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红,张园园[1](2022)在《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基于4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提出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52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析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总体上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徘徊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集生态理念、操作要点、控制手段于一体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体系;纵观其演进过程,碳减排政策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空间特征,政策定位多集中于回应现实的减碳需求,政策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政策内容逐渐从模糊向具体演变。今后应精准识别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地区适应性,构建健康的畜牧业碳减排制度环境,完善畜牧业碳减排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实效。
郭向东[2](2021)在《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粮食安全问题,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还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在全球经济放缓并受疫情冲击影响这一大背景下,在“十三五”收关、“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面临新的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研究农业经济发展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如何有效平衡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的关联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为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影响与作用机制,以中国农产品价格、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VAR、非线性MS(M)-AR(p)、非线性MS(M)-VAR(p)等模型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的运行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率时间序列都呈现出显着的长期记忆性特征。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时间序列对其不确定性的冲击反应较为显着,但是,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不确定性对其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都较为微弱。农产品价格指数在四种滞后阶数具体情况下,可以在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对GDP增长率时间序列的冲击响应维持在正向水平;方差分解表明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时间序列对GDP增长率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往往较小。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在四种滞阶数具体情况下,也对中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的影响作用在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上产生影响。方差分解发现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对我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很大。中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对中国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往往较小,而对中国林业、渔业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较大。对中国农业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增长周期路径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经济较难由“低速增长区制”向中高速增长区制转移,由“中速增长区制”攀升至“快速增长区制”的转移概率相对较高,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及技术优势。当中国农业经济步入“中速增长区制”与“快速增长区制”后也不易发生大幅下降,即具有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农业经济处于各区制时维持概率均较高,处于“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大,处于“中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小,处于“快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居中,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需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快速发展。中国农业总产值和中国GDP增长路径并不完全同步,农、林、牧、渔四部门经济的增长路径也各不相同。中国农业经济处于各区制的维持概率均较高;而转移概率都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惰性特征,不易改变所处的增长状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成功步入高速增长状态,会倾向于维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一旦落入低速增长状态,将面对十分严峻的经济复苏挑战。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时变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快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中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却具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中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微弱负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最小,持续性最弱,而“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或“快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更大,持续性更强。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低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中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同样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与“农业与经济”系统中的结果不同;而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高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高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最强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最小、持续性最弱,而“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中低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更大、持续性更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率时间序列都具有长记忆性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丰富完善了相关学术体系。(2)本文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以农、林、牧、渔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作为样本,排除既往研究仅选取个别种类农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的局限性,补强了既往研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本文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模型将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的增长周期路径区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三种区制,并计算了不同区制间的转移概率、平均持续期和具体转移时间,以此分析判断中国农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本文将研究金融问题的研究思路引入到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使用MS(M)-VAR(p)模型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处于不同运行状态和不同波动状态中的关联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本文使用前述方法研究所得的结论,即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处于三中不同运行状态及三种不同波动状态中的关联作用,丰富和完善了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影响与作用的学术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策的制定者在实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时应首先考虑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避免价格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加社会成本,减损社会福利;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长记忆性特征,实施价格调控时要考虑政策的周期性和有效性。第二、由于农产品价格水平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增长,而且农产品价格周期成分对宏观经济增长周期成分影响较大,政府应关注并监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非正常波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避免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三、由于农业经济的弱质性特征及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强烈相关性,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实施2004年以来的农业扶持政策,特别加强除渔业以外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第四、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及其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强烈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强化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意识,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亚于出口贸易的这一重要意识,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增加新的推动力,解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驱动力问题。本文包括图66幅,表46个,参考文献328篇。
曹海东[3](2020)在《基于LoRa技术的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牧场作为畜牧业的主“战场”,畜牧业的发展必然要注重牧场的现代化。本课题以奶牛养殖牧场为实例,通过将无线通信技术与牧场现代管理相结合,实现智能化技术在牧场的综合发展,提高牧场的精细化养殖环境。本课题根据国内外智慧牧场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现有牧场监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LoRa技术的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的总体方案。该方案要实现牧场中奶牛的行为识别、发情监测、牛舍环境监测以及身份识别等功能需求。首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一种基于KNN算法的改进K-means算法实现奶牛的行为识别,利用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子序列段快速聚类算法(SC-SS)实现奶牛发情行为监测。并进一步确定以SX1278为核心的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传输与组网功能。并以EM4305为核心设计一套基于RFID奶牛身份识别模块,可以精确采集奶牛基础信息。并利用SHT10、MPU6050等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与LoRa数据传输等程序,完成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最后,结合硬件设计并融合识别算法开发了基于C/S(Client/Server)架构的上位机“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管理系统”。智慧牧场监测平台通过软硬结合并融合识别算法的设计方式实现了牧场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养殖环境的信息化水平。该平台摆脱了传统牧场工作效率低、监测功能少、操作环境复杂等缺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雷佳[4](2020)在《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上市公司拥有多样化的生产资源,但是由于农业企业受气候、自然资源、国家政策、农产品价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农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企业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利润,提升财务绩效。但是多元化经营战略选择不当,会分散企业现金流,使企业财务杠杆失衡,扩大公司财务危机。企业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效果,可以通过其财务绩效来呈现。为了深入探究多元化经营的相关问题,本文以农业行业为大背景,选择罗牛山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阐释了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以此为前提分析了罗牛山公司的畜牧业、房地产业和教育业的发展现状和内外部环境,得出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动因是分散企业总体风险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将罗牛山公司财务指标与新五丰公司进行对比,同时运用Z值指标分析其财务绩效。然后,运用托宾Q值分析了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根据经营业务分析和财务绩效分析,得出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的问题主要有畜牧主业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不足;多元化业务投资不合理;营运能力逐年下降,资产管理水平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相关多元化业务;协调业务发展,合理进行投资;关注资产周转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王珍[5](2020)在《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顺应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缓解传统畜牧业所带来的缓解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发展水平,增加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畜牧业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收尾之年,济宁是山东畜牧业发展典型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发展特征,故本文选取济宁市作为重点示范案例。济宁市畜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也面临各种问题,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发展,传统的畜牧业难以满足人们现代化的需求,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势所必然,也成为畜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走访等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首先阐述了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适宜的自然条件、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雄厚的社会基础都推动了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现状包括济宁市畜牧业的畜禽产量、畜禽产值以及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并基于问卷分析、态势分析和查阅资料深度剖析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生态畜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方式落后、畜禽良种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落后、市场监管不足等,最后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丰富和发展畜禽良种体系、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加强品牌建设、构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政府的扶持和监管等,以为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济宁市畜牧业全面协调发展。
袁珂[6](2020)在《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视角》文中认为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科学管控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自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举措,旨在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困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为关键。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引领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随着畜产品在人们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畜牧业企业既要把握日益扩大的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成本增长过快、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市场风险大等重大挑战。因此,畜牧业企业如何在实现产业化中合理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是其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更好地发挥其带动农户养殖、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成本粘性指标是指导企业制定和调整成本计划的重要依据。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活动需要投资生产资源,这些资源在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中转换成企业的成本或费用。传统管理会计认为成本与收入的变动呈对称线性变动,而现代管理会计认为成本与收入变化的具有非对称性,且在业务量上升的时候,成本上升幅度比业务量下降时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这种成本变动的现象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即为成本粘性。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已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其内容涵盖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成因、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但以畜牧业公司为主体,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企业成本粘性的相关研究非常少。成本粘性问题的研究对于畜牧业企业成本管理和绩效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粘性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其长期业绩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过高的成本粘性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加剧经营风险,不利于畜牧业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畜牧业上市公司为例,考察交易成本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并拓展产业链纵向整合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首先以营业成本变化率衡量成本粘性,并采用ABJ模型检验交易成本与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关系,发现衡量交易成本的三个变量中仅有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与成本粘性有显着相关关系,且交易不确定性与成本粘性呈显着负相关,交易频率与成本粘性为显着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我们对全体样本按照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的不同分为无产业链纵向整合的企业、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和非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按照上述模型进行分组回归。研究发现,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会通过影响交易不确定性在交易成本和畜牧业企业成本粘性中发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最高的全产业链模式的畜牧业企业,其交易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最强,非全产业链模式的畜牧业企业次之,最后是无产业链纵向整合的畜牧业企业。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1)扩展交易成本和成本粘性的研究范围,同时以交易成本为切入点,扩展对畜牧业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原因的认识;(2)对企业的产业链经营模式选择和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乔雨竹[7](2020)在《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畜产品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增多,从而使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使得畜牧业在农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如养殖污染加剧、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日渐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念之后,从中央一号文件到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政策再到大庆市畜牧业发展方向都明确指出要保障畜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理论上探索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其次对大庆畜牧业发展历程做出分析,揭示出大庆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再次对大庆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产出量进行测算,从而对大庆畜牧业生态治理情况有初步了解;最后,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综合评价分析结果,结合大庆生态、资源环境和未来畜牧业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促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研究表明,从畜牧业发展变化情况来看,近些年大庆畜牧业产值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畜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两牛、一猪、三禽”的发展模式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次通过大庆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产出量的测算,得出近年来大庆畜禽产生污染物较多,对大庆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大庆也大力推进畜禽污染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据相关文献中对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大庆畜牧业发展情况,构建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利用大庆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弱的发展阶段,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庆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超男[8](2020)在《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畜牧业作为基础型产业,小到关系着居民生活质量,大到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其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整个行业是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是否乐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相比于国外对社会责任的研究,我国对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畜牧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受当前国际形势复杂,部分国家不支持多边贸易,采取单边保守政策,以及各种疫情不断,消费者消费信心不强等影响,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样考验着畜牧业社会责任履行质量的高低。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畜牧业龙头企业应该履行好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在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采取带农就业增收政策,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应做到履行义务并及时披露客观事实,以维持消费者与企业掌握信息的对称性。由此可见,对于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对推动全行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意义。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中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归纳法。首先,分析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理论指出社会福利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正向相关,三重底线理论强调企业应承担起经济、环境、社会三重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说明信息披露的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矛盾。其次,以12家畜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查找其公布的社会责任信息,就披露方式、内容、质量三个角度进行统计,经过分析发现披露情况不尽人意,仍有大量需要补足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意识薄弱,没有全面顾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各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系统性较差不具有可比性。然后,基于披露现状,指出当前面临的本质困难主要表现在缺少规范性文件,经济成本较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欠缺等。最后,为了改进当前披露现状,快速走出披露困境,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期能够帮助畜牧业提高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积极性与规范性,进而推动畜牧行业的向阳发展。
刘志云[9](2019)在《辽宁省畜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是畜牧业大省,辽宁省畜牧业不仅承担着本省的畜牧产品供应,还是全国畜牧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2016年辽宁畜牧业产值排在全国第5位。2017年辽宁省畜牧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实现了全年畜牧业增加值612.7亿元的目标,同比增长4.4%。不论是畜牧业产值、还是增加值,均排在全国第七位。肉类、蛋类和牛奶的总产量分别排名第六、第四和第八,人均肉类、鸡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一和第十一位。近几年,辽宁省畜牧业地位明显提升,畜牧产业升级全面增速,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本文主要从辽宁省畜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着眼,运用辽宁省投出产出表结合投入产出相关理论,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综合就业系数,研究畜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涉及畜牧业产业波及效应的文献进行研究综述;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要对畜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的内涵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对全国和辽宁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描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分析辽宁省畜牧业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辽宁省畜牧业关联效应多向,且关联效应复杂,畜牧业产出1万元最终产品,需要完全的(即直接和间接的)投入农业3001元、饲料加工业2348元、植物油加工643元、批发零售业583元、肥料制造业359元等,畜牧业对屠宰加工业、饲料业、仓储业等,都有较强的关联性。(2)畜牧业产业链长,间接关联广泛。从数值上看,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完全分配系数从2007年的0.26061增加到2012年的0.47338增加了一倍多,说明畜牧业与该行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其他食品制造业的完全分配系数从2007年的0.01465增加到2012年的0.17454增加了17倍还多,排名也从2007年的14名上升到2012年的第十名,辽宁省畜牧业与各行业的完全关联效应都大于直接关联效应。(3)辽宁省畜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相当。辽宁省畜牧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大于农业,畜牧业的影响力为2.59280其影响力系数为0.83716,农业的影响力为2.11385其系数为0.68252;畜牧业的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农业,说明畜牧业对农业的带动效果要大于农业对畜牧业的带动效果。(4)就业带动效果减弱,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随着新的养殖理念进入到畜牧业,越来越到的大型甚至超大型养殖企业开始出现,但是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将AI技术应用于养殖行业,更是大大减少了其对普通工人的需求。
高芬[10](2019)在《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草原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受自然、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草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草畜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作为与草原资源不可分割的基础产业,只有拥有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基于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称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二、二○○○年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年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基于4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
1.数据来源 |
2.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文本类型 |
3.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时间分布与阶段划分 |
4.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区域分布 |
(1)基于地理区位的划分。 |
(2)基于畜牧业区域布局的划分。 |
二、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阶段 |
1.政策孕育期(1979-2000年) |
2.政策萌芽期(2001-2006年) |
3.政策徘徊期(2007-2014年) |
4.政策发展期(2015-2021年) |
三、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 |
1.政策发展呈现地区不均衡性 |
2.政策定位具有强回应性特征 |
3.政策工具逐渐多元化 |
4.政策内容渐趋具体化 |
四、结 语 |
(2)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论文研究的历史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现实背景 |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与实证研究逻辑框架 |
1.5.1 论文研究的技术线路 |
1.5.2 论文实证研究的逻辑框架 |
1.6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
1.6.1 概念界定 |
1.6.2 相关说明 |
2 文献综述 |
2.1 农产品价格的文献回顾 |
2.1.1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文献 |
2.1.1.1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研究的文献回顾 |
2.1.1.2 农产品价格长记忆性特征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
2.1.1.3 其它有关农产品价格研究文献 |
2.2 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相互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 |
2.3 农业经济发展的文献回顾 |
2.4 农业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
2.4.1 关于农业金融与经济的文献回顾 |
2.4.2 关于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
2.4.3 关于农(副)产品价格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
2.4.4 关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TFP)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
2.4.5 农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方法的文献回顾 |
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农业发展理论 |
3.1.1 农业发展理论概述 |
3.1.2 农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 |
3.1.3 农业发展理论的内涵 |
3.1.4 农业发展理论在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运用 |
3.2 本文研究涉及的其它相关理论 |
3.2.1 农产品价格理论 |
3.2.2 经济周期理论 |
3.2.3 经济增长理论 |
4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与关联性检验 |
4.1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实证检验 |
4.1.1 长期记忆性分析方法 |
4.1.1.1 ARFIMA模型构建 |
4.1.1.2 FIGARCH模型构建 |
4.1.2 农产品价格的数据选择与描述 |
4.1.3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检验 |
4.2 农产品价格与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
4.2.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 |
4.2.2 单位根检验 |
4.2.3 Granger因果关系的计量检验 |
4.2.4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
4.3 本章小结 |
5 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
5.1 农产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
5.1.1 农产品价格序列与中国经济增长序列的选取和描述 |
5.1.2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5.1.3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
5.1.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5.1.5 冲击响应函数估计与方差分解分析 |
5.2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性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
5.2.1 ADF单位根检验 |
5.2.2 影响的方向及影响作用的程度分析 |
5.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5.2.4 冲击反应的时间变化路径刻画 |
5.2.5 影响的贡献程度判别 |
5.3 本章小结 |
6 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路径判别 |
6.1 非线性MS(M) –AR(P)模型构建 |
6.2 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数据选择 |
6.3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路径刻画 |
6.3.1 非线性MS(M)-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
6.3.2 中国农业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增长的区制转移概率 |
6.3.3 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处于各增长区制的平均持续期 |
6.3.4 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不同增长区制间的转移路径刻画 |
6.4 本章小结 |
7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研究 |
7.1 非线性MS(M) -VAR(P)的模型设定 |
7.2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及宏观经济增长率的时间动态轨迹的刻画 |
7.3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检验与分析 |
7.3.1 非线性MS(M) -V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
7.3.2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变迁识别 |
7.3.3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区制转移特征测度 |
7.4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检验与分析 |
7.4.1 非线性MS(M) -V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
7.4.2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变迁识别 |
7.4.3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作用机制的区制转移特征测度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LoRa技术的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研究现状 |
1.2.2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分析 |
2.1 系统设计需求 |
2.2 系统总体框架 |
2.3 系统基本功能 |
2.4 系统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
2.4.1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 |
2.4.2 MySQL数据库 |
2.4.3 Keil开发工具介绍 |
2.4.4 LoRa无线通信技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奶牛行为监测识别研究 |
3.1 奶牛监测聚类算法理论研究 |
3.1.1 K-means聚类算法分析 |
3.1.2 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描述 |
3.1.3 SC-SS聚类算法分析 |
3.2 SC-SS聚类算法的奶牛发情监测识别 |
3.2.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3.2.2 聚类结果分析 |
3.3 改进K-means算法的奶牛运动识别 |
3.3.1 实验前期处理 |
3.3.2 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牧场监测平台的硬件设计 |
4.1 硬件设计整体构架 |
4.2 系统的硬件电路 |
4.2.1 RFID身份识别模块设计 |
4.2.2 微处理器 |
4.2.3 LoRa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4.2.5 传感器模块电路设计 |
4.2.6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
4.4 PCB板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采集和通信传输设计 |
5.1 系统设计思路 |
5.2 读写器模块程序设计 |
5.2.1 ISO11784/ISO11785 技术标准 |
5.2.2 MCU主程序设计 |
5.3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
5.4 LoRa数据传输设计 |
5.4.1 LoRa无线通信的实现 |
5.4.2 通信数据帧结构 |
5.4.3 LoRa模块通信机制设计 |
5.4.4 SX1278初始化 |
5.4.5 CAD模式程序设计 |
5.4.6 SX1278发送与接收子程序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据库及软件界面设计 |
6.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6.1.1 数据库与访问方式选取 |
6.1.2 数据库设计 |
6.2 系统功能模块界面的实现 |
6.2.1 用户登录与主界面模块 |
6.2.2 奶牛行为分类模块 |
6.2.3 发情监测管理模块 |
6.2.4 奶牛身份识别模块 |
6.2.5 牛舍环境监测模块 |
6.2.6 系统节点管理模块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电路原理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多元化经营与财务绩效内容概述 |
2.1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和测度 |
2.1.1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 |
2.1.2 多元化经营的测度 |
2.2 多元化经营动因理论 |
2.2.1 风险分散理论 |
2.2.2 资源剩余理论 |
2.2.3 扩大市场理论 |
2.3 财务绩效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
2.3.1 财务绩效的概念 |
2.3.2 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
2.3.3 Z值评价指标 |
3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分析 |
3.1 罗牛山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 罗牛山多元化程度 |
3.3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3.3.1 畜牧业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
3.3.2 房地产业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
3.3.3 教育业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
3.4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 |
3.4.1 分散企业总体风险 |
3.4.2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
4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分析 |
4.1 基于相关财务绩效指标分析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4.1.2 偿债能力分析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4.2 基于财务风险指标分析 |
4.3 基于企业绩效指标分析 |
4.4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1 畜牧主业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不足 |
4.4.2 多元化业务投资不合理 |
4.4.3 营运能力逐年下降,资产管理水平低 |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罗牛山多元化经营建议 |
5.2.1 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相关多元化业务 |
5.2.2 协调业务发展,合理进行投资 |
5.2.3 关注资产周转情况,提髙资产使用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畜牧业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
1.3.2 关于支撑畜牧业发展重要因素的研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畜牧业 |
2.1.2 现代畜牧业 |
2.1.3 生态畜牧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
3.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自然状况 |
3.1.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经济状况 |
3.1.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状况 |
3.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在农业中的地位 |
3.2.1 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
3.2.2 畜牧业发展在农业中的地位 |
3.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3.1 SWOT具体分析 |
3.3.2 SWOT矩阵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分析 |
4.1.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
4.1.2 济宁市畜牧业生产近20 年间集中度 |
4.1.3 济宁市畜牧业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
4.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微观视角) |
4.2.1 样本情况说明 |
4.2.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
4.2.3 受访者的生产经营特征 |
4.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宏观视角) |
4.3.1 思想观念落后,制约畜牧业发展 |
4.3.2 产业化水平低,畜牧业良种体系发展不平衡 |
4.3.3 科研与技术水平落后,制约畜牧业快速发展 |
4.3.4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畜牧业各方面有待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内畜牧业发展经验 |
5.1 国内畜牧业发展经验概述 |
5.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牧业的发展经验 |
5.1.2 山东省潍坊市畜牧业的发展经验 |
5.2 国内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济宁市的启示 |
5.2.1 着力提高从业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系统认知 |
5.2.2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
5.2.3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 |
5.2.4 重视并打造富有特色的畜牧品牌 |
5.2.5 加快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
5.3 本章小结 |
6 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
6.1 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推动生态畜牧业观的普及 |
6.2 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 |
6.3 丰富和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保护地方特色品种 |
6.4 构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 |
6.5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
6.6 加大对于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
6.7 加强对于畜牧业的有效监管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 |
1.2.2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
1.2.3 产业链纵向整合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交易成本理论 |
2.1.2 产业组织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分析 |
2.3 交易成本影响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理论假说 |
2.3.1 资产专用性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 |
2.3.2 交易不确定性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 |
2.3.3 交易频率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 |
2.4 产业链纵向整合对交易成本与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关系的影响假说 |
3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现状分析 |
3.1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特点分析 |
3.1.1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
3.1.2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具有季节性及地域性差异 |
3.1.3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受疫病影响大 |
3.2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
3.2.1 畜牧业上市公司资产的变动趋势分析 |
3.2.2 畜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变动趋势分析 |
3.3 畜牧业上市公司产业链纵向整合分析 |
3.3.1 畜牧业上市公司产业链纵向整合现状 |
3.3.2 不同产业链环节下的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收益比较 |
3.4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特征分析 |
3.4.1 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分析 |
3.4.2 不同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下畜牧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 |
4 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的研究设计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
4.1.1 样本概况 |
4.1.2 数据来源 |
4.2 模型设定与检验 |
4.2.1 模型设定 |
4.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3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4.3.1 变量选取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相关性分析 |
5 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
5.1 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 |
5.2 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影响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改变因变量的检验 |
5.3.2 增加控制变量的检验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生态畜牧业 |
2.1.2 养殖污染 |
2.1.3 畜牧养殖废弃物 |
2.2 基础理论 |
2.2.1 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生产经济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现状 |
3.1 大庆畜牧业发展演变与现状 |
3.1.1 大庆市畜牧业产值变化 |
3.1.2 大庆畜牧业品种数量变化 |
3.1.3 大庆畜牧业品种养殖区域变化 |
3.1.4 大庆畜牧业发展现状 |
3.2 大庆畜牧业生态治理状况 |
3.2.1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 |
3.2.2 畜禽粪污排放量测算 |
3.2.3 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
3.2.4 环境承载力情况 |
3.2.5 草原建设与保护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
4.1 数据来源 |
4.2 评价思路与方法 |
4.2.1 评价思路 |
4.2.2 评价方法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
4.3.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3.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3 指标的构建 |
4.3.4 指标标准化计算 |
4.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6 综合评价 |
4.4 结果分析 |
4.4.1 经济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2 资源与生态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3 社会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5.1 经济方面 |
5.1.1 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
5.1.2 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
5.2 生态方面 |
5.2.1 加快养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5.2.2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
5.3 社会方面 |
5.3.1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 |
5.3.2 加快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的进步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基础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相关概念 |
2.2.1 社会责任 |
2.2.2 会计信息披露 |
2.3 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行规范体系 |
2.3.1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
2.3.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
2.3.3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
2.3.4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
2.3.5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4.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4.2 三重底线理论 |
2.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内容 |
3.1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
3.1.1 提供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
3.1.2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结合 |
3.1.3 履行储备生肉和活畜储备责任 |
3.1.4 敦促企业以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方向 |
3.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点 |
3.2.1 突出披露企业经济向好的信息 |
3.2.2 披露企业发展理念 |
3.2.3 以相关国家畜牧业政策为指导方针 |
3.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
3.3.1 编制简单的叙述性报告 |
3.3.2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 |
3.3.3 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
3.4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
3.4.1 相关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责任 |
3.4.2 从原料收储到屠宰加工的产业化过程 |
3.4.3 公司+家庭农场式利益联合机制 |
3.4.4 保障员工福利责任 |
3.4.5 绿色养殖的环境责任 |
3.4.6 参与社会慈善事业责任 |
4 案例分析-以2016-2018 年畜牧业上市公司为例 |
4.1 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4.1.1 披露公司分布情况和数量分析 |
4.1.2 披露方式分析 |
4.1.3 披露内容分析 |
4.1.4 披露质量分析 |
4.2 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4.2.1 深化养殖业资源整合信息披露不具体 |
4.2.2 生物资产信息仅在年报中披露 |
4.2.3 缺少对畜牧养殖及销售的负面信息披露 |
4.2.4 披露内容在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
4.3 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 |
4.3.1 披露生态养殖到资源循环过程具体措施 |
4.3.2 以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生物资产信息 |
4.3.3 披露负面信息及第三方审计意见 |
4.3.4 加强对社会责任货币性信息的披露 |
4.4 改进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的困难 |
4.4.1 对践行生态养殖相关信息披露意识不强 |
4.4.2 会计人员缺少社会责任专业技能 |
4.4.3 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意见需要较高成本 |
4.4.4 生物资产准则缺少对社会责任货币信息的规范 |
5 改进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措施 |
5.1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披露信息的积极性 |
5.1.1 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社会责任意识 |
5.1.2 市场激励畜牧业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
5.2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 |
5.2.1 行业协会组织培训 |
5.2.2 向信息披露领头企业学习经验 |
5.3 完善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
5.3.1 完善行业协会建立的自律机制 |
5.3.2 加强专业的第三方审计监督 |
5.4 完善会计准则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
5.4.1 完善生物资产准则 |
5.4.2 完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辽宁省畜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基本概念界定 |
2.1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1 投入产出理论相关研究 |
2.1.2 产业关联波及效应相关研究 |
2.1.3 文献评述 |
2.2 概念界定 |
2.2.1 畜牧业 |
2.2.2 关联效应 |
2.2.3 波及效应 |
第三章 辽宁省畜牧业发展情况 |
3.1 全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1 “十五”到“十三五”初期全国畜牧业产值分析 |
3.1.2 “十五”到“十三五”初期全国畜牧业肉类总产量分析 |
3.2 辽宁省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 |
3.2.1 “十五”到“十三五”初期辽宁省畜牧业产值分析 |
3.2.2 “十五”到“十三五”初期辽宁省畜牧业肉类产量分析 |
3.2.3 “辽宁省饲料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
第四章 辽宁省畜牧业关联效应分析 |
4.1 辽宁省畜牧业后向关联效应分析 |
4.1.1 后向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
4.1.2 后向完全关联效应分析 |
4.2 辽宁省畜牧业前向关联效应分析 |
4.2.1 前向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
4.2.2 前向完全关联效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辽宁省畜牧业波及效应分析 |
5.1 辽宁省畜牧业的影响力分析 |
5.1.1 影响力系数 |
5.1.2 畜牧业影响力分析 |
5.2 辽宁省畜牧业的感应度分析 |
5.2.1 感应度系数 |
5.2.2 畜牧业感应度分析 |
5.3 辽宁省畜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关联效应多向且复杂 |
6.1.2 产业链长,间接关联广泛 |
6.1.3 影响力和感应度相当 |
6.1.4 就业带动效果弱,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 |
6.2 政策建议 |
6.2.1 关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
6.2.2 重视对养殖业的生产服务型补贴 |
6.2.3 实施“互联网+”现代畜牧业策略 |
6.2.4 整合辽宁省畜牧业资源 |
6.2.5 积极推动冷链运输发展 |
6.2.6 创新辽宁省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 |
6.2.7 实施农牧结合策略 |
6.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10)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综合评价指数 |
2.1.2 耦合 |
2.1.3 耦合协调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耦合及系统耦合理论 |
2.2.4 协调发展理论 |
2.3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耦合机理 |
3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方法 |
3.1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的指标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
3.2.1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
3.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3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
3.3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方法 |
3.3.1 耦合度模型及划分标准 |
3.3.2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划分标准 |
4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
4.1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概况 |
4.1.1 草原生态环境概况 |
4.1.2 畜牧业经济发展概况 |
4.2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 |
4.2.1 指标体系权重值 |
4.2.2 综合评价指数动态分析 |
4.3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定量分析 |
5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
5.1 明确草原产权,杜绝草原过度利用 |
5.2 完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 |
5.3 树立牧民草原生态价值观 |
5.4 建立、健全科学化畜牧业服务体系 |
5.5 在草原保护中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
5.6 培养畜产品龙头企业,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二○○○年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基于4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 陈秋红,张园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D]. 郭向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基于LoRa技术的智慧牧场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曹海东.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罗牛山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研究[D]. 雷佳.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5]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D]. 王珍.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交易成本对畜牧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视角[D]. 袁珂.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乔雨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8]畜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王超男.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9]辽宁省畜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D]. 刘志云.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10]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 高芬.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