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竖井快速开挖施工新方法

一种超深竖井快速开挖施工新方法

一、超深竖井快速掘进施工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曹光明,郭林峰[1](2021)在《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智能无人综采工作面等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十四五"时期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意见。

左进京[2](2020)在《立井深孔分段掏槽与周边定向断裂损伤控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矿产资源开采大都在-1500m以内,对深部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导向。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深地资源开发计划(-1500m以深)。在深地资源开采中,立井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咽喉”,由于立井的建设工期长,如何缩短立井建设周期、减小爆炸对围岩的损伤破坏是矿山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子课题“深井高效破岩与洗井排渣关键技术(2016YFC0600903)”,开展立井深孔分段掏槽与周边定向断裂损伤控制试验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综合手段,分析孔内分段装药破岩作用机理,介质的全场应变演化规律,为合理优化孔内分段装药系数、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效率提供依据;针对立井周边定向断裂及损伤控制问题,开展切缝药包爆炸波动场与压力场综合测试,研究其聚能效应机理以及降损机制,建立爆后“岩石—爆炸裂隙”的三维重构模型,研究炸药爆炸对岩体造成的损伤效应。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深孔分段掏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段装药改变了岩石的抗爆力与炸药破岩能力的匹配关系,从而降低了孔底部岩石的夹制作用,增加了岩石的破碎程度,分段装药破岩等效抵抗较连续装药大,从而提高了破岩深度。通过模型实验,得出上分段装药占比0.4左右时的炮孔利用率、掏槽腔体体积最大,大块率占比最小,上、下分段装药比例改变的本质是炸药能量分配的变化,上分段岩体在原有自由面下分配较少的装药量,可以实现较好的掏槽效果,更多的炸药分配到夹制作用较大的下分段岩体,与此同时,上分段先爆为下分段岩石创造了新的自由面和抛掷空间。(2)采用AUTODYN数值软件,得出掏槽腔体传播速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岩石主要受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速度急剧上升,第二阶段由于炸药爆炸完成,岩体之间相互脱离,岩体抛掷速度趋于稳定;分段装药时,上分段岩体抛掷速度比连续装药时大,上分段岩体抛掷后,下分段炸药的抵抗线减小,岩体的抛掷速度比连续装药同位置测点速度大;通过对不同分段装药比例掏槽腔体的分形损伤度分析,上分段装药占比0.4时掏槽腔体损伤度最大,此时分段装药下部岩体应力状态要大于上部岩体,有利于下部岩体岩石的抛掷。(3)研究了柱状药包爆炸裂纹断裂特性以及全场应变演化规律,得出柱状药包无论一端起爆或中心起爆,起爆点处翼裂纹扩展长度最小,随炸药爆轰传播方向翼裂纹扩展长度增大;柱状药包中心区域翼裂纹扩展主要以Ⅰ型裂纹为主,端部翼裂纹在裂纹路径发生偏转过程中以Ⅱ型裂纹为主。针对全场应变分析,得出起爆端拉压应变作用区域小于非起爆端,起爆端径向峰值应变的衰减指数大于非起爆端;一端起爆时,径向压应变最大值对应位置距起爆点0.67~0.83倍的炮孔长度,中心起爆时,中心点位置应变最大,两种起爆方式下都出现端部压应变集中现象。(4)针对柱状药包双炮孔应变叠加效应研究,叠加作用可以延长轴向拉应变的作用时间及强度,压应变则只表现为强度增大,在起爆端位置,径向压应变和轴向拉应变的叠加效果小于2倍的单炮孔产生的应变,随炸药传爆方向,径向压应变和轴向拉应变叠加大于2倍单炮孔产生的应变,径向压应变最大为单炮孔压应变的2.38倍,轴向拉应变最大为单炮孔拉应变的2.15倍。(5)分析了分段装药全场应变演化规律,分段装药改变了连续装药对介质的全场应变形态,由原来对介质产生一次应变改变为两次应变。在满足第一段炸药对介质的破坏作用下,同时加大了第二段炸药对介质的作用效应,延长了岩体受爆炸应力波作用时间;随两分段间延期时间的增大,介质受爆炸荷载作用时间增长,两分段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减弱,上分段炸药爆炸形成应力波对下分段堵塞处产生明显应变,更有利于下分段介质的破碎。(6)通过构建的高速纹影与空气冲击波超压综合测试系统,对切缝药包爆炸冲击波与爆生气体进行跟踪拍摄,得到爆炸冲击波优先沿切缝方向传播。爆生气体主要沿切缝方向呈“一”字型扩展;在切缝药包近区,切缝方向与垂直切缝方向两者的压力比值随比例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就表明越靠近切缝药包,空气冲击波在两方向上的压力差越大。(7)针对不同强度的切缝管材质,爆炸冲击波与爆生气体的扩展形态基本相同,保持着高度对称的形态。三种材质的切缝药包,在爆炸前期,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都是优先从切缝处向外传播,这一特性不受切缝管材质的影响。不同的切缝管材质其聚能效果不同,从超压曲线得出,不锈钢管聚能效果最佳,随后为PVC管、有机玻璃管。(8)切缝方向爆炸冲击波优先到达炮孔孔壁后发生反射,爆生气体主要沿切缝方向作用于炮孔壁,并在切缝方向的炮孔孔壁形成聚集,切缝药包具有聚集爆生气体的特性,切缝药包爆生气体扩展速度大于普通药包。两种装药形式爆炸冲击波在孔壁处形成的反射冲击波速度小于入射冲击波。数值模拟了切缝药包在炮孔中爆炸的初始流场波动变化,切缝管口处爆炸波动密度最大,导致此方向炮孔首先发生变形,与高速纹影实验结果在分布形态上基本吻合。(9)柱状药包纹影实验可以得出,一端起爆时,爆炸冲击波扩展形态为“纺锤形”,中心起爆时,爆炸冲击波扩展形态为“菱形”。柱状药包由爆轰波转为冲击波时出现速度衰减区,并且在传爆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爆轰波夹角,夹角角度为580~620之间。通过模型分析,在柱状药包起爆点附近,爆炸冲击波与炮孔壁形成的夹角为90°,传爆过程中,爆炸冲击波与炮孔孔壁存在一定的夹角范围,即δ~90°之间,δ取值范围为590~610之间。柱状药包产生的破裂范围约是其5倍的炮孔直径,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即介质完全粉碎,为裂纹密集区;介质破碎较严重,为裂纹过渡区;介质中爆炸裂纹较少,为裂纹稀疏区。(10)切缝药包和普通药包对岩体破坏的三维裂隙重构结果得出,切缝药包爆炸裂纹只沿切缝方向产生2条裂纹,其余方向没有明显的裂纹产生;普通药包装药岩体内部产生3~5条的主裂纹,同时存在多条微裂纹;通过对岩体损伤度分析,切缝药包对岩石的损伤度较普通药包降低了56.5%;普通药包爆炸裂纹与节理相互作用时,裂纹与节理面发生止裂或错位穿透节理面,导致形成不规则的断裂面;切缝药包爆炸裂纹,穿透节理时裂纹面较为平整。(11)分段装药时,爆炸对岩体产生的三维裂隙贯穿整个试件,连续装药结构下,距孔口20mm堵塞段岩体爆炸裂纹产生较少,分段装药岩石的损伤度较连续装药提高了23.5%,分段装药对岩石的破碎作用更大,两种装药结构下,上分段50mm岩体爆炸产生的裂隙差别最大,分段装药上分段岩石损伤度比连续装药提高了46.4%。(12)不同填充介质爆后岩石三维裂隙分布可以看出,水和沙子作为填充介质时爆炸裂纹最多,炮孔粉碎区最大,裂隙区裂纹密度也最大,空气不耦合时爆炸裂隙最少。在炮孔底部,形成以孔底为中心的圆环裂隙。水和沙子填充介质时岩体损伤度较空气填充时增大57.1%。(13)当爆炸裂纹扩展至缺陷附近时,缺陷对裂纹扩展有抑制作用,随缺陷曲率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不断增强,使得爆炸裂纹的扩展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值减小,闭合缺陷裂纹能量积累速率大于张开裂纹,张开裂纹随曲率的减小能量积累速率减小,翼裂纹起裂时间增长。翼裂纹的断裂韧度随曲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大,更难起裂,当曲率减小到一定程度后翼裂纹无法起裂。翼裂纹起裂时的断裂韧度要大于裂纹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韧度。即在一定范围内,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扩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14)相向运动裂纹的扩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独立扩展、相互排斥、相互吸引,最终形成彼此勾连的形态;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时其扩展速度发生突跃,此时两裂纹尖端的水平距离随裂纹初始竖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两裂纹初始竖向间距的改变,两裂纹开始相互作用时其裂尖距在56~70mm之间;两裂纹竖向偏移距离最大位置对应于裂纹尖端水平距离为0的时刻,两相向运动裂纹初始间距越大,裂尖在竖向方向的偏移距离越小。(15)针对金属矿立井6m分段掏槽爆破现场应用方面,掏槽孔内连续装药炮孔利用率81.7%,炸药单耗为3.53 kg/m3;掏槽孔上分段占比0.4时炮孔利用率为91.7%,炸药单耗为为3.14 kg/m3,相比连续装药时炮孔利用率提高了10.0%,炸药单耗降低了11.0%,此时下分段与上分段炸药单耗比为1.31,由提升出的矸石堆可以发现,掏槽孔分段装药大块率少,提高了出矸效率。立井周边普通装药一侧没有明显半眼痕,切缝药包装药一侧,由于炸药能量沿切缝方向释放,炮孔周边形成比较光滑的断面,炮孔半眼痕率为82.3%。(16)对比立井周边普通药包与切缝药包爆前爆后声波测试值,得出普通装药一侧声波变化区域为孔深2.4m(与井壁垂直深度为1.2m),井壁最大损伤度为0.176,围岩各测点损伤合值为0.8982;切缝药包一侧声波变化区域为孔深1.6m(与井壁垂直深度为0.8m),井壁最大损伤度为0.104,井壁围岩各测点损伤合值为0.4759;采用切缝药包的井壁围岩损伤范围较普通药包减小33.3%,井壁最大损伤度降低42.2%,井壁围岩整体损伤合值减低47.0%。

冷希乔,严金秀,韩瑀萱[3](2019)在《公路隧道深大竖井设计及施工方法探讨》文中提出竖井工程作为特长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竖井建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行业竖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米仓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布置原则和施工方法。研究表明,通风竖井设计要结合路线平纵横断面,同时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通风要求、可施工性、环境保护及通风机房等因素影响;施工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工程地质、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等因素确定;通过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建设案例,说明短段掘进、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混合作业法修建深大竖井安全可行,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马鑫民[4](2019)在《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钢铁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铁矿资源人均储量低、品质差、品位低,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限制了我国钢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铁矿资源尤其是储量较为匮乏的富铁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对建立有序的钢铁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铁矿开采由露天逐步转入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因其显着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松散岩层的覆盖条件下采用扇形上向中深孔爆破回采落矿,爆破效果的好坏对回采率影响显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矿石回采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爆破施工中,会存在矿石贫化率高、悬顶、大块率高以及炸药单耗大等主要问题。传统的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为工程类比法、经验法等,主要依靠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参数的选择比较随意,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对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回采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以富铁矿岩石爆破为研究对象,运用矿岩物理力学实验、爆破模型实验、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数值仿真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装药结构的矿岩爆破破坏损伤规律。提出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方法,以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科学、合理的决策,为我国金属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1)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手段,进行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实验研究。基于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劈裂实验方法,进行富铁矿矿岩静态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获得了静态力作用下矿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值和力学破坏特征;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杆(Hopkinson bar techniques,SHPB)实验系统进行压缩和劈裂实验,得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现场爆破漏斗试验研究,并对富铁矿岩石进行可爆性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现场试验岩石可爆性级别评定为难爆。为后续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实验、数值模拟及爆破参数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机理研究。将现场采集的富铁矿矿石加工为直径D=(?)50mm、高H=100mm的试件,在带有被动围压特制装置内进行爆破实验。利用CT扫描、三维重构及分形维数计算损伤度,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装药结构的爆破对矿岩破坏规律。①不同封堵条件下富铁矿爆破实验。对试件进行三维体重构和三维损伤评定,试验发现封堵/不封堵情况下,三维体的损伤值分别为0.82和0.61,无封堵结构三维体损伤比封堵结构下降低25%。对比实际爆破效果,完全封堵情况下铁矿石试件产生多条裂隙,减少了爆破大块出现几率,对于矿体破碎更为有利。②径向不耦合装药爆破结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6种不同的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试件损伤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不耦合系数与损伤度关系曲线发现,在不耦合系数介于1.2~1.5区间时,存在明显的突降段,由此推测在该区间存在一个“最佳不耦合系数范围”,在该范围内既可避免矿体的过度破碎,又可以有效破坏岩体,控制爆破大块率,以期实现最佳的爆破效果。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采用扇形孔布置炮孔,孔底距为孔口距的6~8倍,基于此提出了变线装药密度的爆破方法。实验发现,变线装药密度段的不耦合系数为1.5时,局部损伤度为0.81。对比分析整体损伤,采用局部变线装药结构相对全耦合装药爆破,整体损伤度降低6.8%,炸药量降低20%。可见改变线装药密度在减少炸药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对矿体破碎的需求(损伤度大于0.8认为岩体内部足够破碎)。(3)基于岩石力学特性实验获得的参数和模型实验研究结论,采用LS-DYNA软件对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装药结构爆破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出装药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岩石爆破破坏规律。①75mm孔径单炮孔耦合及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大致为7倍炮孔直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变线装药密度后,被爆岩体内部有效应力场的强度显着降低,并且应力波波阵面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两列应力波的相互叠加作用使得测点的二次应力峰值急剧增加,显然采用两段变线密度装药结构同时爆破,可以起到和耦合装药单点起爆相似的爆破效果。②75mm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结果发现,沿底部至2/3炮孔全长范围内,炮孔周围的损伤破坏规律与单炮孔爆破近似相同,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约为炮孔直径的7倍,在近炮孔顶部1/3处,这种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加剧了炮孔周围岩体的破碎,可以预见大块矿体集中出现于炮孔底部区域,孔口处矿体会发生严重破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获得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的应力场演化叠加规律,为爆破系统智能设计及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4)基于研究成果,融合爆破安全规范和爆破专业知识形成爆破知识规则,建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专家知识库;采用正向推理、树状推理策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推理机;利用AtuoCAD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出扇形炮孔剖面图自动绘制子系统;采用设计的层级化、模块化的整体系统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智能设计系统”,构建了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推理与图形绘制一体化技术集成平台,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的科学合理决策。将系统应用于现场,爆破效果显示系统推理方案较普通爆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石大块率和炸药单耗。

李钦月[5](2016)在《谈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公路隧道竖井施工特点及施工范围,介绍了其施工流程,探讨了公路隧道竖井导洞堵塞防治技术以及竖井挖空爆破技术,论述了竖井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参考应用。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6](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辛金生[7](2014)在《山东黄金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学、应用统计学等领域的风险管理理论、因子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作者本人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山东黄金矿山的深竖井工程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评估方法、应对策略和保障机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并搜集、整理大量的现场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照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出了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其次,建立了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进行评价,初步解决了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估问题,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排序,为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再次,按照关键风险因素排序,分析了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策略,初步建立了关键风险管理保障体系。最后,引入山东黄金金洲公司金青顶矿区深部开拓项目主竖井工程建设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应用,并针对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今后类似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对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胡伟[8](2014)在《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土压力的计算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三大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曲面挡土墙结构得到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对竖井等曲面结构的侧压力计算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忽略了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并运用的的是直线挡土墙理论进行研究的。对于竖井等圆弧形曲面结构物,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对土体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库伦土压力理论和原方计算法为基础,考虑了竖井曲面形式和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对土压力计算的影响。选择三维微扇形单元土体,进行受力分析,由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了竖井侧压力计算的表达式。结合三个计算实例,每个竖井选取不同的半径和深度,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影响竖井侧压力的几个因素。通过和本文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二者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文推导公式的正确性。通过对比不同半径、不同深度、不同相对刚度下竖井的侧压力,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竖井的曲面效应影响,使得竖井侧压力计算值比两种经典计算方法偏小。因此,对于曲面结构挡土墙,经典理论计算方法不够合理。2.与常规土压力不同的是,竖井侧压力大小随着深度的增加,表现为非线性增大。3.竖井侧压力与半径有关。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最终趋于一稳定值。不同相对刚度对竖井侧压力影响不大。

樊焜[9](2012)在《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数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广梧高速公路二期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工程,以竖井反井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开展竖井施工过程动态力学行为数值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反井整体施工过程对围岩和井筒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了反井钻机法导井施工对围岩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软弱夹层区域反井施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石牙山隧道竖井施工技术进行概述,通过对传统的竖井施工方法与反井钻机法的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反井钻机法施工在效益、安全、进度等方面的优点。其次本文通过竖井围岩侧压力和围岩强度理论对竖井开挖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试验资料,从理论上对石牙山竖井围岩强度经行了校核。然后,本文对不同孔径的导井施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给出了安全反拉导井施工安全孔径范围。同时,对该竖井不同深度导井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应变进行分析,得出了该竖井钻进的围岩竖向影响范围。其次,本文重点对竖井整体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随着竖井围岩的压应力和水平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得出三级及以下围岩需要锚杆支护,二级围岩只需喷射混泥土支护的结论。最后,对软弱夹层区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软弱层范围竖井围岩和井筒结构位移的变化规律。

赵海明,李建奇[10](2011)在《竖井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的改进》文中提出竖井施工采用大型专用配套施工设备,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不仅能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能提高施工速度,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二、超深竖井快速掘进施工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深竖井快速掘进施工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
    1.1煤炭地质勘探
    1.2矿井建设
    1.3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
    1.4矿井灾害防治
    1.5煤机装备与智能化
    1.6洁净煤技术
    1.7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
2“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
3“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3.1煤炭基础理论研究
    3.2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3.3重大技术创新示范
    3.4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4结论

(2)立井深孔分段掏槽与周边定向断裂损伤控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孔掏槽爆破研究进展
        1.2.2 爆炸波动效应研究进展
        1.2.3 定向断裂爆破研究进展
        1.2.4 爆破损伤效应研究进展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深孔分段掏槽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2.1 引言
    2.2 掏槽孔内分段装药爆破模型试验研究
        2.2.1 深孔分段掏槽破岩作用研究
        2.2.2 模型试验相似性和相似常数的确定
        2.2.3 模型实验试块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2.3 孔内分段掏槽模型试验爆破效果分析
        2.3.1 物理模型实验方案与试件制作
        2.3.2 立井分段掏槽爆破模型实验
        2.3.3 掏槽腔体积与块度分析
    2.4 掏槽孔内分段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2.4.1 SPH数值模拟方法与材料本构参数
        2.4.2 孔内连续装药爆破数值分析
        2.4.3 孔内分段装药爆破数值分析
        2.4.4 不同分段比例爆破腔体损伤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分段装药条件下全场应变演化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柱状药包爆炸裂纹动态断裂特性研究
        3.2.1 爆炸荷载动焦散实验测试原理
        3.2.2 实验模型设计与爆炸裂纹扩展结果
        3.2.3 爆炸裂纹扩展过程动态参数分析
    3.3 柱状药包爆炸全场应变演化规律研究
        3.3.1 数字图像相关法实验系统
        3.3.2 实验模型设计
        3.3.3 爆炸全场应变演化过程分析
        3.3.4 起爆端与非起爆端应变衰减规律
    3.4 柱状药包双孔爆破应变场叠加效应研究
        3.4.1 实验模型设计
        3.4.2 双孔叠加径向全场应变分析
        3.4.3 双孔叠加轴向全场应变分析
    3.5 分段装药全场应变特征分布研究
        3.5.1 实验模型设计
        3.5.2 分段装药全场应变分析
    3.6 不同时差分段装药全场应变特征研究
        3.6.1 实验模型设计
        3.6.2 上下段不同起爆时差介质全场应变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炸药爆炸波动场与压力场变化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爆炸波动场与压力场测试系统
    4.3 切缝药包爆炸波动场传播特性研究
        4.3.1 切缝药包爆炸波动场与压力场实验过程
        4.3.2 切缝药包爆炸波动过程分析与波阵面传播速度
        4.3.3 切缝药包爆炸冲击波超压分析
        4.3.4 切缝药包超压衰减规律
    4.4 不同切缝管材质下切缝药包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
        4.4.1 不同切缝管材质下爆炸冲击波与爆生气体传播过程
        4.4.2 不同切缝管材质切缝药包爆炸波阵面速度
        4.4.3 不同切缝管切缝药包超压测试分析
    4.5 爆炸产物在炮孔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4.5.1 炮孔壁爆炸产物分布特征与波动过程分析
        4.5.2 爆炸产物传播速度分析
        4.5.3 炮孔中爆炸波传播数值模拟分析
    4.6 柱状药包爆炸波动场传播特性研究
        4.6.1 爆炸波动实验结果与传播速度分析
        4.6.2 爆炸波作用炮孔壁的入射角度分析
        4.6.3 柱状药包爆炸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炸药爆炸对介质的损伤断裂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岩石中定向断裂爆破的CT扫描实验分析
        5.2.1 定向断裂实验方案
        5.2.2 定向断裂岩石试件CT扫描与三维重构
        5.2.3 岩石分形维数与损伤分析
    5.3 节理面对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效果研究
        5.3.1 含节理岩石实验方案
        5.3.2 含节理岩石爆后岩体三维裂隙重构
    5.4 孔内分段装药对岩体断裂效应分析
        5.4.1 孔内分段岩石爆破实验方案
        5.4.2 分段爆破岩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5.4.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5.5 不同填充介质对岩体爆炸裂纹扩展研究
        5.5.1 炮孔不耦合充填介质爆破实验方案
        5.5.2 不同填充介质岩石爆后效果分析
        5.5.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5.6 爆炸荷载下定向裂纹与缺陷介质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5.6.1 实验方案
        5.6.2 爆炸裂纹与缺陷实验结果及动态过程分析
        5.6.3 爆炸裂纹与缺陷动态特征分析
    5.7 爆炸荷载作用下相向裂纹扩展行为的实验研究
        5.7.1 实验方案
        5.7.2 实验结果及动态过程分析
        5.7.3 相向裂纹扩展的动态特征
    5.8 本章小结
6 立井深孔爆破及围岩损伤测试现场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工程概况
        6.2.1 工程背景及水文地质概况
        6.2.2 施工工艺概况
        6.2.3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
    6.3 深孔分段掏槽爆破参数设计
        6.3.1 掏槽孔圈径和炮孔间距研究
        6.3.2 孔内分段装药延期时间研究
        6.3.3 上下分段炸药单耗研究
    6.4 6m深孔孔内分段掏槽爆破实验
        6.4.1 孔内未分段掏槽爆破实验
        6.4.2 上分段装药占比0.4 掏槽爆破实验
        6.4.3 上分段装药占比0.6 掏槽爆破实验
    6.5 周边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实验
        6.5.1 周边孔定向断裂方案设计
        6.5.2 立井周边围岩损伤测试分析
    6.6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公路隧道深大竖井设计及施工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米仓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设计
    1.1 米仓山特长隧道工程概况
    1.2 竖井布置原则
        1.2.1 地形地质条件
        1.2.2 运营通风要求
    1.3 施工因素
    1.4 环保要求
    1.5 通风机房
    1.6 米仓山竖井设计概况
2 境内外竖井施工方法
    2.1 境外竖井施工方法
        2.1.1 境外竖井工程施工
        2.1.2 境内竖井工程施工
    2.2 优缺点
3 米仓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技术
4 结语

(4)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石中深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2 岩石爆破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爆破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试验研究
    2.1 铁矿石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2.1.1 取样加工与实验仪器
        2.1.2 铁矿石试件单轴压缩实验
        2.1.3 铁矿石试件劈裂实验
    2.2 基于霍普金森杆的铁矿石动态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2.1 SHPB实验原理和装置简介
        2.2.2 动态单轴压缩实验
        2.2.3 动态巴西劈裂实验
    2.3 富铁矿岩石可爆性评价试验研究
        2.3.1 岩石可爆性研究现状
        2.3.2 爆破漏斗实验
        2.3.3 岩石可爆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特性研究
    3.1 封堵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1.1 不同封堵结构富铁矿爆破实验
        3.1.2 不同封堵结构CT扫描与图像分析
        3.1.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3.1.4 三维裂隙CT图像重构及体分形维研究
    3.2 径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2.1 径向不耦合装药富铁矿爆破实验
        3.2.2 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2.3 径向不耦合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3 变线装药密度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3.1 变线装药密度富铁矿爆破实验
        3.3.2 变线装药密度下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3.3 变线装药密度下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4 富铁矿石断口微观特征研究
        3.4.1 扫描电镜及实验方案简介
        3.4.2 爆破荷载作用下断口形貌特征
        3.4.3 富铁矿石爆炸致裂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数值仿真研究
    4.1 材料模型的选取
    4.2 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2.1 单炮孔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2.2 炮孔底部沿径向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4.2.3 单炮孔爆破炮孔损伤破坏预测
    4.3 单炮孔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3.1 变线装药密度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3.2 沿炮孔轴向测点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
        4.4.1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应力场模拟结果
        4.4.2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有效应力模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与工程应用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开发目标
        5.1.2 系统开发原则
        5.1.3 系统简介
    5.2 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
        5.2.1 系统整体性结构设计
        5.2.2 系统层级化结构设计
        5.2.3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5.3 系统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3.1 专家知识库构建
        5.3.2 推理机的建立
    5.4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开发环境
        5.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4.3 系统绘图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工程应用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谈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概述
    1. 1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特点
    1. 2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范围
    1. 3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流程
2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应用
    2. 1 确定施工导洞的直径以及堵塞防治技术
    2. 2 竖井挖空爆破技术
    2. 3 竖井施工提升和悬吊技术
3 公路隧道竖井施工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 1 竖井施工的安全技术
    3. 2 竖井扩挖与二衬施工的安全技术

(6)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7)山东黄金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工程风险管理与黄金矿山深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概述
    2.1 工程风险及其管理概述
    2.2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概述
        2.2.1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的定义
        2.2.2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的特点
    2.3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概述
        2.3.1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2.3.2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来源
        2.3.3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风险的特点
        2.3.4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人-机-环境-管理风险管理系统
        2.3.5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风险管理的特征
第3章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识别与评价
    3.1 深竖井工程风险因素识别
        3.1.1 深竖井工程风险因素识别方法的选择
        3.1.2 深竖井工程风险因素识别
    3.2 深竖井工程施工风险致灾因子研究
        3.2.1 风险致灾因子筛选原则
        3.2.2 人-机-环境-管理系统风险因素筛选分析
        3.2.3 深竖井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价
        3.3.1 深竖井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3.3.2 基于 AHP 的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评价
第4章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控制
    4.1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控制体系
        4.1.1 实施前的风险预控
        4.1.2 实施中的动态风险控制
        4.1.3 重大风险预防和控制
    4.2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控制策略
        4.2.1 风险控制
        4.2.2 风险转移
        4.2.3 风险自留
第5章 黄金矿山深竖井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5.1 金青顶矿区新主井情况介绍
        5.1.1 金青顶矿区基本情况
        5.1.2 金青顶矿区新主井工程概况
        5.1.3 金青顶矿区新主井工程施工方案简介
    5.2 风险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本案例
    5.3 风险应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8)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竖井施工方法
        1.2.1 竖井掘进方法
        1.2.2 竖井施工方法
    1.3 大直径竖井的工程特点及受力特点
        1.3.1 竖井井筒的工程特点
        1.3.2 竖井井筒的受力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4.1 均匀水平地压计算理论
        1.4.2 非均布水平地压计算理论
    1.5 竖井工程设计现状
    1.6 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土压力概述及常规土压力计算理论
    2.1 概述
    2.2 竖井外土压力的平面分布
        2.2.1 前苏联对土压力平面分布的研究
    2.3 大圆筒结构土压力竖向分布
        2.3.1 库仑土压力理论
        2.3.2 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
        2.3.3 B.B索科洛夫斯基理论
        2.3.4 滑移线理论
        2.3.5 水平层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库仑理论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分析
    3.1 引言
    3.2 圆弧形曲线挡土墙土体侧压力计算理论及方法
        3.2.1 极限平衡拱理论
        3.2.2 原方计算方法
    3.3 基于库仑理论的极限平衡法的计算原理
        3.3.1 基本假设条件
        3.3.2 基本原理
        3.3.3 本文的计算方法
        3.3.4 总侧压力和侧压力分布的求解
    3.4 计算实例一
    3.5 计算实例二
    3.6 计算实例三
    3.7 本章小结
4 竖井土压力数值模拟
    4.1 软件简介
        4.1.1 基本情况
        4.1.2 Flac/Flac3D的主要特点
        4.1.3 FLAC/FLAC3D的应用范围
        4.1.4 FLAC/FLAC3D的基本原理
    4.2 竖井施工开挖模拟与分析
        4.2.1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4.2.2 数值分析参数选取
        4.2.3 单元的选取
        4.2.4 网格化分
        4.2.5 不平衡力分析
        4.2.6 加载与初始应力场分析
    4.3 开挖后竖井周围土体应力结果分析
        4.3.1 不同开挖半径下的sxx应力云图
        4.3.2 不同开挖半径下的szz应力云图
        4.3.3 不同填土材料下的sxx应力云图
        4.3.4 不同填土材料下的szz应力云图
        4.3.5 不同井筒与填土相对刚度的影响
    4.4 本文推导公式与有限差分法解答的比较
        4.4.1 本文推导公式的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的特点
        4.4.2 本文推导公式的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9)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竖井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2 石牙山隧道竖井施工技术
    2.1 工程概况
    2.2 传统竖井施工方法
    2.3 反井钻机法
3 竖井结构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竖井围岩侧压力
    3.2 竖井围岩强度理论
    3.3 竖井围岩强度破坏准则
4 竖井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1 岩土材料模型选择
    4.2 岩土模型参数的选择
    4.3 导孔钻进数值模拟
    4.4 导井反拉钻进数值模拟
    4.5 石牙山隧道竖井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5 软弱夹层对反井施工稳定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不同软弱夹层及其破坏形式
    5.3 竖井软弱夹层理论及分析
    5.4 竖井软弱夹层区域施工稳定性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超深竖井快速掘进施工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曹光明,郭林峰. 煤炭学报, 2021(01)
  • [2]立井深孔分段掏槽与周边定向断裂损伤控制试验研究[D]. 左进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3]公路隧道深大竖井设计及施工方法探讨[J]. 冷希乔,严金秀,韩瑀萱. 公路, 2019(08)
  • [4]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D]. 马鑫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5]谈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J]. 李钦月. 山西建筑, 2016(09)
  • [6]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7]山东黄金深竖井工程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研究[D]. 辛金生.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8]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D]. 胡伟. 中南大学, 2014(03)
  • [9]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数值分析[D]. 樊焜.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10]竖井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的改进[J]. 赵海明,李建奇. 中国矿山工程, 2011(03)

标签:;  ;  ;  ;  

一种超深竖井快速开挖施工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