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组织运营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

虚拟企业组织运营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

一、虚拟企业组织运作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韩金成[1](2020)在《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养老院等一些具有负外部性威胁的公共服务设施时,普遍遭遇到选址地周边居民“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抗行为,对地方政府决策能力形成严峻挑战并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邻避设施决策已经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棘手课题。现有关于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研究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不但难以做到全面透视邻避设施“决策黑箱”,而且也很难让地方政府官员清楚地认识到邻避设施决策困境的症结所在。因此,本文对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展开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价值、目的性价值、工具性价值等相关概念以及西蒙决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行为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梳理,发现手段-目的链及其所对应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分析结构可以将公共价值视角与邻避设施决策研究很好地联系在一起。邻避设施决策的相关公共价值可划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个方面。从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角度对战略三角模型、公共价值失灵模型、公共价值目录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价值分析工具进行拓展和调适,搭建了一个贯穿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层次的邻避设施决策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公共价值研究视角出发,首先解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其次评估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问题与公共价值重塑实践,再次探究政府官员的公共价值感知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最后建构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的邻避设施决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运用基于公共价值生成链的战略三角模型,从价值目标管理、授权环境管理和运作能力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了制度性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特征可以概述为“一块战略组、两条价值链、三层授权面”。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邻避设施决策的战略管理主体,在应对上部、内部和外部授权环境时显示出了自身运作能力的不足,使得横向上政府机构内部的公共价值整合链和纵向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共价值需求链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公共价值凝聚以及公共价值创造功能。(2)本文以余杭和番禺两个典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与评估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失灵问题及其重塑实践。余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决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公共价值失灵现象表明,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难以就各自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和工具性价值偏好进行有效弥合,导致现阶段的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普遍存在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失灵问题。通过对余杭案例和番禺案例的对比性考察评估,发现两地政府采取了两条风格迥异的邻避设施决策改进路径,可以分别称之为“余杭模式”和“番禺模式”。两种模式所重塑的目的性价值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而所重塑的工具性价值则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两种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公共价值偏差问题,“番禺模式”的价值短板主要体现在创造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目的性价值不足,而“余杭模式”的价值短板主要体现在缺失“中立性”价值。(3)本文根据政府官员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一手数据,考察了政府官员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和工具性价值偏好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的影响。政府官员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性影响,9种目的性价值要素均至少在某一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具有显着性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民主”三种价值在10个邻避设施决策情境中的显着性影响次数均达到或超过了5次。政府官员的工具性价值偏好也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性影响,在17种工具性价值要素中,有13种价值至少在某一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具有显着性影响,“效率”“有效性”“创新”“透明性”四种价值在10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影响均不显着。通过对跨邻避设施决策情境下具有显着性影响的价值要素进行关系性分析和层级结构分析,发现政府官员的公共价值偏好间会呈现出一定的网络特性和层级结构。(4)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管理模式包括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三个部分。在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阶段,政府、企业、社会自身应积极培育公共性,对邻避设施启动价值管理战略,地方政府通过循证分析机制拟定项目决策方案。在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阶段,地方政府、特许经营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通过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和协同网络三种类型的嵌入式关系协调模式对邻避设施决策进行主体间关系重塑。在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阶段,地方政府加强协同领导能力,与特许经营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创造多元公共价值,各方通过十项公共价值审查方式展开项目决策评估工作。

冯东梅[2](2012)在《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中国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总投资量突飞猛进,但是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基础设施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直接载体,是一项复杂的建设工程系统。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管理都是由多个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共同参与实施,这种多组织多项目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增加了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难度,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益性和复杂性使这类组织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组织理论对中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和其重要的环境系统(建筑市场)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的瓶颈、揭示产生问题的根源和机理。政府投资项目的一次性合作和建造过程中参与主体与工程产品的时空分离导致的系统不稳定和无法实现参与主体协同演化是问题的关键。论文通过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群体管理系统来改进系统环境,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使政府投资项目达到投资的增值,促进建筑市场成熟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最终实现促进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论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对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系统结构和环境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和建筑市场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类比,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本身结构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和谐,导致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系统内生物体之间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影响投资效益和系统不能协同进化。同时,基于生态网理念构建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网联盟,并对其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包括如何利用生态网联盟对优势企业联盟的培育和联盟中项目的具体运作如何实现集成化管理等。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了核心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博弈行为,证明了生态网联盟有助于参与组织间的协同进化。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效益提供帮助,同时在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协同进化和促进建设市场和谐发展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为建筑市场向成熟和健康方向发展提供借鉴。

李广[3](2011)在《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式及其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系统实现社会化分工与合作的主要模式。在供应链系统中,多级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种(类)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过程,构成了供应链上复杂的合作关系和运营过程。由于厂商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供应链系统中表现出合作、竞争、冲突甚至溃散等各种状态,供应链系统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目标几乎无法达成,系统整体总是存在不同方向的演化趋势和动机。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立足于供应链系统中的流过程,对供应链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影响供应链系统中厂商状态和系统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供应链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基于“厂商势”理论的供应链演化机制。本文指出,在供应链系统中,成员厂商的能力因素、信息机制以及契约环境共同决定了厂商的势水平,供应链链上不同企业的厂商势的差异是企业的主要演化动因,并构成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演化动因,系统演化的方向将趋向于系统中处于不同分工位置的厂商的势水平趋于一致。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系统中的厂商个体演化路径中的稳态点的存在性,指出供应链系统在不同情况下均可以获得某种形式的稳态点,证明了供应链系统在流平衡的状态下能够达成稳定状态。针对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演化行为的特点,本文指出系统中“流”的规模影响供应链系统的存量规模,不管是单个厂商的流量规模,还是系统整体的流量规模,都与厂商或供应链系统本身存量规模存在着某种幂率关系。供应链系统中流的变化和规模的变化之间彼此互相影响,而稳定态就是要处于两者(或并不限于两者)之间的最佳适应区间。对于供应链管理实践来说,维持一个稳定的供应链系统的前提,就是能够获得系统内的各厂商自身的势水平的相对均衡,也就是要求处于不同分工阶段厂商能够获得与其自身规模相匹配的流量(如资金流、物流等),而供应链系统整体规模就是系统中所蕴含的价值流规模的函数。论文内容分为8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技术路线;第二章针对论文采用的分析范式、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第三章确立论文的基本分析框架,总体确定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第四章提出了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厂商势理论,建立了供应链系统中厂商势的基本模型;第五章分析了供应链系统中演化过程的稳定态存在的可能性,并分析了系统演化中几种稳定态的存在情况。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讨论了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第六章利用网络演化模型分析了供应链系统中厂商个体连接度的演化问题,第七章则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系统流量的规模边界问题;第八章简单分析了资本因素和风险问题对供应链系统演化产生的影响,并对供应链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修订。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视角下的供应链研究范式。传统的研究供应链的视角更多地集中于供应链过程中的某一片段,而没有着眼于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本研究从流的角度,将供应链过程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流”的框架内,实现了供应链过程的有效整合,不同的运作过程统一于某种共同的流的形式之内,便于构建统一的描述模型。2.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系统的厂商势理论。厂商势是对供应链系统中厂商的不同能力、处于不同的位置和面临不同契约环境的厂商运作框架环境的综合表征指数,能够体现了厂商出于供应链过程中相对位置和演化方向。供应链上不同厂商间的势的不平衡是导致供应链系统演化的主要动因,而且理论分析表明,存在某种演化过程的平衡态,即供应链系统达成某种长期合作是可能的。3.基于供应链系统的网络化拓扑结构,本文研究了供应链网络结构中无标度特性。供应链网络中企业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符合无标度网络的特征,节点连接度概率分布的幂指数小于2并且与系统内企业节点的变化有关。基于供应链网络中的无标度特征,本文提出了价值束理论,供应链系统就是一个价值束,体现了价值的集成和传递中的核心厂商和非核心厂商的相对关系和价值分布。在价值束中,具有最大连接度的企业节点,是网络中的核心厂商,控制着整个供应链系统中价值流的规模水平。4.建立了供应链系统组织边界的决定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对供应链中企业的边界从流量和存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供应链系统同样存在系统的合理边界,这个合理边界是由系统的流量因素所决定的;而且根据行业不同,供应链上的存量因素与流量因素之间都存在某种特定的幂率关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系统论的视角对供应链进行了重新审视,以贯穿系统的“流”为工具,以厂商势为基础,对供应链中各级企业主体进行综合分析,对供应链系统的演化行为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解释了供应链系统演化的机理和演化的基本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供应链系统演化行为是系统内各级企业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必要过程,是厂商竞争合作的表现形式。供应链系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系统中的流量,作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如何获得供应链系统中最佳的分工位置,须结合自身“势”进行选择,无法获得维持自身规模的流量,是导致厂商演化行为的基本动力,也是供应链系统无法达到稳定的本质原因。这对企业认识供应链中的合作、修订其供应链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易文明[4](2011)在《基于多智能体的企业协作行为建模与仿真》文中提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内外环境也日趋复杂,需求的多样化及不确定性给各类企业都带来挑战。为了敏捷地响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生产企业必须优化传统运作模式来提高生产的柔性和敏捷性,同时企业之间需要协作组建虚拟企业应对市场机会;另外,虚拟软件企业这种特殊产品形式的虚拟企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企业协作的观点出发,选取典型企业形式进行研究,分别以生产制造型企业、虚拟企业及虚拟软件企业为对象,并采用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建立了各自的企业协作行为仿真模型,并根据仿真实验结果,提出了企业协作行为的管理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实体生产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协作行为,分析了拉式生产系统中看板控制策略所存在的局限性,论述了看板控制策略与群集智能中的固定阈值蚁群劳动分工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提出将后者引入看板控制策略,以弥补看板控制策略缺乏全局优化能力的不足,实现平衡生产。据此对基本的固定阈值蚁群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改进,重新设计蚂蚁的活动环境、属性特征以及状态转移规则等,建立了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通过一个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执行过程的示例,给出了其算法实现步骤,进而选取一个典型的生产加工实例,采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的动态看板控制策略可以平衡各工序的生产效率,增强生产系统应对生产任务变化的能力,降低关键工序的限制,实现全局优化,使得生产平稳性得以提高,加工过程的工作负荷趋于平衡。(2)针对虚拟企业的协作行为,以虚拟企业中自我管理团队为例,分析了自我管理团队双层学习行为,以企业内部的协作行为为对象。将虚拟企业团队成员与任务定义为不同智能体,在自我能力估计误差率和彼此能力估计误差率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智能体仿真模型,采用Visual Basic开发了STLBMSS系统,并用一个实例对该仿真模型进行了确认。仿真实验结果揭示了双层学习行为对团队任务处理效率的影响机理,同时也表明STLBMSS用于分析自我管理团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3)进一步,针对软件企业此类特殊的虚拟企业,探讨软件企业与其外部的企业协作行为。以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虚拟软件企业的从组建到解散这一生命周期中的整体协作方式以及涌现现象,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将虚拟软件企业及其外部市场环境抽象为不同的智能体,建立了虚拟软件企业演化多智能体模型,并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实现了模型。通过设计和运行仿真实验,得出了虚拟软件企业演化过程中盟主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机制和软件企业规模的发展趋势。虚拟软件企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建过程,而组建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以虚拟软件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作用机制,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了合作伙伴选择多智能体模型,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合作伙伴选择机制。研究表明,成本最低法、工期最短法和质量最优法这三种单目标决策方法能够达到各种决策目标的最优化,但是稳定性较差;综合最佳法这种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实现软件项目总工期和总质量之间的平衡,并且稳定性较好。

温池洪[5](2010)在《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文中指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证,企业的每项活动都希望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企业信息化成为又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领域,政府、学术界、企业界无不对其倾注了无限的期待,大家都认为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等多个角度,对企业信息化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对竞争能力的需求变化和信息化提升竞争能力的机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被忽略的信息化决策问题和信息化过程中的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通过对竞争能力和信息化关系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过去信息化战略失败的教训,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对策建议。

翟丽丽[6](2009)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全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当前的市场竞争,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革命,并引发了企业管理领域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核心内容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顾客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是否具有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显然,传统的大规模、大批量、单功能的刚性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要。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和网络化过程的不断推进,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VE),正在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深刻影响。高技术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该类企业规模小但灵活性强,代表着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方向,最适合采用虚拟组织模式。但是,目前虚拟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针对高技术企业特点组建的虚拟组织研究,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因此,本文根据高技术企业特点,依据网络经济要求,研究一种新型的高技术虚拟企业(High-Tech Virtual Enterprise,HTVE)管理模式,这既是高技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型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理论研究迫切需要。本文在对国内外虚拟企业理论、自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内涵、特征、类型,揭示了高技术虚拟企业产生的动因,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经济学分析。根据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特性,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由无序到有序的构建过程,再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运作过程,最后到终止过程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该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模式、组建管理模式、运作管理模式、终止管理模式。设计了将知识链、资金链相互耦合渗透到供应链的各环节中,以信息平台为技术手段,契约为法律保障,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多重链紧密结合,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网络动态结构。基于模块化方法,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功能模块设计的IDEF模型。借助于自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功能模块的非线性关系。基于自组织理论,阐述了高技术虚拟企业构建过程的他组织到自组织演化过程。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建过程中的状态转移模型和序参量模型。通过高技术虚拟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分析,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核心能力集成模型。根据协同学原理,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运作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合作伙伴关系协同管理模式、多重链协同模式、协调控制模式。在高技术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协同管理机制中,建立了基于熵理论的合作伙伴信誉评价模型;基于优势互补的高技术虚拟企业激励约束博弈模型;以沟通、协作和协商三层结构为基础的,以协调为核心的协调机制模型。构建了知识链和资金链相互耦合,渗透到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多重链协同模式,此外还建立了经营管理机制,风险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高技术虚拟企业有条不紊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系统渐变和突变原理,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终止识别模式;设计了高技术虚拟企业后评估体系以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方式。针对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特点,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企业模式总结体系,并构建了基于高技术虚拟企业不同阶段的知识积累模式。这些都将为未来的合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本文以“xc90汽车导航设备研发和生产”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由日本DESON公司为盟主,以日本日立公司等高技术企业为合作伙伴组建的“xc90汽车导航”项目虚拟企业,对本文所设计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应用,验证了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刘勇[7](2009)在《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能够显着改善建设项目绩效,是我国建筑行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成功推行,是集成化管理技术和实施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设计与研究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是提高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成功率的关键。论文分析了经济系统与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异同,认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与经济系统在信息成本、系统调控和环境依存等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激励相容约束、调控机制设计和环境适应性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归纳和构建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在特征和实施动力,利用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体系。结果显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体系由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过程绩效调控机制、协调机制、决策机制和适应进化机制构成。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理论进行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机制设计,认为集成化管理代理人满足激励相容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的分配问题以及代理人的选择问题。同时,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利益剩余,认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由直接经济利益剩余和无形利益剩余两部分组成,构筑了一个两阶段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分配模型。设计了由失信惩罚机制、担保机制、声誉机制组成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内部约束机制和由市场竞争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约束机制组成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外部约束机制。研究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参与人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设计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调控机制,建立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构建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评价方法。认为工程项目集成集成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自组织系统,存在集成化管理目标或者使命、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共享、以及协同、合作的项目文化三个序参量,在适应进化过程中存在突变现象,其适应进化依赖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建立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突变模型,耗散结构模型,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该论文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的分析与研究,验证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结果显示: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置基本契合论文理论研究部分所设计的集成化管理机制框架,案例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刘璠[8](2009)在《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文中认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但纵观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产生机理、构建与协同运作机理、协同运作模式、支撑体系以及协同运作绩效的评价研究还很薄弱,而这恰恰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科学地开展第四方物流活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系统论、协同论、集成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虚拟企业与组织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围绕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动因、协同运作机理、过程和绩效展开研究,试图揭示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与成长机理,探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协同运作过程,分析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支撑体系构建、绩效评价等问题,并结合武汉五环通物流有限公司的实际研究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模式。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内涵。第四方物流企业是多个相对独立服务商的集合体,是一种柔性集成系统,成员企业关系呈网络化,第四方物流企业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第四方物流”这种物流运作模式协同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员企业进行运作,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解散主要取决市场的机会存在与消失、原企业可利用的价值。信息技术是第四方物流企业运作的重要技术手段。第四方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种能力型虚拟物流组织,成员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成员企业,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核心企业的引导与管理下,完成物流活动过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2)分析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并用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对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进行阐释:从协同学角度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模拟其成长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成长过程分析。(3)引入集成定义方法建立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模型,描述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过程与构建流程:提出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总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协同运作的流程:运用动态决策数学模型方法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冲突予以控制。(4)阐述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管理功能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组织模式,提出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协同运作模式,阐述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协同机制。(5)探讨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支撑体系的构建,在确定支撑体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支撑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并分别从信息平台、资本供应、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其支撑体系的构建。(6)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进行评价。(7)以武汉五环通物流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实证分析,分析了五环通公司实施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模式。

徐科[9](2008)在《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由于虚拟企业理论自诞生以来仅仅发展了十几年时间,目前已有的虚拟企业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整。国内学者已有的关于虚拟企业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于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机制进行研究,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虚拟企业所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在系统介绍自组织理论和虚拟企业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自组织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机制,重点研究了耗散结构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超循环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从系统演化和发展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系统进行分析,探索适合虚拟企业系统的运行模式,以期为企业经营者和学者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我国虚拟企业的快速发展。

田晓[10](2008)在《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构建及其整合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只有迅速建立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战略并购就是通过强化企业核心业务和构建核心能力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以品牌为核心和纽带,日益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机制,在企业并购中,品牌运营已成为企业购并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品牌整合对并购目标能否成功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结合系统学、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和自组织条件体系,为并购后品牌整合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强调要遵循开放系统的思维方法,把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内部要素以及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与外部相关联价值链系统,乃至整个品牌生境看成一个整体,在强调系统内部状态差异同时,实现系统动态平衡。成功的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能为企业带来负熵流和企业自身的负向熵变,有效地降低企业本身的熵值,使企业处于低熵值运行状态,以构筑、强化、拓展和获取核心竞争能力。本文随后构建了以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运行体系为基础,并购后品牌整合支持体系为保障和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体系为控制的并购后品牌整合三角形互动体系,并通过对他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具体阐述,从而演译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分析框架。在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运行体系部分,构建了并购后品牌生态系统下的宏观管理模式、并购后企业品牌中观决策模式和并购后品牌个体微观运作模式三维一体的运作模型。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并购后品牌的生态演进。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支持体系由内部支持体系和外部支持体系构成。内部支持体系主要探讨了并购后人员激活品牌的自我加强循环模型。外部支持体系主要是对并购后品牌价值网络上相关利益群体的整合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渠道整合来支持并购后品牌的外部运作。最后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绩效框架,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南新郑卷烟集团公司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某些范围内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虚拟企业组织运作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企业组织运作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
    3.1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立场
    3.2 邻避设施决策的授权环境
    3.3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冲突应对
    3.4 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与重塑评估: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
    4.1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整体考察
    4.2 案例选取与基本介绍
    4.3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评估
    4.4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重塑评估
    4.5 本章小结
5 政府官员公共价值感知影响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选择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设计
    5.2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分析结果
    5.4 研究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的邻避设施决策模式建构
    6.1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
    6.2 邻避设施决策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
    6.3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邻避设施决策公共价值感知调查问卷

(2)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政府投资系统的演化历程
        1.1.3 政府投资系统演化历程所带来的思考
        1.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
        1.2.2 项目管理研究
        1.2.3 组织生态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案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2 政府投资项目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系统构成
    2.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与根本目的
        2.1.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2.1.2 政府投资的根本目的
    2.2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及组织群体界定
        2.2.1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目标及内涵
        2.2.2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范围
        2.2.3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界定
        2.2.4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管理职责层级划分
    2.3 政府投资项目系统构成
        2.3.1 政府投资项目系统结构与环境
        2.3.2 确定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系统的关键因子
        2.3.3 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3 生态学视角下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系统及其问题分析
    3.1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生态环境分析
        3.1.1 生态学的引入和建筑市场的生态结构
        3.1.2 建筑市场生态系统的层次划分及种群分类
        3.1.3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与项目团队群落
    3.2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结构
        3.2.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组成
        3.2.2 政府投资项目团队群落的构成
        3.2.3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3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环境
        3.3.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功能
        3.3.2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构成
        3.3.3 生态系统生物组织的稳态与环境不确定性
    3.4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生态系统的缺陷形成
        3.4.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对比
        3.4.2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缺陷导致的问题
        3.4.3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改进的必要性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态网联盟的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改进研究
    4.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改进的原则与方法
        4.1.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改进的目标
        4.1.2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改进的原则
        4.1.3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网联盟概念的提出
    4.2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网联盟的构建
        4.2.1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网联盟的构建思想与原则
        4.2.2 生态网联盟的组织架构
        4.2.3 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网联盟的运行平台
    4.3 联盟中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熵流的改进与系统绩效
        4.3.1 联盟中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生态系统熵流分析
        4.3.2 联盟中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生态系统熵流改进分析
        4.3.3 基于熵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生态系统组织结构有序度研究
        4.3.4 生态网联盟中政府投资项目的交易成本改进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网联盟的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动态演化研究
    5.1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的演化动力
        5.1.1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
        5.1.2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演化的内外部动力模型
        5.1.3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系统的内外部动力因素
        5.1.4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
    5.2 生态网联盟与其组织群体的生命周期演化
        5.2.1 起始期
        5.2.2 成长期
        5.2.3 成熟与稳定期
        5.2.4 衰退期
    5.3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作为项目参与方的演化博弈
        5.3.1 业主与代建单位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5.3.2 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5.3.3 核心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博弈行为
        5.3.4 系统结构演化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分析
    5.4 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系统动态演化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生态网联盟下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研究
    6.1 生态网联盟下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理念
    6.2 基于联盟的政府投资项目团队组织群落的构建
    6.3 项目团队群落合作伙伴的选择
    6.4 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系统模型构建
        6.4.1 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系统模型构建思想
        6.4.2 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
    6.5 政府投资项目各阶段的运作管理
        6.5.1 项目决策阶段的运作管理
        6.5.2 项目设计阶段的运作管理
        6.5.3 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运作管理
        6.5.4 项目后评估阶段的运作管理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式及其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2章 研究范式、概念及术语
    2.1 引言
    2.2 供应链理论的研究范式选择
    2.3 供应链及供应链系统
    2.4 系统演化理论相关概念
    2.5 系统观中的供应链系统
    2.6 小结
第 3 章 供应链系统演化分析框架
    3.1 引言
    3.2 供应链系统中的流
    3.3 供应链系统复杂行为分析
    3.4 供应链演化分析框架
    3.5 供应链系统演化中的共生模型
    3.6 演化博弈理论的观点
    3.7 小结
第4章 厂商势与供应链演化机制
    4.1 引言
    4.2 厂商分析框架
    4.3 基于价值流的分析
    4.4 厂商势的提出
    4.5 供应链系统的势
    4.6 供应链系统和厂商势
    4.7 小结
第 5 章 供应链系统中的流分析及其演化
    5.1 引言
    5.2 供应链演化过程中的流分析
    5.3 供应链系统演化中的平衡态
    5.4 有竞争的演化模式
    5.5 流与供应链系统的演化
    5.6 小结
第6章 供应链网络与价值束理论
    6.1 引言
    6.2 供应链网络
    6.3 供应链系统演化模型
    6.4 价值束理论
    6.5 小结
第7章 供应链系统的组织边界及其演化
    7.1 引言
    7.2 企业组织理论与供应链系统
    7.3 供应链系统边界
    7.4 供应链系统中流量特征
    7.5 供应链系统中的幂率与系统规模
    7.6 小结
第8章 基于其他因素的讨论
    8.1 引言
    8.2 供应链系统中的结构性风险
    8.3 基于供应链过程的资本运作
    8.4 资本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
    8.5 对供应链演化路径的修正
    8.6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编着的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部分科研项目
致谢

(4)基于多智能体的企业协作行为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本文章节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协作行为相关文献综述
    2.2 智能仿真相关文献综述
3 看板管理的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协作模型与仿真
    3.1 引言
    3.2 看板控制策略与固定阈值模型的相似性
    3.3 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协作模型
    3.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虚拟企业自我管理团队学习行为建模与仿真
    4.1 引言
    4.2 团队任务协作过程与双层学习行为
    4.3 多智能体建模
    4.4 模型实现
    4.5 模型确认实验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虚拟软件企业协作行为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
    5.1 引言
    5.2 协作视角下企业规模演化的多智能体仿真研究
    5.3 企业协作视角下合作伙伴选择的多智能体仿真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及完成的科研课题

(5)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及内容安排
        1.4.1 章节结构
        1.4.2 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和相关研究进展
        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2.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2.1.3 企业信息化研究进展
    2.2 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和相关研究进展
        2.2.1 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
        2.2.2 企业竞争能力的内涵
        2.2.3 企业竞争能力的研究进展
    2.3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的关系理论综述
        2.3.1 国外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2.3.2 国内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2.3.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2.4 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结构解析
    3.1 信息时代的竞争需求
        3.1.1 信息时代特点
        3.1.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需求的变化
    3.2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维度分析
        3.2.1 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能力维度
        3.2.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的维度
    3.3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的形成机理
        3.3.1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3.3.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形成的机制
    3.4 信息时代的竞争能力综合结构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竞争能力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机理
    4.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结构解析
        4.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4.1.2 企业信息化内涵的结构解析
    4.2 基于要素的信息时代竞争能力信息化需求
        4.2.1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主要要素对信息化需求
        4.2.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关联要素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4.3 基于持续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4.3.1 持续竞争能力
        4.3.2 持续竞争能力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机制
    5.1 企业信息化过程
        5.1.1 企业信息化过程回顾
        5.1.2 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5.2 企业信息化过程对竞争能力的作用
    5.3 企业信息化作用竞争能力机理模型
        5.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3.2 研究设计
        5.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4 假设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竞争的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
    6.1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战略理念
        6.1.1 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提出的背景
        6.1.2 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理念
    6.2 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内容与模式
        6.2.1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内容
        6.2.2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模式
    6.3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匹配
        6.3.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定位
        6.3.2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匹配关系
    6.4 信息化战略选择方法
    6.5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和信息化战略选择评估
        6.5.1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分析
        6.5.2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控制方法
        6.5.3 信息化战略选择评估
    6.6 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冲突
        6.6.1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冲突机理
        6.6.2 化解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冲突的方法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研究
    7.1 案例选择
    7.2 案例1
        7.2.1 案例1 企业背景简介
        7.2.2 案例1 企业信息化现状
        7.2.3 理论诠释
    7.3 案例2
        7.3.1 案例2 企业背景简介
        7.3.2 案例2 企业信息化现状
        7.3.3 理论诠释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提升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8.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8.2 竞争能力视角的原因分析
    8.3 基于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8.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想
        8.3.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8.3.3 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6)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1.2.2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1.2.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技术虚拟企业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高技术虚拟企业内涵及特征
        2.1.1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定义
        2.1.2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分类
        2.1.3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特征
    2.2 高技术虚拟企业产生的动因分析
        2.2.1 高技术虚拟企业产生的内部动因
        2.2.2 高技术虚拟企业产生的外部动因
        2.2.3 高技术虚拟企业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2.3 高技术虚拟企业运作及演化过程
        2.3.1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运作过程
        2.3.2 高技术虚拟企业自组织特性分析
        2.3.3 高技术虚拟企业自组织演化动力
        2.3.4 高技术虚拟企业自组织演化过程
    2.4 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体系总体设计
        2.4.1 总体设计原则
        2.4.2 设计思路
        2.4.3 总体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织模式
    3.1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特征
        3.1.1 组织结构扁平化
        3.1.2 组织边界模糊化
        3.1.3 组织结构的动态性
        3.1.4 组织结构网状化
        3.1.5 组织结构自组织特征
    3.2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织的拓扑结构
    3.3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织结构模型
        3.3.1 总体框架结构
        3.3.2 网状组织结构
    3.4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织功能设计
        3.4.1 组织功能设计原则
        3.4.2 功能模块设计
        3.4.3 功能模块非线性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建管理模式
    4.1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建过程分析
        4.1.1 组建过程
        4.1.2 自组织的形成过程
    4.2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建过程序参量
        4.2.1 状态变量分析
        4.2.2 序参量模型
    4.3 高技术虚拟企业核心能力形成过程
        4.3.1 竞争能力需求分析
        4.3.2 合作伙伴选择
        4.3.3 高技术虚拟企业核心能力集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技术虚拟企业运作管理模式
    5.1 高技术虚拟企业运作过程特性分析
        5.1.1 系统运行特点
        5.1.2 关键控制过程
    5.2 高技术虚拟企业伙伴关系管理
        5.2.1 伙伴协同关系分析
        5.2.2 合作信任机制
        5.2.3 基于协调中心的协调机制
        5.2.4 激励约束机制
        5.2.5 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
    5.3 高技术虚拟企业多重链协同运作
        5.3.1 各环节协同机制
        5.3.2 知识链协调机制
        5.3.3 资金链协调机制
        5.3.4 多重链协调机制
    5.4 高技术虚拟企业协调控制
        5.4.1 经营管理机制
        5.4.2 信息反馈机制
        5.4.3 风险监控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技术虚拟企业终止管理模式
    6.1 高技术虚拟企业终止识别
        6.1.1 渐变终止
        6.1.2 突变终止
    6.2 高技术虚拟企业后评价
        6.2.1 合作效果评价
        6.2.2 合作伙伴绩效后评价
    6.3 高技术虚拟企业利益分配
        6.3.1 利益分配
        6.3.2 风险分担
    6.4 高技术虚拟企业模式总结
        6.4.1 合作模式总结
        6.4.2 知识积累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xc90 汽车导航”项目背景
    7.2 “xc90 汽车导航”项目虚拟企业组建
        7.2.1 合作伙伴竞争能力分析
        7.2.2 组织模式选择
        7.2.3 协议制定
        7.2.4 信息平台组建
    7.3 “xc90 汽车导航”项目虚拟企业运作
        7.3.1 系统状态转移过程分析
        7.3.2 伙伴关系管理
        7.3.3 多重链协同运作
        7.3.4 协调控制
    7.4 “xc90 汽车导航”项目虚拟企业终止
        7.4.1 终止模式选择
        7.4.2 合作伙伴绩效后评估
        7.4.3 模式总结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综述
        1.2.2 机制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1.2.3 文献综述总结与研究范围界定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总论
    2.1 机制与机制设计理论
        2.1.1 机制的概念与内涵
        2.1.2 机制设计理论
    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概述
        2.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简介
        2.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内容
    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3.1 管理机制设计
        2.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与经济机制设计的差异
        2.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内容
        2.3.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原则
        2.3.5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程序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构建
    3.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特征分析
        3.1.1 建设项目的内在特征分析
        3.1.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委托-代理特征分析
        3.1.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Partnering”特征分析
        3.1.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环境复杂性分析
    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动力分析
        3.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动力概述
        3.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动力源分析
        3.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动因分析
        3.2.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动力机制
        3.2.5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动力系统
    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与构建
        3.3.1 基本假设
        3.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目标
        3.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环境分析
        3.3.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
        3.3.5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体系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4.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4.1.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机制
        4.1.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4.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分配
        4.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分配综述
        4.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分析
        4.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分配原则
        4.2.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分配的模型
        4.2.5 算例仿真
    4.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约束机制设计
        4.3.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约束机制概述
        4.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约束机制设计
        4.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内部约束机制
        4.3.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外部约束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调控机制设计
    5.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调控机制
    5.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调控机制设计
        5.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调控的概念与内涵
        5.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调控机制设计
        5.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5.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协调机制设计
        5.3.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协调机制
        5.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协调机制
        5.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协调的保障机制
    5.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决策机制设计
        5.4.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决策
        5.4.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决策程序
        5.4.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决策模式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适应进化机制设计
    6.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适应进化机制
    6.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探讨
    6.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分析
        6.3.1 自组织理论概述
        6.3.2 自组织理论方法体系
        6.3.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自组织特性分析
    6.4 影响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序参量分析
        6.4.1 序参量概述
        6.4.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序参量分析
    6.5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自组织进化的突变分析
        6.5.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突变问题概述
        6.5.2 突变模型
        6.5.3 模型分析与解释
    6.6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自组织适应进化机理
        6.6.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适应进化模式
        6.6.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耗散机理
        6.6.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演化路径
    6.7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
    7.1 概述
    7.2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分析
        7.2.1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项目简介
        7.2.2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项目集成化管理应用状况
        7.2.3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项目集成化管理应用绩效
        7.2.4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分析
        7.2.5 机制评价
    7.3 相关思考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协同论
    2.3 集成论
    2.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
    2.5 虚拟企业与组织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产生与成长机理
    3.1 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概念
    3.2 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
    3.3 第四方物流企业动因的理论阐释
    3.4 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长机理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协同运作过程
    4.1 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
    4.2 基于动态决策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
    5.1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管理功能配置
    5.2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组织模式
    5.3 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
    5.4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机制
    本章小结
第6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支撑体系的构建
    6.1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支撑体系的总体框架
    6.2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信息平台支撑
    6.3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资本支撑
    6.4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人力资源支撑
    6.5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政策支撑
    本章小结
第7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
    7.1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绩效
    7.2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绩效评价模型
    7.3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4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第8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实证分析
    8.1 武汉五环通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8.2 五环通公司实施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机遇
    8.3 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该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框架
    1.2 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括
        1.2.2 国外研究概括
第二章 自组织理论基本原理
    2.1 耗散结构理论
        2.1.1 耗散结构理论基本原理
        2.1.2 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
        2.1.3 耗散结构的特征
    2.2 超循环理论
        2.2.1 超循环理论基本原理
        2.2.2 超循环的形成条件
        2.2.3 超循环结构演化的因素
    2.3 协同理论
        2.3.1 协同理论基本原理
        2.3.2 协同理论主要机理
第三章 虚拟企业基本原理
    3.1 虚拟企业基本概念
    3.2 虚拟企业的特点
        3.2.1 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3.2.2 动态联盟,响应快速
        3.2.3 并行运作
        3.2.4 界限模糊
        3.2.5 经营灵活
        3.2.6 研发高效
        3.2.7 互利共赢
    3.3 虚拟企业的几种常见组织模式
    3.4 构建虚拟企业的条件
        3.4.1 基本条件
        3.4.2 运行平台
    3.5 构建虚拟企业的基本程序
        3.5.1 把握机遇,确定目标
        3.5.2 选择合作伙伴
        3.5.3 选择合作项目
        3.5.4 设计虚拟企业的组织架构
        3.5.5 建立虚拟企业反馈机制
第四章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机制
    4.1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条件分析
    4.2 自组织机制在虚拟企业中的实现
第五章 耗散结构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
    5.1 高度开放是虚拟企业的成功之道
    5.2 远离平衡是虚拟企业的发展之源
    5.3 非线性关系是虚拟企业的经营之魂
    5.4 涨落是虚拟企业的进步之匙
第六章 超循环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
    6.1 虚拟企业系统的三层循环
        6.1.1 反应循环
        6.1.2 催化循环
        6.1.3 超循环
    6.2 基于超循环的虚拟企业运行机制
        6.2.1 超循环的运行模式
        6.2.2 完善虚拟企业的开放机制
        6.2.3 建立基于战略合作的竞争机制
        6.2.4 合理利用突变,促进联盟发展
第七章 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
    7.1 虚拟企业系统的协同运行机制
    7.2 建立高效的协同研发机制
    7.3 对各成员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进行协同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10)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构建及其整合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动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外企业并购后整合研究现状
        1.3.2 品牌整合研究现状分析及实践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论文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企业并购理论
        2.1.1 企业并购概念、类型及特点
        2.1.2 国内外并购动机理论发展与评价
    2.2 品牌的理论
        2.2.1 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发展
        2.2.2 品牌功能
    2.3 系统理论
        2.3.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2.3.2 系统自组织机制
        2.3.3 协同学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发展及系统构建
    3.1 我国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发展
        3.1.1 我国企业并购发展的历史回顾
        3.1.2 中国企业并购发展趋势
        3.1.3 企业并购后我国品牌发展及存在问题
    3.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相关概念辨析
        3.2.1 企业并购后整合内涵辨析
        3.2.2 企业并购整合的误区认识
        3.2.3 企业并购整合的系统学特征
        3.2.4 品牌整合内涵
    3.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内涵及目标
        3.3.1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内涵
        3.3.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目标
    3.4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与机制
    3.5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构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并购后企业品牌整合系统形成机理
    4.1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的权变演进
        4.1.1 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演进的逻辑前提和理论依据
        4.1.2 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的涵义与原则方法
        4.1.3 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对企业熵值的作用机理
    4.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耗散结构与协同效应分析
    4.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的开放性分析
        4.3.1 系统开放性原理
        4.3.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开放性形成机理
    4.4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4.4.1 线性与非线性的内涵
        4.4.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非线性形成机理
    4.5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稳定态分析
        4.5.1 远离平衡态的内涵和作用
        4.5.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远离平衡态机理
        4.5.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的生态平衡
    4.6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涨落分析
        4.6.1 涨落涵义及作用机制
        4.6.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涨落作用机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生态战略构建及其运行体系
    5.1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生态战略构建
        5.1.1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运行的生态理念
        5.1.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生态战略
        5.1.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生态战略运作模式
    5.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宏观管理模式
        5.2.1 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系统构建
        5.2.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传统工具分析
        5.2.3 基于多利益相关者的品牌价值模型构建
    5.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中观决策模式构建
        5.3.1 企业并购后品牌架构内涵
        5.3.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决策模式
        5.3.3 企业并购后旗帜品牌确定与培育
        5.3.4 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位分析
    5.4 企业并购后品牌微观运作模式
        5.4.1 并购后品牌基因规划
        5.4.2 并购后的品牌扩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支持体系
    6.1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支持体系构建
    6.2 企业并购后人员整合支持体系构建
        6.2.1 企业并购后人员整合对并购成功的影响
        6.2.2 并购后人员心理变动及影响
        6.2.3 企业并购后雇员激活品牌模型
    6.3 企业并购后价值网络整合支持体系构建
        6.3.1 企业价值链理论追溯
        6.3.2 企业并购后价值网络中的关系资本整合
    6.4 企业并购后渠道整合框架构建
        6.4.1 企业并购后渠道整合文献回顾及评价
        6.4.2 基于 BSC 的企业并购后渠道整合框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评价及实例研究
    7.1 基于 BSC 的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评价体系
        7.1.1 企业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要素回顾
        7.1.2 平衡记分卡在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中的重构
        7.1.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评价指标
    7.2 BSC 视角下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7.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2.2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7.3 河南新郑卷烟集团以品牌整合为主导的并购整合案例
        7.3.1 企业并购的背景及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构建
        7.3.2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运行
        7.3.3 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支持体系
        7.3.4 实证研究
        7.3.5 取得的效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Ⅱ河南新烟集团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调查结果统计表

四、虚拟企业组织运作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D]. 韩金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政府投资项目组织群体生态研究[D]. 冯东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4)
  • [3]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式及其特征研究[D]. 李广. 天津大学, 2011(06)
  • [4]基于多智能体的企业协作行为建模与仿真[D]. 易文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0)
  • [5]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D]. 温池洪. 吉林大学, 2010(08)
  • [6]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 翟丽丽.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01)
  • [7]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D]. 刘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2)
  • [8]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D]. 刘璠.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 [9]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 徐科. 合肥工业大学, 2008(05)
  • [10]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构建及其整合系统研究[D]. 田晓. 天津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虚拟企业组织运营管理中的自组织决策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