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

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

一、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2021)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初诊时已为中晚期, 系统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中晚期HCC系统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格局。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免疫治疗药物,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根据临床研究以及临床用药经验,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 对HCC免疫治疗形成以下共识, 供国内同行参考。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3](2021)在《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提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 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气道并发症, 降低死亡发生风险, 改善受者预后。基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损伤引起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临床具体防治措施,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特制定《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流程。

王一竹[4](2021)在《临床中药学实践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联用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的影响》文中认为临床中药学立足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以临床用药为核心,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中药临床药师是架起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应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人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肺移植科实践期间,完成了 36周的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常规工作、18周的中药咨询工作以及48周的专科临床中药学药学实践。通过医学与药学、中药与西药、临床与实验室等多方面结合的学习,掌握了常用治疗药物的前处理、患者用药教育、临床中药学查房、个体化给药、建立患者药历等多项临床技能。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器官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理想的手段,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也与中医药文化背景相结合,面临移植术后众多并发症,中医药发挥了其独特优势。移植术后伴随的免疫排斥反应对患者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他克莫司作为移植术后抗排异的一线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他克莫司治疗窗狭窄,患者个体差异大,如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成为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关于中成药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治疗的影响成为临床热点讨论内容,本研究采用循证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五酯制剂在器官移植术后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联用五酯制剂对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影响的Meta分析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由两名研究者将文献资料筛选、提取、纳入、偏倚风险评价之后,以联用五酯制剂后的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维持剂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结局指标,使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3篇研究,共包括711例肝、肾脏器移植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五酯胶囊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MD=1.34,95%CI=(1.19,1.49),P<0.00001],他克莫司使用剂量显着低于对照组[MD=-0.96,95%CI=(-1.13,-0.79),P<0.00001],肝移植受者的ALT显着低于对照组[MD=-23.83,95%CI=(-35.00,-12.66),P<0.0001],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五酯制剂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 CNKI、Wan fang、VIP、CBM、PubMed 及 Cochrane Library,由两名研究者将文献资料筛选、提取、纳入、偏倚风险评价之后,以五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有效率、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最终纳入22篇研究,包括12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病例对照和3篇病例报道,共计1362例患者。结果显示他克莫司联用五酯制剂预防肝、肾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成本-疗效比均优于对照组。3联用五酯胶囊对肺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的影响选择肺移植术后联用五酯胶囊以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记录患者联用五酯胶囊后的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及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纳入的肺移植受者给予五酯胶囊第1天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第3天和第7天的C/D显着上升(P<0.05)。患者给予五酯胶囊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他克莫司剂量,较联用之前显着减少(P<0.05),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肝、肾器官移植受者术后联用五酯制剂可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并减少他克莫司使用剂量,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但与单用他克莫司相比,联用五酯制剂后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没有降低,对肾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五酯制剂用药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李鑫宇[5](2021)在《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在医学临床上,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后通常需要服用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类等免疫抑制剂药物,去抑制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降低抗体免疫反应。临床研究发现,肾移植患者服用MPA药物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患者体内MPA药物暴露水平密切相关。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 AUC(Areaundercurve)面积,即MPA-AUC0-12h。它反应了肾移植患者的体内霉酚酸暴露情况,MPA-AUC0-12h过高将导致急性排斥反应增加,MPA-AUC0-12h过低将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因此能够准确计算出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霉酚酸暴露水平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临床上计算霉酚酸暴露水平的通常做法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服用MPA药物后12小时内抽取至少9~12个血浆样本,然后根据MPA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以此计算霉酚酸暴露水平(即MPA浓度曲线下面积,MPA-AUC0-12h)。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定时在9~12个时间点上进行采血,工作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多次采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在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固定的有限个采血点数目(如选择3~5个时间点采血),然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MPA浓度曲线下面积。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人群的免疫方案有所差异,如果采用固定的有限采血点,常常导致多元回归模型拟合计算霉酚酸暴露水平的准确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可解释的有限采血点动态选取方法为减少临床上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采血点个数,同时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的免疫方案动态选取采血点,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可解释的有限采血点动态选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模型可解释方法SHAP计算单个采血点作为数据特征输入模型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输入特征的权重,针对权重的排序来动态选择最佳的采血点个数用于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可解释方法选取的采血点用于预测MPA-AUC0-12h,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可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帮助医务工作者分析数据并得到最优有限采血点选取方案,并且基于可解释方法的患者个体分析,可以辅助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断。2)提出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方法由于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医疗数据本身采集困难,特别是减少临床上肾移植术后采血点采集个数后,数据维度进一步降低。为了在低维少量肾移植术后临床数据上计算出正确的霉酚酸暴露水平,本文在基于模型可解释的有限采血点动态选取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方法。本方法一方面针对由于有限采血点而低数据维度的特性,使用更适合低维向量聚合的高斯函数作为注意力核;另一方面,针对肾移植临床数据样本少的特性,降低了图注意力层的聚合节点个数,提高了 KNN注意力池化层的特征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表现。在4个采血时间点下,仅使用10%和20%的样本作为训练样本的情况下,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原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度分别提高了 12.29%和13.99%。3)设计并实现了肾移植患者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系统设计并实现针对肾移植患者的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系统。系统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提供数据采集和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两个功能模块,临床上医务人员可以在该系统上录入患者服用MPA药物后血液采集数据,采用回归方法和AI方法计算霉酚酸暴露水平(即MPA-AUC0-12h值)。

刘璇[6](2021)在《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一种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个体的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从症状出现到开始接受抗PCP治疗的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难以挽回的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发治疗是对已有真菌感染迹象但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高危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有临床研究证明早期行先发治疗能提高深部真菌病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对于肾移植受者PCP先发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临床诊断的肾移植受者PCP给予针对病因的先发治疗的疗效,优化临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病案统计室编码的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受者PCP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发病距肾移植手术的时间、临床症状、CT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氧饱和度、是否机械通气、治疗结局、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等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7±8岁,年龄范围23~60岁。从出现症状到接受目标先发治疗方案的平均时间是5.57±2.83天。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高血压(17/53,32.08%),其次是糖尿病(2/53,3.77%)和冠心病(1/53,1.89%)。42例(42/53,79.25%)患者在移植后半年内发生PCP,发病中位时间是3.23(2.93~4.24)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0/53,94.34%),其次是进行性胸闷(39/53,73.58%),干咳(26/53,49.06%)和咳痰(18/53,33.96%)。入院时氧饱和度<91%的患者有21例(21/46,45.65%),氧饱和度≥91%的患者有25例(25/46,54.35%)。入院后单份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的患者有20例,双份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的有17例,平均值215.84±371.91pg/ml。CD4+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有11例(11/45,24.44%),平均值为38.64±11.39%。CRP水平升高的患者有45例(45/49,91.84%),平均41.02±26.56 mg/L。PCT水平升高的患者有7例(7/46,15.22%),中位水平为0.15(0.10,0.41)ng/m L。所有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对称的磨玻璃阴影,其他影像学特征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充气征(5/53,9.43%)、肺气囊(5/53,9.43%),其次是胸腔积液(4/53,7.55%),胸膜增厚(3/53,5.67%),气胸(2/53,3.77%)和肺实变(1/53,1.89%)。49例患者好转出院后随访,均达到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率92.45%,全因死亡率7.55%。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接受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3.77%),1例(1.89%)气管插管。治愈后随访一年无患者因PCP再入院。平均住院天数14.75±10.01天,平均住院费用15665.44±16327.99元。结论:当肾移植受者术后符合PCP的临床诊断标准,立即予以规范化先发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但经济学效益有待进一步评价。

王小建[7](2021)在《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视频教学培训模式在手术室肾移植术器械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手术配合时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器械护士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器械护士高效的配合外科手术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同时为手术室培养专业的器械护士提供新的临床带教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至11月参与肾移植手术的器械护士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参与2019年4月-7月的肾移植手术器械护士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科室制定的培养模式进行干预;参与2019年8月-11月的肾移植手术的器械护士40人作为试验组,采用肾移植手术微视频教学模式。通过常规科室培训和微视频模式培训后,采用器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等指标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都选择SPSS18.0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整理,为实验的结论提供精准的保证。结果:1.基线资料。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器械护士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护士所配合的手术医生的性别、职位、工作年限等都不存在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凝血功能、器官移植史、透析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比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试验组的器械护士理论、实操测试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理论与实操成绩的均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器械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试验组在手术开始前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供体肾就位后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开始至患者缝合皮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两组之间医护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试验组在手术医生对术前准备时间、术前手术用物准备齐全程度、护士的劳动强度自评维度等都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对两组器械护士的自我效能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显示,试验组器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器械护士职业认同感比较。通过数据显示,试验组器械护士职业认知评价、职业挫折应对、职业社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的自我反省、社会支持这两个条目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微视频教学模式提高了肾移植术手术器械护士肾移植手术配合培训效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理论、操作考试成绩,缩短了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和器械护士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认同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刘彦妤[8](2020)在《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移植肾失功和受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治是保证肾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器官移植受者是否发生感染由流行病学暴露、受者免疫功能状态以及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抗感染预防三个因素共同决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探索与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期为制定肾移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的受者信息,记录他们在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检出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以及所对应的供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2.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的受者信息,记录他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基本情况。将在院期间发生感染的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设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再对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将纳入的受者分为高级别预防用药组和低级别预防用药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是否预防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报阳情况的影响;统计本中心2016年至2018年所有检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1.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本研究共纳入了303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性212例,女性91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30例(9.90%),29例为医院感染(96.67%),DDI发生率仅为3.33%。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12例(40.00%),其次为肾周感染8例(26.67%),尿路感染4例(13.33%)。感染病原体主要为G-菌,检出率为66.67%。主要G-菌中产吲哚金黄杆菌对除复方磺胺甲恶唑以外的常见抗菌药物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75%。主要G+菌中肠球菌对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为25.00%,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50.00%。不同供肾来源组间感染率存在显着差异,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活体肾移植受者。2.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肾来源、住院时长、透析时长、术中是否输血、术后使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术后有无肾周积血与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OR=3.973,95%CI=1.092-14.455)、术后运用MMF联合环孢素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OR=6.404,95%CI=1.216-33.717)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两组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两组的真菌报阳率无统计学差异。菌株的耐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所有菌株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多为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主要病原菌为G-菌,且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术中输血、术后使用MMF联合环孢素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DCD肾移植受者预防性使用高级别抗菌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肾移植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反而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对肾移植受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不能显着降低真菌的报阳率。

何晓顺,鞠卫强,杨璐,叶海丹,唐云华,黄陕州,孙成军,张轶西[9](2019)在《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规范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麻醉技术、术后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曾宪杰[10](2019)在《土槿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排斥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的一类过度反应,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因此,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功能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但目前的免疫抑制药物存在活性差、毒副作用大、治疗窗窄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更多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是从土槿皮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具有以特殊薁类结构为母核、内脂环、共轭双烯侧链的罕见二萜类化合物。土槿乙酸的结构特殊性决定了其作用的特殊性,经研究发现土槿乙酸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抗生育、抗肿瘤活性等作用。本课题组经过了多次的研究发现,土槿乙酸对淋巴细胞具有特殊的抑制作用,由此进一步合成了一些活性较好的衍生物,尤其是酯类与酰胺类衍生物。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用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合成系列酯类与酰胺类衍生物,希望得到系列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化合物。并进一步研究土槿乙酸共轭双烯侧链的选择性还原条件,以得到系列具有较好免疫抑制活性的选择性还原衍生物。内容:本文主要利用药物的拼合原理和利宾斯基五原则为指导,以土槿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三个系列目标化合物。首先在土槿乙酸的C-18位成酯,成酰胺类衍生物,将得到的化合物经药理活性检测,并讨论构效关系。然后对部分土槿乙酸衍生物进行三个双键进行完全氢化还原,得到六氢还原产物。接着摸索土槿乙酸共轭双烯侧链的选择性还原条件,期望得到选择性还原产物。方法:1以土槿乙酸为原料,将土槿乙酸与缩合剂缩合后与醇反应,得到土槿乙酸酯类衍生物。2以土槿乙酸为原料,直接通过缩合剂与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土槿乙酸酰胺类衍生物。3以土槿乙酸衍生物为原料对其分子中的三个双键进行氢化还原。4以山梨酸为先导化合物,探索了选择性共轭双烯的选择性还原条件,并试用于土槿乙酸选择性还原。5采用MTT法检测土槿乙酸衍生物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毒性作用。结果:共合成了3个系列化合物,其中土槿乙酸成酯类衍生物7个,土槿乙酸酰胺类衍生物11个,得到的以上化合物分别经过了1H-NMR、HR-ESI-MS和13C-NMR进行确认,18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体外免疫抑制活性筛选显示目标化合物A3,A4,B2,B6,B9是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较好,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土槿乙酸氢化还原衍生物6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NMR,ESI-MS进行了初步确认。有选出了土槿乙酸共轭双烯侧链选择性还原条件,在离子液体中,采用乙酰丙酮钯催化氢化,能够选择性还原山梨酸(已二烯酸)中共轭双键中的末位双键,并试用于还原土槿乙酸双键中的13、14位的双键。结论:共合成了3个系列化合物,24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A系列酯类衍生物中A3,A4对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较好,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的。A2,A5,A7对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较好,且优于土槿乙酸。A5,A6,A7对于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也有较大的提高。B系列酰胺类衍生物,其中B2,B6,B9是较为理想的高效、低毒、高选择性衍生物。B1,B5,B7类衍生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抑制也好于土槿乙酸。B8,B9对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抑制也有了较好的提高。对于含F取代的酯类衍生物和酰胺类衍生物对T,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增加明显,下步实验可以考虑更多含F类侧链取代。合成了6个土槿乙酸氢化还原衍生物,有利于探讨双键对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以乙酰丙酮钯为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能够选择性还原共轭双烯侧链。

二、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4)临床中药学实践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联用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五味子及其制剂对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临床中药学实践
    1 药学服务概述
    2 临床中药学的构成及职能
    3 临床中药学实践内容
第二章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联用五酯制剂的对他克莫司的影响
    第一节 联用五酯制剂对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影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五酯制剂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五酯胶囊对肺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传统特征选择
    2.2 模型可解释方法
    2.3 小样本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型可解释的有限采血点动态选取方法
    3.1 肾移植术后临床数据集描述
        3.1.1 线性相关分析
        3.1.2 数据分布分析
    3.2 采血点动态选择
        3.2.1 总体思想
        3.2.2 选择方法
        3.2.3 可视化分析
    3.3 有限采血点动态选取实验分析
        3.3.1 实验环境
        3.3.2 实验评价指标
        3.3.3 实验数据
        3.3.4 实验模型
        3.3.5 实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模型
    4.1 模型总体框架
    4.2 特征注意力层
    4.3 KNN注意力池化层
    4.4 实验分析
        4.4.1 实验环境
        4.4.2 实验数据
        4.4.3 实验评价指标
        4.4.4 对比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肾移植患者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系统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系统基本功能
        5.1.2 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功能
        5.1.3 管理员功能
    5.2 系统用例分析
    5.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5.4 系统实现
        5.4.1 患者信息录入
        5.4.2 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目录
致谢

(6)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实体器官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7)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
        1.2.2 器械护士在配合肾移植术的专业要求
        1.2.3 器械护士培训形式分析
        1.2.4 微视频应用研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慢性肾脏病(CKD)
        1.3.2 终末期肾病
        1.3.3 微视频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小组成员
        2.2.2 培训师资
        2.2.3 培训时间
        2.2.4 培训内容
        2.2.5 分组
    2.3 实施方案
        2.3.1 对照组实施方案
        2.3.2 试验组实施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1.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3.1.2 肾移植术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器械护士考核成绩
    3.3 器械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
    3.4 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
    3.5 器械护士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感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分析
    4.2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肾移植手术器械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
    4.3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缩短器械护士配合医师完成肾移植手术时间
    4.4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医护人员对肾移植术各环节满意度影响
    4.5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4.6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综述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肾移植发展现状
    1.2 肾移植术后感染
    1.3 肾移植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2.3.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4 讨论
        2.4.1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
        2.4.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来源
        2.4.3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部位
        2.4.4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3.1 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3.3.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3.3.3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多因素分析
    3.4 讨论
        3.4.1 围手术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3.4.2 与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DCD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4.3.2 DCD肾移植受者使用不同级别抗菌药物预防效果
        4.3.3 DCD肾移植修肾时是否用抗菌药物灌注感染发生率
        4.3.4 菌株的耐药趋势变化
        4.3.5 DCD肾移植受者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效果
    4.4 讨论
        4.4.1 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4.2 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5.2 局限性
    5.3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适应证
        1.1.1 良性疾病
        1.1.2 恶性疾病
    1.2 禁忌证
        1.2.1 相对禁忌证
        1.2.2 绝对禁忌证
2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
    2.1 术前检查
        2.1.1 一般检查
        2.1.2 辅助检查
        2.1.3 胰腺功能评估
        2.1.4 肝脏功能评估
        2.1.5 心血管状态的评估
        2.1.6 外周神经检查和眼科检查
        2.1.7 营养状态评估
    2.2 术前准备
        2.2.1 心理准备
        2.2.2 饮食调理
        2.2.3 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
        2.2.4 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血液制品准备
        2.2.5 术前并发症处理
3 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3.1 供者的选择
    3.2 手术器械及耗材
        3.2.1 器官灌注液及保存液
        3.2.2 灌注管
        3.2.3 手术器械
    3.3 手术操作及外科技巧
        3.3.1 切口选择及供肝评估
        3.3.2 腹主动脉插管及灌注
        3.3.3 门静脉插管及灌注
        3.3.4 胆道灌注
        3.3.5 器官切取
4 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技术操作规范
    4.1 手术操作及技巧
        4.1.1 肝上、下下腔静脉的修整
        4.1.2 动脉修整
        4.1.3 门静脉的准备
        4.1.4 供胰和十二指肠修整
    4.2 修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技术操作规范
    5.1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式
        5.1.1 脏器切除
        5.1.2 器官植入
    5.2 简化多器官移植术式
        5.2.1 脏器切除
        5.2.2 器官植入
6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6.1 麻醉方式选择
    6.2 术中监测项目
        6.2.1 必备监测项目
        6.2.2 建议使用的监测项目
    6.3 上腹部多器官切除以及血液复流期处理
        6.3.1 上腹部多器官切除前期这个期间应注意3方面问题:麻醉深度、腹腔引流积液、手术出血。
        6.3.1. 1 麻醉深度
        6.3.1. 2 腹腔引流处理
        6.3.1. 3 手术出血问题
        6.3.2 上腹部多器官切除期
        6.3.3 供者器官血液复流期
    6.4 凝血功能维持
    6.5 重视术中正常范围体温
    6.6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6.7 术中血糖控制
    6.8 术后早期处理
7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护理操作规范
    7.1 术前护理
        7.1.1 术前评估
        7.1.2 一般准备
    7.2 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与护理
        7.2.1 严格消毒隔离
        7.2.2 病情的监测及处理
    7.3 普通病房监护与处理
    7.4 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
8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8.1 感染
    8.2 外科并发症
    8.3 内环境紊乱
    8.4 胰腺功能紊乱
    8.5 免疫排斥反应
9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
    9.1 密切观察体温
    9.2 观察移植物的功能
        9.2.1 观察肝功能
        9.2.2 观察胰腺功能
        9.2.3 观察十二指肠功能
    9.3 排斥反应处理方案
1 0 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
1 1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随访

(10)土槿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土槿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筛选
    1.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想
    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1.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2.2 实验仪器
        1.2.3 化学合成实验部分
        1.2.4 药理实验部分
    1.3 结果
        1.3.1 合成结果
        1.3.2 药理实验结果
    1.4 讨论
        1.4.1 合成路线讨论
        1.4.2 构效关系讨论
    1.5 小结
二、土槿乙酸衍生物的氢化还原
    2.1 目标化合物设计构想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2.1 土槿乙酸衍生物氢化还原合成路线
        2.2.2 土槿乙酸衍生物的氢化还原合成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三、土槿乙酸衍生物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3.1 目标化合物设计构想
    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2.1 选择性还原路线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3 目标化合物合成及条件验证
    3.3 结果
        3.3.1 Na BH_4-CuCl/MeOH体系
        3.3.2 乙酰丙酮钯离子液体体系
    3.4 讨论
        3.4.1 NaBH_4-CuCl/MeOH体系
        3.4.2 乙酰丙酮钯离子液体体系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8)
  • [3]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11)
  • [4]临床中药学实践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联用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的影响[D]. 王一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肾移植术后霉酚酸暴露水平预测[D]. 李鑫宇. 东华大学, 2021(09)
  • [6]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D]. 刘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王小建. 南昌大学, 2021(01)
  • [8]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D]. 刘彦妤. 南京大学, 2020(02)
  • [9]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J]. 何晓顺,鞠卫强,杨璐,叶海丹,唐云华,黄陕州,孙成军,张轶西. 器官移植, 2019(06)
  • [10]土槿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D]. 曾宪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器官移植疗效研究进入“97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