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SO/DIS 9001、ISO 14001和OHSAS试验标准的关系

关于ISO/DIS 9001、ISO 14001和OHSAS试验标准的关系

一、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周琳[1](2018)在《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以下简称:危化品事故)频发,带来生命、财产损失,并造成环境破坏。事故的组织管理原因属于系统缺陷,对其控制能预防同一类型事故发生。因此,有必要采取“从事故中学习”的思路,对我国危化品事故的组织管理原因的统计特征进行研究,以指导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通过文献综述发现,鲜有研究将事故致因模型应用于我国危化品事故的分析中,因此研究所得的事故组织管理原因缺乏清晰分类且内容宽泛,针对该类原因的统计结果也无法为事故预防提供有效支撑。鉴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以64起危化品事故为样本,选取原因模块具有明确定义、且逻辑关系清晰的事故致因“2-4”模型(以下简称:24Model)为理论依据和事故分析工具,对组织管理原因之一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到该类事故原因的统计特征。事故原因分析和统计是事故预防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属于安全学科的基础研究范畴。本文包含四部分研究内容。首先,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分类目录。基于三类已有的与预防危化品事故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过程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选取体系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并基于要素筛选原则,初步构建针对危化品事故预防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继而采取德尔菲法,对23位具有10年以上化工行业工作经验,熟悉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确定最终的体系框架,将其作为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分类目录,是后续安全管理体系原因分析和统计的依据。其次,建立24Model分析危化品事故的步骤。将事件序列图、5-Whys法引入24Model的事故分析流程中,建立危化品事故的分析步骤;并以一起实例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将分析结果与事故报告对比,探讨应用24Model进行危化品事故组织管理原因研究的优势。所建立的分析步骤是分析事故样本的方法依据。第三,研究事故样本的宏观特征。对64起危化品事故的地域分布、事故等级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基于样本中泄漏事故、非常规作业事故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征,对两类事故关键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进行分析和统计。最后,对事故样本总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进行研究。将收集的事故分为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和危化品运输事故,基于事故分析结果,对两类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进行统计,对缺欠发生频次较高的体系要素进行独立分析。并比较两类事故的统计结果,得到危化品事故共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构建的原因分类目录含有29个体系要素。经过对比研究并基于要素筛选原则,初步建立了含有30个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应用德尔菲法,根据两轮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了含有29个体系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2)建立的事故分析步骤包括确定分析范围、分解事故、分析事件三步,事故分析步骤具有可行性。应用24Model分析危化品事故时,首先,确定进行事故分析的组织;然后,应用事件序列图,将复杂事故分解为连续发生的事件;第三,依据事故分析路径对每个事件进行分析。在从前一原因向后一原因追溯时,使用5-Whys法进行分析。应用所建的事故分析步骤,实现了对一起较大中毒事故的分析,并得到比原有事故报告更为详细的组织管理原因。(3)对于设施设备不安全状态直接导致的泄漏事故,“机械完整性”要素存在缺欠是发生频次最高的导致不安全物态的关键安全管理体系原因。在64起危化品事故中,泄漏为初始事故的案例达到63%(共40起),其中有25起事故是由于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导致的。在25起事故中,有21起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中含有“机械完整性”要素缺欠,具体表现为:(1)缺乏设施设备的检维修程序;(2)缺乏设施设备与技术标准的符合性审核程序;(3)缺乏新建设施设备的质量检验程序;(4)缺乏备品的质量检验程序。此外,缺乏对“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和“试生产前安全审查”四个要素进行策划也会导致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4)“缺乏作业程序”是非常规作业事故中发生频次最高的关键安全管理体系原因。在事故案例中,非常规作业事故共27起(占比为42%),其中48%的事故的直接原因中含有“组织内部人员盲目作业”。因此,“缺乏非常规作业程序”是该类事故发生频次最高的关键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建立完善的非常规作业程序,需要对“机械完整性”、“作业许可”和“操作规程”三个体系要素进行策划。此外,37%的非常规作业事故是组织内部人员违章作业导致的,说明组织缺乏对“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内部审核”以及“培训教育”三个要素进行策划,未能有效控制人员违章作业。(5)“培训教育”、“管理评审”、“领导力和承诺”、“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内部审核”这些体系要素存在缺欠,是危化品事故共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65个事故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都在“培训教育”、“管理评审”和“领导力和承诺”三个要素中存在缺欠。有50%以上的事故组织在“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内部审核”四个要素中存在缺欠。针对以上体系要素,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和危化品运输事故存在以下共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1)一线员工缺乏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两类人员都缺乏遵守法律法规和体系要求的安全意识的培训。在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中,一线员工缺乏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缺乏遵守法律法规和体系要求的安全意识的培训的发生频次之和,达到一线员工培训缺欠总数的91%;对于危化品运输事故,这一比例为84%。对于管理人员,在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中,有94%的事故组织缺乏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有42%的组织缺乏对其安全意识进行培训,使其意识到遵守法律法规和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在危化品运输事故中,这两类培训存在缺欠的组织比例分别为92%和54%。(2)所有组织都缺乏对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审的程序。65个事故组织都缺乏程序指导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因此,组织无法了解已有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控制风险并达到预期的安全绩效。(3)对于风险评估程序,组织最缺乏系统风险评估程序和作业安全分析程序。在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中,有49个组织的风险评估程序存在缺欠;其中,缺乏系统风险评估程序和作业安全分析程序发生的频次总和占风险评估程序缺欠总数的71%。样本中所有危化品运输事故组织都存在风险评估程序的缺欠,并且缺乏系统风险评估程序和作业安全分析程序发生的频次总和占风险评估程序缺欠总数的69%。(4)建立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程序,对于预防危化品事故很重要。在“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要素的缺欠中,两类事故组织都最缺乏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程序。在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中,共有36个组织缺乏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程序,占事故组织总数的69%。在危化品运输事故中,这一比例为54%。(5)两类事故中都缺乏程序对“培训教育”和“组织角色、职责和授权”中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在两类危化品事故中,对于“内部审核”要素的缺欠,发生频次排名前两位的都为缺乏程序对“培训教育”和“组织角色、职责和授权”中相关要求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在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中,35个事故组织在“内部审核”要素中存在缺欠。其中,有63%和51%的组织缺乏程序对“培训教育”和“组织角色、职责和授权”进行内部审核。在危化品运输事故中,共有8个组织存在“内部审核”缺欠,其中,分别有38%的组织缺乏程序对这两个要素进行内部审核。(6)缺乏程序收集运输车辆及安全附件相关技术标准,并缺乏程序评审运输车辆及安全附件对技术标准的符合性,是引发危化品运输事故的显着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事故样本中有7个从事危化品道路运输的组织,其中有5个组织没有对车辆及安全附件的技术标准进行收集,也缺乏程序确保使用的车辆及安全附件符合技术标准。缺乏这两种程序说明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机械完整性”要素缺乏策划。

褚学玉[2](2014)在《粮油行业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繁爆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其购买欲望,制约了食品加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均在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管控方法。粮油行业的食品安全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的命脉,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环节安全风险分析,探讨政府、生产主体、消费者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及责任分配,并通过采取不同措施来提高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力度,最终达到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目的。本文首先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等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并搜集了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然后通过粮油食品安全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风险内容评估,比照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管控经验,建立我国在粮油食品行业源头管控模式,提出政府应在源头管控环节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不断完善、更新法律法规系统,充分利用认证系统,加强政府监管队伍建设,有效监督生产主体的生产加工行为,为消费者提供透明的信息传递平台,引导正确识别食品安全信息,绿色消费、理性监督生产主体食品安全行为。

杨敏[3](2012)在《钢铁企业质量成本研究 ——以MG公司线材产品为例》文中提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钢铁企业面临着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巨大压力。所以,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是全球经济化的要求,有助于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全国钢铁业及MG公司的发展现状及质量成本模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外质量管理演变的历史以及质量管理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研究具体内容、结构与思路框架。其次介绍了质量成本的相关概念及分类,并重新定义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第三部分分析了传统质量成本优化模型、零缺陷下的质量成本优化模型、六西格玛下的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进行样本选取、描述性统计、回归结果分析并构建模型。由此来全面分析MG公司线材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计算MG公司的合理质量水平、最优质量成本。最后探讨了六西格玛在MG公司质量成本中的应用,设计如何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向和方法。希望本文能够对那些准备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企业,尤其是有着类似情况的企业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郑林[4](2010)在《宇扬集团“三标整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逐步制订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欧洲标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也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符合标准要求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上台阶和拥有长足发展的能力标志。企业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不仅带来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将多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出三个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宇扬集团公司的实际为案例背景建立了标准的整合模型。宇扬集团公司在2008年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向管理要效益。在加强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宇扬集团公司的整合运行实践证明了标准体系整合是必要的、可行的。管理体系之间的整合是系统工程,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落实关键成功要素,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彭彬[5](2001)在《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ISO/DIS90 0 1、ISO14 0 0 1和OHSMS试行标准的比较 ,为组织建立QMS、EMS和OHSMS提供帮助。

二、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事故的组织管理原因文献综述
        2.1.1 组织管理原因的内涵和定义
        2.1.2 组织管理原因的内容
    2.2 危化品事故的定义和内涵
        2.2.1 危化品事故的定义和界定原则
        2.2.2 过程安全事故的定义
    2.3 24 Model在事故分析研究中的进展
        2.3.1 应用于事故直接原因的研究
        2.3.2 应用于各类型事故分析
    2.4 与危化品事故预防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2.4.1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2.4.2 过程安全管理体系
        2.4.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5 事故致因模型及事故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2.5.1 线性事故致因模型及其事故分析方法
        2.5.2 流行病学事故致因模型及其事故分析方法
        2.5.3 系统事故致因模型及其事故分析方法
        2.5.4 危化品事故的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分类目录研究
    3.1 三类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对比研究
        3.1.1 体系标准的选取及对比原理
        3.1.2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相关标准概述
        3.1.3 过程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3.1.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3.1.5 三类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对比
    3.2 初步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3.2.1 研究步骤
        3.2.2 要素筛选原则
        3.2.3 研究结果
    3.3 德尔菲法在确定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中的应用
        3.3.1 选择德尔菲法的原因
        3.3.2 德尔菲法介绍
        3.3.3 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和数据统计方法
        3.3.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3.3.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3.3.6 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危化品事故的分析步骤研究
    4.1 事故分析步骤的建立
        4.1.1 建立事故分析路径
        4.1.2 建立事故分析步骤
    4.2 事故分析步骤的实例展示
        4.2.1 事故信息
        4.2.2 事故分析步骤展示
        4.2.3 事故分析结果与事故调查报告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事故样本的宏观特征研究
    5.1 事故样本的基本信息
        5.1.1 事故样本的来源
        5.1.2 事故的地域分布
        5.1.3 事故的等级分布
        5.1.4 事故的时间分布
        5.1.5 事故的发生环节分布
    5.2 两类危化品事故的关键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研究
        5.2.1 事故类型分析
        5.2.2 泄漏事故中导致不安全物态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5.2.3 事故涉及的活动分析
        5.2.4 非常规作业事故中导致不安全动作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5.3 本章小结
6 危化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研究
    6.1 危化品事故的分类
    6.2 固定场所危化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6.2.1 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总体特征
        6.2.2 培训教育
        6.2.3 管理评审
        6.2.4 领导力和承诺
        6.2.5 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
        6.2.6 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
        6.2.7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2.8 内部审核
        6.2.9 应急准备和响应
        6.2.10 机械完整性
        6.2.11 操作规程
        6.2.12 承包商
        6.2.13 变更管理
    6.3 危化品运输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6.3.1 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总体特征
        6.3.2 培训教育
        6.3.3 管理评审
        6.3.4 领导力和承诺
        6.3.5 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
        6.3.6 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
        6.3.7 内部审核
        6.3.8 机械完整性
        6.3.9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3.10 承包商
        6.3.11 应急准备和响应
    6.4 两类危化品事故的共性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6.4.1 两类危化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的总体特征对比
        6.4.2 培训教育中的共性原因
        6.4.3 管理评审中的共性原因
        6.4.4 领导力和承诺中的共性原因
        6.4.5 危险源辨识和对风险与机会评估中的共性原因
        6.4.6 监测、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中的共性原因
        6.4.7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共性原因
        6.4.8 内部审核中的共性原因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危化品事故样本基本信息及安全管理体系原因
    附录D 关于安全学科特性、研究方法、成果评价的说明

(2)粮油行业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国际经验
    3.1 设立职责分明的监管机构
    3.2 制定食品的源头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3.3 国外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经典案例
第四章 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4.1 我国粮油食品的安全源头监管体制现状
    4.2 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法律法规现状
    4.3 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标准现状
    4.4 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发展方向
第五章 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系统中的主体责任分配
    5.1 政府在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中的角色和作用
    5.2 生产主体在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中的角色和作用
    5.3 消费者在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中的角色和作用
    5.4 其他机构及组织在粮油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中的角色和作用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3)钢铁企业质量成本研究 ——以MG公司线材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质量成本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1 质量成本理论研究萌芽阶段
        1.2.1.2 质量成本理论研究飞速发展时期
        1.2.1.3 质量成本理论研究新发展
        1.2.2 国外研究总结
        1.2.3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3.1 我国对于质量成本的标准研究
        1.2.3.2 国内关于质量成本的学术研究
        1.2.4 国内研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质量成本理论概述
    2.1 质量成本的一般定义
    2.2 质量成本的重新定义
    2.3 质量成本的分类
第三章 质量成本的模型研究
    3.1 传统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3.2 零缺陷质量成本模型
    3.3 六西格玛下的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3.3.1 六西格玛思想概述
        3.3.2 基于六西格玛的质量成本模型
    3.4 小结
第四章 MG公司线材产品质量成本模型研究
    4.1 MG公司简介
    4.2 SWOT分析法在MG公司战略分析中的应用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总结
    4.3 MG公司三钢轧线材产品质量成本模型分析
        4.3.1 线材产品相关概念综述
        4.3.1.1 线材产品概述
        4.3.1.2 冷镦钢主要的质量要求
        4.3.1.3 MG公司冷镦钢发展概述
        4.3.1.4 MG公司冷镦钢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4.3.2 线材产品质量成本传统模型分析
        4.3.2.1 MG公司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4.3.2.2 MG公司线材质量成本分析
        4.3.2.3 质量成本模型分析
第五章 六西格玛在MG公司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5.1 MG公司冷镦钢产品的生产工艺
    5.2 质量成本差异分析的难点
    5.3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思想降低质量成本的方案
        5.3.1 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的优势
        5.3.2 六西格玛的实施阶段
        5.3.3 实施步骤
        5.3.3.1 定义
        5.3.3.2 测量
        5.3.3.3 分析
        5.3.3.4 改善
        5.3.4 拓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宇扬集团“三标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三标整合"的理论基础
    2.1 戴明原理的理论基础
    2.2 管理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础
3 宇扬集团"三标整合"体系的建立
    3.1 "三标整合"的必要性
    3.2 "三标整合"遵循的基本原则
    3.3 宇扬集团实施"三标整合"的基础
    3.4 宇扬集团"三标整合"的方法
4 宇扬集团"三标整合"体系的运行实践
    4.1 管理承诺及方针
    4.2 总要求
    4.3 运行实践
5 宇扬集团"三标整合"初见成效
    5.1 "三标整合"强调整合统一
    5.2 生产有序,质量提高
    5.3 流程受控,生产安全
    5.4 问题责任可追溯
    5.5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5.6 存在问题与不足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原因研究[D]. 周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12)
  • [2]粮油行业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研究[D]. 褚学玉. 天津大学, 2014(03)
  • [3]钢铁企业质量成本研究 ——以MG公司线材产品为例[D]. 杨敏. 安徽工业大学, 2012(02)
  • [4]宇扬集团“三标整合”研究[D]. 郑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5]浅论ISO/DIS9001、ISO14001及OHSMS试行标准的关系[J]. 彭彬. 四川环境, 2001(04)

标签:;  ;  ;  ;  ;  

关于ISO/DIS 9001、ISO 14001和OHSAS试验标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