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素加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邓仁芬[1](2021)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消岩汤加减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经一线治疗4-6周期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128例。分析、比较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组(观察组,62例)、化疗维持治疗组(对照组,66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癌中医症状积分、安全性,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化疗维持药物、维持治疗周期、病理类型、中医证型、转移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可能获益人群。结果:本研究纳入12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原发灶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数、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化疗维持方案、维持治疗前KPS评分等方面基线特征均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观察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相较单纯化疗维持能延长m PFS,分别为6.3 vs.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察指标:(1)O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较单纯化疗维持对中位总生存期(Media Overall Survival,m OS)有延长趋势,分别为14.8 vs.13.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客观疗效评价:观察组ORR为11.3%,DCR为77.4%;对照组ORR为7.6%,DCR为65.2%,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PS评分: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治疗后90分相比于比治疗前80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90分vs.80分,观察组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疗效,观察组改善明显获益,总有效率分别为72.6%vs.2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领域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间单项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咯痰5个症状改善优于化疗维持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在其余症状改善方面普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总体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总体症状改善显着获益,总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7.7%vs.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血液、肝、肾毒副反应分级主要为Ⅰ度、Ⅱ度,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普遍较低,其中,贫血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Ⅲ度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包括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对照组包括3例白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及2例贫血,两组均未出现Ⅳ度血液、肝、肾毒性。(7)亚组预后因素分析:对观察组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的人群可能会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获益;对观察组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维持治疗周期是影响PFS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于ⅢB期而言Ⅳ期是影响PFS预后的危险因素,>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是影响PFS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具有延长PFS,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安全性良好,其中,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长疗程(>4周期)维持治疗患者疗效更佳。
谭可欣[2](2021)在《42例中医药维持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致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由于NSCLC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有70%以上的患者被诊断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在没有驱动基因表达情况下,含铂双药化疗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既往研究表明,晚期NSCLC在一线含铂双药化疗4~6个周期后疗效达到平台期,病灶稳定患者多进入“等待期”定期复查,或选择减量或单药化疗进行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而采用二线化疗方案。比起“等待期”的不加干预,减量或单药化疗的维持治疗虽然对PFS及OS的预后有所延长,.却也造成了化疗药物毒性积累及患者骨髓功能、体力状况下降等不良反应,影响后线继续治疗。多项前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在维持治疗阶段有效控制肿瘤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化疗药物协同增效解毒,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医药在维持治疗中会发挥较好的疗效,在PFS和OS的改善方面可能会非劣于化疗药物维持,中西医协同队列的疗效可能会优于单纯化疗药物维持,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曾联合主持或参与国家“六五至十五”攻关课题的回顾性研究,在大量的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形成以辨证论治为纲的晚期NSCLC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对NSCLC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维持治疗阶段的疗效进行验证、评估,并尝试探索预后危险因素及中西结合维持治疗和中医维持治疗的潜在优势人群。研究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晚期NSCLC维持治疗阶段对于远期预后PFS、OS的有效性,分析可能影响各队列预后的危险因素,探索中西结合维持治疗和中医维持治疗的潜在优势人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在中日友好医院经一线化疗2-6程后评效达到稳定及以上的Ⅲ-Ⅳ期NSCLC患者42例,其中中西结合治疗队列24人,中医综合治疗队列有18人。中医综合治疗队列以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为总指导原则,辨病结合辨证,选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推荐的相应治则的中药注射剂、中成药、中药汤剂(或配方颗粒)治疗(见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中西结合治疗组采用NCCN指南标准维持化学+中药注射剂/辨证汤药/辨证中成药治疗。本课题隶属北京市科委项目,总项目另设西医观察队列,以NCCN指南标准方案维持治疗,结果可用于比较参考。入组后采集患者临床资料,21-28天一周期,每两周期评价一次,应用至疾病进展。后进入随访期,直至终点事件发生。通过分析不同队列患者临床资料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相关性,验证比较两组队列的有效性,并对本研究人群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优势人群探索。应用GraphPad Prism 8以及SPSS23.0软件统计绘图,Kaplan-Meier法预测患者生存时间和预后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比较各预后因素间独立性及效应大小,ROC曲线分析敏感度及特异性,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受试者生存差异。研究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年龄(P=0.867)、性别(P=0.074)、病理类型(P=0.789)、转移部位(P=0.365)、TNM 分期(P=0.103)、ECOG 评分(P=0.099)、KPS 评分(P=0.074)等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中医综合方案维持队列中医治疗平均周期数为12±12.7周期(252±266.7天);中西结合队列维持性化疗周期数平均为3.8±2.7周期(79.8±56.7天),中医治疗时间平均为8.8±7.4周期(184.8±155.4天)。对中医维持治疗方案行组间比较发现中医组维持时间及周期数较中西结合组大致相同,对中西结合组患者行组内中医及西医方案比较发现西医维持时间及周期数均明显少于中医维持治疗。3.生存分析显示,中西结合队列mPFS为149天(P25:83天;P75:270天),mOS为 455 天(P25:274 天;P75:903 天);中医队列 mPFS 为 140 天(P25:71 天;P75:356天),mOS为604天(P25:268天;P75:962天),Log-rank检验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存在骨转移(P=0.018),病理分期Ⅳ期(P=0.015),凝血指标中D-D(P=0.005)、FIB(P=0.049)、FDP(P=0.013)异常和肿瘤标记物中CEA(P=0.009)、CA125(P=0.000)、CA-199(P=0.003)、CYFRA21-1(P=0.002)升高均是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凝血指标总回归模型P值为0.007,提示高凝状态对于患者预后存在显着影响,但各凝血指标均非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各凝血指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FIB最佳,D-D次之,好于FDP;对肿瘤标记物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A125(P=0.000)、CA-199(P=0.030)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A125影响大于CA-199。6.将全分析集受试者按是否口服中药汤剂分为口服汤药组和未口服汤药组,发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无显着差异(P=0.429),但趋势上未口服汤药组近期生存获益更好(430天内),口服汤药组远期生存获益更好(430天后);7.优势人群研究提示在Ⅳ期、骨转移、肿瘤标记物升高和凝血指标异常等危险因素下,中医综合治疗相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具有非劣势(P>0.05),此外CEA正常人群中采用中医综合方案维持生存相较中西结合维持治疗具有获益趋势。研究结论Ⅲ-Ⅳ期NSCLC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方案维持治疗队列的远期生存获益相较中西结合方案维持治疗队列表现出非劣势,且维持治疗阶段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显示出更佳的治疗耐受性,可延长维持性化疗时间间隔,减少化疗次数;预后分析提示有骨转移,病理分期Ⅳ期,血液中高凝状态和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升高是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中医综合方案中维持治疗阶段是否使用辩证中药汤剂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但疾病后期使用中药汤剂的患者存在更佳的生存获益可能。在不同危险因素影响下,中医综合治疗均具有不劣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且在CEA正常人群中中医综合方案可能有更好的获益趋势。
陈开永[3](2021)在《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的观察,初步评价中药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综合治疗中的优势。方法:本研究根据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以及相关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资料完善且诊断明确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60例,分为试验组(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30例和对照组(单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实体瘤疗效评价、肿瘤标志物、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记录,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近期客观疗效比较:两组比较,试验组ORR为20.00%,DCR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ORR为16.67%,DCR为7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患者的CEA、CY21-1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3.33%、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KPS评分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在躯体功能、疼痛、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方面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社会功能、气促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疲乏、食欲丧失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脱发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体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王寅[4](2020)在《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肺癌常年占据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其主要的病理类型。2018年6月以来,免疫疗法成为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肺癌是我国的特色,具有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优势。本研究描述首次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通过对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疗效评价探讨与中医证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中医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前瞻及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五家医院首次使用PD-1抑制剂治疗,且时间不少于2个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集基础信息、病史、中医证型、症状、疲乏评分、KPS评分及相关检查等基本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素、证型、症状、疲乏评分、KPS的变化,分析疗效、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中医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疗效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5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脱落4例,脱落原因为拒绝随访,纳入统计的病例共53例。1.一般情况①年龄范围为41岁至86岁,平均年龄63.81±9.31岁,中位年龄62岁;男性42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3.81:1。②病理类型中腺癌患者26例(49.05%);鳞癌患者25例(47.17%);大细胞癌患者1例(1.89%),腺癌联合大细胞癌1例(1.89%)。③临床分期中ⅢA期8 例(15.09%);ⅢB期 5 例(9.44%);ⅢC期4 例(7.55%);Ⅳ期36例(67.92%)。④吸烟史中既往不吸烟患者21例(39.62%);吸烟20年患者3例(5.66%);吸烟30年患者7例(13.21%);吸烟40年患者18例(33.96%);吸烟50年4例(7.55%)。⑤治疗方案为单用PD-1抑制剂的患者16例(30.19%);PD-1抑制剂联合化疗26例(49.06%);PD-1抑制剂联合靶向5例(9.43%);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及靶向(以下称多药联合组)6例(11.32%)。2.整体情况舌脉:治疗前以淡红、淡白、红、裂纹为主要舌质,薄白、白腻、黄腻为主要舌苔,细、滑、弦脉为主要脉象。治疗后淡红舌、白厚苔减少,红舌、裂纹、薄黄苔、无苔增多,滑脉减少,细脉、数脉增加。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血虚、阴虚、痰热证及复杂证素(三种及三种以上证素)增多,气虚、痰湿、血瘀及两种证素的减少,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血虚证增多,血瘀证减少;证型方面,治疗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包括痰湿血瘀及痰热血瘀)、气虚痰阻(包括气虚痰湿及气虚痰热)、阳虚血瘀证减少,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证增加。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疗效方面,临床分期与疗效有相关性,而病理类型与疗效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大部分症状表现都有好转,但如痰血、饮食减少等表现较用药前增多,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轻度及无疲乏患者增多,中度疲乏患者减少,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治疗后评分为80分及90分人增多,60分患者增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3.单用PD-1抑制剂舌脉:治疗前患者舌质以淡白、淡红及红为主,舌苔以薄白、黄腻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质方面无明显变化,舌苔方面薄白、黄腻苔减少,白腻、薄黄苔增多。脉象方面显示,治疗前后脉象方面变化不显着。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阴虚、阳虚及两种证素减少,复杂证素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气虚血瘀、气虚痰阻证(主要为气虚痰湿证)增加,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减少。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临床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临床疗效方面,疗效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大部分症状表现好转,饮食减少及口咽干燥较治疗前稍多,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前后比较发现疲乏程度较治疗前加重1例,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整体KPS评分较稳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4.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舌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舌质方面,患者淡红、淡白舌减少,红舌、裂纹舌增多;舌苔方面,薄白、黄腻增多,白厚苔减少;脉象方面,数脉增多,滑脉、弦脉减少。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证素方面,治疗后气虚、痰湿、血瘀证减少,阴虚、痰热证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虚痰阻证减少,气阴两虚证增加。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临床疗效方面,疗效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气促、口干咽燥及便秘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患者疲乏情况明显好转,无恶化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整体KPS评分较稳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总体证型特点基于本研究结果概括出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治疗前后均以气虚、痰湿、血瘀为主要证素,但治疗后血虚、阴虚、痰热证及复杂证素增多,气虚、痰湿、血瘀及两种证素减少,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血虚证增多,血瘀证减少。证型方面,治疗前后均以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及气虚痰阻为主要证型,经治疗后三组证型减少,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证增加。结合舌脉推测含PD-1抑制剂治疗伤阴、耗血。2.分层特点单用PD-1抑制剂组中,证素方面,治疗前后均以气虚、痰湿、血瘀为主要证素,治疗后阴虚、阳虚减少。证型方面,气虚血瘀、气虚痰阻证(主要为气虚痰湿证)增加,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减少,结合舌脉推测单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增加中医寒证。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证素方面,治疗后气虚、痰湿、血瘀证减少,阴虚、痰热证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虚痰阻证减少,气阴两虚证增加,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要变化趋势,有伤阴内热的倾向。3.其他方面在相关性方面,含PD-1抑制剂在整体疗效方面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结合临床实践考虑,患者临床分期越早疗效越好。中医证素与疗效、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在症状、KPS评分以及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总体情况表现为稳定或改善。在单用PD-1抑制剂组中,所有症状评价为有效或稳定且疗效评价为SD的患者有5人,占该组总人数31.25%;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所有症状评价为有效或稳定且疗效评价为PR或SD的患者有18人,占该组总人数69.23%,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单用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获益率更高。
尹婕[5](2020)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肺癌(Lung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根据肺癌组织病理特征一般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种类型,其中NSCLC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占80%以上。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40%。目前培美曲塞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是晚期肺腺癌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但5年生存率并不理想,且大多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常面临复发、耐药、毒副反应等问题。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EGFR突变的肺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服药方便,副作用较少。但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应用EGFR-TKI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耐药现象,致使病情恶化。为延缓该类药物的耐药时间,提高EGFR-TKI治疗效果,EGFR-TKI与化疗联合的方案受到日渐关注。埃克替尼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晚期肺腺癌的EGFR-TKI类药物,但有关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和安全性,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提供临床参考依据。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了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且资料完整的晚期肺腺癌患者97例,整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ECOG评分、临床分期、EGFR突变类型等。2 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埃克替尼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口服治疗,3次/天,125mg/次;观察组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该组在埃克替尼组用药方法基础上联合培美曲塞加卡铂化疗,方案为每治疗周期第1天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mg/m2静滴,第2天按AUC=5的治疗剂量静脉滴注卡铂。3 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12周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患者的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依据RECIST评估: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ORR=(CR+PR)/总例数 ×100%,DCR=(CR+PR+SD)/总例数×100%。远期疗效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对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依据CTCAE-V5.0将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分为5级进行评价。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D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ECOG评分、临床分期、EGFR突变类型等临床参数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58.14%(25/43)和35.19%(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93.02%(40/43)和88.89%(4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9(95%CI:16.247~21.753)个月和10(95%CI:7.601~12.39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48(95%CI:35.490~60.510)个月和31(95%CI:22.820~39.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治疗方法、ECOG评分、临床分期和EGFR突变类型是患者疾病进展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治疗方法、临床分期和EGFR突变类型是患者疾病进展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方法、年龄、ECOG评分和临床分期是患者总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治疗方法、ECOG评分和临床分期是患者总生存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总AE的发生率分别为83.72%和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5.81%vs.3.7%,48.84%vs.12.96%,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高级别AE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ORR较对照组高、中位PFS和OS均较对照组长,表明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埃克替尼,但两组高级别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2.治疗方法、EGFR突变类型和临床分期是患者疾病进展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方法、ECOG评分和临床分期是患者总生存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3.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姜婷婷[6](2020)在《基于效率边界我国基本药物综合评价遴选探索研究 ——以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杨二鹏[7](2020)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CR、PR、SD、PD、DCR、ORR)及生存情况(PFS、OS、术后生存期、生存率)。次要目的是观察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为氩氦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观察了 2013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肿瘤科行肺部氩氦刀治疗的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EGFR基因状态、肿瘤TNM分期、生存数据、肺部氩氦刀术前及术后中西医治疗状况。采用m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氩氦刀术后近期影像学评价。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存储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35名晚期NSCLC患者共接受了 37次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有2人做了两次),于术后1月共进行37次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CR(0/37),PR(34/37),SD(2/37),PD(1/37),疾病客观有效率为91.89%(34/37),疾病控制率为97.30%(36/37)。2.无进展生存期(PFS)3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30个月。按氩氦刀术后治疗方法分层,17例患者于氩氦刀术后采用中医治疗,其mPFS为4.33个月;18例患者于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mPFS为8.44个月,且Log-Rank检验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中,在中药基础上联合化疗的9例患者mPFS为7.00个月,放化疗结合3例患者的mPFS为9.73个月,靶向治疗2例患者的mPFS为9.27个月(靶向药分别为奥西替尼、阿法替尼),放化疗+靶向治疗1例患者的PFS为8.10个月(靶向药为吉非替尼),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2例患者的mPFS为9.07个月,化疗+抗血抗血管生成治疗+DC-CIK等细胞免疫回输治疗1例患者的PFS为14.03个月。3.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3.1全体患者的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截止随访日期,35名患者中有32人死亡、3例存活。全体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为22.37个月;采用直接法计算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分别为82.86%、73.53%、37.5%、18.75%、0%。全体患者肺部氩氦刀术后生存期为7.77个月;氩氦刀术后的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2.35%、9.38%、3.13%、0%。3.2术后中医治疗组与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本研究氩氦刀术后中医治疗组有17人,术后生存期为6.30个月;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18人,术后生存期为11.87个月,且Log-Rank检验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氩氦刀术后中医治疗组的术后的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17.65%、5.88%、0%、0%。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33%、47.06%、13.33%、6.67%、0%。4.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和结局35名晚期NSCLC患者有38个病灶,共接受了 37次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在37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中,出现的常见术中并发症有术中疼痛3例(需即时止痛,否则影响手术)、术中咳痰带(咯)血2例、术中气胸5例,经西医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均未影响手术完成。肺部氩氦刀术后并发症有术后疼痛11例、氩氦刀术后咳痰带血11例、术后发热9例、术后胸水4例、术后气胸1例,经清肺散结汤加减及西医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5.冷冻循环次数、平均冷冻时长、复温时长35名接受冷冻消融的患者共行37次冷冻消融,有2次行3个冷冻循环,有34次行2个冷冻循环,有1次行1个冷冻循环;所有患者平均冷冻时长27.16 min、平均复温时长 8.71 min。结论: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采用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近期疗效上有着良好的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对一些氩氦刀术后仍有其它治疗机会的患者,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着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并且可以提升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中药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部氩氦刀术后并发症。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以中药为基础的其它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苏海德(Hyde H T Su)[8](2019)在《喘可治穴位注射改善肺癌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治疗Ⅲ和Ⅳ期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疗效,探索喘可治注射液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副作用,以及探讨其与化疗的协同作用,以判断喘可治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补充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肺癌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以Ⅲ和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并将这些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化疗及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及对症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7天/疗程,共计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生存质量KP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恶心呕吐分级、生化检查等指标,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随访观察伴随整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实验开始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身高构成、化疗后第1天的KPS评分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KPS评分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QOL评分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恶心呕吐症状变化在治疗前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白细胞、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能够改善老年化疗患者KPS评分、QOL评分和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提高肺癌病人化疗后的生存质量。喘可治穴位注射对于肺癌化疗后患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化疗后副作用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施婧[9](2019)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卫生资源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肺癌是现今人类因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和致死率都是各类癌症中最高的,其中87%的患者被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初期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征性,所以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并且已经发生癌症扩散和转移,从而失去了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治疗机会。因此,化疗和靶向治疗成为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了文献中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推荐方案和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并从本院病例系统中调查了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总医疗费用支出和各项卫生资源费用以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最终的医疗费用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关于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依据。方法:从上海市胸科医院的病历资料库和计费数据库收集资料。收集到的患者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过往病史、化疗方案和医疗费用,用于估计患者的卫生资源利用和治疗费用,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成医学统计图表。结果:本研究病例数328例,平均医疗总成本为14165US$,其中药物费用占比最高为78.91%,在总药费中化疗药物占比最高为51.58%。在化疗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卡铂,费用最高的是厄洛替尼。在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吉西他滨,费用最高的是吉西他滨与紫杉醇联用,费用最低的是顺铂。对于EGFR阳性的患者通常的治疗方案是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包括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通常联合使用NP方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使用)。在化疗辅助药物中,使用频率和费用最高的是中成药。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终医疗成本显着取决于特定的化疗方案,因此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其基本原理和医疗成本,并给予适当的辅助治疗。本研究发现,最终医疗成本显着取决于特定的化疗方案,也为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依据。
孙有泉[10](2007)在《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发病高峰年龄为70~74岁,且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老年人由于衰老,各器官在功能调节、结构等多方面出现减退现象,使得老年人在中医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及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特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故老年人对细菌、病毒、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这就决定了老年肺癌临床特点合并症多,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时可合并三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全身局部反应性低,症状较隐匿,其诊断时多为晚期,全身机能减退,使得老年肺癌患者难以承受传统手术及放疗,放化疗毒副反应大。鉴于上述特点,老年肺癌就同时具有老年人和肺癌的双重特点,故治疗上老年肺癌有其自身特点。而年龄并不是影响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治疗的选择必须选择那些毒副作用可以耐受,且具有较好疗效,能使大多数老年患者受益的治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了老年肺癌患者在中医病因病机、流行病学、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微创治疗及中药治疗等多诸多方面的特点:正气虚弱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各种新的检查手段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诊断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手术术式的发展,使得老年肺癌患者部分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新的术式对老年患者保留了肺功能,术后死亡率减低,且疗效与根治手术相仿;新的放疗技术的发展尤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临床应用,使得放疗更加适形,剂量、疗效提高,且毒副作用减少,使得更加适合老年患者,放疗模式的更新及与手术化疗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效果;新的毒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应用大大改善了老年肺癌治疗现状;近年来新出现的基因、免疫、靶向治疗其较之化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且治疗的针对性强,成为老年肺癌患者新的可选择的治疗;微创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因创伤小,局部疗效好的特点,尤其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手术、放化疗等创伤或毒副反应较大的治疗,且经微创治疗后减轻肿瘤负荷,可提高患者体力状态,从而使老年患者接其他治疗提供可能;中医药治疗的肺癌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及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加快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老年肺癌患者较好的选择。手术、化疗加之与放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等多种方法合理配合的综合治疗,使的老年肺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生存治疗提高率及生存期延长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及各种微创技术的应用对肺部局部肿块的消除大大提高了疗效,并且使老年患者能够承受。目前综合治疗已成为老年肺癌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模式。
二、泰素加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素加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维持治疗背景与现状 |
2 中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背景与优势 |
3 消岩汤的立方思想及其联合化疗对NSCLC的作用探讨 |
4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 |
5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
1 维持治疗的概况 |
2 现代医学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
3 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42例中医药维持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样本量计算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统计分析 |
第六节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基线情况 |
第二节 终点情况 |
第三节 预后评估 |
第四节 中医治疗优势人群探索 |
第四章 讨论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1.1 肺癌的中医历史沿革 |
1.2 肺癌的病因病机 |
1.3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
2.1 化学治疗 |
2.2 放射治疗 |
2.3 靶向治疗 |
2.4 免疫治疗 |
3. 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目标 |
1.2 病例来源 |
1.3 研究对象 |
1.4 治疗方法 |
1.5 疗效观察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情况 |
2.2 基线比较 |
2.3 临床疗效比较 |
2.4 毒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培土化积方方药机理的探讨 |
1.1 方药组成及方义 |
1.2 现代药理研究 |
2. 疗效评价与分析 |
2.1 近期客观疗效分析 |
2.2 肿瘤标志物分析 |
2.3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
2.4 KPS评分分析 |
2.5 生命质量评分分析 |
2.6 毒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3. 临证体会 |
3.1 培土生金,固本培元 |
3.2 解毒抗癌,消症化积 |
3.3 顺应生理,综合调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
一、基于西医诊断的中医证型研究 |
1. 病名与病机 |
2. 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 |
3. TNM分期与中医证型 |
4. 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 |
二、基于西医治疗的中医证型研究 |
1. 手术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2.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3. 放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4. 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治疗现状与进展 |
1. PD-1/PD-L1作用机制 |
2. PD-1/PD-L1临床研究 |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生物标志物 |
4. 不良反应与对策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评价标准 |
6. 统计处理 |
研究结果 |
一、入组情况 |
1. 病例分布 |
2. 基线资料 |
二、中医四诊信息 |
1. 舌脉 |
2. 症状 |
3. 中医证型分析 |
4. 其他 |
三、治疗方案分层情况 |
1. 单用PD-1抑制剂组 |
2.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 |
3. PD-1抑制剂联合靶向及多药联合组 |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1.1 性别与年龄 |
1.2 病理类型 |
1.3 吸烟史 |
1.4 西医治疗 |
1.5 舌脉 |
1.6 证素与证型 |
1.7 症状及评分 |
2. 免疫治疗与中医证型 |
2.1 单用PD-1抑制剂组 |
2.2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 |
3. 临床疗效及相关性 |
4. 生物标志物 |
5. 创新点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的冷冻消融治疗 |
1.1 冷冻消融简介 |
1.2 单纯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3 冷冻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4 冷冻消融联合细胞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5 冷消融联合DC-CIK等免疫细胞回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6 冷消融联合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7 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估标准 |
1.8 冷冻免疫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内科治疗概况 |
2.1 化疗 |
2.2 肿瘤细胞靶向治疗 |
2.3 抗血管生成治疗 |
2.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2.5 DC-CIK等免疫细胞回输治疗 |
2.6 中药及支持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治疗相关分组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方法 |
3.2 其他西医治疗方法 |
3.3 中医治疗方法 |
4. 研究方法 |
4.1 诊断标准 |
4.2 临床资料采集 |
4.3 随访 |
4.4 统计方法 |
4.5 评价标准 |
5. 结果 |
5.1 基本临床特征 |
5.2 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 |
5.3 无进展生存期(PFS) |
5.4 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 |
5.5 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和结局 |
5.6 冷冻循环次数、平均冷冻时长、复温时长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肺癌临床分期 |
附表2: 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肺癌TNM分期 |
附表3: 疗效评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喘可治穴位注射改善肺癌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西方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一、关于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肺癌的病因研究 |
三、临床症状 |
四、肺癌的病理学分类与病理分期 |
五、西医诊断技术 |
六、西医治疗方法 |
七、现代医学对肺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方式 |
第二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一、中医对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 |
二、中药方剂治疗肺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进展 |
三、穴位注射治疗肺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进展 |
四、穴位注射治疗肺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实验研究 |
五、中西医肿瘤治疗的现状 |
六、中医学关于肺癌和化疗副反应的分析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收集标准 |
第二节 治疗方法 |
一、分组方案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四、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一、一般情况比较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的比较 |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呕吐情况的比较 |
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四节 讨论 |
一、喘可治穴位注射理论依据及方义 |
二、穴位注射的作用机理 |
三、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详细摘要 |
(9)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卫生资源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背景 |
1.1 国内外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
1.2 化疗药物研究进展 |
1.3 分子靶向药物研究 |
1.4 化疗方案的研究 |
1.5 中药辅助治疗 |
第二章 研究目的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3.1 数据资料与病例筛选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4.1 患者的基线特征 |
4.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
4.3 化疗药物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重 |
4.4 化疗药物的使用率 |
4.5 不同的化疗方案对最终医疗成本的影响 |
4.6 化疗辅助药物的使用率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1.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2.后续研究工作 |
附录 |
附录1 :ECOG身体机能状态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老年肺癌的综述及文献研究 |
1 前言 |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3 肺癌的流行病学 |
3.1 肺癌的地域分布 |
3.2 肺癌与种族及民族 |
3.3 性别 |
3.4 年龄 |
4 肺癌的病因学 |
4.1 吸烟 |
4.2 大气污染 |
4.3 职业致癌因素 |
4.4 电离辐射 |
4.5 营养 |
4.6 基因和激素 |
4.7 慢性肺部疾病 |
5 肺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点 |
5.1 鳞状细胞癌 |
5.2 小细胞癌 |
5.3 腺癌 |
5.4 大细胞癌 |
5.5 腺鳞癌 |
5.6 类癌 |
5.7 支气管腺癌 |
6 肺癌的诊断 |
6.1 肺癌的症状及体征 |
6.2 肺癌的检查方法 |
6.3 肺癌的诊断与分期 |
7 肺癌的手术治疗 |
7.1 小细胞肺癌 |
7.2 非小细胞肺癌 |
7.3 外科术式进展 |
8 肺癌的放射治疗 |
8.1 放射生物学基本理论 |
8.2 放射治疗的新技术 |
8.3 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
8.4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
9 肺癌的化学治疗 |
9.1 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
9.2 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
9.3 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
9.4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
10 肺癌的生物治疗 |
10.1 生物反应调节治疗 |
10.2 基因治疗 |
10.3 分子靶向治疗 |
11 肺癌的微创治疗 |
11.1 肺癌的冷冻治疗 |
11.2 肺癌的热疗 |
11.3 光动力治疗 |
11.4 电化学治疗 |
11.5 介入治疗 |
12 肺癌的中医治疗 |
12.1 肺癌的辨证论治 |
12.2 专方验方治疗 |
12.3 中成药治疗 |
13 肺癌的综合治疗 |
13.1 手术与放疗 |
13.2 手术与化疗 |
13.3 放疗与化疗 |
13.4 其他 |
14 肺癌的合并症与转移的处理 |
14.1 癌性胸水 |
14.2 肺癌咳嗽咯血 |
14.3 肺癌发热感染 |
14.4 肺癌疼痛 |
14.5 上腔静脉综合症 |
14.6 骨转移 |
14.7 脑转移 |
14.8 肝转移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泰素加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邓仁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42例中医药维持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谭可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培土化积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陈开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D]. 王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D]. 尹婕. 郑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效率边界我国基本药物综合评价遴选探索研究 ——以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D]. 姜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7]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杨二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喘可治穴位注射改善肺癌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 苏海德(Hyde H T S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卫生资源利用[D]. 施婧.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D]. 孙有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