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失实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1)在《论会计法律责任》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正步入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会计行为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规范成为关键一步。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经济、企业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在尤为注重真实和准确的会计行业,其行业特点要求会计行为必须合理、合规、合法,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作为保障,所以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对领导作出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来保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却不够完善,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出现,所以作者选择此题目,旨在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本文论证思路为首先对会计法律法律责任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向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借鉴找出完善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概念、特征、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来帮助读者来初步了解会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对各会计行为主体应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进行了具体介绍,为后文分析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做好理论基础和铺垫。第三部分对目前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中缺少会计民事法律责任、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对会计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并不一致。第四部分是对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介绍和比较,对比出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不足,总结对我国应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为后文的完善建议提供参考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部分在根据前文所述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一一对应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及对策: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明确规定会计法律责任主体、进一步提高法律体系中会计法律规定的统一性和对接程度,从而使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法律实践。通过对存在问题不断探讨最终到结论:一个完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应同时具备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在具备这三种法律责任的基础上,要准确区分各种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会计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以及《会计法》应与相关法律之间对会计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约定保持一致,只有具备这些内容,才能算是完备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
姚鹭[2](2020)在《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发放问询函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期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从2014年开始,交易所在其官网公开披露问询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关注风险。交易所出具的问询函可能提示了哪些审计风险?审计师如何利用问询函来识别与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问询函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问询函及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界定和分类。其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本文理论框架。进一步运用规范研究法分析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阐述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最后,将内容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以康得新为案例阐述审计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了解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基本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问询及回复内容,具体阐述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针对康得新案例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通过问询问题能够提示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交易所问询函信息含量丰富,能够作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来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判断高风险领域;审计师也可以利用问询函的回复内容进一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且回复内容的可靠性也是审计师需要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相联系,既丰富了两个领域的研究,也为审计师识别、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赵建群,张岐[3](2020)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其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究其影响因素,既有宏观层面财务与会计制度不完善的因素,也有政府部门管理与引导的因素;同时,合作社发展的历史短、规模小、人员素质低也是问题产生的内因。因此,加强制度创新、制度完善与政府各部门协同监控和引导,同时从合作社自身角度,强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和相关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财务意识和素质提升更是提升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推进合作社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闫寒颖[4](2020)在《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化工企业大多进行多元化发展,各公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总产量不断提升,这就造成供给不断增加但总的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这也进一步导致各家公司竞相压价。化工产品在此时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企业的成本角度而言,就应转变现有成本核算方式,找到成本控制的点,减少非增值性作业的成本,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当前,化工类企业大都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其单一的成本分配标准已经不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竞争需求,不能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信息帮助其进行管理决策,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时有必要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的真实性与精确性。根据现有文献,大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都集中于加工制造性企业,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判断是否适用于这一行业,但对于化工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本文选取了化工行业对其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进而辅助有文献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法等方法。选取化工行业产能排在全国前二十的F企业进行分析,以F公司产能较大的二厂为例,由于其规模较大且产能较高,因而对于同行相同工序企业作业的划分及资源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是对公司当前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预算数据与实际产出间的差距较大,进而引入作业成本法。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细化的分析之前确认公司成本核算目标以及流程,主要是作业的划分、数据准备、对比分析、保障性措施四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构建能够较好地解决F企业目前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使得产品的成本更加精细化,从成本核算角度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相应的指标数据库。
续亮星[5](2020)在《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研究 ——以浙江H企业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增长状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融资成为企业的一大难题,尤其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而目前就企业而言,融资的方式一般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企业生产链以及发展新的项目筹措资金,也是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资金运转过程。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发行股权融资能够为其带来长期的现金流,然而近年来审核工作越来越严格,企业经营不符合规范,申报期内存在诉讼或者出现内部会计控制等问题都很有可能上市失败,因此许多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会做很多准备工作,尽量符合上市要求。然而经过研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在被否案例中最为常见,尤其主板市场入市门槛较高,审核加大,企业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风险不仅不利于企业经营以及发展,对企业融资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企业资金流断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内部会计控制风险问题为有预期上市的制造类公司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该主题的目的。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理论和模型构建的研究,并介绍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分类、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理论及构建模型方法。其次阐述了目前拟IPO企业审核情况,通过研究被否案例问询函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内部会计控制风险项进行识别,结合大量文献研究及统计发审委重点关注问题频数构建了内部会计控制风险指标体系。其次根据上述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价,最后提出风险应对对策。此外,文中选择典型案例H企业进行案例应用研究,首先对H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进行识别,并利用上述构建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基于以上分析H企业针对风险点有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针对H企业提出优化及建议,为后续有预期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制造类企业提供一定参考。
王利真[6](2020)在《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货币资金和信贷业务的特殊性质,会计风险一直是银行业炙手可热的话题。近年来,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迅猛,资产规模与业务种类快速增长,提供的金融服务日趋多元化,随之而来的会计风险也逐渐攀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类金融机构陆续准入市场,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营受到严重威胁,相继爆发出数起涉案金额巨大的要案。不仅使商业银行本身的财务业绩遭受损失,也使其社会信誉和形象受损,在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安定。人们不禁对商业银行的公信力产生了诸多疑惑,也对银行业的发展前景感到无比担忧。因此,基于此过往背景与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刻不容缓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概括分析,界定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内涵、相关概念以及特点等,进而逐项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流程展开论述。随后,结合目前体制下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管控现状,采用流程图分析法,以点带面,对影响中国银行HD分行的会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初步探讨其在会计风险管控方面的总体概况。紧接着,对中国银行HD分行的会计风险展开评估,通过建立会计风险评估模型,揭示其在会计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并对中国银行HD分行的未来会计风险管控工作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指导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实践,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王忠华[7](2020)在《HD水务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内控机制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使国家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部门,承担着建造公共设施、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深化改革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管理监督环境和内部控制有了很大的改善。专项资金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款专用政府财政的投入。它的种类也繁多,数额庞大,其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也突出显现,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加强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策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的优化。本文主要是从HD水务局专项资金使用内控机制出发,通过项目组的访谈及调查,根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内控现状,发现HD水务局单位层面的内控机制建设力度不足,业务层面的内控薄弱,内控绩效评价内部化严重,同时内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内控执行力不足。在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专项资金内控制度的缺失,业务控制上内控意识浅薄,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有HD水务局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对内控信息化的投入不足,导致专项资金的内控执行效果较差。根据四川省财政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规范》,结合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机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首先是加强专项资金内控管理要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内控机制的优化,对HD水务局内部管理的不同主体的权责划分及协作的业务流程图明晰,并分析每个流程节点存在的可能风险给出内控措施和优化建议,再对业务层面的分析主要是从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六大经济活动分析。其次是需要优化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及对绩效评价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达到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指导业务运行。最后是结合HD水务局的业务流程细化,通过信息化系统固化内控流程,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本文介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专项资金内控问题及优化措施,结合HD水务局的内控管理案例研究分析,目的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和内控机制运行监督,挺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组织的管理的风险防控,防范腐败舞弊等行为。为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信息化提供框架理论支撑,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控机制优化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同时也能够为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软件的市场扩展做理论铺垫。
顾逸蕾[8](2020)在《“营改增”背景下DC建设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涉税事项的增多、税务案件的不断曝光,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其行业竞争激烈,资金量大、建设期长、关联方多、管理复杂的问题长期存在。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建筑业受到较大影响,并且在近3年一直处于政策密集调整期。增值税税率两次下调,不动产抵扣、进项税额抵扣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这也使得建筑业近年处于涉税风险的高发期,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凡事具有两面性。实践中也应该看到,政策的变革也倒逼建筑企业进行管理变革,有效防范和管理税务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优化,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次研究把DC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具体的例子,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DC公司面临的税务风险因素,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首先论述了税务风险的定义、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其次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在“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业税务风险管理;论述DC建筑公司的基本情况,通过税务风险指标分析和实地走访调研,识别DC公司在管理层、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部四个层面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在使用了层次分析法之后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DC公司在“营改增”环境下怎样应对税务风险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确立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及组织机构、针对合同、发票、申报等关键管理环节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税务风险信息与沟通机制、培育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等。
沈祺琪[9](2019)在《“营改增”后S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2016年5月1日,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及金融业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随着房地产行业被纳入“营改增”范畴,房地产企业受到增值税税制的影响,企业的涉税风险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对“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所受到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帮助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对其经营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有必要对“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S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营改增”后对S公司财务战略的现状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分析法对公司的财务战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营改增”对S公司财务战略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其财务战略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S公司的财务战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在筹资渠道、投资方向、资金运营、利润分配模式等方面均会受到“营改增”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营改增”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本文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公司的现有资源出发,对公司的财务战略进行了优化,构建出了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战略,尽可能的将更多的收益留存起来,为公司的安全成长提供保障。本文针对“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优化展开研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一个创新,为房地产行业在“营改增”背景下的财务战略优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婷婷[10](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企业、投资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利益主体提供财务经济状况的信息系统,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其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结果。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宏观层面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在微观方面可以影响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和经营管理与决策,因此,消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资本市场又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是经济调整的风向标、利益分配的基础,具有参考权衡利益分配的功能。同时,会计信息也是履行约定的各类人员薪酬等的参考依据。倘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对整体社会经济、上市公司本身以及投资人和债权人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和影响。对整体经济社会来讲,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市场秩序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来讲,虽然短期之内利用虚假的盈利信息规避了监管,达到上市、再融资或避免退市的目的,但是会计造假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最终将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对投资人和债权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会引导其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更为重要,影响面更广,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金融行业管理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良现象的发生,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作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表现形式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对策或建议,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雅百特公司为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分为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框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阐述会计信息的概念、质量特征与主要作用,并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分类以及影响因素。接下来,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在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层面、宏观经济层面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第四章是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在介绍雅百特公司发展背景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因素、人员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内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叙述。第五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从政府层面、人员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公司内部审计层面五个方面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形成的结论和成果,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自我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失实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失实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论会计法律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及其类型 |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
1、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
2、会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
(二)会计法律责任产生原因 |
1、会计职业与会计核算方法运用本身存在灵活性 |
2、法律专业和会计专业观念上存在冲突 |
3、会计舞弊行为 |
4、重大会计错误 |
(三)会计法律责任的类型 |
1、行政责任 |
2、民事责任 |
3、刑事责任 |
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及其具体的法律责任 |
(一)单位的会计法律责任 |
1、单位会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
2、单位的会计法律责任 |
(二)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1、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意义 |
2、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三)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责任 |
1、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 |
2、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
3、其他人员的会计法律责任 |
三、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
(一)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 |
1、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 |
2、加大了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
3、对会计行政责任和会计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完善 |
4、会计法律责任类型中的民事责任方面存在缺失 |
5、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衔接不协调 |
(二)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1、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真空带 |
2、《会计法》未明确规定各会计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和权利义务 |
3、我国《会计法》及其相关法律规范中对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 |
4、会计法及相关法律规范中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统一 |
四、域外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及其评析 |
(一)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责任制度评析 |
1、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介绍 |
2、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评价 |
(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评析 |
1、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介绍 |
2、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评价 |
(三)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制度的比较及借鉴经验 |
1、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比较 |
2、两大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与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比较 |
3、我国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中借鉴的经验 |
五、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对策 |
(一)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促进会计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 |
1、在现有会计法律责任体系中增设会计民事法律责任条款 |
2、明确民事赔偿的赔偿标准 |
(二)修改《会计法》,明确会计法律责任的细则规定 |
1、明确《会计法》中每个会计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2、明确《会计法》中会计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 |
3、在《会计法》中完善判断真伪会计数据和会计违法行为的规定 |
4、在《会计法》中增设定期对会计数据进行审计的制度 |
(三)提高法律制度中关于会计法律规定的对接程度及统一性 |
1、提高《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的一致性 |
2、提高会计行为主体和违法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的对接程度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贡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问询函研究 |
二、关于审计风险研究 |
三、关于问询函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信号传递理论 |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三章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及现状 |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 |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定义及构成 |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展 |
三、交易所问询函的类别 |
第二节 交易所问询函现状 |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函现状 |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行业分布现状 |
三、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审计师回复的现状 |
第四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 |
一、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
二、交易所问询函影响审计风险评估路径 |
三、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 |
一、了解交易所问询函及回复情况 |
二、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 |
三、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的措施 |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康得新案例 |
第一节 康得新案例介绍 |
一、康得新简介 |
二、康得新年报审计意见情况 |
三、康得新事件回顾 |
第二节 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 |
一、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情况 |
二、康得新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情况 |
第三节 在康得新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 |
一、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 |
二、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的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二、审计师层面 |
三、监管机构层面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与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财务机制与制度不健全 |
1.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
2.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高。 |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
1. 部分合作社不按照规定的合作社会计制度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
2. 不按照规范设置会计账簿。 |
3. 不按照规范开展会计核算。 |
4. 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
5. 会计核算手段落后。 |
6. 不按照规范编制会计报表。 |
(三)盈余分配不规范 |
1. 以价格返利代替盈余分配。 |
2. 分配依据不规范。 |
(四)专项资金管理与核算不规范 |
1. 专项资金的投入缺少整合,资金效能低。 |
2. 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
3. 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
(五)投融资风险高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外部因素 |
1. 政府部门监管缺位。 |
2. 政府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及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
4.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功能缺位。 |
(二)内部因素 |
1. 合作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合作社负责 |
2. 合作社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及普遍性 |
3. 合作社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及真实性, |
三、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
(一)规范与引导相结合,强化政府的监督与引导作用 |
(二)从国家层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合作社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与成本 |
(四)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与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
(五)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代理记账机制 |
(六)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 |
(七)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4)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成本核算及作业成本法理论概述 |
2.1 成本核算相关理论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
2.1.1 成本核算的概念及原则 |
2.1.2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
2.2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
2.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
2.2.2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与缺陷 |
2.2.3 作业成本法应用程序 |
2.2.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别 |
3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
3.1 F公司概述 |
3.1.1 F公司简介 |
3.1.2 主要工艺流程 |
3.1.3 企业生产特点 |
3.1.4 企业组织架构 |
3.2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问题 |
3.2.1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
3.2.2 F公司生产成本核算特点 |
3.2.3 F公司预算成本考核现状 |
3.2.4 F公司成本核算主要环节 |
3.2.5 传统成本核算所出现的问题 |
3.3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
3.3.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3.4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3.4.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外部条件 |
3.4.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内部条件 |
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应用 |
4.1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建立的总目标 |
4.2 作业设置原则 |
4.3 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流程 |
4.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具体实施 |
4.4.1 作业的识别及资源的划分 |
4.4.2 作业成本法所需数据准备 |
4.4.3 成本归集 |
5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实施的效果分析与保障性措施 |
5.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
5.1.1 两种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差异分析 |
5.1.2 两种方法下的对比分析 |
5.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需的保障性措施 |
5.2.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面临的障碍 |
5.2.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性措施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5)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研究 ——以浙江H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研究 |
1.2.2 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拟IPO企业的定义 |
2.1.2 内部会计控制相关概念 |
2.1.3 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1 风险识别方法 |
2.2.1.2 风险评价方法 |
2.2.1.3 风险应对方法 |
第3章 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识别 |
3.1 制造类拟IPO企业审核通过情况 |
3.2 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项的确定 |
3.2.1 文献法 |
3.2.2 检查表法 |
第4章 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评价 |
4.1 构建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指标的选取 |
4.2 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章 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应对 |
5.1 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 |
5.2 健全制度体系 |
5.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4 加强监督力度 |
第6章 浙江H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 |
6.1 公司简介 |
6.1.1 基本情况介绍 |
6.1.2 公司股权结构 |
6.1.3 公司治理结构 |
6.1.4 主要客户关系 |
6.2 浙江H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识别 |
6.3 浙江H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评价 |
6.3.1 指标体系的选择 |
6.3.2 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
6.3.3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 |
6.4 浙江H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应对 |
6.4.1 风险降低策略 |
6.4.1.1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6.4.1.2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
6.4.1.3 加强授权责任制 |
6.4.1.4 提高监管机构独立性 |
6.4.2 风险承受策略 |
6.4.2.1 毛利率合理性问题 |
6.4.2.2 收入确认问题 |
6.5 优化及建议 |
6.5.1 提高会计人员责任意识 |
6.5.2 优化组织结构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框架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 |
第2章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及其会计风险 |
2.1.1 商业银行简介 |
2.1.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内涵 |
2.1.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 |
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 |
2.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的意义 |
2.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的原则 |
2.2.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的基本流程 |
2.3 本章小节 |
第3章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识别 |
3.1 中国银行HD分行总体概况 |
3.1.1 中国银行HD分行历史沿革 |
3.1.2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管控现状 |
3.2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识别思路与方法 |
3.2.1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识别思路 |
3.2.2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识别方法 |
3.3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
3.3.1 会计业务风险 |
3.3.2 会计内控风险 |
3.3.3 会计人员风险 |
3.3.4 会计系统风险 |
3.3.5 会计信息风险 |
3.3.6 会计监督风险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中国银行HD会计风险评估 |
4.1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评估模型 |
4.2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评估问题及成因 |
4.2.1 会计业务核算工作存在隐患 |
4.2.2 会计内部管控体系建设滞后 |
4.2.3 内部稽核与外部监管检查不到位 |
4.2.4 绩效考核与会计风险制度相矛盾 |
4.2.5 会计人员录用制度缺陷 |
4.2.6 新系统上线转型风险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应对 |
5.1 提升会计业务核算管理 |
5.2 完善会计内部管控体系建设 |
5.3 加强内部稽核与外部监管 |
5.4 改进绩效考核标准 |
5.5 优化会计人员结构 |
5.6 创新发展会计电算化 |
5.7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HD水务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内控机制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管理的概述 |
2.1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的含义 |
2.2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控理论基础 |
2.3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的内容及方法 |
2.3.1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的内容 |
2.3.2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的方法 |
2.4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的风险评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D水务局财政资金管理内控现状 |
3.1 HD水务局单位的概况 |
3.1.1 单位基本情况 |
3.1.2 单位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
3.2 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现状分析 |
3.2.1 水务局单位层面的内控现状 |
3.2.2 水务局业务层面的内控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 |
4.1.1 单位层面的内控机制建设薄弱 |
4.1.2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不到位 |
4.1.3 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内部化 |
4.1.4 专项资金内控信息孤岛效应明显 |
4.2 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控制度建设缺失和执行不到位 |
4.2.2 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意识浅薄 |
4.2.3 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
4.2.4 内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D水务局专项资金内控管理的机制优化策略 |
5.1 重点建设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机制 |
5.1.1 健全专项资金的内控体系化建设 |
5.1.2 明晰内控关键岗位人员的权责规范 |
5.1.3 升级改造业务经济活动进行内控流程制度 |
5.1.4 提升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力 |
5.2 细化单位经济活动的业务内控流程 |
5.2.1 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
5.2.2 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内部控制机制 |
5.2.3 规范合同管理过程及控制合同管理风险 |
5.2.4 规避收支管理的内控风险控制 |
5.2.5 监督采购管理过程的内部控制机制 |
5.3 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机制 |
5.3.1 遵循绩效评价的五大原则 |
5.3.2 完善项目验收和效用评价制度 |
5.3.3 提升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 |
5.3.4 加强对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监管 |
5.4 提升信息化平台在内控机制优化中的执行效率 |
5.4.1 专项资金内控信息化平台总体设计 |
5.4.2 单位层面的内控信息化建设 |
5.4.3 业务层面的六大经济活动业务内控信息化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营改增”背景下DC建设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税务风险内涵的研究 |
1.2.2 税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税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税务风险概念界定 |
2.1.1 税务风险的概念及来源 |
2.1.2 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
2.2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
2.3 “营改增”背景下的建筑业税务风险管理 |
2.3.1 建筑业税收核算特点 |
2.3.2 “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要求 |
第三章 “营改增”背景下D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 |
3.1 DC建设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3.1.1 组织机构及业务模式 |
3.1.2 主要税种概述 |
3.2 DC公司税务风险分析与识别 |
3.2.1 DC公司税务风险案头分析 |
3.2.2 DC公司税务风险识别 |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DC公司税务风险评价 |
3.3.1 构建DC公司税务风险层次评价体系 |
3.3.2 风险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3.3.3 税务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3.4 DC公司税务风险成因 |
3.4.1 外因分析 |
3.4.2 内因分析 |
第四章 “营改增”背景下D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对策 |
4.1 确立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及管理机构 |
4.1.1 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
4.1.2 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
4.1.3 业务模式调整 |
4.2 建立风险管理流程 |
4.2.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4.2.2 合同管理 |
4.2.3 采购管理 |
4.2.4 发票管理 |
4.2.5 申报管理 |
4.3 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
4.4 建立税务风险信息与沟通机制 |
4.4.1 建立企业信息系统 |
4.4.2 建立企业沟通机制 |
4.5 培育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营改增”后S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基本概念 |
一、战略 |
二、企业战略 |
三、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 |
第二节 财务战略基础理论 |
一、财务战略的定义与特征 |
二、财务战略目标 |
三、财务战略的类型 |
四、财务战略矩阵理论概述 |
第三章 S公司概况及战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S公司概况 |
一、公司经营情况 |
二、公司财务情况 |
三、公司战略现状 |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日益严谨的政策环境 |
二、宽松的经济环境 |
三、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
四、先进的技术环境 |
第三节 行业环境分析 |
一、竞争者数量较多且实力雄厚 |
二、主要替代品发展势头强劲 |
三、潜在进入者越来越多 |
四、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日益增强 |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 |
第四章 “营改增”对S公司财务战略的影响分析 |
第一节 “营改增”概述 |
第二节 “营改增”对税负及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 |
一、“营改增”对S公司税负的影响 |
二、“营改增”对S公司会计处理的影响 |
第三节 “营改增”对公司财务相关的内容要素影响分析 |
一、S公司财务战略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营改增”对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S公司财务战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S公司财务战略存在问题 |
一、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
二、投资决策缺乏创新,管理方式不当 |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行为不完善 |
第二节 S公司财务战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缺乏战略思维意识,信用体系不健全 |
二、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不完善 |
三、缺乏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机制 |
第六章 S公司财务战略优化设计 |
第一节 S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目标与思路 |
一、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构建出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
二、从公司的总体战略出发明确财务战略优化思路 |
第二节 S公司财务战略优化内容 |
一、强化公司整体战略思维意识 |
二、优化公司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
三、优化公司的预算考核机制 |
第三节 S公司财务战略优化实施保障措施 |
一、优化战略实施的整合能力 |
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
三、强化财务战略的组织职能 |
四、加强公司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计量分析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述 |
2.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念 |
2.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2.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 |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
2.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
2.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2.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理论 |
2.3.1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驱动 |
2.3.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理论 |
2.3.3 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 |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4.1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定义的研究 |
2.4.2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分类的研究 |
2.4.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
2.4.4 关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 |
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3.1.1 虚构交易事实 |
3.1.2 不恰当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1.3 掩饰交易事实 |
3.1.4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3.1.5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 |
3.2.1 微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3.2.2 宏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第四章 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始末 |
4.3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4.3.1 虚构交易事实 |
4.3.2 掩饰交易事实 |
4.3.3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4.3.4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4.4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动因分析 |
4.4.1 政府因素 |
4.4.2 人员因素 |
4.4.3 社会因素 |
4.4.4 技术因素 |
4.4.5 内部因素 |
4.5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后果 |
4.5.1 影响公司经营和利润 |
4.5.2 资金财产风险加剧化 |
4.5.3 严重误导投资行为 |
4.5.4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
5.1 政府层面 |
5.1.1 实现对配股政策的优化改进 |
5.1.2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力度 |
5.1.3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法 |
5.2 人员层面 |
5.2.1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
5.2.2 强化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
5.2.3 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
5.2.4 加强对领导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
5.3 社会层面 |
5.3.1 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
5.3.2 统一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 |
5.3.3 实现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同步 |
5.4 技术层面 |
5.4.1 应用区块链技术识别会计信息失真 |
5.4.2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5.5 公司内部审计层面 |
5.5.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
5.5.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5.5.3 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
5.5.4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失实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会计法律责任[D]. 张旭.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姚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赵建群,张岐. 南方农村, 2020(04)
- [4]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 闫寒颖.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制造类拟IPO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研究 ——以浙江H企业为例[D]. 续亮星.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中国银行HD分行会计风险管控研究[D]. 王利真.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7]HD水务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内控机制优化的研究[D]. 王忠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8]“营改增”背景下DC建设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顾逸蕾.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9]“营改增”后S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D]. 沈祺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1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D]. 张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