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宝龙[1](2020)在《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研究 ——以苏州华为项目为例》文中认为自2005年,早拆模板技术已连续多年列入建设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早拆模板技术是在确保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度不受影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模板材料投入、减少人工使用、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的先进施工技术。随着现浇混凝土工程及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早拆模板技术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但是相对国外早拆模板技术已经作为常规施工技术相比,我国目前早拆模板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早拆模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很多学者已经从成本节约及缩短工期等方面分析早拆模板技术的优势,早拆模板技术作为一项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施工技术,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层面,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均应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准确衡量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综合效益的整体水平,间接反映早拆技术应用的实际状况,为早拆模板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确立了早拆模板技术的综合效益构成,然后通过文献搜集与德尔菲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早拆模板技术综合效益构成指标体系。并结合苏州华为项目进行实证研究,评价了苏州华为项目应用早拆模板技术的综合效益整体水平。结合苏州华为项目研究成果,为早拆模板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张永鹏[2](2020)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探索,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以青岛海尔-莱茵公馆住宅小区为工程实例,运用实地调研、对比分析法等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在结构受力计算过程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存在不同之处进行调整:连接设计时,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下,接缝处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进行调整;结构分析时,梁刚度增大系数根据翼缘情况进行取值;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在受冲切、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取值调整。(2)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从施工现场起重吊装机械的选型、转换层预埋钢筋的校正、预制构件吊装、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3)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预防或改进措施,如:现浇区竖向钢筋连接方式改进,提高了施工质量及效率;现浇区预制飘窗底部楼板混凝土现浇区非受力部位进行处理防止“冷热桥”效应的出现;预制构件窗洞口生产过程窗企口等一次成型、外墙构造防水设计优化以及外墙拼缝封堵方面进行渗漏防治。(4)根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成本构成,对海尔-莱茵公馆项目建筑工程成本同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装配式建筑单方建造成本比现浇式建筑单方建造成本要高,并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成本高的因素构成进行总结。(5)从经济及环境方面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效益分析,通过对海尔-莱茵公馆项目施工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其节能、节材等环境效益,并得出结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四节能一环保”的发展需求的新型住宅建筑。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后续施工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冯超[3](2020)在《现浇高层住宅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技术经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的保障性和改善性需求越来越高,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越发突出,而发展高层住宅是解决目前矛盾的最佳方案。我国高层住宅在近二十多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阶段全世界在建高层建筑有70%在中国,它在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标准要求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呈现出成本不断升高而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态势。为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施工企业在平衡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现场文明、项目形象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技术工艺,为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不断的努力。国内建筑市场体量巨大,现阶段高层住宅仍以现浇结构为主,因此,有必要对现浇结构模板体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现状资料,在明确现浇高层住宅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文中介绍的三种模板体系,是现阶段国内广泛采用的,工艺成熟、施工操作技术力量丰富、原材料供应有保障,其在项目成本构成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作为降耗增效的目标对象,有潜力可挖。其次,引入价值工程的概念,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发掘其内在价值。通过研究分析模板体系的功能和特点,就其目标服务对象的需求整理出影响价值的因素,通过深入分析,确定对其价值影响最大的一系列因素,作为价值工程分析模型的基础指标。第三,通过对不同模板体系施工工艺的详细描述,针对确定的指标进行不同模板体系技术经济分析,阐述各类模板体系技术上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成本构成,并计算出功能和成本指数。最后,将价值工程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论证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的高价值性。根据功能和成本分析的数据,运用价值公式对比分析不同模板体系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模板早拆体系使用价值最高,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价值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张利健,陈爱华,张业强[4](2019)在《早拆模板在施工中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板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最近几年应用非常广泛。这一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从而促使工程各项性能得到全面优化。但是传统模板技术施工成本较高,并且施工量也很大,会给整个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所谓早拆模板技术实际上是对传统建筑工程模板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从而促使建筑工程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正确选用模板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实际施工提出一些早拆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策略。
张莹莹[5](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杨梦虹,刘利先[6](2019)在《楼板结构早拆模板体系中早拆立柱可行性有限元研究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为验证楼板结构早拆模板体系中立柱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养护龄期28 d)前还可再拆除,在考虑立柱的实际刚度,且在支撑楼板为弹性支座的假定下,运用ansys线性弹性分析模块,对拆除底模、主楞和次楞等构件后的施工阶段,仅由楼板和立柱组成的慢速时变结构,采用离散性时间冻结法,取出结构工作中的若干最不利状态(即各拆柱阶段)研究拆柱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对ansys模型中均匀布置的立柱间距从1. 3 m至1. 8 m,均得到楼板相同位置处的立柱轴力最小,拆柱位置即为轴力最小处的立柱;②选取5、7 d分别为第一、第二拆柱阶段,在拆除立柱后,得到拆柱前后立柱轴力增幅最大不超过20%,楼板第一主应力增幅最大不超过30%。结论:施工中应控制合理立柱间距和拆柱时间,并对楼板和立柱的应力、位移实时监测,才能保证拆柱后施工安全,实现立柱早拆。
万钰[7](2019)在《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便出行,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的道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高架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道路,发展迅猛。如何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又快又好的建设高架桥这一跨线桥梁,成为人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模架工程作为建筑业提升作业效率、减少施工成本的重要方法,愈发受到重视与关注。因此,本文依托长沙市黄花机场大道工程实际项目,对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模架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在明确新型模架体系为“木塑模板-承插型键槽式钢管支架”模架体系(以下简称“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基础上,对该模架体系及其稳定性分析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发现“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具有轻便易装、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性价比高等优点,键槽式支架属于有侧移半刚性连接钢框架,为后文背景工程模架体系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背景工程——长沙市黄花国际机场大道工程的施工重难点,结合“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特点,对机场大道工程临时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开展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以及模架体系的快速预压。再次,在键槽式支架设计布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支架的稳定性研究。通过稳定性检算、整架试验与有限元模拟,测得键槽式支架的极限承载力与节点转动刚度。进而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与支架整体的稳定性,论证新型模架体系的应用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助力快速施工。最后,对“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根据平均折旧法与实例分析法,对各类模架基本性能与经济适用性进行分类比较,侧面验证新型模架体系的优良性能,从经济效益方面进一步论证应用新型模架体系实现城市高架桥的快速施工的可行性。
唐竞舸[8](2018)在《对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大型商圈等现代化建筑的兴起使建筑工程中模板、钢管脚手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传统模板支架体系施工周期长、模板支架材料消耗量大、周转速率低,使模板工程资金投入量大,施工工期长。相比于传统模板支架体系而言,支架模板早拆体系可提早拆除部分模板支架体系材料,并将该部分材料提前周转于下一施工层,模板支架早拆体系加大了材料的周转速率,加快了施工进度,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成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模板支架早拆体系利用了减小受弯结构支撑跨度以减小结构受荷内力的原理,拆除体系早拆构件后,保留部分后拆立杆继续支撑混凝土结构,保证结构养护期安全性的同时,提早周转部分模板支架体系材料。提前拆模后,楼板混凝土由板下后拆立杆支撑,若立杆间距设计不当,楼板混凝土会因强度不够难以承受自身自重荷载及其他外力荷载,出现裂缝。此外,拆除部分早拆立杆后,剩余后拆立杆受荷面积加大,轴力增大也容易使立杆受压失稳。早拆体系设计与验算不仅要对不同施工阶段体系各构件承载能力进行验算,还需验算某混凝土龄期,模板支架早拆后,后拆立杆所支撑的混凝土楼板自身的承载能力。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对象为木模板早拆体系。通过设计早拆试验,实时监测板下部分立杆轴力,研究早拆体系拆除部分杆件后,楼盖自身刚度的提高对剩余支撑立杆轴力的影响,并将试验数据与ANSYS有限元模型的分析数据对比,证明了传统立杆轴力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早拆体系中后拆立杆轴力的计算,实际工程中,随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混凝土楼盖自身可承担并传递部分荷载至立柱,减小后拆立杆理论计算轴力。本文还建立了钢管脚手架、混凝土梁、板整体式“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早拆试验所在楼板区域的拆模时间与早拆立杆数量进行设计验算,并分析模型计算结果,总结相关结论,对模板支架早拆体系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周宁[9](2017)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早拆体系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人口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之而来的就是要解决新增人口的住房问题,这就产生了人口增长与用地紧张的矛盾,而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让城市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建筑材料研发、更新不断加快,设计方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方的施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层住宅建筑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施工方为了节约自身成本,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从占用成本比重较大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着手,不断的优化拆模时间和支撑杆件间距,用以增大模板体系的循环利用率。本论文结合建业花园2号院3#楼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际,针对调整支撑立杆间距,总结支撑间距与支撑体系和楼板受力、发生变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1)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找出其对于早拆模板体系研究的贡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2)根据相关资料,总结了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力学计算的相关知识,并对有限单元法有了一定的认识;(3)结合实际工程,编制施工方案,自制试验装置,对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早拆模板体系进行监测,获取支撑立杆应力值和荷载值、楼板位移值以及板内钢筋应力值;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和试验监测数据,指出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研究重点和实际施工过程中该体系的优点和局限性。(4)结合3#楼的标准层的实际情况,对住宅剪力墙结构进行ANSYS仿真分析。首先根据实际的支撑立杆布置情况建立三维仿真整体式模型,将得到的立杆应力值、荷载值以及楼板变形值与试验结果对比,结合第一层楼板的配筋率调整模型参数,缩小误差,得到最优计算模型;设置不同的立杆间距,归纳总结立杆间距与立杆最大等效应力值、荷载值、支撑最大拉应力值、楼板变形量以及楼板拉应力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实际的施工起指导作用。
郭君[10](2016)在《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施工中模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产生影响。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出现,正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针对传统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的改进。通过加快模板的循环使用速度,提高模板的使用率,以达到减少模板投入,降低资金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的目标。然而,早拆模板技术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研究 ——以苏州华为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前期研究 |
2.1 模板早拆技术及应用进展研究 |
2.1.1 国外关于模板早拆技术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模板早拆技术的研究 |
2.1.3 小结 |
2.2 关于模板早拆技术的综合效益研究 |
2.2.1 国内模板早拆技术的综合效益研究 |
2.2.2 国外模板早拆技术的综合效益的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构成 |
3.1 早拆模板技术理论基础 |
3.1.1 早拆模板技术的基本理论 |
3.1.2 早拆模板的构造 |
3.1.3 早拆模板技术的施工工艺 |
3.2 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 |
3.2.1 综合效益基本理论 |
3.2.2 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的界定 |
3.2.3 早拆模板技术的经济效益 |
3.2.4 早拆模板技术的技术效益 |
3.2.5 早拆模板技术的社会效益 |
3.2.6 早拆模板技术的环境效益 |
3.3 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构成指标体系 |
第四章 苏州华为项目早拆模板技术综合效益的实证分析 |
4.1 苏州华为项目早拆模板技术应用介绍 |
4.1.1 苏州华为早拆体系介绍 |
4.1.2 具体关键构造做法 |
4.1.3 早拆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
4.1.4 早拆模板施工注意要点 |
4.2 苏州华为项目早拆模板技术综合效益分析 |
4.2.1 经济效益分析 |
4.2.2 技术效益分析 |
4.2.3 社会效益分析 |
4.2.4 环境效益分析 |
4.3 综合评价 |
第五章 总结 |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 |
5.2 不足之处 |
5.3 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发展 |
2.1 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
2.2 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分析 |
2.2.1 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2.2.2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
2.3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类型 |
2.3.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
2.3.2 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
2.3.3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
2.4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特点及发展必要性 |
2.4.1 结构特点 |
2.4.2 发展必要性 |
第3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以海尔-莱茵公馆住宅项目为例 |
3.1 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
3.1.1 工程概况 |
3.1.2 设计依据 |
3.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
3.2.1 结构计算关键技术 |
3.2.2 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
3.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
3.3.1 垂直起重设备的选型 |
3.3.2 转换层预留钢筋的校正 |
3.3.3 预制构件吊装控制 |
3.3.4 现浇节点施工 |
3.3.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
3.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质量问题的控制与管理 |
3.4.1 现浇区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的控制与管理 |
3.4.2 “冷热桥”问题的控制与管理 |
3.4.3 “防渗漏”问题的控制与管理 |
第4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成本效益分析 |
4.1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成本构成 |
4.1.1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成本费用构成 |
4.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成本构成 |
4.2 海尔-莱茵公馆住宅项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成本对比分析 |
4.2.1 该项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成本对比合理性分析 |
4.2.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成本对比分析 |
4.2.3 建筑工程成本对比分析 |
4.2.4 装饰工程成本对比分析 |
4.2.5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成本综合评价分析 |
4.3 本项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成本过高的特殊性分析 |
4.3.1 设计因素 |
4.3.2 生产、运输因素 |
4.3.3 施工因素 |
4.3.4 社会因素 |
4.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效益分析 |
4.4.1 经济效益 |
4.4.2 环境效益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现浇高层住宅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线路 |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
2.1 国内现浇高层住宅模板体系现状 |
2.2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概述 |
2.2.1 铝合金模板的概念 |
2.2.2 铝合金模板支撑的概念 |
2.2.3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的概念 |
2.2.4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的技术特点 |
2.3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概述 |
2.3.1 木模板的概念 |
2.3.2 钢管扣件式支架的概念 |
2.3.3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的概念 |
2.3.4 钢管扣件式模板体系的技术特点 |
2.4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概述 |
2.4.1 承插式钢管支架的概念 |
2.4.2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的概念 |
2.4.3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的技术特点 |
2.5 价值工程分析技术 |
2.5.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
2.5.2 价值工程的特点和作用 |
2.5.3 价值工程分析的基本程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浇高层住宅模板工程技术分析 |
3.1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技术分析 |
3.1.1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施工工艺 |
3.1.2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工艺特点和优缺点 |
3.2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技术分析 |
3.2.1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施工工艺 |
3.2.2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工艺特点与优缺点 |
3.3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技术分析 |
3.3.1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施工工艺 |
3.3.2 承插式钢管模板体系工艺特点和优缺点 |
3.4 模板及支撑体系功能指数的确定 |
3.4.1 功能指标的选取 |
3.4.2 功能评分方法的确定 |
3.4.3 功能评分的形成 |
3.4.4 功能指数F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专业分包的现浇高层住宅模板体系经济分析 |
4.1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经济分析 |
4.1.1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材料构成 |
4.1.2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成本构成 |
4.1.3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清单成本构成分析 |
4.2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经济分析 |
4.2.1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材料构成 |
4.2.2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成本构成 |
4.2.3 钢管扣件式木模板体系清单成本构成分析 |
4.3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经济分析 |
4.3.1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材料构成 |
4.3.2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成本构成 |
4.3.3 承插式钢管木模板体系清单成本构成分析 |
4.4 模板体系价值分析 |
4.4.1 成本指标的选取 |
4.4.2 成本指数分析 |
4.4.3 价值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实例 |
5.1 工程基本情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模板分部工程基本情况 |
5.2 基于自行组织施工的模板分部工程方案选择 |
5.2.1 模板分部工程技术方案选择 |
5.2.2 模板分部工程不同技术方案成本分析 |
5.3 基于自行组织施工的模板工程成本指数分析及价值计算 |
5.3.1 成本指数分析 |
5.3.2 价值计算 |
5.4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施工工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受力计算 |
(4)早拆模板在施工中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拆模板技术概述 |
2 早拆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
2.1 施工流水段 |
2.2 早拆模板设计 |
2.3 确定拆模时间 |
2.4 计算后拆支柱配置层数 |
2.5 计算支柱承载力 |
3 工程应用 |
4 结语 |
(5)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 |
1.3.1 构件空间信息 |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1.3.3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
2.2.1 设计阶段 |
2.2.2 生产运输阶段 |
2.2.3 施工安装阶段 |
2.2.4 运营维护阶段 |
2.2.5 拆除回收阶段 |
2.3 构件空间信息 |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3.1 数据库 |
3.1.1 建筑信息模型 |
3.1.2 地理信息系统 |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
3.2 数字测量技术 |
3.2.1 GNSS定位系统 |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3.2.4 摄影测量技术 |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
3.3.1 自动识别技术 |
3.3.2 追踪定位系统 |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
4.2.2 设计阶段 |
4.2.3 生产阶段 |
4.2.4 装配阶段 |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
4.3.2 构件施工装配 |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
5.2.4 构件装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各章内容归纳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鸣谢 |
(6)楼板结构早拆模板体系中早拆立柱可行性有限元研究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楼板结构早拆模板原理 |
2 楼板结构剩余立柱弹性支座假设 |
3 慢速时变结构分析方法 |
4 楼板结构早拆体系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试验确定拆柱位置 |
4.2 有限元模型拆柱前后结构内力变化 |
5 结论 |
(7)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模板及支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高架桥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新型模架体系应用于高架桥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 |
2.1.1 木塑模板体系 |
2.1.2 键槽式支架 |
2.2 键槽式支架理论分析 |
2.2.1 钢框架稳定分析 |
2.2.2 半刚性节点理论 |
2.2.3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稳定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设计研究 |
3.1 背景工程 |
3.1.1 工程概况 |
3.1.2 工程实施难点 |
3.2 基于新型模架体系的高架桥快速施工方案 |
3.2.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设计 |
3.2.2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布置 |
3.3 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
3.3.1 早拆模板支架体系 |
3.3.2 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
3.4 新型模架体系的快速预压 |
3.4.1 快速预压方案设计 |
3.4.2 监测数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型模架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
4.1 键槽式支架体系理论分析与检算 |
4.1.1 键槽式钢管支架立杆承载力 |
4.1.2 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
4.2 键槽式支架试验研究 |
4.2.1 整架试验 |
4.2.2 节点刚度试验 |
4.3 键槽式支架有限元分析 |
4.3.1 构建有限元模型 |
4.3.2 特征值屈曲分析 |
4.3.3 二阶效应屈曲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型模架体系经济实用性研究 |
5.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基本性能分析 |
5.1.1 经济效果表示方法 |
5.1.2 各类建筑模板基本性能分析 |
5.1.3 常用模架体系基本性能分析 |
5.2 智能化模架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
5.2.1 木塑模板的经济性分析 |
5.2.2 键槽式支架的经济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对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早拆头及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工作原理 |
1.3 早拆体系的工程应用范围 |
1.4 国内外模板支架早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1 国内外模板早拆体系的分类 |
1.4.2 早拆体系中早拆头的分类 |
1.5 早拆模板工程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1 养护期楼板混凝土承载能力不够出现裂缝 |
1.5.2 施工操作便捷性的问题 |
1.5.3 支架模板早拆体系计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模板支架早拆体系的组成与常规分析计算 |
2.1 木模板早拆支架体系的组成 |
2.2 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安装与施工 |
2.2.1 标准施工层各构件的安装与施工 |
2.2.2 体系竖向施工分层 |
2.3 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分析计算 |
2.3.1 混凝土及各体系材料的自重 |
2.3.2 楼板平面活荷载 |
2.3.3 模板支架体系各构件的受荷范围 |
2.3.4 标准施工层模板支架体系的计算 |
第三章 支架模板早拆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背景 |
3.2 试验目的与方法介绍 |
3.3 实时模板支架体系监测系统介绍 |
3.3.1 模板支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
3.3.2 实时监测设备在早拆体系中的应用 |
3.4 压力传感器布置位置的选择 |
3.5 拆除某根板下支撑立杆后临近立杆的理论增加值 |
3.6 早拆试验一 |
3.6.1 试验工况 |
3.6.2 试验过程与数据记录 |
3.6.3 试验数据分析 |
3.7 早拆试验二 |
3.7.1 试验工况 |
3.7.2 试验过程与数据记录 |
3.7.3 试验数据分析 |
3.8 剩余后拆立杆实测轴力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 |
3.9 早拆试验结论与试验数据模型分析方式的提出 |
第四章 有限元方法对模板早拆体系的分析 |
4.1 弹性支座研究早拆体系相关理论介绍 |
4.2 有限元方法介绍 |
4.2.1 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 |
4.2.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介绍 |
4.2.3 ANSYS软件 |
4.3 早拆试验中不同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强度 |
4.4 一维连续梁模型分析早拆试验 |
4.4.1 连续梁模型各支座初始刚度比例的设定 |
4.4.2 (1)号连续梁模型分析 |
4.4.3 (2)号板带连续梁模型分析 |
4.4.4 一维连续梁模型分析结论 |
4.5 有限元建立“二维”楼板模型分析早拆试验 |
4.5.1 刚性支座各“拆杆”阶段的模型计算分析 |
4.5.2 弹性支座各“拆杆”阶段的模型计算分析 |
4.5.3 两类型支座计算结果与早拆试验实测值对比 |
4.5.4 “二维”楼板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4.5.5 “二维”楼板有限元模型结论 |
4.6 有限元建立“三维”楼板模型分析早拆试验 |
4.6.1 ansys模型计算单元的选择及建模参数的补充 |
4.6.2 模型边界条件的设定与模型的建立 |
4.6.3 结构模型计算结果 |
4.6.4 “三维”模型分析结论 |
4.7 有限元模型对早拆试验所在工程的早拆设计与研究 |
4.7.1 早拆立杆的初步选择 |
4.7.2 现施工层后拆立杆及楼板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 |
4.7.3 下一施工层搭设钢管脚手架时间的确定 |
4.7.4 早拆体系立杆平面布置的改进设计与验算 |
4.8 有限元模型分析早拆体系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 |
5.2 主要结论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9)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早拆体系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住宅剪力墙结构 |
2.1.1 剪力墙结构分类及特点 |
2.1.2 剪力墙结构截面受力计算 |
2.2 早拆模板体系 |
2.2.1 早拆基本原理 |
2.2.2 早拆模板的设计 |
2.3 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计算基础 |
2.3.1 模板支撑体系稳定理论基础 |
2.3.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计算方法 |
2.4 有限元方法 |
2.4.1 有限元法简述 |
2.4.2 有限元分析的应用 |
3 建业花园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实测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建筑工程概况 |
3.1.2 模板工程概况 |
3.2 材料选取 |
3.2.1 支撑体系 |
3.2.2 模板材料 |
3.2.3 模板CAD排版 |
3.3 编制实施方案 |
3.3.1 施工方案深化设计 |
3.3.2 试验监测方案 |
3.4 早拆模板体系实施 |
3.5 早拆模板体系监测 |
3.5.1 立杆应力及立杆荷载监测 |
3.5.2 楼板位移监测 |
3.5.3 板内钢筋应力监测 |
3.6 结论 |
4 早拆模板支撑体系三维仿真计算分析 |
4.1 计算模型及工况设置 |
4.2 荷载取值 |
4.3 改进前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三维仿真结果验算 |
4.3.1 选择合适弹性模量 |
4.3.2 支撑杆件应力及荷载仿真结果分析 |
4.3.3 楼板变形及拉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
4.4 改进后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三维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4.4.1 支撑杆件应力及荷载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4.4.2 楼板位移及拉应力仿真计算结果 |
4.5 结论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
1. 1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原理 |
1. 2 早拆模板体系结构特点 |
1. 3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主要优点概述 |
2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工艺 |
2. 1 早拆模板体系的设计 |
2. 2 早拆模板体系的安装 |
2. 3 早拆模板体系的拆除 |
2. 4 早拆模板的循环 |
3 早拆模板运用的局限性和问题 |
3. 1 早拆模板运用存在如下局限性 |
3. 2 早拆模板技术运用后,部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 |
3. 3 针对早拆模板裂缝问题应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
4 结语 |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拆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拆模板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效益研究 ——以苏州华为项目为例[D]. 孙宝龙.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应用研究[D]. 张永鹏.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3]现浇高层住宅铝合金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技术经济分析[D]. 冯超. 湖南大学, 2020(08)
- [4]早拆模板在施工中设计与应用研究[J]. 张利健,陈爱华,张业强. 城市建筑, 2019(32)
- [5]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6]楼板结构早拆模板体系中早拆立柱可行性有限元研究全文替换[J]. 杨梦虹,刘利先. 森林工程, 2019(04)
- [7]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 万钰. 湖南大学, 2019(07)
- [8]对支架模板早拆体系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唐竞舸.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9]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早拆体系仿真研究[D]. 周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10]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郭君. 江西建材, 2016(14)
标签:建筑论文; 装配式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模板工程论文;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