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重症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影响重症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詹若愚[1](2021)在《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HBV感染不同病程患者的中医体质资料并汇总分析,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程进展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寻找不同体质可能代表的病情进展和预后,为临床辨证论治慢性HBV感染提供体质病理学依据。方法:以国家在2019年发布的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标准,收集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第九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30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慢性HBV感染的不同病程分为HBV携带组(96例)、慢乙肝组(106例)、乙肝肝硬化组(58例)、乙肝肝癌组(41例),比较首诊时四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和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因素。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研究的男性患者234例,女性患者67例,男女比例为3.49:1。(2)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区间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39.71±13.92)岁。≤40岁有159例,占52.82%;41~59岁有115例,占38.21%;≥60岁有27例,占8.97%。(3)HBV携带组的平均年龄为(31.06±10.83)岁,慢乙肝组的平均年龄为(35.58±10.11)岁,乙肝肝硬化组的平均年龄为(51.07±10.67)岁,乙肝肝癌组的平均年龄为(54.39±10.37)岁。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程进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中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4)HBV携带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平和质(73.96%)、气虚质(8.33%)、气郁质(6.25%),慢乙肝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湿热质(27.36%)、平和质(16.98%)、阳虚质(16.04%)、气郁质(13.21%),乙肝肝硬化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29.31%)、湿热质(15.52%)、平和质(15.52%),乙肝肝癌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34.15%)、气虚质(12.20%)、湿热质(12.20%)。不同病程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多见,男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6)不同性别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阳虚质、平和质多见,女性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则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乙肝肝癌组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青中年肝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中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则以阳虚质、湿热质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HBV感染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HBV。(2)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进展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其病程进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中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3)慢性HBV感染不同病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辨识体质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莫镜邻[2](2020)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危险因素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影响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为ACLF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将48例ACL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终点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TBIL、ALB、AST、ALB)、凝血功能(PTA)、死亡率、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估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的临床疗效。2.危险因素的筛选部分:将纳入的48例ACLF患者,按8周后预后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抗病毒史、TBIL、AST、Cr、MELD评分、肝性脑病、感染,筛选并分析影响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各指标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1)在有效率和死亡率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0.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7.5%)(P<0.05);治疗组累计死亡率(20.9%)低于对照组累计死亡率(54.2%)(P<0.05);研究生:莫镜邻(2)在肝功能水平上:与第0周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TBIL、ALT、AST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ALB水平较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TBIL、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第4周的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第8周的ALB水平升高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凝血功能上:与第0周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PTA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PTA水平明显升高(P<0.05);(4)在MELD评分上:与第0周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MELD评分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MELD评分水平明显降低(P<0.05);(5)在中医证候积分上:与第0周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明显降低(P<0.05)。2.危险因素的筛选部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TBIL、AST、MELD评分、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LF患者预后与上述因素有关。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MELD评分为影响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分析,年龄、病程、TBIL、AST、MELD评分、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556、0.853、0.893、0.949、0.644,得出结论:MELD评分、TBIL、AST预测价值较高,年龄、病程、感染预测价值较低。结论:1.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2.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TBIL、AST、MELD评分、感染;MELD评分为影响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红燕[3](2020)在《血清胆碱酯酶联合MELD评分对早、中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探讨其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01.01至2019.10.31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00例早、中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同时期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1)比较HBV-ACLF组与CH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HE、INR、Cr等指标,分析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时临床指标的情况;(2)比较HBV-ACLF、CHB及健康体健者血清CHE,分析肝脏血清CHE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3)根据收集到的临床指标,计算HBV-ACLF组患者的MELD评分,根据2018版肝衰竭指南中好转与恶化标准,将100例HBV-ACLF患者根据出院时情况分为好转组68例,恶化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CHE、PT、PTA、ALB、AST、ALT、Cr、MELD评分之间有无差异;(4)将筛选出对HBV-ACLF有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血清CHE与MELD评分是否属于影响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5)绘制ROC曲线比较血清CHE与MELD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1.分析HBV-ACLF组与CHB组的临床资料,表明CHB组患者的ALB、CHE、PTA明显高于HBV-ACLF组患者(P<0.05);CHB组患者的AST、ALT、Tbil、及PT明显低于HBV-ACL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3组患者血清CHE,发现HBV-ACLF患者血清CHE明显低于CHB及健康体检组(P<0.05)。3.分析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n=62)、恶化组(n=38),结果显示:恶化组的MELD评分、INR、PT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PTA及血清CHE明显高于恶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将有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并非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血清CHE与MELD评分相关分析发现,MELD评分与血清CHE呈负相关。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CHE曲线下面积0.822,MELD评分曲线下面积0.741,表明两者均可评估HBV-ACLF患者的预后;比较CHE与MELD评分的预测能力,发现血清CHE所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MELD评分所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但正态性Z检验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虽然血清CHE所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但并不能说明血清CHE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大于MELD评分的预测能力。结论1.血清CHE水平、MELD评分可能均为影响HBV-ACLF患者的预后因素。2.血清CHE越低,MELD评分越高,HBV-ACLF患者预后越差,其对早、中期HBV-ACLF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

谢永琼,严菲[4](2019)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4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中54例(38.57%)发生感染,以腹腔、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共检出病原菌56株,以真菌感染为主(30株,53.57%),其次为革兰阴性菌(20株,35.71%)、革兰阳性菌(6株,1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存在基础性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接受侵入性操作、有腹水、血白蛋白<35 g/L、免疫功能低下、血白细胞<4×109/L以及住院时间长等因素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P <0.05)。结论:临床应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张宝忠,周鹏志[5](2019)在《妊娠期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妊娠期肝衰竭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根据病因、肝衰竭临床分型分期、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肝脏B超、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产科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是否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等方面可初步预测妊娠期肝衰竭的近期预后。认为临床医师对妊娠期肝衰竭的近期预后进行综合全面地评估和判断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张丹,周一萌[6](2017)在《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陈仁,廖金瑶,陈文莉,黄晶,马晓军,罗晓丹[7](2016)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防治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对确诊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9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33%;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烧、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和影像学改变及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死率为21.43%。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种病原菌感染72例,混合感染26例。革兰阳性菌53株占47.32%,革兰阴性菌51株占45.54%,真菌8株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黎芬芬,邓鑫,文彬[8](2016)在《病毒性肝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因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及宿主基因型、病毒量等的不同可以出现迥异的结局,其预后可能是治愈或慢性化,或并发肝衰竭、腹水、肝肾综合征、肝硬化、肝癌等。研究病毒性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不仅有利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还益于科研抗病毒新药、基因治疗的研发及中医药的扩展应用。

胡秀霞,杨雪[9](2014)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掌握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根据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0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5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66例,发生率为51.15%;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2.14%、73.12%、66.82%,发生医院感染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肝炎病毒种类对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以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曹欣,关玉娟,李剑萍[10](2013)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未愈组79例,好转组135例),根据多项临床指标、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策略提供参考。结果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肌酐、MELD-Na在未愈组与好转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20 mmol/L)3项指标在未愈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8.99%、15.19%、17.72%,在好转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4%、1.48%、4.44%,两组比较,P<0.05。结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以有效地判断预后转归情况,指导临床。

二、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古代中医学对肝脏病变的认识
    2 古代中医学对体质的论述和研究
    3 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对象分组
        1.5 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和中医体质类型的总体分布
        2.2 HBV携带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3 慢乙肝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5 乙肝肝硬化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6 乙肝肝癌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7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体质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中医体质量表
附图1 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报告单(正面)
附图2 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报告单(背面)
文献综述
    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研究概况
    2 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3 慢性HBV感染人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危险因素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ACLF的中医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治法方药
        1.3.1 中药治疗
        1.3.2 中医外治
    2 ACLF的西医研究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2.3.1 一般支持治疗
        2.3.2 抗病毒治疗
        2.3.3 抗炎保肝治疗
        2.3.4 免疫调节治疗
        2.3.5 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2.3.6 人工肝治疗
        2.3.7 肝移植与肝细胞移植
第二部分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纳入标准
        1.3.4 排除标准
        1.3.5 中止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样本随机化分配
        2.2 对照研究
        2.3 治疗方案
        2.3.1 对照组
        2.3.2 治疗组
    3 观察指标
        3.1 死亡率
        3.2 血液生化指标
        3.3 MELD评分
        3.4 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3.5 不良反应记录
    4 疗效评价
        4.1 西医疗效评价
        4.2 中医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ACL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6.2 两组ACLF患者死亡率比较
        6.3 两组ACLF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4 两组ACLF患者肝功能(TBIl、ALB、ALT、AST)比较
        6.5 两组ACLF患者凝血功能(PTA)比较
        6.6 两组ACLF患者MELD评分比较
    7 安全性评价
    8 讨论
        8.1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8.2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TBIL的影响
        8.3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ALB的影响
        8.4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ALT、AST的影响
        8.5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PTA的影响
        8.6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8.7 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9 解毒化瘀颗粒的方药分析
    10 解毒化瘀颗粒的现代疗效机制研究
    11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的筛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标准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赋值
        2.2 影响ACLF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2.3 影响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4 危险因素对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1 影响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3.2 MELD评分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ACLF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3.3 筛选预后风险因素在ACLF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血清胆碱酯酶联合MELD评分对早、中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1.1 早、中期慢乙肝基础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组
        1.1.2 慢性乙型肝炎组
        1.1.3 健康对照组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研究内容
        2.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HBV-ACLF组与CHB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
    3.2 HBV-ACLF组、CHB组及体健组的CHE结果比较
    3.3 HBV-ACLF患者血清CHE与 MELD评分之间关系
    3.4 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与恶化组之间各指标比较
    3.5 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3.6 CHE、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
    2.2感染情况
    2.3 病原菌分布情况
3 讨论

(5)妊娠期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2 临床分型、分期
3 实验室检测指标
    3.1 AST/ALT比值
    3.2 血清TBil
    3.3 凝血酶原时间 (PT) 与PTA
    3.4 血清胆固醇
    3.5血糖
    3.6 血清肌酐 (Scr)
    3.7 白蛋白 (Alb)
    3.8 白细胞计数
4 肝脏B超
5 并发症
6 产科处理方式
7 人工肝支持治疗
8 小结

(6)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2.4 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
    2.5 医院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7)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率和病死率
    2.2 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2.3 危险因素分析
    2.4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8)病毒性肝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病毒基因及宿主基因均影响病毒性肝炎预后
    1.1病毒基因分型与病毒性肝炎预后
    1.2宿主基因与病毒性肝炎预后
2病毒载量及相关抗原与病毒性肝炎预后相关
3机体免疫状态影响病毒性肝炎预后
4病毒重叠感染加重病毒性肝炎预后
5年龄、性别与病毒性肝炎预后
6中医辨证分型型及体质因素与病毒性肝炎预后

(9)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与部位分布
    2.2 危险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四、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詹若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危险因素的筛选[D]. 莫镜邻.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血清胆碱酯酶联合MELD评分对早、中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价值[D]. 周红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4]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谢永琼,严菲. 感染、炎症、修复, 2019(04)
  • [5]妊娠期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 张宝忠,周鹏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2)
  • [6]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 张丹,周一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07)
  • [7]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防治对策[J]. 陈仁,廖金瑶,陈文莉,黄晶,马晓军,罗晓丹.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10)
  • [8]病毒性肝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黎芬芬,邓鑫,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 2016(03)
  • [9]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 胡秀霞,杨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1)
  • [10]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J]. 曹欣,关玉娟,李剑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23)

标签:;  ;  ;  ;  ;  

影响重症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