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 16 和 18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人乳头瘤病毒 16 和 18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一、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1)在《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一类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占全部BC患者的12–17%。与其他BC亚型相比,TNBC患者肿瘤体积更大,组织学分级更高,侵袭能力更强。然而由于其缺乏ER、PR、HER2靶向受体的表达,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在所有BC患者中最差。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转录因子AP-1(Activator Protein 1)家族成员Fra-1在TNBC患者中高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性和患者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密切相关。且沉默TNBC细胞内高表达的AP-1家族成员Fra-1或c-Jun后TNB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被抑制。AP-1抑制剂T5224,特异地抑制AP-1(c-Fos/cJun)与DNA的结合活性,在关节炎治疗方面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但在BC治疗中的运用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采用特异的AP-1抑制剂T5224作用于TNBC细胞,在抑制剂的角度,从生物信息层面、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进一步明确AP-1是否是TNBC患者的治疗靶点,并明确T5224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和UCSC数据库明确转录因子AP-1家族成员Fra-1在不同PAM50分型B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BC患者生存的关系。RT-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明确AP-1家族成员Fra-1和c-Jun在BC细胞系中的m RNA及蛋白水平。细胞增殖实验确定T5224对TNBC细胞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明确T5224对Fra-1和c-Jun的m 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划痕实验、穿孔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明确T5224对TNB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Illumina Hiseq Xten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检测;R语言4.0.3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并绘制火山图、聚类热图及染色体分布图;GSEA 4.1.0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合沉默c-Jun(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沉默Fra-1(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及使用T5224的全基因组数据、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AP-1靶基因,Ch IP-qPCR技术进行靶基因验证。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穿孔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明确AP-1靶基因在TNB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Fr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和UCSC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显示Fra-1在Basal-like型BC患者实体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BC亚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时间长[BC:HR=1.24(1.03,1.50),P=0.024;Luminal:HR=1.30(1.03,1.64),P=0.028],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ce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时间长[BC:HR=1.70(1.27,2.26),P<0.001;Luminal:HR=1.85(1.30,2.64),P=0.001];在HER2-阳性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HR:2.61(1.21,5.67);P=0.031],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短[HR:0.35(0.12,1.00);P=0.022]。UCSC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BC:HR=1.42(1.08,1.86),P=0.008;Luminal:HR=1.61(1.10,2.35),P=0.007]。2、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的作用效果研究1)T5224对转录因子AP-1表达水平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证实Fra-1和c-Jun在TNBC细胞株(BT549和HS578T)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非TNBC细胞株(T47D、MCF-7和LCC2)。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使用15μM T5224作用BT549细胞48h后增殖抑制率为43.56%;40μM T5224作用HS578T细胞48h后增殖抑制率为48.42%。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进一步证实在15μM T5224的作用下BT549细胞中Fra-1和c-Jun的m RNA在48h时呈下调状态、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40μM T5224的作用下HS578T细胞中c-Jun的m RNA在48h时呈下调状态、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Fra-1的m RNA和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2)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15μM T5224作用BT549细胞48h、40μM T5224作用HS578T细胞48h为T5224作用剂量探究T5224对TNB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BT549细胞T5224组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79倍,HS578T细胞T5224组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29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NBC细胞在划痕48h后T5224组的空白区域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NBC细胞使用T5224后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GO富集分析显示5136个DEGs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形态发生、细胞-基质粘附、对拓扑结构有误的蛋白质的应答、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等;涉及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粘着斑、蛋白质类细胞外基质、细胞间粘附连接等;涉及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粘附分子结合、钙粘蛋白结合、生长因子结合等。GSEA分析显示使用T5224后BT549细胞GO富集分析中蛋白质的从头折叠过程、对拓扑结构有误的蛋白质的应答过程、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功能增强;先天免疫反应过程、对I型干扰素的应答过程、脉管系统发育过程、细胞外基质结合能力、生长因子结合能力等减弱。KEGG通路分析显示5136个DEGs参与的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粘着斑、钙信号通路等。GSEA分析显示使用T5224后BT549细胞内KEGG信号通路中粘着斑、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RIG-1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减弱。3、AP-1靶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1)AP-1靶基因的筛选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显示OLFML2A的表达量与c-Jun正相关,且Basallike型BC患者中OLFML2A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HR:3.04(1.40,6.61);P=0.029]。Ch IP-qPCR进一步证实OLFML2A与转录因子AP-1显着富集。2)OLFML2A在三阴型乳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增殖实验显示沉默OLFML2A 5天后,沉默组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在BT549细胞中沉默OLFML2A 48h后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53倍,在HS578T细胞中沉默OLFML2A 48h后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15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显示划痕24h后沉默OLFML2A组的空白区域面积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沉默OLFML2A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比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Fra-1在TNBC患者及TNBC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非TNBC患者及非TNBC细胞;c-Jun在TNBC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非TNBC细胞。2、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RFS时间长、DMFS时间长。3、T5224抑制c-Jun和Fra-1的m RNA及蛋白水平。4、T5224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促进TNBC细胞的凋亡能力,抑制TNB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5、在Basal-like型BC患者中OLFML2A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6、沉默OLFML2A后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抑制,凋亡能力被促进。7、OLFML2A是转录因子AP-1调控的靶基因,T5224通过调控AP-1/OLFML2A轴,参与TNBC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过程。

张雪梅[2](2021)在《健康传播视域下新浪微博“两癌”议题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石喆,任珊,戴文斌[3](2021)在《TLRs/NF-κB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已被证实存在于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中,但也有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HPV与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慢性炎症可以通过病毒致癌微生物途径在肿瘤微环境中启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介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的激活是炎症与癌症之间的重要联系,激活TLRs/NF-κB信号通路有助于肿瘤进展,TLR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有关,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进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TLR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药物治疗靶点。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HPV感染及其与TLRs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阐述。

陈震[4](2021)在《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CC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C的预防和治疗任务繁重。HPV疫苗和宫颈涂片筛查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CC发生,但晚期CC预后通常很差。环状RNA(cir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在CC中。此外,由于具有高稳定性,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前景可期。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circRNAs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633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_0000069(Hsa_circ0000069)在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升高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环状性质验证及其在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seR消化实验和基因组DNA扩增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环状结构。放线菌素D实验和核质分布实验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高稳定性和细胞分布。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别检测CC和正常组织与细胞中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以确定宫颈组织癌变后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变化。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表达升高的机制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Hsa_circ00063322表达可能受转录因子FOXA1调控,而Hsa_circ0000069表达受RNA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结合;qPCR法检测FOXA1对Hsa_circ00063322表达的调节;荧光素酶实验确认了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m6A RNA免疫共沉淀(Me-RIP)检测CC和正常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以及METTL3敲低后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变化。qPCR法验证METTL3对Hsa_circ0000069表达的调节。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ETTL3敲低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两个m6A修饰位点处m6A修饰分别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制备Hsa_circ0000069 m6A修饰位点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然后通过Me-RIP和qPCR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两处m6A修饰之间的关系。3.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细胞功能制备并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的细胞。制备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瞬间过表达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5-乙基-2′-脱氧尿苷(Ed U)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将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进行顺铂和氟尿嘧啶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迁移能力。4.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靶向调节miR-548q和miR-4426,miR-548q靶向抑制L2的表达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对miR-548q和miR-4426的调节关系,以及miR-548q对HPV16小衣壳蛋白L2的调节关系。荧光素酶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与miR-548q,Hsa_circ0000069与miR-4426,以及miR-548q与L2的结合位点。qPCR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中miR-548q,miR-4426和L2的表达。5.Hsa_circ00063322/miR-548q/L2和Hsa_circ0000069/miR-4426信号通路的验证采用qPCR检测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过表达或者Hsa_circ00063322敲低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敲低后L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Ed U、流式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过表达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过表达或者miRNA敲低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敲低后细胞的功能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63322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ROC分析AUC=0.8597)。Hsa_circ00063322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FOXA1是Hsa_circ00063322的转录因子,与MYBL2(Hsa_circ00063322亲本基因)启动子区在两个位点结合。2.制备Hsa_circ00063322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63322敲低可显着抑制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加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而Hsa_circ00063322瞬时过表达可促进其增殖能力,并削弱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3.Hsa_circ00063322可与miR-548q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548q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548q的表达显着降低,且miR-548q和Hsa_circ00063322的组织表达水平负相关。4.miR-548q与L2转录本在两个位点结合,介导了Hsa_circ00063322对L2表达的调节。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阻遏了miR-548q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63322敲低抑制了miR-548q抑制剂的促癌活性。5.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0069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0069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AUC=0.7901)。Hsa_circ0000069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6.相比正常宫颈细胞,CC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显着升高。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稳定性。Hsa_circ0000069转录本中存在两处m6A修饰位点,二者的作用相互协同。7.制备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0069敲低显着抑制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Hsa_circ0000069瞬时过表达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8.Hsa_circ0000069可与miR-4426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4426的表达。Hsa_circ0000069过表达阻遏了miR-4426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0069敲低抑制了miR-4426抑制剂的促癌活性。研究结论1.CC中,转录因子FOXA1促进了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Hsa_circ00063322通过吸附miR-548q,防止了L2被降解,并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能力,削弱了CC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CC中,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的稳定性,Hsa_circ0000069通过吸附miR-4426,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陈秋叶[5](2021)在《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宫颈癌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宫颈癌及HPV上安全有效。紫蛇理冲汤是在近现代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治疗妇科疾病的经典名方的理冲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经过前期初步的临床观察,紫蛇理冲汤在治疗宫颈癌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目的:1.通过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R-HPV感染IIb-IIIc期宫颈癌患者的HPV转阴率、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明确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对HPV转阴及对PFS的作用和影响。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分析细胞免疫水平与HPV感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中药治疗HPV感染的作用机制。3..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探究中药干预、HPV感染状态与PFS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HPV感染状态和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是否是影响PFS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拟纳入60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Ⅲ期)经西医标准治疗后疗效评价达到CR或PR,仍伴有HR-HPV感染,且HR-HPV阳性亚型明确患者,根据接受治疗药物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组给予紫蛇理冲汤口服,同时合用外洗方坐浴熏洗,中药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照组使用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纳药,对照组按西医临床标准规范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开始后每个月随访及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复查HR-HPV转阴情况,之后每4-6个月随访一次,一共随访2年,监测两组患者HPV转阴率、无进展生存,并监控观察患者在药物干预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4+CD25+CD127-及 NK 细胞变化(期间HPV检查连续2次阴性以上可以改为1年1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宫颈癌Ⅱb-Ⅲc期经之后宫颈癌伴HR-HPV感染患者。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是否绝经、初治肿瘤大小、肿瘤疗效评价、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共有60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脱落2例(3.33%)。1.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治疗组HR-HPV亚型全部转阴11例(36.67%),部分转阴7例(23.33%),总有效率60%;对照组全部转阴6例(20%),部分转阴4例(1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VS对照组转阴率为:86.67%VS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研究随访期结束,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HR-HPV转阴总有效率分别93.33%(28/30)和73.33%(22/30),结果显示两组对HR-HPV转阴都有促进作用,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蛇理冲汤合外用方能促进清除病毒,且在本实验中疗效大于用干扰素治疗。2.两组在中医症候积分经描述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结果为t=-1.459,P=0.15>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上有可比性。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上组间P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降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均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且治疗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3.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一年里有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第二年里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PFS分别为10、11、20、19个月。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第一年里发现3例(10%)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PFS 分别为 1 1、8、10.5、9、6.5、1 1 个月;第二年 2 例(6.67%)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患者中有1例(3.33%)死亡,PFS分别为14、14.5、12.5、13、15个月。两组1年/2年复发转移率、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治疗组为 6.67%/13.33%、100%/100%。对照组为 20%/16.67%、100%/96.67%。可以看出,治疗组在1年/2年复发转移率和总生存率上都优于对照组,但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P=0.028<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治疗组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3%、86.67%,对照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63.33%,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中位PFS都为24个月,2年总的PFS生存曲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4.647,P=0.031)。HPV感染状态与PFS的生存时间曲线图,HPV阴性和HPV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7.618,P=0.006)。调节T细胞水平升高与正常,与PFS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12.276,P=0.00)。4.两组治疗前在 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值、CD4+CD25+CD127-%、NK细胞水平比例上经描述统计分析,均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比例均较前升高,且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水平较前也升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D4+CD25+CD127-%均下降,且组内、组间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对比,在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变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CD3+CD8+差值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COX回归分析,入组后干预方式、HPV感染状态、肿瘤疗效评价、调节T细胞是影响宫颈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5)。6.治疗后两组组间在四个维度(躯体、心理、社会、疾病)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38<0.05)。结论:1.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在治疗HR-HPV阳性宫颈癌伴疗效确切,能够促进HPV病毒清除,提高转阴率,整体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转移率,延长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2.治疗前后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较阴性患者更为失调,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可以调节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其中对T细胞亚群中具有代表意义的CD4+、CD8+和Treg细胞的水平都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调CD4+水平,协调CD4+/CD8+比例平衡,下调Treg细胞水平,促进恢复免疫功能。所以其发挥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水平达到平衡,恢复机体免疫力,帮助抗病毒和抗肿瘤,尽量消除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3.经过COX回归分析,HPV阴性、调节T细胞水平正常、肿瘤疗效评价为CR、入组后用中药治疗是影响宫颈癌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

贺淑芳[6](2021)在《宫颈癌筛查精细化管理研究以及miR-145-5p/FSCN1致病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871例HPV16/18阳性者病理结果分析背景和目的:2015年美国宫颈癌筛查过渡期指南推荐25岁及以上的人群采用Cobas HPV进行高危型HPV初筛,如果HPV16/18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2019年美国宫颈癌筛查指南提出“基于风险、精细化管理”的治疗原则。本研究拟探索建立HPV16/18阳性者精细化管理方案。方法:搜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行宫颈癌联合筛查、因HPV16/18阳性转诊阴道镜在可疑部位活检的患者,收集其年龄、TCT、活检后的病理结果,计算不同筛查组合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共有87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871例患者活检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炎症469例(53.8%)、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11例(12.7%)、CINⅡ84例(9.6%)、CINⅢ124例(14.3%)、宫颈癌83例(9.6%),其中CINⅡ+病变共计291例(33.4%)。单独HPV16阳性者396例,其中CINⅡ+病变160例(40.4%),单独HPV18阳性者119例,其中CINⅡ+病变21例(1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x2=20.79,P<0.01)。所有患者中,未绝经者631例,其中CINⅡ+病变194例(30.7%),已绝经者240例,其中CINⅡ+病变97例(4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x2=7.31,P<0.01)。将HPV16/18阳性者按≤20岁、20~25岁、25~30岁、30~35岁、35~40岁、40~45岁、45~50岁、50~55岁、55~60岁、>60岁进行亚分组,CINⅡ+病变的比例分别为10.0%(2/20)、10.0%(2/20)、25.5%(25/98)、26.9%(25/93)、29.5%(39/132)、40.0%(53/156)、45.5%(56/123)、35.3%(30/85)、41.2%(21/51)、52.2%(36/69),可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HPV16/18阳性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分析TCT的结果,其中未见上皮内异常细胞(NILM)562例,CINⅡ+病变103例(18.3%),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23例,CINⅡ+病变47例(38.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例,CINⅡ+病变34例(56.7%),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6例,CINⅡ+病变107例(84.9%),可见如果单独进行液基细胞学筛查,可能漏诊18.3%(103/871)的宫颈高级别病变。结论:HPV16/18阳性患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高级别病变。HPV16/18阳性合并LSIL/ASCUS者,建议转诊阴道镜或快速治疗,HPV16/18阳性合并HSIL者可以推荐快速治疗。第二部分:Cobas HPV用于ASCUS分流效果分析背景和目的:ASCUS(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即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是最常见的异常细胞学报告,占据了TCT异常报告的50%以上,也是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重点。本研究拟探索建立ASCUS精细化管理方案。方法:搜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且TCT报告为ASCUS的患者,转诊阴道镜后在可疑部位活检,收集其年龄、HPV结果、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共有8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855例ASCUS患者活检后,总的CINⅡ+病变检出率16.1%(138/855),CINⅢ+病变检出率8.8%(77/855)。855例患者中,共中700例有HPV检查结果,HPV阴性者219例,其中CINⅡ+病变检出率4.1%(9/219),CINⅢ+病变检出率0.9%(2/219);HPV阳性者481例,CINⅡ+病变检出率22%(106/481),CINⅢ+病变检出率12.7%(61/481)。其中401例HPV检测采用Cobas HPV检测,HPV16/18阳性者110例,CINⅡ+病变检出率37.3%(41/110),CINⅢ+病变检出率22.7%(25/110)。Cobas HPV其它高危阳性者291例,CINⅡ+病变检出率15.8%(46/291),CINⅢ+病变检出率8.2%(24/291)。已绝经的ASCUS共253例,其中CINⅡ+病变检出率17.0%(43/253),CINⅢ+病变检出率9.1%(23/253),未绝经者602例,CINⅡ+病变检出率15.8%(95/602),CINⅢ+病变检出率9.0%(54/602)。将ASCUS分为≤30和>30岁,其CINⅡ+、CINⅢ+病变检出率为7.8%(10/128)和3.1%(4/128),与17.6%(128/727)、10.0%(73/727)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ASCUS首选用高危HPV检测进行分流,合并HPV16/18阳性者,应转诊阴道镜,合并HPV其他高危阳性者可以结合患者既往筛查史、年龄等进行决策。≤30岁的ASCUS/HPV其他高危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不高,建议谨慎活检,避免伤害。第三部分:miR-145-5p调控FSCN1在宫颈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由20个左右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通过降解下游基因的m RNA或抑制翻译以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水平。miRNA-145在胃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中异常表达,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FSCN1(fascin actin-bundling protein 1,FSCN1)是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的侵袭前沿,通过稳定细胞质肌动蛋白丝参与调节细胞的发育迁移,促进肿瘤转移。本研究拟探索mi R-145-5p以及FSCN1是否参与调控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被诊断为宫颈鳞癌的患者,取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0.5CM以上的正常组织做自身对照,共4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培养宫颈细胞株Ect1/E6E7、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及C33a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三种细胞系中mi R-145-5p和FSCN1的表达水平。通过将miRNA?145?5p模拟物和抑制物与Ect1/E6E7和Hela细胞共培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SCN1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miRNA-145-5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低于宫颈癌旁的正常组织(P<0.05)。miRNA-145-5p在宫颈癌细胞He La细胞和C33a细胞中的表达显着低于宫颈细胞株ECT1/E6E7(P<0.05)。miRNA-145-5p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显着相关(P>0.05),与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着相关(P<0.05)。FSC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宫颈癌旁的正常组织(P<0.05),在He La和C33a细胞中的表达显着高于ECT1/E6E7(P<0.05)。miRNA?145-5p模拟物转染Hela细胞和ECT1/E6E7细胞后,miRNA?145-5p的m RNA表达明显上升(P<0.001),FSCN1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miRNA?145-5p抑制物转染Hela细胞和ECT1/E6E7细胞后,FSCN1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明显上升(P<0.001),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miRNA-145-5p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着相关。miRNA-145-5p是潜在的抑癌基因,可能通过FSCN1调控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

石秀丽[7](2021)在《HPV分型、HPV E6/E7 mRNA在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HPV分型、HPV E6/E7 mRNA在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分析HPV分型、HPV E6/E7 mRNA在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中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146名女性(既往无宫颈病变史和宫颈手术史)的结果,分析HPV亚型分布特点;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分析HPV DNA分型、HPV E6/E7 mRNA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AUC值之间的关系。结果:1.146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132例,HPV分型阳性率高达90.4%,检测出21种HPV基因亚型。HPV基因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16.3%(34/208),HPV52:10.1%(21/208),HPV58:10.1%(21/208),HPV33:8.2%(17/208),HPV53:6.7%(14/208),HPV18:6.3%(13/208),HPV66:5.3%(11/208),HPV51:4.8%(10/208),HPV56:4.3%(9/208),HPV39:3.8%(8/208),HPV31:3.4%(7/208),HPV6:3.4%(7/208),HPV59:2.9%(6/208),HPV81:2.9%(6/208)。2.146细胞学阳性患者TCT结果为ASCUS为49例,LISL为39例,ASC-H为22例,HSIL为36例。HPV E6/E7 mRNA在ASCUS、LISL、ASC-H、HSI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1%、69.2%、77.3%、83.3%,不同细胞学中HPV E6/E7mRNA阳性率呈渐进性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8,P=0.012)。HPV分型在ASCUS、LISL、ASC-H、HSI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92.3%、90.9%、94.4%,不同细胞学中HPV分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9,P=0.205)。3.146细胞学阳性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级别依次分组:慢性宫颈炎(67例)、LSIL(40例)、HSIL(34例)和宫颈癌(5例)。HPV E6/E7mRNA在上述四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2%、75.0%、85.3%、100%,不同组织学中HPV E6/E7mRNA阳性率呈渐进性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HPV分型阳性率在上述四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6%、92.5%、88.2%、100%,不同组织学中HPV分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804)。4.HPV E6/E7 mRNA对CIN2+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3%、87.2%、35.5%、33.0%、88.4%;HPV分型对CIN2+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8%、89.7%、9.3%、26.5%、71.4%;HPV16/18对CIN2+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0%、35.9%、70.1%、30.4%、75.0%。HPV E6/E7 mRNA检测下的曲线面积是0.61,95%可信区间是0.516-0.711;HPV DNA检测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是0.50,95%可信区间是0.389-0.602。5.对病理活检中诊断为LSIL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2个月时HPV E6/E7 mRNA阳性组进展率为30.00%、HPV E6/E7 mRNA阴性组进展率为00.00%,HPV E6/E7 mRNA阳性组患者的进展率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1.在细胞学水平,随着细胞学等级升高,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在组织学水平,随着病理学等级升高,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随之升高。2.HPV E6/E7 mRNA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HPV分型,而两者的灵敏度无差异,HPV E6/E7 mRNA检测的AUC值大于HPV分型的AUC值。3.分流ASCUS及以上患者时,HPV E6/E7 mRNA检测较HPV分型检测更有价值。4.LSIL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患者的进展率高于HPV E6/E7 mRNA阴性患者。

王丽[8](2021)在《宫颈上皮端粒长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长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炎症、肿瘤发病有显着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检测感染hrHPV女性的宫颈上皮细胞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 telomere length,RTL)及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变异情况,探讨女性 hrHPV 易感因素,为宫颈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尖锐湿疣等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以及其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女性。留取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放入SurePath TM细胞保存液中,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2.利用罗氏cobas 4800检测系统提取宫颈脱落细胞DNA和HPV DNA,并利用该检测系统进行HPV分型检测。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测定宫颈上皮细胞 RTL。4.采用核酸芯片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端粒相关基因的19个SNP位点的分布,包括TERT(rs2736108、rs 10069690、rs2736098、rs2736100、rs2853669、rs2853676、rs2853677、rs7726159、rs2242652、rs 13167280)、OBFC1(rs 12415148)、TERT-CLPTM1(rs401681)、TERC(rs2293607、rs75316749、rs12696304)、TP53(rs 1042522)、POT1(rs 116895242)、TNF-α(rs 1800629)、MYNN(rs 10936599)。5.通过t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宫颈上皮细胞RTL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宫颈上皮细胞RTL与年龄及hrHPV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评估19个SNP位点基因型在不同实验组间分布的差异;通过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端粒相关基因多态性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方差分析端粒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细胞RTL之间的关系。结果1.我们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选择了 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后显示正常和子宫颈轻度病变的妇女。根据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hrHPV感染组、HPV16/18感染组(其中我们将hrHPV感染组中HPV16/18阳性的女性单独列为HPV16/18感染组)。对照组508例:高危型HPVDNA检测阴性,年龄19-83岁(40±14);hrHPV感染组826例:14种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包括HPV16/18),年龄17-83岁(38±11);HPV16/18感染组305例:仅HPV16/18检测阳性,年龄17-82岁(37±11)。hrHPV感染组及HPV16/18感染组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其次是36-45岁,而>55岁的女性感染率最低。2.罗氏cobas 4800检测系统提取的宫颈上皮细胞DNA浓度为100ng/ul以上,OD260/280为1.5-1.6。3.对照组女性宫颈上皮细胞RTL与年龄呈显着负相关(R2=0.09,p<0.0001),15-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5岁这五个年龄段女性的RTL逐渐缩短;hrHPV感染组和HPV16/18感染组15-25岁、>5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女性RTL均依次变短,hrHPV感染组RTL与年龄无显着相关性(P=0.127)。hrHPV感染组和HPV16/18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15-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4个年龄段女性RTL均明显变短,而>55岁女性RTL变长。4.宫颈上皮细胞RTL与hrHPV感染之间的关系:对照组的RTL均值和标准差为1.31±0.60,hrHPV感染组RTL为1.19±0.48,HPV16/18感染组RTL为1.16±0.47。hrHPV感染组以及HPV16/18感染组的RTL明显较对照组短(P<0.001);虽然HPV16/18感染组RTL比hrHPV感染组RTL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523)。5.TERT rs2736108位点的变异与hrHPV易感性的关系:在hrHPV感染组中rs2736108位点的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明显升高,与感染hrHPV的风险有关(TT vs.CC:OR=1.547,95%CI=1.021-2.343,P=0.039;T vs.C:OR=1.255,95%CI=1.036-1.519,P=0.02)。在 HPV16/18 感染组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的分布差异均与HPV16/18的易感性相关(TT vs.CC:OR=1.803,95%CI=1.079-2.963,P=0.019;T vs.C:OR=1.323,95%CI=1.041-1.682,P=0.022)。6.OBFC1 rs12415148位点的变异与hrHPV易感性的关系:rs12415148的等位基因C在hrHPV感染组中频率升高,与hrHPV易感性相关(T vs.C:OR=0.695,95%CI=0.490-0.985,P=0.040);而在 HPV16/18 感染组该位点的分布差异与 HPV16/18 的感染风险无关(T vs.C:OR=0.668,95%CI=0.438-1.020,P=0.060)。7.TERTrs13167280在hrHPV感染组中基因型AG频率升高,而且与hrHPV感染风险相关(AG vs AA:OR=1.742,95%CI=1.012-2.998,P=0.044);在HPV16/18感染组中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与HPV16/18感染风险无明显关联(P>0.05)。8.剩余16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与hrHPV以及HPV16/18的易感性均无显着相关(P>0.05)。9.rs2736108位点不同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对照组中基因型CC、CT和TT的RTL无明显差异(P>0.05);在hrHPV感染组中CC的RTL比CT的RTL短,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38),但是并未发现TT的RTL与另外两种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组中CC、CT和TT的RT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rs131672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对照组AG的RTL均明显比AA和GG的RTL长(P值分布为0.039、0.050),并未发现AA和GG RT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rHPV感染组中AG的RTL也均比AA和GG的RTL长,而且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10),但并未发现AA和GG RT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16/18感染组中AG的RTL明显较GG的RTL长(P=0.028),而其他基因型间差距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1.由于OBFC1 rs12415148的CC基因型频率太低,我们无法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的RLT,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分析该位点的变异与端粒长度的关系。结论1.本研究发现山东济南感染hrHPV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未感染hrHPV女性的宫颈上皮细胞端粒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短,表明宫颈上皮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具有显着相关性;但是感染hrHPV后女性的宫颈上皮细胞端粒长度并不随着年龄规律的变化,这表明hrHPV会影响端粒稳态;感染hrHPV尤其是感染HPV16/18女性的宫颈上皮细胞RTL明显比未感染hrHPV女性缩短,这表明在感染hrHPV尤其HPV16/18患者体内端粒的稳态已经出现受损,宫颈上皮细胞的RTL有望成为宫颈病变早期诊断标志物。2.端粒相关基因的变异已经被证明是多种肿瘤的易感因素,我们研究首次探讨端粒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hrHPV感染风险的关系,我们发现TERTrs2736108 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TERTrs13167280AG基因型、OBFC1 rs12415148的等位基因C与hrHPV感染风险显着相关。其中TERT rs2736108 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与HPV16/18易感性相关,但TERT rs13167280 AG基因型、OBFC1 rs12415148的等位基因C与HPV16/18易感性无显着相关,它们可能是其他类型hrHPV的易感因子。TERT rs13167280 AG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明显变长,可能是由于该位点变异促进端粒延长,也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导致的偏倚;在感染hrHPV女性中,TERT rs2736108 CT基因型相对端粒长度比CC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长,而未感染hrHPV女性及感染HPV16/18女性的该位点所有基因型的RTL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其他类型hrHPV感染导致的差异,也可能是抽样误差导致的。本研究对于hrHP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苏[9](2021)在《阴道微生态与HR-HPV、SIL的相关性研究及加味二妙颗粒对阴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加味二妙颗粒对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情况,为加味二妙颗粒在临床推广提供循证依据,为防治HR-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提供中医新思路;2.进一步分析HR-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探讨HR-HPV持续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探究HR-HPV持续感染的发病机制,为扩大加味二妙颗粒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至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HR-HPV感染,且符合湿热下注证的中医证型的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加味二妙颗粒治疗)、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加味二妙颗粒治疗,对照组予随访观察,于6个月后复查白带常规及HPV、TCT评价临床疗效和阴道微生态情况;2.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0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就诊因HR-HPV感染和(或)TCT示ASCUS及以上病变,要求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的女性共156名,并依据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将患者作如下分组: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组(NILM组,78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组,52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组,26例),行白带常规检测,采集阴道灌洗液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1.(1)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转阴例数为33例、2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二妙颗粒清除HR-HPV感染疗效确切;(2)对两组阴道微生态变化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阴道清洁度异常检出率、H202阳性表达率、白细胞酯酶阳性表达率、唾液酸苷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 2检验,χ2分别为5.165、6.765、5.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是影响HR-HPV转阴的相关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53、0.391、0.330,经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加味二妙颗粒具有安全性。2.(1)HR-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种类及多样性随着SIL发生发展而降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清洁度随之下降,且菌群失衡可能与致病厌氧菌增加有关,奇异菌属、纤毛菌属以及其他杂菌的丰度上升,链球菌属的丰度下降。(2)三组阴道灌洗液共检测出164种已知代谢产物。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深,宫颈阴道微环境中的氨基酸、嘌呤、尿酸等代谢产物有显着变化趋势。(3)NILM组与HSIL组、LSIL组与HSIL组均观察到了明显的分离趋势,这表明HSIL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的分泌物代谢模式有着显着差异。且影响SIL发生的代谢途径的通路主要有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和色氨酸通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4)多种代谢产物与阴道菌群有显着关联性。牛磺酸与魏斯氏菌、卟啉单胞菌、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呈正相关性,与棒杆菌属、Rhodococcus菌、青枯菌呈负相关性。羟胺、羟基脲等羟基类产物与多种阴道菌群成显着正相关,但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甘露醇、甘油、鸟嘌呤、腺嘌呤等则正好相反。(5)宫颈病变最初进展会导致宫颈-阴道环境中消耗大量的氨基酸,嘌呤等。随着疾病程度加重,氨基酸,嘌呤和其他代谢产物可能产生代偿性上调,并参与宫颈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防御功能。结论:(1)阴道灌洗液易于获得且无创,有作为辅助判断HPV发病机制及SIL进展的诊断手段的潜力,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2)加味二妙颗粒对湿热下注型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同时还可显着改善患者阴道微生态,药后复查安全性指标无异常,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3)HPV感染女性的阴道菌群仍由乳酸杆菌和加德纳菌组成,但随SIL进展,灌洗液中所含的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也随之变化。宫颈阴道菌群通过调节氨基酸、嘌呤、尿酸等代谢产物的合成与分解,可能在激活炎症及免疫系统上起重要作用。

张旭娟[10](2021)在《宫颈病变HPV分型与Tim-3/Galectin-9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选取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S)组患者进行HPV检测,分为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其中HPV阳性患者根据HPV分型分为高危型感染患者,低危型感染患者,多重感染患者,单一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结果:HPV阳性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显着性高于HPV阴性患者(P<0.05)。高危型感染患者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显着性高于低危型感染患者(P<0.05)。多重感染患者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CC组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IL组和CCS组(P<0.05)。结论:Tim-3和Galectin-9可能与宫颈病变HPV感染有关,并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乳腺癌
        1.1.1 流行病学特征
        1.1.2 乳腺癌分型
        1.1.3 乳腺癌治疗
        1.1.4 乳腺癌预后
        1.1.5 三阴型乳腺癌
    1.2 AP-1蛋白
        1.2.1 AP-1与炎症性疾病
        1.2.2 AP-1与肿瘤
    1.3 AP-1抑制剂
        1.3.1 SP100030
        1.3.2 Curcumin
        1.3.3 Momordin I
        1.3.4 T5224
    1.4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细胞株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细胞培养
    2.6 T5224配制
    2.7 RNA提取
    2.8 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检测(RNA-Seq)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0 Western-blot
    2.11 基因沉默
    2.12 增殖实验
    2.13 凋亡实验
    2.14 划痕实验
    2.15 侵袭实验
    2.16 ChIP-qPCR
    2.1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Fr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1.1 Fra-1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的表达水平
        3.1.2 Fra-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2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的作用效果研究
        3.2.1 AP-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3.2.2 三阴型乳腺癌细胞中T5224对AP-1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
        3.2.3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3.2.4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AP-1靶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
        3.3.1 AP-1靶基因筛选
        3.3.2 OLFML2A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第4章 讨论
    4.1 转录因子AP-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
    4.2 T5224 的生物学作用
    4.3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4.3.1 血管形态发生对乳腺癌的影响
        4.3.2 粘着斑及细胞外基质对乳腺癌的影响
        4.3.3 免疫系统及干扰素对乳腺癌的影响
        4.3.4 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3.5 人乳头瘤病毒对乳腺癌的影响
        4.3.6 Hippo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3.7 钙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4 嗅素结构域蛋白家族与肿瘤
    4.5 AP-1相关信号传导途径与乳腺癌
    4.6 下一步研究计划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
致谢

(3)TLRs/NF-κB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PV在人乳腺组织中的作用
2 HPV感染所致的炎症激活TLRs/NF-κB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3 小结

(4)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sa_circ00063322 吸附miR-548q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减弱药物敏感性并调节HPV L2 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2.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2.2 结果
        2.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63322 的表达特征及转录调节
        2.2.2 Hsa_circ00063322 影响CC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以及在体肿瘤生长
        2.2.3 Hsa_circ00063322 作为miRNAs海绵吸附miR-548q
        2.2.4 Hsa_circ00063322 通过miR-548q调节L2 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3.2 结果
        3.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0069 的表达特征
        3.2.2 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 转录本的稳定性
        3.2.3 Hsa_circ0000069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2.4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妇科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其个体化精准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HPV与宫颈癌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2. HPV和宫颈癌的治疗
        3. HPV与预后的关系
        4. HPV持续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HPV及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1. HPV与宫颈癌
        2. 中医对HPV及宫颈癌的认识
        3.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及HPV
        4. 中医药治疗宫颈癌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检测方法
    研究内容
        1. 治疗方案
        2. 观察指标
        3. 疗效判定
        4. 随访计划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宫颈癌及HPV病机探讨
        3. 组方意义及依据
        4.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的应用
    小结
不足、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宫颈癌筛查精细化管理研究以及miR-145-5p/FSCN1致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宫颈癌筛查的发展
    2.宫颈癌筛查的方法和策略
        2.1 细胞学筛查和TBS系统
        2.2 HPV检测
        2.3 我国宫颈癌筛查和治疗的困境
    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部分:871例HPV16/18阳性者阴道镜结果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HPV检测
        1.2.2 细胞学检查
        1.2.3 阴道镜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1 总体概况
        1.2 HPV16/18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1.3 不同筛查组合下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讨论
        1.1 HPV16/18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的价值
        1.2 HPV16/18阳性与年龄的关系
        1.3 TCT的漏诊
        1.4 HPV16/18精细化管理方案
    结论
第二部分:Cobas HPV用于ASCUS分流效果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HPV检测
        1.2.2 细胞学检查
        1.2.3 阴道镜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1 总体概况
        1.2 HPV分型
        1.3 年龄
    讨论
        1.1 ASCUS/HPV阴性者注重减少筛查带来的危害
        1.2 Cobas HPV检测现阶段用于ASCUS进一步分流的价值
        1.3 ASCUS/HPV其它高危HPV阳性且≤30患者建议谨慎活检
    结论
第三部分:miR-145-5p调控FSCN1在宫颈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细胞培养
        1.4 细胞转染
        1.5 样本RNA提取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45-5p和FSCN1
        1.7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1.8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
        1.9 统计学方
    结果
        1.miRNA-145-5p在宫颈癌组织、正常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
        2.miRNA-145-5p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FSCN1在宫颈癌组织、正常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
        4.miRNA-145-5p在Hela细胞中直接调控FSCN1 的表达
        5.miRNA-145-5p在宫颈细胞株ECT1/E6E7直接调控FSCN1的表达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miRNA与宫颈癌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HPV分型、HPV E6/E7 mRNA在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宫颈癌的病因
        2.1.1 HPV感染
        2.1.2 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及双性性行为
        2.1.3 初次生育年龄过早及多次分娩
        2.1.4 口服避孕药
        2.1.5 吸烟
        2.1.6 生殖道微生态的改变
        2.1.7 其他因素
    2.2 宫颈癌常用筛查手段
        2.2.1 细胞学检查
        2.2.2 HPV分型检测
        2.2.3 HPVE6/E7mRNA检测
        2.2.4 p16/Ki-67
        2.2.5 基因的甲基化
        2.2.6 阴道镜
    2.3 宫颈癌疫苗
        2.3.1 HPV预防性疫苗
        2.3.2 HPV治疗性疫苗
    2.4 结语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3.1 标本采集
        3.3.2 TCT检测
        3.3.3 HPV分型检测和HPV16/18
        3.3.4 HPV E6/E7 mRNA检测
        3.3.5 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
    3.4 随访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HPV型别分布
    4.2 不同细胞学等级中HPV E6/E7 mRNA和 HPV分型检出率结果
    4.3 不同组织病理学中HPV E6/E7 mRNA和 HPV分型检出率结果
    4.4 HPV E6/E7 mRNA、HPV分型及HPV16/18 检测对CIN2+的诊断价值
    4.5 HPV E6/E7 mRNA 与 HPV分型、HPV E6/E7 mRNA 与 HPV16/18检测对CIN2+的诊断效能比较
    4.6 HPV E6/E7 mRNA检测与进展随访
第5章 讨论
    5.1 HPV型别分布
    5.2 不同细胞学等级、不同病理学等级中HPV E6/E7 mRNA和 HPV分型检出率
    5.3 HPVE6/E7mRNA 与 HPV分型、HPVE6/E7mRNA 与 HPV16/18检测对CIN2+的诊断效能
    5.4 HPV E6/E7 mRNA检测与进展随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宫颈上皮端粒长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病变
    1.2 端粒与端粒酶
    1.3 单核苷酸多态性
第二章 宫颈上皮细胞端粒长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联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耗材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标本收集
        2.2.2 cobas 4800 HPV DNA检测
        2.2.3 宫颈上皮细胞DNA浓度测定及样本稀释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上皮细胞相对端粒长度
        2.2.5 宫颈上皮细胞相对端粒长度计算
        2.2.6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qPCR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2.3.2 宫颈上皮细胞HPV DNA分型及各实验组的基本特征
        2.3.3 宫颈上皮细胞相对端粒长度与年龄的关系
        2.3.4 宫颈上皮细胞相对端粒长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端粒相关基因SNP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联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宫颈上皮细胞DNA样本稀释
        3.2.2 Mass ARRAY质谱SNP分型
        3.2.3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TERTrs2736108位点与高危型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3.3.2 rs2736108位点不同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的比较
        3.3.3 OBFC1 rs12415148位点与高危型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3.3.4 TERT rs13167280与高危型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3.3.5 rs131672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相对端粒长度的比较
        3.3.6 剩余16个SNP位点与高危型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阴道微生态与HR-HPV、SIL的相关性研究及加味二妙颗粒对阴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认识
        1.2 HR-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3 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1.4 HR-HPV及SIL的防治现状
    2 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2.1 带下病诊治进展
        2.2 加味二妙颗粒组方来源
        2.3 加味二妙颗粒清除HR-HPV的优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1 加味二妙颗粒对HR-HPV患者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内容
        1.5 统计学分析
        1.6 研究结果
    2 阴道微生态与HR-HPV感染及SIL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阴道分泌物及阴道灌洗液的采集与处理
        2.4 宫颈脱落细胞采集与处理
        2.5 宫颈活检组织的采集与处理
        2.6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分析
    2 试验研究结果讨论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致谢

(10)宫颈病变HPV分型与Tim-3/Galectin-9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质量控制
        3.1 质控原则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病变HPV分型与负性分子Tim-3和Galectin-9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D]. 赵倩. 吉林大学, 2021(01)
  • [2]健康传播视域下新浪微博“两癌”议题建构研究[D]. 张雪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TLRs/NF-κB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石喆,任珊,戴文斌. 中国医学创新, 2021(17)
  • [4]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D]. 陈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D]. 陈秋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宫颈癌筛查精细化管理研究以及miR-145-5p/FSCN1致病机制研究[D]. 贺淑芳. 南昌大学, 2021(01)
  • [7]HPV分型、HPV E6/E7 mRNA在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 石秀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8]宫颈上皮端粒长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D]. 王丽. 山东大学, 2021(09)
  • [9]阴道微生态与HR-HPV、SIL的相关性研究及加味二妙颗粒对阴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D]. 沈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宫颈病变HPV分型与Tim-3/Galectin-9的相关性研究[D]. 张旭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人乳头瘤病毒 16 和 18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