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将全面推行医药收费清单制(论文文献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0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桂政发[2021]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4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4月
袁晨曦[2](2020)在《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加快提速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型的招商引资模式一直是我国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三个主要阶段,给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单纯依靠成本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X新区作为十九个国家级新区之一,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自成立以来通过招大引强、自主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高速度持续发展,然而也存在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土地资源紧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发挥招商引资在稳增长、优结构,稳就业、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具有X新区特色的开放发展路子,一直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探索的重大问题。本文以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从理论层面对招商引资、政府行为、国家级新区等概念进行界定,对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进行梳理,构建了地方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中五个方面职责的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在这个五项职责的分析框架下,分层阐释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现状,总结了X新区在批复以来的招商引资成效,对招商引资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深入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学习国内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改善X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强化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引导、加强招商引资能力建设、打造招商引资生态圈、强化招商引资监督考核、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若干对策和建议。本文试图探索出符合X新区现状及定位的招商引资模式,进而加快X新区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的职能转变,最终促进X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在良性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王瑞军[3](2019)在《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行政审批设定不规范、审批范围过大,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审批程序不规范、不透明,部分被取消或调整的审批事项缺乏有效的衔接主体,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造成了损害政府公信力、增加行政成本、偏离服务型政府宗旨等负面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所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都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从政府治理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政府治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涵及理论依据,探讨了政府治理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工具,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政府治理理论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框架。两者的价值取向和理论依据是相互融合的,均强调服务和政府公信力、追求高效政府、突出政府责任、提倡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正是两者这种契合的关系,从政府治理视域下研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文章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目标设定以及改革基本原则等四个维度,构建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治理理念的“GC模型”(Governance concept model),有效阐释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该模型认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治理能力创新是一个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滚动更新、持续完善的探索过程,是一个理念导向与治理手段相互促进的概念、制度、方法、实践的动态集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设定、功能定位、基本原则均是围绕其改革的核心价值在动态演进的多维概念集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核心价值导向下,该集合包含的维度、概念、举措均有所变化。文章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历史进程、取得的成效、现状和问题作了总结归纳,剖析了制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认为当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和迫切需求包括:“公开+精简”行政体制改革中阳光政务与审批服务良性互动,“公平+效率”市场经济框架下效能政务与审批服务有机结合、“互联网+政务”社会背景下智慧型政务与审批服务有机结合。并选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个有代表性的域外国家和浙江、江苏、天津滨海新区等3个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国内地区,对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法进行深度探究,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该围绕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以法律为基础,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以渐进式的方式来推进改革。文章基于上述理论构造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四个方面具体对策,即:科学设定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其中,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在“GC模型”的分析框架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体系,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主体机制、评估指标设计原则、评估指标设计、绩效管理动态流程和绩效结果使用与管理体系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较为系统的提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管理方面的完善对策,通过大量的收集、占有、分析有关政策文件、网络和出版资料、访谈资料,进行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轴心编码,确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效率、效益、公平、服务、制度保障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抽象行为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分析和指标量化。文章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方法上合理的应用了文献计量法、扎根理论、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视角上,将政府治理作为研究导向和理论框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深入探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调研与实证研究,将国际经验做法与国内案例实证相结合。理论贡献主要有:在政府治理理念下,重新定义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集合;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可控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治理概念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新的模型分析框架下,有效的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今后改革导向、改革需求等外部环境发生动态变化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的路径。论文的研究对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具有理论和方法层面的指导意义,在研究路径和研究视野方面对将来其他学者研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2017)在《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邓伟根[5](2017)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各位代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狠抓“种树、搭桥修路、抓大项目”,围?
方伟康[6](2016)在《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问题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权力清单制度是关于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包含清权、确权、公开、实施、监督等多个环节。它既是一种制度性授权机制,也是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更是一种权力公开机制。近年来,中央政府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视为加强地方政府权力监管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希望通过体制改革向社会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因此,了解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分析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制度的对策等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权力清单制度不仅涉及权力法定和权力公开等技术性问题,还涉及到权力制约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政治性问题。权力清单制度的技术性策略和政治性战略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即通过研究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发展过程,提出一种可供借鉴的制度设计策略;通过分析权力清单制度的相关理论实践文献,透视制度背后的政府行政逻辑,探讨目前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具体来说,在权力清单制度的发展演变中,至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试点阶段和推广阶段。存在两条主线:一是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经验总结提炼为国家政策法规的过程;二是自上而下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配套制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凸显的制度问题也是根本性的:一方面是改革思路不清,存在改革渐进性和迫切性反差、稳定性和地方自主性反差、“悬浮式”改革与民众参与呼声的反差等;另一方面是操作层面存在问题,包括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职权定位模糊、缺乏顶层设计、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不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权力清单制度的改进策略:构建“内+外”型双重监督机制,由地方人大肩负起帮助权力清单“落地”的职责;为制度运行提供法治保障,通过“立、改、废”等方式,对目前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以央地分权明晰制度的层级特色,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清单上网”,推动权力清单步入“互联网+”时代;探索制度推行的复合动力,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政府与公众力量,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形式,推进制度运行。
孙红军[7](2016)在《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并且要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来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战略、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与路径问题。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地方政府法治化概述,主要阐述本文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法治与法治化;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角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主要是本文在后面的写作和分析要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第二章为中西政府法治化历程与检视,主要是简要回顾和总结中国清末以前、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府法制(治)化历程;简要回顾和总结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府法治化历程,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今天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进程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三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状、成就、实践困境和原因分析,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化取得的成就(这成为我们今天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实基础),剖析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建成法治政府,并将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具体化为建成依法行政的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廉价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第五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主要是从执政党与中央政府“下压”、社会大众“上推”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上下左右联动、协同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动力机制,从地方政府主体自律、社会主体参与、政社互动等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程序机制,从观念更新(法律至上、以人为本、权利本位和公平正义)、制度创新(党政关系、央、地关系、吏治法治化)、和市民社会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本文认为,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最终目标是建成法治政府,而这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陈振明[8](2016)在《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一场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为核心,以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为着力点,以建设现代化政府为目标导向的全方位政府治理变革。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确定了新的方向与线路图,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新进展:在政府自身方面,主要通过内部结构优化、权力配置、职能转变、流程再造、机构重组和调整等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治理能力;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主要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清单式管理模式以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实现简政放权;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通过向社会放权,激发社会组织、公民等社会主体的参与活力,实现政府职能向社会领域分权。
王君君[9](2015)在《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正在中国不断推进的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希望通过正面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政府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规范与约束。它有利于为政府行政权力套上制度的枷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行政权力以清单式、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将政府机构打造成为一个四壁通透的“金鱼缸”,置于阳光下,接受各类社会主体的监督与制约。2005年,河北省邯郸市公布了全国首份市长权力清单,掀开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发展序幕。2013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采用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正面权力清单的逆向管理思维,将我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向新的高潮。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为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的建构与运行提出意见。南京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要求做了具体的努力,将全市51个部门纳入行政权力清理范围。其中,6个部门无行政权力事项,2个部门为涉密单位未列入公布,其余43个部门公布行政权力事项5122项(含许可事项194项)。属于市级行使的行政权力699项,属地行使的行政权力4423项。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创造了权力清单制度史上的新记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拟从当前中国政府正面权力清单制度以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两个层面入手,针对相关试点地区的行政权力改革经验进行梳理与分析,冀望能为深化、完善中国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提供参考选择。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在于:(1)系统梳理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内容与框架,丰富其理论基础。通过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概念界定、权力清单主体、客体、目的的系统分析;正面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区别及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运行机制的梳理,力图从各地的试点工作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系统框架,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2)有助于推动政府行政职能与权力监督改革向纵深发展。当前政府的各项改革工作已迈入“深水区”。政府的每一次尝试与努力都牵涉到政府权力利益、社会资源的重组,涉及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权力博弈。政府权力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意味着政府权力下放,真正还权于市场、社会,这等于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研究有利于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权力边界,保证各权力规范和有序运行。(3)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行政权力改革由正面清单制度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型。政府的职责与使命是为市场与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政府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市场与社会活力,尽可能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与社会自治力量实现“善治”。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秉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给政府行政权力“减负”与“松绑”。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1)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出台是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权力力量博弈的结果。从政府自身角度而言,行政权力边界不清,权力越位、错位、缺位容易导致权力寻租与权力腐败;从市场角度而言,过度的、错误的或不当的政府权力干预会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加剧市场投资、交易成本;从社会角度分析,政府权力在社会领域的肆意干预不仅有可能扭曲公共意愿,甚至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因此,将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势在必行。(2)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权力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正面清单管理模式无法保证将政府权力完全罗列,并不能完全有效地约束政府的不当行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制度化形式明确市场主体的各类参与行为,以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减轻政府行政负担,强化政府监督职能。(3)正面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制度的有序运行需要结合责任清单制度,才能有助于实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与约束,有利于推进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政府治理需要正面清单厘清政府权力边界,也需要负面清单明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管理理念,给予市场更灵活、自主的参与空间,更需要责任清单对政府权力越位、错位、缺位行为开出行政“罚单”,更好的规范、制约政府权力的发挥,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利益代理人与执行者。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是运用学术数据库与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历史分析法主要是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历史与社会维度审视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制度的发展脉络。实证分析则是通过对正面权力清单制度的东、中、西部试点实践与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的试点工作进行深度剖析,以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路径。比较分析法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系统考察政府权力制约模式的演变轨迹及不同国家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差异。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1)厘清政府行政权力清单的内涵。通过梳理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发现,国外尚无“权力清单”的明确提法,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内涵含混不清。因此,本研究着力明确权力清单的内涵与外延,为今后研究做理论准备。(2)提出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分析框架,从上述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三个主体之间的权力运作关系。现有的研究资料很少有系统的剖析框架,全方位的研究政府行政权力所涉及的权力关系与利益博弈。因此,本研究通过三维分析模型系统研究权力清单的本质与内容,彻底厘清政府行政权力边界问题。(3)系统进行正面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制度的双重实证研究。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正面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制度同时进行双线研究。本文希望能从相关试点地区的工作入手,为当前的实证研究积累素材。本文的研究不足:(1)囿于本人有限的学术能力。本文在研究深度与广度层面,尚存在诸多不足。(2)有限的研究资料。当前关于正面清单制度的研究资料较少,关于负面清单部分都是基于国外相关国家的研究,本土性不强。因此,进一步深化本研究需要克服资料短缺的瓶颈。(3)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本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今后不断拓展。
侯文贤[10](2012)在《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出台,提出了2009年到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以及今后三年的阶段性目标。新医改方案已由原来的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和强调社会效益、体现社会公平转化为强化公益、改善民生上来。国家采取的不断通过实施药品零差价、降低医疗检查收费标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强化公立医院职能、鼓励私营机构进入医疗市场等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措施,对企业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家卫生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神火集团总医院作为企业医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医院的总体发展战略、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以及主要业务层及职能层战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为将神火集团总医院打造为新医改体制下的、具有品牌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指明了方向。本研究针对新医改医疗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职工医院的定位以及在平衡效益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具有借鉴意义。
二、深圳将全面推行医药收费清单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将全面推行医药收费清单制(论文提纲范文)
(2)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招商引资 |
2.1.2 政府行为 |
2.1.3 国家级新区 |
2.2 理论基础 |
2.2.1 招商引资方面理论 |
2.2.2 政府行为方面理论 |
2.3 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介入的五个层面 |
2.3.1 招商体系的设计者 |
2.3.2 产业布局的规划者 |
2.3.3 招商引资的实施者 |
2.3.4 招商行为的监督者 |
2.3.5 投资服务的提供者 |
2.4 小结 |
第三章 X新区推进招商引资的现状和成效 |
3.1 X新区概况 |
3.2 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的现状 |
3.2.1 招商引资体系设置方面 |
3.2.2 产业规划和布局方面 |
3.2.3 拓展招商方式方面 |
3.2.4 项目评估考核方面 |
3.2.5 营商环境方面 |
3.3 招商引资取得的成效 |
3.3.1 经济发展质效双升 |
3.3.2 六大产业体系健全 |
3.3.3 各类生产要素集聚 |
第四章 X新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招商力量各自为政 |
4.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4.1.3 项目投资总量不大 |
4.1.4 项目评审流于形式 |
4.1.5 投资服务手段单一 |
4.2 原因分析 |
4.2.1 体制机制缺乏统筹协调 |
4.2.2 产业招引难度逐年增大 |
4.2.3 招商专业化水平偏低 |
4.2.4 考核监督机制不科学 |
4.2.5 投资服务缺乏内在动力 |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5.1 国外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做法 |
5.1.1 美国地方政府的做法 |
5.1.2 新加坡的做法 |
5.2 国内经验借鉴 |
5.2.1 烟台开发区实行大招商体系 |
5.2.2 重庆市创新招商方式 |
5.2.3 昆山市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台商入驻 |
5.2.4 上海市通过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招商质效双升 |
5.3 对X新区的启示 |
第六章 X新区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调整建议 |
6.1 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引导 |
6.1.1 优化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区域一体化 |
6.1.2 明确招商引资目标,高点定位促进招大引强 |
6.1.3 优化产业规划体系,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 |
6.1.4 构建高效规范的政策体系,规范招商引资双方行为 |
6.2 加强招商引资能力建设 |
6.2.1 加强招商机构建设 |
6.2.2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
6.2.3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
6.2.4 推动招商项目由量转质 |
6.3 打造招商引资生态圈 |
6.3.1 建好人才人力圈 |
6.3.2 建好产业链配套圈 |
6.3.3 打造自主创新圈 |
6.3.4 打造外部协同圈 |
6.4 强化招商引资监督考核 |
6.4.1 优化考核方式 |
6.4.2 严格控制项目准入 |
6.4.3 强化项目退出机制 |
6.4.4 建立专项督查制度 |
6.5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6.5.1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
6.5.2 推进放管服改革 |
6.5.3 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服务 |
6.5.4 建立招商项目跟踪协办制度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选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政府治理与行政审批概述 |
一、治理的兴起及政府治理内涵 |
二、政府治理的本质及价值取向 |
三、行政审批的内涵 |
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政府治理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系辨析 |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工具 |
二、政府治理现代化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
三、政府治理理论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框架 |
第三节 政府治理视域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GC模型”构建 |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功能定位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设定 |
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和改革现状 |
第一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 |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历史进程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 |
第二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 |
一、“公开+精简”行政体制改革中阳光政务与审批服务良性互动 |
二、“公平+效率”市场经济框架下效能政务与审批服务有机结合 |
三、“互联网+政务”社会背景下智慧型政务与审批服务有机结合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 |
第一节 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
一、改革背景 |
二、改革路径 |
第二节 澳大利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
一、改革背景 |
二、改革路径 |
第三节 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
一、改革背景 |
二、改革路径 |
第四节 借鉴和启示 |
一、美澳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性 |
二、美澳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个性 |
三、美澳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部分地方政府改革实证调研与案例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
一、改革背景 |
二、面临的问题 |
三、改革策略 |
第二节 江苏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
一、改革背景 |
二、面临的问题 |
三、改革策略 |
第三节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
一、改革背景 |
二、面临的问题 |
三、改革策略 |
第四节 浙苏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综合比较分析与评述 |
一、浙苏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共性 |
二、浙苏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个性化探索 |
三、浙苏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策 |
第一节 科学设定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 |
一、行政审批设定和调整原则 |
二、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及调整程序 |
第二节 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 |
一、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
二、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局限性 |
三、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三节 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一、大数据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
二、大数据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困境 |
三、“互联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完善措施 |
第四节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 |
一、构建合理多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主体机制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三、基于扎根理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评估指标设计 |
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动态流程 |
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结果使用与管理体系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5)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
过去五年,是转型蓄势、谋局珠西的五年 |
过去五年,是创新发展、经济提质的五年 |
过去五年,是交通突破、城局拓开的五年 |
过去五年,是保障民生、共建共享的五年 |
过去五年,是简政提速、政府提效的五年 |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
2017年重点工作 |
一、产业振兴 创新驱动 |
二、大城格局 枢纽带动 |
三、实事惠民 服务联动 |
四、政府建设 改革推动 |
附件3:2017年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 |
附件4:《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
(6)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问题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基本理论概述 |
(一)权力理论 |
(二)行政法治理论 |
二、演进:权力清单制度的由来、现状与模式分析 |
(一)过去:源起与沿革 |
(二)现状:实施原则、方案及效果评价 |
(三)权力清单制度的两种模式 |
三、问题:权力清单制度的认识困境与实践困境 |
(一)推行权力清单的认识困境 |
(二)推行权力清单的实践困境 |
四、改进: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的路径选择 |
(一)构建“内+外”型双重监督机制 |
(二)强化制度运行的法制保障 |
(三)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划分 |
(四)推动权力清单步入“互联网+”时代 |
(五)完善制度推行的复合动力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理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和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地方政府法治化概述 |
第一节 法治与法治化 |
一、法治与法制 |
二、法治的构成要件 |
三、法治与人治 |
四、法治与道德 |
五、法治与改革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
一、政府概述 |
二、地方政府概述 |
三、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三节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 |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
二、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
三、法治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
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
第四节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 |
二、依法执政的涵义与特征 |
三、依法行政的内涵与特征 |
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协同关系 |
第五节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
二、法治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理念 |
第二章 中西政府法制(治)历程与检视 |
第一节 中国政府法制(治)化进程 |
一、清末宪政改革前的政府法制化历程与检视 |
二、清末行政改革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府法制化历程与检视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法治化历程与检视 |
第二节 西方政府法制(治)进程检视 |
一、英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
二、美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
三、法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 |
四、德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
第三节 中西政府法制(治)化比较与检视 |
一、历史推进中的关键条件差异 |
二、法治进程中的核心动力差异 |
三、法治发展的文化土壤不同 |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现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实践 |
一、地方政府的法治实践探索 |
二、地政府政府法治实践的共同点 |
三、地方政府法治实践的特色与个性 |
四、地方政府法治思维的共同点 |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成就 |
一、法治政府建设氛围日渐浓厚 |
二、政府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
三、制度建设质量切实提高 |
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
五、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 |
六、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不断完善 |
七、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不断提升 |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实践困境 |
一、各级地方政府仍然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够 |
二、社会价值多元,社会心理失衡,对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提出新挑战 |
三、新兴媒体成为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必须应对的全新课题 |
四、地方政府立法“不良”与执法“不善”问题并存 |
五、地方政府运作“财权”与“事权”界限不清 |
六、地方政府监督的“体制内”与“体制外”双重软化 |
第四节 制约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原因分析 |
一、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制度供给不足 |
二、人治影响根深蒂固,法治观念尚未全面确立 |
三、政府角色定位尚不准确,角色错位、越位和不到位情况依然存在 |
四、“以物为本”的观念影响仍然很深,“以人为本‘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 |
第四章 法治政府: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 |
第一节 从政策行政走向法治行政,建成依法行政的政府 |
一、依政策治国理政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传统和习惯 |
二、重政策、轻法律有特定的社会历史与现实背景 |
三、依政策行政在我国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浓重的人治特质 |
四、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必须实现从政策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 |
五、从政策行政走向依法行政的着力点 |
第二节 从全能走向有限,建成有限政府 |
一、有限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
二、权力有限:地方政府权力不是无边的 |
三、职能有限:地方政府不是万能的 |
第三节 从价值追求走向制度实践,建成责任、诚信、廉洁与服务型政府 |
一、权责统一:建成责任政府 |
二、诚实守信:建成诚信政府 |
三、廉洁高效:建成廉价政府 |
四、善政善治:建成服务型政府 |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路径 |
第一节 动力机制:上下互动与联动 |
一、下压:执政党与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
二、上推:民众权利意识觉醒和维权意识增强 |
三、协力:上下联动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 |
第二节 程序机制:主导律己、参与透明与环节细化 |
一、地方政府律己严谨化 |
二、社会主体参与明晰化 |
三、政社互动程序规范化 |
第三节 路径选择: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法治连贯 |
一、理念更新: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前提 |
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法治化的核心要求 |
三、行为约束: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
四、社会自治:夯实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
结论 |
一、推进地方法治政府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工程 |
二、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下压” |
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也离不开自治型市民社会的建设和民众的“上推” |
参考文献 |
科研情况 |
后记 |
(8)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顶层设计 |
二、政府自身的改革 |
三、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 |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二)清单式管理模式 |
(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
四、围绕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 |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
(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
(三)探索社区自治模式 |
(9)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问题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问题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文献述评 |
三、研究路线、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 |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研究思路 |
3、可能的创新 |
4、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基础理论 |
一、政府权力制约的经典理论 |
1、亚里士多德分权理论 |
2、洛克三权分立思想 |
3、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 |
4、杰斐逊双重分权理论 |
5、政府权力制约理论在本研究中指导性与应用性 |
二、政府失灵论 |
1、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理论 |
2、斯蒂格利茨的“缺失”论 |
3、政府失灵行为表现 |
4、“政府失灵论”在本研究中的指导性与应用性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1、委托代理理论发展 |
2、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
3、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立足点 |
4、委托代理理论在本研究的指导性与应用性 |
四、社会资本论 |
1、社会资本的内涵 |
2、社会资本的属性 |
3、社会资本理论溯源 |
4、社会资本理论在本研究的指导性与应用性 |
五、交易成本论 |
1、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 |
2、交易成本的形成原因 |
3、交易成本的分类 |
4、交易成本的解决 |
5、交易成本理论在本研究中的指导性与应用性 |
第三章 历史考察: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政府权力制约模式 |
一、前工业社会: 单向度的权力控制 |
1、家国同构的统治型政府权力模式 |
2、垂直的权力监察系统 |
3、具备一定约束力的谏官制度 |
二、工业社会: 双向权力制约 |
1、管理型政府行政权力模式 |
2、市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型的经济治理模式 |
3、市场博弈能力的提升挑战全能行政权力控制 |
三、后工业社会: 对政府权力的多重制约 |
1、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权力模式转型 |
2、资源配置层面市场主导取代行政计划 |
3、社会变革倒逼政府行政权力改革 |
四、比较分析 |
1、政府治理模式的差异 |
2、政府行政权力地位转变 |
3、政府行政权力制约主体的变化 |
第四章 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规制政府行政权力的重要工具 |
一、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多维度考察 |
1、政府层面的反思 |
2、市场化改革层面的分析 |
3、社会领域的“善治”需要 |
二、将政府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可行性: 中国的视界 |
1、法律制度层面的分析 |
2、公共参与的考察 |
3、执法层面的审视 |
三、认知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
1、制定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目的 |
2、明确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使命 |
3、定位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体 |
4、厘清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客体 |
第五章 中国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形成动因: 三维场域的分析 |
一、政府层面的内在动力: 权力自我变革的客观要求 |
1、全能政府神话的破灭 |
2、政府失灵行为 |
3、政府治理能力的顶层设计 |
4、公共服务的伦理追求 |
二、经济领域的外部施压: 市场与政府的博弈 |
1、市场权力扩张要求与政府行政审批制约间的矛盾 |
2、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与政府权力主导间的冲突 |
3、市场低成本追求与准入高门槛间的张力 |
三、社会领域的强烈诉求: 社会与政府的博弈 |
1、社会自治要求与政府权力压制间的矛盾 |
2、公民参与意愿与政府权力干预间的尴尬 |
3、社会监督需要与利益集团权力自我保护间的冲突 |
第六章 中国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考察 |
一、建构权力清理的目标锁定基准 |
1、于法无据的权力事项 |
2、于法有据但不符地方实际的问题 |
3、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事项 |
4、职能部门的权力交叉重叠问题 |
5、权力行使中擅自增加环节的问题 |
二、明确内容: 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涵盖事项 |
1、清理权力: 梳理政府及部门职责 |
2、确认权力: 编制权力目录与运行流程图 |
3、配置权力: 现有权力的调整、优化 |
4、公开权限: 公开权力清单与流程 |
5、制约权力: 建立健全全程监督制度 |
三、系统整合: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应协调的几组关系 |
1、数量与质量关系 |
2、权力下放与承接关系 |
3、共性与个性关系 |
4、“清单”与“网”的关系 |
四、推进逻辑: 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程序 |
1、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原则 |
2、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时间安排 |
3、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步骤 |
五、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运行机制 |
1、政府内部权力动力机制 |
2、政府与市场的权力作用机制 |
3、政府与社会的权力互动机制 |
第七章 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案例: 各地试点的现状考察与反思 |
一、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1.0时代: 三个试点地区执行效果考察 |
1、东部地区的试点: 江苏睢宁的干部系统化改革 |
2、中部地区的试点: 河北成安的权力改革之路 |
3、西部地区的试点: 成都武侯“一把手”权力勘界 |
二、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2.0时代: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实施 |
1、上海自贸区简介 |
2、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条件 |
3、上海自贸区管理制度的创新 |
4、负面清单模式与传统正面清单制度的区别 |
5、上海自贸区制定的负面清单 |
三、比较分析: 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执行现状反思 |
1、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成效 |
2、当前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3、比较分析 |
第八章 他山之石: 若干国家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践及启示 |
一、权力清单制度发端: 英国公民宪章运动 |
1、行政权力实施标准 |
2、官方信息获取: 信息自由法的保障 |
3、贯彻行政权力标准的外部控制 |
4、行政权力的救济: 控诉程序启动 |
二、最少的权力干预: 美国负面清单制度考察 |
1、雏形: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2、发展: 与若干国家的双边贸易协定 |
3、成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
4、美国的负面清单制度 |
5、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
三、较少权力干预: 韩国权力清单制度考察 |
1、取消贸易壁垒: 以申报取代审批 |
2、设定负面清单: 具体行业、领域的公布 |
3、贸易保障措施: 相关法律的制度保障 |
四、对我国权力清单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1、政府的“自我削权”: 监管重于审批 |
2、权力的合法性溯源: 法律制度的完善 |
3、重视负面清单: 激发市场活力 |
第九章 对策建议: 推进与优化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若干思考 |
一、完善和强化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促进政府行政权力自我改革 |
1、摸清家底: 法无授权不可为 |
2、自我削权: 行政审批制度转型 |
3、财政控制: 预算审批制度创新 |
4、金融改革: 优化金融服务 |
5、挤压权力弹性: 控制自由裁量权 |
二、必须完善负面清单模式: 推动市场结构调整与升级 |
1、市场活力加法: 交易成本最小化 |
2、负面清单制度: 法无禁止即可为 |
3、克服市场负效应 |
4、复制与推广自贸区模式 |
三、必须落实责任清单制度: 强化社会监督与制约 |
1、知情权保障: 公布政府权力清单 |
2、参与权保障: 完善听证制度 |
3、监督权保障: 社会主体监督权益的法律确认 |
4、媒体的监督权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 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1 医疗行业的现状 |
2.1.1 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 |
2.1.2 医疗服务行业的特点 |
2.1.3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
2.1.4 新医改出台的背景 |
2.1.5 新医改的重点、难点 |
2.1.6 世界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趋势 |
2.2 医疗行业竞争的环境 |
2.2.1 国家现有卫生政策及法规 |
2.2.2 新医改对医疗行业运营模式的改变 |
2.2.3 人口环境分析 |
2.2.4 经济环境分析 |
2.2.5 技术环境分析 |
2.2.6 竞争环境分析 |
2.3 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3.1 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 |
2.3.2 医疗行业的发展机会 |
2.3.3 医疗行业面临的威胁 |
2.4 新医改对企业医院的影响分析 |
2.4.1 新医改的核心 |
2.4.2 企业医院的特点 |
2.4.3 企业医院与其它医院的区别 |
2.4.4 企业医院的优势与劣势 |
2.4.5 新医改对企业医院发展的影响 |
3 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状况分析 |
3.1 发展历程 |
3.2 运行现状与优势分析 |
3.3 存在问题与劣势分析 |
3.4 其它企业职工医院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 |
3.4.1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发展历程 |
3.4.2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快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
3.4.3 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快速发展对我院今后发展的启示 |
4 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战略方案分析 |
4.1 总体战略 |
4.1.1 愿景 |
4.1.2 使命 |
4.1.3 核心价值观 |
4.1.4 目标体系 |
4.1.5 发展关键策略 |
4.2 业务战略 |
4.2.1 业务战略目标 |
4.2.2 业务发展策略 |
4.2.3 主要业务的竞争策略分析 |
4.3 职能战略 |
4.3.1 服务战略 |
4.3.2 人力资本战略 |
4.3.3 市场营销战略 |
4.3.4 管理创新战略 |
5 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 |
5.1 运营体制及制度改革 |
5.2 医院管理创新 |
5.3 强化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服务技术 |
5.4 强化人力资本管理 |
5.5 强化市场营销管理 |
5.6 医院文化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深圳将全面推行医药收费清单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9)
- [2]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袁晨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政府治理视域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王瑞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7(02)
- [5]政府工作报告[N]. 邓伟根. 江门日报, 2017
- [6]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问题与改进[D]. 方伟康.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2)
- [7]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D]. 孙红军. 苏州大学, 2016(08)
- [8]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J]. 陈振明.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 [9]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研究[D]. 王君君. 南京大学, 2015(01)
- [10]神火集团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D]. 侯文贤. 复旦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