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张业玲,卜晓佳,张景莲,邵常岩,张树超[1](2021)在《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7.0.2)与输血科(血库)信息管理系统(6.4.0.56)整合,优化输血护理流程,实现输血智慧化闭环护理管理。设对照组:通过HIS选取2017年1月~12月(闭环管理实施前)入住本院血液内科行输血治疗的患者789人;观察组:2018年1月~12月(闭环管理实施后)入住本院血液内科行输血治疗的患者83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输血规范管理查检表,规范执行条目数为分子、查检总条目数为分母得出规范执行率。对闭环管理实施前后血标本采集规范查对率、取血后<30 min输注率、床旁输血双人核查执行率、输血巡视规范率、<4 h红细胞输注完毕率及输血护理记录规范率做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做统计分析,评价用血质量管理改进效率。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涉及输血的临床科室(血液内科、心外科、手术室、综合ICU)护士长共8名做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围绕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展开,对访谈结果做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床旁输血双人核查执行率为100%(836/836)vs 97.72%(771/789),血标本采集规范查对率99.04%(828/836)vs 97.34%(768/789)、取血后<30 min输注率97.97%(819/836)vs 95.06%(750/789)、输血巡视规范率99.28%(830/836)vs 94.93%(712/789)、<4 h红细胞输注完毕率99.16%(829/836)vs 97.47%(769/789)及输血护理记录规范率100%(836/836)vs 89.73%(708/789)(P<0.05);输血质量控制记录、质控结果汇总、质控结果反馈耗时明显缩短。结论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输血(时间)效率和护理质量,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宋俊贞,石翠英,王凤红,马媛媛,赵倩[2](2021)在《河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调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并提出做好临床用血的合理化建议。方法对河北省42家三级医院进行调查。按照评分标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文件、现场检查、问卷调查、查阅病历、考核等方式,从临床用血管理、输血科(血库)建设、输血病历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结果根据总分将医院分为4个等级,一级~四级的医院数量分别为9、14、10和9家,总评分(200分)分别为(192.6±2.08)分、(183.5±2.09)分、(175.6±3.22)分和(161.7±5.36)分,临床用血管理(75.3分)分别为(73.3±1.09)分、(69.7±2.66)分、(66.2±3.58)分和(59.0±7.29)分,输血科管理分(45.7分)分别为(44.6±0.91)分、(42.8±1.74)分、(42.1±1.89)分和(39.1±4.62)分,病历管理分(79.0分)分别为(74.7±1.95)分、(71.1±2.60)分、(67.3±2.78)分和(63.6±7.57)分。结论河北省三级医院在用血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工作落实、输血科硬软件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做好临床用血管理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建设,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狠抓监督管理是做好临床用血管理的有效办法。
项梦瑶[3](2020)在《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无偿献血激励办法,提升无偿献血群众认可度,促进无偿献血体系建设是目前温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得以稳步开展的工作核心。通过多层面的分类表彰、自动申报平台、有效宣传路径等途径的有效结合,实现科学合理的献血激励和高效招募动员,对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优化无偿献血良性生态环境、提升无偿献血良好群众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建设“健康浙江”、“健康温州”工程中的一道有力保障。通过对现有无偿献血激励办法的发展历程、法律法规、业务流程、群众参与度等方面情况的分析,研究认为现有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办法依然在宣传力度、服务水平、表彰办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宣传力度上,全市依然延续实体广告及媒体刊登等传统宣传手段;在服务水平上,一线岗位存在服务与业务概念分离,献血者献血感受欠佳等情况;在表彰办法上,存在表彰对象局限,表彰奖励制度不能广泛铺开,受益面狭窄以致参与行为受限等问题。其对应的三个层面原因分别为:在宣传力度上,尚未打破传统宣传手段,提升广告效益,并通过政府层面实行理念教育;在服务水平上,尚未学习精细化服务模式,建立有效规章流程,实现献血者服务体验的提升;在表彰办法上,尚未广泛铺开不同层面人群的激励工作,实现各群体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此外,也存在志愿者队伍薄弱,血站制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对国内外关于无偿献血激励对策的有效模式等参考,和对于本市现有献血模式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对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参考性的优化方案。在宣传力度上,应结合现有先进模式的宣传手法,利用现有流行宣传渠道,将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利用起来;在服务水平方面,加强有效规章制度管理,提升献血者对业务水平的满意度,加强献血环境优化等;在表彰办法上,科学合理制定表彰办法,扩大表彰对象范围,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表彰手段,提升表彰制度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以使现有激励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徐丹丹,崔大伟,邓永乐,袁慧铭,祝君君,田佳慧,谢珏[4](2020)在《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信息化管理路径构建及其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正呈爆发式增长,尤其在医疗卫生领域[1-2]。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引入逐渐改变诊疗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临床试验实现了高效的病症模式和预防机制识别与构建[3]。此外,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传染病监测、人口健康管理、精神卫生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提供了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指导[4]。因此,大数据的引入也为血液库存管理提供了更优模式,提高了血液利用效率[5-7]。
彭荣荣[5](2020)在《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政府责任理论、信息社会理论为基础,对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明确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探寻构建和完善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的对策措施。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查阅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信息管理书籍等,收集国内外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相关文献、政策报告等资料,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采供血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2.专家咨询法选择采供血信息管理和卫生管理领域专家,对访谈提纲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建议,对后期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进行咨询论证。3.深度访谈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W市4家采供血机构信息科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采供血机构信息安全、权限设置、系统维护、责任主体等相关信息,了解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后期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提供建议。4.规范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访谈信息及文献资料,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并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完善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结果1.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运行及保障2019年1月W市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采供血信息系统,该系统由血液调剂、献血者屏蔽、用血费用报销及血液行政综合管理等4个板块组成。目前,各采供血机构内部血液信息系统均已与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联网,各机构两套系统同时运行。(1)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责任主体市级采供血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的责任主体是W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承担血液调剂审批等行政综合管理职责;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由血液中心负责。(2)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人员W市16家采供血机构信息管理人员共36人,其中专职人员15人,占41.67%,兼职人员21人,占58.33%。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信息管理人员均有计算机专业学历,而中心血库则均为临床医学毕业。(3)采供血信息系统经费保障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由W市政府全额出资构建,系统运行前3年由软件开发公司免费维修保养;各采供血机构内部血液信息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自付。(4)采供血信息系统设备设施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的机房按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B级机房标准构建,设置在血液中心,面积80㎡左右,机房内配置有温湿度监控、防雷系统、气体消防、精密空调等必需设备;各采供血机构自身机房的建设及设备配置均未达到国家标准。2.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1)采供血信息管理未开通采供血业务管理板块,因此无法实现血液采集、制备、检测、报废、储存、出库等整个业务链的管理;未开通献血者招募板块,也无法实现预约献血、献血记录查询及血液检验结果查询等。(2)信息安全管理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达到国家三级;根据人员的不同层级和职能系统设置了不同的权限范围,并对账号和密码进行动态管理,系统里的数据不能进行编辑、删除等操作。(3)系统应急管理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的数据未实行全市统一备份,原始数据依然由各采供血机构保存。尚未形成应急管理体系,如应急管理责任机构、相应的职责权限、各采供血机构如何协作、上报流程、应急流程等均是空白。目前仅由市血液中心信息科人员进行过为数有限的几次模拟断网以及服务器宕机的演练。3.机构间协作与管理(1)采供血机构间的协作W市各采供血机构可以共享献血者信息,只要采血点与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联网,就能在采集血液时及时筛选并屏蔽不适宜献血者,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献血者屏蔽板块主要起黑名单屏蔽作用,但目前各采供血机构对血液检验试剂以及检验结果认定标准及屏蔽时限等缺乏统一的规定。血液调剂板块主要为各采供血机构血液调配提供信息,但现今系统上血液调剂板块尚未投入使用,仍是纸质申请调配,且在实际调配操作中因血液编码信息标准不同,故在调配中必须进行编码转换。(2)采供血机构与医院间的协作主要涉及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中的用血费用报销板块,实现无偿献血者异地报销和统一结算问题,但目前还未实现与医院联网,该板块未投入使用。另外,该系统未开发医院临床输血信息板块,因此采供血机构与医院不能共享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液库存等信息,同时,血液预订功能不能实现。(3)卫生行政部门对各采供血机构、医院的管理W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可以通过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查询和监控各采供血机构以及医院的血液信息并进行业务审批。研究结论1.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运行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权利及责任规定不明晰;采供血机构信息管理专职人员少,中心血库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血液补偿金取消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采供血机构在信息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各采供血机构机房的设施设备未达到国家标准,采供血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2.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未开通采供血业务管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及献血者招募管理功能;血液信息数据未备份,遭遇灾难时数据恢复困难,完善的应急预案未形成,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低。3.采供血机构间协作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血点未全部与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联网,无法筛选不宜献血者;采供血机构间屏蔽标准、血液编码标准不统一;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中血液调剂板块的功能未启动,全市血液调配与联动机制不健全;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缺乏相应功能板块,因此卫生行政部门无法监控和查询采供血机构和医院的全部血液信息。对策建议1.完善W市的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W市各采供血机构取消使用内部血液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和完善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该系统由4个板块组成:采供血业务管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行政综合管理、对外公众信息管理。将原献血者屏蔽纳入采供血业务管理板块,用血费用报销纳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板块,血液调剂纳入行政综合管理板块。2.W市的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运行及保障(1)明确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的责任主体W市卫健委主导,委托市输血协会管理,并明确规定市输血协会应承担的责任、拥有的相关权利及相应的奖惩措施。(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3)信息系统经费保障运行维护费用由W市财政负担。(4)信息系统设备设施机房已按照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B级机房标准建设,后期维护费用由W市财政负担。3.完善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1)采供血业务管理实现采血点与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联网,筛选不宜献血者;W市卫健委为主体,委托W市输血协会统一规定血液检验试剂、献血者屏蔽标准及屏蔽时限;规范血液信息编码标准。(2)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增加血液库存管理、输血信息管理以及预约用血管理功能,同时实现与医院联网。(3)行政综合管理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对采供血机构和医院血液信息的查询和监控,同时完善全市血液调配与联动机制。(4)对外公众信息管理实现献血者招募以及提供预约献血、献血信息查询及血液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并与微信联通。4.完善血液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设计;完善信息系统权限设置;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金奕彤[6](2020)在《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开展至今已有20余年。经过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和广大献血者的不断努力,我国无偿献血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用血。但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时间较短,随着近年来临床用血量的攀升,加之二胎政策开放、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如何持续、及时、足量保障临床用血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构建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为大势所趋。本文以C市无偿献血机制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资源数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C市无偿献血工作机制现状展开调查,客观评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原因,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积极做法,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的结论是:一、目前C市无偿献血机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协调机制出现偏差,其原因在于政府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出现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各部门支持配合献血工作缺乏具体标准、对采供血机构的人员配置倾斜度不够的现象。二是缺乏贴合献血者利益的激励机制,其原因在于缺乏长期、系统的激励机制规划和信息反馈机制的不成熟,导致不能够准确地了解到献血者的需求。三是优质服务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原因在于硬件、软件建设速度未能及时匹配、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转变服务模式需要时间,导致服务便捷程度欠佳。四是宣传沟通机制精准性不足,主要由于公众接收信息渠道方式不同且对安全献血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宣传效果不够理想。二、完善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分散医疗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来完善无偿献血协调机制;通过丰富激励措施推出主体、发布多元实用激励措施、建立激励效果反馈机制来提高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信息整合、转变服务模式来升级无偿献血服务机制;通过提高宣传频率、精准识别人群、做好舆情控制,来建立行之有效的宣传沟通机制。
刘艺[7](2019)在《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优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将有效提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全国正积极推行,但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项目推进中容易产生问题而影响项目顺利完成。本文将以在建的“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项目当前存在问题,探讨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如何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本文在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等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特点,通过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的现状,剖析出项目在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重点分析了问题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城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经验,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提出该项目的优化管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通过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召开项目推进会等措施优化组织结构;2.制定继续推进计划、制定流程监控方案和建立考核问责制度;3.从项目人员、技术、制度、系统等方面进行改进;4.建立沟通计划,丰富沟通形式。最后得出结论:人为因素是遏制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在项目非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可采取恰当优化措施完善项目管理;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将有助于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顺利推进。本文研究将有助于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也可为其他省市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王晓川[8](2019)在《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文中认为临床用血是医疗机构对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液在临床上是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挽救患者宝贵生命的“特殊药物”,然而,医疗机构在进行临床血液使用方面具有高风险。通过输注血液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发生交叉传染,目前我们所知的主要是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纵观国内国外因输血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患者因为输血所带来的痛苦触目惊心,这也反映了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用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监管缺失、执业人员不够和人员业务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临床用血监管体系,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1]。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辽宁省血液安全监督人员基本情况、辽宁省2016-2018年对开展临床用血的省属省管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情况以及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的现状等进行探讨,分析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血液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提出了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合理化。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可行性的措施。第一方面,介绍了临床用血在医疗机构中的意义,并提出了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选取国内外因临床输血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故的典型案例,阐明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过程中行政监管的必要性;分析辽宁省省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部门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亮点2016-2018年,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局组织了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临床血液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第二方面,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模式,向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发放问卷,对18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调查,包括临床用血执业资质、基础设施设备、储发血流程、交叉配血流程、科学合理用血以及血液报废等内容。同时,选取辽宁省卫生和计生监督机构查处的三例临床用血典型违法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指出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环节。第三方面,通过整理资料、分析、指出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机制体制建设、能力培养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针对临床用血的基础投入、设施建设、执业能力、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第四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负责血液安全监管的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合理化的建[1]议,为确保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确保血液使用者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将提出有效措。开展临床血液的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朱雨浓[9](2019)在《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文中提出近些年,国内外突发公共应急事件频频发生,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对此类突发应急状况需要具有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其中医疗救援更是起着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重要作用。血液作为生命之源,采供血应急保障在应对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采供血行业起步较晚,采供血机构自身建设和采供血应急保障工作都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此外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依靠健康适龄人群捐献,具有不易获得性、时效性并对保存有特殊要求的特点。因此,建构一套完备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4R”应急管理模式为分析框架,运用“4R”应急管理模式角度,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维度对国内外采供血应急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工作急需完善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4R”的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对策,同时对案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归纳不同类型案例在实施采供血应急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支撑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运行的相关机制。通过4R应急管理模式的框架分析以及对案例的分类分析,围绕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对采供血应急保障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界定,同时围绕采供血应急保障实践的特点以及特性,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要求,并从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两个层面确定了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从恢复管理角度总结出服务于采供血应急保障框架设计的六个补充机制: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应急血液招募机制、异地用血调剂机制、血液集中化检测筛查机制、用血偿还机制、血液信息化联网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保障采供血应急和联动的各个环节,为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撑。
李红,徐健[10](2019)在《加强用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作用研究。方法某三甲医院于2017年1月起开始加强用血质量管理,比较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后1年内的临床用血相关数据,分析住院患者总输血率、血浆输注率、红细胞输注率,随机抽取加强用血管理前后输血病历和输血申请单,对比缺陷病历率和缺陷输血单率。结果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住院患者增加3110例,增长率(5.65%),而总输血量减少2476U,减少率(9.51%);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4.59%)、血浆输注率(12.98%)、红细胞输注率(28.39%)均明显低于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的6.95%、13.57%、33.17%(P <0.05);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的缺陷病历率(32.34%)和缺陷输血单率(2.53%)明显高于加强管理前的53.45%和3.38%(P <0.05)。结论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可有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具有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与方法 |
1.1 输血过程护理管理系统的构建 |
1.1.1 系统配置 |
1.1.2 血液标本采集 |
1.1.3 血液标本运送 |
1.1.4 血液制品入临床用血科流程 |
1.1.5 双人核查输血流程 |
1.1.6 输血巡视 |
1.1.7输血结束 |
1.2 输血过程护理的质量控制 |
1.2.1 观察指标 |
1.2.2 质控分析 |
1.3 输血过程护理的目标对象及护理信息系统启用前后输血质量指标比较 |
1.4 输血护理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输血护理系统启用前后血液内科输血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2 输血护理系统启用前后护士输血核对规范率及输血操作规范性比较 |
2.3 输血护理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
3 讨论 |
(2)河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量化评分情况 |
2.2 临床用血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2.3 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
2.4 输血科硬软件建设情况 |
3 讨 论 |
3.1 做好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
3.2 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建设 |
3.3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 |
3.4 抓监管强责任促落实 |
(3)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无偿献血激励 |
2.1.2 采供血机构体系 |
2.2 无偿献血激励相关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期望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三章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现状 |
3.1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发展历程 |
3.2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现状 |
3.2.1 遵循国家级无偿献血奖励表彰 |
3.2.2 线上线下开展科普宣传 |
3.2.3 规章制度管理追求公开透明 |
第四章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
4.1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的问题 |
4.1.1 无偿献血激励存在受众面局限 |
4.1.2 无偿献血激励工作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4.1.3 无偿献血激励宣传推动力度低 |
4.2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不同献血人群的激励办法的差异性不高 |
4.2.2 无偿献血相关机构服务人员专业性不高 |
4.2.3 相关部门对无偿献血的激励重视程度不够 |
第五章 推进无偿献血激励的建议 |
5.1 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导作用,提升社会公信力 |
5.1.1 前期统筹规划并制定目标 |
5.1.2 加强全程管控和考评督促 |
5.1.3 注重后期反馈,加强监管力度 |
5.2 加强血站人员素质水平,提升献血满意度 |
5.2.1 开展日常业务培训,提升服务理念 |
5.2.2 强化目标考核,提升服务质量 |
5.3 创新新闻媒体宣传方式,扩大献血公益宣传 |
5.3.1 抓住主流,多方深入拓展媒体平台 |
5.3.2 提升硬件,开展宣传专业培训 |
5.4 完善献血表彰办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
5.4.1 个性化制定激励表彰方案 |
5.4.2 多样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信息化管理路径构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建立血站血液信息与医院用血信息的互联互通平台 |
1.2 建立输血大数据中心 |
1.3 构建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信息化管理路径 |
1.4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指标的监测和统计 |
2 结果 |
3 讨论 |
(5)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研究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信息管理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1 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
2 采供血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
3 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 |
1 信息系统责任主体与资源配备现状 |
2 采供血信息管理现状 |
3 血液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4 机构间协作及管理现状 |
第四章 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 信息系统责任主体与资源配备中存在的问题 |
2 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部分功能缺失 |
3 血液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 采供血机构间协作中及卫生行政部门对采供血机构、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构建和完善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 |
1 明确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总体目标和责任主体 |
2 强化采供血信息系统运行保障措施 |
3 完善市级采供血信息系统管理 |
4 完善血液信息安全管理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特色之处 |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国内外血液信息管理的发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无偿献血 |
2.1.2 个人自愿无偿献血 |
2.1.3 团体自愿无偿献血 |
2.1.4 无偿献血机制 |
2.1.5 固定献血者 |
2.1.6 血液安全 |
2.2 理论依据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三章 C市无偿献血机制现状 |
3.1 C市政府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历程 |
3.1.1 C市献血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 |
3.2 C市无偿献血机制概况 |
3.2.1 协调机制及服务机制概况 |
3.2.2 激励机制概况 |
3.2.3 宣传沟通机制概况 |
第四章 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C市无偿献血机制调研情况 |
4.1.1 资源数据分析情况 |
4.1.2 调查问卷情况 |
4.1.3 访谈情况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政策协调机制出现偏差 |
4.2.2 缺乏贴合献血者利益的激励机制 |
4.2.3 优质服务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
4.2.4 宣传沟通机制精准性不足 |
4.3 原因分析 |
4.3.1 政府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4.3.2 激励机制缺乏长期系统性规划 |
4.3.3 硬件、软件设施建设速度未能匹配 |
4.3.4 公众接收信息渠道方式不同且对安全献血缺乏深入了解 |
第五章 国内外相关经验及启示 |
5.1 国内部分省市的积极做法 |
5.2 国外部分国家地区的经验 |
5.2.1 法国的无偿献血机制 |
5.2.2 美国的无偿献血机制 |
5.2.3 日本的无偿献血机制 |
5.3 对完善C市无偿献血工作机制的启示 |
第六章 C市无偿献血机制的完善对策 |
6.1 完善无偿献血协调机制 |
6.1.1 分散医疗资源,增加固定献血点位 |
6.1.2 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调机制 |
6.1.3 加大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工作开展 |
6.2 重视献血激励机制建设 |
6.2.1 丰富激励措施推出主体 |
6.2.2 发布多元实用激励措施 |
6.2.3 建立激励效果反馈机制 |
6.3 升级无偿献血服务机制 |
6.3.1 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品质 |
6.3.2 加强信息整合,打造便捷服务 |
6.3.3 转变服务模式,力求与时俱进 |
6.4 建立行之有效的宣传沟通机制 |
6.4.1 提高宣传频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 |
6.4.2 精准识别人群,提高全民参与献血的意识 |
6.4.3 做好舆情控制,建立畅通的双向反馈机制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C市无偿献血机制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7)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优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项目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管理的理论 |
2.2 信息化、血液信息化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2.1 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
2.2.2 血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概况 |
3.1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背景 |
3.1.1 南宁市采供血及临床用血现状 |
3.1.2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2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依据 |
3.3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
3.3.1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
3.3.2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建设目标 |
3.3.3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进度计划 |
3.3.4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保障措施 |
3.4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推进现状 |
第四章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项目进度过缓 |
4.1.2 项目质量未达预期效果 |
4.1.3 项目沟通不顺利 |
4.2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项目进度过缓原因分析 |
4.2.2 项目质量未达预期效果原因分析 |
4.2.3 项目沟通不顺利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对策 |
5.1 国内部分城市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
5.1.1 四川成都市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
5.1.2 陕西西安市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
5.1.3 贵州黔南州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
5.1.4 成都、西安、黔南州三市血液信息化项目管理特点及启示 |
5.2 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优化管理对策 |
5.2.1 优化项目组织机构 |
5.2.2 优化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
5.2.3 优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
5.2.4 优化项目沟通管理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 |
2.国内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点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创新点 |
二、临床用血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
(一)临床用血相关概念界定 |
1.临床用血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
3.临床用血政府监管 |
(二)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与对象 |
1.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 |
2.临床用血管理的对象 |
(三)系统论观照下的临床用血管理 |
三、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
(一)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机构与人员状况 |
1.临床用血机构数量充足,基本制度完善 |
2.临床用血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有效监督 |
3.临床用血机构人员构成与配置不尽人意 |
(二)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与监督状况 |
1.管理与监督机构设置粗放,尚未形成专业专管 |
2.管理与监督人员资质混杂,无法做到专业专管 |
3.临床用血监督日常化,力度大,确有成效 |
(三)案例分析结果 |
四、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1.卫生监督部门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3.人员方面 |
(二)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五、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对策与建议 |
(一)政府加大医疗机构输血制度建设 |
1.健全规章制度 |
2.加强岗前培训与法律宣贯 |
3.加强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
(二)政府加强血液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1.理顺监管职能 |
2.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
3.更新执法装备 |
(三)政府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 |
(四)政府及时更新标准和完善技术操作规范 |
(五)政府加强输血科(血库)信息化建设 |
(六)政府培养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执业伦理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四、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论文的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一) 应急保障体系 |
(二) 血液资源特性 |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 应急管理理论 |
(二) 4R应急管理模式 |
(三) 4R应急管理分析采供血应急保障的适用性 |
第二章 国内外采供血应急保障现状分析 |
一、采供血应急保障的类型 |
(一) 自然灾害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二) 事故灾难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三) 公共卫生事件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四) 社会安全事件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五) 重大活动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六) 稀有血型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二、采供血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一) 缩减管理方面 |
(二) 预备管理方面 |
(三) 反应管理方面 |
(四) 恢复管理方面 |
三、采供血应急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缩减管理方面 |
(二) 预备管理方面 |
(三) 反应管理方面 |
(四) 恢复管理方面 |
第三章 基于4R的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建构 |
一、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 |
(一) 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组织架构 |
(二) 采供血应急保障指挥小组 |
(三) 采供血应急保障指挥体系 |
二、采供血应急保障突发事件的分级界定 |
(一) Ⅰ级(特别重大) |
(二) Ⅱ级(重大) |
(三) Ⅲ级(较大) |
三、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 |
(一) 市级区域内独立响应(Ⅲ级) |
(二) 省级区域内协作响应(Ⅱ级) |
(三) 省际间区域协作响应(Ⅰ级) |
四、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机制配套 |
(一) 血液库存预警机制 |
(二) 应急血液招募机制 |
(三) 异地用血调剂机制 |
(四) 血液集中化检测筛查机制 |
(五) 用血偿还机制 |
(六) 血液信息化联网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加强用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加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后临床用血相关数据 |
2.2 加强用血质量管理管理前后输血情况比较 |
2.3 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后缺陷输血病历率和缺陷输血单率比较 |
3 讨论 |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张业玲,卜晓佳,张景莲,邵常岩,张树超. 中国输血杂志, 2021(04)
- [2]河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调研[J]. 宋俊贞,石翠英,王凤红,马媛媛,赵倩. 临床荟萃, 2021(02)
- [3]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D]. 项梦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信息化管理路径构建及其应用[J]. 徐丹丹,崔大伟,邓永乐,袁慧铭,祝君君,田佳慧,谢珏.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05)
- [5]W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研究[D]. 彭荣荣.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6]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金奕彤.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优化管理研究[D]. 刘艺. 广西大学, 2019(06)
- [8]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D]. 王晓川.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6)
- [9]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D]. 朱雨浓.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加强用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分析[J]. 李红,徐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3)
标签:无偿献血论文;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论文; 输血反应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