,在参会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就是翻译工作者的责任所在。本报告选取了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的一个会议作为模拟口译实践的材料,该会议围绕“技术引爆点: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展开对话,涉及的内容有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比特币以及供应链等。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任务描述,分为任务背景和任务目的,该章节阐述了国际会议口译的重要性,介绍了此次实践的内容与意义。第二章为理论框架,介绍了释意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及其核心概念。第三章为任务过程,描述了译前准备需要进行的会议背景信息调查、相关词汇整理以及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应对,简要介绍口译过程和译后事项。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从结构重组、逻辑重组、语义解释和信息综合四个方面总结释意理论在口译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实践总结,阐述了模拟实践的成果与启发,以及模拟口译的局限性。本报告的意义在于以释意理论为理论支撑对口译实践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能够对口译在不同环节的策略与技巧有规律性的总结,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自主口译学习并对将来实际的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戴苗苗[8](2016)在《高中英语教材词汇练习中的词汇知识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语言学习都至关重要。“没有语法,可以表达的东西很少,而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表达”。词汇通常被英语学习者视为头号难题。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课本是他们词汇学习的主要来源。因此,词汇在课本当中如何呈现对英语学习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在英语课本中通常以词汇表,句子,文章,练习,同义词和反义词等展现词汇各个方面的知识。基于Nation(2001)的词汇知识框架,本研究观察和分析当前在国内使用的两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考察当中的词汇知识练习,探索哪些方面的词汇知识受到的关注多,哪些方面受到的关注少。具体的研究问题是:(1)高中英语课本词汇知识在形式,意义和用法方面有哪些特征。(2)高中英语课本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的百分比分布。(3)不同年级的词汇知识的差异。(4)两个版本的高中英语课本的词汇知识的差异。通过定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就形式,意义和使用而言,意义占据了压倒性的57.74%,比例最高。有关使用的练习所占比例为44.94%,排名第二。形式仅占10.12%,排最末。这三个因素又进一步划分为九个方面的词汇知识:口语形式,书写形式,词性,形式与意义,概念与所想,联想,语法功能,搭配和语域限制。在这九个方面的词汇知识中,形式和意义得到的关注最多,它占据了约38.99%。关于语法功能的练习得到了34.52%的关注,获得第二。联想获得了13.99%的关注,排第三。其余六个方面的词汇知识受到的关注都很少。其次,接受词汇性词汇知识的练习获得了压倒性的84.52%的关注,余下的属于产出性知识。第三,不同年级的教科书包含不同的特征。从形式,意义和使用角度而言,意义在每个年级中都获得了第一,使用排第二位。形式得到的关注从一年级的20.33%降到二年级的7.53%再降到三年级的2.4%。其中,在这九个方面的词汇知识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突出关注形式和意义。三年级更加关注语法功能。不同年级的接受性和产出性的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即接受性知识占据了大部分的关注,产出性知识所占比例很小。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有着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差异。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对形式的关注几乎是相同的,大致在10%左右。人教版更加关注意义(67.39%),而北师大版更集中于使用(52.52%)。接受性和产出性知识也与总体结果相近。因此,本研究倡导教材编写者、教师以及学习者本身对词汇知识要有一个更加整体的认识,认为词汇知识的每一个方面在材料编写者编写过程中、教师教学过程中以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都应该被注意到。最后,笔者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今后词汇知识的编纂,学习与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已经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苏倩[9](2016)在《输入阐释与输出任务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然而因为输入量相对较小,词汇出现频率较低,语境不够丰富加上学习者本身语言水平的限制等,导致了附带习得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有研究者利用输入强化和输出任务等手段来干预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以此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注意和加工,提高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与斯维恩(Swain)的输出假设,目的是为研究阅读中输入与输出干预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以往的研究大多以单词为基本研究对象,缺乏对词块的干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输入强化、输出任务、以及输入输出干预相结合的手段来检验不同干预手段对词块的附带习得各有何作用。121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本实验。这些学生依据自然班各自分为四组,根据期中考试英语平均分显示,四组之间的英语熟练程度无明显差异。四组同时参与词汇量水平测试,再依据词汇量成绩高低,四组各分为词汇量较高和词汇量较低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阅读一篇包含7个目标词块,长约365个单词的文章,并复述文章大意。四组实验组分别为控制组(文章中的目标词不经特殊处理,保持原状)、注释组(阅读文章内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翻译组(要求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注释翻译组(阅读文章内既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又需要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实验结果表明词汇量与阅读中附带习得词块呈正相关关系,即词汇量越大的学习者,词块附带习得效果越好;在即时测试中,注释翻译的干预手段对于进行学习者阅读附带习得词块效果最好,但在延时测试中,三种干预手段在对习得词块的记忆保持上没有显着差异;同时,在即时测试中,词汇量与干预手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注释干预手段对词汇量较小的学习者更有促进作用,输出任务干预手段对于词汇量较大的学习者效果更显着。
桂花[10](2016)在《微课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及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中国学者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很好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微课程教学法产生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又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活力,但它依然是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其教育价值需要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大量的实践检验。在高职院校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将微课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中进行实验,实验时间为十周,重点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合作学习和英语语法学习策略以及英语语法学习成果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微课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采用微课程教学法,课前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结合老师提供的配套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将遇到的问题记录并传递给老师。课上老师解答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并作适当拓展,随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课堂练习并展示成果。课堂上学生自我总结,并可向老师进行个别请教。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能获得个别化辅导,借此达到知识的高效学习及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使自身的情感、态度、能力等得以转变和完善。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能够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着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丰富了英语语法教学理论,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by far用法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y far用法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读者意识的小说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以哈代小说《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译言古登堡《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项目简述 |
一、案例介绍 |
二、本项目的文本特点 |
第二章 翻译中的读者意识 |
一、读者意识的概念与重要性 |
二、本项目所用具体翻译策略及其读者意识体现 |
第三章 本项目中反映读者意识的具体策略 |
一、修辞意象的解释性翻译和归化 |
(一)直译会引发错误联想的修辞意象 |
(二)直译无法引发联想的修辞意象 |
(三)译语文化中罕见的修辞意象 |
二、语言形式层面特有内容的处理策略 |
(一)源语言特有的语音和字形,使用解释性翻译 |
(二)源语言特有的话语结构,使用归化 |
(三)译入语中无对应词汇,使用解释性翻译 |
三、优化译文逻辑的策略 |
(一)原文有不同于字面的语境含义,使用显化 |
(二)原文逻辑跳跃,使用显化 |
(三)叙述顺序不符合译入语认知习惯,使用语序调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农林学科英语》(部分)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项目描述 |
1.1 项目介绍 |
1.1.1 项目背景 |
1.1.2 项目特征 |
1.1.3 项目意义 |
1.2 项目分析 |
1.2.1 目标读者 |
1.2.2 项目要求 |
1.2.3 项目计划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阅读源文本 |
2.1.2 资料收集和专业习得 |
2.1.3 准备翻译工具 |
2.1.4 导师培训指导 |
2.2 译中监控 |
2.2.1 翻译流程的把控 |
2.2.2 翻译进度的安排 |
2.2.3 翻译质量把控 |
2.3 译后审校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翻译策略 |
3.2 词语的翻译 |
3.2.1 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的翻译 |
3.2.2 词类转换 |
3.3 句子的翻译 |
3.3.1 顺译法 |
3.3.2 分译法 |
3.3.3 增译法 |
3.3.4 换序法 |
3.4 篇章文体风格的把握 |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经验与收获 |
4.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术语表 |
附录B 原文及译文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江户和北京:中日两国首都旅行纪事》(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中文文摘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
1.1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Task |
1.2 The Writer and the Work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
2.1.1 Relevant Knowledge and Reference Books |
2.1.2 Source Text Analysis |
2.2 Translation |
2.2.1 Comprehension |
2.2.2 Expression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3.1 Relevant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Travelogues |
3.2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
3.3 Applic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of Travelogues |
3.3.1 Applicability |
3.3.2 Limitations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4.1 Lexical Level |
4.1.1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Nouns |
4.1.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Preposition |
4.2 Syntactic Level |
4.2.1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Passive Sentences |
4.2.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Attributive Clause |
4.2.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s |
4.3 Textual Level |
Chapter Five Methods Employed to Solv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5.1 Level Shifts |
5.1.1 Tense and Aspect Shifts |
5.1.2 Shifts of Mood |
5.2 Category Shifts |
5.2.1 Structure Shifts |
5.2.2 Class Shifts |
5.2.3 Unit Shifts |
5.3 Cultural Shifts |
5.4 Cohesion and Coherence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4)-ly副词翻译技巧研究 ——以《安徒生传》节选章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
第二部分 翻译稿 |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
第1章 翻译项目介绍 |
1.1 翻译项目概述 |
1.2 研究报告及选题意义 |
1.3 研究报告结构 |
第2章 -ly副词研究综述 |
2.1 –ly副词概述 |
2.2 –ly副词翻译难点综述 |
2.2.1 –ly副词的位置 |
2.2.2 –ly副词的修饰范围 |
2.2.3 –ly副词的词义 |
2.3 小结 |
第3章 –ly副词的翻译技巧研究 |
3.1 词序调整法 |
3.1.1 顺译法 |
3.1.2 逆序法 |
3.2 词性转换法 |
3.2.1 –ly副词转换为形容词 |
3.2.2 -ly副词转换为名词 |
3.2.3 -ly副词转换为连词 |
3.3 拆译法 |
3.4 引申译法 |
3.5 合译法 |
3.6 省译法 |
3.7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
4.1 报告结论 |
4.2 报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与世界再次接轨的亚洲—亚洲基础设施竞赛论文集》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1 Origi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s |
2.1.1 Background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Fast Reading and Careful Reading |
2.1.3 Tools |
2.1.4 Working Plans |
2.2 Analysi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2.2.1 Lexical Features |
2.2.2 Syntactical Features |
2.2.3 Textual Features |
2.3 Reference to the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Texts |
2.4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
2.5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3.1.1 Proper Nouns and Terminology |
3.1.2 Compound Words |
3.1.3 Common Words with Special Meaning |
3.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
3.2.1 Attributive Clause |
3.2.2 Adverbial Clause |
3.2.3 Sentences of Passive Voice |
3.2.4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
3.3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
3.3.1 Cohesion |
3.3.2 Coherence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Enlightenment |
4.2 Reflections |
4.3 Limitations |
Reference |
Appendix1 |
Acknowledgments |
(6)《运动员的大脑:神经系统科学如何促成运动大变革并辅助运动员发挥》(前言至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Project Background |
1.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1.3 Significance |
Chapter Two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
2.1 The Author and the Press |
2.2 The Content |
2.3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Translation |
3.2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Based on Schema Theory |
3.2.1 Schema Theory Introduction |
3.2.2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Based on Schema Theory |
3.2.3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ir Tackling |
3.2.3.1 Terminology |
3.2.3.2 Long Sentences |
3.2.3.3 Stylistic Equivalence |
3.3 Proofreading of the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Acquire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
4.2 Problems to be Solved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Ⅱ |
Appendix Ⅲ |
(7)2016年达沃斯会议分会之“技术引爆点: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任务描述 |
1.1 任务背景 |
1.2 任务目的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2.1 释意理论简介 |
2.2 释意理论核心概念 |
第三章 任务过程 |
3.1 译前准备 |
3.1.1 会议背景信息调查 |
3.1.2 相关词汇整理 |
3.1.3 实践问题预测与应对 |
3.2 口译过程 |
3.3 译后事项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结构重组 |
4.2 逻辑重组 |
4.3 语义解释 |
4.4 信息综合 |
第五章 实践总结 |
5.1 模拟口译实践成果与启发 |
5.2 局限性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原语文字转录 |
附录二 译语文字转录 |
致谢 |
(8)高中英语教材词汇练习中的词汇知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verview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Vocabulary Knowledge |
2.1.1 The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 |
2.1.2 The Concept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
2.1.3 Dimension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
2.1.4 Manners of Vocabulary Presentation |
2.2 Textbook |
2.2.1 Definition of Textbook |
2.2.2 Functions of Textbook |
2.2.3 Principle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
2.2.4 Exercises on Textbooks |
2.3 Studies about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Textbooks Home and Abroad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Subjects |
3.2.1 Textbooks |
3.2.2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Framework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
3.3.2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
3.4 Research Procedure and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our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
4.1 Characteristics in Form, Meaning and Use |
4.1.1 Characteristics of Form |
4.1.2 Characteristics of Meaning |
4.1.3 Characteristics of Use |
4.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Knowledge |
4.3 Difference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Different Grades of Textbooks |
4.3.1 Differences of Form, Meaning and Use in Different Grades ofTextbooks |
4.3.2 Differences of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Knowledge in DifferentGrades of Textbooks |
4.4 Difference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PEP & BNUP |
4.4.1 Differences of Form, Meaning and Use in PEP & BNUP |
4.4.2 Differences of 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Knowledge in PEP &BNUP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5.2.1 Implications for Material Writers |
5.2.2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Learners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Appendix C |
Appendix D |
(9)输入阐释与输出任务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输入强化与附带习得 |
第二节 输出任务与附带习得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本研究涉及的基本定义和术语 |
第二节 输入-输出理论与词汇附带习得 |
第三节 深层加工理论与词汇附带习得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实验材料 |
第三节 实验工具 |
第四节 实验对象 |
第五节 实验方法 |
第六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访谈提纲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词汇量大小对词块习得的影响 |
第三节 三种干预手段对词块附带习得的影响 |
第四节 词汇量与干预手段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词汇量水平测试卷 |
附录2 目标词块前测试卷 |
附录3 控制组阅读材料 |
附录4 注释组阅读材料 |
附录5 翻译任务组阅读材料 |
附录6 注释翻译任务组阅读材料 |
附录7 目标词块后测试卷 |
附录8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微课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Related Studies about MTM |
2.1.1 Definition of MTM |
2.1.2 Development of MTM |
2.2 Related Studies about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
2.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3.1 Learning Motivation |
2.3.2 Cooperative Learning |
2.3.3 Learning Strategy |
2.3.4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
2.3.5 The Concept of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
Chapter 3 Research Design |
3.1 Overview |
3.1.1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Hypotheses |
3.1.2 Participants |
3.1.3 Research Methodology |
3.2 Instruments |
3.3 Research Procedures |
3.3.1 Pre-test |
3.3.2 Questionnaire about Learning Motivat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LearningStrategy in English Grammar Learning |
3.3.3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
3.3.4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
3.3.5 Post-test |
3.3.6 Questionnaire about MTM |
3.4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4 Data Analyses & Discussion |
4.1 Results of the Pre-test |
4.2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Learning Motivat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Learning Strategy in English Grammar Learning |
4.2.1 Comparison of Pre-experiment Data between Two Classes |
4.2.2 Comparison of Post-experiment Data between Two Classes |
4.2.3 Comparison of Pre-experiment & Post-experiment Data within Each Class |
4.3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Checklist |
4.4 Results of the Post-test |
4.5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MTM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I |
Appendix II |
Appendix III |
Appendix IV |
Appendix V |
Appendix VI |
Appendix VII |
Appendix VIII |
Appendix IX |
Appendix X |
Appendix XI |
Appendix XII |
Appendix XIII |
Appendix XIV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by far用法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读者意识的小说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以哈代小说《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翻译为例[D]. 叶心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2]《农林学科英语》(部分)翻译实践报告[D]. 朱镜霓.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3]《江户和北京:中日两国首都旅行纪事》(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D]. 向根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ly副词翻译技巧研究 ——以《安徒生传》节选章节为例[D]. 王少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5]《与世界再次接轨的亚洲—亚洲基础设施竞赛论文集》汉译实践报告[D]. 李燕芳.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运动员的大脑:神经系统科学如何促成运动大变革并辅助运动员发挥》(前言至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D]. 吴婷.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1)
- [7]2016年达沃斯会议分会之“技术引爆点: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吴密晶. 天津理工大学, 2017(10)
- [8]高中英语教材词汇练习中的词汇知识分析研究[D]. 戴苗苗.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输入阐释与输出任务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D]. 苏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10]微课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桂花. 西南民族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