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丰通信出让子公司股权(论文文献综述)
陶云飞[1](2021)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型政企统合”模式研究 ——以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周欢[2](2019)在《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的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欢瑞世纪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三五”的规划中,更是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的关键环节。为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规范文化行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化传媒公司试图借助政策红利,实现公司的发展壮大。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文化传媒行业正处于行业的成长期,行业的发展空间大,市场极具活力。但是企业要实现发展,首先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上市前企业普遍的融资方式都是通过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往往需要进行资产抵押,而文化传媒企业的资产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其价值难以估计,因而最终取得银行贷款的企业相当少,陷入了资金需求量高却融资难的尴尬局面。公司开始谋求新的融资渠道,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资本市场。但我国当前对企业IPO实行的核准制,存在审核期长、成功率低的缺点。无奈之下,文化传媒公司开始转向借壳上市这种替代方式,为进入资本市场找寻更多的可能性。借壳上市是当前国内上市制度背景下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企业资金来源问题。因此如何规范运作实现借壳上市也是其他文化传媒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欢瑞世纪借壳星美联合为案例进行研究,2016年证监会出台了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出将借壳上市审核标准与IPO趋同。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欢瑞世纪却成功实现了借壳上市,它的成功对于后来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对借壳上市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的分析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对借壳上市相关的监管制度、文化传媒行业的融资模式选择、借壳上市概况以及借壳上市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欢瑞世纪借壳上市的借壳上市的动因和方案进行了深度剖析。接着,对借壳上市前后的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进行分析,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公司的短期绩效分析,得出公司在借壳上市后短期内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超额收益;并从业务经营层面对欢瑞世纪借壳上市后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出上市后公司的战略以及经营计划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公司业务经营能力提高。另外,通过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都增强了,但盈利能力指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通过EVA的财务绩效分析,得出虽然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在上市当年出现了负值,但一年后其经济增加值就回升到了历史高点,这说明上市后的欢瑞世纪的业绩表现更好了,增加了股东财富。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借壳上市的公司、监管层以及投资者一点启示。第一,提高财务关注,完善公司治理;第二,加强业务创新,提高业务能力;第三,明确公司定位,理性看待上市;第四,做好尽职调查,选择合适的壳资源;第五,警惕行业风险,审慎投资。第六,顺应市场环境,避免监管“一刀切”。
洪澄[3](2017)在《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汽集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拆上市的企业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融资方面的困难,对发展形成不利的阻碍。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关联交易不断增多,企业规模效应难以凸显,融资途径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变成了企业改革需要突破的难题。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起了了各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重视。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恰恰可以解决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问题。而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意味着国有企业要开放股权,企业中的股权除国有外还要有非国有鼓励非国有资本的投资者通过股权互相置换、认购可转换债券、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或者国有资产重组合并。整体上市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一个主要的途径,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部分上市公司也需要通过整体上市的方式促使企业获得充足的养分,增强上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汽车企业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国家政策一直密切关注着汽车这一支柱行业。在这一次的国企改革优化中,股权比例调整、资产整合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汽车企业集团改革的主要方式。在上述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纷纷开始探索整体上市之旅,为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本文以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和对公司绩效的讨论为大背景框架,聚焦于关注广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历程,具体的交易方案,上市模式的选择等。从上市程序、成本、企业绩效、估值、盈利预测实现情况等角度分析广汽集团整体上市模式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一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提供借鉴建议。
王雁[4](2016)在《新常态背景下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是城市资产市场化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为更好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需要建立城投公司来对城市资产进行经营运作。然而,城投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方式不当、自身建设不完善、负债高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深化改革大政策背景下,城投公司的生存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在原有财政体系下异军突起的融资平台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经受住考验并顺利转型是摆在平台公司面前的重大难题。本文以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个案研究(以下简称“衡阳城建”),着重考察其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再到转型危机的全过程,将自身实际与国家大政策环境相结合,寻找衡阳城建转型路径。以项目策划包装为龙头、以PPP模式为方向,大力拓展经营领域,增加经营载体,探索融资模式,从而逐步远离单纯的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谭文兵[5](2016)在《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土地的商品价值开始不断显化。我国的国有土地市场得到快速、充分的发展,而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发展却相对滞后,国有土地市场与集体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土地资源高效流转,优化配置构成巨大障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中央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在新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论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本研究工具,综合运用城乡统筹、区位理论、土地市场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安徽省为实践调研和分析对象,对安徽省的城乡土地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关于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精神为指导,对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提出了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构建框架和改革建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构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别对国有土地市场和集体土地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产权明晰是土地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明晰土地交易规则、降低土地市场交易成本是市场建设的必要条件;市场的契约精神是土地市场的重要保障;实现政府、集体组织、农户的多方共赢是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对安徽省芜湖市、宁国市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地通过组建土地投资公司、建立股份合作社、成立城乡统一土地交易中心等方式,在集体土地市场建设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面临相关法律制约、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缺乏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一些障碍因素。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精神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运行的制度安排:一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二是完善土地市场契约,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三是降低土地市场交易成本;四是体现土地市场建设中的公共选择,实现多方共赢;五是完善土地市场的收益分配机制;六是完善土地市场交易中的规则体系。
石敬韬[6](2013)在《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出路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选择了一条“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1983年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在过去三十年的合资历程中,外资的引入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演变,对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在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下,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正在以其独特的制度成本优势,间接通过中外合资企业引进技术的扩散和溢出,以极强的生命力、低成本、短周期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然而,作为“以市场换技术”的主体—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却被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跨国公司牢牢的控制核心技术,在国际汽车生产垂直分工体系下,合资企业难以摆脱汽车加工厂和跨国公司制造基地的角色,面临着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困境。随着第一轮汽车合资期限的到期,中外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续约,中国汽车合资格局也出现了一些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产业政策方面,政策重点由合资合作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方面,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已由“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在企业战略方面,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在企业创新路径上,也正在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开放市场环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资企业究竟应该沿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者和中国汽车强国的领路人,这是关乎中国汽车产业安全和每个内资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对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下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归纳,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印证了邹昭唏教授提出的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中一个被忽略的变量,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手段得出“中国汽车内资企业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以市场换技术’真正主体”的结论。通过运用Porter钻石模型,本文对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进一步发展创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阐述。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将钻石模型中的六大要素进一步细分为17个要素指标,逐一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内资汽车企业的发展出路: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从整合“大产业链”的视角,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与博弈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鲁耀纯[7](2011)在《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投融资运作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诞生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由于我国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城投公司被赋予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角色。随着投融资体制不断完善、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以及国家清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发挥城投公司在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投资城市建设项目、经营城市资产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城投公司投融资运作水平,培育城投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各地城投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承担着为永州市政府归集城市建设资金、运营城建项目、经营城市资产的重要职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资产规模、项目运营与筹资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受投融资体制不灵活、土地储备有限、地方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永州城投公司迫切需要在投融资运作上取得突破。首先,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资产规模、加强现金流以及信用建设,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其次,需要进一步理顺融资与投资体制,在巩固传统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管理并有效防范公司债务风险转化为政府债务风险。本文剖析了永州城投公司投融资运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有关措施,并对其投融资运作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对永州城投公司的案例研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城投公司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政策指导。
贾云[8](2010)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披露研究》文中指出关联方及其交易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公司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的演变而发展的,目前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关联交易的目的也由最初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渐转变为转移利润或掩盖亏损。鉴于此,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逐渐成为有关部门监管的重点,而加强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是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为研究基点,通过对比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准则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界定,为关联方下一个定义,进一步明确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范围,说明关联交易披露的原则,为信息披露打下理论基础。文章的第三部分以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披露现状为研究对象,归纳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指出关联交易披露现存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的问题,指出应从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和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和披露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的法律监管职能,并对完善我国关联方披露准则、提高企业自愿披露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搜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数据并加以整理以支持目前我国关联交易以关联担保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为主要特征的结论;通过真实案例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披露方面存在关联担保、资金占用披露不及时、甚至不披露等问题,以及在其他关联交易中存在的披露内容不全面和定价政策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鉴于目前各国准则对关联方的定义大都是描述性的,作者通过对比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及相关部门对关联方关系的界定,为关联方下一个定义;设计了“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披露表”以便更详细清晰披露高管薪酬;提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分机制,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马海峰[9](2009)在《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企业并购市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并购绩效如何、哪些因素导致了并购绩效的个体差异就成为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需要回答的基础问题。本研究以现金流分析作为并购绩效评价的基础,以上市公司2003至2005年的并购交易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同时突破以往对并购绩效研究仅局限于财务绩效的缺陷,力图系统把握上市公司并购的真实演变规律。论文首先研究了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以现金流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作为综合绩效评价方法,采用对照样本年度均值调整方法排除非并购因素影响,最后利用对比模型和回归截距模型识别出并购财务绩效。研究发现,并购活动对主并企业财务绩效有显着负向影响,但并购长期绩效有一定改善趋势;并购活动对目标企业财务绩效无显着影响。研究发现,以现金流为基础和以传统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的并购财务绩效出现明显背离现象,证实了传统盈余相关指标所识别的并购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问题。论文采用相同的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并购社会绩效,研究发现并购活动对主并企业总体社会绩效无显着影响,但对目标企业社会绩效却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目标企业社会绩效显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福利水平的大幅度降低,表明控制权转移过程员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对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社会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员工福利绩效有显着负相关关系,而目标企业则有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所有样本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税费贡献绩效、并购违规状况绩效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三者之间有较好的协调性。对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追求协同效应、并购相对规模、战略委员会设置、并购前ST情况以及并购发生年度对其有显着解释能力;而管理者主义、自由现金流假说、民营控股、高管持股比例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对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追求协同效应、保护壳资源、资本结构状况、财务资源状况、行业匹配性以及并购发生年度对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有显着解释能力;而Z指数、董事长总经理设置状况以及高管相对规模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以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为依据,分别构建了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2.4%和74.2%。
尹哲[10](2008)在《基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虽然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中小企业同样具有广泛的发空间。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关注。但是对中小企业而言,资本规模的扩大,表明中小企业要突破中小企业资本的封闭性,不断吸纳外部资本;由此必然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扩展,而组织结构的扩展表明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要不断加长。公司控制权是一种依附于公司独立人格而派生的具有利益内容的经济性权利,公司控制权安排是企业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中小企业成长对管理资源需求增加,而企业难以从中小企业成员中继续获得高质量的管理资源。为此,从控制权转移的角度来审视中小企业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吸收社会资源并让渡绝对控制权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研究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证还很缺乏。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选择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控制权转为主题,沿着中小企业成长的时间脉络,分析了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因素、控制权转移在各个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寻找控制权转移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探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新路径。围绕这一主题,本研究对控制权转移如何影响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做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是本研究的起点,我们把中小企业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和中小上市公司阶段。从初创期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特点来看,此时的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二为一的控制权制度安排模式是与这一阶段创业者(企业家)特殊才能相适应的,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的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匹配能力是与这一阶段特征相吻合的。创业初期企业控制权根本来源是联合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谁掌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资源”,谁就应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在成本一收益理念的指引下,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是由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控制权安排其实质是契约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种博弈均衡状态,合约的不完全性使得控制权配置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引进,认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对管理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企业难以从中小企业成员中继续获得高质量的管理资源。为此企业必然要逐步突破内部(家族)管理资源的封闭性,要吸纳外部职业经理进入企业,并有效地对企业内具有不同利益目标函数的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整合,由此导致组织能力的增强。通过对财务资本引进与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影响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让渡企业控制权予投资者,换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财务资本,才能有效的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成长。对于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特点的研究囿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此这一阶段控制权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机构投资者引入以及风险投资介入与退出等方式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权转移方式对促进中小上市公司成长具有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这种控制权转移方式越来越为众多的中小上市公司所青睐,成为中小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权配置机制“用手投票”的热情不断高涨,在促进中小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推动了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的发展;风险投资介入的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依据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与方式行使控制权转移,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通过控制权安排解决道德风险,同时风险投资借助中小企业板实现成功退出同时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二、长丰通信出让子公司股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丰通信出让子公司股权(论文提纲范文)
(2)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的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欢瑞世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贡献与不足 |
1.3.1 论文贡献 |
1.3.2 论文不足 |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借壳上市的动因研究 |
2.1.2 借壳上市的绩效研究 |
2.1.3 借壳上市双方特征研究 |
2.1.4 文化传媒企业的借壳上市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并购协同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2.3 寻租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概念界定 |
2.3.1 文化传媒行业界定 |
2.3.2 借壳上市的相关概念界定 |
3.借壳上市制度背景与行业现状 |
3.1 借壳上市相关监管制度沿革 |
3.1.1 试点制下的借壳上市监管制度 |
3.1.2 “备案制”向“审核制”过渡 |
3.1.3 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模式 |
3.2 文化传媒行业融资模式 |
3.2.1 债权融资 |
3.2.2 股权融资 |
3.3 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概况 |
3.3.1 文化传媒企业历年借壳上市数量 |
3.3.2 借壳方区域分布 |
3.3.3 壳公司普遍特征 |
3.4 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风险 |
3.4.1 监管风险 |
3.4.2 行业风险 |
4.欢瑞世纪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
4.1 借壳双方基本情况 |
4.1.1 借壳方基本情况 |
4.1.2 欢瑞世纪股权融资历程 |
4.1.3 壳公司基本情况 |
4.2 欢瑞世纪借壳上市动因 |
4.2.1 国家政策利好 |
4.2.2 IPO上市难度大 |
4.2.3 拓宽融资渠道 |
4.2.4 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 |
4.3 欢瑞世纪借壳上市过程分析 |
4.3.1 借壳上市交易过程 |
4.3.2 借壳前后股权结构 |
4.3.3 借壳上市的运作特点 |
5.欢瑞世纪借壳上市绩效评价 |
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绩效评价 |
5.1.1 研究方案设计 |
5.1.2 市场绩效评价 |
5.2 基于业务经营的长期绩效评价 |
5.2.1 “欢瑞大制片”计划 |
5.2.2 战略经营计划 |
5.3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长期绩效评价 |
5.3.1 财务数据对比 |
5.3.2 财务指标选取 |
5.3.3 对比公司选择 |
5.3.4 借壳上市前后财务指标分析 |
5.3.5 章节小结 |
5.4 基于EVA分析法的长期绩效评价 |
5.4.1 税后净营业利润计算(NOPAT) |
5.4.2 投资资本总额计算 |
5.4.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
5.4.4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 |
6.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提高财务关注,完善公司治理 |
6.2.2 加强业务创新,提高业务能力 |
6.2.3 明确公司定位,理性看待上市 |
6.2.4 做好尽职调查,选择合适壳资源 |
6.2.5 警惕行业风险,审慎投资 |
6.2.6 顺应市场环境,避免监管“一刀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3)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汽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整体上市模式与公司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 |
一、分拆上市产生的背景及缺点 |
二、整体上市介绍及其优点 |
第二节 整体上市的模式 |
一、换股IPO模式 |
二、定向增发股份模式 |
三、换股吸收合并模式 |
第三节 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相关理论基础 |
一、绩效的概念 |
二、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案例概况及模式选择 |
第一节 广汽集团简介 |
第二节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
一、规模效益 |
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四、股权价值上升 |
五、资本市场的变化 |
六、国企改革浪潮的推动 |
第三节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历程 |
一、私有化骏威汽车, H股上市。 |
二、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A股上市 |
第四节 交易方案的特点及创新 |
一、港股上市选择介绍形式上市模式 |
二、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模式,避免证监会严格审查 |
三、吸收合并时,提供两次现金选择权 |
第四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存在的风险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风险 |
第二节 定价风险 |
第三节 整合风险 |
第五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六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 |
第一节 事件研究法进行整体上市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
一、选择事件日 |
二、确定事件窗口期以及估计期 |
三、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二节 财务绩效的综合财务指标分析 |
一、偿债能力分析 |
二、营运能力分析 |
三、盈利能力分析 |
四、成长能力分析 |
五、综合杜邦分析 |
第三节 基于EVA的绩效分析 |
一、EVA概述及计算方法 |
二、基于EVA的相关指标计算 |
三、广汽集团EVA绩效分析 |
第四节 整体上市的协同效应分析 |
一、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二、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三、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四、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 |
第五节 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分析 |
一、关联交易的双重特性 |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
三、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启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常态背景下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城投公司融资方式研究综述 |
1.2.2 城投公司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1.2.3 城投公司资产运营模式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动因分析 |
2.1 理论背景:改革政策是导向 |
2.1.1 新《预算法》:筑高城投公司举债门槛 |
2.1.2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筑起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闸 |
2.2 衡阳城建公司概况 |
2.2.1 融资工作 |
2.2.2 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
2.2.3 公司结构简介 |
2.2.4 公司存在的问题 |
2.3 现实需求:国企改革新契机 |
2.4 衡阳城建的发展危机 |
2.4.1 湖南省融资平台公司整体概况 |
2.4.2 衡阳城建的融资现状堪忧 |
2.4.3 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 |
2.4.4 城投公司多元化融资机制的建立进程缓慢 |
第3章 城投公司转型的经验借鉴 |
3.1 江东控股集团转型之路研究 |
3.1.1 江东集团架构与经营板块 |
3.1.2 江东集团转型经验分析 |
3.2 长沙先导投资集团 |
3.2.1 先导控股基本概况 |
3.2.2 先导控股发展战略 |
3.2.3 先导控股经验总结 |
3.3 益阳市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之路 |
3.3.1 益阳城投项目前面临的现实困难 |
3.3.2 益阳城投转型路径 |
第4章 衡阳城建转型的路径分析 |
4.1 信用战略的转型:构建企业化的信用基础 |
4.1.1 债务清理 |
4.1.2 信用分立 |
4.1.3 平台整合 |
4.1.4 风险缓解 |
4.1.5 盘活存量 |
4.2 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
4.2.1 国企改革示范 |
4.2.2 平台股权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
4.2.3 构建集团化的组织结构 |
4.3 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实现路径 |
4.3.1 政府组织实现的路径 |
4.3.2 城市基金推动实现的路径 |
4.3.3 PPP合作推动实现的路径 |
4.4 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公司 |
4.4.1 基本定位 |
4.4.2 基本步骤 |
4.4.3 金融支持 |
4.5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 |
1.1.2 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3 国家高度关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 |
1.1.4 各地积极开展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探索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评述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相关基础理论 |
2.1 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
2.1.1 产权理论 |
2.1.2 契约理论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2.1.4 公共选择理论 |
2.1.5 法律规则理论 |
2.1.6 制度变迁理论 |
2.1.7 小结 |
2.2 城乡统筹理论 |
2.2.1 新古典主义的城乡统筹观 |
2.2.2 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 |
2.2.3 我国对城乡统筹理论的探索 |
2.2.4 小结 |
2.3 区位理论 |
2.3.1 二元空间发展理论 |
2.3.2 中心—边缘理论 |
2.3.3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
2.3.4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2.3.5 小结 |
2.4 土地市场理论 |
2.4.1 土地供需理论 |
2.4.2 市场配置理论 |
2.4.3 地价形成理论 |
2.4.4 市场失灵理论 |
2.4.5 小结 |
3.国有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3.1 我国国有土地市场的发展 |
3.2 国有土地市场的产权制度 |
3.2.1 国有土地市场的产权结构 |
3.2.2 城市一、二级土地市场交易的产权关系 |
3.2.3 目前城市土地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国有土地市场的契约制度 |
3.3.1 当前国有土地市场契约精神的体现形式 |
3.3.2 未来国有土地市场契约精神的发展要求 |
3.3.3 国有土地市场的契约关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3.4 国有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 |
3.4.1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与成本 |
3.4.2 土地开发的行政审批制度与成本 |
3.4.3 土地开发的谈判制度与成本 |
3.4.4 土地交易合约达成成本 |
3.4.5 合约监管成本 |
3.5 国有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 |
3.5.1 国有土地市场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 |
3.5.2 土地市场中的政府失灵具体表现 |
3.6 国有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 |
3.6.1 我国国有土地市场的法律不断走向健全 |
3.6.2 市场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 |
3.6.3 土地出让政策不断规范 |
4.农村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4.1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发展 |
4.1.1 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
4.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
4.1.3 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 |
4.2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产权关系 |
4.2.1 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不明晰 |
4.2.2 集体土地产权不稳定 |
4.2.3 集体土地产权不安全 |
4.2.4 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 |
4.2.5 小结 |
4.3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契约制度 |
4.3.1 农地流转市场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类型 |
4.3.2 目前农地流转委托代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4.4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 |
4.4.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分析 |
4.4.2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
4.5 农村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 |
4.5.1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偏好 |
4.5.2 政府参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方式与效果 |
4.5.3 小结 |
4.6 农村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 |
4.6.1 我国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现状 |
4.6.2 法律规则的不完善导致集体土地市场隐性市场大量存在 |
4.6.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政策的探索突破 |
4.7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农村土地市场与国有土地市场的对比 |
4.7.1 土地产权对比分析 |
4.7.2 土地契约对比分析 |
4.7.3 土地市场交易成本对比分析 |
4.7.4 土地市场公共选择对比分析 |
4.7.5 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对比分析 |
4.7.6 小结 |
5.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
5.1 安徽省土地市场发展现状 |
5.1.1 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分析 |
5.1.2 安徽省国有土地市场发展情况 |
5.1.3 安徽省集体土地市场发展情况 |
5.1.4 小结 |
5.2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实践探索 |
5.2.1 芜湖市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情况 |
5.2.2 宁国市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进展 |
5.3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
5.3.1 土地产权分析 |
5.3.2 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与农户契约选择 |
5.3.3 集体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分析 |
5.3.4 集体土地市场的法制与规则分析 |
5.3.5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建议 |
6.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框架设计与制度安排 |
6.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三中全会精神 |
6.1.1 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权能,实现“同权同价” |
6.1.2 缩小征地范围,协调各方利益 |
6.1.3 不断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化 |
6.1.4 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和制度建设 |
6.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制度设计 |
6.2.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
6.2.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方向 |
6.2.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制度安排 |
7.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的保障措施 |
7.1 创造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
7.1.1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 |
7.1.2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
7.1.3 构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
7.2 加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 |
7.2.1 加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 |
7.2.2 加强城乡土地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7.2.3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地价评估和基准地价制度 |
7.2.4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7.2.5 建立健全土地纠纷管理制度,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
7.3 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科学调控体系 |
7.3.1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与服务职能 |
7.3.2 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
8.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 |
8.3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8.3.1 研究不足 |
8.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1 引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价值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国际投资理论 |
1.3.2 钻石模型理论 |
1.3.3 技术创新理论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5 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 |
1.5.1 结构安排 |
1.5.2 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
2 文献回顾与综述 |
2.1 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引资战略 |
2.1.2 后合资时代 |
2.1.3 汽车产业 |
2.1.4 内资汽车企业 |
2.2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
2.2.1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选择 |
2.2.2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含义 |
2.2.3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演进 |
2.3 东道国引资战略 |
2.3.1 出口导向型战略 |
2.3.2 进口替代型战略 |
2.3.3 发展中国家在两种引资战略上的选择 |
2.4 进口替代型战略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
2.5 后合资时代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研究 |
2.6 简要评述 |
3 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下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与合资历程 |
3.1.1 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
3.1.2 中国汽车合资历程 |
3.2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现状 |
3.2.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3.2.2 中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的定位 |
3.2.3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规模 |
3.2.4 内资企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 |
3.2.5 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
3.3 中国汽车工业各类企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
3.3.1 确定分析指标体系 |
3.3.2 获取和整理相关数据 |
3.3.3 各类企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和评价 |
4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基础条件 |
4.1 生产要素 |
4.1.1 劳动力成本 |
4.1.2 对外开放进程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 |
4.1.3 资金、人才、供应商、产学研合作等其他资源 |
4.2 需求条件 |
4.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4.4 企业要素: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
4.5 机会 |
4.6 政府政策与法规 |
4.6.1 “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启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 |
4.6.2 放松进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 |
4.6.3 标准体系建设 |
4.6.4 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推动合资合作领域扩大 |
4.6.5 对研发投入的政策和规划引导 |
4.6.6 相关政策调整,推动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 |
5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新变化 |
5.1 后合资时代特征 |
5.1.1 政策重点从合资合作转向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汽车产业发展转向新能源汽车 |
5.1.2 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由“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 |
5.1.3 企业战略方向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
5.1.4 创新路径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
5.2 合资与后合资时代钻石模型要素的比较分析 |
6 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出路 |
6.1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
6.1.1 “走出去”,提高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的能力 |
6.1.2 “引进来”,进一步用好国内资源与国内市场 |
6.2 从整合“大产业链”的视角,提升竞争优势 |
6.2.1 大幅度提升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6.2.2 发展服务贸易,培养自主品牌发展优势 |
6.2.3 整合“零部件供给—生产制造—销售渠道一服务贸易” |
6.3 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与博弈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
6.3.1 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 |
6.3.2 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
6.3.3 调整定位,适应市场各类需求 |
6.3.4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竞争优势 |
6.3.5 加快体制创新,推动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投融资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城市建设投融资运作状况 |
2.1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经验 |
2.1.1 私有化改革 |
2.1.2 市场化改革阶段 |
2.2 国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 |
2.2.1 我国城投公司发展层次分类 |
2.2.2 主要融资方式 |
2.2.3 主要投资方向 |
2.2.4 运作思路及营利模式 |
2.3 启示与结论 |
第3章 永州市城市概况和城投公司投融资运作现状 |
3.1 永州市城市概况 |
3.1.1 区域经济与区位现状 |
3.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3.1.3 区域城建规划与融资需求 |
3.2 永州城投公司投融资运作情况 |
3.2.1 取得的成绩 |
3.2.2 存在的问题 |
3.3 运用 EFE 矩阵分析永州城投公司外部环境 |
3.3.1 EFE 矩阵综述 |
3.3.2 永州城投公司面临的机会 |
3.3.3 永州城投公司面临的威胁 |
3.3.4 EFE 矩阵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第4章 永州城投公司投融资平台建设 |
4.1 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 |
4.1.1 指导原则 |
4.1.2 目标要求 |
4.2 法人制度建设 |
4.2.1 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 |
4.2.2 明确公司定位和职能 |
4.3 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
4.3.1 建立决策机制 |
4.3.2 理顺管理体制 |
4.3.3 优化组织结构 |
4.3.4 明确责权利关系 |
4.4 资产整合和现金流建设 |
4.4.1 整合城市资产 |
4.4.2 经营土地资源 |
4.4.3 归集城建资金 |
4.5 信用建设 |
4.5.1 落实偿债机制 |
4.5.2 信息公开披露 |
第5章 永州城投公司投融资运作模式创新 |
5.1 永州城投公司融资运作模式创新 |
5.1.1 巩固传统融资渠道 |
5.1.2 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
5.2 永州城投公司资产经营和投资运作模式创新 |
5.2.1 开展多元化经营 |
5.2.2 创新投资运作模式 |
5.3 永州城投公司资金监管机制创新 |
5.3.1 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
5.3.2 防范风险向财政传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动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1.3.1 基本理论阐述 |
1.3.2 问题阐述及原因分析 |
1.3.3 提出对策 |
2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概述 |
2.1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 |
2.1.1 关联方概念的界定 |
2.1.2 关联交易的界定 |
2.2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
2.2.1 关联方披露的原则 |
2.2.2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强制性披露 |
2.2.3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非强制性披露 |
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披露的状况分析 |
3.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
3.1.1 主要关联交易类型 |
3.1.2 关联交易特征 |
3.2 关联交易披露现状 |
3.2.1 与控股股东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 |
3.2.2 关联担保披露存在的问题 |
3.2.3 关联方资金占用披露存在的问题 |
3.2.4 其他问题 |
4 完善关联方披露的建议 |
4.1 加强外部监管 |
4.1.1 加大证监会的监督力度 |
4.1.2 发挥证交所的监督作用 |
4.1.3 加强税务部门的协调监督 |
4.1.4 加大惩罚力度 |
4.2 加强公司内部监管 |
4.2.1 建立大股东制衡机制 |
4.2.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4.3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
4.3.1 增加重要关联交易因素的披露制度 |
4.3.2 规范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的披露 |
4.3.3 与其他相关制度有效衔接 |
4.4 提倡企业自愿披露 |
4.5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分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opic Basis) |
1.1.1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 |
1.1.2 选题依据(Topic Basis)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Meaning) |
1.2.1 研究目标(Research Objective) |
1.2.2 研究意义(Research Meaning) |
1.3 概念界定(Concept Definition) |
1.4 结构安排(Structure Arrangement)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Research Approaches and Procedure) |
2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并购理论及并购绩效影响机制研究(Basic Theory of M&A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A) |
2.1.1 资本集中理论(Theory of Capital Centralization) |
2.1.2 西方国家研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Basic Theory of M&A in Western Countries) |
2.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Basic Theory of M&A in China) |
2.2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
2.2.1 事项研究法文献综述(Review of Event Study Approach Literature) |
2.2.2 会计研究法文献综述(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y Approach Literature) |
2.2.3 企业并购社会绩效研究(Research on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
2.3 并购目标预测模型研究(Research on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of M&A) |
2.4 研究文献评述(Comment of Research Literature) |
3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绩效评价概述 |
3.1 现金流绩效评价理论分析(Theory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Cash Flow) |
3.1.1 现金流指标分析(Analysis of Cash Flow Index) |
3.1.2 基于现金流分析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Value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Cash Flow Analysis) |
3.2 并购绩效评价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
3.2.1 主并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Acquiring Firms) |
3.2.2 目标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Target Firms) |
3.2.3 对照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Comparison Firms) |
3.3 综合绩效评价模型(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
3.3.1 绩效评价模型介绍(Introd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
3.3.2 因子分析模型(Factor Analysis Model) |
3.3.3 企业并购绩效识别模型(Evaluation Model of Performance of M&A) |
3.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
4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财务绩效评价 |
4.1 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e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Cash Flow Analysis) |
4.1.1 债务保障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Liability Guarantee Indexes) |
4.1.2 营运水平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Operation Level Indexes) |
4.1.3 盈利质量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Earning Quality Indexes) |
4.1.4 投资保障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Investment Guarantee Indexes) |
4.2 异常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筛选(Disposition of Abnormal Indexes and Filtr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
4.2.1 异常数据处理(Disposition of Abnormal Indexes) |
4.2.2 评价指标筛选(Filtr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
4.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测度(Measurement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
4.3.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Sample Data) |
4.3.2 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
4.3.3 并购绩效识别模型分析(Analysis of M&A Perform Recognization Model) |
4.4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N M&A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
4.4.1 对比模型分析(Analysis of Comparison Model) |
4.4.2 回归截距模型分析(Analysis of Intercept Model of Regression) |
4.4.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总结(Conclusion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M&A of Acquiring Firms) |
4.5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N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
4.5.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Sample Data) |
4.5.2 基于因子分析的对比模型(Comparison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
4.5.3 基于因子分析的回归截距模型(Intercept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
4.5.4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总结(Conclusion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M&A of Target Firms) |
4.6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
5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
5.1 并购社会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 ON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
5.2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选择(SELECTION OF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FROM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
5.3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社会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
5.3.1 基于因子分析的社会绩效评价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
5.3.2 并购社会绩效的对比模型分析(Comparison Model Analysis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5.3.3 并购社会绩效的回归截距模型分析(Intercept Model Analysis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5.3.4 并购社会绩效的主要研究结论(Main conclusions on Social Performance of M&A) |
5.4 上市公司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研究(RESEARCH ON CORRELATION OF M&A DUAL PERFORMANCE AMONG LISTED COMPANIES) |
5.4.1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相关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
5.4.2 主并企业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
5.4.3 目标企业并购双重绩效的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
5.4.4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总结(Summary of Correlation of M&A Du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
5.5 并购绩效评价研究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OF M&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6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
6.1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INFLUENCE FACTOR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
6.1.1 并购动机(Motivation of M&A) |
6.1.2 目标企业选择(Selection of Target Firms) |
6.1.3 并购经验(Experience of M&A) |
6.1.4 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 |
6.1.5 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 |
6.1.6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Analysis of Other Influence Factors) |
6.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DAT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
6.2.1 连续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
6.2.2 离散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Discrete Variables) |
6.2.3 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 |
6.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的预测模型研究(FORECAST MODEL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
6.3.1 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
6.3.2 实证分析样本及指标筛选(Selec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Sample and Related Indexes) |
6.3.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Acquiring Firms) |
6.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
7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
7.1 目标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INFLUENCE FACTOR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
7.1.1 变更控股股东动机(Motivation to Change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
7.1.2 目标企业具体财务特征(Specific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Firms) |
7.1.3 行业匹配性(Industry Matching) |
7.1.4 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 |
7.1.5 并购员工福利绩效(M&A Performance of Employee Benefits) |
7.1.6 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 |
7.2 样本数据描述统计以及回归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DAT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
7.2.1 连续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
7.2.2 离散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Discrete Variables) |
7.2.3 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 |
7.3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的预测模型(FORECAST MODEL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
7.3.1 实证分析样本及指标筛选(Selec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Sample and Related Indexes) |
7.3.2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
7.3.3 对目标企业并购绩效预测模型的思考(Consideration on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
7.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
8 研究结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
8.2 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
8.3 研究创新之处(INNOVATION POINTS OF PAPER) |
8.4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拓展(RESEARCH DEFECTS AND FUTURE WORK)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研究框架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控制权转移特征、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控制权相关概念辨析与企业控制权性质 |
2.1.1 控制权相关概念辨析 |
2.1.2 企业控制权的性质及特征 |
2.2 控制权及控制权转移的界定 |
2.2.1 控制权的理论探讨 |
2.2.2 控制权的界定 |
2.2.3 控制权转移的界定 |
2.3 中小企业成长中的控制权转移文献综述 |
2.3.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2.3.2 成长的界定 |
2.3.3 中小企业成长与控制权转移的直接相关研究 |
2.3.4 人力资本引进与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研究 |
2.3.5 财务资本引入与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研究 |
2.4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研究 |
2.4.1 并购与控制转转移相关文献综述 |
2.4.2 机构投资者与控制转转移相关文献综述 |
2.4.3 风险投资与控制权转移相关文献综述 |
第3章 初创期中小企业控制权的初始安排 |
3.1 初创期中小企业控制权安排的原理 |
3.1.1 创业期中小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二为一的制度安排 |
3.1.2 企业家才能的异质性决定了初始控制权配置基础 |
3.2 初创期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安排特征研究 |
3.2.1 初创期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安排现状考察 |
3.2.2 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与存在的问题 |
3.2.3 初创期中小企业业引进人力资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
3.3 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 |
3.3.1 创业企业融资的供求分析 |
3.3.2 初创期中小企业创立时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
3.3.3 创业企业融资的控制权安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小企业成长中的控制权安排 |
4.1 中小企业成长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与相分离的制度基础 |
4.2 人力资本引进与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 |
4.2.1 中小企业成长中引进人力资本的理论分析 |
4.2.2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引进考察 |
4.2.3 代理成本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的控制权要求 |
4.2.4 简短结论 |
4.3 财务资本引进与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 |
4.3.1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其关键影响变量 |
4.3.2 中小企业突破财务资本封闭型的考察 |
4.3.3 中小企业财务资本引进与控制权转移融资模型分析 |
4.3.4 财务资本契约对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变迁路径 |
4.3.5 简短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配置 |
5.1 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机理分析 |
5.1.1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理论分析 |
5.1.2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几种类型 |
5.1.3 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路径分析 |
5.2 并购对中小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的影响 |
5.2.1 问题的提出 |
5.2.2 基于并购行为的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理论探讨 |
5.2.3 实证研究 |
5.2.4 简短结论 |
5.3 机构投资者引进对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影响 |
5.3.1 问题的提出 |
5.3.2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5.3.3 实证研究 |
5.3.4 简短结论 |
5.4 风险投资介入与退出对中小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影响 |
5.4.1 问题的提出 |
5.4.2 风险投资介入的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
5.4.3 风险投资退出的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
5.4.4 简短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基本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中小企业应适时让渡绝对控制权,获得企业成长所需的资源 |
6.2.2 充分建立起中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
6.2.3 通过控制权市场的深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
6.2.4 强化中小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权 |
6.2.5 完善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市场的法制环境 |
6.2.6 大力培育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所依托的要素市场和中介机构 |
6.3 本文的创新 |
6.4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长丰通信出让子公司股权(论文参考文献)
-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型政企统合”模式研究 ——以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D]. 陶云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的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欢瑞世纪为例[D]. 周欢.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汽集团为例[D]. 洪澄. 深圳大学, 2017(07)
- [4]新常态背景下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研究[D]. 王雁. 南华大学, 2016(03)
- [5]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谭文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6]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出路研究[D]. 石敬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10)
- [7]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投融资运作研究[D]. 鲁耀纯. 湖南大学, 2011(04)
- [8]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披露研究[D]. 贾云.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9]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马海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2)
- [10]基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研究[D]. 尹哲. 中南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