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饼”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补血饼”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一、“补血糕点”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温玉梅,乔蕾,杨佳柳,刘桂荣,李江波[1](2021)在《益气补血片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益气补血片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定期产检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气补血片,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及铁蛋白(SF)水平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较对照组的65%更高(P<0.05),且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补血片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能显着改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郑冉[2](2021)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内服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气血两虚型成人缺铁性贫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铁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探讨气血双补法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各为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气血双补汤加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对照组予内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两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HB、MCV、MCH、MCHC、SF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分治疗前水平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HB、MCV、MCH、MCHC、SF等基线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3、23、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1、12、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产生(0%);对照组发现3例(10%)。4.在血象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治疗后HB、MCV、MCH、MCHC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MCV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MCH、MC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升高差值高于均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铁代谢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SF值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S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SF升高差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是治疗成人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较单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更有优势,对患者血象、铁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疗效确切。2.气血双补汤能减少蛋白琥珀酸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齐利丽[3](2021)在《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一般行为学、体重、血液学指标的改善,验证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增强骨髓巨噬细胞血红素加氧化酶-1的表达,影响巨噬细胞介导的“铁再循环”这一关键环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这一假设,丰富中医气旺血生,髓液盈满的科学内涵。方法:1.制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购买SPF级Wistar雌性未孕大鼠96只,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1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低铁组(86只)。大鼠内眦静脉采血1.5ml,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等血液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值,记录后作为基础值。空白组饲喂标准饲料,饮自来水;低铁组饲喂低铁饲料,饮去离子水,辅以每周眼眶放血,1ml/次,饲养期间避免铁接触。4周后眼眶采血法鉴定贫血模型:将低铁组血红蛋白(HGB)<110g/L,血清铁蛋白(SF)<20ng/ml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DD组)、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DZ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DG组)、琥珀酸亚铁组(H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D+H组)、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Z+H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G+H组)、对照组(N组)各10只,购买同品系成年雄性大鼠45只,体重约250g,按照雌:雄=2:1比例同笼,以次日阴道见到阴栓或用生理盐水冲洗雌鼠阴道做阴道涂片于低倍镜下观察见精子(计为孕0d)记录妊娠期。2.药物干预:于大鼠孕第11天,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对低铁各组分别用各自的药物剂量灌胃干预,直至产后21天,分别检测产后21天各组大鼠血液学指标及血清铁蛋白的值,21天仔鼠的血液学指标。3.产后22天各组大鼠股骨骨髓分离、诱导、培养、鉴定、提纯骨髓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药物干预后骨髓巨噬细胞中血红素加氧化酶-1(HO-1)表达量。结果:1.成功制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低铁组大鼠血红蛋白(HGB)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铁蛋白(SF)下降(P<0.05);低铁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低铁组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易脱,爪甲发白,易激惹,虚弱,易蜷卧。2.药物干预后:⑴一般行为学观察:与模型组对比,给药后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毛发、耳、爪肤色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大鼠精神饱满,性格温顺,毛发光亮,活动积极,耳、爪红润,有明显差异;⑵体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大鼠体重均增长,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大鼠体重显着增长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血液学指标+血清铁蛋白: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的HGB、SF均上升,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显着上升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3.仔鼠:⑴一般行为学观察:对照组仔鼠活动积极,吮乳积极,性格温顺,毛发光亮,耳、爪红润,而模型组仔鼠精神萎靡,身材瘦小,毛发稀疏,吮乳消极,耳、爪淡白;⑵体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仔鼠体重均增长,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仔鼠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血液学指标: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仔鼠的HGB均有所上升,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显着上升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除当归补血汤低、中剂量组无显着变化外,其余各组的HO-1表达量均升高,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干预后骨髓巨噬细胞中HO-1表达量显着增加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从经济医学的角度讲,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效果最佳。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精神萎靡,贫血貌,活动减少,不欲进食,所生仔鼠生长缓慢,活动减少,贫血貌,吮乳消极,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调节人体微循环之效,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体重、血液学指标以及仔鼠的生长速度及贫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骨髓巨噬细胞中HO-1的表达,加快巨噬细胞介导的铁循环来实现的。

唐孟杰[4](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研究我院RA住院患者贫血发生率,并选取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在男女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之间进行比较以发现差异,研究RA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间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与RA中医证型的关系,探索血红蛋白与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各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为我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诊断提供参考,为中医药防治RA贫血提供依据,推动中医药防治RA贫血的进程。研究方法:本课题通过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广安门医院住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最终对符合标准的25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RA疾病的病患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建立信息库,信息库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ID号、姓名、性别、年龄;②症状体征: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DAS28(CRP)、中医四诊资料;③实验室检查:ESR、CRP、CCP、RF、WBC、RBC、Hb、MCV、MCH、MCHC、PLT、SF、TIBC、TFR、Fe、FOL、VB12、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到Excel中,初步在Excel中完成相应数据的简单统计和图表的绘制。之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首先将数据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F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本课题纳入RA患者253例,其中男性38例(占15%),女性215例(占8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约为1:5.7。所有RA患者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57.24岁,在各年龄段的人数比重中,60岁以上>40-59岁>20-39岁。RA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占87.7%。RA患者中贫血发生率为77.5%,女性的贫血发生率(占79.1%)高于男性(占 68.4%)。2 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2.1男性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两两比较:①年龄、病程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年龄、病程大于非贫血组。②关节肿胀数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关节肿胀数大于非贫血组。关节压痛数和关节畸形数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RBC、MCH、MCHC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RBC、MCH、MCHC均小于非贫血组。WBC、PLT、MCV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WBC、PLT大于非贫血组,贫血组MCV小于非贫血组。④TIBC、TFR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IBC、TFR贫血组均小于非贫血组。SF、Fe、FOL、VB12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SF、VB12大于非贫血组,贫血组的Fe、FOL小于非贫血组。⑤ESR、CRP在两组中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ESR、CRP贫血组均明显大于非贫血组。CCP、RF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CCP大于非贫血组,贫血组的RF小于非贫血组。⑥白蛋白在两组中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白蛋白小于非贫血组。球蛋白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球蛋白大于非贫血组。总蛋白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总蛋白小于非贫血组。2.2女性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两两比较:①年龄、病程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年龄和病程大于非贫血组。②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在两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均大于非贫血组。关节肿胀数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关节肿胀数大于非贫血组。③RBC、PLT、MCV、MCH、MCHC在两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RBC、MCV、MCH、MCHC均小于非贫血组,贫血组的PLT大于非贫血组。两组WBC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WBC高于非贫血组。④SF、TIBC、TFR、Fe在两组中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TIBC、TFR、Fe均小于非贫血组,贫血组的SF大于非贫血组。FOL、VB12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ESR、CRP在两组中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ESR、CRP均明显大于非贫血组。RF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的RF大于非贫血组。CCP在两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CCP小于非贫血组。⑥白蛋白在两组中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白蛋白小于非贫血组。总蛋白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总蛋白小于非贫血组。球蛋白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球蛋白大于非贫血组。2.3 RA中医证型中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比较:本课题中医诊断标准以《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为参照。该准则于2018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制定,由全国临床一线的风湿病专家广泛讨论、反复论证所得,标准紧跟现今临床研究步伐而定,既具有权威性也具有临床实用性,遂选为本课题的中医证型参照标准。指南中中医证型共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等8个。其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这四个证型的例数较少,数据统计分析时将这四个合并成一起为风寒湿瘀组。此时需统计湿热痹阻证、风寒湿瘀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气阴两虚证这五个证型,进行下一步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数值比较。①各证型贫血发生率:五大中医证型中,贫血发生率的高低比较如下:湿热痹阻证<风寒湿瘀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②五大证候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年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大证候仅肝肾不足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病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风寒湿瘀证的贫血组病程均大于非贫血组,湿热痹阻证的病程贫血组小于非贫血组。气阴两虚证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血两虚证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关节畸形数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寒湿瘀证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风寒湿瘀证贫血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均大于非贫血组。湿热痹阻证的贫血组关节肿胀数小于非贫血组。③五大证候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WBC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除湿热痹阻证,其他四证贫血组的WBC均大于非贫血组。除气血两虚证,其他四证候组中RBC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贫血组的RBC均小于非贫血组。气血两虚证和风寒湿瘀证组MCV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候组间贫血组MCV均小于非贫血组。除肝肾不足证,其他四证贫血组和非贫血组MCH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证候组间非贫血组MCH均大于贫血组。五证候组间的MCHC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的MCHC均小于非贫血组。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的PLT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候组间贫血组的PLT均大于非贫血组。④除湿热痹阻证,其他四证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SF 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候组中非贫血组的SF均小于贫血组。五证候中,仅湿热痹阻证的TIBC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证候组中贫血组的TIBC均小于非贫血组。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风寒湿瘀证的TFR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候组非贫血组的TFR均大于贫血组。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风寒湿瘀证中Fe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证候组非贫血组的Fe均大于贫血组。五证候中FOL、VB12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血两虚证中贫血组FOL小于非贫血组,其余四证贫血组FOL均大于非贫血组。湿热痹阻证、风寒湿瘀证中贫血组VB12小于非贫血组,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贫血组VB12大于非贫血组。⑤除气血两虚证,其余四个证候组ESR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证候组中非贫血组的ESR均小于贫血组。除气阴两虚证,其余四个证候组CRP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证候组中非贫血组的CRP均小于贫血组。经统计分析,五证候组中CCP、RF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⑥五证候组中总蛋白、球蛋白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五证候组中非贫血组的总蛋白大于贫血组,非贫血组的球蛋白小于贫血组。除气血两虚证,其余四个证候组白蛋白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候组中非贫血组的白蛋白大于贫血组。2.4HB与各指标的相关性:HB与年龄、WBC、CCP不存在相关性(P>0.05)。Hb与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数、PLT、球蛋白、DAS28(CRP)、ESR、CRP、RF呈负相关关系(P<0.05),HB与RBC、总蛋白、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论:1我院RA住院患者贫血发生率为77.5%,女性的贫血发生率(占79.1%)高于男性(占68.4%)。2血红蛋白水平与RA的炎症反应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中医治疗RA贫血时要合理配伍祛风除湿的中药,标本兼顾。3贫血发生率在中医证型中的高低比较:湿热痹阻证<风寒湿瘀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4贫血时血小板更易聚集,中医辨治RA贫血时需要合理运用活血法以祛瘀生新。5贫血的RA患者常出现低白蛋白,中医方选药要顾护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

张多[5](2019)在《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内服补血益胃汤治疗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及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4例贫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血益胃汤,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两组均给药4周。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补血益胃汤)痊愈例数29,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1,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87.88%;对照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痊愈例数21,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7,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67.74%。结论:补血益胃汤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不但能提升血红蛋白含量,还可明显改善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患儿面唇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多汗、烦躁不安、大便不调等方面,优于铁剂,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

方舒婷[6](2019)在《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别名洛神花、红桃K,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药用部位有根、种子、叶片及花萼,用途最广的部分在其花萼。缺铁性贫血(IDA)作为临床上最普遍的一类贫血,是一种极常见的全球性疾病,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鉴于目前玫瑰茄改善IDA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系统探究了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并初步研究了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安全性毒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数次放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DA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体重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将其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Fe SO4组以及低、中、高3个样品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样品剂量组分别给予玫瑰茄水提物250 mg/kg·bw、500 mg/kg·bw、1000 mg/kg·bw,Fe SO4组给予2 mg/kg·bw硫酸亚铁溶液,低铁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0天,测定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指标,评价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IDA的效果。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HGB水平显着高于低铁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 R)含量均显着低于低铁对照组。综上表明玫瑰茄水提物不同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状况。2.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IDA大鼠经不同剂量的玫瑰茄水提物治疗后,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试验大鼠十二指肠中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了玫瑰茄水提物对相关基因和蛋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对IDA大鼠十二指肠中的DMT-1、FPN-1、Hp及其m RNA相对表达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且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与玫瑰茄水提物在一定的剂量浓度范围内呈相关性。低浓度玫瑰茄水提物能够促进IDA大鼠肝脏中Hepcidin-25表达,高浓度玫瑰茄水提物则抑制Hepcidin-25的表达,各剂量组均抑制了相关m RNA的表达。3.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评价玫瑰茄水提物的食用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玫瑰茄水提物的LD50大于5000 mg/kg,可认为实际无毒。30天喂养试验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一般健康状况、体重、采食量、血液学和血清生化主要指标、主要脏器质量及系数)均无异常情况,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且各试验组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未观察到任何病变,表明玫瑰茄水提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所述,玫瑰茄水提物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状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与铁吸收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安全无毒,为玫瑰茄相关保健功能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郎海燕,陈信义,杨文华[7](2018)在《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中医的"萎黄病"与现代医学的缺铁性贫血症状极为相似,以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是在对因治疗基础上,中医遵照辨证施治原则,多在处方中加用"皂矾""煅绿矾""生铁络""煅针砂"等具有补铁效果的中药,或应用现已上市的中药新药;现代医学则以补充铁剂为主。两者均能获得理想疗效。经专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有肯定疗效,很少见不良反应,更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因此,"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从概述、病因病理、症状、检查、诊断、管理、预防、治疗、康复9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倡导以辨证论治和/或中药新药防治为主,并基于《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强化预防与康复理念,把治疗时间点前移,提出预防缺铁性贫血是关键,治疗是核心,康复是目标的一体化过程。

黄玉坤[8](2017)在《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6个月~3岁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对照组服用铁剂,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含量和复发率,并判定疗效。结果:1.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其治愈率为76.47%;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其治愈率为60.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为26例,显效为6例,有效为2例,无效为0例,其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痊愈为21例,显效为2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0例,其总有效率为100%。3.治疗组患儿在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8.33%,对照组复发率为58.3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1.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治愈率高于铁剂组,并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2.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

阳辉[9](2016)在《益气补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补血中药联合铁剂对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外周血象及铁代谢的变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益气补血法在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的增效减毒作用,为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补血中药联合右旋糖酐铁片,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离子、血清铁蛋白、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水平,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10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9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4.两组治疗后Hb、RB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Hb升高更为显着(P<0.05);5.两组治疗后血清铁离子、血清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后治疗组食欲不振例数较入组前减少,对照组呈增多趋势,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7.治疗组其他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益气补血法能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及血清铁代谢,疗效确切;2.益气补血法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益气补血法能减少右旋糖酐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杨芳艳[10](2016)在《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文中认为目的:应用调肝生血法,观察小柴胡汤、当归补血汤、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自拟柴胡生血方对失血加饥饿复合病因造模法制备的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探讨《黄帝内经》“肝生血气”理论,为临床治疗贫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肝生血气”理论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1.对《中华医典》中1000多种中医古代医籍有关“肝生血”理论的疏理和分析,总结归纳“肝生血”理论。2.选取SPF级小鼠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柴胡汤组、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制备贫血小鼠模型,周期14天。各治疗组于第15天开始,每日进行中药汤剂灌胃,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①观察血虚小鼠体重、体态改变;②分别于灌药1周、2周后,每组随机选取雌雄各4只小鼠采用摘眼球取血的方法取血,进行外周血血常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SCF、EPO、 IL-3、TGF-β1、TNF-α含量:③处死动物摘取小鼠肝脏、心脏、脑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脑、心、肝组织缺血的病理改变,并评分统计。结果:1.体重变化:造模前、后,实验小鼠体重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1);灌药1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灌药组和模型组比较,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灌药第2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小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小鼠体重增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5组小鼠的体重均小于柴胡生血方组小鼠体重,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2.血常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对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灌药1周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鼠血常规RBC、HGB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灌药2周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RBC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柴胡生血方组HGB、WB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3.血清中细胞因子指标检测结果:(1)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EPO含量显着增高(P<0.05);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生血方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EPO含量显着增高(P<0.05);(2)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SCF含量显着增高(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灌药2周后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灌药1周、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灌药组IL-3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4)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TGF-β1含量均降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TGF-β1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在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灌药组TGF-β1含量均降低,但只有柴胡生血方组TGF-β1显着降低(P<0.05)。(5)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4.脑、心、肝组织病理统计结果:造模后,脑、心、肝组织病理指标中,只有肝脏组织病理指标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1),灌药1周、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柴胡生血方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病变程度及病变积分显着降低(P<0.05)。结论:1.肝生血是肝应春生之气,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能助他脏以生血。肝可以通过应生发之机,调节各脏腑生血功能,从而协助各脏腑完成血的生成。2.柴胡生血方对小鼠体重改善作用明显;在生血效应中,小柴胡汤表现为早期的促生血作用,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生血效应持续,柴胡生血方在灌药第二周后生血效应明显且对促WBC成生效果强于其余用药组,当归补血汤生血效果不及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与柴胡生血方。3.本造模方法得到的复合病因贫血小鼠模型对脑、心组织的病理影响不大,在组织缺血时,肝脏比心、脑组织敏感。在灌药后,几个补血药均对贫血小鼠肝脏病理缺血状态有所改善。4.小柴胡汤早期促生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小柴胡汤率先促进干细胞分化早期细胞因子SCF表达、显着降低TNF-α表达有关;小柴胡汤、柴胡生血汤、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可显着促进EPO、抑制TGF-β1、TNF-α表达。5.根据“肝生血气”理论确立的“调肝生血法”,在治疗血虚疾病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贫血病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研究依据。

二、“补血糕点”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血糕点”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补血片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液学相关指标
    2.2 临床疗效
    2.3 不良反应
    2.4 妊娠结局
3 讨论

(2)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资料
    1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源流及治疗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分型论治
        1.4 其他治疗
    2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认识
        2.2 铁在人体分布
        2.3 铁在人体代谢过程
        2.4 发病原因
        2.5 发病机制
        2.6 实验室检查
        2.7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3 临床病例资料
        3.1 临床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案
        4.3 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治疗前两组比较
        5.3 治疗后两组比较
        5.4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讨论分析
    6.1 立题依据
    6.2 对照组、治疗组设立依据
    6.3 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特点解析
    6.4 导师经验总结
    6.5 气血双补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分析
    6.6 典型医案
    6.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探讨
    1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证型研究
        1.4 治疗研究
    2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诊断指南研究
        2.3 对孕产妇的影响
        2.4 发病机制
        2.5 巨噬细胞介导铁再循环及HO-1 的作用
        2.6 治疗进展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阐述
        3.2 当归补血汤组方分析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来源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饲料
        1.4 实验主要试剂
        1.5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喂养方法
        2.2 妊娠期IDA造模步骤
        2.3 分组给药
        2.4 标本的采集及实验步骤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3.2 大鼠造模前后指标变化
        3.3 大鼠给药后指标变化
        3.3.1 给药天数与大鼠体重变化
        3.3.2 给药后大鼠血液学指标变化
        3.4 仔鼠指标变化
        3.4.1 仔鼠体重变化
        3.4.2 仔鼠血液学指标变化
        3.5 诱导培养骨髓巨噬细胞
        3.5.1 骨髓巨噬细胞提取、培养、鉴定图片
        3.5.2 流式检测骨髓巨噬细胞的纯度
        3.6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7 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伤亡情况
    4 结果小结
第三章 讨论
    1 立题新颖性
    2 实验药物的选择
        2.1 当归补血汤的现代药理作用
        2.2 琥珀酸亚铁
    3 指标HO-1 的选择
    4 造模方法的选择
    5 创新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RA贫血与中医证型
        2.2 RA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RA贫血的中医治疗
        2.4 展望
    3 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3.1 RA贫血的流行病学研究
        3.2 RA贫血的主要类型
        3.3 RA贫血的发病原因
        3.4 RA贫血的西医治疗研究
        3.5展望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研究项目
        2.4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男性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
        3.3 女性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
        3.4 RA中医证型中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
        3.5 HB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RA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RA男女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
        4.3 RA中医证型中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比较
        4.4 HB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名溯源
        1.2 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症证型研究进展
        1.4 中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治疗的认识
    2.西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2.1 定义
        2.2 临床表现
        2.3 病因分析
        2.4 发病机理
        2.5 治疗
        2.6 预防与调护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脱落病例及中止病例情况
        3.4 安全性分析
    4.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对照组选药依据
        4.3 导师经验总结
        4.4 组方分析
        4.5 疗效分析
        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1.背景
    2.中药作用机制
    3.中药药理研究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玫瑰茄的研究进展
        1.1.1 玫瑰茄的概述
        1.1.2 玫瑰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3 玫瑰茄的开发利用现状
    1.2 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2.1 缺铁性贫血的概况
        1.2.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2.3 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1.2.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1.3 玫瑰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及试验样品
        2.2.2 低铁饲料
        2.2.3 试验动物
        2.2.4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3.2 建立实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
        2.3.3 恢复试验
        2.3.4 观察指标
        2.3.5 样品采集
        2.3.6 数据统计处理
    2.4 结果
        2.4.1 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4.2 HS对IDA大鼠体重的影响
        2.4.3 HS对IDA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2.4.4 HS对 IDA大鼠RBC和 HCT值的影响
        2.4.5 HS对 IDA大鼠HGB和 FEP含量的影响
        2.4.6 恢复试验期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试验样品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3.3.2 Western blot分析
        3.3.3 总RNA的提取
        3.3.4 逆转录
        3.3.5 荧光定量及产物检测
    3.4 数据统计处理
    3.5 结果
        3.5.1 HS对十二指肠中DMT-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2 HS对十二指肠中FPN-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3 HS对十二指肠中Hp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4 HS对肝脏中Hepcidin-25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试验药物及试剂
        4.2.2 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4.2.3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急性毒性试验
        4.3.2 30天喂养试验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 结果
        4.5.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5.2 30天喂养试验结果
    4.6 讨论
        4.6.1 HS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4.6.2 HS对大鼠30天喂养试验的影响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病因病理
症状
检查
诊断
管理
预防
治疗
康复

(8)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 古代中医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1.1 古代医家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名的描述
        1.2 古代医家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的描述
        1.3 古代医家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的研究
    2. 近现代中医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2.1 现代医家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概况
    3. 西医学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及研究
        3.1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3.2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3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3.4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3.5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调护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评分标准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对照组选药依据
    3. 方剂分析
        3.1 方剂研究
        3.2 组方分析
    4. 疗效分析
        4.1 疾病疗效判定分析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分析
        4.3 血红蛋白量比较分析
        4.4 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4.5 复发率比较
    5. 安全性观察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益气补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1 铁代谢与缺铁性贫血
        1.2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进展
    2 中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2.2 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随机方法
        4.2 治疗方案
        4.3 疗程
    5. 观察指标
        5.1 中医症状积分
        5.2 外周血象
        5.3 铁代谢相关检查
        5.4 胃肠道不良反应
    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1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依从性评价
    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 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5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比较
    6 MCV、MCH、MCHC比较
    7 血清铁离子及血清铁蛋白比较
    8 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组方分析
    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 外周血象及临床有效率的分析
    5 益气补血法提高患者血红蛋白量的机制
    6 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条件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药物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2.2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2.2.3 实验用药制备方法
        2.2.4 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及方法
        2.2.4.1 给药剂量
        2.2.4.2 给药方法
        2.2.5 实验动物组织取样
        2.2.5.1 眼球后静脉丛采血与摘眼球取血
        2.2.5.2 脑、心、肝组织摘取
        2.2.6 指标检测方法
        2.2.6.1 动物一般指标的观测
        2.2.6.2 外周血常规检测
        2.2.6.3 外周血清IL-3、EPO、TPO、TGF-β1、TNF-α检测
        2.2.6.4 小鼠脑、心、肝组织病理检测
        2.2.7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3.1.1 体态观察结果
        2.3.1.2 体重称量结果分析
        2.3.2 血常规指标
        2.3.2.1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GB)结果比较
        2.3.2.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红细胞(RBC)结果比较
        2.3.2.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白细胞(WBC)结果比较
        2.3.2.4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血小板(PLT)结果比较
        2.3.3 细胞因子变化
        2.3.3.1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结果比较
        2.3.3.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红细胞生成素(EPO)结果比较
        2.3.3.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白介素-3(IL-3)结果比较
        2.3.3.4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结果比较
        2.3.3.5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比较
        2.3.4 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1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造模后脑、心、肝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心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脑组织病理组织
        2.3.4.4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失血性贫血的认识
        3.1.1 贫血的流行病学研究
        3.1.2 失血性贫血
        3.1.2.1 急性失血性贫血
        3.1.2.2 慢性失血性贫血
        3.1.3 失血性贫血的治疗
    3.2 动物模型
        3.2.1 血虚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3.2.1.1 溶血性血虚模型
        3.2.1.2 骨髓抑制型血虚模型
        3.2.1.3 营养性血虚模型(缺铁性贫血模型)
        3.2.1.4 失血性血虚模型
        3.2.1.5 复合病因造模血虚模型
        3.2.2 观测指标的选取
        3.2.2.1 一般体征指标
        3.2.2.2 外周血象指标
        3.2.2.3 细胞因子指标
        3.2.2.4 病理指标
    3.3 调肝生血法治疗贫血研究
        3.3.1 血液的生成
        3.3.1.1 精、气、津液与血的生成
        3.3.1.2 五脏与血的生成
        3.3.2 肝生血理论研究
        3.3.2.1 源于“肝生血气”
        3.3.2.2 肝生血的机理
        3.3.3 调肝生血法的治疗机理
        3.3.3.1 对调肝生血的认识
        3.3.3.2 小柴胡汤促肝之生气生发
        3.3.3.3 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调肝补气生血
        3.3.3.4 柴胡生血方调肝以生血
    3.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
        3.4.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体态和体重的影响
        3.4.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
        3.4.2.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RBC的影响
        3.4.2.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HGB的影响
        3.4.2.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3.4.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3.4.3.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EPO的影响
        3.4.3.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SCF的影响
        3.4.3.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IL-3的影响
        3.4.3.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TGF-β1的影响
        3.4.3.5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TNF-α的影响
        3.4.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脑、心、肝组织病理影响
        3.4.4.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脑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心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酣件3

四、“补血糕点”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补血片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研究[J]. 刘康,温玉梅,乔蕾,杨佳柳,刘桂荣,李江波. 药品评价, 2021(11)
  • [2]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郑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D]. 齐利丽.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候研究[D]. 唐孟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张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D]. 方舒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7]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J]. 郎海燕,陈信义,杨文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8)
  • [8]补血资生颗粒联合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黄玉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益气补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 阳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D]. 杨芳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补血饼”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