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

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

一、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毕文豪[1](2018)在《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基础之上,与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理念相互适应,满足现代战争军事需求,与新一代战斗机同步发展的新型分布式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本论文立足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研究,结合目前先进的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构建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模型,研究支撑该体系模型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分析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指出了它们无法适用于信息网络时代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化、网络化下新一代战斗机对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提出了一种信息环境下以信息完全共享、分布式的一体化网络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构建了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了其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2)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表达和处理问题,建立了多源传感器智能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模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首先针对D-S证据理论不能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典型文献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分析了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新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证据相似性测度,并利用证据相似性测度对各传感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加权修正,最后用Demspt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算例证明该算法扩展了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降低了冲突信息对最终融合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3)针对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固定链路“烟囱式”的系统构架,各个传感器、武器、目标的火力通道可以灵活配置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武器、目标调度决策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分配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了对传感器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分配,建立了表征传感器单元综合探测性能的能力函数,然后针对存在多约束条件的传感器单元、武器和目标的分配问题,为了避免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建立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优化模型,设计了带有交叉、变异算子的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算例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全局寻优能力更强。4)针对信息环境下制导武器的协同控制问题,重点研究了协同制导过程中的制导权交接策略、交接流程和交接算法。首先分析了协同制导的必要条件和协同制导样式,然后根据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己方飞机受到的威胁度建立制导优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拍卖算法的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最后详细研究了中制导制导权交接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制导信息、制导律的交接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行,能够实时地计算制导优势和进行制导权分配,有效地完成多机协同制导;同时能够平滑中制导交接引起的导弹非正常过载突变,确保交接过程弹道稳定,为协同制导作战的研究和作战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任海青[2](2014)在《基于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的空空导弹控制律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空战环境错综复杂,空空导弹已经成为现代军事领域中夺取制空权的关键因素。研究空空导弹越肩发射,实现导弹对目标的全向攻击,是目前空空导弹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导弹越肩发射转弯段的姿态控制律。仿真并验证了这种控制律能够在俯仰平面内实现导弹的快速转弯。之后,又对导弹末制导过程做了分析研究。总的内容包括:首先,建立导弹飞行过程中的数学模型。本文在建模之初,首先分析了建模相关的坐标系、参数及物理装置的情况。考虑导弹在俯仰平面内转弯,建立了俯仰平面内导弹质心平动的运动学模型,以及导弹姿态控制模型。其次,设计导弹转弯过程的姿态控制律。首先利用数值优化算法优化出导弹转弯过程中的俯仰角指令。继而设计姿态控制律,本文简单介绍了滑模控制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使用二阶滑模twisting算法和super-twisting算法设计导弹姿态控制律。最后,分别对两种算法设计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律都能使导弹稳定而快速的完成转弯过程。除此之外,文章还将二阶滑模控制与传统的滑模控制的滑模变量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二阶滑模控制能够明显的减弱系统的振颤。

黄雷,崔倩,崔洪亮,刘庆宝,韦关潮[3](2013)在《空空导弹技术发展对现代空战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国外空空导弹技术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对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空空导弹技术发展对近距离格斗的影响,并探讨了空空导弹技术发展对战斗机发展趋势的影响。

闫亮[4](2013)在《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新一代的空空导弹要求具备越肩发射的能力,目前各国对于这一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空空导弹越肩发射敏捷转弯的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敏捷转弯所需直接力装置的描述,敏捷转弯姿态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及末制导阶段导引弹道的仿真。首先,建立了空空导弹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敏捷转弯段气动力特性的分析,分别建立了采用反作用喷气装置的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段的小攻角姿态控制模型和大攻角姿态控制模型。其次,对于采用反作用喷气装置的空空导弹,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敏捷转弯的控制系统。在设计时首先分析了反作用喷气装置的工作特点,其次采用了一种空空导弹用直接力装置,然后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姿态控制。然后,对于采用推力矢量装置的空空导弹,利用高阶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敏捷转弯的控制系统。在设计时首先分析了推力矢量装置的工作特点并对于燃气舵形式的装置做出了的介绍,其次利用高阶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敏捷转弯的姿态控制,最后对于这两种不同装置的控制效果做出了对比和分析。最后,利用比例导引律得到了越肩发射末制导阶段的导引弹道。首先建立了末制导阶段的弹目运动方程,然后对采用比例导引律的导弹做出了仿真分析,最后的结果表明导弹在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下完成了俯仰平面内的越肩发射。

孟博,易华[5](2013)在《大气数据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是现代空战的关键,作为航空装备,其性能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首先论述了大气数据系统和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在综合分析载机、机载航电/火控系统、空空导弹协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大气数据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的新发展,分析了大气数据系统与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大气数据是航空飞行器的重要信息,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将凭借其在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的巨大发展潜力,为系统综合性能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田省民,雷迅,陈哨东,付海峰,辛易[6](2013)在《未来空战全向攻击的需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空战火控技术现状,结合对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的分析,认为对载机侧向/后向目标实施攻击将是未来空战的重要选择,而且也将是对抗敌方从后向攻击的最直接手段,因而,侧向/后向攻击是未来机载武器火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的导弹武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

李波,高晓光[7](2010)在《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仿真》文中研究表明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的大小是衡量后射火控系统设计成功的标志。为扩大攻击区,防后方目标的威胁,采用建立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模型,给出导弹导引律、导弹后射过零点的判断、推力矢量偏角和攻角及导弹运动学方程,并给出了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的仿真方法,通过研究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对影响后射火控截获区的因素进行了仿真,经验证,对比后射与越肩发射的火控截获区,证明后射与越肩发射相结合,可以实现全向攻击的目的。

刘纪文,刘琰[8](2008)在《空空导弹近距格斗发射技术与攻击方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空导弹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其发射技术由定轴发射发展到离轴发射,并向越肩发射方向发展;攻击方式由尾追攻击发展到全向攻击。该文全面分析了历代空空导弹发射技术和攻击方式的发展趋势,重点讨论和比较了基于离轴发射和越肩发射的全向攻击,最后详细介绍了越肩发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张明德[9](2007)在《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三)——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操作限制》文中提出 第三部分:关于空空导弹的几个迷思讨论过影响空空导弹攻击包线的各因素后,接下来我们针对几个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作一澄清解释。1."全向"的红外线制导空空导弹?众所周知,早期的第1代红外制导导弹使用的硫化铅引导头只能侦测发动机尾管等飞机的高温区域,只能在目标飞机尾部±15~±35°的进入角攻击目标,第2代导弹在采用引导头致冷技术后,则可以覆盖目标尾部±50~±75°。而自采用致冷锑化铟引导头的AIM-9L 出现后,就以其号称"全向"的攻击能力而使空空导弹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所谓的全向指的是只要目标落入引导头的视野,不管引导头指向的是目标的哪一个方位,都

马登武,刘琰,田振华[10](2007)在《空空导弹的越肩发射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越肩发射与传统的定轴发射和离轴发射相比,在作战使用过程和战术运用上有了许多不同之处。文中研究了越肩发射前射和后射的过程与特点,分析了前射和后射的关键技术,指出了越肩发射对空战模式影响和发展方向。

二、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信息化环境下作战研究现状
        1.2.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1 智能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2.2 资源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2.2.3 协同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研究
    2.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概述
        2.1.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
    2.2 传统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分析
    2.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4.1 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2 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特征
    2.5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3.1 智能信息融合的不确定性分析
    3.2 智能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3.2.1 智能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3.2.2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3.2.3 智能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
    3.3 D-S证据理论
        3.3.1 证据模型
        3.3.2 证据合成规则
    3.4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4.1 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2 改进方法
        3.4.2.1 修改证据理论的经典组合规则
        3.4.2.2 预先修正冲突证据
        3.4.3 证据合成的一般框架
    3.5 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
        3.5.1 冲突系数
        3.5.2 证据距离
        3.5.3 Pignistic概率距离
        3.5.4 余弦相似度
        3.5.5 关联系数(relative coefficient)
    3.6 新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相似性测度
    3.7 基于相似性测度的加权证据融合方法
        3.7.1 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
        3.7.2 算法流程
    3.8 仿真算例及分析
        3.8.1 算例一
        3.8.2 算例二
        3.8.3 算例三
        3.8.4 算例四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DPSO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研究
    4.1 概述
    4.2 异类传感器组合优化
        4.2.1 传感器分析
        4.2.2 传感器单元的能力函数
        4.2.2.1 信息效益值
        4.2.2.2 信息代价值
        4.2.2.3 协同系数
    4.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优化问题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目标函数
        4.3.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条件
    4.4 优化算法
        4.4.1 粒子群算法
        4.4.2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4.4.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势
    4.5 GDPSO算法设计
        4.5.1 编码策略
        4.5.2 粒子更新
        4.5.3 算法流程
    4.6 仿真算例及分析
        4.6.1 算例一
        4.6.2 算例二
        4.6.3 算例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制导制导权交接决策及交接流程研究
    5.1 概述
    5.2 协同制导模式分析
    5.3 制导优势模型
        5.3.1 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
        5.3.2 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5.3.3 己方飞机受到的敌方飞机威胁度
        5.3.4 己方飞机制导优势函数
    5.4 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
        5.4.1 拍卖算法
        5.4.2 改进的拍卖算法
        5.4.3 改进的拍卖算法的具体步骤
    5.5 协同中制导交接分析
        5.5.1 制导权交接原则
        5.5.2 制导权交接方法
        5.5.3 中制导权交接流程设计
        5.5.3.1 交接准备
        5.5.3.2 交接实施
        5.5.3.3 交接结束
        5.5.4 交接律算法
        5.5.4.1 目标信息交接律
        5.5.4.2 制导律交接律设计
    5.6 仿真算例及分析
        5.6.1 协同制导分配算例
        5.6.2 协同制导交接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致谢

(2)基于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的空空导弹控制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越肩发射的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发展现和文献综述
        1.3.1 空空导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1.3.2 空空导弹越肩发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引言
    2.2 导弹飞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坐标系及其关系
        2.2.1 导弹飞行力学中的坐标系
        2.2.2 导弹飞行涉及的坐标转换
    2.3 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建立
    2.4 空空导弹姿态控制模型
    2.5 姿态指令优化
        2.5.1 越肩发射过程优化
        2.5.2 最优姿态指令拟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twisting 算法的转弯控制律设计
    3.1 引言
    3.2 越肩发射过程分析
    3.3 滑模变结构理论介绍
        3.3.1 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
        3.3.2 高阶滑模变结构控制
    3.4 基于 twisting 算法的转弯控制设计
        3.4.1 基于 twisting 算法滑模控制律设计
        3.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super-twisting 算法的转弯控制律设计
    4.1 引言
    4.2 二阶滑模 super-twisting 算法介绍
    4.3 基于 super-twisting 算法滑模控制律设计
        4.3.1 滑模控制律设计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采用两种不同滑模控制算法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越肩发射的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发展现和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引言
    2.2 空空导弹建模涉及的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
        2.2.1 空空导弹建模涉及的坐标系
        2.2.2 各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2.3 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建立
    2.4 空空导弹姿态控制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用反作用喷气装置的敏捷转弯控制设计
    3.1 引言
    3.2 滑模变结构理论介绍
    3.3 敏捷转弯控制设计
        3.3.1 反作用喷气装置描述
        3.3.2 越肩发射过程分析
        3.3.3 滑模控制律设计
        3.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用推力矢量装置的敏捷转弯控制设计
    4.1 引言
    4.2 敏捷转弯控制设计
        4.2.1 推力矢量装置描述
        4.2.2 越肩发射过程分析
        4.2.3 滑模控制律设计
        4.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采用两种不同直接力装置的结果对比及分析
    4.4 末制导比例导引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大气数据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气数据系统原理
2 空空导弹武器系统工作原理
3 大气数据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分析
    3.1 载机飞行环境
    3.2 载机/导弹导航基准
    3.3 导弹攻击区
    3.4 导弹中制导
    3.5 导弹飞行
    3.6 小结
4 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的影响
    4.1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
    4.2 分子光学大气数据传感技术
    4.3 虚拟大气数据传感技术
5 结束语

(6)未来空战全向攻击的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空战火控技术现状浅析
2 未来空战全向攻击作战需求
    2.1 超视距空战前向攻击面临挑战
        1) 从装备技术角度分析。
        2) 从作战战术角度分析。
        3) 从发射区角度分析。
        4) 从空战案例分析。
    2.2 侧向/后向攻击能力是应对敌方从尾后攻击最直接的手段
    2.3 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是未来机载武器火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以载机为中心全向攻击导弹武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
    3.1 全向火控探测技术
    3.2 全向攻击空空导弹技术
    3.3 全向攻击制导技术
    3.4 全向攻击火控解算技术
4 结束语

(7)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后射火控系统模型
    2.1 导弹导引律
    2.2 速度过零点的判断
    2.3 推力矢量偏角模拟
    2.4 攻角模拟
    2.5 导弹的运动学方程
3 截获区及仿真方法
4 影响后射截获区的因素
    4.1 载机高度
    4.2 目标机动方式
    4.3 推力矢量偏角
5 后射与越肩发射截获区的比较
6 结束语

(10)空空导弹的越肩发射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越肩发射的两种发射方式
    1.1 前射的过程与特点
        1) 需要后视雷达或传感器
        2) 新的全向攻击模式
        3) 提高了对导弹强度的要求
        4) 降低载机的战术灵活性
    1.2 后射的过程与特点
        1) 需要后视雷达或传感器
        2) 需要旋转发射架
        3) 增强导弹的战术灵活性
2 越肩发射作战使用过程的分析
    2.1 前射
        2.1.1 挂飞阶段
        2.1.2 转弯段
        1) 程序控制段
        2) 指令修正段
    2.2 后射
        2.2.1 挂飞阶段
        2.2.2 程序段
3 越肩发射的关键技术
    3.1 前射
    3.2 后射
4 越肩发射对空战的影响
    1) 增大了离轴角, 扩大了可攻击区
    2) 降低了对载机敏捷性的要求
    3) 产生了以载机为中心的新型全向攻击空战模式
    4) 增强了单一种类导弹的作战效能与战术灵活性
5 展望

四、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毕文豪.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2]基于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的空空导弹控制律研究[D]. 任海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3]空空导弹技术发展对现代空战的影响研究[J]. 黄雷,崔倩,崔洪亮,刘庆宝,韦关潮. 飞航导弹, 2013(07)
  • [4]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控制方法研究[D]. 闫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5]大气数据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研究[J]. 孟博,易华. 电光与控制, 2013(04)
  • [6]未来空战全向攻击的需求分析[J]. 田省民,雷迅,陈哨东,付海峰,辛易. 电光与控制, 2013(02)
  • [7]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仿真[J]. 李波,高晓光. 计算机仿真, 2010(03)
  • [8]空空导弹近距格斗发射技术与攻击方式发展[J]. 刘纪文,刘琰. 航空科学技术, 2008(03)
  • [9]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三)——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操作限制[J]. 张明德. 航空档案, 2007(08)
  • [10]空空导弹的越肩发射技术综述[J]. 马登武,刘琰,田振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7(03)

标签:;  ;  

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