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灿[1](2013)在《星火科技引领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根据泉州市组织实施星火计划25年的实践与探索,论述星火科技支撑引领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成效。构建政策支撑引导、科技项目引领、专家智力支撑、星火科技培训、科技信息服务、星火科技示范六大星火科技体系;组织实施国家星火产业带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星火科技创新中心、农村信息化示范、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等五大星火科技工程,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提出星火科技工作启示及今后发展思路。
王丰,王景辉[2](2012)在《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各个领域,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努力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勇攀科技高峰,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自主产权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农业高新园区的建设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福建农业的科技水平,推动了福建现代农业的发展。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应用成效,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李郑涛[3](2009)在《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逐年递进,思路越来越清晰,河西各地区、各部门都开始着手进行特色优势产业方面的筹划和实施事项。河星火产业带的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方式、层次也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特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甘肃的河西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该地区跨越式和可持续的发展,培育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当然要制定正确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以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农业产业集群运行规律和机理为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集群定义、本质、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其次,通过计算产业聚集度和区位熵,对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状态的结论,以及存在产业带企业数目少、龙头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和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与辅助配套产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根据产业区位熵计算的结果提出了河西星火产业带应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包括:种业、啤酒大麦、啤酒花、中药材。再次,通过分析河西星火产业带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劣势,并结合不同产业集群模式的特点,本文为河西星火产业带设计了三种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即:内源型模式、龙头带动型模式以及内源型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的契合。最后,提出了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产业集群应重点培育的产业以及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建议,政策建议包括:强化规划引导、改善聚集条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劳动保障、建设良好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本论文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定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并探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途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与知识化的背景下,希望本研究能为河西星火产业带探索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提供一定的启示。
江东洲[4](2006)在《星火燎八桂壮乡更美好》文中提出金秋的壮乡,到处是一片收获的景象。 在广西,科技的智慧之光照耀广大农村,农业、农村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在广西,星火计划成为了引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面旗帜。 从1986年开始,广西实施依靠科技进
丛林[5](2006)在《实施星火计划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思考》文中指出系统回顾了福建省“十五”期间星火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服务“三农”的成效,并对“十一五”期间星火计划的发展方向与管理策略提出具体建议。
李湄青,孟欣,李湄静[6](2005)在《关中星火产业带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对四个陕西省关中星火密集区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农业内部生产组织化程度总体较低和星火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弱等影响关中星火产业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探讨实现关中星火产业带内农民内、外部增收的模式 ,提出以产业化为基本理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内部增收模式 ,以扶持星火龙头企业和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农业外部增收模式 ;并对政府在实现农民增收问题上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科伟,王满祥[7](2003)在《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但农民增收不能仅局限于农业增产、增效,而应该充分利用关中地区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在继续推动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并使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村小城镇布局相结合,形成非农产业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推动关中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要加强星火产业带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并进行农村经营组织创新,以减轻农民经营风险,并力争创造全社会支持星火产业带建设的氛围。
陕西省科技厅[8](2003)在《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摘要)》文中认为 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实施的核心区域为陇海铁路(高戈路)及共支线咸铜铁路和西(韩)候铁路沿线地区,涉及39个县(市、区)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
王寿森[9](2003)在《高举星火旗帜加快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文中认为 这次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在陕西宝鸡召开,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非常感谢科技部能把会议定在陕西,希望大家能对我省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下面就陕西省星火计划实施工作向各位代表作以汇报。一、大力推进星火计划实施,让科技星火燃遍三秦大地陕西省星火计划实施17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技部门精心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通过
洪泽生[10](2002)在《泉州湾畔星火旗帜高高飘扬》文中研究指明 泉州湾星火技术产业带自1999年经原福建省科委批准立项建设以来,在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泉州湾星火技术产业带的区位界定是:以环绕泉州湾的鲤城、洛江、晋
二、加快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2)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
2 农业信息化后来居上, 发展迅速 |
3 农业航天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
4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成果组装配套、应用推广、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
(3)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
2.1 产业集群及基本特征 |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2.1.2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2.1.3 对于产业集群的认识误区 |
2.2 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
2.2.1 必要条件 |
2.2.2 充分条件 |
2.3 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
2.3.1 自然禀赋和运输成本 |
2.3.2 市场化程度 |
2.3.3 集聚效应 |
2.3.4 文化氛围 |
2.3.5 企业家 |
2.3.6 完善政府服务,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 |
2.4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
第三章 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3.1.1 聚集度 |
3.1.2 产业区位熵 |
3.2 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 |
第四章 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优劣势分析 |
4.1 产业集群产生的关键因素 |
4.1.1 市场条件 |
4.1.2 经济环境与制度 |
4.1.3 文化传统与基础条件 |
4.1.4 资源环境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4.1.5 政府的干预与扶持 |
4.2 河西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基础 |
4.3 河西星火产业带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
4.3.1 外部条件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
4.3.2 发展产业集群河西星火产业带具有后发优势 |
4.3.3 河西星火产业带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
4.3.4 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
4.4 河西星火产业带发展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 |
第五章 河西星火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
5.1 选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原则 |
5.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 |
5.1.2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
5.1.3 适度规模经营原则 |
5.1.4 创新发展原则 |
5.1.5 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
5.2 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比较分析 |
5.2.1 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 |
5.2.2 外资引入型产业集群模式 |
5.2.3 内源型产业集群 |
5.2.4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 |
5.2.5 四种产业集群模式对比 |
5.3 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
5.3.1 内源型模式 |
5.3.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
5.3.3 内源型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的契合 |
第六章 河西产业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与政策建议 |
6.1 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
6.2 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 |
6.2.1 重点集群产业确定 |
6.2.2 产业集群培育 |
6.3 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
6.3.1 强化规划引导 |
6.3.2 改善聚集条件 |
6.3.3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
6.3.4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劳动保障 |
6.3.5 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实施星火计划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十五”期间实施概况及成效 |
1.1实施概况 |
1.2实施成效 |
2主要经验 |
3“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管理对策 |
(6)关中星火产业带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关中星火产业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
1.1 农业内部生产组织化程度总体较低 |
1.2 星火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
2 实现农业内部增收的主要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2.2 产业化经营模式及运行机制 |
(1) 市场+企业+基地+农户 |
(2) 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 |
①特点 |
②作用 |
③专业合作组织利益机制合理运行的建议 |
3 实现农业外部增收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3.1 产业的选择 |
3.2 企业的经营体制 |
(1)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
(2) 加快技术进步。 |
4 在实现农民增收进程中, 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
4.1 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
4.2 畅通农业信息的流通渠道 |
4.3 加快农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
4.4 制定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规章条例 |
4.5 做好农业科技研发、引进、试验示范以及宣传普及工作 |
4.6 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
4.7 加强宏观管理和外部环境营造 |
4.8 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
4.9 完善和落实农民增收的各项优惠政策 |
(7)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星火产业带建设的主导方针 |
1.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 |
2.从“农内”和“农外”两个方面着手 |
二、星火产业带产业的发展方向 |
1.在推动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农产业 |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抓好重点产业建设 |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重点产业建设 |
三、星火产业带产业的布局 |
1.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合理布局 |
2.非农产业发展与城镇布局相结合, 形成非农产业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互动 |
四、实施星火产业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支持保障体系 |
1.建设好技术支持体系是星火技术推广和星火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2.加强经营组织创新是加快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提高星火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
3.搞好发展环境建设是星火产业带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 |
(8)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思路 |
二、目标与任务 |
三、产业布局与龙头企业 |
1. 优质果业 |
2. 畜牧肉食品加工业 |
3. 营养保健乳品业 |
4. 设施蔬菜产业 |
5. 农牧良种产业 |
6. 粮食精深加工产业 |
7. 水产与特种养殖业 |
8. 大中型企业配套及加工制造业 |
9. 旅游服务业 |
1 0. 劳务服务业 |
四、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市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 |
1. 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
2. 市场建设 |
3. 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互动 |
五、体制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 |
1.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
2. 服务体系建设 |
六、组织管理 |
四、加快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星火科技引领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李朝灿. 农学学报, 2013(01)
- [2]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 王丰,王景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2)
- [3]河西星火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李郑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4]星火燎八桂壮乡更美好[N]. 江东洲. 科技日报, 2006
- [5]实施星火计划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丛林. 福建农业学报, 2006(01)
- [6]关中星火产业带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J]. 李湄青,孟欣,李湄静.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5(01)
- [7]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研究[J]. 刘科伟,王满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 [8]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摘要)[J]. 陕西省科技厅. 华夏星火, 2003(05)
- [9]高举星火旗帜加快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J]. 王寿森. 华夏星火, 2003(04)
- [10]泉州湾畔星火旗帜高高飘扬[J]. 洪泽生. 华夏星火, 2002(12)