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

一、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宇,王敬民,边文波,钟芳,刘艳红[1](2021)在《保护地番茄早疫病防效及绿色防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防治保护地番茄早疫病,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我们采用不同药剂及剂量,开展了保护地番茄早疫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77%、89.41%,是防治保护地番茄早疫病较好的药剂及剂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同时,结合实践分析提出了生产中采取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调节棚内小气候等系列农业综合措施,达到绿色防控目的。

王燕荣[2](2020)在《番茄早疫病病组织浸提液对番茄早疫病诱导抗性及其生理生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用番茄早疫病病组织的乙醇、丙酮和蒸馏水三种浸提液在番茄幼苗期(3叶1心)进行第一次诱导处理(叶片喷施),隔三天进行第二次(强化)诱导处理。通过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和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研究病情指标、营养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诱导抗性效果以及三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番茄早疫病发病率及番茄早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株高比蒸馏水CK植株的株高增大3.84cm,茎粗增大0.88mm,最大叶面积增大129.70cm2;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株高比蒸馏水CK植株的株高增大3.63cm,茎粗增大0.92mm,最大叶面积增大106.88cm2;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株高比蒸馏水CK植株的株高增大2.72cm,茎粗增大0.70mm,最大叶面积增大79.54cm2。经蒸馏水、乙醇和丙酮三种浸提液诱导处理后的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与其诱导处理后的番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和叶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乙醇浸提液诱导处理后的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与营养生长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2.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的病情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比蒸馏水CK降低20.30%,病叶率降低31.28%,病情指数降低4.43%,诱导抗性效果达到35.23%;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比蒸馏水CK降低15.92%,病叶率降低8.70%,病情指数降低1.76%,诱导抗性效果达到12.11%;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比蒸馏水CK降低6.16%,病叶率降低7.54%,病情指数降低0.56%,诱导抗性效果达到4.38%。3.人工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的病情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比蒸馏水CK降低22.76%,病叶率降低31.23%,病情指数降低12.65%,诱导抗性效果达到27.18%;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比蒸馏水CK降低0.95%,病叶率降低7.67%,病情指数降低8.03%,诱导抗性效果达到17.65%;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病株率未降低,病叶率降低3.51%,病情指数降低2.39%,诱导抗性效果达到4.84%。4.诱导后的番茄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4.82倍,叶绿素的增长率最低,为7.22%。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中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4.13倍,叶绿素的增长率最低,为2.30%;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中,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2.70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增长率最低,为2.30%。各处理诱导后的番茄叶片的病情指数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正相关,其中,蒸馏水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病情指数与S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乙醇CK和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病情指数与SOD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叶片的病情指数与丙二醛(MDA)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病情指数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三种浸提液诱导后的病情指数与多酚氧化酶(PPO)、SOD、CAT和APX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过氧化物酶(POD)、MDA和可溶性糖呈负相关关系。5.产量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产量极显着高于对照植株,平均单果重增加了 5.02g、平均单株果重增加了 0.23Kg(具体为236.75g)、平均单株果数增多3个;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产量极显着高于对照植株,平均单果重增加了 0.35g、平均单株果重增加了 0.05Kg(具体为58.32g)、平均单株果数增多2个;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植株产量极显着高于对照植株,平均单果重增加了 0.23g、平均单株果重增加了 0.05Kg(具体为56.44g)、平均单株果数没有变化。经过不同浸提液诱导处理后的小区番茄产量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三种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在前期过程中,其小区果实个数与小区产量均高于中期与后期。在前期中,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小区番茄产量显着低于其对照,乙醇和丙酮浸提液极显着高于其对照,只有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小区番茄果实个数高于其对照;在中期和后期中,除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小区番茄产量显着高于蒸馏水CK外,乙醇和丙酮浸提液均极显着高于其对照,且三种浸提液诱导后的小区番茄果实个数均高于其对照,差异不显着。6.综合各项指标,经病组织乙醇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营养生长指标最优,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的病情指数和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的均为最低,诱导抗性效果最佳,生长发育最好,生理生化指标中的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4.82倍,叶绿素的增长率最低,为7.22%。经病组织丙酮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营养生长指标、病情指标、诱导抗性效果、生理生化指标次之,生长发育较好,其中,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4.13倍,叶绿素的增长率最低,为2.30%;经病组织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后的番茄植株的营养生长指标、病情指标、诱导抗性效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最差,其中,CAT的增长率最高,比蒸馏水CK增长了 2.70倍,APX的增长率最低,为2.30%。

孙一凡[3](2020)在《芽孢杆菌对番茄早疫病和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芽孢杆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菌株,具有生长快、营养简单、抗逆性强等特点,获得优良生防菌株资源并进行生防机制研究十分重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 Bl13对番茄早疫病原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Bl13防治番茄早疫病缺乏进一步的效果验证,且芽孢杆菌对其防治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前期研究发现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a13可提高番茄植株内与诱导性系统抗性相关的基因表达,同时显着降低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的感率和感病植株的病级指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植物抵抗病毒侵入的专门的天然防御系统,生防菌对植物抗病毒作用是否与生防菌对RNAi的调节相关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分别开展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10株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发芽及民内促生试验筛选获得2株具有促生及广谱抑菌功能的芽孢杆菌MY1和CY1,进一步鉴定MY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1为枯草芽孢杆菌沙漠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经盆栽试验发现,接种MY1、CY1后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显着提高,其中番茄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提高30.57%和17.22%。接种MY1 30 d和60 d后,可显着提高PA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PO(polyphenol oxidase)、POD(peroxidase)、CAT(catalase)4种防御酶活性;接种CY1 30 d后,可显着PAL、PPO、CAT 3种防御酶活性。结果表明MY1、CY1两株芽孢杆菌具可促进番茄生长,增强番茄植株抗性,具有潜在的生防特性。(2)通过盆栽实验确定Bl13对番茄早疫病具有良好防效,且初步探究了Bl13防治番茄早疫病的相关机制:Bl13可显着降低染病植株的病情严重度,相对防效达到26.67%;同时提高叶片内PPO、POD等防御酶活性,降低病害对于植物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Bl13处理组番茄植株平均总根长、平均根总体积较对照组提高32.87%、35.63%。施用Bl13使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常见有益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10.54%和102.27%,油壶菌属、血赤壳属相对丰度降低26.47%、86.28%,由此推测Bl13对番茄早疫病的防病效果与其改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3)基于m RNA与小RNA分析初步探究了生防细菌Ba13对植物抗病毒系统RNAi的调节机制:Ba13可通过调节如mi R168、mi R403等mi RN A丰度来提高RNAi沉默复合物关键因子AGO1、AGO2等基因的表达,增强植物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同时降低了与病毒基因组完全匹配的si RNA如si RNA5327、si RNA5429等丰度。此外,Ba13可增强番茄光合系统及生长调节相关激素如生长素、油菜素甾醇等合成及应答基因的表达,激活叶片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通路并提高叶片SA、ABA含量,并调节抗病毒、抗氧化相关物质如Diterpenoids、硒类化合物等合成通路。综上结果表明B.amyloliquefaciens Ba13可通过增强植物抗病毒系统(RNAi),以及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及抗性通路,增强植株对TYLCD的抵抗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提供了新的生防菌株资源;初步揭示了芽孢菌改善根际微生态作用与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作用密切相关;且通过RNAi角度全新角度探究了芽孢菌防治病毒病害的作用机制,为“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刘晓凤[4](2020)在《林芝11种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筛选及硫磺菌的活性成分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开发新型农用抗生素,本研究以6种植物病原真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小麦赤霉病菌)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西藏林芝地区所产的11种药用真菌子实体抑菌作用进行了筛选,其中硫磺菌子实体粗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具有较理想的抑菌效果,并确定了以甜菜碱为代表的生物碱类成分为其活性物质基础,以市售农药多菌灵和百菌清作为对照,对硫磺菌子实体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抑菌作用和毒力测定,为硫磺菌作为原料的生物抗菌剂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以林芝地区采集的11种药用真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桦附毛孔菌、龟裂马勃、茶色拟迷孔菌、白乳菇、黄柄胶地锤菌、硫磺菌、黏皮鳞伞、杂色云芝、网纹马勃、地鳞伞及金黄喇叭菌)进行粗提物提取,以粗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为指标,确定了子实体的制备方法为:95%乙醇为溶媒,料液比为50:1,89℃索氏提取回流7 h,提取液过滤冷冻干燥。(2)11种药用真菌子实体抑菌活性物质初筛试验,试验表明,子实体粗提取物在100 mg/m L浓度下,桦附毛孔菌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率为80.87%;白乳菇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为83.43%;金黄喇叭菌对番茄早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17%、80.51%及83.16%;硫磺菌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菌率分别为:85.75%、82.69%。(3)通过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复筛及毒力测定试验,筛选出硫磺菌子实体粗提取物在100 mg/m 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为86.27%,对马铃薯干腐病菌抑菌率为85.39%,EC50分别是14.50 mg/m L、13.73 mg/m L,目前硫磺菌对这两种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较少,也未见有关报道,确定出目标药用真菌硫磺菌进行抑菌活性成分分析。(4)通过文献及实验研究,确定了硫磺菌子实体中含有的以甜菜碱为代表的生物碱类成分为其成分,并对其含量以HPLC法进行了测定,硫磺菌子实体甜菜碱含量为0.79%。(5)以市售农药多菌灵、百菌清为对照,对硫磺菌子实体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含甜菜碱0.79%)的抑菌率和活性浓度进行了研究。生物碱类化合物含甜菜碱0.8 mg/m L,对小麦赤霉病菌与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16%、86.23%,其抑菌率与毒力试验结果一致。生物碱类化合物甜菜碱浓度浓度为1.6 mg/m L与3.2 mg/m L,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不再增加,且两种浓度处理下的抑菌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最大抑菌率为88.42%;生物碱类化合物甜菜碱浓度浓度为1.6 mg/m L、3.2 mg/m L,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菌率不再增加,且两种浓度处理下的抑菌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最大抑菌率为86.46%。结果表明: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能力,多菌灵>百菌清>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能力,百菌清>多菌灵>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硫磺菌子实体提取物处理的小麦赤霉病菌菌丝与对照相比,菌丝颜色变浅、变细萎缩、产生畸形等现象;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体出现,颜色变浅、菌落生长畸形、菌丝生长量变少,菌丝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7)以甜菜碱对照品及硫磺菌子实体生物碱类粗提物进行了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化合物含甜菜碱浓度为100 ug/m L对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率分别是47.27%、43.48%;甜菜碱对照品浓度为100 ug/m L对其抑菌率分别是34.66%、29.54%,表明甜菜碱仅是硫磺菌子实体活性物质之一。其他的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聂倩文[5](2020)在《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借助人类生产活动或气流传播,可侵染番茄整株,但主要危害果实,严重时可导致番茄减产40%-50%,甚至绝收。目前生产上缺乏番茄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方法耗时耗力,化学防治容易产生抗性和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u,Shang et Su.)为木樨科梣属白蜡,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鲜有病虫害。笔者推测,对节白蜡体内可能含有益微生物,产生抗病抗虫的活性物质,帮助其免于病虫害的危害。本研究旨在了解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从对节白蜡的根部中分离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生防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生防作用机制研究及基因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西校区植物园采集的对节白蜡样品的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节白蜡茎部的内生细菌多样性高,对节白蜡根部的优势种群Actinophytocola属占比高。从对节白蜡茎部中获得19,357条序列,在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29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根部中获得16,882条序列,分为119个OTU;叶部获得22,126条序列,分为190个OTU。茎部、叶部、根部共有的OTU有54个。从采集的10份根部组织样品中分离得到125株细菌,筛选出25株对番茄灰霉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B17-1、B17-12A的平板抑制作用最佳,抑菌带宽度均在12 mm以上;能够能够分泌IAA,溶解磷酸盐,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对5种不同病原真菌番茄晚疫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水稻稻瘟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番茄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玉米茎基腐病原菌(F.moniliforme)的抑菌带均在6.95 mm以上;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离体叶片防效分别为55.16%、44.96%。菌株B17-1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带宽度为9 mm,能够分泌IAA,溶解磷酸盐,分泌蛋白酶,形成生物膜;产生的VOCs对5种不同病原菌番茄晚疫病原菌、番茄早疫病原菌、水稻纹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棉花枯萎病原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西瓜枯萎病原菌(F.oxysporum f.sp.niveum)的相对抑制率为75.8%-92.4%,使番茄早疫、晚疫、灰霉病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8.33%、75%、80%,明显优于药剂处理;其发酵液使这三种番茄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2%、50%、75%;其无菌水悬浮液使这三种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2%、55%、82%;其发酵液悬浮液使这三种番茄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7%、60%、84%。通过电击转化法得到B17-12转化菌株。经荧光显微镜镜检观察及定殖回收试验,发现B17-12转化子能够在番茄根部内稳定定殖29 d。通过SPME-GC-MS发现B17-1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中有25种化合物。目前有6种化合物(2-nonanone、2-Undecanone、Bis(2-ethylhexyl)phthalate、Bicyclo[2.2.1]heptan-2-one,1,7,7-trimethyl-,(1s)-、2,5-Cyclohexadiene-1,4-dione,2,6-bis(1,1-dimethylethyl)-、Tetradecane)被报道具有抑菌活性。菌株B17-1、B17-12、B17-12A的无菌滤液浓度与抑制番茄灰霉病原菌生长的效果呈正相关,在40%的浓度(v/v)下,相对抑制率为90.41%-100%。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B17-1、B17-12A均为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p.),菌株B17-12为韩国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koreensis)。通过二代测序Illumina Hiseq×10平台对菌株B17-1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菌株B17-12全基因组大小为6,073,173bp,GC含量为71.33%。通过GO、COG、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发现B17-12基因组含有大量的参与膜相关的基因、ATP结合基因、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基因、参与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参与转录、参与无机离子的运输与代谢、ABC转运蛋白。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发现菌株B17-12有7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对节白蜡内生菌资源丰富。首次分离并研究对节白蜡根部内生生防细菌作用机制;报道韩国假单胞杆菌B17-12产生的VOCs具有抑菌活性,能够防治番茄果实采后病害。通过对B17-12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其产抗菌物质基因簇,将对其活性物质分离及新化合物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史莉莉[6](2019)在《番茄主要病害拮抗菌株的鉴定、室内抑菌作用及其田间防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番茄主要病害早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为靶标病害,对具有较高抑菌效果的菌株A8、A37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这两个菌株所需的营养条件与培养环境,经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拮抗菌株A8、A37的发酵液对上述番茄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全文研究具体结果概括如下:1、经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菌株A8、A37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性质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一致,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最终确定菌株A8、A37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拮抗菌株A8、A37的生长曲线表明,细菌菌液连续培养14-18 h为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时间。经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A8、A37的适宜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Glucose)2%、酵母浸粉(Yeast extract fermentation,YEF)0.5%、KCl 0.75%、蒸馏水1L。经单因素试验,获得菌株A8、A37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9℃,时间72-84h,PH值为自然pH(pH=7.23),转速210 r/min,接种量3%,250mL标准溶剂瓶中装液量100 mL。3、对菌株A8、A37的不同浓度发酵液分别于番茄四种病害病原菌菌丝及孢子萌发抑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株A8和A37发酵液不经过稀释时,对四种病原菌菌丝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对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5.44%、94.56%,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时分别可达到98.6%、98.77%,在5%水平上均表现差异不显着。随着稀释倍数不断增加,抑制率也在不断下降。在受到拮抗菌株A8发酵液抑制后的番茄早疫病和灰霉病病原菌菌丝,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畸形可见。4、采用喷雾法进行了菌株A8、A37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与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菌株A8、A37的发酵液原液对这两种病原菌的防效与化学药剂70%百菌清1000倍液、速克灵2000倍液的防效较为接近,5%水平上差异不显着,对番茄早疫病的抑制率分别为79.17%、80.16%,对番茄叶霉病的抑制率分别为77.14%、76.25%。而对发酵液进行50、100、150倍处理过程中,防效随稀释倍数增高而抑菌效果逐渐降低。

杨哲[7](2018)在《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九师设施蔬菜以茄科、瓜类和十字花科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和甘蓝等。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连作以及盲目施肥等因素,造成设施蔬菜病害发生次数增加、发生提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对九师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四种主要病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并提出九师设施蔬菜蔬菜主要病害防治对策,为九师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在明确了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总结了九师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1)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日益增加。在九师设施栽培中,茄子黄萎病、茄子立枯病、茄子绵疫病、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主要土传病害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连作障碍日益增加原因主要是由于连作年限增加,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土壤性质变坏,次生盐渍化及土壤酸化严重。连作障碍造成的后果表现为蔬菜生长势变弱,生长发育迟缓,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致使设施蔬菜抗逆性降低,病害加剧,养分失衡,盐分积累;导致元素平衡破坏。解决连作障碍要采用综合方法治理:大量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棚室消毒;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换根嫁接。(2)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冬春大棚为了保温夜晚密闭,致使棚中湿度升高,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最高可达90%以上,致使高湿型病害番茄灰霉病、番茄炭疽病、番茄早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大量发生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预防高湿型病症:一是在每年3-5月、9-11月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病害发生动态;二是合理放风排湿;三是严格控制浇水;四是可用药防治灰霉病等高湿型病害。(3)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在夏秋相对高温的季节,较适宜蔬菜生长,但气候相对干燥,温度在28-35℃,最高可达40℃左右,致使喜欢相对高温干燥的白粉病、叶霉病等病害在5月底-6月初即开始发生。九师设施蔬菜主要高温型病害番茄叶霉病、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每年5-9月份高温季节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病害发生动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降温准备工作。合理放风排温,温度过高及时使用遮阳网。(4)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黄瓜沤根病、番茄脐腐病两种病害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黄瓜沤根病在每年早春、晚秋气温低于12℃、浇水过多、连续阴雨情况下,棚里通风不良等现象时容易发生黄瓜沤根病,继而烂根。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番茄脐腐病在九师设施蔬菜中一般在每年5月初至6月的发生频率较高,主要危害幼果,严重时病果率超过20%,果实不能食用,影响番茄产量。在设施栽培中,农户过量施氮、大水漫灌、空气潮湿这些都利于番茄脐腐病的发生。针对九师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以下防治建议:筛选抗(耐)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农业防治包括培育壮苗,轮作倒茬,清洁棚室、做好棚内消毒,应用嫁接栽培;物理防治包括高温灭菌、嫁接换根等方法;生物防治常用多黏类芽孢杆菌防治辣椒、番茄、茄子青枯病,用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防治茄科和瓜类作物的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同时结合合理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是较直接的手段,设施蔬菜生产中病害防治并不能排除化学农药。在熟悉病害种类,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适期用药,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

赵颖,张兰香,岳弘辰,黄金光[8](2018)在《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山东青岛地区番茄早疫病发生严重,危害较大。为明确引起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以番茄早疫病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菌物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DNA-ITS和His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检测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青岛市城阳区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为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4种杀菌剂的EC50值,以期筛选出防治番茄早疫病高效低毒杀菌剂,为番茄早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极细链格孢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之间存在差异。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为1.088、1.684、3.924、0.476mg·L-1。其中以97%咪鲜胺原油抑制效果最佳,97%吡唑醚菌酯原粉、98%戊唑醇原粉次之,97%丙环唑原油抑制效果最差。

段海明,余利,孙甜甜,黄伟东,余海兵[9](2018)在《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及其混剂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剂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抑制活性。文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接种量、发酵培养时间对抑菌物质的影响及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混配剂的病菌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液最适接种量为0.125%(V/V),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EC50分别为3.774和0.943μL·m L-1。番茄早疫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较高,其中咪鲜胺对病菌EC50达0.095μg·m L-1。发酵上清液和吡唑醚菌酯混配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以8.2比例混配毒性比最高为1.26。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早疫病防治措施更新和研制新配方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高振峰[10](2018)在《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番茄早疫和番茄灰霉病害作为番茄栽培过程中的2种重要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化学农药在2种病害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残留、病原物抗药性、药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因此,新型绿色、安全农药开发迫在眉睫。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bacteria)作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部分菌株兼有防病和促生双重作用,一方面可加工成生物农药,用于田间病害防治,另一方面还可加工成微生物菌肥,用于土传病害防治、土壤微生物区系改良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减药、减肥”目标实现和缓解化学农药、化肥负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高效抗病和促生植物内生细菌筛选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抑菌特性、抗菌物质种类、定殖特性、促生特性、制剂加工以及田间药效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以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为靶标从前期58株不同来源植物内生细菌中筛选出28株对2种病原均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拮抗细菌。随后采后利福平抗生素抗性标记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株既可在番茄根系和根际良好定殖且具有良好田间防效的拮抗细菌,编号为ZSY-1。灌根接种15 d后,仍可在根部组织检测到该菌株(1.46×106cfu/g),且菌株ZSY-1田间番茄灰霉病害叶片防治效果可达80.33%,果实防治效果可达75.10%。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gyrA和gyrB特异基因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研究后,可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ullus velezensis)。2.以番茄早疫病菌为靶标利用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稳定性、排油特性和液滴坍塌特性以及硫酸铵盐析和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方法对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非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进行研究后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为脂肽类抗菌物质;随后采用中压层析和HPLC高效液相对其抗菌物质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LC-MS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分子量为1008D的表面活性素和分子量为1042D与1056D的伊枯草菌素A被成功检测出来,进一步说明该菌株可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3.使用平板对扣法对菌株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后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桃褐腐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菜豆菌核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菜豆炭疽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 83.0%、92.1%、83.2%、80.9%、76.7%、68.1%、57.0%和 70.6%。使用SPME-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种类进行分析和萃取条件优化发现,70℃和40 min为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且在该条件下共有29种不同于对照的挥发性物质被检测出来,其中4种物质(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苯并噻唑和2,5-二甲基吡嗪)对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85%以上,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产生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为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苯并噻唑和2,5-二甲基吡嗪。4.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对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番茄促生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在菌悬液浓度为1.0×107 cfu/mL和发酵液稀释100时可明显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且在相同浓度下可促进番茄幼苗地上部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和地下部根长、干重、鲜重以及SOD、POD、CAT保护酶活性提高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其促生机制进行探究后发现,该菌株的促生机制主要有适度抗旱、耐盐和产IAA。5.使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可湿性粉剂制备配方进行探究后发现,该菌株可湿性粉剂制备配方为:发酵液70%、麦麸10%、8%羧甲基纤维素钠、8%木质素磺酸钠、3%扩散剂MF、10%三聚偏磷酸钠、8%木质素磺酸钙、4%拉开粉BX、2%渗透剂T、2%Silok-7110、2%Silok-2235,麦麸补足100%。由该配方制得的制剂活菌数含量为2亿活芽孢/克,且润时间为41.35 s,悬浮率为89.16%,具有良好光照和贮藏稳定性,符合国标理化要求。使用离体防效对制剂防病效果和最佳稀释倍数进行验证后发现,该制剂300倍稀释液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9.01%;50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7.37%。6.使用喷雾法对该制剂300倍和500倍稀释液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后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最佳田间用药稀释倍数为300倍,且无药害产生和对番茄灰霉病害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在药前病情指数较低地区,叶片田间药效可达77.76%,果实药效可达74.68%,同对照药剂50%腐霉利药效(80.22%和76.55%)相当;在药前病情指数较大地区,防效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药效仅为60%左右。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宜在番茄灰霉病害发生前期使用,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可用于番茄栽培过程中该病害的预防和发病较轻地块的治疗。

二、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保护地番茄早疫病防效及绿色防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药剂:
        1.2.2 番茄品种:
        1.2.3 防治对象:
    1.3 试验方法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大棚番茄早疫病发生初期药效及使用方式
    3.2 大棚番茄早疫病发病规律
    3.3 大棚番茄早疫病绿色综合防治措施
        3.3.1 注重棚内细节:
        3.3.2 选用抗病品种:
        3.3.3 种苗管理,合理密植:
        3.3.4 调控棚内生态小气候:
        3.3.5 病虫害防治:

(2)番茄早疫病病组织浸提液对番茄早疫病诱导抗性及其生理生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番茄早疫病的研究现状
        1.1.1 分布与危害
        1.1.2 发病症状
        1.1.3 病原菌
        1.1.4 发病规律
        1.1.5 防治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1.5.1 农业防治
        1.1.5.2 化学防治
        1.1.5.3 生物防治
    1.2 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诱导抗性的概念
        1.2.2 植物诱导抗性的一般特征
        1.2.3 病原制剂对植物病害的诱导抗性
        1.2.4 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2 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3.1 诱导抗病植株的准备
        2.1.3.2 诱导制剂的制备
        2.1.3.3 诱导时间及方法
        2.1.3.4 早疫病病情调查
        2.1.3.5 试验指标测定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营养生长指标
        2.2.1.1 株高
        2.2.1.2 茎粗
        2.2.1.3 叶片数
        2.2.1.4 最大叶面积
        2.2.1.5 第一花序节位
        2.2.2 病情指标
        2.2.2.1 病株率
        2.2.2.2 病叶率
        2.2.2.3 病情指数
        2.2.2.4 病情指数与发病日期之间的回归方程
    2.3 病情指数与营养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4 讨论
        2.4.1 营养生长指标
        2.4.2 病情指标
3 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3.1 诱导抗病植株的准备
        3.1.3.2 诱导试剂的制备
        3.1.3.3 诱导时间及方法
        3.1.3.4 番茄早疫病菌孢子囊菌悬液的制备
        3.1.3.5 人工接种时间及方法
        3.1.3.6 病害调查
        3.1.3.7 病情指标测定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情指标
        3.2.1.1 病株率
        3.2.1.2 病叶率
        3.2.1.3 病情指数
        3.2.1.4 病情指数与发病时期之间的回归方程
4 诱导处理后番茄体内生理生化及其相关性
    4.1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试验材料
        4.1.1.2 试验设计
        4.1.1.3 试验方法
        4.1.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
        4.1.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4.1.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4.1.2.4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4.1.2.5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
        4.1.2.6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
        4.1.2.7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4.1.2.8 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含量变化
    4.2 病情指数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3 讨论
        4.3.1 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病情指标情况
        4.3.2 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生理生化指标情况
5 诱导处理后的番茄产量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方法
        5.1.3.1 诱导抗病植株的准备
        5.1.3.2 诱导试剂的制备
        5.1.3.3 诱导时间及方法
        5.1.3.4 产量指标测定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6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芽孢杆菌对番茄早疫病和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芽孢杆菌的防病促生相关机制及应用现状
        1.1.1 芽孢杆菌简介
        1.1.2 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相关机制
        1.1.3 芽孢杆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机制
        1.1.4 芽孢杆菌应用现状
    1.2 供试病原菌所诱发病害的危害及防治
        1.2.1 番茄早疫病
        1.2.2 番茄黄化卷叶病
    1.3 有益微生物对植物根系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1.4 RNA interference
        1.4.1 RNA interference简介
        1.4.2 RNA interference作用机制
        1.4.3 RNA interference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5 DNA甲基化
        1.5.1 DNA甲基化简介
        1.5.2 DNA甲基化作用机制
        1.5.3 DNA甲基化在植物中的应用
    1.6 研究内容、目的、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2株生防优良芽孢杆菌筛选鉴定及促生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皿内拮抗实验
        2.2.2 皿内种子发芽实验
        2.2.3 菌株鉴定
        2.2.4 芽孢杆菌促生特性研究盆栽实验
        2.2.5 数据处理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皿内拮抗实验
        2.3.2 皿内种子发芽验
        2.3.3 菌株鉴定结果
        2.3.4 两株芽孢杆菌促生效果盆栽实验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Bacillus laterosporus Bl13 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Bl13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3.2.2 施用Bl13对番茄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3.2.3 施用Bl13对番茄植株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2.4 Bl13对番茄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3.2.5 Bl13对番茄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a13 通过增强RNAi提高番茄植株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病毒基因型鉴定
        4.2.2 Ba13 对番茄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对TYLCV的防治作用
        4.2.3 Ba13菌株对番茄叶片转录组的影响
        4.2.4 Ba13对于植物叶片内2种激素含量的影响
        4.2.5 Ba13对细胞内小RNA相对丰度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点、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林芝11种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筛选及硫磺菌的活性成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1.1.1 药用真菌概述
        1.1.2 药用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研究现状
        1.1.3 药用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应用前景
    1.2 硫磺菌的研究进展
        1.2.1 硫磺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1.2.2 硫磺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3 我国生物抗菌剂的主要作用及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1 种药用真菌子实体粗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培养基与材料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11 种药用真菌子实体粗提取物重量
        2.3.2 11 种药用真菌子实体粗提取物的提取率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11 种药用真菌子实体粗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筛选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与培养基
        3.1.3 六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纯化复壮
    3.2 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大型真菌粗提取物抑菌活性初筛
        3.2.3 药用真菌子实体粗提取物抑菌活性复筛
        3.2.4 数据分析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11 种药用真菌抑菌活性初筛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硫磺菌子实体抑菌活性成份定量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剂与材料
    4.2 方法
        4.2.1 生物碱沉淀鉴别试验
        4.2.2 薄层色谱鉴别
        4.2.3 硫磺菌子实体水分测定
        4.2.4 色谱条件
        4.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6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7 标准曲线的制备
        4.2.8 数据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生物碱沉淀鉴别试验
        4.3.2 薄层色谱鉴别试验
        4.3.3 硫磺菌子实体水分测定
        4.3.4 甜菜碱方法学考察
        4.3.5 硫磺菌子实体中甜菜碱含量测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硫磺菌子实体抑菌活性成份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设备
        5.1.2 试剂、培养基与材料
    5.2 方法
        5.2.1 硫磺菌子实体生物碱类化合物提纯制备
        5.2.2 生物碱类化合物与甜菜碱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5.2.3 生物碱类化合物与广谱抗菌药的抑菌研究
        5.2.4 硫磺菌子实体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5.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生物碱类化合物与甜菜碱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5.3.2 生物碱类化合物与广谱抗菌药的抑菌研究
        5.3.3 3 种药物对同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能力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对节白蜡简介
    1.2 番茄灰霉病的危害
        1.2.1 番茄生产及灰霉病的危害
        1.2.2 番茄灰霉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1.3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3.1 农业防治
        1.3.2 抗性品种
        1.3.3 化学防治
        1.3.4 生物防治
    1.4 有益微生物生防作用机制
        1.4.1 诱导抗病性
        1.4.2 拮抗作用
        1.4.3 竞争作用
        1.4.4 重寄生作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菌株
    2.2 植物样品
    2.3 种子材料
    2.4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5 试验仪器
    2.6 供试培养基
    2.7 供试引物
    2.8 供试质粒
3 试验方法
    3.1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3.1.1 对节白蜡的样品采集及高通量测序
        3.1.2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3.2 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3.2.1 内生细菌的分离
        3.2.2 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
        3.2.3 内生生防细菌的鉴定
    3.3 内生生防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
        3.3.1 内生生防细菌胞外酶活性的检测
        3.3.2 内生生防细菌对番茄促生长能力的测定
        3.3.3 内生生防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3.3.4 内生生防细菌在番茄植株内定殖能力的检测
        3.3.5 内生生防细菌挥发性物质(VOCs)GC-MS检测
        3.3.6 菌株B17-12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4.1.1 Sobs指数稀释曲线和Shannon指数稀释曲线
        4.1.2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1.3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4.1.4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4.2 内生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4.2.1 内生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
        4.2.2 菌株B17-1、B17-12、B17-12A的鉴定
    4.3 菌株B17-1、B17-12、B17-12A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4.3.1 菌株B17-1、B17-12、B17-12A胞外酶活性的检测
        4.3.2 菌株B17-1、B17-12、B17-12A对番茄促生长能力的测定
        4.3.3 菌株B17-12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4.3.4 菌株B17-12在番茄体内的定殖动态
        4.3.5 菌株B17-12挥发性物质(VOCs)GC-MS检测
    4.4 菌株B17-12全基因组分析
        4.4.1 菌株B17-12的基因组测序
        4.4.2 菌株B17-12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5 讨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番茄主要病害拮抗菌株的鉴定、室内抑菌作用及其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
    1.2 番茄主要病害
        1.2.1 主要病害症状
        1.2.2 主要病害发病规律
        1.2.3 主要病害的防治
    1.3 生物防治研究
        1.3.1 生物防治
        1.3.2 生物防治细菌种类
        1.3.3 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背景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番茄主要病害拮抗菌株的鉴定
    2.1 材料与设备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形态鉴定
        2.2.2 菌株生理生化测定
        2.2.3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形态学特征
        2.3.2 生理生化测定
        2.3.3 分子鉴定
    2.4 小结
第三章 番茄主要病害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3.1 材料和设备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仪器设备
        3.1.4 种子液、无菌发酵液的制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生长曲线的测定
        3.2.2 营养条件优化试验
        3.2.3 培养条件优化试验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长曲线的绘制
        3.4.2 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A8发酵的影响
        3.4.3 发酵培养基影响条件正交试验
        3.4.4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拮抗菌株发酵液室内抑菌作用
    4.1 试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
        4.1.2 培养基
    4.2 试验方法
        4.2.1 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2 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3.2 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4.3.3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菌株抑菌谱及田间试验
    5.1 试验材料
        5.1.1 实验菌株
        5.1.2 培养基
    5.2 试验方法
        5.2.1 抑菌谱测定
        5.2.2 田间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抑菌谱测定
        5.3.2 田间试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1 世界各国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现状
        1.1.2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1.1.3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1.2 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及病害的流行与发展
        1.2.1 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1.2.2 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1.3 国内外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国外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1.3.2 我国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新疆设施蔬菜的现状
    1.5 九师垦区设施蔬菜现状及几种主要病害
        1.5.1 灰霉病
        1.5.2 白粉病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调查
        2.2.2 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药剂试验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危害程度
        3.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3.1.2 茄科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3.1.2.1 番茄早疫病危害调查
        3.1.2.2 番茄灰霉病危害调查
        3.1.3 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3.1.3.1 黄瓜白粉病危害调查
        3.1.3.2 黄瓜霜霉病危害调查
        3.1.3.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调查
    3.2 九师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3.2.1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加重
        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
        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
        3.2.4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3.3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3.1 黄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3.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3.3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3.4 番茄早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危害程度
    4.2 九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4.2.1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日益增加
        4.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
        4.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
        4.2.4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4.3 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措施
    4.4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建议
        4.4.1 改善基础设施,应用新技术
        4.4.1.1 熊峰授粉技术
        4.4.1.2 熊峰授粉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4.1.3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
        4.4.2 筛选抗(耐)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4.4.3 农业措施
        4.4.3.1 培育壮苗
        4.4.3.2 轮作倒茬
        4.4.3.3 棚室消毒,做到源头控制
        4.4.3.4 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4.4.4 物理防治
        4.4.5 生物防治
        4.4.6 合理化学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鉴定
        1.2.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试验
        1.2.3 药效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2.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3 药效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9)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及其混剂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杀菌剂
        1.1.2供试菌株
        1.1.3供试培养基
    1.2方法
        1.2.1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生长曲线制作
        1.2.2不同接种量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抑制番茄早疫病菌活性测定
        1.2.3不同发酵培养时间发酵上清液抑制番茄早疫病菌活性测定
        1.2.4不同稀释倍数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测定
        1.2.5脂肽粗提物制备及抑制活性测定
        1.2.6 8种化学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1.2.7杀菌剂新型混剂毒性比率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生长曲线
    2.2不同接种量种子液对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影响
    2.3不同发酵培养时间对菌株gfj-4产发酵上清液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影响
    2.4不同稀释倍数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的影响
    2.5不同稀释倍数脂肽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的影响
    2.6 8种化学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测定
    2.7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复配组合毒性比测定
3讨论与结论

(10)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内生菌的定义与发展
    2. 植物内生细菌的来源与分布
    3.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意义
    4.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5. 植物内生细菌抗病、促生国内、外研究进展
        5.1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5.2 植物内生细菌抗菌物质种类
        5.3 植物内生细菌的促生特性
    6. 植物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7. 番茄灰霉和早疫病害研究进展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抗真菌特性及分类地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菌种活化
        1.4 拮抗细菌的筛选
        1.5 内生细菌定殖特性研究
        1.6 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害的田间防效测定
        1.7 内生细菌ZSY-1抗真菌谱测定
        1.8 内生细菌ZSY-1分类地位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细菌筛选结果
        2.2 拮抗细菌在番茄中的定殖特性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番茄灰霉病害田间防效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抗真菌谱
        2.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分类地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次生代谢物抑菌活性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次生代谢物抑菌特性分析
        1.4 抗菌物质种类及抑菌特性分析
        1.5 脂肽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1.6 脂肽抗菌物质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次生代谢物抑菌特性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次生抗菌物质种类及抑菌特性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果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抗菌物质的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研究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耗材
        1.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抗真菌谱
        1.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成分GC-MS检测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谱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条件优化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结果
        2.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对番茄幼苗的促生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材料
        1.3 供试培养基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及代谢物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1.5 盆栽试验设计及过程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促生机制初探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及其代谢物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发酵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促生机制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和田间防效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1.3 菌株活化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发酵培养和抗逆性芽孢制备
        1.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对B.cinerea和A.solani的番茄离体防效测定
        1.7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最佳稀释倍数筛选
        1.8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载体筛选结果
        2.2 助剂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制剂物理特性的影响
        2.3 分散剂最佳组合及添加量
        2.4 润湿剂最佳组合及添加量
        2.5 最佳稳定剂筛选结果
        2.6 可湿性粉剂稳定性
        2.7 可湿性粉剂离体防效
        2.8 可湿性粉剂最佳稀释倍数
        2.9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保护地番茄早疫病防效及绿色防控分析[J]. 王新宇,王敬民,边文波,钟芳,刘艳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8)
  • [2]番茄早疫病病组织浸提液对番茄早疫病诱导抗性及其生理生化的研究[D]. 王燕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芽孢杆菌对番茄早疫病和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D]. 孙一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林芝11种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筛选及硫磺菌的活性成分初步研究[D]. 刘晓凤. 西藏大学, 2020(12)
  • [5]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聂倩文. 长江大学, 2020(02)
  • [6]番茄主要病害拮抗菌株的鉴定、室内抑菌作用及其田间防效[D]. 史莉莉.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D]. 杨哲. 石河子大学, 2018(02)
  • [8]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赵颖,张兰香,岳弘辰,黄金光. 北方园艺, 2018(13)
  • [9]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及其混剂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研究[J]. 段海明,余利,孙甜甜,黄伟东,余海兵.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10]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D]. 高振峰. 山西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浅谈番茄早疫病的危害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