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

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

一、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建光,邱泽武,张鹏,万坤,李青,王兴旺[1](2016)在《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致惊厥杀鼠剂中毒》文中研究指明致惊厥杀鼠剂是常见的急性杀鼠剂,毒性强。致惊厥杀鼠剂中毒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高,虽然临床诊疗技术快速发展,但本病误诊率仍较高。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致惊厥杀鼠剂中毒文献共18篇,误诊病例119例,涉及误诊率文献7篇387例,误诊例数90例,误诊率23.26%;误诊范围涉及13种疾病,其中前4位误诊疾病是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热惊厥、氟乙酰胺中毒,占误诊疾病总例次的84.00%。首位误诊原因为接诊医师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119例误诊病例中,98例(82.35%)未因误诊误治造成不良后果,14例(11.76%)导致死亡。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致惊厥杀鼠剂中毒的认识,对不明原因抽搐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认真细致问诊及体格检查,及时行毒物检测并加强鉴别诊断。

邱颖[2](2015)在《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吸收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残效期长,无腐蚀作用。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常致心、脑、肺、肝、肾等多脏器损伤。因其可导致人畜的二次中毒,目前已为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但因其效果明显,许多商贩仍进行违法生产及出售,使得氟乙酰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年甚至有上升趋势。氟乙酰胺对心脏有明显损害,体现在对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的损害,心肌损害率80%以上,可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血压下降,甚至心室颤动,心功能异常是其第二位死亡原因。目前公认的中毒机制为氟乙酰胺使三羧酸循环中断,从而导致各脏器损伤,对中毒后心肌损伤的情况及治疗缺乏进一步研究。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引起心肌损伤的情况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大鼠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损伤情况,与氧化损伤的关系;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中毒大鼠心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灌胃方法制作氟乙酰胺中毒大鼠模型,共100只大鼠,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成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1ml生理盐水灌胃,并每日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为氟乙酰胺染毒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并每日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为乙酰胺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Q12H)腹腔注射。D组为乙酰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Q12H)腹腔注射,同时按10ug/kg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日一次腹腔注射。E组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kg QD腹腔注射。在5组大鼠染毒后不同时间点(4h、1d、3d、7d)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变化;测定血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HE染色提示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损伤于1d开始出现,呈点状或局灶性变性、坏死,其周围细胞胞浆染色嗜酸性增强,伴少量炎细胞浸润;3d损伤最重,心肌细胞大片状坏死、溶解消失,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C组7d开始出现肉芽组织;D组与C组、E组相比较,心肌损伤范围小,程度轻。心肌三酶4h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3d下降,7d基本恢复正常。D组1d时AST及CK-MB值与B组、E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时间点D组心肌三酶与C组、E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D组与C组、E组心肌MDA含量相比明显降低(P<0.01);SOD含量三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氟乙酰胺中毒可导致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局灶性或片状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在中毒后3d损伤最重。心肌酶1d达到高峰,7d基本恢复正常。(2)健康大鼠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考虑心肌损伤与氧化损伤有关。(3)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大鼠氟乙酰胺中毒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乙酰胺治疗组及前列地尔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范围及程度;缩短心肌组织修复时间;能清除氧自由基,有效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达到抗氧化损伤作用。

胡翠爱[3](2015)在《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57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诊治。方法:收治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抢救治疗,54例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关键。

王瑞霞[4](2014)在《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药物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是有机氟类剧毒杀鼠剂,特点为具有高效性的内吸作用,且有二次中毒的特性。人畜等中毒率高,口服中毒致死率高,或者后期导致中毒性脑病,遗留后遗症的发病率高,急性中毒轻者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抽动症状,重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脑、心脏损害最为常见,可因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全身性强直性阵挛导致呼吸抑制而死亡。中毒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公认的中毒机制为氟乙酰胺阻断三羧酸循环,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目前尚无对中毒后导致大脑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因而进一步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引起大脑损伤的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病死率,减少中毒性脑病的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的大脑损伤的特点及其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在大脑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中毒大鼠的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氟乙酰胺中毒大鼠模型是通过灌胃方法制作的,选用健康大鼠,随机将其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为A组,生理盐水1ml灌胃,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氟乙酰胺染毒组为B组,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是通过将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成,并每日给予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为乙酰胺治疗组,氟乙酰胺中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腹腔注射。D组为乙酰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中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腹腔注射,同时按10ug/kg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日一次腹腔注射。E组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中毒1小时后按10ug/kg给予腹腔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日一次。在健康大鼠染毒后4h、1d、3d、7d不同时间点分别取大脑海马组织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变化,及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将其数据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尼氏染色主要表现在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变,核仁消失,呈蓝色斑块状或颗粒状的尼氏小体消失,在中毒后4h损伤最重,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乙酰胺治疗组大脑损伤与其他任何一组比较都明显减轻。通过测定大脑组织中MDA、SOD含量及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其平均光密度值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大鼠中毒后可引起MDA含量与对照组A组相比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的含量与对照组A组相比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D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乙酰胺治疗组与A组对照组、B组染毒组、C组乙酰胺组比较,MDA含量高于A组,低于B组、C组;SOD含量低于A组,高于B组、C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A组,低于B组、C组。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可导致大脑组织损伤,Caspase3蛋白在氟乙酰胺中毒大鼠脑组织中超表达,诱发的细胞凋亡可能是中毒后脑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MDA含量在氟乙酰胺中毒大鼠中含量明显增加,SOD含量明显减少,考虑氟乙酰胺中毒导致脑损伤与氧化损伤有关。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氟乙酰胺中毒过程中可以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保护SOD活性,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覃震晖,刘丽萍,朱宁[5](2013)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胼胝体变性(MB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M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以急性中毒起病,出现面具脸、言语含糊、肌张力增高、四肢静止性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在使用特效解毒剂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高压氧、B族维生素、抗震颤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出现言语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与共济失调等时应考虑MBD的可能,早期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尽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刘瑶,邱俏檬,卢中秋[6](2011)在《常见急性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文中研究表明急性中毒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症,多数化学毒物中毒没有特殊的解救药物,主要依靠临床综合救治方法。严重中毒时病人病死率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是目前急诊抢救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随着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技术在急性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林建国,张伟新[7](2011)在《小儿氟乙酰胺急性中毒29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氟乙酰胺急性中毒的中毒机理及救治措施。方法:29例患儿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28例痊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达到96.6%。结论:及早发现病情,并根据病情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苏素花,葛宪民,农康[8](2008)在《成功救治8例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并发MODS的体会》文中认为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早彻底洗胃清除毒物,用乙酰胺解毒,安定控制抽搐,并用地塞米松、纳洛酮和还原型谷胱甘肽、1,6-二磷酸果糖等救治8例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无一例死亡。

李雪红[9](2008)在《氟乙酰胺中毒59例抢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抢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治愈率96.6%。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发病急,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抢救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林海生,高岩,戴文军,陈怡禄,陶莉,赵小媛[10](2008)在《血液灌流对氟乙酰胺的清除作用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犬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血液灌流(HP)2 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氟乙酰胺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氟乙酰胺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后血中氟乙酰胺浓度由(159.06±18.31)μg/ml,降至HP2 h的(41.94±4.83)μg/ml,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氟乙酰胺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氟乙酰胺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则在HP2 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轻微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着降低血中氟乙酰胺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二、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致惊厥杀鼠剂中毒(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概述
    1.1杀鼠剂分类
    1.2发病机制
    1.3临床表现
2 诊断要点
3 误诊文献综述
    3.1文献来源及误诊率
    3.2误诊范围
    3.3确诊手段
    3.4误诊后果
4 误诊原因分析
    4.1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
    4.2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4.3患者主述或代述病史不确切
    4.4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
    4.5诊断思维方法有误
    4.6其他
5 防范误诊启示
    5.1提高对致惊厥杀鼠剂中毒的认识
    5.2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做好鉴别诊断
    5. 3 尽早完善有助于确诊或鉴别诊断的相关检查
    5. 4 未明确诊断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
    5.5培养科学的诊断思维

(2)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氟乙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分布
    2.2 氟乙酰胺的作用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氟乙酰胺引起的心脏损伤
        2.4.1 心肌病理改变及心电图变化
        2.4.2 心肌酶学改变
    2.5 氟乙酰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2.5.1 氧化损伤
        2.5.2 钙超载
        2.5.3 心肌细胞凋亡
    2.6 治疗
    2.7 结语
第3章 实验材料
    3.1 实验动物
    3.2 试剂及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第4章 实验方法
    4.1 动物模型制备
    4.2 标本处理
    4.3 实验步骤
        4.3.1 HE 染色
        4.3.2 测定心肌组织中 SOD(U/ml)含量
        4.3.3 测定脑组织中 MDA 含量的测定(nmol/ml)
        4.3.4 测定三种心肌酶的值均按检测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操作
        4.3.5 统计学处理
第5章 实验结果
    5.1 一般状态观察
    5.2 大鼠心肌组织 HE 染色结果
    5.3 心肌酶及 SOD、MDA 数值统计学分析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5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氟乙酰胺中毒机制
    2.2 氟乙酰胺中毒后临床表现
    2.3 氟乙酰胺中毒后脏器的病理变化
        2.3.1 线粒体
        2.3.2 脑细胞水肿
    2.4 能量代谢障碍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机制
        2.4.1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2.4.2 钙超载
        2.4.3 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2.5 神经元细胞凋亡
    2.6 结语
第3章 实验材料
    3.1 实验动物
    3.2 试剂及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第4章 实验方法
    4.1 动物模型制备
    4.2 标本处理
    4.3 实验步骤
        4.3.1 测定脑组织中 SOD(U/ml)含量
        4.3.2 测定脑组织中 MDA 含量的测定(nmol/ml)
        4.3.3 尼氏染色
        4.3.4 免疫组化法检测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4.3.5 统计学处理
第5章 实验结果
    5.1 一般状态观察
    5.2 大脑海马组织尼氏染色结果
    5.3 大脑海马 Caspase3 蛋白染色结果
    5.4 Caspase-3 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
    5.5 统计分析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诊断、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2.1 病例特点及原因分析
    2.2 治疗对策

(6)常见急性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HP技术概况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HP治疗
    1.农药中毒:
    2.药物中毒:
    3.生物毒素中毒:
    4.其他毒物中毒:
三、HP救治急性中毒存在的问题

(7)小儿氟乙酰胺急性中毒2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8)成功救治8例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并发MODS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2 诊断
3 救治与转归
    3.1 救治
    3.2 转归
4 讨论

(9)氟乙酰胺中毒59例抢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
    1.4 治疗方法及疗程
2 结果
3 讨论

四、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致惊厥杀鼠剂中毒[J]. 董建光,邱泽武,张鹏,万坤,李青,王兴旺.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1)
  • [2]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D]. 邱颖. 吉林大学, 2015(08)
  • [3]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57例分析[J]. 胡翠爱.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7)
  • [4]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药物治疗[D]. 王瑞霞. 吉林大学, 2014(10)
  • [5]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分析[J]. 覃震晖,刘丽萍,朱宁. 中国职业医学, 2013(04)
  • [6]常见急性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J]. 刘瑶,邱俏檬,卢中秋.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7)
  • [7]小儿氟乙酰胺急性中毒29例分析[J]. 林建国,张伟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02)
  • [8]成功救治8例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并发MODS的体会[J]. 苏素花,葛宪民,农康.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03)
  • [9]氟乙酰胺中毒59例抢救分析[J]. 李雪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04)
  • [10]血液灌流对氟乙酰胺的清除作用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J]. 林海生,高岩,戴文军,陈怡禄,陶莉,赵小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01)

标签:;  ;  ;  ;  ;  

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