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1](202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文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对于临床诊疗意义重大。距离2015年第二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的发布已有6年, 需要适时更新。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专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次指南修订中对2021年1月以前发表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检索和评估, 对诊治指南中临床证据尚不充分的部分采取了专家组讨论后推荐的形式。本次指南修订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提高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戴毅,郎景和,朱兰,冷金花[2](202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现在和未来》文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妇女的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内异症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临床诊治观念的进展,以期展望未来诊治策略的发展.无论在发病机制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我国内异症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位内膜决定论"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内异症诊治研究的一个贡献.未来内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仍然是妇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内异症的临床治疗更趋向于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的长期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甚至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更注重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

杨新春[3](202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及妊娠情况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观察和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患者的中医慢病管理效果。2.观察和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情况的中医慢病管理效果。研究方法1.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纳入以缓解EMs痛经为管理需求的患者。运用互联网EMs慢病管理工具建立健康档案,从疾病情况、中医症状、心理情况、认知行为方式方面综合评估;结合患者意愿及中医辨证分型从生物医学管理、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方面制定个体化慢病管理方案,并督促实施;每3个月再评估后调整优化管理方案;持续随访1年。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痛经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COX痛经症状、中医症状、SDS、SAS、EMs疾病认知变化等,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患者的中医慢病管理效果。2.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妊娠情况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的方法,纳入有生育需求的EMs患者。运用互联网EMs慢病管理工具建立健康档案,从疾病情况、中医症状、心理情况、认知行为方式方面综合评估;结合患者意愿及中医辨证分型从生物医学管理、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方面制定个体化慢病管理方案,并督促实施;每3个月再评估后调整优化管理方案;持续随访1年。观察管理后患者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中医症状、SDS、SAS、EMs疾病认知变化等,评价有生育需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慢病管理效果。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1)一般情况:纳入患者266例。平均年龄为34.23±5.93岁。体质指数以正常体重为多,达66.06%,平均值为21.49±3.07kg/m2。平均病程为39.79 ±43.72月。70.61%常住地为北京,92.78%为汉族。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多,达40.00%。52%的患者受教育程度为本科。月收入水平以4500-9000元为多,占比38.71%。33.83%的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病。86.09%的患者为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总有效率:中医慢病管理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总有效率为79.91%。(3)痛经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与管理前比较,管理3月、6月、9月、12月VAS评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持续时间各管理时点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痛经症状程度总分、频率总分:管理3月、6月、9月、12月COX痛经症状程度总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痛经症状频率总分各管理时点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积分:与管理前比较,管理3月、6月、9月、12月中医症状积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DS、SAS评分:与管理前比较,管理3月、6月、9月、12月SDS标准分、SAS标准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SDS标准分<50分患者,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SDS标准分无显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SDS标准分≥50分患者,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SDS标准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SAS标准分<50分和≥50分的患者,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SAS标准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EMs疾病认知情况: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患者对EMs疾病正确认知大部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卵巢型EMs再次复发后是否必须手术治疗问题的正确认知,管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妊娠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1)一般情况:纳入患者208例,81例合并不孕症。平均年龄32.44±4.55岁。体质指数以正常体重为多,达71.10%,平均值为21.31±2.70kg/m2。平均病程为41.27±39.66月。78.33%常住地为北京,96.10%为汉族。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多,达45.39%。教育以本科占比最多,达51.61%。月收入水平以5000-10000元为多,占比35.88%。17.31%的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病。87.02%的患者为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妊娠率:截至管理第12个月,妊娠108例,累计妊娠率为51.92%。合并不孕症者妊娠35例,累计妊娠率为43.21%。未合并不孕症者妊娠73例,累计妊娠率为57.48%。(3)妊娠结局:截至管理第12个月,活产32例,累计活产率达29.63%,仍在妊娠中67例(62.04%),妊娠丢失9例,妊娠丢失率8.33%。(4)中医症状积分:与管理前比较,管理3月、6月、9月、12月中医症状积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DS、SAS评分:与管理前比较,管理3月、6月、9月、12月SDS标准分、SAS标准分均较管理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SDS标准分<50分和≥50分的患者,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SDS标准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SAS标准分<50分和≥50分的患者,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SAS标准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EMs疾病认知情况: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2月后,患者对EMs疾病正确认知大部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卵巢型EMs再次复发后是否必须手术治疗问题的正确认知,管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慢病管理有效控制痛经情况(痛经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COX痛经症状频率及程度总分),减轻痛经患者的中医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高EMs疾病认知情况。2.中医慢病管理能指导、改善有生育需求患者的妊娠情况,减轻有生育需求患者的中医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高EMs疾病认知情况。

徐花美[4](202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五态人格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初探》文中提出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之外部位生长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它是妇产科常见病,属于典型慢性病。其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15%[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现越来越年轻的态势。内异症虽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仍存在恶变的可能[2][3]。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与内异症发病机理相关的学说主要包括异位内膜种植学说、诱导学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及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有诸多研究报导初潮年龄小、经期长、孕产次数少、子宫异常、口服避孕药、宫腔操作史、内异症家族史、环境毒素二恶英等是发病的高危因素[4][5][6][7]。内异症会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不孕、复杂的盆腔粘连和包块,其具有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治疗后高复发率、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特征,有“良性癌”之称,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身心折磨,严重降低其生活水平。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虽然众多,但此病仍无法被治愈。因此有效及时的预防、诊断、治疗、管理内异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亟需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治方面的作用。人格是心理学的一个核心词汇。诸多研究表明:人格与疾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格特征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既往有研究表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在患某些特定疾病方面的风险增加。因此,研究内异症人格分布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对内异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五态人格测验表》是我国首个本土化人格量表且被广泛应用。“中医症状记录表”是由本研究团队设计制定的,并已被多次应用于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内异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五态人格测验表》、及“中医症状记录表”调查研究,初步探讨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五态人格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以期从中医心理学角度为内异症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同时丰富辨证论治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内异症患者200名,采取自愿原则使患者于一个安静、不受他人影响的环境下独立自主填写一般资料、《五态人格测验表》、“中医症状记录表”。对调查员进行调查表相关知识及指导填写时注意事项进行统一培训。采集患者的原始信息,并由双人核查录入我院“中医电子病历及临床科研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病例信息采集平台。通过此平台将患者各种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和预处理后分别汇总成EXCEL格式输出。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数据使用频数、频率表示;分类资料选用动态样本聚类法(K-means cluster);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或非参数检验(方差不齐时);均以P<0.05为显着性标准。结果1 一般人口学情况:患者年龄分布在19-56岁,平均年龄为33.8±5.93岁,年龄集中分布在25岁(包含)至45岁(包含)组(171人,94.05%);<2 5岁组(6人,3.30%);>45岁组(5 人,2.75%)。婚姻状况以以已婚为主(134人,73.63%);离异(2人,1.09%);未婚,有性生活(23人,12.64%);未婚,无性生活(23人,12.64%)。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139人,76.37%);高中至大专学历(42人,23.08%);初中及以下学历(1人,0.55%)。职业情况以脑力劳动为主(158人,86.81%);体力劳动(8人,4.40%);无业人员(16人,8.79%)。患者就诊主要原因以超声发现异常者(96人,52.75%)居多;不孕(18人,9.89%),继发性痛经(53人,29.12%),盆腔痛(4人,2.20%),痛经合并盆腔痛(5人,2.75%),痛经合并不孕(6人,3.30%)。2五态人格分布情况:与全国女性常模相比,内异症患者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四个维度上平均得分明显低,“太阴”之维度得分明显高,此五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阴维度明显人格特点为表面谦虚,内心疑虑,顾虑极多,遇事持有悲观失望心态,胆小,阴柔寡断,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愿接触人,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不喜欢兴奋的事,自私保守,做事必先看他人之成败再定自己的动向,从不肯带头做事。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及少阴四个维度较差即患者对事物的反应能力、警惕性、灵活性及平衡性较差,不能有效处理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不会合理疏导不良情绪,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此四个维度较差的人格特征同时又加重太阴维度的内向、悲观失望、保守及忧虑的程度。内异症患者各年龄段之间、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分别进行“五态人格”得分相互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分类情况:采用动态样本聚类(K-means cluster)方法,通过对患者症状项目的聚类,将182例患者聚为2-7类(迭代次数为10,收敛性标准为0),结果显示聚为4类时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散性较佳,证候分布较为清晰,既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符又与临床实际相符。通过对类别间临床症状差异分析,同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并结合专家意见,得出类1为气滞血瘀证;类2为肾虚血瘀证;类3为痰湿血瘀证;类4为气虚血瘀证。以气滞血瘀证(65人,35.7%)为主,其次是气虚血瘀证(50人,27.5%),肾虚血瘀证(3 6人,19.8%),痰湿血瘀证(31人,17.0%)。气滞血瘀证是最普遍的证候。4 各证候五态人格分布情况: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四种证候患者太阳、少阴两维度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太阴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得分,此三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痰湿血瘀证患者少阳维度得分也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阴阳和平维度得分也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之间五态人格比较,结果显示:四种证型患者的太阴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太阴维度得分低于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五态人格方面表现为太阴维度显着、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四维度较差的人格倾向;各证候之间五态人格比较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太阴维度得分低于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五态人格”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证候分布的影响较小。提示临床诊治内异症患者时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阴阳含量的调整,并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对应饮食习惯、运动类型等,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王娇[5](2021)在《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依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1月到2020年8月在山西省中医院就诊符合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60例,按照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治疗)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服用定坤丹,3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腔镜术前)、治疗后(术后6个月)分别查血清血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证候总评分、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结局。试验中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血清CA125、VEGF、IGF-I水平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总疗效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中医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患者妊娠19例,对照组患者妊娠11例,两组患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妊娠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腹腔镜组;2.定坤丹联合腹腔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提高患者妊娠率。

徐鹏[6](2021)在《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古今医家和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研究,探究灸法治疗内异症的原理及作用规律。2、通过改良的自体移植法诱导建立内异症小鼠模型,在验证隔药饼灸对内异症痛经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抑制异位内膜体积生长的基础上,探究隔药饼灸对内异症小鼠mi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PCR验证,检测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3、综合文献和实验研究,通过对经络、腧穴、筋膜、miRNA、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探讨隔药饼灸抗细胞粘附侵袭、抗细胞生长增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经络机理,研究关元穴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具体的机制。方法:44只SCID实验小鼠,五只一笼,采用改良自体移植法,将一侧子宫裁剪成大小为5×5mm的片段,把子宫内侧面固定在另一侧的腹壁上,术后断食一天并连续肌注青霉素三天防止感染,七天后随机选取两只,开腹显示病灶处异位内膜体积增大,为直径5~8mm的半透明囊泡,内有液体积聚,有新生血管,表明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不区分体重大小等因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西药组(B组)、隔药饼灸组(C组),每组12只,按每笼4只饲养。各组自造模结束后第14天起给药,每天一次,连续两周。模型组用8号灌胃针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隔药饼灸组用附子、红花、当归等中药按比例打粉并与黄酒混合,用自制模具制作规格为10mm×10mm×4.5mm的药饼,用模具制作的艾炷于关元穴进行隔药饼灸,每只小鼠灸4壮。西药组用达那唑溶液按36mg/kg体质量进行灌胃。治疗期间记录隔药饼灸镇痛效果,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异位内膜组织大小,提取各组小鼠的异位内膜组织并用保存并进行相关检测。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EMs实验各组的异位内膜差异表达miRNAs,预测miRNA的下游靶基因,通过MAGIA2软件和Pearson相关系数将靶基因与miRNAs进行配对,采用qRT-PCR的方法对以上确定出的关键miRNAs和靶基因进行验证;对调控网络中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使用DAVID软件对筛选的miRNA进行功能分析,并应用超几何检验获得显着富集的GO条目和KEGG路径图谱;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1、隔药饼灸组发生扭体反应总次数呈下降趋势,有扭体反应的小鼠数量、扭体次数和扭体发生率均在降低,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隔药饼灸对小鼠痛经的镇痛效果明显。2、隔药饼灸组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为86.28%,优于西药组的78.65%,隔药饼灸的对异位内膜的生长抑制作用效果更明显。3、差异化表达的miRNA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筛选出4个下调miRNA:miR-6538,miR-3470a,miR-2137,miR-5126。与西药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筛选出9个下调miRNA:miR-499-5p,miR-133b-3p,miR-496a-3p,miR-206-3p,miR-21a-5p,miR-3473b,miR-493-5p,miR-133a-3p,miR-487b-3p。筛选出4个上调miRNA:miR-183-5p,miR-205-5p,miR-181a-2-3p,miR-200c-3p。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筛选出10个下调miRNA:miR-21a-5p,miR-3473b,miR-483-3p,miR-6240,miR-3963,miR-3970,miR-15a-5p,let-7i-5p,miR-2137,miR-5126。筛选出7个上调miRNA:miR-195a-3p,miR-615-3p,miR-708-3p,miR-296-3p,miR-671-3p,miR-298-5p,miR-181a-2-3p。4、PCR验证miRNA通过各组共同调控的miRNA,筛选出miR-2137、miR-5126、miR-3963、miR-6240、miR-1981-5p、miR-708-3p、miR-3473b、miR-206-3p、miR-21a-5p、miR-181a-2-3p这十个miRNA,经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筛选出miR-708-3P、miR-5126-3P、miR-1981-5P、miR-206-3p这4个miRNA,最终确定miR-708-3P、miR-5126-3P这两个miRNA符合条件。5、PCR验证mRNA对PCR筛选出的miR-708-3P、miR-5126-3P各自调控的mRNA有Igf1r、Mapk1、VEGF、Ppp2r5c、Magi2、Wnt7a、Nprl3、Rps6ka2、Igf1、Sos1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合miRNA与mRNA的负调控关系,筛选出Vegf、Ppp2r5c、Wnt7a、Rps6ka2这四个靶基因。6、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蛋白WB检测各组相应的PI3K、Akt、mTOR三种蛋白的表达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的三种蛋白表达含量均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西药组虽然三种蛋白表达含量亦下降,但PI3K蛋白的降低量未达统计学意义,Akt、mTOR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隔药饼灸对内异症小鼠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生长得作用。2、隔药饼灸可以调控内异症小鼠的miRNA和相应的靶基因,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抗细胞粘附侵袭、抗细胞生长增殖和抗血管生成,对异位内膜组织起到治疗作用。3、对关元穴隔药饼灸可以调控筋膜上的miRNA、靶基因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整三焦焦膜的理化特性,进而调整冲任二脉的经气,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熊婷[7](202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及管理工具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本文的目的是在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性病管理方案及管理工具,为内异症中医慢性病管理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以期提高内异症患者的健康水平。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识别和整理国内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相关的文献、书籍和着作以及网络资源,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为本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2采用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方法,对查阅文献后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性病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形成最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性病管理方案。3以构建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性病管理方案为核心,探讨内异症中医慢病管理工具的核心功能,结合软件开发技术构建内异症中医慢病管理工具。研究结果:1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方案:(1)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医学干预管理方案从未婚未育、合并盆腔包块、合并痛经、合并不孕、术后复发、青少年内异症、内异症随访7个角度制定19条具体建议。(2)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医学干预管理方案包括疾病认知、饮食指导、运动管理、心理干预4个子方案。疾病认知方案从发病、诊断、治疗、监测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认知调查表,共24个问题条目。饮食指导方案包括饮食原则及内异症食材数据库。其中饮食原则从饮食规律性、多样性、伴随疾病等角度制定6条具体原则;内异症食材数据库包括常见食材分类表、常见食材偏性表、常见食材中医性味表、常见食材中医中医辩证推荐表、内异症避免食用食材类别表、内异症少食食材类别表共6个模块。运动管理方案围绕BMI、包块大小、体质类型、经期、运动方式等角度提出7条具体建议。心理干预方案根据SDS及SAS结果制定3个管理分级。2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工具构建,包括门诊问诊工具、医生工作平台、患者APP客户端3个子系统的互联网搭建。

刘依雯[8](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王必勤教授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经验,促进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王必勤教授门诊保存纸质医案,按纳排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异症患者医案84例,共计322诊次。利用Microsoft Excel及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患者一般信息、四诊资料、中医诊断及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28-41岁年龄段,其中以28-34岁最多见(51.19%)。2.患者平素症状以畏寒、眠差、下腹痛、大便溏薄、腰酸为多见,累计占比41.13%;月经情况以夹血块、腹痛、经色暗、腰酸、乳胀为多见,累计占比73.41%;中医诊断以不孕、症瘕、痛经、经期延长、腹痛、月经过少为多见,累计占比84.16%;舌象以舌红(65.17%)、苔薄白(82.43%)为主,脉象以脉细(42.28%)为主。3.纳入医案共用573则处方,165味中药,基础方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两固汤(40.85%),使用频率>4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党参、益母草、续断、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怀牛膝、红藤、川芎、炙黄芪、山药、炒白术,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功效以补肝肾、清热解毒、补肾阳、活血调经为主。4.基于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对包括熟地黄—当归、党参—当归、川芎—益母草、川芎—熟地黄、川芎—当归、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菟丝子、淫羊藿—当归。基于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四类,分别为养血活血类、活血消症类、补肾健脾类、滋补肝肾类。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12味,包括熟地黄、当归、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续断、炙黄芪、红藤、党参、淫羊藿、怀牛膝、川芎。5.行经期使用频率>75%的15味药物依次为益母草、红藤、泽兰、丹参、赤芍、红花、熟地黄、桃仁、川芎、川牛膝、当归、三棱、莪术、水蛭、党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为主。6.卵泡期使用频率>80%的12味药物依次为菟丝子、淫羊藿、当归、续断、益母草、女贞子、熟地黄、川芎、枸杞子、黄精、党参、怀牛膝,性以平、温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滋补肝肾为主。7.排卵期使用频率>90%的15味药物依次为三棱、菟丝子、当归、怀牛膝、丹参、羌活、党参、益母草、续断、枸杞子、泽兰、皂角刺、紫石英、水蛭、细辛,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活血调经为主。8.黄体期使用频率>5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枸杞子、锁阳、怀牛膝、山药、炙黄芪、党参、补骨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肾、肝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肾阳、补肝肾为主。9.基于聚类分析,将各期药物分为三类:行经期为养血活血类、行气止痛类、活血调经类;卵泡期为补益肝肾类、活血通经类、补气健脾类;排卵期为滋阴温阳类、破血消症类、补气行气类;黄体期为补肾健脾类、活血散寒类、温阳滋阴类。[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明确王教授对于内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阳虚血瘀为主,其中以脾肾阳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兼具寒凝、痰饮、气滞、湿热。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以温补脾肾为总则,兼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消症,重视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发现王教授在辨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月经周期的特点,采用分期施治,行经期以活血消症、逐瘀止痛为主;卵泡期以滋养肾精、温肾助阳为主;排卵期以滋阴温阳、活血通经为主;黄体期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为主。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了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用药规律。

谢云祥[9](2021)在《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离体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c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EESCs)模型,从细胞分子学及蛋白组学层面探讨“平冲降逆方”对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Ⅳ胶原酶消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组织、筛网过滤组织消化液、离心分离法、细胞传代等方法对EMS异位间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以在体外建立人EMS异位间质细胞模型。分别予中药方剂“平冲降逆方”药液(以下简称ZY)、生理盐水(NS)lml/100g连续给SD级大鼠每天2次灌胃,给药14天后提取含药血清。将异位间质细胞分别予以含10%FBS(空白血清组)、含10%NS血清、含5%ZY血清、含10%ZY血清、含15%ZY血清培养24h、48h、72h,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穿过的细胞数量观察迁移、侵袭情况;用ZY组对照NS组培养离体EESCs细胞做TMT技术的蛋白组学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并找出与迁移、侵袭有显着关联性的差异蛋白,对其可能的关键作用靶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了EMS异位间质细胞,完成了体外细胞模型的构建。2.比较EMS异位间质细胞经过5种不同处理方式处理24h、48h、72h后迁移侵袭能力发现,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中药组EMS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数均少于FBS组与NS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其中各时间段含5%中药血清组细胞迁移侵袭数少于含10%和15%的中药血清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而含10%和15%的中药血清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经中药血清处理细胞迁移侵袭数48h多于24h,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而48h和72h没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平冲降逆方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有抑制作用,抑制迁移、侵袭的最佳时间为48h,最佳浓度为10%。3.通过TMT技术,对获得的肽段进行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在human中共鉴定到蛋白质5048个。其中,ZY组vs NS组具有显着差异的蛋白中,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3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9个。结论:1.“平冲降逆方”含药血清的成功制备及体外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模型的建立,为“平冲降逆方”干预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2.平冲降逆方对离体培养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行为有抑制作用。3.平冲降逆方对离体培养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的抑制可能与蛋白FER和TRIP13有关,并且可能是通过其调节粘附、EMT而起作用,其具体关连还需今后进行蛋白验证和做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探讨,从而为平冲降逆方治疗EMS作用机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石浩[10](202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在内异症患者中病例报道升高且逐年上升趋势。当内异症合并感染时,感染严重程度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存在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难度大等难题。目前国内外针对内异症合并感染尚未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诊疗体系。本论文通过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旨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治提供临床思路。研究方法和材料回顾分析2012年03月至2021年03月我院60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剔除干扰病例,其中418例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逐一筛查,最终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1例,本文以这11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2015年、2015-2018年和2019-2021年每三年的发病率分别是2.26%、1.27%和4.76%。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36.36±6.10)岁;已婚有性生活患者10例,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女性1例;11例中有妇科手术史4例,合并痛经史4例。2)临床症状:起病时间下腹痛9例(81.82%),盆腔包块4例(36.36%),发热2例(18.18%)。3)查体体征:腹部检查下腹压痛6例(54.55%),腹膜刺激征仅2例(18.18%);妇科检查:双合诊扪及盆腔包块8例(72.73%),其中盆腔包块压痛4例;子宫压痛5例(45.45%),宫颈举痛及摇摆痛3例(27.2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7例(63.63%),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6例,升高4例(66.67%);CA125检查10例,升高4例(40.00%)。5)影像学检查:盆腔彩超均发现盆腔占位病变,“毛玻璃样”混合回声其中2例,混合回声3例,余未仔细描述包块性质。3、治疗过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治疗1例,手术治疗10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后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RM分期)Ⅲ期7例,Ⅳ期3例。术前抗生素治疗4例,术后抗生素治疗11例,术后转归均良好。研究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与盆腔炎性疾病症状相似。以下腹痛为主,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可能伴发热;体征可发现下腹痛压痛;妇检:盆腔包块及包块压痛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炎性指标升高;彩超可发现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需结合症状、体征、辅查综合判断。因此,临床认知低,误诊率高,初次诊断的准确率低。2.一旦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式以积极的手术为主。手术方式选择建议腹腔镜,术后在抗生素生素的选择的方案同盆腔炎性疾病的使用原则一致。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现在和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研究仍然是妇科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
2 当前对内异症临床表现的认知逐渐完善
3 展望未来
    3.1 内异症早诊早治的概念提出将促进治疗关口前移
    3.2 长期管理诊治观念下,更注重对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保护
    3.3 综合治疗模式的改变
    3.4 发病机制研究更注重保护和改善生育力,呼唤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及妊娠情况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研究进展
        1 EMs相关疼痛的机制
        2 EMs相关疼痛的西医治疗
        3 中医对EMs相关疼痛的认识
        4 EMs相关疼痛的中医药防治
    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的研究进展
        1 EMs影响生育力的机制
        2 EMs相关不孕的西医治疗现状
        3 EMs的中医药助孕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管理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管理效果
    研究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妊娠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管理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管理效果
讨论
    1.1 立论依据
        1.1.1 慢病管理理念及模式
        1.1.2 中医思想与慢病管理
    1.2 管理效果分析
        1.2.1 痛经管理效果分析
        1.2.2 妊娠情况管理效果分析
        1.2.3 中医症状管理效果分析
        1.2.4 焦虑、抑郁管理效果分析
        1.2.5 疾病认知度管理效果分析
        1.2.6 脱落情况及量表缺失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五态人格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研究进展
        1.1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1 从离经之血角度论
        1.1.2 从脾肾亏虚角度论
        1.1.3 从伏邪角度论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1.2.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1.2.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方法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1.3.3 联合疗法
        1.3.4 心理干预
    综述二 中医五态人格相关研究进展
        1.1 中医人格的研究背景
        1.2 五态人格的发展
        1.3 五态人格的应用
        1.3.1 用于特殊群体的测查与筛选
        1.3.2 用于疾病防治的研究
        1.3.3 五态人格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调查表
        2.2 调查表的填写
        2.3 调查表填写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4.1 数据管理
        2.4.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量表基本情况
        3.2 一般资料
        3.2.1 年龄
        3.2.2 婚姻状况
        3.2.3 文化程度
        3.2.4 职业情况
        3.2.5 就诊原因
        3.3 五态人格情况
        3.3.1 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
        3.3.2 不同年龄段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比较情况
        3.3.3 不同文化程度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比较情况
        3.4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证候五态人格差异性
        3.5.1 内异症患者不同证候五态人格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情况
        3.5.2 内异症患者不同证候五态人格比较情况
    4 讨论
        4.1 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情况
        4.2.1 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情况
        4.2.2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内异症患者“五态人格”情况
        4.3 内异症患者证候分布情况
        4.4 内异症患者证候与五态人格关系
    5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一般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
    6.安全性观察指标
    7.统计学方法
    8.结果与分析
讨论
    1.西医学诊治EMT性不孕的进展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EMT性不孕机制
        1.3 EMT相关无创标志物
        1.4 EMT性不孕治疗
    2.定坤丹治疗EMT性不孕得到机制探讨
        2.1 中医对于EMT的认识
        2.2 定坤丹治疗EMT性不孕的机制
    3.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4.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内异症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内异症的认识
        1.1.1 胞宫生理
        1.1.2 月经生理
        1.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记载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中医名家对内异症的认识
        1.3.1 朱南孙
        1.3.2 夏桂成
        1.3.3 柴嵩岩
        1.3.4 梁瑞宁
        1.3.5 韩延华
        1.3.6 金季玲
        1.4 针灸作用机理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
        1.4.1 针灸调控miRNA
        1.4.2 针灸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
    2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2.1.1 在位内膜决定论
        2.1.2 免疫调节学说
        2.1.3 菌群失调
        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2.2.1 基因
        2.2.2 遗传/家族史
        2.2.3 体重
        2.2.4 精神心理
        2.2.5 职业性质
        2.2.6 其它
        2.3 miRN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2.3.1 miRNA与细胞粘附、侵袭
        2.3.2 miRNA与细胞生长、增殖
        2.3.3 miRNA与血管形成
        2.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EMs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形态学观察
        2.2.2 分子生物学观察
    2.3 实验步骤
        2.3.1 small 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iRNAs
        2.3.2 靶基因功能分析
        2.3.3 PCR验证EMs差异表达的miRNA和 mRNA
        2.3.4 WB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4 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
        2.5.1 镇痛作用
        2.5.2 生长抑制率
        2.5.3 差异化表达的miRNA
        2.5.4 PCR验证各组共同调控的miRNA
        2.5.5 靶基因功能分析
        2.5.6 PCR验证靶基因
        2.5.7 WB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灸法在治疗内异症中的作用
        3.1.1 艾灸调整冲任经气
        3.1.2 中药调整冲任经气
    3.2 腧穴在治疗内异症中的作用
        3.2.1 关元的功效
        3.2.2 关元与冲任的关系
        3.2.3 关元穴作用的原理
    3.3 隔药饼灸与miRNA、信号通路、内异症关系探讨
        3.3.1 miRNA表达
        3.3.2 信号通路
        3.3.3 隔药饼灸的作用机理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及管理工具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管理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概念的提出
        2 国内外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3 国内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管理理念研究进展
        4 国内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管理临床研究现状
    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管理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2 中医学中的慢病管理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工具构建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EM中医慢病管理方案的构建研究
    一、EM生物医学干预管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二、EM非医学干预管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EM中医慢病管理工具的构建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小组讨论法
        1.2 软件开发及数据库技术
    2 研究结果
        2.1 门诊问诊工具
        2.2 医生工作平台
        2.3 患者APP客户端
    3 讨论
        3.1 EM中医慢病管理工具构建方法探讨
        3.2 EM中医慢病管理工具临床可行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南生物医学干预管理相关内容整理表1-12
    附录2 24条EM医学干预建议
    附录3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认知调查表
    附录4 常见食材中医性味表
    附录5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食材中医辩证推荐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诊断方式
        3. 西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三、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定义
        2. 方法
        3. 数据挖掘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运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收集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医案情况
        3.2 年龄统计
        3.3 临床症状统计
        3.4 月经情况统计
        3.5 中医诊断统计
        3.6 舌脉统计
        3.7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3.8 分期用药统计
    4. 分析与讨论
        4.1 临床基本情况分析结果讨论
        4.2 方药分析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9)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符号标注
引言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内异症的诊断
        1.2 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进展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与仪器
        1.3 中药
    2 试验方法
        2.1 标本来源
        2.2 离体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2.3 大鼠药物血清的制备
        2.4 Trasnswell测定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的影响
        2.5 Trasnswell测定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侵袭的影响
        2.6 蛋白质定量和差异性分析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离体模型的构建
        3.2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的影响
        3.3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侵袭的影响
        3.4 蛋白质定量和差异性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平冲降逆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探讨
        1.1 “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是EMS核心病机
        1.2 治疗原则
        1.3 方药理论分析
    2 体外建立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模型的必要性
    3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
        3.1 TRIP13与细胞迁移、侵袭关系
        3.2 FER与细胞迁移、侵袭的关系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1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特点
    3.2 诊治经过
    3.3 术后随访
第四章 讨论
    4.1 .OE合并感染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
    4.2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上的非特异性
    4.3 .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的作用
    4.4 .盆腔超声及核磁共振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
    4.5 .病原菌的种类及术前术后抗生素治疗
    4.6 .手术方式及术中事项的探讨
    4.7 .超声下穿刺引流联合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作用及文献复习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J].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12)
  • [2]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现在和未来[J]. 戴毅,郎景和,朱兰,冷金花.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08)
  • [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及妊娠情况的中医慢病管理研究[D]. 杨新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五态人格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初探[D]. 徐花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5]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王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徐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及管理工具的构建研究[D]. 熊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D]. 刘依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D]. 谢云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 石浩. 汕头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