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纤维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

去纤维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

一、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1](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罗伟汀[2](2012)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降纤酶能有效防治凝血和血栓形成,达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杨彭[3](2008)在《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背景: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其急性期临床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等,川芎类药物作为中药制剂动物试验证实可以改善缺血脑部血运,在临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结果却有不少争议,缺乏其使用中的具体证据,需综合分析具体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川芎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应用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脑卒中协作组的收集策略,检索数据库:CCTR(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07.issue.4、Database of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 2007.issue.4、ACP Journal Club(1991 to12,2007)、Cochrance Databases of Systematic Review(4th Quarter 2007)、Medline(1980-12,2007)、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07)、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7);手检《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种杂志;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无混杂因素、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人员提取每个纳入试验关于研究质量、基线资料。结果:共收集到240个已完成的RCTs,其中46个(包括4808例患者)试验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所有纳入试验均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没有试验报告了盲法具体内容和方法,亦无随访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46个试验异质性很大(I2=83.7%,P=0.14),治疗组的有效率(1874/2387,78.5%)弱于于对照组(1854/2421,76.5%),有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8-1.14】,P=0.14)。川芎类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作用的情况其中chi?=17.52,p=0.35,I?=8.7%,两者有统计学异质性,合并后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35/1031,3039%)与对照组(19/103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4,95%CI=[1.00,2.68])。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川芎类药物在改善脑卒中功能性结局(死亡及其不良结局)等主要终点指标尚无证据支持,因此还不能将其推荐为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改善功能性结局的效果有待于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s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可建[4](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吴波[5](2005)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多年来,中成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中成药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当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选择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方法:从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筛选出59种,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分类方法将中成药依功能分为肝阳化风证、痰热闭阻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其他等六大类。检索8种相关电子数据库,手检7种中文期刊,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与研究者联系,收集使用59种中成药中任何一种与不用该种中成药相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判定指标包括:1.主要指标: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死亡或依赖。2.次要指标: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末的死亡;生存质量。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纳入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对所纳入的试验进行资料合成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eman 4.2.7,

马丽虹[6](2005)在《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定性总结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48篇,经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54项,涉及活血化瘀方药12类,其中53项为低质量研究,1项为高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活血化瘀方药共5种,经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的有3种,其中总有效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最大的是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甙),其它依次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脉络宁。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三七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首选活血化瘀药物,其次推荐应用脉络宁注射液、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并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量效关系、剂型-疗效关系及配用补气药物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李正军[7](2001)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 较高的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无特效的手段,一种或两种方法治疗效果 的报道较多,而多种治疗方法同时比较、总结的报道少。为进一步探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寻找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尤其是探 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进行下述临床研究。 本资料以过去十年内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050例为调查对 象,进行MESSS评分判断疗效,依不同治疗方法分6组。 治疗三周后,6组中以普通肝素组、尿激酶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 有效率高,分别为93.22%、92%、91.43%。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 板组较低,分别为87.79%、87.16%。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最低仅86.53%。 但6组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以上患者能生活自理、独 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治疗组有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 组、抗血小板组,分另为83.9%、76.57%、76.00%、73.34%。而低分子右 旋糖酐组较低68.09%, 抗血小板组最低65.87%。在70%以上的四组中分 别与降纤酶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 糖酐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比 较有显着差异(p<0.05)。6组中尿激酶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积分减 少明显,分别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P<0.01)。 随年龄增高治疗有效率逐渐下降,特别是70岁以上组更明显。6组 中以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趋势更明显。尤以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更密切。首次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治疗有效率越高;时间越长,治疗有效 率越低。特别是首次治疗时间超过6小时,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首次 发病至治疗时间6小时内有效率与6小时以上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p<0.01),6小时以内各治疗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 军医进修学院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前病情越重,治疗有效率越低。轻、中、重三组治疗有效率依 次降低。三组比较有显着差异门硼.001)。各治疗组轻、中度神经功能 缺损(除中度抗血小板组)治疗有效率无显着差异O叩.05L 重度中以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为好,与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0.01)。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72.43儿患者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 本独立生活的占48 9儿 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组、降纤 酶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与低分子右旋糖呀组比较有显着差异O叩.05入 进展时间在12小时内治疗有效率以普通肝素组最高u6.88%),与低分 子右旋糖酥组比较有显着差异b叩.05)。 出血性脑梗死 116例,治疗有效率非常低,仅为乃.0 0巩 患者能生 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6.21儿 致残率较高。普通肝素 组出血发生率最高门0.17%),其次为尿激酶组6.4删,但出血发生后无 死亡病例发生。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最低2.8砌。普通肝素组出血 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抗血小板组、降纤酶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帜刎.05入年轻和年老者出血发生率亦高。 大面积脑梗死 199 yj(占 9.71肋,治疗有效率最低门7.84们。患者 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1.66兄 致残率最高。但各 治疗组有效率相差不大O列.05厂 各年龄组治疗有效率亦无大区别 (P>0.05)。 缺血性脑血管病椎食底动脉系治疗有效率高门.16%),颈内动脉 系有效率87.59儿 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u北.05)。除尿激酶组治疗颈 内动脉系优于椎合底动脉系外,其余各组治疗椎-基底动脉系动脉系优-.于颈内动脉系,各组有效率相差不大u列.05)。 椎备底动脉系*A治疗有效率门丘68们高于颈内动脉系O1.50徘, 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b刎.05)。TIA发展为脑梗死率为23.57人普通肝 素组发生率低*2.22叨,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汀叩.05)。其余各组发生 4

王新娜[8](2021)在《醒脑健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及抗缺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醒脑健神方对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明确其体外的抗缺氧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方法:第一章是入组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患者,应用非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评价治疗前后NIHSS、BI、mRS、中医证候(内风、痰湿、内火及血瘀)积分及便秘疗效的变化情况,明确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结论。第二章是应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构建“药物—成分—疾病”的靶点集合及生物信息预测,探索醒脑健神方在缺血性中风病中可能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路与潜在靶点。第三章是应用HPLC-MS/MS的方法进行醒脑健神方的全谱分析,明确方中所含化学成分。第四章是应用PC12细胞在体外进行神经细胞的形态功能模拟,并进行化学缺氧造模,分组干预后应用蛋白质组学4D lable free等方法检测,明确醒脑健神方的体外抗缺氧机制。结果:1.临床结果。通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NIHSS、BI与mRS的治疗前后变化,可以说明联用醒脑健神方的干预方法优于单纯使用西医基础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变化情况的统计,可以说明联用醒脑健神方的干预方法优于单纯使用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较为明显地改善痰湿、内火、血瘀证候表现,但在改善内风证候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的首次通便时间要长于对照组的西医对症治疗、便秘症状积分在第3天、第7天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便秘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本研究将醒脑健神方中的药物成分与缺血性中风疾病的靶点进行网络互作,经过KEGG等生物信息分析后发现其主要调控的通路Apoptosis、HIF-1信号通路等,而且这些通路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确定了NF-κBp65、Bcl-2、Caspase 3等目标蛋白,且应用蛋白印迹实验进行了验证,可确定其为药效作用的具体靶点。3.全谱分析结果。醒脑健神方中共检测出398种成分,正离子模式293种、有64类(含暂不能归类的);负离子模式105种、有24类。其中,正、负离子取交集发现成分种类吻合的是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复方中相对浓度表达较高的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共有46种化学成分,浓度高度突出的是黄酮榕碱和槲皮素-3,4’-二-O-葡糖苷等。4.体外抗缺氧机制实验结果。缺氧后PC12细胞的存活能力有所下降,在造模基础上应用醒脑健神方预孵育后可以显着增加因缺氧而损伤的细胞活力。蛋白质组学的结果发现醒脑健神方的抗缺氧机制主要富集在凋亡、调控细胞各类代谢等方面,具体的机制通路富集到了PPAP、PI3K/AKT、HIF-1、Steroid biosynthesis、Metabolic pathways等;根据关联强度与差异倍数确定兴趣蛋白并进行了PRM的蛋白验证,发现Perilipin、CoA synthase蛋白的变化趋势与蛋白组学的结果一致,说明醒脑健神方确实具有抗缺氧的作用机制。根据PC12各组细胞处理后使的抗体与抗原识别结合,可以发现醒脑健神方干预后可以使细胞样本发生三甲基化、乙酰化、乳酸化及泛素化的修饰变化。结论:临床研究的结论是醒脑健神方对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确实具有临床治疗效果,联合应用可比对照组的疗效更明显。网络药理学的结论是醒脑健神方在本病中确实有调控作用,经过western验证发现其可调控凋亡标志蛋白。LC/MS的结论是醒脑健神方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很有可能的药效物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当然这需要实验来进行后续验证。体外实验的结论是醒脑健神方对PC12具有抗缺氧调控作用,主要的机制通路富集在凋亡、调控细胞糖脂及产物的代谢等,且在组蛋白修饰层面可能对蛋白基团具有三甲化、乙酰化、乳酸化及泛素化的调控作用。

李德华[9](2021)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血清CRP水平以及梗死部位之间进行研究探讨,作出统计分析,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中客观指标相结合,为精准中医辨证论治打下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使中医治疗更具科学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符合要求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将60例纳入病例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再根据OCSP临床分型将梗死部位按照前、后循环供血区划分。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等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论,分析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血清CRP水平及梗死部位的相关性。结果:对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中医证型、NT-proBNP及CRP和梗死部位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急性脑梗死三组中医证型,风痰瘀阻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分别为24例、22例、1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0%、36.7%和23.3%,其风痰瘀阻型所占比例最大,气虚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小。(2)任意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t检验P>0.05,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证型风痰瘀阻、风火上扰、气虚血瘀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性别、年龄方面皆没有显着性差异。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NT-proBNP、CRP水平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经比较P值<0.05,总体比较有差异性,NT-proBNP水平总体比较F值为19.338,P值为小于0.001;CRP水平总体比较F值为8.195,P值为0.005,缺血性中风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3)血清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风火上扰型比较,P值为0.403;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19,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047,P值<O.05,有统计学差异。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891,无统计学差异;风痰瘀阻型与风火上扰型比较得出P值为0.012;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019,两者P值均<O.05,有统计学差异。(4)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前循环脑梗死共42例,所占比为70%,后循环缺血性中风共18例,所占比为30%。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风痰瘀阻证存在20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47.6%,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4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2.2%;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风火上扰证存在12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8.6%,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10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55.6%;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气虚血瘀存在10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3.8%,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4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2.2%;对各证型与前、后急性期脑梗死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卡方检验,其中风火上扰P值为0.047,卡方为3.95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最终统计分析表明:(1)脑梗死急性期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具有相关性,缺血性中风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在急性脑梗死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占比最大,气虚血瘀型占比最小。三个证型组中血清NT-proBN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三个证型组中血清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风痰瘀阻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3)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脑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前循环急性期脑梗死所占比例更大,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相对较少。在本次试验中风火上扰证在前、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分布有差异。前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以风痰瘀阻型为主要证型,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以风火上扰型为主要证型。

杜忠剑[10](2019)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炎症因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按患者静脉推注;而后45 mL加入到体重计算,0.9mg/kg体重(最大剂量为90mg),总剂量的10%先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静脉滴注,1次/d,只给予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HDS评分,Barthel指数,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IL-16和肿瘤坏死因子a,出现梗死后出血、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使用抗焦虑药物患者例数方面对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梗死后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1.2.2排除标准
    1.3选择方法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5统计分析方法
    1.6效应指标
2 结果
    2.1选择结果
    2.2纳入研究概述
    2.3纳入研究质量
    2.4统计结果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2.4.2敏感性分析
        2.4.3失效安全数
3 讨论
    3.1临床疗效分析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3)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5)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前言
        参考文献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探讨
    一、活血化瘀法的源流
        (一) 滥筋于《内经》时代
        (二) 应用于《伤寒杂病论》
        (三) 发展于隋唐宋
        (四) 发扬于金元明清
    二、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评价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资料提取方法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五) Meta-分析结果
        (六)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七) 相关实验室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一、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二、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后续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2 待评价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3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排除文献登记一览表
致谢

(7)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3 临床表现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影像学
    1.6 分组及治疗方法
    1.7 各组基本情况
    1.8 疗效评定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2.2 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
    2.3 不同病情的治疗效果
    2.4 首次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5 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2.6 各组治疗的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致谢

(8)醒脑健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及抗缺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醒脑健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研究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预测及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HPLC-MS/MS法成分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醒脑健神方对PC12的抗缺氧机制研究
    第一节 4D Lable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节 PRM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节 修饰预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治疗
        1.1 中药制剂
        1.2 针灸治疗
        1.3 中药熏蒸
        1.4 穴位贴敷
    2 西医治疗
        2.1 溶栓治疗
        2.2 抗血小板治疗
        2.3 抗凝药治疗
        2.4 降纤治疗
        2.5 神经保护剂
        2.6 基因治疗
        2.7 手术治疗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记录
        2.2 血清标记物检测
        2.3 头颅磁共振检查
        2.4 研究项目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急性缺血性中风各证型分布
        3.2 各证型与健康体检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及 CRP水平表达
        3.4 各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NT-pro BNP及 CRP水平表达
        3.5 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型在梗死部位中的分布
        3.6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
    4 讨论
        4.1 中风病概述
        4.2 中风病证型分析
        4.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
        4.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CRP的相关性研究
        4.5 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CRP水平分析
        4.6 前、后循环梗死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4.7 不足之处
        4.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10)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3 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和脱落病例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处理
    6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概述
    2 病机理论上的创新
    3 选穴上的创新
    4 针刺运用手法上的改革
    5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
    6 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问题展望
    结论
    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 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功能障碍研究概况
        1.1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
        1.2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病患语言功能障碍的改善
        1.3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病患睡眠障碍的改善
        1.4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病患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
        1.5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病患抑郁症状的改善
    2 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常见针灸方式
        2.1 单纯性针灸治疗
        2.2 电针治疗
        2.3 温针灸法
        2.4 多种针法结合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 罗伟汀. 中国当代医药, 2012(21)
  • [3]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D]. 杨彭.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5]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6]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D]. 马丽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06)
  • [7]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 李正军. 军医进修学院, 2001(01)
  • [8]醒脑健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及抗缺氧机制研究[D]. 王新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D]. 李德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杜忠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去纤维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