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脑组织的SOD、MDA及NO含量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巫芳华,刘玉莲,高宇容,杨开令,刘微[1](2021)在《补阳还五汤通过甲酰肽受体2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甲酰肽受体2(FPR2)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FPR2抑制剂(Boc-2)组,假手术组仅游离血管,不做插线处理。其他各组运用改良Longa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再灌注后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Boc-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16 g·kg-1)灌胃,每日2次;补阳还五汤联合Boc-2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Boc-2(0.4 mg·kg-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退化神经元染色(FJC)观察FJC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2(NOX2)平均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FJC阳性细胞数目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P<0.01),NO和MDA含量增加(P<0.05,P<0.01),GSH和SOD活性下降(P<0.05,P<0.01),NOX2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FJC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1),Bcl-2表达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明显减少(P<0.05,P<0.01),NO和MDA减少(P<0.05,P<0.01),GSH和SOD增加(P<0.01),NOX2表达减少(P<0.01)。给予Boc-2后,补阳还五汤的作用部分被抑制。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PR2调控NOX2的表达有关。
唐夏林[2](2021)在《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调控NMDA受体调节神经突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研究目的包括两部分。1.通过体外实验阐述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模型细胞内Ca2+内流、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2.通过体内实验阐述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调控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在 C57bl/6 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中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功能缺损、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及突触调节蛋白的影响,探讨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通过构建原代SD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阐述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对神经元凋亡的作用。(1)原代SD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鉴定,培养成熟后构建OGD3h/R24h模型;(2)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摸索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NMDA受体抑制剂MK-801最佳实验浓度;(3)实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OGD/R模型组,OGD/R+黄芪川芎嗪注射液组,OGD/R+MK-801组,OGD/R+MK-801+黄芪川芎嗪注射液组;(4)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5)通过JC-1和Fluo-4AM试剂盒检测黄芪川芎嗪注射液对于各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及钙离子内流的影响;(6)通过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表达情况及变化,了解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于氧糖剥夺损伤后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2.通过构建C57bl/6小鼠MCAO/R模型,随机分为5组:sham组,模型组,黄芪川芎嗪注射液组,抑制剂组,黄芪川芎嗪注射液+抑制剂组;分别在模型制作后10min进行干预,取24h,48h两个时间点进行观察与检测。(1)通过Longa评分观察各组神经行为学变化;采用TTC染色观察各组梗塞体积改变;(2)采用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观察各组小鼠脑缺血区组织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及 NR2A,NR2B,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GAP-43)表达变化;(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表达变化;(5)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各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及 NR2A,NR2B,突触相关因子(PSD-95、SYN、GAP-43)mRNA表达水平,观察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调控NMDA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细胞凋亡情况及突触调节的影响。结果:1.原代SD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及鉴定原代培养后第7天,显微镜下观察到神经元细胞胞体成圆形、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形态,有明显核仁,突起交联充分,末端交接成网,神经元发育成熟。免疫荧光鉴定Neun阳性与DAPI阳性百分比,统计得神经元纯度达(94.35±2.73)%。2.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细胞活力的影响CCK-8检测确定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MK-801合适浓度分别为0.2mg/mL,120μm,5μm。对OGD/R模型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力降至50%以下;与OGD/R相比,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细胞活力均显着提高(P<0.001),且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升高最明显。3.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Tunel阳性细胞凋亡占比显着增加,达41.582±2.801%;予药物处理后,与OGD/R相比,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凋亡细胞占比均显着减少(P<0.05),且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下降最明显(34.430±2.163)%。4.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C-1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在control组,膜电位基本正常;OGD/R组绿色荧光单体明显增多,说明早期凋亡细胞变多(P<0.001);与OGD/R组相比,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线粒体膜电位有上调趋势,早期凋亡细胞相对减少(P<0.05),且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上调最明显。5.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着增加(P<0.001),达(43.413±2.825)%;予药物处理后,与OGD/R相比,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均显着减少(P<0.05),且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下降最明显(34.513±1.875)%。6.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免疫荧光及WB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及Bax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着下调(P<0.05);予药物处理后,与OGD/R相比,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Caspase-9、Caspase-12及Bax蛋白均显着减少(P<0.05),但Caspase-3表达下调仅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l-2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qRT-PCR结果与蛋白结果基本相符。7.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在再灌注后24h,48h两个时间点观察,Longa评分法结果显示除sham组无神经功能损伤,其它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对比MCAO/R组,给药后行为学评分虽有所下降,各组均无显着变化(P>0.05)。但在再灌注48h时间点,黄芪+川芎嗪+MK-801组行为学评分较MCAO/R组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少(P<0.05)。8.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梗塞体积的影响TTC染色结果发现:sham组未见梗塞,MCAO/R 24h与MCAO/R 48h组梗塞体积明显增多(P<0.05),给药处理后对比MCAO/R组,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梗塞体积在两个时间点均显着减少(P<0.05)。并且均发现黄芪+川芎嗪+MK-801组梗塞体积下降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一种。9.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 SOD、MDA的影响与sham组相比,MCAO/R 24h与MCAO/R 48h组SOD活力均显着下降(P<0.05),MDA含量均显着增高(P<0.05);给药处理后对比MCAO/R组,黄芪+川芎嗪组、MK-801 组、黄芪+川芎嗪+MK-801 组 SOD 活力在两个时间 点均显着增多(P<0.05),MDA含量均显着减少(P<0.05),且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效果最明显。10.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WB 结果显示:与 sham 组相比,MCAO/R 24h 与 MCAO/R 48h 组 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下调(P<0.01);当予药物干预后,在24h时间点,与MCAO/R组比较,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芎芪+MK-801组Caspase-12、Bax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而 Caspase-3 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Caspase-9 表达仅在 MK-801组与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下调显着(P<0.05),Bcl-2蛋白表达仅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上调显着(P<0.05);在48h时间点,对比MCAO/R组,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Caspase-9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而Caspase-3、Bax在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下调显着(P<0.05),但在MK-801组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12表达仅在黄芪+川芎嗪组下调明显(P<0.05),Bcl-2蛋白表达仅在黄芪+川芎嗪+MK-801组上调显着(P<0.05);qRT-PCR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但促凋亡因子mRNA在药物组下调趋势更明显,抗凋亡因子Bcl-2 mRNA上调趋势更明显。11.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 NR2亚基NR2A、NR2B表达的影响WB结果显示:在24h时间点,与sham组相比,MCAO/R 24h组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01),NR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下调(P<0.001);当予药物干预后,与MCAO/R组比较,各组间NR2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NR2B蛋白表达在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均显着下调(P<0.001)。在48h时间点,与sham组相比,区别于24h,MCAO/R模型组NR2A,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予药物处理后,与MCAO/R组比较,各组间NR2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而NR2B蛋白表达在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均显着下调(P<0.01)。qRT-PCR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12.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MK-801对C57bl/6小鼠MCAO/R模型24h、48h突触调节蛋白PSD-95、GAP-43、SYN表达的影响WB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CAO/R24h与MCAO/R48h组PSD-9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01),GAP-43、SYN蛋白相对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在24h时间点,对比MCAO/R组,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PSD-95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GAP-43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而SYN表达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48h时间点:对比MCAO/R组,黄芪+川芎嗪组、MK-801组、黄芪+川芎嗪+MK-801组PSD-95表达均显着下调(P<0.001),GAP-43、SYN蛋白均显着上调(P<0.05)。qRT-PCR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在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OGD/R损伤模型中,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细胞存活,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内Ca2+浓度,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早期凋亡细胞的产生,同时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Bax表达,最终发挥抗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2.在MCAO/R小鼠损伤模型中,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通过调控NMDA受体NR2亚基(NR2A、NR2B)表达来减少脑梗塞体积,下调MDA含量,提升SOD活力,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一定程度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功能损伤。3.在MCAO/R小鼠损伤模型中,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与调节 Bcl-2、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Bax 蛋白表达水平有关。同时,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调节神经突触,与调节PSD-95、GAP-43、SY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刘玥欣[3](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eptide,VAP)对神经元修复及保护作用,阐释VAP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作用机制,为临床鹿茸防治MCI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体内、体外实验,探讨VAP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MCI作用机制。1 VAP鉴定及检测利用双缩脲法鉴定VAP理化性质;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VAP分子量;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Precolumn derivatiza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D-HPLC)测定VAP不同成分含量。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利用TCMID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筛选鹿茸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MCI作用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作图工具平台筛选鹿茸-MCI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0蛋白质互作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网络拓扑属性分析软件,基于拓扑分析、聚类分析筛选PPI网络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网络拓扑属性分析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分析核心成分;利用R语言及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对共同靶点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代谢通路等进行归纳。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法、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分别诱导不同MCI大鼠模型。利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海马区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血清中SOD、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海马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由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法复制的MCI模型大鼠脑组织、肾脏进行检测,分析各组间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动态变化情况。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冈田酸(Okadaic acid,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利用OA诱导HT22细胞损伤建立模型,给药后,利用CCK-8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WST-1法、可分光光度法检测HT2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或含量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T22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VAP鉴定及检测实验中选用的VAP理化性质为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2k Da,由17种氨基酸组成,其中必须氨基酸共有7种,含量为393.39±1.65g/kg,氨基酸总含量为826.55±10.75g/kg,不同成分含量稳定,可用于本实验研究。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鹿茸中多数活性成分为VAP中的重要构建物质,利用交互网络发现鹿茸活性成分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改善MCI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体内神经信号转导、神经元损伤、氧化应激过程、性激素类作用等途径相关,为本研究探讨VAP对MCI的改善作用提供方法与思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VAP能够提高不同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区固缩现象,增加不同MCI模型大鼠血清中SOD、BDNF、NGF、VEGF、T、Cortisol含量(P<0.05或P<0.01),减少MDA含量(P<0.05或P<0.01),升高Bcl-2、m TOR表达水平(P<0.05或P<0.01),降低Bad、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P<0.05或P<0.01)。4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内叶酸及脂质代谢、环磷酸腺苷能量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肾脏中性激素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冈田酸(Okadaic acid,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VAP能够提高受损HT22细胞存活率(P<0.01),增强受损HT22细胞中SOD、GSH-PX活力(P<0.01),减少MDA含量(P<0.01),降低Bad、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P<0.01)。结论:VAP可能通过“填精补髓”作用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拮抗由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并提高不同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调节肾脏功能、促进神经元细胞生长、增殖与分化,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内叶酸及脂质代谢、环磷酸腺苷能量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肾脏中性激素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
张婷婷[4](2021)在《电针“水沟”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GRP、AVP、Ang-Ⅱ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同时电针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根据治疗时长分为3d、7d共2个时相,每组每个时相各5只大鼠。采用线栓法为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不做其他干预处理仅束缚时间与电针组保持一致。电针3d组针刺大鼠唇裂正中、鼻尖下1 mm位置的“水沟”穴。选用0.35 mm×13 mm毫针自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向上斜刺0.2~0.3 cm,接电针治疗仪,负极连接“水沟”穴,正极连接“水沟”穴下2 mm处。选用连续波,频率15 Hz,强度1 m A,电针治疗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3d。电针7d组:操作同电针3d组,连续治疗7d。纳入及排除标准参照Zea Longa法,分别在术后即刻、3d及7d这三个时间段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进行评分,参照(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来评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各组大鼠在术后第3d及第7d分离取出大鼠梗塞半球侧与非梗塞半球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脑血管组织,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MCAO大鼠梗塞与非梗塞半球两侧脑血管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21.0软件创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NS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即刻:电针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电针干预开始前,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相比无明显差异;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SS评分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之间比较,电针3d后,MCAO大鼠NSS评分明显降低,电针7d组NSS评分显着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大鼠梗塞半球侧与非梗塞半球两侧脑血管组织CGRP、AVP、Ang-Ⅱ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梗塞半球侧脑血管组织AVP、Ang-Ⅱ含量均显着增加,CGRP含量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电针7d组梗塞半球侧脑血管组织内CGRP含量明显增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7d组梗塞半球侧与非梗塞半球侧脑血管组织内CGRP含量均有增加,梗塞半球侧增加尤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7d组梗塞半球侧脑血管组织内AVP、Ang-Ⅱ含量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梗塞半球脑血管组织内AVP和Ang-Ⅱ含量在电针干预3d、7d时均有降低,电针7d时AVP和Ang-Ⅱ含量降低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脑缺血发生后,大鼠运动功能明显受损,NSS评分明显升高,电针后能使NSS分值明显降低,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2.梗塞半球脑血管组织AVP、Ang-Ⅱ含量显着升高,CGRP含量明显降低,表明CGRP、AVP、Ang-Ⅱ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3.电针组大鼠梗塞半球脑血管组织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着升高,AVP、Ang-Ⅱ含量较模型组显着下降,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AVP、Ang-Ⅱ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提示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组织内CGRP、AVP、Ang-Ⅱ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贾晓颖[5](2021)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角度,针对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来探讨糖络宁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沉默和过表达,验证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在DPN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35只,糖络宁组25只,分别予以2.5 g/kg-d的糖络宁生药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制备正常血清和糖络宁血清。新生大鼠提取背根神经元细胞(DRGn)。采用Lipo2000法进行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激动剂中药对照组和激动剂中药组。使用q-PCR 检测 DRGn 细胞中 miR-211、IRE1α、CHOP 和 XBP1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Gn细胞中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测定DRGn细胞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技术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3.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ROS、MDA显着提高(P<0.01),SOD活力明显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ROS、MDA明显减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1),而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ROS、MDA升高(P<0.01),SOD活力减低(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1.DRGn细胞通过转染miR-211抑制剂和激动剂可构建有效的miR-21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模型。miR-211抑制剂可使IRE1α-CHOP通路活性减低,进而缓解高糖对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miR-211激动剂能增加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进而使糖络宁对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2.高糖可使DRGn细胞中miR-211表达增加,进而激活IRE1α-CHOP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使细胞受损;糖络宁含药血清可使miR-211水平减低,降低IRE1α-CHOP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缓解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糖络宁可改善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糖络宁能下调miR-211的表达,进而抑制高糖下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缓解氧化损伤,改善DPN。
丁涛,温富春,郑晓娇,关延坤,刘博,王鑫,纪凤兰,徐惠波[6](2021)在《七叶通脉胶囊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七叶通脉胶囊预防给药后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七叶通脉胶囊预防给家兔灌服10d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并放血,使血压在40mmHg维持30min后,放开双侧颈总动脉复灌2h,制备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灌结束后取血,测定血清中LHD、Na+-K+-ATPase、GSH-Px、NSE、GFAP、SOD、MDA等因子的含量;取脑,部分测定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另一部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显着增强血清中GSH-Px、SOD、Na+-K+-ATPase活性(P<0.01,P<0.05),降低LDH活性、MDA含量(P<0.01),减少GFAP、NSE的释放(P<0.05,P<0.01),还能显着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他组别对这些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七叶通脉胶囊能通过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释放相关因子,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的损伤。
姚晓雯[7](2021)在《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通过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机制探讨SIRT1/PGC-1α轴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治疗方式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并探讨SIRT1/PGC-1α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在200只SPF级大鼠中随机选取36只为假手术组,剩余的164只大鼠根据Zea 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根据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4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36只)、电针组(36只)、丰富康复训练组(即康复组)(36只)和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组(即联合组)(36只),再根据不同疗程将各组分为3天、7天、14天三个时间段,每亚组各12只。各治疗组大鼠于术后麻醉清醒后4小时进行干预治疗。电针组与联合组选取“百会”、“大椎”为主穴,辅以“内关”、“太溪”进行治疗。康复组与联合组进行丰富环境与康复训练,各治疗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天、7天、14天三个时间段;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常规饲养,不采用治疗手段干预,在3天、7天、14天取材观察比较。采用m NSS18分制评分观察各组不同时间段(术后4小时、干预3天、7天、14天)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多普勒脑血流仪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插线后5分钟,干预3天、7天、14天)脑血流量变化情况;HE染色观测各组大鼠在三个时间段缺血侧皮质区病理改变;生化测定各组大鼠在三时间段MDA、SOD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RT-q PCR观察五组大鼠三时间段SIRT1和PGC-1α蛋白与基因表达情况;析因分析电针与丰富康复训练的协同作用。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4小时、3天、7天、14天四个时间段神经功能状况评分均为0分;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四个不同时间段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4小时与3天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7天和14天段各治疗组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康复组相比,联合组在4小时、3天段无明显差异(P>0.05),在7天、14天段时评分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在四个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分析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段脑血流量较为稳定。在插线后5分钟,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脑血流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插线5分钟、3天段、7天段、14天段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插线5分钟后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后,电针组与康复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在7天段、14天段脑血流量均增多(P<0.01);与电针组、康复组相比,联合组在治疗3天、7天、14天脑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在四个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观察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段无明显差异,缺血侧皮质区均呈现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核仁清晰,排列紧密整齐,空泡少;模型组神经细胞排列明显紊乱且分散,出现大量空泡、核固缩、嗜染质,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观察到空泡、嗜染质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在3天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虽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但皮质区嗜染质相对较少,细胞结构破坏程度相对减轻,联合组尤为明显,在7天段、14天段,治疗组明显好转,神经细胞排列、结构、数量逐渐恢复正常,结构由疏松逐渐致密,嗜染质、核固缩、空泡样改变减少,其中电针组与联合组在14天段改善情况最为明显。4.MDA、SOD表达分析假手术组在三个不同时间段MDA、SOD含量表达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3天段、7天段和14天段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三个时间段MDA显着下降(P<0.01),SOD有所回升(P<0.01);与电针组、康复组相比,联合组在三个时间段MDA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均提高(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在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IRT1、PGC-1α蛋白表达量分析假手术组在3天、7天、14天缺血侧皮质区SIRT1与PGC-1α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三时间段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在不同时间段干预后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均提高(P<0.01);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SIRT1和PGC-1α蛋白含量高于电针组与康复组(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在三个不同时间段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6.SIRT1m RNA、PGC-1αm RNA水平表达分析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段大鼠缺血侧皮质区SIRT1m RNA、PGC-1αm RNA无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三个时间段SIRT1m RNA、PGC-1α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IRT1m RNA、PGC-1αm RNA表达量均提高(P<0.01);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比电针组、康复组SIRT1m RNA、PGC-1αm RNA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在不同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7.电针与丰富康复训练的析因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手段对MDA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MDA表达水平均存在交互效应(P<0.01)。在3天段与7天段,各治疗手段对SOD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均有差异(P<0.05或P<0.01);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SOD表达具有交互效应(P<0.05或P<0.01),在14天段联合治疗对SO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3天段、7天段,电针和康复对SIRT1 m RNA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具有交互作用(P<0.05),在14天段两治疗手段无明显交互效应(P>0.05)。在三个不同时间节段,电针、康复两种治疗手段对PGC-1αm RNA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和康复两种治疗手段联合治疗均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1.电针、丰富康复训练及二者联合治疗均能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血流量改善,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缺血区病理状况。其中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明显优于单一疗法。2.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轴中SIRT1的表达从而上调其下游PGC-1α表达,抑制MCAO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卢静怡,魏鲁刚,李蕊,张彭跃,张萍,洪幸[8](2021)在《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中医药分子作用机制与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之间的联系。以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靶点,从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抗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血管再生等方面切入,阐述了中药复方以及单药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现状,并结合脑肠轴理论对中医药防治脑卒中做一综述。
于亚君[9](2020)在《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炎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大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最先受到损伤,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大量研究表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是未来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缺血性脑卒中做了大量深入研究,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药理作用多靶点、多途径性的特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认为脑卒中(中风)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等原因导致的窍闭神昏等症状,治疗当以芳香开窍、醒神回苏为要。麝香是常用的芳香开窍之一,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水肿、特异性开放血脑屏障等药理作用。由于麝科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临床上天然麝香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麝香作为天然麝香的替代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目前人工麝香治疗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其理论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从抗炎症损伤探讨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以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从而为人工麝香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治疗中风的开窍药,并探索其用药规律。2.体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了OGD/R损伤模型。(1)通过免疫荧光法对GFAP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率;(2)通过CCK8、LDH、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LDH释放量和ROS表达情况以筛选人工麝香的安全剂量和有效作用剂量。3.通过RT-PCR、ELISA方法测定TNF-α、IL-1β、IL-6m RNA的表达以及相应蛋白表达,探讨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的抗炎作用。4.建立体外HEK 293T细胞转染检测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法检测人工麝香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5.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HMGB1蛋白表达量,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TRAF6蛋白表达量,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KKα、IκBα、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以及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OGD/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内NF-κBp65的核移位,探讨OGD/R损伤后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1.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使用频次最高的开窍药是麝香,与麝香配伍的常用药物有祛风药、活血化瘀药、芳香开窍药、祛痰药、安神药等。2.与Control组相比,0.001-10μg/m L的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100μg/m L浓度的人工麝香能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P<0.001);0.001-1μg/m L的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的LDH释放无明显影响(P>0.05),10-100μg/m L的人工麝香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LDH释放(P<0.001)。人工麝香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安全剂量范围为0.001-1μg/m L。3.与Control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OGD4 h/R22 h时细胞活力和LDH释放无显着变化(P>0.05);OGD6 h/R18 h细胞活力下降至约60%,LDH释放升高至140%;OGD12 h/R24 h细胞活力下降至46%,LDH释放升高到180%;OGD18 h/R 24 h时,细胞活力下降至30%,LDH释放升高到240%(均P<0.001)。故本实验建立OGD 6 h/R 18h损伤模型。4.与OGD/R组比较,0.01-1μg/m L的人工麝香能够增加OGD/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降低LDH、ROS的释放(P<0.05,P<0.01,P<0.001)。故本实验选取0.01-1μg/m L作为有效剂量进行后续研究。5.与OGD/R组比较,0.01-1μg/m L的人工麝香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OGD/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L-6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释放量(P<0.05,P<0.01,P<0.001)。6.与OGD/R组比较,0.01-10μg/m L的人工麝香能够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HEK293T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P<0.001)。7.与OGD/R组比较,0.01-1μg/m L的人工麝香能够降低OGD/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HMGB1、TLR4、TRAF6蛋白的表达(P<0.05,P<0.01),能够抑制IΚΚα、IκBα、NF-κBp65蛋白磷酸化的水平(P<0.05,P<0.01,P<0.001);还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细胞在OGD/R损伤后发生的NF-κBp65核移位,降低细胞核内NF-κBp65的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人工麝香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人工麝香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HMGB1、TLR4蛋白的表达,抑制IΚΚα、IκBα、NF-κBp65蛋白磷酸化的水平以及NF-κBp65的核转移,通过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王兴周[10](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1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病例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2方法本次研究受试者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内三科,选取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住院的符合缺血性卒中(恢复期)诊断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所有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受试者入组后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65),用法用量:0.9%NaCl100ml+前列地尔10ug,静滴每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用法用量:水煎内服,每日1剂,2次服用,每次100ml。两组同时连续用药2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情况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价;比较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tumor necrosis factorαdetection,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用药安全性。本试验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实施。3结果(1)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失4例,对照组脱失3例。最终完成有效受试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治疗2周后,治疗组36例,基本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37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4.8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s score,NIHS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3)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9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4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着,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运动功能修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水平有关。
二、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脑组织的SOD、MDA及NO含量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脑组织的SOD、MDA及NO含量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补阳还五汤通过甲酰肽受体2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补阳还五汤溶液的制备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指标检测 |
2.3.1 FJC试剂盒检测FJC阳性细胞数目 |
2.3.2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
2.3.3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3.4 免疫荧光检测NOX2的表达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FJC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 |
3.2 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3.3 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MDA,NO,SOD和GSH的影响 |
3.4 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NOX2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2)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调控NMDA受体调节神经突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概况 |
1.2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 |
1.3 脑缺血中细胞兴奋性毒作用的发生机制 |
1.3.1 谷氨酸受体类型 |
1.3.2 NMDA受体 |
1.4 PSD-95、GAP-43、SYP与脑缺血神经突触调节 |
1.5 NMDA拮抗剂的研究概况 |
1.6 中医药在脑缺血中的治疗作用 |
1.6.1 脑缺血的中医核心病机 |
1.6.2 “益气活血”法治疗脑缺血 |
1.6.3 黄芪、川芎嗪与脑缺血 |
1.7 小结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原代SD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及药物浓度摸索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2 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与MK-801对大鼠皮质神经元OGD/R模型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讨论 |
2.3 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与MK-801调控NMDA受体对MCAO/R模型小鼠细胞凋亡与突触调节的实验研究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 |
2.3.4 讨论 |
结语 |
3.1 结论 |
3.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VAP鉴定及检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网路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处理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电针“水沟”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GRP、AVP、Ang-Ⅱ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一 电针“水沟”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4.结果 |
5.小结 |
实验二 电针“水沟”对脑缺血大鼠脑血管组织CGRP、AVP、Ang-Ⅱ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4.结果 |
5.小结 |
技术路线图 |
讨论 |
1.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3.穴位选穴依据 |
4.电针参数 |
5.对动物模型的评价 |
6.MCAO大鼠神经行为评价 |
7.CGRP、AVP、Ang-Ⅱ与脑缺血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认识 |
一. 中医认识 |
二. 西医认识 |
三.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2 microRNA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 |
一. miRNA |
二.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三.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用药 |
3. 仪器 |
4. 试剂 |
方法 |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
3. 干预分组 |
4. 细胞转染 |
5. q-PCR法检测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6. 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
7. 氧化指标的检测 |
8.数据分析 |
结果 |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
2. 糖络宁对DRGn细胞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糖络宁对DRGn细胞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糖络宁对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miR-211在疾病中的作用 |
2. 氧化应激与DPN |
3. 内质网应激与DPN |
4. miR-211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
5. 糖络宁对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作用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七叶通脉胶囊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通过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机制探讨SIRT1/PGC-1α轴及相关因子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1.3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动物模型制备 |
1.2.3 干预方法 |
1.2.4 实验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比较 |
2.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局部脑血流量比较 |
2.3 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
2.4 五组大鼠不同时间段MDA、SOD表达 |
2.4.1 MDA含量表达 |
2.4.2 SOD活力水平表达 |
2.5 不同时间段SIRT1、PGC-1α蛋白表达分析 |
2.5.1 SIRT1 蛋白含量表达 |
2.5.2 PGC-1α蛋白含量表达 |
2.6 不同时间段SIRT1 mRNA、PGC-1αmRNA表达水平分析 |
2.6.1 SIRT1 mRNA表达 |
2.6.2 PGC-1αmRNA表达 |
2.7 电针与丰富康复训练的析因分析 |
2.7.1 电针与丰富康复训练析因分析氧化应激因子表达 |
2.7.2 电针与丰富康复训练析因分析观察SIRT1、PGC-1α表达 |
3 讨论 |
3.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 |
3.1.1 模型动物选择 |
3.1.2 模型制备方法选择 |
3.1.3 模型复制心得 |
3.2 中医学领域对脑卒中的认识 |
3.2.1 病因病机 |
3.2.2 中医选穴依据 |
3.3 SIRT1/PGC-1α轴——脑卒中氧化应激可能涉及的新靶点 |
3.3.1 脑卒中与氧化应激 |
3.3.2 SIRT1/PGC-1α轴涉及氧化应激机制 |
3.4 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优势 |
3.5 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的影响 |
3.5.1 对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的影响 |
3.5.2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
3.5.3 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调控SIRT1/PGC-1α轴对脑缺血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
3.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 SIRT1/PGC-1α轴探讨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干预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概况 |
2 以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靶点的中医药防治 |
2.1 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 |
2.2 清除氧自由基,对抗氧化应激,保护患者脑细胞 |
2.3 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
2.4 抗细胞凋亡,减轻脑梗死面积 |
2.5 促进血管再生,改善患者脑部血再灌注 |
3 中药通过“脑肠轴理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
4 结论与展望 |
(9)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一《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探讨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内容二人工麝香抗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作用研究 |
实验一 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人工麝香抗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细胞活力、LDH及 ROS释放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内容三 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的抗炎作用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内容 四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
实验一 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人工麝香抗炎作用体外筛选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人工麝香调节星形胶质细胞OGD/R损伤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芳香开窍药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
1.改善脑水肿 |
2.保护血脑屏障(BBB) |
3.抑制炎性反应 |
4.抗氧化应激损伤 |
5.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
6.改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Ca2+超载引起的神经毒性 |
7.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与排除 |
2.4 病例选择及分组 |
2.5 分组干预 |
2.6 标本采集 |
2.7 指标观察 |
2.8 疗效判定标准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受试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评分比较 |
3.3 两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
3.4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
3.5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比较 |
3.6 两组ADL评分比较 |
3.7 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9 水平比较 |
3.8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治疗 |
4.2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分子机制 |
4.3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4.4 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病机特点与补阳还五汤干预作用 |
4.5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 |
4.6 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作用机制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脑组织的SOD、MDA及NO含量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补阳还五汤通过甲酰肽受体2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J]. 巫芳华,刘玉莲,高宇容,杨开令,刘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18)
- [2]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调控NMDA受体调节神经突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 唐夏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玥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电针“水沟”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GRP、AVP、Ang-Ⅱ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婷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D]. 贾晓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七叶通脉胶囊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研究[J]. 丁涛,温富春,郑晓娇,关延坤,刘博,王鑫,纪凤兰,徐惠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3)
- [7]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通过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机制探讨SIRT1/PGC-1α轴及相关因子的表达[D]. 姚晓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卢静怡,魏鲁刚,李蕊,张彭跃,张萍,洪幸. 四川中医, 2021(02)
- [9]人工麝香对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于亚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D]. 王兴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