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氏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变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莉茹[1](2021)在《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2014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为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因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住院患儿大便培养为阳性的病例,病例涵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6个市辖及下属县级市、县。由于2017年以后山西省儿童医院粪便细菌培养分离鉴定方法经过改善,故将2014~2016年及2017~2019年培养分离结果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对感染性腹泻粪便培养阳性病例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等一般资料、细菌谱变化的分析;将2014~2016年与2017~2019年分离菌株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对粪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22.0软件对病历资料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分离菌株260株,主要分离菌株位于前四位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96株,37.5%)、大肠埃希菌(48株,18.8%)、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47株,18.4%)、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12.1%)。其中,这四种细菌感染阳性率在性别、发病季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感染阳性病例以0-1岁患儿为主,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以>1岁为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7~2019年共分离菌株992株,主要分离细菌有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469株、47.3%)、大肠埃希菌(135株、13.6%)、肺炎克雷柏杆菌(130株、13.1%)、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6.6%)。其中,这四种细菌感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季节方面,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冬季分离率最高,大肠埃希菌以夏秋季分离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春夏季检出率最高,以上细菌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伤寒非副伤寒检出率最高为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段方面,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以>1岁阳性率更高,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0-1岁阳性率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性增加显着;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增加显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1.2014~2016年山西省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柏杆菌,多数细菌感染无明显性别、发病时间差异,发病年龄段多集中在0-1岁;2017~2019年主要致病菌为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多数细菌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多集中在夏秋季,感染性腹泻高发年龄段与菌种相关。2.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多数细菌对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增加。
张立伟[2](2021)在《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已对畜禽安全生产和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构成了极大威胁,全球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传递相关问题极为关注。本研究从河北地区病鸡肝脏分离大肠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K-B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PCR方法检测其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同时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超广谱内酰胺酶基因(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和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参考系统发育群分类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群,本研究旨在阐明河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分子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56株大肠杆菌生化表型分为8种,以B4为主。血清型分为11种,O78、O2、O157和O1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26.79%、23.21%、17.86%和14.29%。2.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26株,其中EHEC、EAEC和ETEC,分别占76.92%、15.38%和7.69%。56株大肠杆菌携带15种肠道外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im C和Omp A携带率均为100%;aat A、yij P、irp2、mat和iss的检出率分别为98.21%、98.21%、98.21%、96.43%和92.86%。铁转运相关基因(iro N、fyu A、iuc D和irp2)检出率均高于80%。3.45株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为58.93%~80.36%,携带qnr S、qnr B和aac(6′)-Ib-cr,比率分别为82.22%、4.44%和4.44%。41株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呈现为多重耐药,主要携带blaCTX-M-9、blaCTX-M-1、blaCTX-M-8、blaCTX-M-25、bla OXA、blaSHV和blaTEM,其中blaCTX-M-65基因亚型和blaCTX-M-55型检出率最高。4.56株大肠杆菌分为22种ST型,其中ST1199、ST1200、ST1201、ST1202、ST1203、STN1、STN2和STN3为新型ST型,ST88(12.5%)、ST85(10.71%)和ST243(10.71%)型为优势型。系统发育群检测到D、B2、B1、A群,其分别占42.86%、25%、21.43%和10.71%。41株PMQR大肠杆菌有19种ST型。质粒携带blaCTX-M大肠杆菌有16种ST型,优势型为ST85(16.67%)和ST243(16.67%)。综上所述,河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O血清型多样,毒力因子种类繁多,普遍携带qnr S和blaCTX-M耐药基因,后者主要以blaCTX-M-55、blaCTX-M-65和blaCTX-M-14为优势耐药基因亚型,MLST分型中检测到6种新型ST型,为河北地区鸡源耐药性致病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控及其耐药性及传递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周春艳[3](2021)在《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昆明地区粪便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了解其病原构成及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昆明地区2015年1月-2019年12月出现腹泻并且粪便培养阳性的28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并将其病原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流行特征:(1)年龄及性别分布粪便培养阳性的腹泻患儿273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17例,男女比例为1.33: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3岁,其中2岁以下的婴幼儿有141例,占51.6%;(2)季节分布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1-12月份人数分布分别为7例、5例、10例、24例、27例、41例、37例、32例、39例、23例、19例、9例,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6-9月份,呈单峰分布;(3)病原分布273例粪便病原阳性的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176例,占64.5%,其中鼠伤寒沙门菌65例,占36.9%,乙型副伤寒沙门菌35例,占19.9%,未分型沙门菌35例,占19.9%,伤寒沙门菌30例,占17.0%,丙型副伤寒沙门菌5例,占2.8%,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例,占1.1%,猪霍乱沙门菌2例,占1.1%,纽波特沙门菌1例,占0.5%,肠炎沙门菌1例,占0.5%;志贺菌感染89例,占32.6%,其中宋内志贺菌50例,占56.2%,福氏志贺菌36例,占40.4%,痢疾志贺菌2例,占2.2%,鲍氏志贺菌1例,占1.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例,占2.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占0.4%;2.主要致病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100.0%(65/65)、阿米卡星98.5%(64/65)、头孢唑林96.9%(63/65)、氨苄西林86.2%(56/65);宋内志贺菌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唑林100.0%(50/50)、头孢曲松98.0%(49/50),阿米卡星98.0%(49/50),庆大霉素96.0%(48/50);福氏志贺菌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唑林100.0%(36/36)、氨苄西林100.0%(36/36)、庆大霉素94.4%(34/36)、阿米卡星91.7%(33/36);结论1.昆明地区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主要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但宋内志贺菌感染主要分布在3-6岁的儿童;2.全年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6-9月份,呈单峰分布;3.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是主要致病原,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致病菌;4.鼠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与10年前昆明地区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对比,主要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均有改变。
唐伟欣[4](2020)在《好氧堆肥对畜禽养殖粪污中抗生素耐药整合子的影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兽用抗生素在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上使用量的日渐上升,使得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而耐药菌及耐药基因的出现更使得人们愈来愈聚焦于这一新兴的污染物。本研究以多耐药菌及耐药基因为研究对象,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中多耐药菌的污染状况,解析养殖粪污中主要耐药整合子的结构组成,分析高温好氧堆肥过程对养殖粪污中多耐药菌及其整合子的去除规律,为更好的控制养殖来源耐药基因在环境内的横向转移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研究选取12个典型养殖场及其粪污堆肥厂,采集新鲜粪污和有机肥成品样品,通过添加8种抗生素培养多重耐药菌,并分析不同粪肥来源的多耐药菌的丰度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细菌计数结果表明:对于抗四环素、恩诺沙星、磺胺甲恶唑和泰乐菌素(A类),以及抗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及粘杆菌素(B类)的两类多重耐药菌污染状况(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排序均为鸡粪>猪粪>牛粪,粪源有机肥中可培养的多重耐药菌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均有所下降,说明堆肥是一种控制多重耐药细菌的有效手段。基于16S rDNA序列扩增子测序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抗生素的多耐药菌群的多样性也有所不同,在α多样性中,A类多耐药菌的多样性最高的是蛋鸡粪源,而在B类中,猪粪源多耐药菌的多样性是最高的;在β多样性中,A类多耐药菌样本间群落差异最小是牛粪源,而猪粪源中的B类多耐药菌各样本间群落差异是最小的。多耐药菌在有机肥中物种丰度、多样性都小于养殖粪便,说明堆肥可以有效减少A和B类多耐药菌的种类和多样性。A、B类多重耐药菌菌群在门水平上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unidentified-Enterobacteriaceae是A类可培养的多耐药菌的优势属,而B类可培养的多耐药菌种类少且优势属为Myroides。然后,分离纯化了 126株多耐药菌,并开展了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基于药敏试验的耐药性特征分析,进一步对其耐药整合子的种类及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从养殖粪便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这四个门中,其中,对于A类多重耐药菌的优势属为肠杆菌属,;而B类多重耐药菌的优势属为志贺菌属。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动物粪便中的A类多重耐药菌均对养殖常用抗生素如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等都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有着较高的敏感率。而B类多耐药菌虽然分离菌株较少,但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很高。通过对Ⅰ、Ⅱ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扩增,明确了在养殖粪便和堆肥中广泛存在的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类型为aadA2和dfrA17,以及Ⅱ类整合子基因盒主要类型是sat2-dfrA1。最后,选择典型多耐药菌Shigella flexneri 5A5菌株,并对其耐药质粒进行测序分析,设计出耐药菌及耐药整合子intI、aadA、sul2、mcr1及oqxb等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将该菌添加至堆肥环境中,模拟多耐药菌及耐药基因污染,探究多耐药菌的丰度及耐药整合子在高温堆肥过程中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外源添加还是内源的多耐药菌,高温堆肥过程均对其有明显消减作用,即经3天高温期后,对于可培养的多耐药大肠杆菌其数量已经将至0,而对于普通的多耐药菌,在为期10天的堆肥过程中,其数量也约降了 4-6个数量级。同时,在堆肥过程中耐药基因的绝对丰度表现出先微升后持续降低的趋势,且耐药基因去除效率都在89%以上,整合子去除效率也高达80%以上;而在相对丰度中,大多数耐药基因表现出先降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其中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消减率在86%以上,由此说明堆肥是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源多重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污染的有效手段。
孙雅婷[5](2021)在《安徽地区儿童志贺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儿童志贺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分析志贺菌携带毒力基因与抗药性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材料:研究样本为安徽省三十四家医院2010年到2015年间从儿童(五岁及以下)粪便中分离的345株志贺菌。选用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由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保存。方法:1.对2010年到2015年间儿童(五岁及以下)粪便中分离的345株志贺菌,采用常规生化和VITKE-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的血清型鉴定。2.选择琼脂稀释法检测345株志贺氏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药敏试验的依据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标准。3.检测16种志贺菌毒力基因(Virulence Genes,VRGs):ial、ipa C、ipa B、ipa D、ipa A、ipa H、set、sen、sat、vir F、vir B、ics A、ics B、sig A、pic、sep A。用煮沸法提取志贺菌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16对引物,16对引物分成五组分别扩增(组1:ial、ipa H、set、vir F;组2:sen、sig A、pic、sep A;组3:ics A、ics B、vir B;组4:ipa C、ipa B、ipa D、ipa A;组5:sat)。反应体系为:预混料Taq酶聚合物12.5ul,每种引物的上游引物0.5ul,下游引物0.5ul,DNA模板2ul,去离子水(dd H2O)6.5ul-9.5ul(使最终反应体系为25u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5min;95℃变性45s,退火45s(退火温度:组1为57℃,组2为58℃,组3和组4为60℃,组5为59℃),72℃延伸1min,经过35个循环;72℃延伸10min。取8ul PCR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加样(含0.5ug/ml的EB),电泳条件为电压150V电泳30分钟,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1.分析345株儿童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发现,主要流行的血清亚型是福氏志贺菌(298株,86.4%)。宋内志贺菌是次在流行的血清亚型(44株,12.8%)。在福氏志贺菌中,源于安徽北部区域296株(99.3%),中部区域2株(0.7%)。在宋内志贺菌中,源于安徽北部区域43株(97.7%),中部区域1株(2.3%)。其中,相较于女童而言,福氏志贺菌的感染者多为男童(59.4%:40.6%,P<0.0001)。2.在福氏志贺菌中:耐药性从高到低的前几位分别为氨苄西林(98.3%)、萘啶酸(97%)、四环素(93.3%)、氯霉素(88.6%)和环丙沙星(80.2%);敏感性从高到低的前几位分别阿米卡星(98.7%)、头孢西丁(94.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3%)。在宋内志贺菌中: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奇霉素全部耐药(100%)。其次为萘啶酸(97.7%)、庆大霉素(93.2%)、四环素(90.9%)和复方新诺明(88.6%);所有菌株对阿米卡星全部敏感(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7.7%)和亚胺培南(97.7%)。相比而言,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氯霉素的抗药性比宋内志贺菌高;而宋内志贺菌对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的抗药性比福氏志贺菌高。3.345株儿童志贺菌临床分离株携带16种毒力基因的情况:(1)在分离的298株福氏志贺菌中:入侵相关基因中ipa H基因检出频率最高,为298株(100%),其次为ipa B基因296株(99.3%),ipa C基因295株(99.0%),ipa D基因295株(99.0%),ipa A基因295株(99.0%)和ial基因288株(96.6%);肠毒素基因中,set基因283株(95.0%),sen基因278株(93.3%);调控基因中,ics A基因296株(99.3%),ics B和vir B基因检出频率相同,都为293株(98.3%),vir F基因288株(96.6%);SPATEs基因中,sig A基因280株(94.0%),sat基因279株(93.6%),pic基因269株(90.3%),sep A基因267株(89.6%)。(2)在分离的44株宋内志贺菌中:入侵相关基因中,ipa H基因检出频率也是最高,为44株(100%),其次为ipa B基因43株(97.7%),ipa C基因42株(95.5%),ipa D基因41株(93.2%),ipa A基因41株(93.2%),最后为ial基因34株(77.3%);肠毒素基因中,sen基因39株(88.6%),而set基因在此次研究中的宋内志贺菌分离株均未检测到;调控基因中,ics A基因43株(97.7%),vir B和ics B基因均为42株(95.5%),vir F基因34株(77.3%);SPATEs基因中,sig A基因43株(97.7%),而sat和pic及sep A基因在研究中的宋内志贺分离株中均未测出。结论:1.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是安徽省儿童志贺菌主要流行血清亚群。北部区域的儿童具有更高的细菌性痢疾感染风险。2.安徽省儿童临床分离志贺菌一般均为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多重耐药株。其中,对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福氏志贺菌比宋内志贺菌具有更高的抗药性。3.毒力基因ial、ipaA、ipaC、ipaD、virB、virF、set、icsB、pic、sepA阳性福氏志贺菌比阴性福氏志贺菌对CHL、CIP的抗药性强;set阳性福氏志贺菌比阴性福氏志贺菌对CRO和CAZ的抗药性强;毒力基因ial、vir F、set、ics B、vir B、pic、sep A阴性福氏志贺菌对GEN和AZM的抗药性更强。毒力基因阳性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耐药率相似,但对CRO和CAZ的耐药率更高。4.志贺菌携带数个毒力基因与其抗药性有关。需更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机制与志贺菌抗药性的遗传问题,由此可以更好的对志贺菌病的临床治疗做出指导。
江静宜[6](2019)在《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感染模式与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耐药基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奶牛乳腺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研究通过采集江苏、山东多家奶牛场乳腺炎奶样和常规奶样,开展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病原菌,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采样牧场乳腺炎病原菌流行状况,建立小型病原菌菌种库,结合奶牛场DHI测定,分析细菌感染模式和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在药敏试验基础上,检测主要流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基因,为揭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感染规律和耐药机制,开展奶牛乳腺炎抗性选育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对江苏、山东等地牧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和鉴定乳腺炎病原菌。随机采集牧场1、牧场2、牧场3、和牧场4的常规乳样共882份(n1=223,n2=220,n3=193,n4=246),利用细菌学和16s rDNA测序确定病原菌种属。结果显示:牧场1的乳腺炎样本分离出11种病原菌39株;牧场2的乳腺炎样本分离出15种病原菌38株;牧场的乳腺炎样本分离出6种病原菌12株;牧场4乳腺炎样本分离出3种病原菌4株。牧场1的常规奶样分离出36种病原菌228株;牧场2的常规奶样分离出的32种病原菌275株;牧场3的常规奶样分离出42种病原菌226株;牧场4的常规奶样中分离出67种病原菌322株。二、探索奶牛乳腺炎的细菌感染模式与乳成分、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对四个地区奶样分离菌的感染模式分类:单菌感染、两菌混合感染和三菌混合感染,并整理其对应的D HI检测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细菌的感染模式对于真蛋白率、脂肪率、粗蛋白率、总固形物率差异不显着(P>0.05),SCC在不同的细菌感染模式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随着SCC范围的增加,乳成分中真蛋白率、脂肪率、粗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在SCC小于300千/ml与其他三组间差异显着(P<0.05)。乳成分中真蛋白率、脂肪率、粗蛋白率、总固形物率在SCC大于300小于1000千/ml的范围时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乳成分中真蛋白率、脂肪率、粗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在大于500千/ml范围时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SCC小于300千/ml和大于1000千/ml范围时,乳成分中真蛋白率、脂肪率、粗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揭示细菌感染模式与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乳中SCC的变化影响乳中其他性状的变化。三、乳腺炎分离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NCLLS药敏试验标准和纸片扩散法检测乳腺炎分离菌对6种药物(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四个牧场分离到菌株对于林可霉素表示全部耐药,其实验的抑菌圈为零。四个牧场奶牛乳腺炎样本的分离菌几乎全部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表示耐药,其中牧场2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牧场4分离出的解糖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表示敏感,牧场2的恶臭假单胞菌表示中敏。对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表示敏感。其中牧场1分离出的嗜碱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示耐药,枯草芽孢杆菌表现中敏。四、对牧场1分离出的3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性基因检测: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例在逐年增多,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感染等特点。通过药敏试验确定3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情况,通过PCR凝胶电泳分析确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β-内酰胺酶类基因 TEM、SHV、LEN、OKP、CTX-M-I group、CTX-M-2 group、CTX-M-9 gr oup、PER、GESVEB,氨基糖苷类基因 aac(6’)-Ib、aadA4/5、aadA6/16、aph(3’)-I、aph(3)-IIb,外排泵mdfA接合型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 1133,喹诺酮类 gyrA、parC,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 armA、nrmtA、rmtB、rmt C、rmtD共28个基因,结果在3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28中基因的检出率如下:β内酰胺酶类的OPK(100%)、TEM(42.11%),SHV(68.42%),LEN(97.37%),则其他 CTX-M-Igrowup、CTX-M-2 group、CTX-M-9 group、PER、GE 和V的检出率为零。氨基糖苷类 aac(6’)-Ib(31.68%),aph(3’)-I(78.95%),aph(3’)-Ⅱb(13.16%),aad A4/5和aadA6/16的检出率为零。外排泵mdfA(15.79%),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bC(76.32%),trbA的检出率为零。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1133(21.05%),转座子遗传标记Int 12(21.05%),merA 的检出率为零,喹诺酮类的parC(100%),gyrA(81.58%),16S rRNA 甲基化酶rmtA(100%),rmtB(86.84%),rmtD)(7.89%),armA 和rmtC 的检出率为零。多数菌株含有多个抗性基因组合。2,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在3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89.47%对氨苄西林耐药,34.21%对头孢噻吩耐药、7.89%对头孢哌酮耐药、39.47%对头孢他啶耐药、50.00%对阿莫西林耐药、73.68%对青霉素耐药,18.42%对哌啦西林耐药,与β-内酰胺酶类抗性基因密切相关;7.89%对庆大霉素耐药、7.89%对妥布霉素耐药,与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相关;34.21%对氯霉素耐药,与喹诺酮类抗性基因有关;31.58%对四环素耐药;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敏感。一些可移动遗传元件对于耐药基因的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验结果的复杂性同样也提示着细菌的耐药机制的复杂性。
朱阵[7](2018)在《牛肠道菌群携带耐药基因分析与志贺菌分离、分型及耐药性研究》文中认为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残留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已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重要性,并对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分两条主线对耐药性进行研究,一是从宏基因组角度,分析了不同养殖环境下牛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差异;二是从病原菌角度,分析牛源志贺菌的流行病学以及耐药谱、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流行特征。1.通过宏基因组方法,从宏观角度对来自甘肃不同地区和养殖环境下的牦牛、肉牛、奶牛肠道菌群结构及耐药基因储存库进行了综合研究。无论是在肠道菌群携带耐药基因的多样性还是丰度水平上,牦牛组均显着低于奶牛和肉牛组。2.分离鉴定了临床样品中的志贺菌,并确定了血清型。通过SS和麦康凯选择培养基筛选,16S rDNA、API20E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多重PCR血清鉴定法共鉴定得到136株志贺菌,其中福氏志贺菌54株、宋内志贺菌44株、痢疾志贺菌38株。填补了西北地区牛源志贺菌研究的空白,也为之后动物源志贺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建立了分别针对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痢疾志贺菌的脉冲场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分型(MLVA)三种分子分型方法,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不同来源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流行背景,以及分型特点与不同耐药表型菌株的内在联系。4.毒力基因流行性研究表明,ipaH、ial、sen、set1A、set1B、stx、ipaBCD 7个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的是ipaH(100%)和ipaBCD(94.85%),其次为ial(75%)和sen(66.91%)。同时发现,set1A和set1B基因只存在于福氏志贺菌中,而stx基因只存在于痢疾志贺菌中。5.耐药基因检测与分型研究表明,51株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志贺菌中只检测到了TEM(100%)、OXA(81.48%)、CTX-M(90.2%)三种β-内酰胺酶型,其中TEM和OXA型只有一个亚型,分别为TEM-1和OXA-1,CTX-M基因分为三个亚型,分别为CTX-M-3、CTX-M-14和CTX-M-79,其中CTX-M-14亚型检出率最高为78.43%(40/51);55株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中,只检测到gyrA和parC两个基因上的5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其中gyrA基因突变分别为Ser83Leu(100%)、Asp87Asn/Tyr(63.46%)、His211Tyr(50.91%);parC基因突变分别为Ser80Ile(50.91%)、Ser83Leu(56.36%);3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ac(6′)-Ib-cr(100%)、qnr(25.45%)、qepA(3.64%)。6.痢疾志贺菌Sd170912株基因组包括1染色体和3个质粒序列。基因组共包含4796个基因,其中毒力相关基因有467个,耐药相关基因有96个。基因组组分分析发现,在23个基因岛中有6个耐药基因岛和13个毒力基因岛;8个前噬菌体序列中,3个携带耐药基因,7个携带毒力基因。
王硕[8](2018)在《鸡源多重耐药志贺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对吉林省一发生腹泻情况的鸡群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利用16S rDNA测序与生化方法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菌为志贺氏菌。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分离菌有较高的致病性。药敏试验与MIC试验表明分离菌为多重耐药菌。表型确证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的ESBLs阳性,基因组上存在TEM型与CTX-M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为了对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志贺氏菌病进行准确诊断,并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一定数据,对吉林省不同地区的20家养鸡场的鸡群采样调查,将采集200份蛋鸡粪便,接种于ESBL显色培养基上鉴别培养,共分离出的82株细菌。通过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与上述分离鉴定方法的筛选,确定分离菌中有12株为志贺氏菌,分离率为14.6%(12/82)。分离的12株志贺氏菌均能够导致实验动物的发病与死亡,有较高的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其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选用的24种药敏片,最高能够达到16耐的高度,只对磷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在25%以下,ESBLs均为阳性,检测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CTX-M型检出率为100%,TEM型检出率为92%。
高璐[9](2016)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天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病例临床特点、志贺菌检出的影响因素及病例治疗花费,为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探讨ARIMA模型的应用。方法2008-2014年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对菌痢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日常监测工作,在位于市区、近郊地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地区的医疗机构设立监测点,将2008年2014年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的成人和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经患者或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志贺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平板纸片扩散法检测氨苄西林等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对天津市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预测2013-2014年月发病率,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2008-2014年天津市报告65179例细菌性痢疾病例,年均发病率72.00/10万,年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地区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区、近郊地区、滨海新区、远郊地区。发病时间上显现出夏季单峰,峰值在8月份。发病率以5岁以下和85岁以上人群为高,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发病率呈现“两头高,男高于女;中间低,女高于男”的特征。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离退人员发病为多。ARIMA(0,1,0)×(0,1,1)12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对2013-2014年月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志贺菌阳性229株,阳性率为5.79%,其中宋内志贺菌136株,占比59.39%,福氏93株,占比40.61%。在89株福氏志贺菌中检出8种亚型,以F2a为主,其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在10-19岁人群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市区宋内志贺菌阳性率最高,福氏志贺菌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近郊地区。229株志贺菌对1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在50.00%以上的抗生素依次为复方新诺明(83.41%)、氨苄西林(82.97%)、头孢噻肟(53.08%)。敏感率较高的为亚胺培南(100.00%)、阿莫西林+棒酸(98.05%)和环丙沙星(89.15%)。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84.95%),其次为氨苄西林(73.12%),宋内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9.71%),其次为复方新诺明(82.35%)和诺氟沙星(68.66%)。福氏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95.51%)和阿莫西林+棒酸(95.24%);宋内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棒酸敏感率均为100%,其次为环丙沙星(96.27%)。对5岁以上人群中检出志贺菌和未检出志贺菌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腹泻病例接触史OR=2.176;发病前食用生冷食品OR=1.399;发病前食用海产品OR=1.566。病例经济负担调查表明,5岁以上门诊病例的治疗费用中位数为134.0元,5岁以下为108.1元。结论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报告发病率仍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仍是天津市难以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ARIMA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为制订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防控的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老年人群,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提高重点人群及其日常护理人员的卫生意识。志贺菌属随着时间推移菌群在不断变迁,各亚型彼此消长,需继续开展长期监测,摸清志贺菌的变迁规律。在菌痢病例的治疗中应首选亚胺培南。病例发病前腹泻病例接触史、食用生冷食品和海产品是检出志贺菌的影响因素,提示居民在接触腹泻症状的病人时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食用不洁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海产品。
管红霞,肖勇,沙丹[10](2013)在《无锡市2010年-2011年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无锡市近年来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分离的志贺氏菌的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志贺氏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玻片凝集法进行分型,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福氏志贺氏菌14株,占31.11%;宋内志贺氏菌31株,占68.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氏菌对大部分常用药物产生抗药性,除阿莫西林/棒酸和诺氟沙星外,两种志贺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结论:2010年-2011年无锡市志贺氏菌主要为福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为优势菌。志贺氏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上应根据当地志贺氏菌流行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二、福氏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变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氏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2014-2016 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特点 |
2.1.1 病原菌检出情况 |
2.1.2 .病原菌人群分布 |
2.1.3 发病季节分布 |
2.2 2017-2019 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特点 |
2.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
2.2.2 .病原菌人群分布 |
2.2.3 发病季节分布 |
2.3 检出率的比较 |
2.4 2014-2019 年主要分离细菌耐药性比较 |
2.4.1 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比较 |
2.4.2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 |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
1.2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
1.3 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鸡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及毒力基因分析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子分型及系统发育群分布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2.2 病原学检测方法 |
2.3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4 临床体征及实验室判断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腹泻患儿的季节分布 |
3.2 腹泻患儿的年龄分布 |
3.3 腹泻患儿的病原谱分布 |
3.4 腹泻患儿致病菌的地区及性别分布 |
3.5 腹泻患儿病原菌的混合感染情况 |
3.6 腹泻患儿常见致病菌大便白细胞情况 |
3.7 腹泻患儿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 |
3.8 腹泻患儿病原菌的常见并发症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宋内志贺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好氧堆肥对畜禽养殖粪污中抗生素耐药整合子的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抗生素污染现状 |
1.1.2 耐药菌及耐药基因 |
1.1.3 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
1.1.4 质粒的研究进展 |
1.1.5 堆肥对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仪器与设备 |
2.1.2 实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抗生素溶液的配制 |
2.2.2 样品的来源及采集 |
2.2.3 培养基的配制 |
2.2.4 多重耐药菌的分离、计数和筛选 |
2.2.5 多重耐药菌菌群的鉴定 |
2.2.6 多重耐药菌的分子鉴定 |
2.2.7 药敏试验 |
2.2.8 耐药整合子的扩增 |
2.2.9 质粒提取及检测 |
2.2.10 特异性引物设计 |
2.2.11 堆肥实验设计 |
2.3 数据整理及计算方法 |
2.3.1 粪肥中多耐药菌的浓度 |
2.3.2 耐药菌占总菌数的比例 |
2.3.3 基因拷贝数 |
2.3.4 数据统计分析 |
3 规模化畜禽粪便堆肥厂的多重耐药细菌污染特征调查 |
3.1 可培养多重耐药菌污染概况 |
3.1.1 可培养的A类多耐药菌计数分析 |
3.1.2 可培养的B类多耐药菌计数分析 |
3.1.3 可培养耐药菌多样性的分析 |
3.1.4 可培养耐药菌群落结构解析 |
3.2 本章小结 |
4 多重耐药菌中耐药整合子结构解析 |
4.1 禽畜粪便中多重耐药菌分离与鉴定 |
4.1.1 A类多重耐药菌分离及鉴定 |
4.1.2 B类多重耐药菌分离及鉴定 |
4.2 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
4.2.1 A类多耐药菌的耐药性分析 |
4.2.2 B类多耐药菌的耐药性分析 |
4.3 多重耐药菌的整合子构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高温堆肥中典型耐药整合子的变化规律解析 |
5.1 耐药菌株的质粒获取及结构解析 |
5.2 耐药基因引物特异性验证 |
5.3 高温堆肥对多耐药菌及耐药基因的去除规律探究 |
5.3.1 高温堆肥过程中可培养耐药菌的丰度变化 |
5.3.2 高温堆肥过程中耐药基因的丰度变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安徽地区儿童志贺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正文 安徽省儿童志贺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正文 安徽省儿童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抗药性分析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细菌性痢疾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6)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感染模式与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耐药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词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及其致病菌 |
1.1 奶牛乳腺炎的简介 |
1.2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
1.2.1 隐性乳腺炎 |
1.2.2 临床型乳腺炎 |
1.3 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学特点 |
1.4 乳腺炎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1.5 乳腺炎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1.5.1 传统细菌分离培养 |
1.5.2 普通PCR技术 |
1.5.3 多重PCR技术 |
1.5.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1.5.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
1.5.6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 |
1.5.7 基因芯片(Gene Chip, DNA Chip, cDNA Microaaray) |
1.5.8 16s rDNA测序技术 |
1.5.9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2 细菌耐药机制 |
2.1 抗生素外排泵 |
2.2 抗生素降解/修饰 |
2.3 自身靶点重编 |
2.4 抗性传播 |
2.4.1 细菌的可移动遗传元件 |
2.4.2 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生物学意义 |
2.4.3 可移动遗传元件的识别和鉴定 |
3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进展 |
3.1 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3.2 肺炎克雷伯杆菌引发奶牛乳腺炎症状 |
3.3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致病性 |
3.4 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药品 |
1.2 主要仪器 |
1.3 奶样采集 |
1.4 分离致病菌 |
1.5 引物的合成 |
1.6 病原菌DNA的提取 |
1.7 PCR扩增和检测 |
2 结果 |
2.1 四个地区乳腺炎病原菌分离的结果 |
2.2 四个地区非乳腺炎病原菌分离的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感染模式与乳成分性状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药品 |
1.2 主要仪器 |
1.3 奶样采集 |
1.4 DHI的数据收集 |
1.5 细菌感染模式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奶样细菌感染模式 |
2.2 不同感染模式对奶样乳成分变化的影响 |
2.3 奶样不同SCC范围对乳成分变化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乳腺炎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药品 |
1.2 主要仪器 |
1.3 培养基的制备 |
1.4 菌株的复苏 |
1.5 药敏试验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药品 |
1.2 主要仪器 |
1.3 培养基的制备 |
1.4 菌株的复苏 |
1.5 药敏试验 |
1.6 病原菌DNA的提取 |
1.7 引物的合成 |
1.8 PCR扩增和检测 |
1.9 序列分析 |
2 结果 |
2.1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 |
2.2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多重耐药结果 |
2.3 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其他常规奶样的测序比对结果 |
附录2: 28种基因引物序列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牛肠道菌群携带耐药基因分析与志贺菌分离、分型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抗生素耐药性 |
1.1.1 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与发展 |
1.1.2 环境微生物中的耐药性及危害 |
1.1.3 人类活动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
1.1.4 抗生素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
1.1.5 小结与展望 |
1.2 测序技术的发展 |
1.2.1 一代测序技术 |
1.2.2 二代测序技术 |
1.2.3 三代测序技术 |
1.3 志贺菌研究 |
1.3.1 志贺菌生物学特征 |
1.3.2 生化特征 |
1.3.3 血清型特征 |
1.3.4 基因组特征 |
1.3.5 动物源志贺菌研究 |
1.4 研究目的于意义 |
第二章 牛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
2.1 样品及试剂、仪器 |
2.1.1 样品采集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粪便样品基因组总DNA提取 |
2.2.2 DNA样品检测 |
2.2.3 DNA文库构建 |
2.2.4 测序 |
2.2.5 信息分析流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基因组提取结果 |
2.3.2 测序数据 |
2.3.3 序列组装 |
2.3.4 基因预测 |
2.3.5 物种注释 |
2.3.6 耐药基因注释及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牛源志贺菌分离与鉴定 |
3.1 材料及仪器 |
3.1.1 病料来源 |
3.1.2 培养基及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3.2.2 细菌分离及初步鉴定 |
3.2.3 16SrDNA鉴定 |
3.2.4 生化鉴定 |
3.2.5 血清型鉴定 |
3.2.6 其他病原菌鉴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
3.3.2 志贺菌生化鉴定 |
3.3.3 志贺菌血清型鉴定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牛源志贺菌分子分型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PFGE |
4.2.2 MLST |
4.2.3 MLVA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福氏志贺菌分型结果 |
4.3.2 宋内志贺菌分型结果 |
4.3.3 痢疾志贺菌分型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志贺菌分离株毒力及耐药性分析 |
5.1 材料及仪器 |
5.1.1 试验菌株 |
5.1.2 试验动物 |
5.1.3 主要试剂 |
5.1.4 药敏纸片 |
5.2 试验方法 |
5.2.1 动物致病性试验 |
5.2.2 毒力基因检测 |
5.2.3 药敏试验 |
5.2.4 耐药基因检测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 |
5.3.2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
5.3.3 药敏试验结果 |
5.3.4 耐药基因检测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痢疾志贺菌SD170912基因组分析 |
6.1 样品及仪器 |
6.2 试验方法 |
6.2.1 细菌DNA提取 |
6.2.2 文库构建及测序 |
6.2.3 生物信息分析 |
6.3 测序结果及分析 |
6.3.1 数据概况 |
6.3.2 基因组概况 |
6.3.3 基因组组分分析 |
6.3.4 基因功能分析 |
6.3.5 毒力和致病性分析 |
6.3.6 耐药基因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鸡源多重耐药志贺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志贺氏菌的概况 |
1.1 志贺氏菌的发现 |
1.2 志贺氏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
1.3 志贺氏菌的致病机理 |
1.4 鸡源志贺氏菌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 |
1.5 鸡源志贺氏菌的诊断 |
1.6 鸡源志贺氏菌的防治 |
第二章 鸡源志贺氏菌的耐药性 |
2.1 鸡源志贺氏菌的耐药性 |
2.2 志贺氏菌的耐药基因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一株鸡源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流行病学调查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诊断 |
1.2.1 流行病学史 |
1.2.2 症状体征 |
1.2.3 实验室检查 |
1.2.4 病例分类 |
1.3 实验检测方法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1.5 病例的调查 |
1.6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
2.1.1 流行强度 |
2.1.2 不同地区发病情况 |
2.1.3 不同月份发病情况 |
2.1.4 不同人群发病情况 |
2.2 ARIMA模型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
2.2.1 发病趋势 |
2.2.2 建立ARIMA预测模型 |
2.3 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
2.3.1 一般情况 |
2.3.2 志贺菌血清型 |
2.3.3 福氏志贺菌亚型 |
2.3.4 志贺菌检出情况 |
2.3.5 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 |
2.4 细菌性痢疾病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花费分析 |
2.4.1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人感染危险因素 |
2.4.2 志贺氏菌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 |
2.4.3 药物使用情况 |
2.4.4 疾病负担分析 |
3 讨论 |
3.1 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
3.2 ARIMA模型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
3.3 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
3.4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花费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无锡市2010年-2011年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来源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方法 |
1.3.1 菌株鉴定 |
1.3.2 血清分型 |
1.3.3 药敏实验 |
1.3.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菌型分布 |
2.2 药敏试验 |
2.2.1 志贺氏菌总体耐药率 |
2.2.2 不同年份志贺氏菌耐药率 |
2.2.3 福氏志贺氏菌和宋内志贺氏菌耐药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福氏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变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D]. 冯莉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 张立伟.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3]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D]. 周春艳. 大理大学, 2021(09)
- [4]好氧堆肥对畜禽养殖粪污中抗生素耐药整合子的影响规律研究[D]. 唐伟欣.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5]安徽地区儿童志贺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孙雅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感染模式与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耐药基因分析[D]. 江静宜. 扬州大学, 2019
- [7]牛肠道菌群携带耐药基因分析与志贺菌分离、分型及耐药性研究[D]. 朱阵.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1)
- [8]鸡源多重耐药志贺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王硕.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9]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D]. 高璐.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无锡市2010年-2011年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管红霞,肖勇,沙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