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科亮[1](2021)在《水利枢纽排水工程中砂砾石层导流技术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减少水利枢纽排水工程砂砾石层导流工程的资金浪费,设计水利枢纽排水工程砂砾石层导流技术,提出施工导流技术,采用标准k-s方案结合RNG-6方案的方式进行设计,全面分析沙砾石层水流的流态,以此完成设计。结果表明,此次研究的水利枢纽排水工程砂砾石层导流技术有效减少资金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
刘文骞[2](2020)在《岷江龙溪口枢纽明渠布置及通航条件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在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河段修筑水利枢纽时,施工期一般采用分期导流进行河水分流,以保证实现干地施工的要求。采用分期导流方案时,常由束窄河床、导流明渠等承担导流工作。本文研究的岷江龙溪口枢纽所在河段是典型宽浅式河道,枢纽施工采用分期分段导流,枯期施工时段分别由束窄后的右岸主河道与左岸开挖的导流明渠来主要承担导流任务。由于龙溪口枢纽所处岷江下游航运任务重,牵涉利益大,其枯期导流除了要宣泄设计洪水之外,还要求各泄流通道要承担通航任务。因此,枯期束窄河道及导流明渠在完成泄流任务的同时,还要满足河段通航要求。为保证枯期导流明渠顺利宣泄洪水,并尽可能降低施工对日常通航的影响。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主要对龙溪口枢纽枯期施工影响河段的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根据枯期各时段导流及通航水流条件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枯期采用导流明渠泄流通航时,相同流量下,试验河段通航水流条件较天然情况发生明显恶化,并且由于初步设计导流明渠宽度过大,造成后期施工工期压力大。因此,为优化导流明渠宽度,本文又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就明渠束窄度变化对明渠段水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明渠宽度束窄度变化主要对试验河段沿程水面高程、流速及其流态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物理模型试验表明,明渠束窄度对水流条件的影响与数值分析所得规律一致:(1)沿程水面高程。明渠束窄后,上游段水面壅高,水面高程与明渠束窄度呈正相关;明渠渠身段内水面出现波动,束窄度越大,水位波动也越剧烈;水流流出渠身段后,水面高程又与束窄度呈反相关,束窄度越大水位越低。(2)流速。由于上游河段水位壅高,其流速有减小趋势;明渠段随束窄度增大流速峰值增大,受河型河势及明渠平面布置影响,其进口段流速呈现弯道水流特性,水动力轴线也随束窄度增大而逐渐向左岸移动;下游段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扩散充分,在模型出口附近水流重新归入右岸主河道。(3)流态。横向围堰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流区域,回流范围及回流强度随束窄度变化而变化。束窄度增大,上游回流范围减小、回流强度减弱,下游回流区域范围增大,回流强度增强。最后,以各工况试验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实测成果及船模试验结果为依据,结合明渠束窄度变化对其水流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到右岸导墙左移4孔方案既能缓解后期施工压力,试验河段水流条件又能基本满足通航要求。经比选确定了合理明渠宽度为234m。为了进一步改善明渠段通航水流条件,可通过改变左右岸纵向围堰长度的方式,对导流明渠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并逐步增大了过流边界的弯曲半径。研究表明,导流明渠过流边界弯曲半径增大,能有效减小明渠进口区域横流大小,改善渠内通航水流条件。经进一步比选分析,龙溪口枢纽施工期导流明渠宽度为234m,围堰按工况六布置时,其泄洪、通航条件最优。
徐彭强[3](2019)在《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文中认为在河面较宽的平原地区,利用明渠导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导流方式,其具有施工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运用。在导流明渠的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成本、进度、安全等因素,往往还需要同时考虑导流期间的施工安全和通航水流条件问题。本工程坝址处为典型的分汊河段,施工周期较长,在河心洲上修建导流明渠,不仅仅需要考虑上述因素,更需要考虑到支汊河流的分流比;导流明渠不仅需要承担泄流任务,更需要担任通航问题,明渠内部水流条件复杂,因此对导流明渠进行分流比和通航分析对工程的正常、安全施工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数值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在分汊河道上修建导流明渠时的分流比及明渠内的通航水流条件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分汊河道上计算分流比是一个多因素问题耦合的过程,包括原始河床形式、高程、含沙量及降水等因素;在计算开挖导流明渠的分流时,需要考虑明渠的断面形式、倾角等。本文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原始地形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坝址附近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2)利用数值模型计算各期导流设计流量下的上下游水位,同时对不同工况下东、西大河的泄流能力及分流比等水流特性进行计算复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航迹线落差、主流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纵横向流速、流态、通航水深,提出各施工阶段助航流速≤3.5m/s的最大通航流量,确定合理的通航河道范围和适于通航的水位和流量范围。验证导流明渠口门区是否出现如泡漩、乱流等不良流态等。(3)验证汛期围堰拆除至12.0m高程后的平台流速;一汛、三汛期间东、西大河原河道通航,测验闸室段流速及流态。确定合理的通航范围和适于通航的水位和流量范围。(4)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初选方案基本能够满足泄流要求,但两侧河道分流比较原始天然河道出入较大。选用改进“一字型”导流方案,在不同工况下既能保证基坑内安全施工,又能满足通航要求。在施工周期内,基本能够自航通航,在特殊工况如汛期围堰拆除至12m标高以及枯水期遇大流量洪水时需要采取相关的助航措施,以保证导流明渠内船只正常的通行。
徐杰,徐瑛丹,邓韬,朱攀攀[4](2019)在《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优化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施工导流建筑物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特有的临时建筑物,承担着施工期内设计流量的洪水安全宣泄到下游河槽的重要任务[1],保障着整个工程安全如期实施并正常施工,它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及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等多个方面[2].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对导流建筑物和导流时段进行优化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为即将建设的类似水利枢纽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郐君[5](2016)在《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式选择》文中认为根据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特点、坝型及毕拉河水文特性进行导流方式选择,本文说明了在北方寒冷山区河流兴建混合坝施工导流方式选择的经验与体会。
赵奇志[6](2013)在《西津枢纽货运量预测及二线船闸通航条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运货运量是确定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主要依据,货运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直接影响水运工程项目的投资和效益,对制定未来水运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水运设施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船闸货运量是衡量内河航运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多。本文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为样本,结合西津水利枢纽腹地经济发展及水运量现状和发展趋势,运用宏观整体预测和微观分析的综合预测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抽象方式选择模型、增长系数法四种数学方法,预测了西津水利枢纽中长期过闸货运量需求,预计西津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2020年、2030年、2040年将分别达1690万吨、2760万吨、3720万吨。合理确定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的建设规模为按最大通过3000t级船舶的Ⅰ级船闸建设。通航建筑物的进出口区域,通常是指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与河流(或运河)相连接的口门区,是船闸进出口与河道自由航行河段起纽带作用的区域,是过闸船舶(队)进出引航道的咽喉。当引航道轴线与河段主流成一定夹角时,引航道口门区常出现一种作用在船舶侧面的不利航行的复杂流态—“斜向流”。由于“斜向流”的作用,将迫使进出船闸的船舶扭转和强烈震动颠簸漂移,偏离航迹线而触碰引航墙,对船舶航行是不安全的。因此,在各种通航枢纽设计时,需要对通航建筑平面布置进行模型试验,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认识了解影响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情况,分析斜向水流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的种种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通航建筑物的复杂性,本文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为基础,通过对其建立物理模型,经水面线及流速验证,达到与原型相似的要求,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试验河段的水流运动特性。针对上、下引航道原方案布置和河型河势及地形等特点,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处于弯曲河段弯道上游,上引航道轴线与主流之间的夹角较大,致使口门区存在较强横流;同时在引航道内形成大范围的回流,当入库流量较大(Q>9122m3/s),泄洪闸全部敞泄时,原设计方案上引航道口门区纵向、横向及回流流速均超过规范允许值。模型通过多方案的对比试验:采取加长分水墙和调整开挖边线等措施,使上引航道口门内、外的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流量Q≤9122m3/s时,除个别点外,各项流速指标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由于西津水利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布置于弯曲河道弯顶附近,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将受弯道水流、枢纽调度和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引航道布置,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分开布置,适当加长一、二线之间隔流堤长度,调顺下泄水流方向,改善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流态,使口门区通航水流指标基本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农好瑾[7](2010)在《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文中认为山秀水电站坝址的特点是河床比较狭窄、枯水期水面宽小(约130m)、水较深(平均为10.25m),给施工导流,尤其是一期临时围堰的布置带来较大困难。本文分析了工程施工导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简述了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围堰型式及布置、运行效果。
何善国[8](2009)在《河宽制约下低水头河床式水利枢纽布置设计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通航的丘陵山区河流坝址河宽不足对河床径流式水利枢纽工程布置设计及一期施工导流与通航、工程投资等不利影响,探讨了河宽条件限制下低水头河床径流式水利枢纽建筑工程及水工建筑结构布置设计思路,文中认为坝址河宽不足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岸上自然低凹冲沟条带地形布置过坝建筑物,闸坝尽可能选用较大的闸孔尺寸,尽可能降低溢流堰顶标高和减少闸墩数并减小墩厚,缩短总溢流前缘长度,并优化泄水建筑物体型;采用合理的结构布置形式及分缝构造措施,缩减厂房或船闸基础总底宽;一期施工导流临时围堰,在水深条件合适时,可选用占地断面较小、抗冲稳定性较好的围堰堰体结构型式。
农好瑾[9](2003)在《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文中指出导流工程在施工条件改变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优化,以达到节省导流工程投资、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要求的目的;介绍了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情况。
周瑞祥,李清南,余万程[10](2003)在《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概况》文中研究指明简介了左江水利枢纽管理机构、枢纽建筑物与设备布置、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导流、电站的建筑安装、经济指标、工程效益及工程获奖等情况。
二、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枢纽排水工程中砂砾石层导流技术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工程条件 |
1.1 概 况 |
1.2 地形地貌及其他条件 |
2 施工导流技术 |
2.1 导流标准 |
2.2 导流方案 |
2.3 施工技术设计 |
3 实 验 |
3.1 耗费成本对比 |
3.2 效率对比 |
4 结 语 |
(2)岷江龙溪口枢纽明渠布置及通航条件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导流明渠布置原则 |
1.2.2 导流明渠泄流 |
1.2.3 导流明渠冲刷 |
1.2.4 导流明渠通航 |
1.2.5 束窄边界水流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 枢纽位置及河段特征介绍 |
2.2 坝址河段水文分析计算 |
2.3 枢纽建筑物组成 |
2.4 枢纽施工导流方式 |
2.5 导流建筑物设计标准 |
2.6 通航标准及适航评定指标 |
第三章 枯期施工导流及通航水流条件物理模型试验 |
3.1 引言 |
3.2 模型建立 |
3.2.1 模型范围 |
3.2.2 模型比尺 |
3.2.3 模型制作 |
3.2.4 试验量测设备 |
3.3 模型验证 |
3.4 天然情况通航水流条件 |
3.4.1 水力特性 |
3.4.2 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
3.5 枯期导流河道泄流能力 |
3.6 枯期通航水流条件分析及船模试验验证 |
3.6.1 枯期施工河段流速、流态分析 |
3.6.2 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
3.6.3 船模试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侧束窄导流明渠宽度变化对明渠水流的影响分析 |
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1 控制方程及数值解法 |
4.1.2 数学模型建立 |
4.1.3 模型验证 |
4.1.4 模拟工况拟定 |
4.1.5 模型边界条件 |
4.2 明渠宽度变化对沿程水面线的影响分析 |
4.3 明渠宽度变化对流速、流态的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龙溪口导流明渠优化布置物理模型试验 |
5.1 试验工况 |
5.2 导流明渠宽度比选 |
5.2.1 沿程水面线变化 |
5.2.2 流速、流态变化 |
5.2.3 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
5.3 导流明渠平面优化布置 |
5.3.1 试验工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明渠导流研究现状 |
1.2.2 分汊河流分流比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施工导流方案初选 |
2.1 工程概况 |
2.2 枢纽布置 |
2.3 工程水文地质 |
2.4 施工导流方案初选 |
2.4.1 施工导流标准 |
2.4.2 施工导流要求及方案初选 |
2.4.3 施工导流建筑物初步设计 |
第3章 初选方案保证施工安全水流特性计算分析 |
3.1 引言 |
3.2 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
3.2.1 基本方程 |
3.2.2 数值解法 |
3.2.3 定解条件 |
3.2.4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3.3 软件模块 |
3.4 模型率定 |
3.5 初选方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3.5.1 一枯时段分流比数值模拟分析 |
3.5.2 三枯时段分流比数值模拟分析 |
3.6 结果分析 |
第4章 改进方案保证通航条件数值模拟分析 |
4.1 引言 |
4.2 导流明渠改进方案 |
4.3 改进方案泄流能力校核 |
4.4 改进方案通航条件计算分析 |
4.4.1 一枯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2 一汛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3 三枯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4 三汛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分汊河段明渠导流物理试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工况 |
5.2.1 一期导流试验工况 |
5.2.2 二期导流试验工况 |
5.3 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研究 |
5.3.1 一期导流试验 |
5.3.2 二期导流试验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优化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施工导流方案对比 |
1.1 原导流建筑物设计方案 |
1.2 优化后导流方案 |
1.3 导流时段及导流标准的变化对比 |
2 导流方案优化效果 |
2.1 混凝土浇筑强度 |
2.2 施工设备配置对比 |
2.2.1 混凝土生产系统 |
2.2.2 混凝土运输系统 |
2.3 工程量对比 |
2.4 经济效益分析 |
3 优化设计风险点分析 |
4 结语 |
(5)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设计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条件 |
2.1.2 水文、气象条件 |
2.1.3 地形、地质条件 |
2.2 施工导流方式选择 |
2.2.1 导流标准的确定 |
2.2.2 初拟导流方式 |
2.2.3 导流方式比选分析 |
3 结语 |
(6)西津枢纽货运量预测及二线船闸通航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工作的目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1.2.1 船闸货运量预测研究的目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
1.2.2 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的目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货运量预测研究现状 |
1.3.2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 |
1.4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货运量预测 |
2.1 前言 |
2.2 经济腹地划分 |
2.3 腹地经济社会及经济发展 |
2.3.1 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规划 |
2.3.2 腹地内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
2.4 国民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对内河航运需求分析 |
2.4.1 腹地经济腹地运输化阶段分析 |
2.4.2 国民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对内河航运的需求分析 |
2.5 货运量预测 |
2.5.1 预测方法 |
2.5.2 主要货类分析 |
2.5.3 西津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预测 |
2.5.4 预测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西津枢纽二线船闸通航条件研究 |
3.1 影响船闸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 |
3.2 西津枢纽二线船闸总体布置 |
3.3 模型设计与相似性验证 |
3.3.1 模型设计的基本考虑 |
3.3.2 模型范围 |
3.3.3 模型比尺的确定 |
3.3.4 模型制作与几何相似性检验 |
3.3.5 模型验证试验 |
3.4 试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
3.4.1 水库运行方式 |
3.4.2 试验工况选择 |
3.4.3 模型尾水位控制 |
3.4.4 试验观测内容及量测设备 |
3.5 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
3.5.1 枢纽上游河道水流条件 |
3.5.2 一线船闸上、下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
3.6 二线船闸建成后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
3.6.1 原设计方案 |
3.6.2 枢纽上下游河道水流条件 |
3.6.3 二线船闸上、下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
3.7 设计优化方案 |
3.7.1 方案调整简况 |
3.7.2 二线船闸上、下引航道航水流条件 |
3.8 试验优化方案 |
3.8.1 试验优化方案一 |
3.8.2 试验优化方案二 |
3.8.3 试验优化方案三 |
3.8.4 试验优化方案四 |
3.8.5 试验优化方案五 |
3.8.6 试验优化方案六 |
3.9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布置方案优化试验汇总 |
3.10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成果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影响工程施工导流主要因素 |
2.1 地形地貌 |
2.2 水文 |
2.3 枢纽建筑物布置 |
2.4 施工进度及施工场地布置 |
2.5 施工通航 |
3 导流方案设计 |
3.1 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
3.2 围堰型式选择与布置 |
3.2.1 一期临时围堰型式 |
3.2.2 纵向混凝土围堰位置 |
3.2.3 一、二期上下游围堰型式 |
(1) 一期上下游围堰 |
(2) 二期上下游围堰 |
4施工进度及运行效果 |
四、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枢纽排水工程中砂砾石层导流技术的设计研究[J]. 张科亮.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07)
- [2]岷江龙溪口枢纽明渠布置及通航条件模拟研究[D]. 刘文骞.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D]. 徐彭强. 天津大学, 2019(01)
- [4]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优化实践[J]. 徐杰,徐瑛丹,邓韬,朱攀攀. 江西水利科技, 2019(02)
- [5]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式选择[J]. 郐君. 吉林水利, 2016(08)
- [6]西津枢纽货运量预测及二线船闸通航条件研究[D]. 赵奇志.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5)
- [7]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J]. 农好瑾.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04)
- [8]河宽制约下低水头河床式水利枢纽布置设计探索[J]. 何善国. 红水河, 2009(03)
- [9]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的优化[J]. 农好瑾. 广西水利水电, 2003(S1)
- [10]左江水利枢纽工程概况[J]. 周瑞祥,李清南,余万程. 广西水利水电, 2003(S1)
标签:施工导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