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80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一、8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文强[1](2021)在《围绝经期女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围绝经期女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宫腔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更规范的治疗良性病变;更及时、更准确地发现恶性病变,防止漏诊、误诊,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07例经阴道彩超(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US)提示宫腔占位,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的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癌变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当P<0.05时,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0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术后病理提示宫腔占位良性病变(良性组)占92.42%(561/607),恶性病变(癌变组)占7.58%(46/607)。2.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宫腔占位性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常见病变依次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功能性改变。3.良性组与癌变组组间比较,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包括出血时间、出血量)、异常阴道分泌物(包括异常阴道分泌物性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癌变组腹痛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良性组与癌变组组间比较,血压(包括1级、2级高血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包括血糖控制良好及血糖控制欠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良性组与癌变组组间比较,未生育、癌症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年龄、AUB、异常阴道分泌物及高血压是癌变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宫腔占位性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常见病变依次是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功能性改变。2.AUB、异常阴道分泌物、高血压、T2D、未生育、年龄≥50岁、初潮年龄>14岁及癌症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罹患宫腔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3.年龄、AUB、异常阴道分泌物及高血压是癌变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菊[2](2021)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同时留取HP V检测及白带常规检验分析的1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检测结果分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在两组中根据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别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及阴道微生态异常组,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阴道炎感染情况、年龄分布、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以及避孕措施的关系。结果:HPV感染阳性者有538人,占33.6%;H PV检测阴性者有1062人,占66.4%;HPV感染检测阳性者中高危型HPV感染占29.4%,低危型HPV感染占2.3%,多重感染型占1.9%;HPV感染阳性者中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有211人,占39.2%;合并两种及以上的阴道炎次之,占14.3%;两组人群中阴道炎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同时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中的年龄、妊娠次数以及避孕措施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多数还合并有细菌性阴道病;不同类型阴道炎中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炎和女性所采取的不同的避孕措施均为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治疗中,为提高HPV感染的治疗效果,彻底治愈阴道炎的必要性;进一步说明,治疗阴道炎在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中具有一定意义。

娄琰琰[3](2020)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igh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为制定高危人群的规范化随访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01至2017.03期间我院病理确诊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并行宫颈锥切术,术后病理回报仍为HSIL且切缘阴性的10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HPV(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TCT(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作为随访监测指标,出现其中一项阳性则进行阴道镜评估。术后6个月内出现CIN病变被认为是残留,6个月以上者则视为复发。HPV分型及TCT结果双阴性者,按正常患者常规进行每年1次的宫颈癌筛查。所有入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记录属实、完整,相关检查完备。结果:101例患者中13例复发,其中HSIL患者11例(6例为CINⅢ级,5例为CINⅡ级),LSIL患者2例,复发率为12.87%。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术前TCT提示HSIL、绝经、术后HPV感染以及术后特殊亚型16、58感染。术前TCT提示HSIL占42.57%(43/101),复发率为84.62%(11/13);术前TCT提示LSIL占57.43%(58/101),复发率为15.38%(2/13);绝经患者占26.73%(27/101),复发率为69.23%(9/13);未绝经患者占73.27%(74/101),复发率为30.77%(4/13);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复发患者中HPV阳性率为76.92%(10/13),阴性率为23.07%(3/13),未复发患者HPV阳性率5.68%(5/88),阴性率为94.32%(83/88)。而年龄(P=0.278)、术前HPV感染(P=0.961)、术前HPV单一或多重感染(P=0.832)、术后HPV单一或多重感染(P>0.99)、是否累及腺体(P=0.397)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无明显相关性。术前HPV58型感染率(13.86%,14/101)较高,仅次于16型(61.39%,62/101)。术后复发患者中,HPV16阳性率69.23%(9/13),阴性率30.77%(4/88),未复发患者HPV16阳性率4.55%(4/88),阴性率95.45%(8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PV58型感染率为23.08%(3/13),而未复发患者中HPV58型感染率为2.2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结论:1.术前TCT提示HSIL、绝经、术后HPV感染、术后特殊亚型16、58型感染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术后随访和管理。2.年龄、术前HPV感染、术前及术后HPV单一或多重感染、腺体是否受累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3.临床工作中对于HPV58型感染患者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术后的随访和管理可类同于HPV16型感染,术后6个月可常规进行阴道镜评估,必要时可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4.绝经患者如果阴道镜评估不满意,可考虑同时加用宫腔镜检查,评估宫颈管是否有病变累及,以减少漏诊及术后复发。

刘莹[4](2020)在《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但是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会患宫颈癌。多数感染者,病毒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只有持续感染才会发展成宫颈癌。机体清除HPV的能力极易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菌群失调作为主要的协同因素,促使HR-HPV长期感染宫颈并最终导致癌变。本研究对从HR-HPV初次感染宫颈,到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阴道菌群进行检测,获得总的菌群信息。研究阴道菌群变化与HR-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阐明阴道菌群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并寻找最可能的差异细菌进一步研究。为宫颈癌的防治寻找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拭子,单纯HR-HPV感染30例,HR-HPV感染并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0例,HR-HPV感染并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b1期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妇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30例,HR-HPV均为阴性。提取阴道分泌物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从HR-HPV感染状态和宫颈病变程度两方面分析阴道菌群的结构差异和变化特点,并最终筛选出最可能的差异细菌进一步研究。[结 果]◆健康女性、HR-HPV(+)女性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丰度>50%)。HR-HPV(+)女性乳酸杆菌在门、纲、目、科水平上较正常女性丰度有所下降,但是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样本的菌群分布在门、纲、目、科、属、种六个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健康女性、HR-HPV(+)女性的chao指数和ace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样本中总的菌群数量一样多。HR-HPV(+)女性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0.05),simps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女性(P<0.05)。说明HPV(+)女性阴道菌群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单纯HR-HPV(+)、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均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丰度>50%)。随着疾病的进展,乳酸杆菌丰度有所下降,但是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样本菌群构成在门、纲、目、科、属、种六个水平上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单纯HR-HPV(+)、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的chao指数、ace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样本阴道菌群的丰富度(即数量)相当。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样本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组内比较发现:单纯HR-HPV感染组与宫颈癌前病变组无论是在丰富度上(chao指数、ace指数)还是在多样性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这两组菌群结构相似,可以归为非癌组。而宫颈癌组与HR-HPV感染组、宫颈癌前病变组比较,在菌群多样性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差异越显着(P<0.05);◆差异分析发现: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和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P<0.05);[结论]乳酸杆菌是女性阴道的绝对优势菌群。阴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菌群多样性、复杂性的增加与HR-HPV感染以及宫颈癌变有关。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是HR-HPV长期感染宫颈并诱发癌变的主要协同因素。[目 的]第一部分研究发现,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和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研究表明,阴道加德纳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在女性阴道中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本部分研究拟于在体外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对其成膜规律、形成特点和空间结构进行描述。探讨随女性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的雌激素水平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目的在于阐明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特点,为下一步成功提取成熟生物膜建立基础。同时初步探讨雌激素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首先,在体外以96孔板为载体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量,从而描述其生物膜形成规律。其次,模拟女性体内雌二醇浓度,用含有不同浓度雌二醇(100pmol/L、200pmol/L、400pmol/L、1000pmol/L)的培养基,体外培养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之后,在体外以金属钛片为载体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空间结构和特点以及不同浓度雌二醇对其空间结构和特点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厚度、活/死菌比例的影响。[结 果]◆阴道加德纳菌12h开始逐渐形成生物膜,24h进入快速生长期,96h生物膜生成量达高峰(P<0.05),之后不再增加(P>0.05);◆96h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呈现典型的三维立体结构,呈现“蘑菇云”状层叠,中间有大量通道和细胞外基质,至此成熟生物膜己形成;◆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P<0.05),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100pmol/L、200pmol/L、400pmol/L、1000pmol/L)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400pmol/L与1000pmol/L雌二醇浓度的抑制作用相当(P>0.05),400pmol/L是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最适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相同时间点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厚度逐渐变薄(P<0.05)。在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逐渐变厚(P<0.05);◆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相同时间点时,100pmol/L组的生物膜比200pmol/L的生物膜成熟(P<0.05)、200pmol/L组的比400pmol/L组的成熟(P<0.05);[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可以在聚乙烯、金属钛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但生物膜生长速度较慢,成膜时间较长。雌二醇可以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作用与作用时间和浓度相关。雌二醇主要通过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形成厚度、延缓生物膜形成进程、影响生物膜内部结构而发挥作用的。适当浓度的雌二醇可以作为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的可选药物。[目 的]第二部分实验已经成功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证实了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本部分研究拟于在成功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成熟生物膜。将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与宫颈癌前细胞(H8细胞)共培养,研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对宫颈癌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初步分子机制。同时,研究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宫颈癌前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为进一步评价雌激素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 法]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并提取成熟生物膜。用含有不同浓度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培养基体外培养H8细胞,CCK8法检测H8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H8细胞迁移能力。利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刺激下,H8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Vimentin的表达情况。将不同浓度的雌二醇(Opmol/L、200pmol/L、400pmol/L、800pmol/L)与 H8 细胞共培养,利用 RT-PCR 法检测H8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物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 果]◆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抑制H8细胞增殖(P<0.05),对H8细胞迁移无影响(P>0.05);◆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在基因水平上低表达上皮标志物E-cadherin(P<0.05),高表达间质标志物 N-cadherin、Snail、Vimentin(P<0.05);◆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在蛋白水平上低表达上皮标志物蛋白E-cadherin,高表达间质标志物蛋白 N-cadherin、Snail、Vimentin;◆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H8细胞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对宫颈癌前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通过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雌二醇不能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用于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目 的]第三部分研究发现,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是通过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EMT而发挥促癌作用。EMT作为诱发细胞癌变的关键步骤已被学术界认可,但是其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调控尚不明确。本部分实验在之前建立的“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EMT”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发EMT的详细信号转导过程,旨在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作用后,H8细胞的TLR4、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发生EMT中的变化趋势。利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研究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的H8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研究TLRU对H8细胞EMT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 果]◆免疫荧光显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上调H8细胞TLR4、P-Smad2/3蛋白的表达;◆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0.1ng/ml TGF-βi(EMT阴性对照浓度),可以显着增强H8细胞的EMT(P<0.01)。提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发生EMT是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0.1ng/ml TGF-βi”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TLR4抑制剂,可以逆转H8细胞的EMT(P<0.01),证实了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的EMT是受到TLR4调控的;◆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0.1ng/ml TGF-β1”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TLR4抑制剂后,p-Smad2/3的表达显着下调,证实了 TGF-β1/Smad是其下游信号通路,受到TLR4调控;[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是通过TLR4-TGF-β1/Smad信号通路诱导H8细胞发生EMT,是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协同HR-HPV感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并促发癌变的主要机制,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贾秋桦,于斐[5](2018)在《临沂地区16832例妇女和儿童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临沂地区妇女和儿童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比较超高倍镜检法和干化学酶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检法和干化学酶法联合检测临沂地区16 832例妇女和儿童的阴道分泌物。结果 16 832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ⅠⅡ度者6 377例,检出率为37.89%;ⅢⅣ度者10 455例,检出率为62.11%;单纯阴道病原体感染5 348例,检出率为31.77%,其中阴道假丝酵母菌(VVC)3 283例,检出率为19.50%;细菌性阴道病(BV)1 136例,检出率为6.75%;滴虫感染(TV)929例,检出率为5.52%;混合感染者278例,检出率为1.65%;2130岁组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VVC、BV、TV和混合性阴道炎(MVI)的检出率分别为10.80%、3.34%、2.72%、0.91%。唾液酸苷酶法测定细菌性阴道病与超高倍镜检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75);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法和p H值联合检测VVC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较差(Kappa=0.228);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法和p H值联合检测TV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细胞酯酶法检测白细胞炎症指标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沂地区妇女儿童阴道炎中VVC发病率最高,且主要集中在2040岁。阴道分泌物干化学酶法和超高倍镜检法相比,各有优缺点,两者联合检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的阴道微生态检验结果。

李亚琼[6](2018)在《600例妇女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探讨白带常规检查在妇科疾病中的意义,从而提高临床上对妇科疾病诊断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选取本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6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每人一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对所有标本均用BV试剂盒和常规白带检测的检查方法进行相关检查,将检查的患者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比较,常规检查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女生殖器感染的检验中,通过对白带常规的检查加入染色等显微镜的方案,可以大大提高生殖器感染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乔亚萍[7](2017)在《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病因条件。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妇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人群。与未感染HIV的妇女相比,HIV感染妇女合并HPV感染率高,且消除缓慢、持续感染时间长,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时间短,预后较差。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区是我国艾滋病流行较早、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估计我国目前有HIV感染女性16.5万,主要分布于上述地区。自2002年我国开始为HIV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以来,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降低了 73%-82%,存活时间显着延长。国外研究显示,普遍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如未接受宫颈癌筛查服务,HIV感染妇女的宫颈癌发生风险会额外增加。由于HIV感染妇女较为隐匿,担心感染状态暴露、遭受歧视,利用现有宫颈癌筛查服务存在障碍,较难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目前,我国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服务主要集中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领域,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的性传播感染,以及宫颈癌防治服务极为有限。虽然我国自2009年起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但筛查覆盖面及筛查率有限,而相较于普通妇女,HIV感染妇女能够获得的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的机会更少。我国HIV感染妇女宫颈癌防治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亟需得到关注。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关于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状况、hrHPV持续感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少,关于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以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少。特别是针对我国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告。对我国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的持续、消除以及新发感染的描述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hrHPV感染状况对宫颈病变发生的影响,以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等的了解均极为有限。因此有必要针对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持续、消除,和新发以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变化过程开展相关研究,为在我国HIV感染妇女中如何更适宜地开展宫颈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研究部分HIV高流行地区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2.随访HIV感染妇女,研究hrHPV持续感染和转归,以及hrHP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HIV感染相关因素等对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和hrHPV新发感染的影响;3.研究HIV感染妇女不同的hrHPV感染状况所致宫颈病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HIV感染妇女,综合分析HIV感染妇女不同的hrHPV感染状况所致宫颈病变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访研究。于2015年5-8月在我国艾滋病高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云南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市和霍城县,以街道/乡镇为抽样单元,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招募到18-49岁HIV感染妇女695例进行基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疗记录、实验室检测和宫颈癌筛查收集研究对象信息。1.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的一般特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特征及既往生育史;2.通过查阅医疗记录,收集HIV感染妇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既往CD4+T淋巴细胞和HIV病毒载量检测情况;3.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流式细胞测定法)、HIV病毒载量检测(HIV-1核酸定量检测)、HPV检测(罗氏公司cobas4800)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了(1)HIV感染妇女宫颈炎、阴道炎等生殖道感染,梅毒、乙肝等性传播疾病患病情况;(2)HIV感染妇女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等;(3)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以及hrHPV型别分布情况。4.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检查(醋酸染色/碘染色)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宫颈病变患病情况。基线调查后12-16个月,在2016年8-11月期间对前次接受基线调查的HIV感染妇女进行了随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医疗记录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基本情况和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既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检测情况。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患病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情况、合并hrHPV感染情况。应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情况。现场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实验室标本采集、存储、运输和检测,以及宫颈癌筛查各环节均进行严格质控。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和逻辑纠错。应用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数据分析采用率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erson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首先描述HIV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率及14种hrHPV型别分布,分析不同抗病毒用药状况、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HIV病毒载量水平等因素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2.描述随访期间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持续和感染消除的情况,综合分析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不同抗病毒用药状况、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病毒载量水平及其变化等HIV感染相关因素与hrHPV持续感染的关系;3.描述随访期间HIV感染妇女中新发hrHPV感染状况,综合分析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HIV感染相关因素及其变化对hrHPV新发感染的影响;4.分别描述基线调查、随访调查时HIV感染妇女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分析不同hrHPV感染状况及感染不同hrHPV型别、HIV感染相关因素、性相关行为以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患病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5.描述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宫颈上皮内病变新发情况,综合分析不同hrHPV感染状态以及感染不同hrHPV型别及其他因素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的关系。主要结果基线调查了 695例HIV感染妇女,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2和CIN3)25例,继续追访其他670例HIV感染妇女。基线调查后12-16个月开展了随访调查,670例HIV感染妇女中108例失去联系、16例因病不能接受调查、5例死亡,最终541例HIV感染妇女接受了随访调查,随访率为80.75%。1.本研究中695例HIV感染妇女中,180例感染hrHPV,感染率为25.90%,最常见的前4位型别分别为:HPV16、58、52和51,感染率分别为6.76%、5.47%、5.04%和2.45%。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hrHPV感染率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hrHPV感染率(χ2=7.256,P=0.007)。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高,hrHPV感染率越低(趋势χ2=9.883,P=0.002)。HIV病毒载量水平越低,hrHPV感染率越低(趋势χ2=17.54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妇女hrHPV感染风险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妇女(aOR=2.07,95%CI:1.35-3.17,P=0.001),HIV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妇女hrHPV感染风险高于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 的妇女(aOR=2.09,95%CI:1.28-3.40,P=0.003)。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风险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妇女(aOR=1.97,95%CI:0.96-4.07,P=0.066),具有边缘统计学意义。2.平均随访14个月后,121例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率为38.02%(46/121)。不同研究地区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率不同,广西调查现场和云南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高于新疆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aOR=4.19,95%CI:1.48-11.82,P=0.007;aOR=4.35,95%CI:1.39-13.64,P=0.012)。3.在平均随访14个月后,420例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率为8.33%(35/4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 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本地HIV感染妇女的4.86倍(95%CI:1.78-13.29,P=0.002)。同云南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相比,新疆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风险是其的6.83倍(95%CI:2.51-18.58,P<0.001)。合并乙肝感染的妇女随访期间新发hrHPV感染风险高于未合并乙肝感染的妇女(aOR=4.14,95%CI:1.29-13.31,P=0.017)。4.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HIV感染妇女中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66%和14.88%,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5%和0.43%。HIV感染妇女中hrHPV感染比例从宫颈细胞学结果未见异常时的19.24%增加至HSIL中的100.0%(趋势χ2=129.290,P<0.001),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比例从正常时的17.60%增加至CIN3的100.00%(趋势χ2=58.460,P<0.001)。hrHPV 感染(aOR=74.56,95%CI:14.44-385.13,P<0.001)、单一 hrHPV 感染(aOR=38.64,95%CI:8.35-178.89,P<0.001),HPV16/18 感染(aOR=169.06,95%CI:34.21-835.34,P<0.001)、其他 12 种 hrHPV 型别感染(aOR=18.31,95%CI:3.65-91.95,P<0.001)、初次性行为年龄小于 18 岁(aOR=3.32,95%CI:1.11-9.96,P=0.032)、梅毒感染(aOR=4.28,95%CI:0.99-18.59,P=0.023)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5.平均随访14个月后,基线调查时479例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或为ASC-US的HIV感染妇女中新发现18例SIL,发生率为3.76%。基线调查时多重hrHPV感染和单一hrHPV感染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均高于未感染hrHPV的妇女(aOR=14.90,95%CI:3.83-57.95,P<0.001 和 aOR=3.41,95%CI:0.96-12.18,P=0.058)。感染 HPV16/18和感染其他12种hrHPV型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是分别是未感染hrHPV妇女的7.81倍(95%CI:1.84-33.15,P=0.005)和 5.05 倍(95%CI:1.53-16.65,P=0.008)。维吾尔族妇女SIL发生风险是其他民族妇女的3.67倍(95%CI:1.19-11.35,P=0.024)。基线TCT结果为ASC-US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是基线TCT结果正常妇女的11.43倍(95%CI:3.19-40.99,P<0.001)。结论1.研究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率高达25.9%。HIV感染妇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机体免疫水平越高,HIV病毒载量越低,hrHPV感染风险越小。2.本研究中,平均随访14个月后,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为38.02%、hrHPV新发感染率为8.33%。不同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风险不同。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是HIV妇女新发hrHPV感染危险因素。3.HIV感染妇女是宫颈病变高发人群,宫颈癌前病变患病与hrHPV感染、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梅毒感染相关。HIV感染妇女合并多重hrHPV感染、HPV16/18感染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更高。4.平均随访14个月后,HIV感染妇女细胞学检测结果SIL发生率为3.76%。合并hrHPV感染、基线TCT异常和梅毒感染是HIV感染妇女SIL发生的危险因素。HIV感染妇女合并多重hrHPV感染、HPV16/18型感染SIL发生风险更高。5.本研究随访时间有限,收集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SIL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信息有限,需要继续追踪随访HIV感染妇女,长期观察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宫颈病变发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HIV阴性妇女对照,深入探讨HIV感染妇女和HIV阴性妇女中hrHPV感染及转归,以及宫颈病变发生的差异。对HIV感染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了解有限,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

沈莉[8](2016)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文中认为现阶段,在临床上,妇女生殖道感染病症,已经成为了当前影响到广大妇女健康的一种主要病症类型,而其中,又以阴道炎病症最为多见,该病症出现后,极易诱发患者出现盆腔炎、不孕症与输卵管炎、宫外孕等病症,极大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活,加之近些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还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俨然已经引导了人们的

李艳冬[9](2016)在《800例门诊阴道分泌物常规及BV检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我院800例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检查,了解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和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送检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对清洁度、霉菌和滴虫的感染状况及B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00例患者中,清洁度ⅠⅡ度419例,占52.38%;ⅢⅣ度381例,占48.62%。BV阳性115例,占14.37%;单独霉菌65例,占8.13%;单独滴虫5例,占0.63%;霉菌+BV阳性21例,占2.62;滴虫+BV阳性9例,占1.13%。阴道清洁度ⅢⅣ度者BV阳性241例,阳性率为30.13%;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者BV阳性67例,阳性率为8.38%。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阴道病在妇女阴道炎中发病率最高,应加强妇女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开展健康查体,积极预防妇科相关疾病的发生。

邹霞,刘君,胡亚琴,伍绍萍,陈娜,蒋斌兰[10](2014)在《河北省任丘地区589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589名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检测,了解河北省任丘地区妇女阴道病感染情况,协助临床更全面地做好妇女健康检查作。方法 2013年3—7月到华北石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妇科检查的589名妇女,采用常规方法对其589份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并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 589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中发现各种不同异常120例,占20.37%。其中BV(细菌性阴道炎)36例,占6.11%;真菌性阴道炎62例,占10.5%;滴虫性阴道炎10例,占1.70%。2045岁妇女中,阴道分泌物异常者112例,占异常病例的93.3%(112/120);在清洁度为Ⅰ至Ⅱ度的分泌物中,检出异常者为40例,检出率为14.49%;清洁度为Ⅲ至Ⅳ度的异常检出率为25.56%。结论该地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较细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要高;不宜根据标本的清洁度来指导临床诊断。

二、8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围绝经期女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宫腔占位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质量控制
        3.1 相关诊断标准
        3.2 质控原则
    4.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宫颈冷刀锥切术
    4.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5.电子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检术
    6.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年龄、绝经因素
    2.术前HPV、TCT检查、术后HPV感染
    3.术前、术后HPV单一感染
    4.术后特殊亚型感染
    5.累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引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通过TLR_4-TGF-β_1/Smad信号通路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EM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阴道加德纳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临沂地区16832例妇女和儿童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标本采集
        1.2.1 已婚妇女标本采集
        1.2.2 儿童和未婚妇女标本采集
    1.3 检测方法
        1.3.1 生理盐水湿片法
        1.3.2 KOH湿片法
        1.3.3 阴道分泌物干化学酶法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
    1.5 结果判断
        1.5.1 超高倍镜检法结果判断
        1.5.2阴道分泌物干化学酶法结果判断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沂地区16 832例妇女和儿童阴道清洁度情况
    2.2 临沂地区16 832例妇女和儿童阴道病原体感染情况
    2.3 各年龄段患者个病原体的感染情况
    2.4 两种方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炎 (BV)
    2.5 两种方法检测VVC
    2.6 两种方法检测TV
    2.7 两种方法检测炎症白细胞指标
3 讨论
    3.1 两种方法检测真菌、滴虫比较
    3.2 两种方法检测BV比较
    3.3 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比较

(6)600例妇女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清洁度比较。
    2.2 经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患者阳性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7)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二) HPV感染在HIV感染妇女中的流行及影响因素
        (三) HI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
        (四) HIV感染妇女宫颈癌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二、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地区及现场
    二、研究对象
        (一)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二) 样本量
        (三) 抽样方法
        (四)调査对象招募
    三、调查内容与实施
        (一) 基线调查
        (二) 随访调查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 hrHPV感染及影响因素
        (二) hrHPV持续感染、转归和新发感染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三)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四)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新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五) 技术路线
    五、伦理学问题
    六、质量控制
        (一) 设计阶段
        (二) 调查阶段
        (三)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结果
    第一部分 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及影响因素
        一、基线调查HIV感染妇女基本特征
        二、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状况
        三、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转归及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
        一、随访情况
        二、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转归及新发感染情况
        三、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四、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情况
        二、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rHPV感染状况
        三、HIV感染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新发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随访期间宫颈上皮病变新发情况
        二、宫颈上皮病变新发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一、艾滋病感染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HIV感染妇女与hrHPV合并感染的特点
    三、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的影响特点
    四、为HIV感染妇女提供更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服务
    五、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随访研究的必要性
结论与建议
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合并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800例门诊阴道分泌物常规及BV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和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镜检分类清洁度
    2.2 病原体检测结果
    2.3 阴道清洁度与BV的关系
3 讨论

(10)河北省任丘地区589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材料
    1.3 仪器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检查的结果
    2.2 不同年龄阴道分泌物中真菌、细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检出情况
    2.3 阴道分泌物不同清洁度异常例数检查结果
    2.4 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在不同清洁度分布情况
3 讨论

四、8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绝经期女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分析[D]. 许文强.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D]. 张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分析[D]. 娄琰琰. 青岛大学, 2020(01)
  • [4]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D]. 刘莹.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5]临沂地区16832例妇女和儿童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 贾秋桦,于斐. 中国妇幼保健, 2018(11)
  • [6]600例妇女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及对策分析[J]. 李亚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2)
  • [7]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D]. 乔亚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2)
  • [8]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J]. 沈莉. 云南医药, 2016(05)
  • [9]800例门诊阴道分泌物常规及BV检查结果分析[J]. 李艳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6)
  • [10]河北省任丘地区589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J]. 邹霞,刘君,胡亚琴,伍绍萍,陈娜,蒋斌兰. 职业与健康, 2014(13)

标签:;  ;  ;  ;  ;  

80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