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云[1](2021)在《基于物理实验的高中生质疑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强调生产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综合国力与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科技创新,所以我国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课程标准中对于质疑创新的培养明确提出要求。为满足学生个人终生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质疑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我国教育行业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文中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该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国内关于质疑创新的研究十分有限,但有很多一线教师不约而同的认为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同时进行。同时鉴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独特地位,确定其研究目的:基于物理实验培养高中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并形成相关教学策略。然后对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阐述,并对研究的总体思路进行总结。其次通过研究确定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质疑创新能力以及物理实验教学的概念,同时确定质疑创新能力以及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并寻找相应理论的支撑。随后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课程标准划分了质疑创新能力的表现框架,分别为直觉联想能力、迁移与质疑以及构建新方法。同时每一个维度下都含有两个指标与之对应,分别是远距离联想、估计判断、批判性思维、基于批判性思维思考、构建新方法以及应用新方法。并根据前人文献划分质疑创新能力的表现水平并设计问卷。再其次通过,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同时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中对于质疑创新相关的学习能力水平的划分,确定并划分出质疑创新能力的学科能力水平。通过对所在实习学校的200名学生进行质疑创新能力现状的了解。同时通过教师角度了解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一般教学方式和现状,进行佐证。得到该校学生的基于物理实验的质疑创新能力的现状。在得到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基于该校现状以及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同形式,分别对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设计型实验的方式,对该校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议。对于演示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联想能力,针对课堂实验与分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迁移与质疑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实验与设计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构建新方法的能力。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研究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总结。
雒蓉[2](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凝练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细化,其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是对物理教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深刻体现,是物理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2017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延安市宝塔区普通高中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育现状,研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在文献资料研读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第三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展对延安城区学校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现状研究,并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部分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1)落实课改理念、做好榜样示范;(2)深化物理学史、理解科学本质;(3)通过科学实践,形成科学态度;(4)联系社会生活,培养责任意识等四个方面,通过这些策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第五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借此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结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方雪[3](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李政道特别提出:“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是能否创新的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可见,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首要环节。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和“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述“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提问现状及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问能力”的五个水平层次的界定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等的调整和优化来进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提出多角度的物理问题”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提问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较好效果。第六章主要是通过总结自己的研究结论,反思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能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对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行们有一些借鉴作用。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4](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完成了首批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紧接着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进行了首次考试。在新高考改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比较高,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时代性。正确把握新高考的能力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发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支撑学生能力的提升。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新高考相关国家政策、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凝练出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要点,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项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教学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提出的能力培养策略,选取高中物理中《向心力》和《质点与参考系》两个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探索了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物理一线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帮助,对全国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吝欢欢[6](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为:物理观念是实质、科学思维是核心、科学探究是关键、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归宿。其中,科学思维贯穿于物理学习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处于统领地位,无论是观察、实验、科学探究,还是问题解决、科学创新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为主线,将其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由此实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最终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关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关于思维、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其中包括科学思维的本质内涵、主要特点以及基本类型等,并构建了物理认知的一般宏观过程。同时,概括论述了关于一般学习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于第二章中我们对科学思维的基本认识,本文第三章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出了师生交互作用下以学生科学思维活动为主线的基本教学框架。第四章以续佩君教授关于物理思维能力测量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设计并编制了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测量试卷,以延安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为例对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整体偏低,而男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平均发展水平要高于女生,且其个体之间的离散程度也较大。第五章根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以及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基于文中所提出的关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及框架,从物理概念教学及规律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案例设计与评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晔[7](2020)在《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树人中学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是中国快速持续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我中华民族发展的灵魂。随着知识经济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俨然成为解放生产力和大力发展经济的根本基础之一。而放眼全球,几乎大多数国家民族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来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创新技术,而教育改革的工作,核心就是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和培养能力强、素养优的创新人才以适应并迎接已经到来的新时代。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中学教育是学生培养其基础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的思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思考,人们可以认识到不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各种事物,并且可以预测事物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在中学所学习并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将使得他们的未来受益无穷。因此我国在中学教育即使到目前为止,发展阶段也必须考虑到新知识的基本发展,这种基本教育并不意味着科学家可以直接退出教育,而是在未来几年中发展为对创新意识、创造力、创新精神和个人创新的基本洞见。而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起始学科,是一门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有着相较于其它学科更大的吸引力,并且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物理学科之前就对很多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怎样在初中物理的各环节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是本研究的重点了。笔者广泛调研,通读各类创新教育的文献,丰富理论,结合实践,以扬州中学树人学校为研究案例,调查分析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创新内涵,提出以课堂教学“新讲法”、“新环节”,课后活动“创学”作业、“创意”分享、“创行”实践,以及促进性、长效性、人文性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方案。笔者经过多角度分析讨论,决定采取“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在课后活动环节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后对被测两组同学进行创新倾向性和创新能力的前后测,被测样本选取扬州中学树人学校初二年级19班、初二年级20班两个创新实验班,随机选取19班人数一半的29人,20班人数一半的27人,组成实验组A组,共计56人,两班共计剩余的56人组成对照组B组,基本做到两组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实验开始之前两组同学的学习成绩未存在显着性差异。经过培养方案的实践和对照实验的数据分析,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案巩固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交叉知识、创新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的能力,显着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对于锻炼创意水平以及创造力实现度也有很大帮助。在整个方案的实践过程中师生相处非常融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分享、互相交流,真正做到了在教的主体在于学,教学相长。同样,多元的课后创新创意活动通过掌握方法和积极追求知识,增强身体锻炼,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未来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综上所述,积极探索,归纳总结,推陈出新,严谨实施,科学求证便是本研究过程的五大要素,本研究对于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不过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不足,亟待改进。
陈珂[8](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了国内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重点与不足,深入研究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2)了解创新及思维的概念,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创新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其结构及特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进物理创新思维的概念,介绍其品质,并提出几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3)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现状;(4)基于对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提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两个实验课型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途径,并通过教学片断加以说明;(5)根据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设计了《电阻定律》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确定了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际性的教学原则;在演示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自制实验教具、增加学生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猜想、训练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马万振[9](2020)在《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思维是学生智力潜能和多样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物理教育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通过物理实验发现规律并以创新思维为导向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基于现阶段物理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结果表明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感兴趣,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水平较差,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创新提问缺乏主动性,并且学生表示实验上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与学习中很难运用到。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方案的原则与目标,制定了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方案:学生自主提问、进行大胆假设、师生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加强实验协作、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师生进行评估交流等,并进行了实践研究,重点设计了物体的质量、摩擦力、水的沸腾、弹力和平面镜成像五个案例,并且通过金川总校五中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的对照实验进行了教学实施,对于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教学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激发,相应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对照组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物理实验与探究教学的结合,保障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兴趣,逐步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季福云[10](2019)在《基于创新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重要的是拥有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物理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学习物理的过程需要观察、猜测、反驳、探索、验证,需要直觉、想象、抽象思维,而创新思维也需要猜测、反驳、探索、直觉、想象、抽象思维。而且创新的过程与结果大多都涉及与物理相关的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分析研究。通过搜索文献发现,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者对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阐述不足,但透彻研究创新思维理论的人对物理教学这一方向涉及不足,本文进行了基于创新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将心理学及相关创新理念对创新思维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物理教学中来,既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论支撑,又解释了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基于创新理论从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清楚创新思维到底是什么,分析创新思维本身的含义、特点、分类以及揭示物理学科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其次,为了解现在关于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做到什么程度,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分析更好的把握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最后,为了在日常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结合当下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情况和学习压力及和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创新理论中选择了两种:智能三维结构模型和STEAM教育理论,对两个理论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期望能够对物理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理实验的高中生质疑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质疑能力 |
2.1.2 创新能力 |
2.1.3 质疑创新能力 |
2.1.4 物理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 |
2.2.4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物理实验的质疑创新能力的表现 |
3.1 基于物理实验的质疑创新能力的表现框架的选取 |
3.1.1 物理迁移创新能力表现框架 |
3.1.2 直觉联想能力 |
3.1.3 迁移与质疑能力 |
3.1.4 构建新模型能力 |
3.2 质疑创新能力水平等级的划分 |
第四章 高中生质疑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学生调查 |
4.1.1 量表的编制 |
4.1.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1.3 学生量表测量的结果 |
4.2 教师访谈调查 |
4.2.1 访谈调查的设计 |
4.2.2 访谈调查的题目 |
4.2.3 访谈调查的结果 |
第五章 基于物理实验的高中学生质疑创新能力发展缓慢原因 |
5.1 学生联想能力较弱,演示实验参与度低,限制估计判断能力发展 |
5.2 被动接受知识,不敢质疑,影响迁移与质疑能力发展 |
5.3 构建新方法能力发展缓慢,实践机会少,缺少测量质疑创新能力标准 |
第六章 基于物理实验的高中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
6.1 加强演示实验的学生参与度促进联想能力的发展 |
6.2 增加随堂实验趣味性为迁移与质疑的形成奠定基础 |
6.3 注重分组实验,创建质疑环境,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
6.4 以教师引导探究性试验为基础培养质疑创新能力 |
6.5 开展设计型实验强化运用新方法能力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水平量表 |
附录2 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科学态度与责任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科学态度与责任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科学本质 |
2.1.2 科学态度 |
2.1.3 社会责任 |
2.1.4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2.4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现状 |
3.1 高中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及调查实施 |
3.1.2 调查数据分析 |
3.1.3 调查的结果及建议 |
3.2 高中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现状访谈 |
3.2.1 访谈对象及访谈实施 |
3.2.2 访谈材料分析 |
3.2.3 访谈结果及建议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
4.1 落实课改理念,做好榜样示范 |
4.2 深化物理学史,理解科学本质 |
4.3 通过科学实践,形成科学态度 |
4.4 联系社会生活,培养责任意识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的教学案例 |
5.1 教学案例1——划时代的发现 |
5.2 教学案例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教学困惑:学生真的明白吗? |
1.1.2 听一节小学语文课有感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提问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 “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 “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现状 |
3 “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3.1 “提问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品质 |
3.2 “提问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
3.3 “提问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手段 |
4.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 |
4.2.2 学生问卷 |
4.3 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归因分析 |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及其实践 |
5.1 用物理史实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
5.2 “翻转题讲评”促使学生提出物理问题 |
5.3 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5.4 “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物理问题 |
5.5 “做中学”展示学生综合提问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力取向更加显着 |
(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主要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加德纳的理解教育理论 |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
一、新高考相关政策及其能力要点 |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政策分析 |
(二)政策中的能力核心要点整合与凝练 |
二、《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 |
(一)《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析 |
(二)《考试说明》能力要点凝练 |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
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
五、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核心要点凝练与内涵分析 |
(一)能力要求核心要点凝练 |
(二)能力要点内涵分析 |
第四章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一)教师问卷 |
(二)学生问卷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问卷的分析 |
(二)学生问卷的分析 |
四、调查结论 |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 |
(二)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 |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 |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
(五)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二、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 |
(一)有效介入能力目标 |
(二)分解能力目标 |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论证意识,提升推理论证能力 |
(三)增强简化意识,善于抽象类比,培养模型建构能力 |
(四)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散思维,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
(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
第六章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一、《向心力》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二、《质点与参考系》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概念内涵及主要特点 |
2.1.1 概念内涵 |
2.1.2 主要特点 |
2.2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及物理认知的一般过程 |
2.2.1 基本类型 |
2.2.2 物理认知的一般过程 |
2.3 相关学习理论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培养策略 |
3.1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策略 |
3.1.1 物理认知情境 |
3.1.2 科学思维目标(问题) |
3.1.3 科学思维材料和结果 |
3.1.4 科学思维过程 |
3.1.5 非认知因素与自我监控 |
3.2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框架 |
第四章 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
4.1 物理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意义 |
4.1.1 基本概念 |
4.1.2 测量意义 |
4.2 物理思维能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
4.3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际测量与分析 |
4.3.1 被试的选取及情况 |
4.3.2 考题的命制和说明 |
4.3.3 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设计与评析 |
5.1 物理概念教学的案例设计与评析——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教学为例 |
5.2 物理规律教学的案例设计与评析——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科学思维方法主要类型简介 |
附录2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测量A卷 |
附录3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测量K卷 |
附录4 对A卷考题命制的基本思考 |
附录5 对A卷评定标准的具体说明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树人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
1.2.2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教育实验法 |
第2章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创新 |
2.1.1 创新的认识 |
2.1.2 创新的地位 |
2.1.3 创新的内涵 |
2.2 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
2.3 建构主义理论与培养模式认识 |
2.4 初中物理在创新培养中的优势 |
2.4.1 起始学科和重要地位 |
2.4.2 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
2.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 |
2.5.1 学校因素 |
2.5.2 社会因素 |
2.5.3 家庭因素 |
2.6 教育实验 |
第3章 扬州中学树人学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问卷 |
3.1.3 调查内容与可靠性 |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1 创新知识及能力基础 |
3.2.2 创新意识和倾向 |
3.2.3 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
3.3 现状调查小结 |
第4章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方案及教育对照实验的设计 |
4.1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方案的设计 |
4.1.1 理论依据与设计思路 |
4.1.2 方案内容 |
4.2 教育对照实验的设计 |
4.2.1 问题假设 |
4.2.2 研究方法 |
4.2.3 样本选择 |
4.2.4 变量分析 |
第5章 方案的具体实施 |
5.1 课堂教学新讲法,新环节的实施 |
5.2 教育对照实验的具体实施 |
5.2.1 控制自变量 |
5.2.2 因变量的测量 |
第6章 实践结果与方案总结 |
6.1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
6.1.1 数据统计方法 |
6.1.2 数据统计结果 |
6.1.3 教育对照实验结论 |
6.2 方案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
1.1.2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
1.1.3 创新是实验教学的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创新 |
2.1.2 思维 |
2.1.3 创新思维 |
2.1.4 物理创新思维 |
2.2 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
2.2.1 脑科学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目的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问卷的设计 |
3.2.2 问卷的实施 |
3.2.3 问卷的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4 调查小结 |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
4.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 |
4.2 演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
4.2.1 设计自制实验教具 |
4.2.2 实验前创设问题情境 |
4.2.3 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度 |
4.2.4 实验后多向思考与总结 |
4.3 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
4.3.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
4.3.2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 |
4.3.3 训练学生设计实验 |
4.3.4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 |
4.3.5 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
第5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案例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与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
2.1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
2.1.1 物理实验教学的概念 |
2.1.2 探究教学的概念 |
2.1.3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育理念 |
2.1.4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作用 |
2.2 创新思维 |
2.2.1 概念界定 |
2.2.2 创新思维的表现 |
2.2.3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途径 |
第三章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 |
3.1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问卷调查 |
3.1.1 问卷的设计说明 |
3.1.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3.1.3 问卷的可信度 |
3.2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问卷结果分析 |
3.3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不足 |
第四章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方案 |
4.1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方案的原则与目标 |
4.1.1 原则 |
4.1.2 目标 |
4.2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案 |
4.2.1 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
4.2.2 大胆提出假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4.2.3 师生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
4.2.4 协作完成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
4.2.5 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扩展学生创新思维视角 |
4.2.6 师生进行评估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
第五章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及其评价 |
5.1 教学准备 |
5.1.1 确定分组 |
5.1.2 制定目标 |
5.2 实施过程 |
5.2.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自主性 |
5.2.2 引导学生初步设想,培养发散思维 |
5.2.3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唤醒创新意识 |
5.2.4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创造力 |
5.2.5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
5.2.6 引导学生进行评估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
5.3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案例 |
5.3.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
5.3.2 《摩擦力》(课时1)教学设计 |
5.3.3 《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
5.3.4 《弹力》教学设计 |
5.3.5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
5.4 教学评价 |
5.5 实践结果分析 |
5.5.1 教学设计的实施及结果检测 |
5.5.2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测试对比 |
5.5.3 实验结果 |
5.5.4 实验的不足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创新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
1.2.1 创新理论概念界定 |
1.2.2 国外创新理论的研究 |
1.2.3 国内创新理论的研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2.1 创新思维的含义 |
2.2 创新思维的特点 |
2.3 创新思维的分类 |
2.4 物理学科教育与培养创新思维的关系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3.1 问题的提出与调查 |
3.2 问卷分析 |
第四章 智能三维结构模型 |
4.1 智能三维结构模型的内容 |
4.2 智能三维结构模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 |
4.3 智能三维结构模型物理课堂运用举例 |
第五章 STEAM教育理论 |
5.1 STEAM教育理论的内容 |
5.2 STEAM教育理论在物理教学中运用 |
5.3 STEAM教育理论物理课堂运用举例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理实验的高中生质疑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 王云云.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研究[D]. 雒蓉. 延安大学, 2021(11)
- [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方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 喀什大学, 2021(07)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吝欢欢. 延安大学, 2020(12)
- [7]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树人中学为个案[D]. 徐晔. 扬州大学, 2020(05)
-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D]. 陈珂. 扬州大学, 2020(05)
- [9]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D]. 马万振.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创新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D]. 季福云.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