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华[1](2021)在《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的持续完善,能够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文章内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文章撰写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路径进行探索,以此为该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杨航[2](2020)在《驻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此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数字化进程,数字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数字资源早已是文献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第一,完善服务”是图书馆遵循的核心观念,同时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的重点,用户满意度是这一观念是否真正体现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立足于用户,围绕用户满意度主要从五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参考国际间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对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阐述;第二部分,整理与“用户满意度”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探究,介绍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影响因素等,为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提供充足的理论参考;第三部分,针对以上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初步计算;第四部分,初步确定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四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指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所需数据,分析数据后得出数字资源建设的不足;第五部分,以数字资源质量、系统功能、宣传方式、馆员综合素质和用户反馈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制定能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对策。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对其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进行探索,确定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时满意度偏低的具体原因,对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以及明确数字资源今后发展重点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吴梦瑶[3](2020)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流行的文化思潮、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校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一系列因素造就了一所大学的校园阅读状态与校风学风。本文拟通过四个部分来梳理改革开放至今的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阅读活动研究综述”“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并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特点,试找出当前校园阅读中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文章在引言部分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做出本研究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同时指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具体所用的研究内容及方式方法。第2章“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着重探究校风、学风在校园阅读中的影响,分为校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校友回忆录、校友访谈、校史记录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南京大学校风、校貌的不同特点,并对大学校园阅读氛围构建过程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第3章“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则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探究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的发展史。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通过对不同时期阅读特点的探究,总结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热点与途径的变迁。第4章“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系统探究了目前南京大学学风、校风建设在校园阅读中的具体内容,列举了南京大学校内举办的各类校园阅读活动,由图书馆举办的如“图书借阅排行榜”“南京大学读书节”;由教务处主持的“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由学生组织的如各类读书会、读书社团、读书拓展等活动。第5章总揽全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三个基本特点,指出目前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推进的不足之处:阅读推广各方力量分散,阅读推广中学校特色不足、专业性欠缺,以及阅读活动考核监督难以落实等问题。文章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如下:凝聚各方力量,共建校园阅读;健全阅读考核机制,倡导同学间互评;最后,呼吁南京大学在阅读推广中发掘学校特点,建设具有南大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健[6](2019)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围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目标,积极探讨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载体促进思政方法手段创新,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高校运用信息技术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资料的基础上,以大理大学为调查个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深入学校各部门和学院,深入学生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群体,共采集调查问卷910份;并对部分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较全面地把握了信息技术支持大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状况。针对目前大理大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对信息技术载体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挖掘和分析,并根据查阅各类论文和着作的相关资料,对运用信息技术载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问卷调查主要从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载体情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建设情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的统筹管理情况、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信息素养情况等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以调查数据和访谈信息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理大学对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已重视但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各类信息技术已运用但不充分,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有投入但仍不足,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有差距,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5条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载体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支持思政工作,塑造德育信息化校园新风尚;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式,构建信息化育人新手段;加强思政工作信息技术载体硬件资源建设,拓展信息化校园新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营造网络育人校园新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信息素养,筑牢网络育人新阵地。通过个案调查研究,深入、具体地了解大学生和思政工作者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总结大理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种类、使用程度以及未充分应用的信息技术的情况,查找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未能充分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分析造成信息技术使用率和开发程度低的主客观原因,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运用的多维视角,具体、全面地探究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的诸多可应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手段,以此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提供参考借鉴。

周宁馨[7](2019)在《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用户的阅读方式开始由传统的纸质化阅读向微型碎片化阅读转变。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项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服务,在大众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使用,成为用户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运用为新型服务方式的发展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图书信息等一系列数字资料,对图书馆中的数字文献资源进一步全面地管理,保障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在追寻如何更方便地服务于用户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更好的发展途径。高校图书馆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技术的发展,对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进行优化和优化,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探索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和利用率,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文通过对云南省8所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较为系统地分析出了目前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收集到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及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面及服务面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优化策略。借鉴国内其它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笔者对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建设思路提出了构想,即基础服务、资源服务和拓展功能。其中,基础服务包括消息推送、个人业务办理;资源服务包括文献资源、多媒体资源;拓展服务包括在线咨询、个性应用、平台活动。笔者期待通过以上优化方案,能为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胡曦玮[8](2019)在《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数字阅读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变化。数字阅读方式不断普及,电子书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相较于纸质书携带轻便、获取便捷、借阅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使得用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与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前国内图书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同时,电子书馆藏建设存在着电子书使用率低下、电子书商捆绑销售和版权严苛等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强推动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着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和电子书馆藏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中,由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形成的电子书流转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作为其依托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水平欠佳。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信息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因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看,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归结为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主体未能普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共生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等。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兼顾馆员和电子书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加以指导与规范。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了解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现状,从理论上根据文献、着作等资料检索,梳理与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政策的研究。从实践上调查中美两国前10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情况、电子书许可协议情况以及电子书馆藏政策实践情况;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其次构建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在公共政策分析指导下,构建两套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案方案,一套为现有政策内容为基础的限制性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一套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从共生理论角度来看,首先阐述了共生理论的内涵和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其次探讨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共生系统构成条件、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然后论述了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运用。需求理论认为电子书馆藏建设各方需求推动着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发展,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生态链及形成动因,探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研究电子书馆藏利益管理与馆藏建设政策的关系,从而找出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三者的共同利益需求条款重点分析。通过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和调查的现有政策条款来拟定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最后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流程来设计政策方案。首先明确政策构建的思路,确立政策目标,设计两套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最后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调查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情况。以上文中两套政策条款的设置为基础,对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分别开展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分析三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利益需求,来确立政策条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抉择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从研究结果发现,有88.61%的用户、95.00%的图书馆员和96.05%的电子书商认为需要构建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此外,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一致认为政策框架需要包括14项条款:“政策概括”、“采购标准”、“用户资格规定”、“版权限制”、“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合作馆藏”和“政策修订”。其中“采购标准”、“版权限制”、“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和“政策修订”这七项条款与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中的对应条款一致。其余的“政策概括”、“用户资格规定”、“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和“合作馆藏”这7项政策条款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内容在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此外,有90.95%的用户、91.49%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需要揭示,对每项政策条款揭示度的分值发现,揭示度分数较高的条款基本都涉及到用户如何使用相关信息,也与访谈者所述情况相吻合。最后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和访谈内容,来提出改善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三方共生关系、促进三方共同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兼顾电子书商和图书馆利益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上包括:(1)加强组织信息文化建设,推广信息人生共生理念、(2)改善公共信息政策环境,推动共生系统平衡和优化、(3)建立利益相关者协调组织,促进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的构建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用户与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与电子书商角度和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政策主要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三大功能。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并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预测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刘琦[9](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核心作用是育人。适切性是以育人为视角和目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指标。以适切性为指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细化为教学区、运动休闲区等五大区域,从动、静两个方面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对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概述。着重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即具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统一。第二部分,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内涵与特征。指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顺应客观规律、适度开放,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相匹配、导向要积极向上,同时要促进各环境要素的有机整合。第三部分,介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不足的表现。各区域环境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静环境思想性、教育性缺失,动环境活动设计缺乏、精神延伸不够等,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第四部分,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对策。主要包括各区域静环境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感染力,动环境增添思想性活动、完善“教育链”,从而提高环境育人的实效性。

苏蜀源[10](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彰显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促进的作用
    价值导向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发挥中的阻碍因素
    管理理念的缺乏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阅读服务工作的不完善
    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路径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开展科学导读活动
    合理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柜
    做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

(2)驻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总结与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概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用户满意度理论
        2.1.2 用户满意度研究模型介绍及选择
    2.2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相关概念
        2.2.1 数字资源概念
        2.2.2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概念
        2.2.3 用户满意度与数字资源评价关系
    2.3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
        2.3.1 统计分析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2.3.4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
    2.4 影响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因素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
        3.1.1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目的
        3.1.2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3.3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设置
    3.4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1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权重
        3.4.2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二级指标权重
第四章 驻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实证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方法的确定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4.1.2 调査方法的确定
    4.2 驻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
        4.2.1 河北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
        4.2.2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
        4.2.3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
        4.2.4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
    4.3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目的及设计
        4.3.1 调查目的
        4.3.2 问卷设计
    4.4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4.1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4.4.2 信度和效度分析
        4.4.3 实证结果分析
    4.5 存在问题分析
        4.5.1 数字资源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4.5.2 数字资源硬件设施不完善
        4.5.3 数字资源宣传方式单一
        4.5.4 图书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髙
        4.5.5 图书馆与用户交流不紧密
第五章 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对策
    5.1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5.1.1 强化数字资源建设意识
        5.1.2 合理采购数字资源
        5.1.3 构建特色数字资源
        5.1.4 加强沟通协调,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5.2 改善系统功能
        5.2.1 提升网站性能
        5.2.2 简化检索页面
        5.2.3 优化网络渠道
        5.2.4 增加辅助性功能
    5.3 建立数字资源宣传机制
        5.3.1 提高用户参与度
        5.3.2 多渠道宣传
    5.4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5.4.1 提升馆员服务能力
        5.4.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4.3 建立馆员服务评价体系
    5.5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5.5.1 建设反馈服务平台
        5.5.2 定期采访用户
        5.5.3 及时处理用户反馈
        5.5.4 加强用户培训力度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阅读活动研究综述
        1.2.1 校园阅读中的校风学风研究
        1.2.2 校园阅读中的高校图书馆研究
        1.2.3 高校阅读的特点与状况研究
        1.2.4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2章 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
    2.1 改革开放以前的校风、学风及校园学习环境
        2.1.1 校史概述
        2.1.2 校风的嬗变与学风的积淀
        2.1.3 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读者服务
        2.1.3.1 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2.1.3.2 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2.1.4 校园学习环境、设施与大学生阅读活动
    2.2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风、校风建设
        2.2.1 重拾学习传统,弘扬中华文化(1978-1988年)
        2.2.2 重视专业学习,勤奋务实求新(1988-1997年)
        2.2.3 参与信息世界,文化哺育人才(1997年以来)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
    3.1 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阅读热点(1978-1992年)
        3.1.1 “文革结束”带来的文史读物热
        3.1.2 美学兴起引发的美学读物热
        3.1.3 中西交流带来的思想读物热
        3.1.3.1 现代西方哲学热
        3.1.3.2 “批判与反思”文学热
        3.1.4 市场经济造成的“读书无用”热
    3.2 市场经济时期大学生阅读热点(1992年以来)
        3.2.1 经济读物热
        3.2.2 技能读物热
        3.2.3 休闲读物热
    3.3 与时俱进并引领时尚的大学生阅读方式变化
        3.3.1 图书借还蔚然成风(1978-1990年)
        3.3.2 囊中羞涩,盗版横行(1990-2000年)
        3.3.3 新兴阅读方式渐成主流(2000年以来)
第4章 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
    4.1 南京大学图书馆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
        4.1.1 南大图书馆的“借阅率”与“借阅排行榜”
        4.1.1.1 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率的下降
        4.1.1.2 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
        4.1.2 南大图书馆主办的“读书节”
        4.1.3 “读书节”活动的显着成效
        4.1.3.1 全面树立和宣传图书馆新形象
        4.1.3.2 提升图书馆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
        4.1.3.3 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与阅读风气形成
    4.2 南大教务处打造的“悦读经典计划”
        4.2.1 通识教育背景上的“悦读经典计划”
        4.2.2 “悦读经典计划”的书目遴选
    4.3 南大学子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
        4.3.1 读书社、读书会
        4.3.1.1 紫藤学社
        4.3.1.2 凝眸文学社
        4.3.1.3 重唱诗社与林下诗社
        4.3.1.4 新传读书会
        4.3.1.5 阅读与出版协会
        4.3.1.6 百草园书社
        4.3.1.7 悦读书社
        4.3.1.8 雅南读书会
        4.3.2 其他校园阅读活动
    4.4 学风、校风建设对学生校园阅读的影响
        4.4.1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参与广度分析
        4.4.2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参与深度分析
        4.4.3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满意度分析
第5章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特点与建议
    5.1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呈现的特点
        5.1.1 校园阅读行为由零星发起到系统规模
        5.1.2 校园阅读活动层次不同、丰富多彩
        5.1.3 校园文化精神对学生影响深远
    5.2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缺憾与不足
        5.2.1 校园阅读推广力量分散
        5.2.2 阅读活动考核监督难以落实
        5.2.3 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性不强
    5.3 基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的三个建议
        5.3.1 引领各方力量,共建校园阅读
        5.3.1.1 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5.3.1.2 联合各方推广校园阅读
        5.3.2 重视阅读成效,落实推广工作
        5.3.2.1 重视评价学生阅读成果
        5.3.2.2 总结各项活动收获
        5.3.3 重视校园特色,打造校园文化
        5.3.3.1 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5.3.3.2 打造学校特色的阅读活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南京大学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评价反馈
致谢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一、重要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载体
        (二)思想政治工作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信息技术支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优势与短板
        (二)信息技术支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三)信息技术支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
第二章 大理大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及问卷分布
    二、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及重视情况
        (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运用信息技术载体情况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技术支持硬件和软件建设情况
        (四)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载体的统筹管理情况
        (五)大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六)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第三章 大理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已重视但认识不足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各类信息技术已运用但不充分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平台建设存在差距
        (二)信息技术平台、工具运用不充分
    三、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有投入但仍不足
    四、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有差距
        (一)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不充分
        (二)对信息技术运用不主动的部门和人员督查力度不够
        (三)对校园网络新媒体环境的监管有待加强
        (四)信息技术部门支持师生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
        (一)主客体信息素养存在差距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发表言论持过分谨慎态度
    六、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有待加强
第四章 大理大学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支持思政工作,塑造德育信息化校园新风尚
    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式,构建信息化育人新手段
        (一)打造手机移动终端功能新版块
        (二)着力打造校园思政网站新天地
        (三)拉近师生沟通距离
        (四)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五)加强载体综合运用
    三、加强思政信息技术载体硬件资源建设,拓展信息化校园新资源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营造网络育人校园新环境
        (一)加强网络政工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
        (二)建立健全思政工作信息技术载体的管理运行体制
        (三)构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预防体系
        (四)建立有效校园舆情引导和分析监督保障系统
        (五)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五、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筑牢网络育人新阵地
        (一)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的技术能力培训
        (二)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信息技术素质
        (三)鼓励思政课教师改进技术创新方法
        (四)打造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重点和难点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依据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微信
        2.1.2 微信公众平台
        2.1.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2.2 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
        2.2.1 服务内容
        2.2.2 服务特点
    2.3 优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意义
    2.4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2.4.1 用户体验理论
        2.4.2 感知服务质量理论
3 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现状分析
    3.1 面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使用需求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数据分析
    3.2 面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建设现状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2.3 调查内容
        3.2.4 调查数据分析
    3.3 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存在的问题
        3.3.1 平台开通数量少,建设步伐缓慢
        3.3.2 消息推送频率低,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3.3.3 宣传推广力度小,品牌意识欠缺
        3.3.4 缺少专业化团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3.3.5 资源类型不全面,数据库利用不够便捷
        3.3.6 平台交互性不强,用户参与度不高
        3.3.7 服务形式较有限,功能性服务模块较少
4 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经验借鉴
    4.1 重视规范运营,保障基础服务
    4.2 根据用户需求,完善资源服务
    4.3 坚持开拓创新,提升拓展服务
    4.4 建立运营小组,实现全面管理
5 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优化策略
    5.1 规范平台建设,提高开通数量
    5.2 保证推送频率,丰富推送内容
    5.3 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品牌意识
    5.4 打造专业团队,建立管理制度
    5.5 增加资源类型,指导资源利用
    5.6 完善平台交互,提升服务质量
    5.7 拓展服务形式,满足用户需求
6 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建设构想
    6.1 整体目标
    6.2 构建思路
    6.3 服务内容框架构建
        6.3.1 基础服务
        6.3.2 资源服务
        6.3.3 拓展服务
    6.4 保障条件
        6.4.1 人才保障
        6.4.2 财政保障
        6.4.3 政策保障
        6.4.4 技术保障
        6.4.5 资源保障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用户电子书需求上涨
        1.1.2 图书馆电子书经费投入增长
        1.1.3 电子书市场面临挑战
        1.1.4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矛盾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图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子书馆藏建设概念术语厘清
    2.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研究现状
    2.3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分析
    3.1 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现状调查
        3.1.1 高校馆电子书商数量统计
        3.1.2 电子书数据库检索情况
        3.1.3 电子书商统计情况
    3.2 国内外电子书许可协议条款调查与评价
        3.2.1 图书馆电子书许可协议模板条款调查
        3.2.2 国外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2.3 国内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3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与评价
        3.3.1 政策网上公布情况
        3.3.2 政策覆盖范围情况
        3.3.3 政策修订情况
        3.3.4 政策条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构建
    4.1 共生理论
        4.1.1 共生理论的内涵
        4.1.2 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
        4.1.3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
        4.1.4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构成条件
        4.1.5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
        4.1.6 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应用
    4.2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4.2.1 需求理论
        4.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4.2.3 数字资源建设理论
    4.3 政策构建思路
        4.3.1 政策构建流程
        4.3.2 现有共生系统问题分析
        4.3.3 政策宏观层次的问题
        4.3.4 政策微观层次的问题
        4.3.5 政策构建原则
    4.4 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构建
        4.4.1 政策目标确立
        4.4.2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3 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4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与共生视角下政策备选方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调查
    5.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预调查
        5.3.1 样本描述
        5.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5.3.3 正式调查问卷形成
    5.4 正式调查的实施
        5.4.1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5.4.2 调查数据的检验
    5.5 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5.5.1 样本属性分析
        5.5.2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接受度调查
        5.5.3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接受度调查
        5.5.4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揭示的认知调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方案的确立
    6.1 政策方案抉择
        6.1.1 “政策概括”条款抉择
        6.1.2 “采购标准”条款抉择
        6.1.3 “用户资格规定”条款抉择
        6.1.4 “版权限制”条款抉择
        6.1.5 “电子书商义务”条款抉择
        6.1.6 “图书馆义务”条款抉择
        6.1.7 “用户义务”条款抉择
        6.1.8 “三方共同义务”条款抉择
        6.1.9 “电子书访问”条款抉择
        6.1.10 “电子书保存”条款抉择
        6.1.11 “电子书整合”条款抉择
        6.1.12 “评价与剔除”条款抉择
        6.1.13 “合作馆藏”条款抉择
        6.1.14 “政策修订”条款抉择
    6.2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
    6.3 相关意见与建议
        6.3.1 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3.2 微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4 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6.4.1 政策的功能
        6.4.2 政策执行的过程
        6.4.3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主要贡献与结论
        7.1.2 研究的创新点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关于适切性理论的相关研究
        2.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及类型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1.具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2.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3.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统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熏陶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内涵
        1.适切性的涵义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涵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特征
        1.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各环境要素的有机整合
        2.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各环境要素发展顺应客观性规律
        3.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其他要素相匹配
        4.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导向积极向上
        5.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度开放
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不足的表现
    (一)教学区环境适切性的不足
        1.教学区静环境思想性表现不足
        2.教学区动环境思想性活动缺失
    (二)教学延展区环境适切性的不足
        1.教学延展区静环境思想渗透性薄弱
        2.教学延展区动环境活动设计缺乏
    (三)运动休闲区静环境适切性的不足
        1.运动休闲区静环境缺乏思想性引导
        2.运动休闲区动环境精神延伸不够
    (四)餐饮起居区环境适切性的不足
        1.餐饮起居区静环境思想氛围不足
        2.餐饮起居区动环境形式单一、脱离实际
    (五)校园网环境适切性的不足
        1.校园网静环境缺少教育性
        2.校园网动环境参与度缺失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的对策
    (一)教学区环境优化的对策
        1.教学区静环境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2.教学区动环境中设计体现思想性的活动
    (二)教学延展区环境改善的对策
        1.增强教学延展区的教育感染力
        2.丰富教学延展区的教育活动
    (三)运动休闲区环境提升的对策
        1.优化运动休闲区的空间布局
        2.完善运动休闲区的“教育链”
    (四)餐饮起居区环境优化的对策
        1.餐饮起居区设施要体现出思想载体作用
        2.生活区休闲活动要陶冶学生思想情感
    (五)校园网环境改进的对策
        1.校园网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板块内容
        2.校园网要增添吸引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二)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做法
    (一)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发挥教育职能
    (二) 宣传馆藏资源, 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三) 立足馆内资源,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四) 善用新媒体, 巩固校园文化阵地
三、结语

四、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张志华. 文化产业, 2021(29)
  • [2]驻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D]. 杨航. 河北大学, 2020(08)
  •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D]. 吴梦瑶. 南京大学, 2020(02)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D]. 刘健. 大理大学, 2019(02)
  • [7]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研究[D]. 周宁馨. 云南大学, 2019(03)
  • [8]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D]. 胡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适切性研究[D]. 刘琦.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10]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 苏蜀源. 决策探索(下), 2019(04)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